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共8篇)
提纲
一、健全体制机制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走好“联动棋”
二、坚持党建引领齐抓共管建强基层堡垒,走好“共建棋”
三、搭建平台载体汇聚力量做优社区服务,走好“服务棋”
正文:
近年来,我县坚持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通过建章立制、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细落小落实,筑牢城市基层战斗堡垒。
一、健全体制机制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走好“联动棋”
执行县、街道、社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组织包保部门、社区党组织、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深度整合资源、集聚能量、联动左右,成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引擎”。今年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3次。将辖区街道合理划分为2个大网格,15个社区为中网格,99个小区为小网格,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大网格长、15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中网格长、66家县直部门分别包保小区网格,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长”四级网格联动体系。推行“一支队伍”执法体系,整合市监、交运、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执法事项开展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工作,将行政执法事项整合为一张清单,变执法的“物理组合”为“化学融合”,有效提高辖区综合治理水平。
二、坚持党建引领齐抓共管建强基层堡垒,走好“共建棋”
全面推行“1+3+N”(“1”即为1名党建工作队长,“3”即为1名社区包保县领导、1名街道挂帮领导、1名社区支部书记,“N”即为多名社区在职党员和自管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法,结合部门、党员“双报到”机制,采取群众出题、“两委”定题、协商议题、多方解题方式,让社区服务延伸每一栋楼宇、每一个院落。结合“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推行精细化网格管理,建立以小区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为主的“一格多员”网格党小组,在各楼栋亮明在职党员身份,督促党员自觉服从小区管理,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推动小区的发展。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通过“选、派、招”等方式,充实社区工作队伍,增强队伍活力,及时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帮助社区抓好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便民服务体系和互联互动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城市社区工作者已达205人。
三、搭建平台载体汇聚力量做优社区服务,走好“服务棋”
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与全国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范围加大,内容增多。截至今年6月,与会刊保持定期交流的公交报(刊)有57家,其中保持定期交流公交报的城市,不仅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还有地县级中小城市;公交期刊有广东、浙江、河北、江苏等省级公交期刊。公交报(刊)对于公交优先的具体实施十分关注,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关注常见于公交报(刊),例如交通运输部领导、省市领导调研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立法征求意见,到公交一线看望慰问公交职工等等。
学会会刊《城市公共交通》的公开发行,使各地城市公交重大信息发布于全国,沟通了各地各城市公交发展动态、主要工作和重要活动,传播了公交经营管理、运营服务和科技进步;同时利用业界媒体权威优势,第一时间将公交优先政策、动向,国家部委相关决定、措施向全国公交进行发布。在信息交流互动中,会刊与公交报(刊)扩展视角,从国家大事、城市大事、地方政府公交优先、城市公交优秀举措上,加大了交流互动宣传力度,彰显了公交的社会窗口作用,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大。
二、公交报刊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的加强
各地、各城市对公交报刊作为公交企业文化重要的组成越来越重视,新创办的公交报(刊)相继出现,创办多年的公交报(刊)进行了改版和更新。现已有的公交报(刊)几乎都是彩色版,有的还是铜板胶印。从内容到版式都发生了新变化的公交报,有的已被当地新闻单位评优或获奖。
二届二次理事会上,会刊《城市公共交通》征求了意见,随后针对“增设版块、添加采访内容、推进公交优先特约深度报道”的建议,会刊努力加强相关内容编发,并借助城市客运分会的大力支持,从城市公交发展大方向上进行了深度报道。从2013年6期开始推出特约报道版块以来,已特约报道了长沙、成都、北京、济南、常州、中山、太原、上海、天津、南京江南、青岛、泉州、绵阳、洛阳、乌鲁木齐等城市公交的优先与优秀。今年和去年,会刊还以前插方式编发“特辑”版块,对全国公交重大信息和主要活动,以及新技术产品在公交的推广应用做了全方位报道。
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的办刊宗旨,城市客运分会的大力支持,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的尽心努力,使公交报刊的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进一步加强,影响也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受到公交业界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开拓报刊工作新局面更好服务于公交
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聚集了业界平面媒体,在资源共享下形成交流互动平台,呈现出了公交报刊工作可喜局面。我们在珍惜来之不易局面的同时,要继续努力开拓公交报刊工作新局面,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提供更好地服务。
结合公交企业文化建设,要利用好公交报的副刊、会刊的“文化广角”等栏目,加大编发公交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力度,充分利用色彩图片宣扬和谐温馨,推进公交企业文化建设,展示公交职工才华。
公交报刊已为公交业界不可或缺,这更需要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把公交报刊工作进一步搞好。公交报刊工作同仁要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平台,积极地加强和规范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参与理事会会议和活动,共同开创理事会工作新局面,使公交报刊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公交,在公交优先发展中和公交优秀践行中发挥出更大地作用和能量。
2015年8月28日•徐州
会议纪要
(本纪要由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袁建光宣读)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二届四次会议暨2015公交报刊工作交流研讨会”,于2015年8月27日-2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城市公交的代表及特邀代表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城市公共交通学会副秘书长袁建光主持并致开幕词,城市客运分会副秘书长宿中泽、徐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曹虹、徐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刘青先后致词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副理事长、洛阳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李建国宣读二届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调整增补人员名单,并获大会鼓掌通过。公交报刊工作理事会秘书长吴同起作了“理事会2014-2015年工作汇报”,梳理总结了会刊与公交报(刊)的互动交流、公交报刊舆论导向和传播功能的加强,并就更好服务于公交的报刊工作提出了开拓新局面的工作重点。
会议以“公交报刊与企业文化·正能量·新常态”为主题进行了公交报刊工作研讨交流,济南、洛阳、青岛、徐州等11家公交企业代表在大会发言交流中,深入研讨了新常态下公交报刊正能量发挥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介绍了传统的纸质媒体,怎样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电视、网络博客、官方微信等紧密结合,全方位报道,成为“互联网+”的多面手传媒人才。
针对公交企业文化建设,会议还就组建“全国公交职工摄影书画社”进行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出点子,提建议,并达成共识,一致表示要搭建好展示公交职工文化艺术素养、推进公交企业文化的平台。会议决定,由报刊工作理事会、学会会刊牵头筹建。
本次会议圆满落幕,与徐州公交及会务组的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服务分不开的,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与会代表对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谢谢大家!
