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2025-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精选11篇)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1

2014年1-2月份,山西省工业生产下行压力较大,部分工业主导产品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市场消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农业:今年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为1010.3万亩,比上年减少0.5%。进入2月份,全省出现三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冬小麦生产前期旱情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全省夏粮主产区冬小麦返青起身情况较好,苗情以一类苗和二类苗为主。

工业: 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

用电量:1-2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98.8亿千瓦时,增长1.3%;其中,工业用电量232.1亿千瓦时,增长0.1%。

货运量:1-2月份,太原铁路局铁路货运量9872.6万吨,增长

8.6%;公路货运量1.4亿吨,增长8.2%。

投资: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4亿元,增长22.3%。1-2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8亿元,增长27.6%。消费:1-2月份,全省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4%。

进出口:1-2月份,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下降5.9%。其中,进口额9.5亿美元,下降18.2%;出口额11亿美元,增长8.2%。2月份当月,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下降10.4%;其中,进口额下降16.6%,出口额下降3.8%

财政:1-2月份,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10.9亿元,增长17.7%。2月份当月,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6亿元,下降1.1%。

1-2月份,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完成309.4亿元,下降12.6%。2月份当月,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22.7亿元,下降6.2%。

金融: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291.5亿元, 比年初增加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481.8亿元,比年初增加410.4亿元。

物价:2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涨幅较1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1-2月份平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月份,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9%,降幅较1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1-2月份平均,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8.5%。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2

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初步统计, 1-2月, 全国进出口3.31万亿元, 同比 (下同) 下降12.6%。按美元计, 1-2月, 全国进出口5107.3亿美元, 下降17.4%。2月当月, 全国进出口1.43万亿元, 下降15.7%。其中, 出口0.82万亿元, 下降20.6%;进口0.61万亿元, 下降8%;顺差2095亿元, 下降43.3%。按美元计, 2月当月, 全国进出口2197亿美元, 下降20.8%。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跌幅较大, 进口降幅有所收窄。2月, 我国出口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这既受外需低迷影响, 也与上年同期高基数因素有关。今年1月, 已公布数据的35个经济体进口额 (占全球进口总额的70%) 合计下降13.9%。加上2015年2月, 我国出口10352.2亿元, 为2009年以来当月最高出口额, 形成了较大的同比基数, 多种因素叠加造成2月出口降幅较上月扩大13.9个百分点。受大宗商品价格拖累, 进口持续负增长, 但2月降幅较1月收窄6.7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 2月出口下降19.7%, 进口增长1.7%。

二是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出口下降, 自金砖国家进口分化明显。2月, 我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出口分别下降18%、14.8%和14.7%, 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13、14.3和7.3个百分点。自金砖国家进口分化明显, 其中, 自巴西和俄罗斯进口分别增长19%和0.1%, 自南非和印度进口分别下降19.1%和17.8%。

三是加工贸易持续负增长, 其他贸易比重有所提升。2月, 一般贸易进出口7892亿元, 下降17.6%, 其中出口下降24%。加工贸易进出口4488亿元, 下降15.6%, 已连续12个月负增长, 其中出口下降17.2%。其他贸易进出口1961亿元, 下降7.3%,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2.3%和2.7%。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好于整体, 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跌。机电产品出口4790亿元, 下降1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373亿元, 下降11.6%,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683亿元, 下降28.8%, 其中, 家具、箱包和鞋分别下降33.4%、31.9%和29.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升价跌, 其中, 原油、橡胶、天然气、铁矿砂、钢材和大豆进口量分别增长24.4%、14.9%、13.8%、8.5%、6.8%和5.8%, 进口价格分别下跌35.2%、17.2%、27.1%、34%、14.8%和12.9%。

五是国有和外资企业增速回落, 民营企业进口正增长。国有企业进出口2261亿元, 下降20.8%, 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2.3%和19.4%。外资企业进出口6870亿元, 下降13%。民营企业进出口5209亿元, 下降16.9%, 其中出口3629亿元, 下降23.2%, 进口1581亿元, 增长2.7%。

六是东部地区出口好于全国, 中西部地区降幅扩大。东部地区进出口12164亿元, 下降14.8%, 降幅低于整体0.9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下降18.7%,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出口605亿元, 西部地区出口753亿元, 分别下降28.7%和29.4%。

吸收外资情况

1-2月, 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1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实际使用外资小幅增长, 新设立企业有所下降。1-2月, 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96家, 同比下降11.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18.8亿元人民币 (折合225.2亿美元) , 同比增长2.7% (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2月当月, 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88家, 同比下降11.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6.3亿元人民币 (折合84.4亿美元) , 同比增长1.8%。

二是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继续增长, 其中, 高技术服务业涨幅较高。1-2月,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91亿元人民币 (折合61.8亿美元) , 同比下降14.9%, 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27.6%。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91.6亿元人民币 (折合142.1亿美元) , 同比增长5.7%, 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2.8%。其中, 高技术服务业保持增长, 实际使用外资159.1亿元人民币 (折合25.2亿美元) , 同比增长156.6%, 占 (扣除房地产业)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2.5%。其中, 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 分别为51.8亿元人民币 (折合8.3亿美元) 、46.6亿元人民币 (折合7.2亿美元) 、30.6亿元人民币 (折合4.9亿美元) , 同比分别增长538.9%、134.4%和68.8%。

