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共11篇)
庄老师第三次上课非常完美,不管是课的设计还是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庄老师过渡自然,环节紧凑,环节设计合理,通过三次磨课有了很好的效果。我感受颇深的一点就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如何设计任务型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永远应该把它的交际性放在首位。只有在情境中,英语的交际性才能得到突显。只有在需要说英语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我们通过庄老师三次观摩,大家对任务型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庄老师在第三次上课设计任务型教学时继续用第二次观课的方法:小组内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练习,这样设计非常好,能使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交换礼物,最后又设计了学生围绕毕业在际互相交换礼物这一主题非常好,课一开始设计这个任务,在情景中设计任务型教学,到最后环节拓展时运用,做到了首尾呼应,这个真正体现任务型教学,体现用英语交际的必要。这样操练的效果很好,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一个活动要为后一个活动铺垫,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的深入和拓展。
这节课我们又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这节课我的看法:
1、如果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话,一定要有跟读环节,庄老师觉得第三次授课,所以采用了齐读的方式,建议要是第一课时要有跟读环节;
2、在读课文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有感情地,流利地等;
3、第三次授课编歌时,老师做示范没做好,以至学生没有唱好,也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前,老师的示范很重要。
4、在教学单词“trvel”时注意v发音,一提,带孩子发一下这个音,突出了细节问题;
5、在句型训练中,老师给出了很多幅图,但是带领让学生就练习了三幅图,最好不要给学生硬性规定练习哪幅,最好是他们愿意选哪幅图就选哪幅图,达到练习的目的。
6、在本次观摩中的三自一导,没有体现的很完善,在小老师导学方面有了体现,但是其他方面没有体现,在以后课的设计还要再研究一下。
在这三次观摩活动中我们大家都收获很多,在每次评课中大家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大家共同研究每个环节,并有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每次观课大家都发现了问题,并给出很好的建议,大家在磨中成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把这次所收获的经验运用和落实到教学中。在磨课研讨中,我们工作室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同时感动于我们工作室成员的精神,我们大家坐到一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起议课、评课,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我们每次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非常热烈,每位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经过大家几次反复的修改,教案结构清晰合理,充分领会和实践了很多学到的理念,充分运用了任务型教学,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观课时也是全程跟进,大家一起把磨课做好,在很短时间内课设计的也很到位,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在磨课中我们也及时发现好的做法,反思不足,及时做笔记,我们大家收获很多。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观课议课有效性
“观课”与“听课”比较, “听”指向声音, “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是为了认识真实的课堂, 听课者往往坐在后面;而“观”不仅要用耳朵听, 更强调用多种感官 (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 收集课堂信息, 因为在多种感官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透过眼睛的观察, 除了语言和行动, 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 “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 体悟课堂, 从大处看, 从关键看, 而不拘泥于偶然个别现象。同样的, “议”是围绕课堂去探讨, “评”是句号而“议”是问号。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议课的有效性呢?
一、把握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既是上课的基本要求, 也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观课议课应把以下几方面内容作为标准。
1.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维度,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确定得正确与否, 关系到教学的方向。评价一堂课教学目标是否恰当, 一看它是否全面, 三个维度是否有遗漏;二看它是否明确, 即目标阐述是否具体、明确、清楚;三看它是否适度, 定得是高了还是低了, 还是恰到好处。四看是否将它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 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 甚至在课前展示给学生了, 但没有深入到教师心中, 没有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2. 教学内容。
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教好一堂课的最重要的工作。教学的质量如何关键是教师能不能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在教材安排上, 是否突出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是否保证了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和逻辑性;是否既注意了新旧教材的联系, 又注意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等等。
3. 教学方法。
教师要正确运用新课程理念, 贯彻教学原则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正确的教学原则为指导,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方法要具有“五性”, 即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实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避免“三性”, 即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 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 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4.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指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是看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讨论、归纳所学知识、完成作业等情况, 判断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思想觉悟、学习能力等是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二、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议课的过程和方法
1. 议课过程。
首先, 由主持人说明观课议课意图;然后, 由执教者说明课堂教学设计情况, 即“说课”;再后, 由评议者们对执教人的讲课进行评议;最后, 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2. 议课的方法。
议课方法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 一般采取定性评价, 就是用评语进行评价。因为用评语分析教课情况, 能把一些教学实情说得具体, 讲起来也比较灵活, 便于进行教研活动。