[关键词]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同心家园”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2)10-0048-03
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建立在社区居民与社会组织、市场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协同共建上。这种协同性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同的程度,而认同的有效构建正是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的重要引领功能。上海市静安寺社区(街道)“同心家园”基于社会认同的实践探索,实现了社区建设的力量和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是社会管理创新在社区基层的生动诠释。
“同心家园”党建模式的创建,体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网络性、纽带性、多元性、开放性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同心家园”这个系统具有高度的网络结构性。社区党的工作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行政党组、居民区党委、综合党委为节点,与各级各类社区单位党组织一起构成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网络化的资源结构和网络化的信息结构。第二,“同心家园”是在社区党工委领导下开展的横向组织活动,具有很强的联系纽带支撑,主要包括:社区党工委与社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组织凝聚力,社区单位和社区群众参与资源分配权的利益驱动力,党纪党规授予社区党员参与义务的监管约束力。通过这三方面引力,形成资源(包括党建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社区党建的优势互补,真正把社区凝聚起来。第三,“同心家园”的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既有社区组织,又有个体性的流动党员;既有纵向的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单位,也有横向性的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单位;既有基层政权内部的党组织,又有社区单位党组织等等。从当前实际来看,社区内部权力结构已经呈现出由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其他组织等共同分享的局面。第四,“同心家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原来隶属于不同层级党组织的党员个体,通过社区党建的组织建设、活动载体建设走到一起。围绕社区建设,社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往也需要不断加强。“同心家园”通过搭建平台,利用协商、交流、引导和参与等社会化工作方法以达成社区“共同体”的利益一体化。
因此,加强党建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以党建为引领,既有整合社会的功能,达到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的目的;又具有整合党自身建设的功能,通过党自身建设凝聚党员、凝聚群众,提升吸引力和战斗力,从而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社会的执政基础。静安寺社区(街道)这些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建设“同心家园”幸福社区的历程,主要是将目光瞄准以“认同”为灵魂的社区建设,走向了对社区自身社会性发育的关注,走向了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注。
一、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实现党组织对基层政府、社会力量、公众的全方位统筹和动员
林尚立在《关于新时期社区党建的若干理论思考》一文中指出,新时期的社区党建不是单纯的党的建设问题,从根本上说它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基础,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这两个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日益显现,使社区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繁重的任务单靠社区党组织是难以胜任的,现实发展迫切要求社区党组织转换工作思路和作风,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动员社区内的所有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静安寺社区(街道)“同心家园”是一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围绕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通过管理属地化将社区各种组织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整合起来,使党的建设和社区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这种新型的区域化党建模式改变了传统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使社区建设的力量和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折射在社区生活的各个层面,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一些党员对社区党建认同感不强,社区党建一定程度上有“行政化”及“条块分割”的倾向,党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开始凸现出来。2007年以来,为了更好贯彻市委“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要求,静安区开始了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再造,静安寺社区(街道)“同心家园”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轮新的探索。
“同心家园”党建模式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由区域内不同隶属关系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两新”组织等单位党组织共同组成的“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是一种协商议事机构,以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等多种社区固有的关系纽带,遵循社会化工作特点,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最终实现社区治理中的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的辩证统一。“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按照《理事会章程》的规定规范运作,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积极性的成员,理事会采取轮值的形式,有效激发了成员单位的主体意识,形成工作合力。
依托“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社区党工委号召各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同心共建结对”,动员“两新”组织、社区单位开展各类结对活动,进一步加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能力。通过结对活动的创新,使结对对象从原先楼组与楼宇一对一结对,扩大到“两新”组织、居民区、驻区单位、部队党组织等多方结对;使结对方式从原先单一的结对帮困扩展到开展活动、整合资源、志愿服务等;使结对内容也从单一为居民区服务扩展到资源共享,双向服务。比如,组织百个党组织同心共谋结对活动。以“先锋楼组”、“星级楼宇”、“公益性社区单位党组织”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楼宇和楼组结对共建。同时,尝试开展社区单位党组织与楼宇、楼组党支部之间的同心共建结对。通过结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帮困、助老、助学等活动,服务社区群众,促进社区融合。“两楼”联建充分发挥楼组党建、楼宇党建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以居民区党建与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居民区群团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等不同方式,充分体现党员的社会价值,丰富了区域化党建活动载体,推进了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形成。还比如,做好百名外省市流动党员的关心凝聚工作。在做好“三在”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工作的基础上,动员居住在本社区的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同时,通过就近纳入党组织、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等措施,加强对百名外省市流动党员的关心凝聚工作,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区域化党建必须以共同目标和共同需要作为动力,否则仅仅依靠社区党工委是无法有效开展工作的。“同心家园”党建模式改变了单纯依靠体制内的党建资源模式,实现了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的协同共建,增强社区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可程度,而社区认同的成功构建正是由于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功能。
二、以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升社区生活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基层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对人的服务。对人的服务既是社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其目标指向。“同心家园”从社区成员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三个方面的转变来创新社区服务理念。一是服务对象的转变,由原来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等一般的户籍对象转向全体社区成员,包括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等。二是服务内容的转变,由原来注重物质关怀转向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并举,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三是服务主体的转变,由原来社区提供单向性服务转变为双向性服务,即社区单位、社会组织既是社区的服务对象同时又是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主体,要将社区资源作为社区服务的共同资源。如美丽园龙都大酒店与居民区党总支已举办了五届社区运动会。
社区不仅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也是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家园。静安寺社区党工委希望通过建立覆盖整个社区的党建实体工作网络,就近服务、就近教育、就近管理、就近发挥作用,形成对“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强有力的支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作为面向社区党员的平台,继续强化服务功能,打造品牌项目。而以往在各个居民区及楼宇党支部设立的党员服务站(点),因为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限制了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工作站。“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模式下,党工委在下辖的每个居民区建立一个党建工作站,有专门的场所、设施,专人负责,内设党员活动室、志愿者工作室、电化教育室、代表委员谈心室等项目内容,切实发挥服务党员、服务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平台作用。作为党建的“红色礼堂”,工作站是党工委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打造党建同心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工作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通过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拓展了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居民群众在社区生活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丰富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涵,突破了传统封闭系统下党的组织设置和工作格局,打破了单位制和线型管理的局限,适应了党的工作向社会化转变的新趋势,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夯实了社会建设的基础,把群众都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真正形成同心家园。
三、以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作用为组织保障,强化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双向互动
社区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内所有党组织和社区党员的共同努力。重塑社区党员和党组织的形象,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双向互动,必须调动社区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改变“八小时党员”的现象,使其不仅在单位,而且在社区,处处时时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2012年作为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静安寺社区党工委制定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基层的工作意见》,形成具有“同心家园”特色的“三同心”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即搭建联系群众的“同心桥”、畅通服务群众的“同心链”、打造依靠群众的“同心圆”。比如,深入推进“组团大走访”活动,共发动82家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的712名党员、313名在职党员,成为组团大走访活动的骨干力量。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联系居民区、楼宇、困难党员、老干部和3至5名群众;街道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一次走进居民区,主动当好“四大员”;实行两代表、两委员定期定点接待制度。通过组团大走访活动,机关干部零距离贴近群众,零距离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居民群众的诉求表达渠道。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有效地得到化解,把党员的先进性从单位扩展到社区,从8小时以内扩展到8小时以外。群众满意率逐年上升,干群同心的氛围也越来越浓郁。在为社区群众帮困解难中,增强社区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可程度,切实把社区党建的落脚点放在服务群众根本宗旨上。
“同心家园”还成立了 “党建联建志愿者工作室”,形成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居民区、小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工作室以服务群众为立足点,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拓宽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渠道,增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工作室认真梳理汇总小区“三最”问题中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可予以解决的矛盾和困难,确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项目,整合优化小区成员的各类资源。把举行大型的为民服务活动与开展日常性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小区与驻区单位的各类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现代基层社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治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管制。治理强调的是合作、协商和参与,是双向互动关系,而不是传统管制体现的单向控制。合作互动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只有发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形成党员干部主动联系群众机制,党员干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居民群众也能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政策行为,这种互动建构起参与者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效能感,进而积极构筑社会成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任务。面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必须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内民主带动社区民主的发育与成长,推动社区自治,进而在社区范围内形成有序的社区民主和社会治理。实践证明,社区党组织的建设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基层党员的组织生活,而且关系社区居民对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扩大党员的社区参与,提升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的能力,推动社区发育与建设,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社区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和支持,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王长江.党内基层民主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l1(3).