三是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显波动, 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等显现增长。1-2月, 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实际投入金额分别为62.9亿元人民币 (折10亿美元) 、42.3亿元人民币 (折6.6亿美元) 、57.5亿元人民币 (折9亿美元) 、28.7亿元人民币 (折4.6亿美元) 、27.4亿元人民币 (折4.4亿美元) , 同比分别增长110.9%、14.5%、53.8%、120.3%、8.7%。

四是中西部地区合同外资大幅增长。1-2月, 中、西部地区合同外资金额分别为251.3亿元人民币 (折38.2亿美元) 和158.6亿元人民币 (折24.4亿美元) , 同比分别增长26.2%和14%。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8亿元人民币 (折15.4亿美元) , 同比增长8.1%, 高于全国增幅5.4个百分点。

五是外资并购交易日趋活跃。1-2月, 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9家, 同比下降5.2%,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9.2亿元人民币 (折60.9亿美元) , 同比增长17.3%。并购在实际使用外资中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6%上升到2016年的28.1%。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今年1-2月, 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959.7亿元人民币 (折合299.2亿美元) , 同比增长71.8%。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22.3亿美元, 同比增长41.1%, 占同期总额的7.5%。从境内投资者构成情况看, 地方对外直接投资258亿美元, 是去年同期的2.95倍, 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6.2%。从投资的行业构成情况看, 1-2月, 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102.6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占投资总额的34.3%;批发和零售业42.8亿美元, 增长75.4%, 占14.3%;制造业39.3亿美元, 增长145.6%, 占13.2%, 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8.2亿美元, 增长193.5%, 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46.3%。

对外承包工程。1-2月,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066.5亿元人民币 (折合315.5亿美元) , 同比增长7.4%;完成营业额1217亿元人民币 (折合185.8亿美元) , 同比下降11%。1-2月, 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421份, 新签合同额154.6亿美元, 占同期全国的49.0%, 同比增长53.2%。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3

一、2016年1—2月份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持续回落

2016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 %,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此次回落表明在受产业结构调整、季节性波动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工业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比2015年12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0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3774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6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05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1—2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5675亿元,同比名义下降4.8%,降幅比2015年12月份扩大了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均不太乐观。因此,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工业经济仍处在中低速增长与提质转型阶段。

(二)高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增长态势较好

2016年开局,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比2015年12月份增加了0.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2015年12月份下降了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比2015年12月份增加了2.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居前,分别为22.9%、18.4%、17.5%、10.2%、9.2%、9.0%、8.8%、8.6%、8.3%和8.2%。而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开采辅助活动、其他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同比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8.2%、-15.6%、-12.5%、-11.3%和-1.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与前月持平;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速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增分别为3.9%、3.5%、3.5%和0.3%。烟草行业生产大幅下降,较2015年12月份(2015年12月份为增长 16.9%)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了32.5个百分点,拖累全国工业增速0.7个百分点。总体看,增速超过8%的行业主要为高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

(三)西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

1—2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同比分别增长5.6%、6.6%、6.8%,与2015年12月份相比,分别下降0.8、0.9和1.6个百分点。虽然西部地区仍为工业增长最快的区域,但也创出了近年的新低。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较2015年12月下降幅度又扩大了0.5个百分点。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2015年利润下降2.3%)。采矿和原材料行业利润大幅下降。1—2月份,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121.1%,由盈利转为亏损,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72.9%。石油加工、电气机械和食品等行业利润增长明显。1—2月份,受益于前期较低油价及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6.2%、25%、14.9%和14.8%,增速比2015年提高8.5、12.9、8.5和5.7个百分点。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工业经济复苏仍不平衡,发达经济体的增长表现略好于新兴经济体。2016年1月份,美国和日本工业生产维持负值状态,PM位于荣枯线边界,显示美国和工业生产提速乏力;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失业率和PPI持续回落。新兴经济体工业持续放缓。巴西、南非、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PMI均在荣枯线以下,对外贸易萎缩;印度工业生产呈现负增长状态,但PMI有所回升,PPI持续下降。

(一)美国工业生产提速乏力,PMI持续在荣枯线以下

(1)工业生产提速乏力。2016年1月份美国工业总体生产指数同比增速继续维持负值状态,已连续3月处于负增长,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7.08%,较2015年12月份提高0.92个百分点。(2)PMI持续在50以下。2016年2月份PMI为49.50,较1月份提高2.7个百分点,已连续4月位于荣枯线下。(3)失业率降至新低点。2016年2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4.9%,与1月持平,两个月的失业率为自2008年5月以来的新低点。(4)PPI降低幅度有所减缓。2016年1月份,美国PPI同比下降0.3%,连續第12个月同比下降,但下降幅度有所减缓。(5)贸易逆差较上月有所提高。2016年1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56.77亿美元,逆差同比提高4.79%,较2015年12月份增加9.79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764.56亿美元,较上月下降38.28亿美元,进口总额(季调)为2221.33亿美元,较上月下降28.50亿美元。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PMI下降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2016年1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2.1%,为连续第13个月同比正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3%,比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了0.1个百分点。(2)PMI有所下降。2016年2月份PMI为51.2,较1月份下降1.1。(3)失业率继续下降。2016年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3%,比2015年12月份继续下降,为2012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回落。2016年1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9%,比2015年12月份降幅缩小0.1个百分点,欧元区PPI自2013年8月以来已连续30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缩小。2015年12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209.67亿欧元,较2015年11月减少16.08亿欧元,其中出口减少4.62亿欧元,进口增加11.46亿欧元。

