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法试题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禁毒法试题(精选6篇)

禁毒法试题 篇1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三十一次,6月1日)

2、(七章,七十一条)

3、(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4、(吗啡,可卡因)

5、(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6、(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禁毒职责)

7、(预防为主,禁贩,禁吸)

8、(政府,社会)

9、(国家禁毒委员会)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本级财政预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3、(C)

4、(A)

5、(B)

6、(A)

7、(A)

8、(B)

9、(C)

10、(C)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

3、(ABC)

4、(AC)

5、(BC)

6、(ABD)

7、(BC)(ABC)

9、(BD)

10、(BCD)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错)

14、(错)

15、(对)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答:

1、争当禁毒志愿者;

2、积极参加禁毒宣传活动;

3、真诚帮助身边吸毒人员;

4、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禁毒法试题 篇2

当前我国的戒毒体系包括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两个部分。强制戒毒包括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戒毒和司法机关管理的劳教戒毒, 以强制戒毒为主体, 以自愿戒毒、劳教戒毒为补充。该体系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十多年来, 该体系为我国的禁毒、戒毒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运行至今又显现出了这种戒毒体系确实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把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规定为强制隔离戒毒, 并规定了该戒毒方法的期限为一至三年。但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还有待国务院另行规定。当前禁毒、戒毒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特别是复吸率高居不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 更需要对戒毒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以便更好地提高戒毒效果, 降低复吸率。

据统计, 目前全国卫生、民政系统的自愿戒毒机构有1000多个。有关资料表明, 32%的强制戒毒人员曾在自愿戒毒所戒过毒, 而目前我国的自愿戒毒所绝大部分是自收自支, 部分是事业单位, 均以赢利为目的, 7至15天的治疗费用在3000至5000元之间。由于自愿戒毒的利润较高, 因此,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出现过大办自愿戒毒所的现象。自愿戒毒所的管理大部分以医院化的规范医疗为主, 有较强的医疗和科研力量, 有良好的医疗设备条件。作为专业戒毒医疗机构, 它们除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戒毒方式外, 很多都具有自身研发的戒毒方法, 并且大多采取全封闭的病房管理措施, 对戒毒者的医疗方面有较高的保障, 如果戒毒者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戒毒, 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 由于各地均有自己的自愿戒毒所, 能够给予戒毒者及时的救治,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强制戒毒的压力, 减少了国家的一些开支。但是, 由于自愿戒毒结构绝大多数是以赢利为目的, 戒毒费用过高, 而绝大多数吸毒者均是在因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的状况下才不得已去戒毒的, 此时他们已经无法承受高昂的戒毒费用而不能进入自愿戒毒所, 致使自愿戒毒所仅为极少数的吸毒人员服务。对于大多数真正想戒毒但又经济困难的吸毒者来说, 失去了得到帮助的机会;而且, 自愿戒毒机构仅为医疗机构, 没有强制手段, 对那些操守不良、带有许多恶习的吸毒者无法严格管理, 造成大多病房秩序不良, 更有甚者, 使得戒毒所成了传毒的场所;另外, 绝大多数自愿戒毒所只提供7至15天的脱毒治疗, 没有后续的康复措施。众所周知, 脱毒治疗只是戒毒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戒毒治疗, 真正的戒毒治疗必须包括脱毒、康复、回归社会几个阶段, 7至15天的脱毒治疗根本无法保证实现戒断毒瘾, 更谈不上对戒毒者进行心理矫治、身体康复及回归社会的教育。据广州市禁毒办对上世纪90年代该市的15个自愿戒毒所的调查, 复吸率几乎为100%[1] (P320) 。可见, 自愿戒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强制戒毒工作的压力, 为国家减少了一些开支, 但对于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来说, 其所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根据《国务院关于强制戒毒办法》的规定, 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民政部门配合。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 强制戒毒期限为3个月至6个月, 对强制戒毒期满仍未戒除毒瘾的戒毒人员, 强制戒毒所可以提出意见, 报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批准, 延长强制戒毒期限;但是, 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得超过一年。据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强制戒毒所583个, 床位116054张, 近年以来, 我国每年约有20多万人被强制戒毒。强制戒毒过程中, 吸毒人员的人身自由客观上被限制在强制戒毒场所内, 除了接受治疗、教育、劳动康复外, 也断绝了毒品消费, 实际上减少了所在社区的毒品需求, 萎缩了当地的地下毒品消费市场, 遏制了黑市毒品交易, 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这些吸毒人员向更深层次的转化, 从而减少了对社会的危害。为了筹集吸毒的费用, 70%以上的吸毒人员在入所前都有过侵财性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 整个强制戒毒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对吸毒者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 强制收容吸毒者进行戒毒, 也是控制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极佳措施。可以说, 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 强制戒毒在我国的禁毒戒毒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强制戒毒工作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比如, 强制戒毒所在我国大部分属于公安事业单位, 依附或脱胎于安康医院, 有的没有全额拨款, 因此, 强制戒毒所必须收取一定的治疗费用才能得以正常的运行。为此, 就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与强制戒毒根本目的的冲突, 导致一些强制戒毒所在管理上出现了各种问题。有些地方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 强制戒毒所名义上是由公安机关开办, 实际上是与企事业单位、武警、军队、地方医院甚至个人合资开办;一些地方的强制戒毒所条件较差, 与看守所、治安拘留所、收容教养所合设。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毒祸严重的地方往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一些地方连公安机关的正常办案经费都保障不了, 对强制戒毒所的投入相对也就少, 使戒毒所的人员配备、装备设施处于落后状况。从时间上看, 最长一年的强制戒毒, 虽然能够对戒毒者的躯体脱毒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实际上还是不能对戒毒者进行全面的心理矫治, 在操守的培养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从管理上看, 《人民警察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的十分繁重的十四项职责, 包括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出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 (边) 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 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公安机关肩负着繁重的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 没有专门的戒毒医护人员和专业的矫治队伍作为保障, 不能正常地开展心理治疗和帮教, 加上各方面的原因, 也导致了戒毒效果不佳。从目前的复吸率来看, 我国的强制戒毒的复吸率一般在90%以上[3], 复吸者的数量仍处于高水平。