[3]陈朋.基层社会管理:重点与路径[N]学习时报,2012-7.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XX个城镇社区,共有社区党组织XX个(其中:党总支XX个,党支部XX个),党员XX名,共驻共建单位XX个。今年来以,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1+4”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城市基层党建是什么、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 ”促重点提升,引导社区党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群众上来,努力搭建多元共治服务平台,全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政治引领,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内在活力
镇党委始终坚持旗帜鲜明的政治引领,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建责任“压舱石”作用,确保了社区党组织基础更加牢固、发挥作用更加明显。一是靠实党建责任。镇党委坚持把城市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辖区各领域党建工作,从严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整体部署推动,整合多方资源,定期解决问题,建立了“包社区领导”联系包抓、“党建指导员”下沉指导、“XX”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抓点带面、示范推动,镇党委“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明显;社区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全面实行社区“大党委”制,XX个社区全部建立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做到了“一月一主题、一事一议一公开”,将在职党员、居民党员有机联合起来,让每名党员“发光发热”,为居民群众“贴心服务”,充分发挥了“一个组织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先锋引领作用。二是强化理论学习。社区党组织坚持把学x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学习模式,创新学习方式,精选学习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学习载体,通过组建“XX”和“XX”志愿服务队、制作XX、发放“红色小喇叭”、建立宣传微平台等举措,深入开展理论宣讲进小区、进物业、进门店等活动,先后推送微信息XX万余条,开展“送学、帮学、寄学”活动XX余人次,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厚植了群众思想根基,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坚持“点上提升”和“面上推广”相结合,通过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知识测试,全面提升了党建工作业务能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注重先进党支部选树评选,高标准创建XX社区第XXX党支部为市级样板党支部,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各支部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精心组织XX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亮目标、亮措施、亮成效”主题演讲比赛,通过上台讲、现场比、相互学,形成了互学互促、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浓厚工作氛围。
(二)加强组织融合,认真抓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
围绕提升组织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始终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全面推进党支部达标规范,着力夯实城市党建工作基础。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各社区党组织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为抓手,对照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体系,全面开展对标体检,健全完善已达标、未达标两类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两个清单,大力推行“问题墙+回音壁”工作制度,全面完成2019年度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情况反馈的城市社区方面XX个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面推进党支部建设达标规范工作;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五步25个环节”程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XX人、发展党员XX人,按期转正XX人;持续深化XX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将流动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教育管理,今年排查流动党员XX名,确保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认真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XX名失联党员按程序处理,依法依规处理违纪党员XX名,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了实处;以信息化推动标准化,管好用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这个“线上”阵地,甘肃党建APP支部登录率和党员登录率均达100%,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线上线下全覆盖;不断健全完善以季度考核、年度奖评为主的社区党建XX考评机制,今年前三季度分别授予XX社区XX个、XX社区XX个,倒逼城市党建各项工作责任、任务“双落实”,变“考核压力”为“干事动力”。全面推动“四抓两整治”。抓优带头人队伍,加大社区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知识测试等形式,先后培训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XX余人(次),带头人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抓实阵地建设,按照“1+3+N”模式,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拓展打造协商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调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切实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服务;抓严政治生活,结合庆祝建党99周年广泛开展“党课开讲啦”等系列活动,严肃认真召开“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党规”专题组织生活会,社区各支部先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XX场次,支部书记讲党课XX场次,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全面规范,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抓好“两个整治”,扎实做好XX社区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目前已顺利通过县上验收,有效推动了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严格落实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机制,统筹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明党员不得信教的纪律要求,引导党员坚定信念、提高党性修养,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资源融合,着力构建各领域融合互动工作体系
镇党委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制度机制,让组织优势尽其长、让服务资源尽其用、让服务功能尽其广。一是坚持共建共治聚合力。镇党委统筹协调镇域内各类党建资源,切实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以互联共建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联创工作,XX个共驻共建单位XX名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率100%,社区“大党委”按月定期召开共驻共建联席会议,今年签订共驻共建协议XX份,商讨确定共建项目XX项,研究解决各类问题XX件,逐项制定了双向服务项目认领清单,切实在为民服务上见真章、求实效。二是突出便民为民强服务。精心打造XX志愿服务特色品牌,XXXX等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文明教育、扶贫帮困、矛盾化解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部实行团队化服务,寓“心”于服务,融“情”于服务;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共驻共建单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各社区认真履行“包帮”机制,定期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切实发挥其在宣传动员、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突出精细精微暖民心。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原则,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共驻共建单位资金、人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先锋圆梦微心愿”“送温暖送关怀”“六助六送”(助老送服务、助残送温暖、助学送用品、助困送爱心、助业送岗位、助军送关怀)暖心服务活动,圆梦微心愿XX个,让党员、干部心怀大爱做小事、做实事,切实打通了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