(三)日本工业生产继续放缓,PMI下降至荣枯线边界

(1)工业产出同比增速回落。2016年1月份同比增速为-0.2%,较2015年12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已连续3月负增长。2015年12月,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數为97.6,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2)PMI降至荣枯线边界。2016年2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比2016年1月下降2.2。(3)失业率小幅下降。2016年1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2%,比2015年12月降低0.1个百分点。(4)PPI持续下降。2016年1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9%,连续第10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扩大。2016年1月份,日本贸易逆差为64.88百亿日元,较2015年12月份增长78.77百亿日元,出口额比上月分别减少98.63百亿日元、19.87百亿日元,逆差扩大主要由出口额减少导致。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PPI大幅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2016年1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6%,环比下降1.4%,已经连续23个月同比负增长,且下降幅度加大。(2)PMI大幅下降。2016年2月份PMI为44.5,比上月下降2.9。(3)失业率出现上升。2016年1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7.6%,比上月上升0.7%。(4)PPI大幅上涨。2016年2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3.56%,增速比上月提高1.72个百分点,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5)贸易顺差扩大。2016年2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30.43亿美元,比上月增加21.2亿美元,其中进口比上月减少0.18亿美元,出口增加21.02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扩大主要是出口增加所致。

(五)南非工业生产持续下降,PMI仍位于荣枯线以下

(1)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持续为负。2016年1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为105.4,同比增长-0.66%,已连续4个月呈现负增长状态。(2)PMI仍然位于荣枯线以下。2016年2月,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7.1,比上月增长3.6,已连续7个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2016年1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月大幅度上升2.8个百分点。(4)失业率有所下降。南非2015年第四季度失业率为24.5%,比上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5)贸易出现逆差。南非贸易经历了2015年11月和12月短时期的顺差后,2016年1月份出现逆差178.71亿兰特,出口比上月减少165.74亿兰特,进口比上月增加88.57亿兰特。

(六)印度工业生产下降,PMI与上月持平

(1)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呈负增长状态。自2015年11月份以来,印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速一直为负值。(2)PMI与上月持平。2016年2月份PMI为51.1,与上月持平。(3)PPI持续下降。2016年2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0.91%,连续16个月同比负增长。(4)对外贸易逆差减少。2016年1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76.39亿美元,较上月减少38.9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10.76亿美元,比上月减少13.16亿美元,进口额为287.15亿美元,比上月减少52.08亿美元。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靡,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

(1)工业生产持续萎靡。2016年1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3.1%,连续12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下降至荣枯线以下。2016年2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3,较上月下降0.5,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3)PPI增速有所减缓。2016年1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但已连续12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4)失业率与前月持平。2016年1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8%,与上两个月持平。(5)对外贸易持续大幅萎缩。2016年1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78.93亿美元,较上月下降30.87亿美元,同比下降48.3%,其中出口额较上月下降107.88亿美元,进口额较上月下降77.01亿美元。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较低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较低。多项指标重新回到偏冷区间甚至向过冷区间过渡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从2015年底的11%下降至10%,货运量则出现负增长。一般贸易进口额降幅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依旧不明显;不过发电量和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6年3月份工业经济回调可能性增加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3月份工业经济形势将触底回升,增长动力依旧依赖房地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2016年1—2月份,外围市场持续出现分化,美国制造业PMI依旧处在荣枯线之下,但出现回升迹象,欧元区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之上,较2015年底略有下降;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深陷负值区间。部分工业品产量去库存效果显著,乙烯产量同比增长有负转正,焦炭、生铁和粗钢降幅有所扩大。货币市场稳步增长,各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扩大,对未来工业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4

今年前2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强劲,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市属及以下投资贡献突出,非国有及民间投资高位开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同时,存在投资内部结构不平衡,工业投资负增长等应引起足够重视的制约因素。

今年是全省确立的“项目成效年”,应在全面落实“项目成效年”各项政策措施的过程中,科学布局,因势利导,在推动在建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的同时,注重投资内部结构的平衡性,合理规划和筹备一批跟进项目,为全市投资实现稳步增长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基本情况

前2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2.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增速比上年同期(30.9%)减缓5.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26.5%)减缓1.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7.9%)7.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3%)2.8个百分点。

分产业(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5.0%;第二产业投资11.43亿元,下降28.6%,其中,工业投资11.18亿元,下降30.1%;第三产业投资31.00亿元,增长7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67亿元,增长23.5%。

分隶属看,中央项目投资2.43亿元,下降13.7%;省属项目投资8.23亿元,下降18.8%;市属及以下项目投资31.82亿元,增长51.5%。

分所有制看,国有投资12.99亿元,下降35.8%;非国有投资29.49亿元,增长115.0%。

二、运行特点

1、第三产业投资支撑全市投资稳步增长

前2个月,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均为负增长,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是全市投资得以较快增长的支撑力量。第三产业投资31.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3.0%,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54.2%。其中,增长

较快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17亿元,增长8.2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3.55亿元,增长3.1倍;教育业投资1.72亿元,增长1.1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32亿元,增长68.9%。

2、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12.6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9.8%,增长23.5%,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18.3%)、上年全年(17.9%)加快5.2和5.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8.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

从资金到位情况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38.38亿元,增长2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8.1个百分点。到位资金构成呈现出贷款同比下降,自筹及其他资金来源大幅提升的特点:国内贷款1.09亿元,下降69.5%,比上年同期(-40.2%)降低29.3个百分点;自筹资金16.18亿元,增长58.9%,比上年同期(27.7%)提高31.2个百分点;其他资金来源21.10亿元,增长30.8%,比上年同期(-16.2%)大幅上扬47.0个百分点。