利用定性评价议课的基本要求是: (1) 要不断学习, 苦练内功。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是知识时代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预支五百年新意, 到了千年又觉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成倍增长, 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 知识的陈旧率迅速上升, 教师要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2) 要端正议课的指导思想。议课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评议者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议, 执教者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意见。 (3) 要准备充分, 突出重点。首先, 要有计划地确定研究专题, 针对某一专题分阶段进行研究, 并事先让所有研究人员明确研究任务;其次, 评议人要认真听课做好记录, 听课后要写好听课感受, 明确提出主要优点、缺点、特色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意见;第三, 议课不要面面俱到, 要突出重点。 (4) 要构建研究团队。教师个体、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关于人的要素, 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也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组合、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导。三者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三足鼎立, 缺一不可。观课议课时要有三种基本力量参与活动, 发挥各自的长处, 实现优势互补, 这样才不致出现“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局面。
培训学习期间,每天先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再看文本,进一步熟悉每个专题的精髓,然后阅读拓展材料,最后完成当日作业。学习后,让我深深地懂得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教师必须从根上转变观念。课堂教学是课改的核心,老师必须培训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自己的课堂产生精彩,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堂,让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你的课堂焕发光彩。对此,有以下几点感触。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二、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在这次远程研修中,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和分享,针对新课改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更加深刻地的意识到对新课程模块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对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远程研修让我明白要想进步就必须和同行们交流,要想提高必须有专家的指导和引领。知识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需要不断地总结,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
研修过程中,我们写作业,发评论,阅简报,参加在线研讨,忙得不亦乐乎。这次远程研修直面新课程,直击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切合教学实际,给我们指引了课改的方向。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课程专家们对新课程的解读,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深层次的反思。
此次研修包括通识知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等部分。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只要有空,打开电脑,浏览培训网站,看是否有新的学习资源,阅读学习材料。之后,我对比过去的教学,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思索英语课堂教学设想。
三、反思不足,不断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自身的不足有了较为充足的认识。就拿写作教学方面来说,通过这部分的培训学习,使我发觉我过去使用的写作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教学”,有更好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处,以使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更加完美、
当看到给出的优课课例上的优课加上了引号,我很困惑这是何种用意。通常我们认为能够学习的录像课都应该是获奖的、优秀的课堂实录,所以我个人对这六节课的最初认识就是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还有评价的必要吗?然而通过观看课堂实录、浏览相关资料之后,我对这些“优课”课例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改变了我之前的认识。下面我就这六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做一个观课报告:
首先是态度。从两个方面讲述我所说的态度:第一、执课人的态度。拍摄录像课要找一个比较成熟的课去讲,这就容易造成熟课,老师和学生都是在表演,演的熟练精妙、顺的流畅、自然。这样好吗?这样的录像课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没有了知识形成的该有的瑕疵。还有的老师认为只要是拍摄录像课,拍完之后送上去评审,最差也能得奖,所以就造成了为奖状而上课,没有了原本的意义。态度没有端正,怎么让录像课真实、实用?第二、观课人的态度。既然让我们观看录像课那就应该都说好话,评课的时候避重就轻,应付了事。这样的观课态度就是去了研修的价值、研讨的意义和学习的本质。
然后是设计。我说的这个设计指的是教学设计。我所观看的四节课是我认为没有认真做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只是照本宣科把教参的内容抄录下来。没有做到执课人自己去思考这节课应该如何运用教材和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情况。没有做好这些准备,教学的设计也就不能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更脱离了学习的主题--学生。
再是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些课例中很少有体现,教会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比教学生怎么解答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我们想看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上被学生灵活掌握、熟练运用,可是我失望了。当然,这与我们平时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我想:平时的课堂就去运用,老师去讲、去渗透,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本身的技能。
最后是水平。
一、教师的基本功水平有高低。尤其是低年级教学的老师,要在普通话和粉笔字上下功夫。课堂上的语言精炼对我们数学教师尤为重要,精炼的语言直击重点,学生听的明白清楚。过多的重复语言容易使学生乏味,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因为浪费时间更因为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误以为是真理的想法。
一、以读会诗,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们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齐读、范读、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节奏,小声品出诗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忱,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词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声断而气连的古诗词朗读让人回味无穷;声情并茂的情境朗读更是把学生带回了作者的时代;生动有趣的吟诗更是平添了学诗词的乐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读出了诗词的隽永的意境,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驰骋想象,引领学生翱翔于古诗词的天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想象,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们沈锡云校长所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让孩子们想象每逢佳节,作者王维会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别想家?还让孩子们想象在重阳节的时候,家乡的兄弟们会对远方的王维说些什么……从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进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家乡亲人对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营造意境,让诗意在音乐和画面中流淌
以朱红甫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为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简约的课件,诗意的解读,丰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媪的幸福,在体会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古诗词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启迪,自然而然就对古诗词感兴趣。