(四)加强治理融合,全面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把基层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党组织核心引领,调动“多元”力量参与,不断激发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活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注重发挥网格作用。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做深做细“支部+党小组+网格”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层层配备网格长(员),逐级明确网格职责,建立一访(入户回访)、一册(民情日记手册)、一台账(民情数据台账)、两卡(民情联系卡和连心卡)民情工作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XX起,消除安全隐患XX处,为民办实事XX件,网格员成为了政策宣传的“播音员”,群众诉求的“通讯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城市“大党委”共驻共建优势,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组织在职党员XX小时坚守在XX个居民区疫情检测点,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当好住宅小区“守门员”,筑牢城市疫情“防控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围绕基层协商民主“由谁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这一主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积极开展民主协商,组建了“1+7+X”居民协商议事委员会,构建社区党组织网络和社会共建网络“两网融合”体系,搭建“协商议事委员会—协商议事小组—协商议事网格”三级协商主体,规范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四步协商程序,做到“巧纪实、细台账、勤记录、抓典型”(即:图片纪实、提事台账、监事台账,议事记录、理事记录、监事记录、典型案例),今年共收集协商议题XX件,确定协商XXX件,已落实XX件,形成了有序参与、平等议事、凝聚共识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效。
(五)加强创新融合,精心打造“一社一品”党建特色品牌
坚持把“一社一品”作为推进城市社区党建的有力抓手,用心打造城市社区党建特色品牌。XX社区探索建立“一核三联五翼”(一核:一个大党委;三联:联部门、联商圈、联群团;五翼:强组织厚基础、强思想重引领、强服务暖民心、强治理兴基层、强环境美家园)城市党建工作机制,激发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XX社区推行“大党建·微服务”城市党建志愿服务品牌,成立9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受到群众一致好评;XX社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建立的“七彩台账”;XX社区采取“五联”(党建工作联抓、环境卫生联搞、社会治安联防、服务设施联建、文化活动联办)“五共”(思路共谋、环境共建、事务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城市共建举措,在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XX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拓展活动场所“一室多用”功能,打造了党员驿站、协商议事厅、文明实践站、文化体育实践等阵地,快递驿站、便民工具室作用发挥明显,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XX社区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构建“一心四联五服务”城市党建工作体系,切实推动基层治理有效、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这些党建特色品牌俨然成为了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助力添彩。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镇党委虽然在城市党建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党建工作创新力仍显不足。部分社区党组织城市党建新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创新意识不强,党建载体设计和特色品牌创建特色不够鲜明,抓党建和推进业务工作融合度不够,对工作缺乏提炼和总结,没有形成一些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城市党建品牌效应发挥不明显。二是统筹协调机制不够畅通。个别单位对城市“大党建”认识仍有偏差,存在各自为战、工作碎片化现象,导致社区在统筹协调共驻共建单位相对乏力,单位间区域化“共驻共建”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从打破体内循环到实现区域小气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多为公益性岗位人员且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工作任务重、事务繁琐,干部职工疲于应付、积极性调动难度大,导致社区党组织主动融入群众不够深,宣传动员群众不到位,联系服务群众不经常,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四是党员队伍管理不到位。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还存在短板,个别党员自我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特别是许多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性、分散性大,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导致学习教育时紧时松、参加组织生活不够经常和规范,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问题较为突出。五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不突出。部分社区党组织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思路不宽、定位不准、措施不多,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融合不够,存在“两张皮”现象,特别是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落实还不够到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没有完全凝聚起来,制约了当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高效推进。
四、下一步打算
一、整合资源,规范管理,高标准建设党员服务中心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是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基层、展示形象的窗口。为了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文件精神,社区党支部于五月份成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1、接待制度,2、首问责任制度,3、情况报告制度,4、工作信息沟通交流制度,5、登记归档制度,6、“三必访”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本着整合力量、资源共享、勤俭节约的原则,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办公用房的资源,建成了“三室两栏两网一站一窗口”,基本实现了一站多用、一室多用的功能。在内部设置上,已经达到“十个一”的要求,即一块牌子、一台电视机、一台DVD、一部热线电话、一本台帐资料、一个资料柜、一个档案柜、一批书籍、一套电教片、一个意见箱。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高效率运行党员服务中心
社区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党员群众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活动,努力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接纳、服务党员的“温馨”家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基地”、服务群众的“窗口”。
(一)广泛宣传党员服务中心,扩大党员服务中心影响力
除了在党务公开栏张贴党员服务中心成立的公告,公示党员服务中心组织机构、服务宗旨、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办事指南外,还开展党员服务中心网上办公,扩大服务中心的影响,让党员群众直接感受到党组织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意,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二)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方便快捷服务党员群众
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以统一的地点、统一的电话号码、统一接待日、统一网上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灵活快捷、周到齐全的服务。党员服务中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一是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受理党员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接纳党外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帮助其落实培养、教育的基层党组织。二是开展党务政策咨询,提供或帮助联系提供可公开的中央、省委、市委和有关领导同志讲话和可公开的党内文件资料查询。三是接待热线服务,接待辖区范围内的党员来电、来访;对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求助要求予以帮助,解决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四是代理承办服务对党员缴纳党费等提供受理服务;对有特殊情况的党员提供档案临时代管服务;提供发放党内有关报表、书籍、材料的服务。五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听取他们学习、工作、思想汇报,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安排组织流动党员组织生活的时间和内容上要适合流动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六是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富有实效的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七是为建立基层党组织提供协助服务,对建立基层党组织(重点是“两新”组织党组织)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他们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咨询和协助服务,使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依托。八是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服务,为社区内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量多质优的电教片,包括党的基础知识片、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宣传片、反腐倡廉教育片、科技知识教育片等。九是设立就业职介窗口与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联系,为本社区党员和群众求职提供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联系推荐就业人员。十是关心困难党员,做好去世党员家属的慰问工作,对社区内的困难党员情况,建立信息库,及时、多形式地进行关心、帮助。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 慰问困难党员14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党员50人就业,接转党组织关系5人,接受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1份,送入党积极分子去党校培训学习1人,组织党员参观学习3次,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1次,组织社区青少年暑假期活动4次,组织文体演出5次,接受党员群众来信来访2人。