3、市属及以下投资贡献突出

市属及以下投资31.82亿元,增长51.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4.9%。在央属、省属投资均为负增长的情况下,市属及以下投资的高速增长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突出,贡献率达126.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1.9个百分点。

4、非国有及民间投资高位开局

前2个月,国有投资12.99亿元,下降35.8%。非国有投资则以高增长开局,完成投资29.49亿元,增长115.0%,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9.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6.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28.53亿元,增长117.6%,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7.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5.4个百分点。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

前2个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完成投资1.57亿元,增长51.2%,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7%,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投资主要集中在热力、燃气的生产供应业和公

共设施管理业,其中,热力、燃气的生产供应业投资0.25亿元,下降41.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32亿元,增长69.2%。

6、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显著

前2个月,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资26.80亿元,增长32.7%,高于全市投资7.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3.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7.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4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9.49亿元,增长37.6%,高于全市投资12.5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5.9%;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7个百分点。

三、问题建议

1、工业投资呈下降态势

工业投资11.18亿元,下降30.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仅为14.2%,比上年同期(47.1%)下降32.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31.5%)下降17.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新兴接替产业投资6.82亿元,下降24.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1.0%;传统产业投资4.36亿元,下降37.7%,占比39.0%。近年来,工业一直是我市投资占比最高的行业,因此,工业投资的下降苗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应抓好全省“项目成效年”的契机,积极做好全年的项目筹划,在促进已开工工业项目顺利推进投产达效的同时,推动和落实一批新的工业项目落地开工。

2、投资内部结构存在不平衡性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5

2014年1-2月,安阳市农业生产稳定,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商业稳中趋活,物价比较稳定,财政收入持续增加,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运行。但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

农业:自秋冬播以来,安阳市根据天气和小麦播种生长实际情况,及时开展了抗旱种麦、抗旱浇麦和抓好冬季麦田管理工作,全市小麦生长形势良好,播种面积较上年略有增加。据农业部门越冬期调查统计,全市一、二、三类苗面积比例为48.4∶44.7∶7.6,其中一、二类苗面积比例为93.1,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工业: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底以来较快增长趋势。从七大行业来看,冶金建材增长13.1%、煤化工增长17.2%、装备制造业增长11%、电子信息增长73%(增速高的原因主要受林州新增一家宏创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占工业比重仍很小,去年仅占0.06%)、食品医药增长9.5%、纺织业下降

9.9%、新能源增长80.6%(增速高的原因主要受安彩去年同期设备检修基数小影响,目前新能源产业三家企业中中升仍处于停产状态、欧美亚产值仅300万元、安彩产值仅7000万元,新能源行业没有明显好转迹象)。从重点企业看,安钢、亚新等钢铁企业继续保持生产加快的势头。

投资: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8亿元,增长18.5%,增速居全省第14位,较上年同期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58亿元,同比下降38.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58元,同比下降1.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1.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64亿元,同比增长60.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6.7%。

1-2月,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共5.53亿元,同比增长60.2%,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市域完成投资共3.5亿元,同比增长42.7%;县域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103%。销售面积为1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7%。其中,市域销售面积为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3%;县域销售面积为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7.4%。

商业: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11位。安阳市的消费品市场销售仍将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限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4亿元,同比增长10.3%。限上批零、住餐企业的零售额实现26.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7.3%,较去年的33.1%下降5.8个百分点。

物价: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2.1%,低于全国2.2%水平,高于全省1.6%水平。其中食品增长2.7%,实现了平稳运行。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6

2014年1-2月,朝阳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列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74.4亿元,增长8.7%。

从轻重工业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重工业159.9亿元,增长9.8%。

从企业规模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小微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5%。

从支柱行业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冶金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建材工业8.69亿元,增长22.9%;装备制造业14.8亿元,下降3.3%;农产品加工业13.8亿元,下降1.4%。

从企业类型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4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民营企业122.4亿元,增长12%;私营企业93.5亿元,增长1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亿元,增长25.4%。

从产品产量看:1-2月,全市钢材135万吨,增长21.9%;粗钢130.4万吨,增长11.6%;生铁119.3万吨,增长13.6%;橡胶轮胎外胎84.9万条,增长36.9%;水泥5.8万吨,增长11.4%;平板玻璃49.9万重量箱,增长0.4%;鲜、冷藏肉

1.8万吨,下降1%。

从产销衔接看: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9%,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7%。

二、投资需求平稳较快增长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增速列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增长16%;房地产开发投资0.9亿元,增长61%。商品房销售面积19.3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6.2亿元,增长13.3%。

从三次产业看:1-2月,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倍。第二产业完成1.7亿元,增长0.4%;其中,工业完成1.7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完成1.1亿元,增长65.9%。

从经济类型看:1-2月,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0.3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6.5%;民间投资2.6亿元,增长72.2%。

从建设资金到位情况看:1-2月,全市本年到位资金5.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0.5%。其中,国内贷款到位1.4亿元,下降62.7%;自筹资金到位4.5亿元,增长37.7%。

三、消费需求稳步扩大

1-2月,全市限额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3.4%。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1-2月,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9%,金银珠宝类增长2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5%,中西药品类增长35.3%,煤炭及制品类增长18.9%,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28.7%,金属材料类增长24.7%,汽车类增长20.2%。

四、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2月,全市出口总额实现1099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5%,高于全省65.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529万美元,增长72.9%,高于全省55.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6位。