四、有目的地写,固化知识,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写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刘永霞老师所执教的《观书有感》,她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了小练笔,即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美丽方塘。通过写的过程,教师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练笔,既使教师抛出的知识有了落脚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五、文字迁移,诗词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在品诗诵美的同时,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刘永霞老师在课堂结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这就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课外古诗词。
这次的听课对我的启发和触动很大。在那些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首首古诗词仿佛回到了它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充满灵性而富有诗情画意。真所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学习三节课例,我认为有如下共同点:
教学环节全面,教学目标清楚,教学中有趣的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充分展现了学生实验探究的主体。是成功的实验探究课,以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些方面的训练上也应放开手,多启发。当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并不是把实验探究全都放手给学生,相反,每次实验探究前教师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布置学生预习有关实验探究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适时的指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且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通过创设情景,采用多媒体与实验结合,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注重了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得出规律。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充分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总结概括出规律后,又能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都注意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能力提升训练,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三节课都做到了首尾呼应,用学习的知识解释课前不能解释的问题,使学生很有成就感,老师把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发现、确定主题、科学的猜测、大胆的实践,得出结论,最后应用展示得非常清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操作的技能,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合作动手,可以说收获是非常多的。
一、圆的认识――注重动手实践经验的积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的课堂教学实录,执教教师是滨州市惠民县孙武镇十方院小学的王海燕老师。这是一节成功应用了先进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示范课,自动录播教室的录制效果也很棒,触控一体机的使用恰到好处,40人的班额大小适当,学生整齐的校服以及积极的精神面貌为课例增色不少。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王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以及高效的教学实施环节。王老师通过趣味运动会设计游戏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中明确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和性质,充分运用了课件的几何直观的特点,很好的认识圆的特点,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应用,设计套圈游戏,车轮是为什们是圆的,以及课外练习的拓展,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
最后,提一个的建议:在练习环节有个练一练的题目,师生一问一答,效率低,效果也不很好。可以改由学生讲解,即完整又清晰,难度也不大。
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心小学的顾建锋老师执教的《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自动录播教室录制的,虽是借班上课,但是教学效果非常好,是一节值得好好学习的示范课。
顾老师是一位数学素养非常高的老师,无论是粉笔字的板书,数学语言的规范,数学问题的设计,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小学男教师特有的严谨、大气的教学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顾老师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入手,引入探究体积单位的换算,这期中渗透了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环节,又是处处渗透转化思想,借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的“化”――乘进率,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聚”除以进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牛奶包装箱、用砖砌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现实问题,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小结中,又一次总结升华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
给本节课的一个建议,由于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有些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比较仓促。如,在练习环节,小组展示讲解,小组的展示没有完全展开,教师就草草一带而过。应该适当删减前面几个题型雷同的题目,让出时间给这个小组详细展示复名数换算的过程。
今天,有幸观了杨老师执教《妈妈的账单》一课,受益匪浅,现将几个观察点汇报如下:
一、整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 楚,方法扎实有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杨老师能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写作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参与讨论,能捕捉重要教学信息,积极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对教学进程和难度等进行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完成了教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主要优点
1.杨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以歌曲《妈妈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切入主题时,她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话题,让学生说说怎样回报父母的爱。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两份帐单,并又出示两份帐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看了这两份帐单,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就很快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开头是非常自然和贴切的。
2.本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读妈妈的帐单和小彼得的帐单这一重点部分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三次解读两份帐单,层层深入,真切地去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感受文中小彼得的情感变化。第一次让孩子们自由读这两份帐单,悟出小彼得犯错的原因,第二次通过对比读这两份帐单,感受到妈妈的爱,第三次,通过再读妈妈这份充满着浓浓母爱的帐单,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妈妈只有付出,却不求回报的爱。当孩子们已深深地感受到妈妈的爱时,她就抓住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再读《妈妈的账单》,去感受妈妈的爱来感染学生。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妈妈曾为小彼得做过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适时点拨,真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然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在享受妈妈的爱的同时你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孩子们真切地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深深地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并真正地懂得了该如何去表达爱,回报爱!因为同学们都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平时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如数家珍。在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氛围下,课堂唤起了孩子对妈妈那份久违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建议