(三)立足党建,大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品牌
1、夯实基础,打造服务平台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构筑一个工作平台。去年3月,社区党支部经研究,成立了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并找到了一个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板作为开展居家养服务的合作伙伴,并把社区为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面一个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同时,党支部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逐步建立起了社会力量投资、社区党支部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目前已经拥有遍布社区各个方面的8个专业服务点,开展了社区医疗、法律援助、娱乐休闲、电脑上网、图书阅览、代购物品、代缴电话费、家电维修、房屋托管、送餐上门、理发洗浴、打字文印等17项服务,开通了社区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2813020,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社区服务开发模式。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健全网络,完善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次要有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为了让我们的为老服务更全面、更专业、更符合老年人的愿望和要求,在社区党支部的努力下建立了三支队伍。
志愿者服务队伍。这支队伍主要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由社区党支部的青年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和低保户中愿意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人员等组成。他们主要是帮助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上门陪老年人聊天、表演节目,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应急救助和帮扶等。如住在太傅里的李仁桃娭毑,今年80岁,无儿无女,一个人独居,身体也不是很好,几年来,社区支部党员志愿者就轮流负责,每个星期到她家搞一次卫生,逢年过节,志愿者们都会自发的给她送钱送物,嘘寒问暖。家住西牌楼小区3栋3门101的杨启敬老人今年7月9日满100岁,社区支部组织她的家属、邻居以及为老服务的志愿者为她过一个热闹、隆重的生日,《长沙晚报》等媒体也来进行采访报道,大力倡导了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专业服务队伍。我们在各专业服务点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支专业服务队伍,队伍中有家政服务员4名、水电维修工3名、律师2人、医务人员2人、理发师1人、综合服务人员5人,他们都是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和辖区单位愿意从事社区服务的业务骨干,基本上能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专业服务。去年春节前夕,社区得知家住百合巷13号的80岁的冯祖益老人的房子的顶梁塌了,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让老人安安心心的过上过新年。
老年健身活动队伍。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党支部组建了50多人的老年人健身活动队伍,成立了社区老年人健身辅导站,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定期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跳民族舞、玩健身球、打腰鼓等,社区党支部只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现在老年人腰鼓队已经打出了名气,经常出席各种庆典仪式,不仅锻炼了老年人的身体,而且还增强了社区老年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2006年元月,社区还被市体育局评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至今,社区党支部为老服务中心共有85名专兼职服务人员,都有一年以上的社区服务经验,具备了专业服务技能,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3、分类管理,开展AB两套服务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关键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运作模式。社区在通过对辖区年满60周岁的52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为老服务分类管理制度,设立了社区老年人管理档案,向社区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A卡、B卡两类为老服务卡,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各服务点定期可不定期进行联系和检查,及时掌握各服务点开展服务的情况和落实优惠政策的情况。
A类服务突出“快捷、全面、实惠”。A类为普通类,指除特殊类以外的所有年满60岁的老年人,目前我社区共有486名。A类服务是针对社区所有60岁以上老人开展的,我们的服务点都分布在居民群众的家门口,还设立了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一个电话就能轻松享受上门服务,非常方便快捷;在社区党支部的努力下,开设的17个服务项目,基本上已经涉及到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全面;支部还通过与服务网点协议的形式,要求所有的服务点为持卡的老年人服务时,明码标价,并按照市场价格最高打八折收取服务费用,非常实惠。比如,在我们的医疗服务点,一般群众进行静脉注射每次需收费10元,而持有服务卡的老年朋友每次仅需5元钱,大大地降低了他们的医疗成本负担,深受老年群众的欢迎。社区还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如老年人象棋比赛、唱歌比赛、书画比赛等,邀请专业人员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法律讨论等;举办老年人电脑培训班、书画培训班等,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帮助老年人申报低保、申请救助,办理证件,开展老年人维权行动等。
B类服务突出“公益、无偿、及时”。B类为特殊类,指社区内的孤寡、病残、高龄、特困老人,目前共42名。B类服务都是社区老人中的特殊群众,考虑到他们的支付能力,社区党支部对他们的服务基本上采取无偿的形式,体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同时,这一个老年人群体大多行动不便,我们的服务能够上门的,全部采用上门服务的形式,让他们在家中享受服务。持B卡的特殊群体老人,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专业服务队,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检查身体、搞卫生、进行慰问,应老年人的要求上门做饭、帮助购买物品、修理水电和家具,接受老年人的应急求助等等,全部为无偿服务。如80岁的冯祖益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几年来如一日,定期上门为他检查身体,免费为他打针送药。他逢人便讲:“要不是有社区,我早就有不在人世咯!”
4、创新模式,开展为老“白托”服务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是开展老年人的“白托”服务。为了让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社区党支部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对社区内的“三无”老人开展了居家养老“白托”服务。我们为17名符合政府购买服务标准的老人申请了服务补贴,其中有14名老人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价值每月450元的服务。这项服务是我们下辖的8个专业服务点来完成,由专业服务队伍来为老年朋友提供专业服务。支部还将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挖掘社区资源,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考虑到平时老年人饮食比较简单,中餐一般采取应付的态度。为改善他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建立了“社区小食堂”,对社区老年人开展白托服务,聘请专人负责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既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又能聚集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说说笑笑中一天就过去了。而且老人们一起就餐、一起娱乐,找回了以前“老街坊”的感觉。为了让这些老人能在社区“白托”中心感受到家的氛围,社区工作人员在去年的腊月二十八日专门为老人们亲手准备了一桌丰富的年夜饭,湖南日报还对“社区团圆饭”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不仅如此,上周,社区还争取了天心区人民法院的支持,为十七名老人做了一套新衣服,为他们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目前,我们社区正在联点共创单位区人民法院、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群众中开展一项“认亲”活动,由一位或几位爱心人士根据17位“白托”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选择,把自己做为老人的亲人,“认亲”后,做为亲人要经常抽时间来陪老人聊天、散步、吃饭,或者把老人接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三、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这部电影展现了从1920xx年辛亥革命后到1920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再现了那段光荣的建党历程,讲述了中华民族第一批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
看完这部影片,令我最感动的是五四运动,看到爱国的学生涌上街头,高举旗帜,喊着口号,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不禁落泪。这是一场伟大的运动,手无寸铁的莘莘学子,面对着国家的国土被瓜分,面对着国耻,并不是软弱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涌上街头,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喊出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心声,他们无疑是爱国的表率,正是他们的满腔热情,他们心中燃烧的爱国之情才点燃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击外敌的导火索。
他们是我们现代学生的榜样,他们爱国的精神,他们的勇敢,都值得我们学习。看完影片后,我试问过自己:“如果自己出生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自己也是那些学生中的一员,会勇敢地站出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吗,会在外敌面前呐喊出自己的新生吗,会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舍生忘死吗?