劳教戒毒是我国目前一种有效的戒毒形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全国各地劳教部门在戒毒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90年代初开始, 劳教场所开始收容吸毒成瘾人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规定, 劳教戒毒收容的对象一般为吸毒时间长、复吸次数多、改造和治疗难度大的顽固吸毒成瘾者。1992年以来劳教系统累计收戒了36.4万戒毒劳教人员, 其中2003年新收戒戒毒劳教人员约6.15万人。到目前为止, 全国劳教系统专门收容吸毒劳教人员的场所总建筑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 其中戒毒劳教人员的专用宿舍达10余万平方米。2003年统计表明, 全国共有劳教戒毒所 (队) 165个、劳教戒毒床位14.3万多张[4]。据新华网2005年6月25日的介绍, 目前我国收容戒毒劳教所已达200多个, 劳教场所已累计收容戒毒人员58万余人, 占劳教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有关资料表明, 在广东, 吸毒人员已占劳教人员总数的80%~90%, 劳教戒毒模式已成为国内戒毒体戒毒方式。多年来, 劳教系统形成了“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的劳教戒毒模式。特别是2003年以后, 在司法部《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的规范下, 劳教戒毒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结合劳教工作的动态的“三种管理模式”, 在预防教育、禁毒严打、禁吸戒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 劳教系统广泛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 将戒毒工作科学化, 在对戒毒过程进行科学分期的基础上, 采取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医疗戒护、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防复吸训练,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戒毒劳教人员戒除毒瘾的效果, 2002年以来, 劳教系统加强了心理矫治工作的力度, 在司法部的统一部署下, 各劳教所相继成立了心理矫治中心, 培训、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国家统一考试认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这些措施的实施, 在帮助吸毒违法人员戒除毒瘾的同时, 通过改变认知、行为矫治、医疗干预等方法和手段, 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戒除了心瘾。在戒毒的同时, 还对他们进行习艺劳动、再社会化的教育, 取得了其他戒毒模式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多年来, 各劳教所加强对解教吸毒人员的管理, 采用“一帮一”、“多帮一”、“接茬帮教”、“五见面”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后续照管。司法部还在一些劳教所进行试点, 依托劳动教养场所建立了戒毒康复中心和过渡性帮教安置基地, 利用劳教所现有的各种教育矫治资源和条件, 接收劳教期满后自愿留下的戒毒解教人员, 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和职业技能培训, 实现戒毒康复、教育矫治, 劳动、就业指导一体化, 不断提高了劳教戒毒的教育矫治效果, 有效地降低了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为教育挽救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维护社会稳定、萎缩毒品市场、减少毒品消费支出, 做出了重要贡献[5]。例如, 北京市新安劳教所采用了独特的“四期三种管理模式”的劳教戒毒方式, “把戒毒劳教人员戒毒的过程分为脱毒治疗期、康复期、巩固期和社会适应期, 一共需要两年左右, 相比以前, 更注重对巩固期和社会适应期的矫治, 侧重心理矫正与巩固, 同时在社会适应期尽可能帮助他们培养劳动技能来适应社会;另外, 确立封闭式、半封闭式及开放式三种管理模式, 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戒毒人员的积极性, 弱化强制色彩”。2006年该所针对当年400多名解教戒毒人员进行的跟踪考察显示, 保持2年以上操守的占16%, 半年至2年操守的占74%。2005年以来, 该所积累了几十名成功矫治个案, 培养了10余名坚持操守的解教人员回所开展戒毒帮教活动[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6月发布的《中国的戒毒》报告也对劳教戒毒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 指出:“在中国, 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是最主要的戒毒方法。”