五、财政收支稳定增长

1-2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12位。其中,税收收入15亿元,增长17%,高于全省7.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4位;非税收入6.6亿元,下降7.6%。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1.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营业税2.81亿元,增长24.7%;企业所得税1.03亿元,增长59%;个人所得税0.38亿元,增长22.6%。

1-2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低于全省14.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13位。

六、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94.3亿元,增长14.7%,比年初增加33.5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867.7亿元,增长11.7%,比年初增加2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4.7亿元,增长20.1%,比年初增加19.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9.6亿元,增长14.7%,比年初增加31.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42.5亿元,增长21%,比年初增加21.3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价格基本稳定

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9%。

分类别看: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3.8%、3.5%、0.3%、4.3%、0.2%;烟酒、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1.8%、2.5%、0.3%。

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8%。

八、用电量、货运量持续增长

1-2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7.8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5.64%,高于全省3.7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其中,工业用电量14.27亿千瓦时,增长

5.2%,高于全省2.8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7

及一季度经济形势研判

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单位推迟开工时间半个月左右,各企业复工后,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立即投入生产施工,各项经济指标预期增幅受到较大影响。

一、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1-2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亿元,同比下降X%。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X%,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完成X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0.99亿元;房地产投资X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X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9.23%;商品房销售额0.48亿元,同比下降90.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92.8万元,同比下降40.99%。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为1445.7万元,同比下降81.69%;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为3639.7万元,同比下降50.52%;住宿业营业额为643.6万元,同比下降33.13%%;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为294万元,同比增长36.49%。

根据当前经济运行情况,预计一季度GDP同比下降X%,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X%,第二产业同比下降5%,第三产业同比下降X%。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X%,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下降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X%。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X万元,同比下降X%,其它营利性营业收入预计完成X万元,同比下降70%,非营利性企业中的营利性活动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X万元,同比下降X%。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疫情对三产冲击极大

近年来XX市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发展呈现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新趋势。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41.9%,结构占比首超四成,成为拉动XX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封城”、限制人员流动、景区关闭、企业停产停工等,对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体娱乐、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冲击较大,其中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影响最大。春节期间,本来是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业的黄金期,但突然而至的疫情,企业基本没有生产经营活动,有的影响可能延续到二季度,有的甚至面临生存问题。第三产业鱼跃成为拉动XX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本是亮点,如今俨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忧”点。

(二)企业复工复产率低。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的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的保障人名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市委、市政府下发通知,延迟企业复工时间。截至目前,XX市在库的“四上”企业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外,其他行业均未达到。且延迟复工对“准四上”企业达标入库影响较大。

(三)短期投资消费需求下滑。

疫情的出现、人员流动受限还直接或间接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在短期内推高物价的同时,导致部分企业供应链和节后返工受影响,抬升企业生产成本。投资活动可能会放缓步伐,由于近期很多经济活动都会受到限制,投资项目前期报建手续可能推迟,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

三、几点建议

一是要围绕全年经济目标,进一步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精准研判、精准施策,着力把握好稳增长促发展的关键点,尽可能减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业支撑作用,加大力度帮扶企业,激发企业龙头带动作用。

高度重视财税金融工作,加强政银企对接,服务好实体经济。全面抓好项目的提速建设,坚定不移推动签约项目加快动工、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产,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8

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卫生事业进入“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卫生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项目建设,狠抓质量提高,务实重干,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推动长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晋位升级、率先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一、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综合能力。长垣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楼总投资5200万元,中央投资1900万元,省补资金4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29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成,消防安装以完成1-5层90%,室内给排水管道完成1-5层,室内轻质内隔墙以完成,幕墙断桥铝骨架以完成90%,外墙干挂石材,铝单板正在施工中,外墙岩棉保温板以完成70%。已经完成投资额3867万。

卫生监督所办公楼与120指挥中心办公楼合并在一起,在南蒲行政区,建设一幢面积为4998.11平方米的五层综合办公楼。目前办公楼第二层已经建完,预计5月底大楼整体封顶。

佘家乡中心卫生院病房楼项目,中央投资120万元,自筹50万,建筑面积1200㎡,病房楼建设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

为不断规范。三是加强对经办机构的监管力度,定期对经办机构审核报销档案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方便住院患者,实施省市级即时结报。根据省厅统一安排,为方便参合农民在省内新农合即时结报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及时获得医药费用补偿,我们严格按照“三个五”工作日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复核和资金拨付工作,保证即时结报工作正常开展,截止目前,我县已即时结报医疗费用142.92万元,补助327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三、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为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长垣县卫生局在全县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评价公示处罚制度。成立长垣县卫生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专家委员会;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本机构合理用药工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专家委员会负责对全县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确认其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程度,对相关医师的处理结果进行社会公示。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经研究,决定从2012年2月1日起对全县社区服务站、村卫生所(室)及个体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进行校验。校验范围:2011已校验或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播。

五、关注民生需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一、二月份正是双节期间,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长垣县卫生监督所开展了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的“利剑”行动,严防食物中毒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我县“双节”期间食品安全。制定了此次“双节”期间餐饮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方案,抽调35名卫生监督员,划分五个工作队,出动车辆5部,实行分片责任制,在全县范围内及城乡结合部的主要部位(特别死角部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也检查了农村集贸市场的重点含地沟油情况、粮油市场、肉制品摊点含瘦肉精情况、豆制品加工点含硼砂情况,学校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厂矿企业食堂及全县大中小型饭店和年夜饭承办单位。