看完了这部影片,重温了这一段历史故事,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中华儿女的团结。它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条幸福之路洒满了鲜血,使我们更加懂得珍惜。革命先烈们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我,这种精神也融进了我的血液里,并且会永远激励着我,像革命先烈一样,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它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它所代表的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一种精神,它也是一部中华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抗战史、奋斗史。
而对于我们,这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但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巨大的,我们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热情,先烈们才会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失业中,而我们,要以这种精神为动力,满腔热忱,好好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
城市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原则
(一) 社区治理主体的原则
人民群众是社区治理的主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人民群众是义务与权利统一的共同体, 是实践主体与利益主体统一的共同体。人民群众共同建立和谐社会, 其终极目的在于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而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现实体验与理性预期, 又必将激发巨大的参与热情与创造活力, 使和谐社会的水平和境界获得螺旋式上升”。作为城市基层群众自己管理社区事务的社区居民自治, 实质是一种规则化和程序化的居民共建共享的民主治理过程, 如果说, 社区自治组织及其之间关系的重构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硬件”, 那么, 丰富与发展社区民主及实现过程的规则化、程序化, 则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软件”。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社区居民自治, 把人民群众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 充分体现了党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群众路线。
(二) 政府指导原则
治理的本质特征是“善治”, 即在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来, 对社区从统治向治理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过程, 是一个还权于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在政府之外, 在不同层面建立起多个权力中心, 将原先由国家独立承担的职责移交给社会, 使私营部门或公民自愿性团体在特定的领域里与政府合作, 分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 共同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 (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 。在国家和政府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互动关系, 是孕育“小政府”“大社会”的有效机制。
加快社区发展是实现由统治向治理转变的有效途径。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的改革思路,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将可由社区承担的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 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工作经费, 赋予社区综合管理职责。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发挥职能作用, 具体负责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党委、政府交办的社区建设各项工作, 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建设, 及时反映社区居民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建立起了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辖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联席会议, 在职责权限内协调解决社区共建、资源共享等实际问题。营造“共商社区事务, 共享社区资源, 共建社区家园, 共谋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 自治原则
自治是指自己管理自己。自从国家产生以来, 在一个社会共同体内, 除了国家政权和法律的治理外, 还存在于一定区域或社会组织内, 社区成员根据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 对自己内部事务享有决定权, 进行自我管理。社区自治的基本要素包括:自治范围、自治组织、自治成员、自治权和自治制度。
(四) 民主的原则
亨廷顿认为:“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选择领导人。”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建设, 在推进社区民主特别是推进民主选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这些探索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实践。社区民主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方面。
社区民主决策
(一) 社区民主决策的主体
社区居民自治是城市居民群众直接管理社区事务的直接民主形式, 因此, 从自治的涵义上来讲, 社区民主决策的主体就是全体社区居民。经过多年探索, 有以下组织形式。
1、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
社区居民会议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中的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会议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的社区居民大会 (户代表会议也应该算作此列) ;二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这两种居民会议的职权有所不同, 但作为社区自治的最高权力决策组织形式, 都具有法定的权力, 其职责是:一是听取和审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报告;二是讨论决策本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选举撤换和罢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四是讨论制定和修订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五是讨论决定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六是改变或撤销社区居民委员会不适当的规定。同时,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还规定,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讨论决定。”
2、社区协商议事会。
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 大多数城市突破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 将居委会调整合并, 使社区规模扩大, 人口增多, 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应运而生。社区协商议事会逐步由最初的协商、共建组织转变为社区居民会议的常设机构行使重要的决策权力。
从目前各地社区居民自治实践发展来看, 在社区居民会议召开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 社区居民民主决策有两个组织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 很多地方又称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二是居民协商议事会议。当然, 这两个组织特别是社区协商议事会的决策权限不能等于社区居民全体大会的决策权限。对于换届选举和涉及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议事决策, 必须由全体居民会议通过为主, 以体现更直接、更广泛的民主与民意。
3、居民委员会。
社区民主决策主体目前还存在着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社区自治组织架构体系由传统的居民委员会议事层与执事层合为一体的作法, 演变为居民会议及社区协商议事会议事、社区居民委员会执事的做法。那么这一体制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否是决策的主体之一?我们认为, 在“议行分设”的体制下, 社区居民委员会仍然是社区决策的重要主体之一。因为社区存在着大量的日常事务, 以及协助政府的职责, 而对于这些事情, 不可能事事、时时请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决策、这就要求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工作机构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来直接决策、处理。
4、业主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是伴随市场经济大潮而产生的新生事物, 是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是“物权法”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它既是居民自治的最基层组织, 也是居民维权的代表。
(二) 社区民主决策的内容
社区组织的民主决策, 主要是社区居民会议及社区协商议事会对社区公共事务做出决议、决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条规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但哪些问题是“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没有像《农村村民委员会法》一样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区居民自治章程对此规定得也不是十分明确。
目前就各城市的有关规定来看, 民主决策概括起来, 共同性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项:社区整体规划改造方案、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规划、社区财务与社区建设公益管理;社区资金筹集方案与费用摊派、讨论决定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如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环境卫生和社区治安等社区建设的内容等。
(三) 社区事务的决策方式
在明确决策的主要内容后, 就需要一套规范化、有序化的民主决策的方式。在社区内如何实现就大家关心的事项进行民主决策, 各地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与方式:
1、直接召开居民会议。一般由于社区居民委员会在会上介绍方案后, 经过讨论, 举手表决。
2、居民公决。民主决策并不是所有事项都要求召开居民会议。事实上召开居民会议特别是全体居民大会, 在场、地、人、财、物等方面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 实践中有的社区实行了“一事一决”的居民公决方式,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3、公示制度与旁听制度。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对一些容易决策议事的事项授权给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事委员会进行决策, 这是社区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从性质上来说, 还带有一定的“代议性”, 那么如何扩大其代表面?在这方面,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胡家园社区居委会社区代表会议的公示制度和旁听制度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具体做法是:在社区代表会议召开前三天, 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内容等在公示栏公布, 并在会上设立居民旁听席, 并允许旁听的居民发表意见。社区代表会议所形成的决议, 必须在会议结束3天内向居民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四) 社区决策程序。决策是一个科学化的系统过程。民主的决策不仅要明确决策的主体 (由谁决策) 、决定的内容 (决策什么) 、决策的方式 (如何决策) , 还必须科学规范各种决策主体的决策程序。中国向来具有重效果而轻程序的习惯, 实际上往往是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其结果是违规决策, 进而导致错误决策。因此, 建立一套规则化、程序化的社区民主决策制度, 是实践中的又一重要难题。从民主科学决策的一般来说, 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提出议案、确定议题、公开通告、讨论决策、表决通过、分工负责等。制定的程序要具体清晰, 便于操作。