但是, 随着2008年6月1日《禁毒法》的实施, 劳教戒毒模式的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也随之废止, 劳教戒毒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按照《禁毒法》的规定, 今后我国禁毒体系主要由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构成。也就是说, 强制隔离戒毒将替代现行的公安机关管理的强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劳教戒毒, 在国务院尚未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作出规定前, 我们无法确定今后的强制隔离戒毒会由哪个部门管理;但从目前的戒毒模式看, 公安机关原来的强制戒毒机构尚未健全, 人员培养也未到位, 而劳教所却因《关于禁毒的决定》的废止致使收容无据而不能进行发挥作用, 将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作为具有较大规模的戒毒场所和设备, 具有较为完善的戒毒治疗、心理矫治、后续帮教的管理措施, 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干警队伍的劳教系统, 在我国禁毒、戒毒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已经基本定型的戒毒模式, 必将成为决策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建安, 李荣文.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矫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2]李建华.当前我国戒毒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展望[EB/OL].http://jhak.com/ReadNews.asp?NewsID=2194&BigClass-Name=毒品综合&SmallClassName=毒品与社会&SpecialID=0.

[3]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1998年以来禁毒工作报告[R].昆明:2004全国禁毒工作会议.

[4]我国劳教戒毒模式基本成型[EB/OL].新华网, 2005-06-24..

禁毒法视角下的社区戒毒工作研究 篇3

关键词禁毒法;社区禁毒;建议

中图分类号D916.8文献标识码A

2007年12月29日,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禁毒法》确立了我国新的戒毒制度,改革完善了中国戒毒工作体制,由原来的主要靠强制戒毒、劳教戒毒为主,改变成有社区戒毒、有强制隔离戒毒、有社区康复和场所康复,还有其他的像自愿戒毒、美沙酮维持治疗等等多种措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社区戒毒作为一种全新的戒毒措施提出,是充分吸收近年来各地在戒毒工作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加以固定。

社区戒毒彻底改变了以往实行的“凡吸毒必强戒”的禁毒措施,更加体现了执法上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情况,对些许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社区戒毒基础性地位的质疑

长期以来,鉴于公安部门的强制戒毒、司法部门的劳教戒毒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定势,很多政法部门同志认为,理所当然延续下来二者整合而成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是戒毒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确实以往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毒品的需求,降低毒品消费的非法支出,降低发案率,减少与吸毒相关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教育、挽救了部分吸毒人员,也对吸毒者的警示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黄永等很多学者认为:“与社会隔离的戒毒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有效地阻止吸毒成瘾人员接触毒品,在短期内消除生理依赖,但不利于戒毒人员巩固戒毒效果,顺利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禁毒法》视野下的社区戒毒工作,应准确把握好这个定位。各种戒毒措施不是之前“各自为战”的形势,而是相互配合,各有所侧重。社区戒毒工作作为措施之一,若为一般的戒毒流程:先社区戒毒、次强制隔离戒毒、再社区康复,它属于“龙头”引领的基础地位。从禁毒法看,社区戒毒是整个戒毒体系的基石,尤其是第三十八条强制隔离性戒毒的四个基本条件都是以社区戒毒为前提的,第一款规定: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社区戒毒在重构戒毒体系后的基础性地位毋庸置疑。