本次远程研修,我通过观课,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学的理论水平,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如何更好的管理课堂,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高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很多老师的讲授都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四、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
有了理解和尊重思想才能沟通,才能交流双方的感情越是亲切和谐,教师,就越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进一步发展自己尊重自己,而从学生方面看,他们的自尊心不是受到压力而得到舒展,他们更加自信,主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而且可能对整个人生都有帮助。
——观评课心得体会
暑期远程研修是我万里行程的重要一步,而最为难得的是,在此过程中,我观看了3节历史优质课。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观看完后,细心品味着所听的每一节课,细细回忆着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会发现有许多精彩镜头闪现脑海。可以说每节课都是精彩粉呈,各具特色。让我获益匪浅,感慨颇多。我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
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而又实用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把一张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有的利用视频片断,有的利用故事作为开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突出重点、难点。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每位老师处理的很恰当,注重了基础知识的的掌握,设计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感,照顾了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突出重难点问题。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一层一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3、注重语言的过渡。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跃,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所有老师上课感觉像朋友之间的友好交谈,还有的老师过渡语说得非常好,使环节之间的衔接显得很流畅。
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
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在这3节优课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三、高效使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资源
在这3节历史优课中,老师的视频运用很到位。在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方式补充了大量的史料,然后以这些史料为切入点,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在学到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即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又大大开扩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激励性语言的运用。通过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上起课来兴趣更浓,劲头更高。恰当地运用好激励语,对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瑕疵美中不足
1、师生互动还仅仅限于师问生答,包括学生的讨论,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不能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也没有给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授课中间缺乏过渡或者过渡不自然,机械地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接着我们来看看„„”“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框内容„„”这种单一的方式把学生拽过来。
2、忽视了学法指导,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能还在于教师对师生角色的定位不妥。对学生不放心,或者说不信任,或者背时间包袱,于是教师就越俎代庖,学生就坐享其成。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渔”字上下的功夫不够。
3、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问题提出来了,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是老师们往往是这边刚刚提出问题还没过10秒就开始让学生回答,甚至有的问题还没过3秒。这样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015年的山东省网上远程研修开始了,今年与往年不同,先观看本科目的优秀课堂实录,然后进行评课,说出自己的观课感受以及心得。这是本年远程研修的一大亮点。以实际的课堂实录进行观摩学习,让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避免了枯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今天我观看了莘县莘州中学王学智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一课,感受颇深。
总体观感如下:
一、课堂引入。
1、简单明了,以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怎么办?让学生讨论,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堂,网络辅导是当前除去课堂学习的另一重要的有效途径。
2、学生讨论,让学生讨论总结出网络学习辅导的特点,如一对一、一对多等。
二、课堂教学
1、遇到问题怎么求助?如QQ远程协助、文件传输、BBS求助老师等,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2、网络交流信息安全问题?同学们在使用网络信息交流的时候,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3、对病毒、黑客、防火墙、密码的使用讲解详细。
4、布置作业
三、本节课的优点
1、整节课以任务贯穿始终,各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练习题跟踪,学生讨论学习,总结、老师答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主体。
2、课堂评价。课堂中以学生答题给学生所在小组积分的形式,对学生和小组进行评价,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集体荣誉感。
3、以具体的例子讲解学习网络信息交流的安全问题。
四、建议
1、课堂引入时从网络信息交流到安全稍显突兀,过度不够自然,跳跃较大。要是引用例子当中有在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出现安全问题再引出网络信息交流的安全问题会更自然一点。
2、最后对于小组的积分只是在黑板上体现,没有对小组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缺少这一环节。没有很好的体现突出小组学习的重要性。
3、课堂中应该多的加入点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使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更应该注意科学、合理和网络信息交流发布的道德问题
【初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02
初中英语研修报告10-04
初中英语网络研修计划07-24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体会06-11
初中英语继续教育研修总结10-2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初中英语研修总结10-03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06-06
申报高级职称初中英语教师述职报告07-28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调查报告10-03
初中英语优秀英语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