在这方面, 珠海市斗门区在建立社区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方面作出过重要的探索。他们按照“四个民主”“三个自我”的要求, 建立了以社区居委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决策制度, 规范了议事程序。其程序主要有:建立议事筹集方案。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中设议事委员会, 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内设的常务性机构, 类似于人大与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关系。议事委员在一定时间内, 就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议案。
决策项目选定制度。由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主持召开议事会主席、副主席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 就议事委员提出的议案通过集体讨论, 确定具体议题。
决策项目的通告制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 一是提前半个月在社区内张榜公布决策项目, 说明决策项目的内容、原因、时间, 提倡居民通过正常途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提前半个月向议事委员发出《决策项目通知书》, 注明议题、时间, 并要求就此问题作好调查研究。
议事委员会决策制度。会议的基本程序为:清点与会人数, 过半数方可宣布开会;社区居委会主任就问题作介绍和相关情况说明;议事委员充分发表意见;议事委员会主席综合大家意见, 草拟决议, 通过协商或表决, 按照过半数的原则形成决定。
决定实施的分工负责制。按照“共同决策, 共同解决”原则, 明确社区党组织、议事委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在执行过程中的职责任务。
社区民主管理
作为社区居民自治, 管理社区内众多社会公共事务不可能像政府行政机关那样制定行政措施, 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并辅以行政处罚来实施;也不可能像政党、社团和企事业单位那样用组织、处分等措施来保证。最根本的是形成一种全体社区成员和居民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使社区成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社区居民自治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民主协商管理方式, 其关键就是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章立制, 以制管理。
(一) 民主选举
民主与选举相连, 这是古今中外各种民主理论的一致结论。按辞源学的解释, 选举就是“择善者而举之”。在现代政治学看来, 选举作为一种公共行为, “是一种具有公认规则的程序形式, 其实质是人民主权的寄存过程。”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社区即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归属于全体居民。由能够代表居民意志、而居民又能用权力将其罢免的“人”来执掌与行使。这种寄存过程就是选举。因此, 选举是民主的基础, 是民主最基本和重要的实现形式。社区居民自治作为一种城市居民直接管理社区事务的民主形式, 选举是其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一选举必须是民主的, 只有民主的选举才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十分有效的切入点。由居民选举产生自己的领导人, 这是社区自治的开始。居民的参与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是政治参与, 而选举是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形式。从一个国家的政治过程来看是如此, 从一个社区来看也是如此。民主选举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个方面, 本文认为, 在社区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应该成为主要方式
1、直接选举
社区的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是社区居民最好的最直接的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方式。在选举中通过选举辩论, 通过和候选人之间的接触, 也通过和选民之间的互相交流, 可以使社区居民更好的了解到本社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环境卫生问题、社区服务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扰民问题、物业公司收费问题等。而通过居民们的投票, 将票投给他们所信任的候选人, 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居民们的意图, 选举的结果会使居民的参与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所以在社区的范围内来讲, 三年一次的社区选举是最好的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活动方式。而尤其是社区居民一人一票的直接选举更可以使每一个成年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事务当中。
在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中, 选举涉及所有的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代表成员、社区协商议事会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社区业主委员会成员都必须经过选举而产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委会成员的选举。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社区基层的具体体现。《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到各省市自治区关于《实施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办法》、中办23号文件以及各城市关于社区选举的具体办法对选举规定的具体内容来看, 不仅坚持了直接选举的原则, 而且充分体现了选举的民主性。如珠海香洲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首次采用居民代表、户代表、直选等三种形式进行广泛的选举, 居民的参选率高达93.9%。引人注目的是大批高学历的年轻人才被选进居委会。共选出居委会主任、书记、委员585人, 其中356人有大专以上学历 (含本科、研究生) , 占57.88%的比率。当选的居委会人员大部分都在35岁至45岁之间, 年富力强。首次出现3名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分别担任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党支部副书记, 4名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员担任居委会委员等职务。
汕头市龙湖区金霞街道抓紧抓早抓主动, 精心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周密部署、稳妥有序地开展2005年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 提高了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
2、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 就是在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中,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额必须多于应选名额。实行差额选举, 其优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选民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 可以对候选人进行挑选和比较, 最终选出自己最为满意的人;二是可以形成对候选人的鞭策和激励, 形成具有活力的竞争机制。根据法律和各地实施办法的规定, 差额选举不只是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到副主任或委员职位的差额, 而是所有职位的差额选举
一个规范的选举会使居民了解到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民教育的课程, 是一个民主发展的培训过程, 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提高居民政治文明程度的机会。经过这样的过程的居民在以后的同类社区事务中就会加以关注。也会提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推动社区建设。
(二) “建章立制”
归纳社区内部的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二是社规民约, 三是社区具体事物管理规则。三个层次的“章”、“制”, 从不同层次规范着社区事务的管理, 构成社区民主管理的标志。
1、社区居民自治章程
社区居民自治章程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规章, 内容相当广泛,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区居民自治的主体的规定;二是社区财务管理、社区保障、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文化教育等社区管理的细则;三是社会秩序, 重点是社区治安、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相对社规民约和各个单项制度规定来说, 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内容最全面, 形式规范, 权威性高, 实际成为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总章程, 有人甚至称之为“社区宪法”。
2、社规民约
最初一般的提法为居民公约。社规民约规定的是社区居民共同商议制定并需全体社区居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总结各地实践经验,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社规民约不如社区自治章程那样严肃、正规, 一般都是明确“几要”, “几不要”,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明了。这些特点决定了社规民约的权威性不能与社区自治章程相提并论。
(三) 社区具体事务管理规则
就是社区对社区治安、社区“建章立制、以制管理”的管理方式体现了社区居民自治的本质, 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法制性”。
社区民主监督
社区民主监督的实现, 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形式, 各地在开展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种:
(一) 居务公开。有的地方又称为社务公开, 即社区居民普遍关心和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事项要向社区公开。只有通过居务公开, 使社区群众了解和知晓居务, 民主监督才有可能。从各地居务公开的运作来看, 一个主要问题是不能搞形式主义, 避免摆花架子, 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
(二) 民主评议。民主评议主要针对的是从事社区日常工作的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根据各地的规定, 社区民主评议一般都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评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工作和行为, 督促其改进工作。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 在纠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偏差、规范其运作、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以及在评议过程中社区居民的自我教育等方面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制度建设上来看, 社区民主评议仅仅是一个开端, 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
(三) 公示与旁听制度。既是民主决策也是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
党是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心从单位转向社区, 这既是党的组织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也是党实现有效社会参与的组织前提。这种转移的基本出发点是,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必须把日益活跃的社区作为党活动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以便尽快扭转党的基层组织因社会组织结构变化而逐渐弱化的趋势, 重新焕发党的基层组织的整体活力。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党的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群众路线。