二、措施设置的先天不足

社区戒毒与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措施衔接上的暇疵。《禁毒法》第三十六条确立的自愿医疗戒毒是对戒毒形式的重要补充,但关于自愿医疗戒毒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的衔接规定,《禁毒法》却只字未提。《禁毒法》这一疏漏,极有可能使自愿医疗戒毒成为吸毒者逃避带有强制性戒毒措施的“避风港”。另外,禁毒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因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实施强制隔离戒毒。也就是说,法律没有要求对第一次发现吸毒成瘾的就一定先要其社区戒毒,然后才强制隔离戒毒,而是倾向于对第一次发现吸毒成瘾人员,先使用社区戒毒这一方式,但是对于成瘾严重的吸毒人员,必须完全切断其与毒品接触的非法渠道,否则通过社区戒毒很难取得预期的戒毒效果的,即可以不经过社区戒毒而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那么怎样判断成瘾严重,怎样判断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标准如何确定,由谁评估,中间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也给予公安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依据《禁毒法》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怀孕的妇女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以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虽然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但应当依法接受社区戒毒。即由公安机关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与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基层组织签订期限为3年的社区戒毒协议,作为社区戒毒的特殊对象,落实有针对性的戒毒措施。试问,这部分吸毒人员如果成瘾较重,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毒,有什么教育处罚措施。同样,有严重疾病也无法收治进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吸毒人员进行什么戒毒措施呢,显然也只能社区戒毒,再有吸毒行为时也无法进行教育惩治。这部分特殊人群利用法律对他们的“保护”,进行吸毒等违法行为,社会负面影响很大。那么基于提高戒毒实效的目的对于这两种特殊情形的吸毒人员是否无法实现。社区戒毒在这两种特殊情形的条款规定,处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和立法惯例要求,雷同于以往《强制戒毒办法》中有关限期戒毒的规定,但也留下了法律缝隙。

社区戒毒措施是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戒毒,戒毒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帮教和戒毒人员自身戒毒的决心和自觉性。社区戒毒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在《禁毒法》三十五条第一款中规定: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社区戒毒协议成为约束戒毒人员在接受社区戒毒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但目前社区戒毒协议书并没有规范样本。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只有在其严重违反协议或者又吸毒情况下,报告公安机关进行处理。两方面综合起来,仅仅通过一纸社区戒毒协议,加上批评、教育和转化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威慑,对于吸毒成瘾者究竟发挥多大约束力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社区戒毒也被尖锐地批评为“纸上谈兵”。

《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是哪一级公安机关有权行使社区戒毒,是派出所还是其上一级公安机关?可惜的是,我国《禁毒法》对社区戒毒的法律程序没有作出太多规定,也没有规定在社区戒毒中如何进行法律监督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公安部门实际上同时也是对社区戒毒决定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缺乏应有的制约和监督的办案制度日后必将直接导致社区戒毒审批的随意性,为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滥用大开方便之门。

三、执行中的薄弱环节

《禁毒法》贯彻实施以来,各地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执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薄弱环节,试以上海市为例做一简要论述:

一是对社区戒毒工作的认识偏差。少数地区和部门领导对社区戒毒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不深,部分禁毒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打击惩罚为主的思想。另外确实由于基层禁毒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措施落实难度增大,实际操作中对社区戒毒采取从严把握,从严控制的原则。6月1日至9月21日,社区戒毒仅66例,而9月一个月强制隔离戒毒1000余例。

二是戒毒工作力量薄弱。在区县层面上,以2008年3月统计的数字看,全市19个区县、224个街道乡镇共有禁毒工作人员398人,其中专职从事禁毒工作的人员115名,全市还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备500余名禁毒社会工作者。目前上海禁毒形势非常严峻,现有吸毒人员达3.5万,15个区县吸毒人数超过千人。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发现吸毒人员5000人、新滋生吸毒人员近千人。但基层禁毒工作力量未随着毒情形势的发展得到合理的加强。《禁毒法》实施以后,市委政法部门从退居二线的政法干警中选调近100名干部作为街镇禁毒专职干部,各街镇也都成立了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基层戒毒工作力量得到加强,但对于严峻禁毒形势,数量急剧攀升的戒毒人员来说,仍然总量不足,且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执法过程不规范。虽然结合《禁毒法》和实际情况,上海制定了暂行办法,确定了社区戒毒的适用范围、决定执行和脱毒治疗和期限计算。但在执行过程中,对吸毒成瘾标准、疾病的严重程度、家庭监护条件标准等,理解上的不相同导致采取决定的戒毒措施也不一样。少部分戒毒决定书开具时缺项、错填,送达时间的迟缓,戒毒协议书的填写,帮教工作人员的确定等都还有待规范。