卫监所查处并取缔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执业医师证》非法行医诊所8家,其中牙科诊所4家,内科诊所4家,没收大量的药品、医疗器械和诊疗设备,同时对已取缔的诊所建立“黑诊所”档案,已备死灰复燃,并张贴了取缔公告,提醒广大居民不要到“黑诊所”就医。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对一些不合格的个体诊所也实行了“利剑”行动,进行了地毯式的大整治。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9

开年以来,高良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发展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乡经济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一、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1.顺利完成小春粮食播种任务。一是3000亩冬早洋芋,虽受干旱天气的影响,但仍然实现产值300万元。二是种植小麦550亩,亩产250公斤,总产13.75万公斤,实现产值24.75万元。三是青贮饲料种植5000亩,预计产量300万公斤,其中:薯类种植3000亩,预计产量180万公斤。

2.春耕备耕有序进行。农科站对各种农药、种子、化肥准备到位,春耕备耕紧锣密鼓进行。大春粮食作物将按计划种植:一是完成育秧500亩,准备移栽大田6900亩,预计产量达434.7万公斤。二是预计播种包谷2.3万亩,预计产量达1035万公斤,产值达1552万元。三是绿谷种植1万亩,预计产量达250万公斤,产值达450万元。三是生姜种植2万亩,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达2100万元。

3.林业发展速度加快。一是1—3月份新造林500亩,其中便料村委会(支戈山、普罗、小罗里)造植红豆杉400亩。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宗地勘查7477宗,确权面积170844.78亩,发林权证1120本。三是新建育苗基地4块,培育杉木幼苗300万株,另外在设里村建成一个占地12亩的特色树种、珍贵树种苗圃。四是完成41800万立方米的人工商品杉木林采伐设计。五是投入防火资金7万余元全力抓好护林防火工作。六是查处非法运输木材案2起,收缴木材15立方米,罚款3200元。

4.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培育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

15户,今年新培育3户;开展生猪产业“三亩”工程建设,新建60头以上能繁母猪扩繁场5个,2008年末验收通过1个,能繁母猪6头以上规模养猪户共计40户;建成黑山羊养殖小区1个;肉鸡年出栏10000只以上养鸡专业户5户。二是1—3月份完成畜种改良总计2150头(窝、匹、只),其中人工授精274头(窝、匹、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30.71%、34.25%。另外,设里、小纳坡2个牛冻精改良点完成牛冻精改良85头。三是全乡共建永久窖4556m3,累计完成青贮饲料推广3613吨;氨化饲料1754吨,完成全年任务数1万吨的53.67%,全乡工业饲料销售126吨,人工牧草种植928亩。四是畜牧执法、疫病防治正常开展。产地检疫开展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面均为100%,兽药抽检1次、饲料抽检2次,其它各项免疫注射均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开展狂病防控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县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五是畜牧生产指标按期完成。今年1—3月,全乡大牲畜存栏20936头(匹),比去年同期增长1.1 %,其中黄牛存栏10266头,水牛存栏6710头,马骡存栏3960匹;生猪存栏29145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47%,其中能繁母猪1554头;山羊存栏10584只;家禽存栏103780只。出栏肉牛2117头,同比增长4.75%;出栏肉猪14437头,同比增长16.6 %;出栏肉羊2082只,同比增长5.83%;禽类出栏34195羽,同比增长26%;禽蛋产量26.89吨,同比增长14.31%;肉类总产1864.634吨。

(二)小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快

一是设里老寨小集镇开发片区现已累计投资1000万元,完成土地平整5000余m,河道改造300余米,新建桥梁2座,目前正在建盖具

2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房40套,共8253m,预计6月年底完成。二是投入2万元对设里等集市进行清淤、疏浚、保洁工作。同时,在各单位进行“花园式单位”创建工作,巩固了文明小集镇建设的成果。

(三)固定资产投资成效突出

一是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征地21亩扩建高良民族中学,投资500万元新建一幢教学楼,建筑面积为2918m,建成后可解决高良乡小升初无校舍的难题。二是第二批5个“866”建设村正在有序推进。目前,户“八有”建设已完成新建安居房建设454户,占新建安居房总数的70%;完成维修加固356户,占规划总数的48%;完成墙面刷白331户,占规划总数的31%;已改卫生厕403个,卫生厩545个;完成沼气池建设291口,新建小水窖(池)33口,节能改灶880眼;完成永久性标语4条,墙体文化16幅。自然村“六有”建设已完成通村公路2条,10.3公里,桥涵2道;硬化村庄道路41条4万平方米;安装管引15.7公里。行政村“六有”建设已完成村办公室4间、支部活动室5间、文化室2间、卫生室10间、兽医室2间。其它建设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设里小集镇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按照“村村通”要求,完成窝德、纳非、科白、团坡4条通村公路57公里的改造。总投资约600万元。同时,多方筹资8.6万元维修设外线公路36.6公里。四是完成3条全长3.8公里的水渠建设,改善了1000余亩农田灌溉;完成8个村小组人饮管道3.3公里改造;在设里完成3道溢流坝建设。五是完成大桥2块集贸市场的硬化,规范了市场管理.六是投资80余万元的鲁古卫生分院于2009年4月底竣工.(四)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1.地方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3月,全乡共组织入库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5万元,为年初预算收入61万元的24.5%;地方2

2一般预算支出121万元,是年初预算386万元的31%。

2.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加大对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力度。1—3月,各项贷款余额5043万元,其中今年累计发放支农贷款923万元,收回贷款581万元,比去年同期减6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24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2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二是木材采伐指标满足不了林农的需求,林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林改工作纠纷调处难,进展不快。

三是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四是财政收入低影响经济发展。高良乡没有工矿企业,税源单一,地方财政收入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下步经济运行和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分析

(一)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分析

一是发动群众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生姜、玉米、绿谷作为高良乡的主导产业,应积极发动群众按节令播种,有望大春有个好收成,顺利完成预计任务。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坝林村委会已完成发证工作,纳厦、设里、便料、笼嘎、窝德5个村委会正深入推进,其它村委会也全面开展。三是全乡6800亩水田有一半以上全面实现了一筏田变两筏田的目标。四是开发林下资源,培育肉牛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30户;新建生猪养殖示范村2个。五是发展林下养殖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6户;六是顺利推进“三百”工程。

(二)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实施情况分析

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已分解,小春作物由于受干旱天气的影响没有完成指标,但大春作物的播种任务将按下达数播种,有望年底顺利完

成指标任务。

四、下面三季度工作打算

一是春耕备耕工作有序进行。生姜、水稻、玉米、绿谷等支柱产业顺利播种,有望有个好收成。

二是抓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做好第二批5个建设村的建设工作。

三是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尽快让农民得实惠,确保尽早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六个100%。五是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高良乡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10

1-5月份,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同比提高,三产和城乡居民用电快速增长;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制造业日均用电量再创历史新高;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当月负增长;发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火电发电量增速同比提高;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水电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收窄;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快速增长;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减少,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加。

一、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同比提高,三产和城乡居民用电快速增长

1-5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6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5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2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用电量18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8.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5.6%;第三产业用电量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3.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4.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0.1%。

图1 2017、2018年分月全社会用电量及其增速

分省份看,1-5月份,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的省份有18个,依次为:广西(19.7%)、云南(15.4%)、内蒙古(15.1%)、福建(13.0%)、甘肃(12.9%)、重庆(12.7%)、安徽(12.6%)、四川(11.9%)、辽宁(11.7%)、湖南(11.5%)、广东(11.0%)、浙江(10.6%)、西藏(10.5%)、江西(10.4%)、陕西(10.4%)、湖北(10.1%)、海南(9.9%)和山西(9.8%)。

5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5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第二产业用电量40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用电量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

分省份看,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1.4%)的省份有12个,其中增速超过20%的省份有:广西(27.6%)、福建(27.1%)、广东(22.1%)和湖南(21.5%);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负的省份为北京(-0.4%)。

二、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制造业日均用电量再创历史新高

1-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180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4.4%。5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3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1.8%。

1-5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13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5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29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制造业日均用电量96.6亿千瓦时/天,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月增加9.2亿千瓦时/天和增加1.4亿千瓦时/天。

图2 2017、2018年分月制造业日均用电量 三、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当月负增长

1-5月份,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75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合计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8.4%,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6.0%。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18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建材行业用电量1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黑色金属冶炼行业用电量2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有色金属冶炼行业23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5月份,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16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29.5%。其中,化工行业用电量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建材行业用电量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有色金属冶炼行业46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

图3 2017、2018年重点行业分月用电量情况

四、发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火电发电量增速同比提高

截至5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7.2亿千瓦,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0亿千瓦、火电11.0亿千瓦、核电3694万千瓦、并网风电1.7亿千瓦。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6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3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全国水电发电量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920亿千瓦时)、云南(692亿千瓦时)和湖北(497亿千瓦时),其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59.4%,同比分别增长5.1%、-4.2%和5.9%。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发电量19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分省份看,全国除青海(-10.5%)、山东(-3.3%)和江苏(-2.9%)外,其他省份火电发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超过50%的省份有云南(56.1%)和福建(55.8%),增速超过20%的省份有广西(27.2%)和湖南(25.2%);增速超过10%的省份有四川(20.0%)、重庆(19.5%)、广东(18.4%)、甘肃(16.2%)、海南(15.9%)、内蒙古(15.4%)、宁夏(15.3%)、江西(12.8%)和吉林(10.0%)。

1-5月份,全国核电发电量1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3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风电厂发电量16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0个百分点。

五、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水电设备利用小时降幅收窄

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153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61小时。

图4 2005年以来历年1-5月份利用小时情况

分类型看,1-5月份,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155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6小时。在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8个省份中,湖南、云南和广东同比分别降低338、92和57小时,贵州、青海、广西、湖北和四川同比分别增加346、288、188、65和10小时;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776小时(其中,燃煤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824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9小时。分省份看,全国共有14个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西、陕西、内蒙古和河北超过2000小时,安徽、海南和宁夏超过1900小时,云南和西藏分别仅为964和147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共有23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其中,福建同比增加超过500小时,增加560小时,云南、广东和湖南同比增加超过300小时,分别增加421、385和307小时,而江苏、山东、北京、新疆、青海、宁夏、贵州和河北同比降低,其中江苏、山东和北京同比分别降低173、154和117小时;全国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915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9小时;全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001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49小时;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31小时。

图5 1-5月份风电装机较多省份风电装机容量和设备利用小时

六、全国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快速增长

1-5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6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其中,华北送华中(特高压)2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华北送华东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2%;东北送华北1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1%;华中送华东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华中送南方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2%;西北送华北和华中合计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西南送华东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