四是跟踪帮教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过去由于缺少法律依据,承担社会监控、帮教的工作力量不落实,成为长期困扰戒毒工作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禁毒法》的规定,明确规定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督落实社区戒毒措施,还规定各相关部门都要职责分工参与社区戒毒的管理,提供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职能部门不积极履责,动辄伸手要人要钱,社区帮教网络不健全。还受人力、财力的局限,戒毒人员的抵触、不配合,社会动员和帮教的专业化程度、干预体制的不健全等等相关因素,帮教仍有很多不落实的地方。社会对戒毒人员的容忍、接纳程度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禁毒法律和政策的宣传。

五是戒毒经费的短缺。目前,虽然政府加大了对戒毒工作的投入,但依然难以满足戒毒工作实际发展的需要。经费保障是年初预算的,当时《禁毒法》还未正式实施,社区戒毒过程中必要的戒治措施、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就业援助等问题因受场所设施欠缺、经费匮乏,而难以正常开展。

四、建议

与其他重大法典的制定不同,禁毒法的出台并没有经过长期和扎实的学理论证。在正式提出禁毒法立法设想到启动立法程序之前,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基本上都没有对这部法律作深入探讨。《禁毒法》将社区戒毒作为一项重要的戒毒手段,但具体的规定却不多,专门规定仅有三条,而且较为笼统、原则。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禁毒法》进行补充,更一步加强其操作性:

1明确成瘾标准。在社区戒毒的规定中多次提到吸毒成瘾严重的字样,作为可排除社区戒毒的前提条件之一,那么何为成瘾严重,应有具体的表述。已往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后面的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并且具有操作性。这里提供上海的具体操作标准,以供参考。吸食、注射鸦片、杜冷丁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对有证据证明其吸毒,且查获时经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检验部门尿样毒品检测为阳性的,认定为成瘾。吸食、注射“摇头丸”、冰毒或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对有证据证明其吸毒,且一年以内第二次以上,或者三年以内累计第三次以上被查获,经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的检验部门尿样毒品检测为阳性的,认定为成瘾。

2明确社区戒毒的适用要件。注重特殊对象的治疗处理,关注与自愿戒毒措施和强制戒毒相关措施的衔接。笔者认为,适用条件为:吸毒成瘾被初次查获或者从未经过强制性戒除毒瘾,并有稳定生活来源和具备家庭监护条件的;年龄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70周岁以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因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自愿戒毒人员在戒毒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因病需在外救治的;其他不适宜强制隔离戒毒的。

3规定适用程序。第一,决定执行。社区戒毒由公安派出所或同级公安禁毒部门提请,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3日内审查决定。决定社区戒毒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具《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送达社区戒毒本人,同时在3日内通知社区戒毒执行地所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戒毒家属,承办单位并负责移交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社区戒毒人员变更社区戒毒地点的,由原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在7个工作日内移送或移交给接受地公安机关,由接受地公安机关按照社区戒毒程序通知社区戒毒工作部门。社区戒毒工作部门与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明确告知其义务、权利和法律责任,并落实有关社区戒毒措施。第二,决定解除。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执行期限届满前十五日,执行地公安派出所和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区戒毒工作小组对其戒毒康复、实际表现、社会功能恢复等综合评估情况,提出决定解除建议,经执行地的人民检察院和区县禁毒办审批后,予以批准解除。第三,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被依法予以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其责令社区戒毒决定自行中止。第四,期限计算。根据《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责令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自被责令社区戒毒人员与执行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工作小组签订社区戒毒协议之日起计算。

4完善社区戒毒工作机构,健全社区戒毒帮教网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人员。社区戒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社区专职禁毒工作人员牵头,吸收社区医务人员、负责社区管理的公安派出所人民警察、社保人员、戒毒人员家庭成员或监护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参加。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机构在毒瘾治疗和回归社会帮教服务应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为戒毒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替代治疗、戒毒康复和心理矫正等服务。

禁毒法试题 篇4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

A.文天祥 B.林则徐 C.岳飞

2.1839年6月3日到6月25日,林则徐主持在广东虎门销毁缴来的鸦片2万余箱,()万多公斤。

A.217 B.227 C.237

3.1858年,英、法、美等国迫使清政府在上海签订了(),使鸦片贸易在中国正式“合法化”。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4.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的同时,也有计划地在中国推行(),中国大地毒流日益严重。