1-5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4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其中,内蒙古送出电量7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4%;山西送出电量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云南送出电量39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0%;四川送出电量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湖北送出电量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宁夏送出电量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1%;贵州送出电量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安徽送出电量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甘肃送出电量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陕西送出电量2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0%;新疆送出电量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5月份,全国跨区送电完成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其中,华北送华东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2%;东北送华北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0%;华中送华东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华中送南方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西北送华北和华中合计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西南送华东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5月份,全国各省送出电量合计10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0%。其中,内蒙古送出电量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山西送出电量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云南送出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9%;四川送出电量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湖北送出电量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9%;宁夏送出电量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贵州送出电量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安徽送出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甘肃送出电量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8%;陕西送出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8%;新疆送出电量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河北送出电量3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7%。

七、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同比减少,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同比增加

1-5月份,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3388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少投产186万千瓦。其中,水电148万千瓦、火电980万千瓦、核电113万千瓦、风电63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518万千瓦。水电和火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98和350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08和349万千瓦。

八、火电完成投资同比下降,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比同比提高

1-5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26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水电191亿元,同比增长13.4%;火电219亿元,同比下降16.2%;核电152亿元,同比增长20.7%;风电132亿元,同比下降6.5%。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69.8%,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2024年1-2月份山西省经济运行情况 篇11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晋城市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1.9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亿元,增长4.0%,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亿元,增长8.1%,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5亿元,增长4.6%,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设施农业平稳发展

受去秋小麦播期干旱影响,全市小麦播种面积71.6万亩,同比减少16.3万亩,下降18.6%。一季度,全市设施农业个数达到1.4万个,同比增加917个,增长7.1%。占地面积2.2万亩,增长3.3%。其中:蔬菜产量2.8万吨,增长44.1%;设施食用菌产量0.5万吨,增长45.5%。

(二)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6.8%,集体企业下降38.0%,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8.5%,轻工业下降11.2%。

从主要行业看,煤炭行业增长8.1%,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5.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增长8.5%,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煤层气行业增长20.6%,电力行业增长4.8%,煤化工行业下降7.4%。除煤焦冶电外的新兴接替行业增长13.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煤(全社会)1844.4万吨,增长8.9%;发电54.4亿千瓦时,增长 6.6%;化肥(折纯)63.6万吨,下降4.8%;焦炭23.0万吨,下降4.7%;生铁100.5万吨,增长3.9%;钢材85.8万吨,增长6.2%;水泥29.2万吨,增长40.2%;矿山专用设备1.4万吨,增长33.0%;光电子器件2.9亿只,增长35.3%。

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6.2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5亿元,下降62.2%,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16.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2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8个行业利润增长,17个行业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5.0亿元,下降65.6%,降幅比上年全年扩大14.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销售大幅增加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7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亿元,增长11.0%,拉动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6.3亿元,增长0.8%,拉动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6.8亿元,增长65.3%,拉动投资增长2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36.3亿元,增长2.4%;其中,采矿业投资18.7亿元,下降8.9%;制造业投资14.9亿元,增长8.2%。

从投资来源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5.9亿元,增长22.0%;港澳台及外商投资6.1亿元,增长1.1倍;民间投资34.7亿元,增长19.0%。

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8亿元,增长11.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6%。

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增长3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46.8%。商品房销售面积5.8万平方米,增长6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万平方米,增长57.0%。商品房销售额2.22亿元,增长38.6%;其中,住宅销售额2.18亿元,增长40.4%。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30.2亿元,增长46.6%;其中,国内贷款下降30.0%,自筹资金增长34.3%,其他资金增长1.4倍。

(四)消费市场稳定增长,城镇市场占主导地位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1.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城镇市场仍占主导,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一季度,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6.2亿元,增长1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2.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6亿元,增长1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8%,增速快于城镇市场3.1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贡献突出,刚性需求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61.9亿元,同比增长1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6.2%,对消费品市场的贡献率达到88.6%。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14.4%、30.9%、22.0%和10.8%。

(五)对外贸形势严峻,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亿美元,同比下降41.5%,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35.0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完成1.0亿美元,下降48.3%;出口完成0.4亿美元,下降13.1%。

从出口商品构成看,玻璃及其制品出口2万美元,同比下降60.4%。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220万美元,下降24.5%。钢铁制品出口876万美元,下降4.4%。纺织制品出口44万美元,增长22.0%。车辆零件及机械设备出口659万美元,增长37.9%。化工产品出口54万美元,增长60.9%。

从进口商品构成看,铁矿砂进口36万吨,进口额4548万美元,占进口总值的45.5%,下降69.8%。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3733万美元,增长40.1%。仪器仪表进口558万美元,增长46.7%。机械设备进口663万美元,增长48.7%。

(六)地方财力不断增强,民生等重点支出较快增长

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8亿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7.9个百分点。

从税种看,增值税完成3.9亿元,下降9.1%;营业税完成6.1亿元,增长33.8%;企业所得税完成4.2亿元,下降 36.4%。

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7亿元,增长11.5%。用于民生等重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教育支出5.3亿元,增长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亿元,增长13.8%;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4.3亿元,增长1.6倍;农林水事务支出2.2亿元,增长6.3%。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扩大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二降一平”,食品类上涨4.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5.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2%,交通及通信类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居住类上涨0.9%。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7%,降幅比1-2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3月份同比下降10.5%,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6%,降幅比1-2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3月份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

(八)金融市场低位运行,存贷款增量同比多增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15.1亿元, 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1-3月份,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新增67.6亿元,同比多增32.7亿元。

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00.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1-3月份,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41.2亿元,同比多增15.0亿元。

上一篇:2024元旦联欢晚会主持词下一篇:清明节扫墓高中作文素材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