A.鼓励种植鸦片 B.公开制造毒品

C.毒化政策

5.新中国建立后,短短三年内,中国约有8万毒品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800余名毒枭被判处死刑,()万名吸毒者被戒除毒瘾。

A.500 B.1000C.2000

6.“禁毒工作必须持之以恒,毫不手软。”这段话是()说的。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7.()年5月20日,江泽民为禁毒事业题词“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A.1997 B.1998 C.1999

8.世界上有三个最主要的毒源地,即 “金三角”、“银三角”和()。

A.金新月 B.哥伦比亚 C.贝卡谷地

9.我国现行的禁毒方针是()。

A.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

B.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

C.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10.我省()县被列为全国13个毒品重点整治地区之一。

A.定远 B.临泉 C.休宁

11.1987年11月,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次年12月又颁布了()。

A.《麻醉药品品种目录》 B.《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C.《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12.根据卫生部1996发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规定,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共有()种。

A.118 B.119 C.237

13.我国第一部有关毒品犯罪的专门法律是()。

A.《刑法》 B.《关于禁毒的决定》

C.《强制戒毒办法》

14.国际禁毒日是()。

A.5月20日 B.6月3日 C.6月26日

15.1987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是()。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B.爱生命,不吸毒

C.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16.麻醉药品的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二日常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等不超过三日常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是()规定的。

A.《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B.《关于禁毒的决定》 C.《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17.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

A.治安处罚 B.劳动教养 C.刑事处罚

18.强制戒毒工作由()主管。

A.民政部门 B.医药卫生部门

C.公安机关

19.对需要送入强制戒毒所的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实施强制戒毒,由()决定。

A.所在单位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20.强制戒毒期限为(),自入所之日起计算。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三至六个月

21.《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22.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处罚。

A.减轻 B.从轻 C.免除

23.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有()行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A.抗拒铲除 B.少量种植 C.自动铲除

24.第一次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于()年召开。

A.1988 B.1991 C.1993

25.1999年,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

A.创建“无毒社区” B.禁吸戒毒

C.禁毒宣传

26.“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是以()为主组织开展的。

A.公安 B.政府 C.妇联

27.200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万人。

A.60 B.82 C.105

28.《刑法》第357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本苯丙胺(冰毒)、()、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A.咖啡 B.吗啡 C.摇头丸

29.负责研究制定禁毒方面重要政策和措施,统一领导全国禁毒工作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国家禁毒委 C.公安部

30.被列为全省七个毒品重点整治市包括:阜阳、()、蚌埠、马鞍山、黄山、淮南、亳州。

A.芜湖 B.合肥 C.滁州

31.海洛因又称(),俗称“白粉”。极易成瘾,其毒性是吗啡的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会使人身体消瘦,瞳孔缩小,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病毒性肝炎、肺脓肿、艾滋病等症,剂量过大可致死。

A.二乙酰吗啡 B.氯胺酮 C.甲基苯丙胺

32.医务人员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药品,是()规定的。

A.《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B.《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C.卫生部规定

33.戒毒人员在强制戒毒期间的生活费和治疗费,由()承担。

A.戒毒人员本人 B.戒毒人员本人或其家属 C.当地人民政府

34.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实行()制度。

A.许可证 B.登记 C.审批

35.服用毒品()后,会产生活动过度、情感冲动、偏执、自我约束力下降和暴力倾向,它具有很强的心理依赖性。

A.海洛因 B.可卡因 C.摇头丸

36.新中国成立后,在短短的()年内,全国铲除了祸害百年的烟毒。

A.3 B.4 C.5

37.《关于禁毒的决定》是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

A.七 B.八 C.九

38.我国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

A.预防青少年吸毒 B.遏制毒品来源

C.全社会参与

.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是()。

A.泰国 B.美国 C.中国

40.(),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的禁毒》白皮书。

A.1999年6月26日 B.2000年6月26日

C.2001年6月26日

41.吸食海洛因等毒品易患()。

A.心血管疾病 B.呼吸系统疾病

C.艾滋病、性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42.国家三部委对()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备 案申购制。

A.一类11种 B.二类12种 C.一类8种

43.《安徽省禁毒条例》经2003年8月23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四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

A.2003年9月1日 B.2003年10月1日C.2004年1月1日

44.查禁毒品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是()。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审判机关

45.国家列入管制范围的易制毒化学品有()种。

A.20 B.22 C.23

46.国家禁毒委主任***在2004年2月12日国家禁毒委全体委员会议上指出:“当前,关键是要解决毒品来源、()这三个问题。”

A.领导重视和发动群众 B.毒品危害和新吸毒人员滋生 C.普及毒品常识和发动群众

47.禁毒是()的共同责任。

A.党和政府 B.全社会 C.公检法机关

48.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实行()。

A.禁毒工作责任制 B.禁毒工作追究制C.党政领导责任制

49.从事娱乐、饮食服务、旅馆、房屋租赁、交通运输等行业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对场所内存在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违者予以()。

A.追究刑事责任 B.警告、罚款

C.吊销营业执照

50.毒品具有()。

A.依赖性、耐受性 B.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

禁毒知识竞赛试题 篇5

第一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的日期是:(D)A、2007年12月29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5月1日

D.2008年6月1日

2、戒毒人员应当在 接受社区戒毒.(B)A、居住地 B户籍所在地 C、抓获地 D、案发地

3、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禁毒工作纳入 规划,并将禁毒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民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第二组

1、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B)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公安部 D、全国政协

2、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D)

A、海关 B、公安机关 C边防 D、邮政企业

3、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 制度和 制度?

许可制度 查验制度

第三组

1、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B)

A、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B、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C、企事业单位

D、其他组织

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C)

A、长期 B、定期 C、经常 D、持续

3、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什么权利?

通信自由 通信秘密

第四组

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 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进行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C)

A、学校 B、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C、其他监护人 D、关工委

2、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 报告。(C)

A、卫生行政部门 B、禁毒部门 C、公安机关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禁毒法第十二条规定,哪些部门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

第五组

1、娱乐场所应当建立 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C)

A、报告 B、监管 C、巡查 D、查验

2、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 报告。(B)

A、文化部门 B、公安机关 C、工商部门 D、禁毒机构

3、禁毒法五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哪些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戒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公安机关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抢答题

1、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什么?(请列举三条)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维护社会秩序

2、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A)

A、许可制度

B、查验制度

C、登记制度

D、批准制度

3、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发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立即向 报告。同时依照规定向有关 报告。(A)A 公安机关 有关主管部门 B 有关主管部门 公安机关

C、公安部门 安检部门 D、公安机关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4、国家建立健全 系统,开展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的收集、分析、使用、交流工作。(C)

A、毒品监测和毒品情报系统 B毒品情报和禁毒信息系统 C、毒品监测和禁毒信息系统 D毒品监测和吸毒人员系统

5、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D)

A、强制隔离戒毒 B、社区戒毒 C、社区康复 D、戒毒治疗

6、禁毒法规定,哪些吸毒成瘾人员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怀孕妇女 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7、对吸毒成瘾人员,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B)

A、公安派出所 B、公安机关 C、县(市、区)公安局 D、当地禁毒部门

8、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的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戒毒的工作人员应当。(C)

A、进行劝导 B、进行批评、教育 C、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D、对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9、设置戒毒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同级公安机关备案。(C)

A、县级以上 B、地、市、C、省、自治区、直辖市 D、乡镇以上

10、医疗机构对在治疗期间有人身危险的,可以采取必要的。(D)A、临时控制措施 B、临时强制措施 C、临时保护措施 D、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11、公安机关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在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前送达被决定人,并在送达后 以内通知被决定人的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B)

A、四十八小时 B、二十四小时 C、三天 D、一周

12、对被决定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 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C)

A、居住地公安机关 B、户籍地公安机关 C、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 D、案发地公安机关

13、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C)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4、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D)

A、三个月 B、半年 C、九个月 D、一年

15、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前,经诊断评估,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最长可以延长。(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16、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不超过多长时间的社区康复。(D)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7、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哪些必要的帮助?

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指导 就业援助。

18、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组织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A)A 国家禁毒委员会 B 公安部 C 公安部禁毒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开展禁毒国际合作。(D)

A、平等原则 B、互惠原则 C、公平原则 D、对等原则

20、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C)

A、5月20日 B、6月3日 C、6月26日

风险题

A类

1、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出口实行。(B)A、登记制度 B、许可制度 C、配额制度 D、特许制度

2、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由 规定。(C)A、公安部 B、国家禁毒委 C、国务院 D、卫生部

3、我国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是(A)。A、禁毒宣传教育 B、遏制毒品来源

C、全社会参与

4、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哪些人员,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经营者 管理者

5、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的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D)

A、集中管理 B、统一管理 C、隔离管理 D、分别管理

B类

1、《禁毒法》所称毒品,是指哪一些?(列举四种以上),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癣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脓(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

2、林则徐主持广东虎门销烟发生在哪一年?

1839年

3、以下哪些是吸毒违法行为。(ABC)A、服食摇头丸 B、注射海洛因 C、吸食大麻 D、服用安眠药

4、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原植物主要有。(ABC)

A、罂粟 B、古柯 C、大麻 D、鸦片

5、根据哪些需要,依法可以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医疗、教学、科研

C类

1、哪些组织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

2、禁毒法三十四条规定,哪些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列举三个)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

3、吸毒成瘾人员有哪些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4、《禁毒法》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禁止非法传授哪三种物品的制造方法?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易制毒化学品

5、毒品有哪些特征?

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危害性

观众题

1、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怎么处罚?(A)A 不予处罚 B 治安罚款

C 送社区戒毒 D 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B)。A、文天祥 B、林则徐 C、岳飞

3、二十世纪,中国获得“无毒国”的美誉。(B)A、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B、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C、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D、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4、李某是某迪厅老板,明知一些人经常在该迪厅内吸食摇头丸,李某却视而不见。对李某的行为如何进行处罚。(C)A、批评教育 B、无法处理 C、以容留他人吸毒罪论处

加赛题

1、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ABC)A、新闻、出版 B、文化、广播 C、电影、电视 D、工会、共青团组织

2、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BC)

A、所有者 B、经营者 C、管理者 D、组织者

3、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 规定。(ABC)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公安部门 D、国家禁毒委

4、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B)

A、一千以下罚款 B、三千元以下罚款 C、五千元以下罚款 D一万元以下罚款

5、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ABCD)

A、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B、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C、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禁毒法 篇6

1《禁毒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

2《禁毒法》所指的毒品包括哪些种类?

答: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禁毒法》对公民举报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家鼓励公民举报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举报人予以保护,对举报有功人员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4国家为什么实行毒品管制?

答:因为毒品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个人。

5毒品的危害性有哪些?

答: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一、毁灭自己。毒品摄入人体后产生戒断反应,对健康形成直接而严重的损害,导致急慢性肝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性静脉炎、动脉严、支气管炎、肺气肿、各种皮肤病、慢性器质性脑损伤、中毒性精神病、性病及艾滋病等各种疾病。

二、祸及家庭。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丧失人格,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六亲不认,从此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和充满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局。

三、危害社会。吸毒与犯罪如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为获得毒资往往置道德、法律于不顾,越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另外,对吸毒者进行各种医疗诊断,缉毒,戒毒力量的投入,对药物滥用防治工作的开展等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6毒品管制的内容有哪些? 答: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实行管制。禁止非法种植罂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实行许可和查验制度。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实行许可制度。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7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那些场合进行工作检查?

答:根据《禁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8涉嫌吸毒的人员如果拒绝接受公安机关检测,该如何处理?

答: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9吸毒成瘾人员该如何进行戒毒?

答: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10社区戒毒在何地执行?

答:戒毒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戒毒;在户籍所在地以外的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可以在现居住地接受社区戒毒。

11社区戒毒时间为多久?

答: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12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可以得到哪些援助?

答: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13接受社区戒毒的人员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接受社区戒毒的戒毒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社区戒毒协议,并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14何种情况下要对吸毒成瘾人员进行强制戒毒?

答: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15哪些人员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答: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16对不适用强制戒毒的人员该如何实施戒毒?

答:对于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禁毒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17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方式解决?

答:被决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的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18进行强制戒毒的人员能否被探视或者探视家人? 答:戒毒人员的亲属和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探访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批准,可以外出探视配偶、直系亲属。

19如何监督和保障戒毒人员的通信权?

答: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应当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外的人员交给戒毒人员的物品和邮件进行检查,防止夹带毒品。在检查邮件时,应当依法保护戒毒人员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0强制戒毒期限为多少?强制戒毒期限能否提前?

答: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21在戒毒康复场所参加劳动有无劳动报酬?

答: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参照国家劳动用工制度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22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普通公民是否一样?

上一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总结下一篇:语用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