与政府的行政属性相比, 执政党的社会属性及其性质和宗旨与社区建设的初衷更加契合, 这就决定了由执政党来作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 比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 社区建设与社区党建应该是社会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两者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 必须同步推进。自2004年12月20日, 广州市东山区建设街大马路社区党委诞生以来, 目前, 广州市社区设党委已发展到14个, 设党总支的211个, 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1049人。个别社区基层党建是“空白点”或刚刚开始组建。为什么要成立区域性的社区党委?这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城市基层社会主体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目前东山区内的国有企业已100%转为股份制企业, 非公有经济组织达到2.2万户, 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0%, 如何让非公有组织里的党员更大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新时期党建面临的一个深刻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退休人员将逐步实行“社区化”管理, 同时, 大量流动党员进入社区。“党员可以离家、离岗, 但是不能离开党组织!”东山区委书记周庆强说出了党员的心里话。这些先进的政治力量完全应该在社区“找到自己的家”, 应该在自己居住和就业的社区里参与社区建设, 发挥更为积极有力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教育等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加强城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通过加强社区党建来搞社区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 应克服党在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拓展社区党建工作新内容, 改进党的工作方式, 探索活动新载体, 使社区党组织深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为民办事的具体工作中、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深入到行风、政风建设中, 增强党在社区建设中的凝聚力, 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并保障和推进发展战略方针的实现;二是有效地整合中国社会, 实现社会资源合理而有效地配置。就后一个方面来说,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中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以党的组织体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整合体系和整合机制。也就是说, 党的组织体系网络实际上成为中国社会整合的轴心。推进社区党建的实践也是按照这一逻辑进行的。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重构的实践中, 所有的城市都强调社区党组织的作用, 并把它确定为社区居民自治的领导核心的地位。当前的初步实践己经显现出了社区自治与社区党建两者相互促进的效应。
从社区自治来说, 促进社区新的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为社区居民的公共关系和人际互动创造了新的途径与方式。从社区党建来说, 健全的党的基层组织, 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了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 发挥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强化了社区治理。
从当前社区民主的实践来看, 要求既要保证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使之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 又要防止社区党组织包办代替。削弱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要在社区民主机制中寻求实现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与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上的平衡。
社区民主制度的发展
(一) 社区评议政府
当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提高后, 必然会对政府的一些政策和具体做法产生不同的观点, 这就需要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 使老百姓的意见能得到充分的表达。造把社区内的监督扩展到社区外, 即社区评议制——“民评官”。“民评官”直接启示着政府决策者把这种机制应用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工作运行上。为此, 各地在推行社区自治的实践中, 创造了一系列的发挥社区基层群众对政府决策、管理等方面监督的方式与机制即民主评议制。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延伸到社区
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居民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反映他们的意见呢?除前文所分析的“社区评议政府”之外, 实践中还创造出了可操作性的办法, 这就是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让人民代表来反映老百姓的意见, 以达到改变政府政策、监督政府, 从而改变社区状况的目的。实践者把为此而创立的一套制度和运作机制, 称为社区对接人大代表制度。
其代表性的做法有两种:一是人大代表联系社区 (选民) , 二是建立“社区人民联络员制度”。
1、人大代表要与社区 (选区) 挂钩
区人大代表由街道代表和系统代表两部分组成。街道代表组的区人大代表要和原选区的社区联系, 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代表进行挂钩。系统代表组的代表尽量要与原选区进行挂钩, 每个代表都要明确自己的联系社区。广州市花都区就确定了社区或居委会的积极分子在人大代表中的数额, 这些代表在社区自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建立人大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制度
联系方式主要包括代表接待日、代表信箱、代表联系卡、代表与选民 (居民) 座谈会以及代表向选区选民报告工作等方式。其间市、区人大代表必须深入到固定联系的社区、选区, 走访选民征求意见。
3、社区协助人大代表开展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为人大代表在社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如帮助人大代表介绍社情民意, 负责为人大代表召集、协调、组织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等工作。
4、社区人大代表联系制度的延伸
市、省三级人大联动。即把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制度延伸到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 要求本区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也要和区人大代表一起返回社区, 在社区进行和区人大代表同样联系社区居民的活动, 并建立市人大代表与区人大代表组的固定联系制度。在实践中, 这一制度又可发展到省一级。不同层次人大联动制度有利于许多问题的解决。如珠海香洲区增强社区居委会“谋事当家”的民主自治意识。实践中制定实行了社区居委会联系社区成员代表制度以及社区成员代表年会制度和提案、调研、视察、监督、评议等制度, 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居民的制度和方法, 使社区自治能力明显提高。此外, 实施社区人民联络员制度。社区人民联络员制度的建立, 实际上在社区和区人民代表大会之间进行了更加直接的沟通, 通过这一体制可以更通畅地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 实现社区居民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人大代表联系社区选民制度与社区人民联络员制度的实践效果是明显的。从直接的效果来看, 社区对接人大制度为社区居民反映社区民意畅通了一个新的渠道, 解决了社区居民许多实质性的难点问题;同时这一制度也为社区监督政府 (从区政府到市政府) 以及法院、检察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从深层次的影响来看, 社区对接人大制度不仅分别推动了社区基层民主和人大制度的发展, 而且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将社区内部的民主发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直接的联系, 找到了国家民主与社会基层民主的结合点及其互动。因此, 社区对接人大制度的做法一开始就得到全国人大和国家民政部的关注和肯定, 一些做法与经验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如社区直接吸收本选区的人大代表担任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委员, 通过社区协商议事会的组织形式, 使人大代表置身基层履行职责。当然, 从总体上说, 社区对接人大制度的实践还是探索性的, 有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推进, 如调整区级人大代表结构, 实现选区与社区的结合甚至统一, 由社区直接选举一部分人大代表等等。如此, 社区基层民主与国家民主之间的互动才会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 更具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岳音.论“共建共享”[M]南方日报2007/03/23A02.
[2]刘智.数据选举:人大代表选举统计研究·总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
[3]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4.
[4]彭宗超.公民授权与代议民主—人民代表直接选举制比较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2:37.
[5]李凡.选举改革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论坛.2004.
[6]赵令蔚.我市完成村 (社区) 换届选举一批优秀村官走马上任[N].汕头日报, 2005-10-21.
[7]社区换届选举新鲜事研究生任居委会主任[N].南方日报, 2005-06-22.
关键词:基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素质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针对具体事件,执行法律规范的专门行政活动。作为政府工作最基本的环节,行政执法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和重点。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而依法行政的中心环节则是行政执法,其中基层行政执法又是行政执法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和落实,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其中,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又作为行政规范的最终实施者,其素质问题又是能否切實落实行政执法的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秩序的逐步建立,我国的行政法治化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人治”作风的影响,加之现阶段面临经济转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的影响,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面临较多纷杂的问题,目前我国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方面存在不同问题,经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作为行政规范的最终实施者,在行政执法中关键所在。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势必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公平以及效率。由此可见,执法队伍是落实日常管理的力量所在,要高质量地完成行政执法任务,不仅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掌握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更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政治素质。然而实际上,我国基层行政执法队伍中不少人的素质并不高,甚至好多不懂法律,更有甚者,是某些行政机关还委托文化程度较低,尚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上岗执法,引起很多隐患。此外还有很多基层执法者,缺乏守法精神,有的甚至没有正确的义利观以及权力观,进而造成现实中大量冤假错案的产生。曾经有报道披露,某省的一些交警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减轻自身的工作量,聘请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代其收取规费。然而,这些聘请人员大多素质低下,且无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带领以及监督,因此出现乱拦车乱罚款,吃拿卡要,收钱不开正式票据,甚至收钱不开票的想象。因此出现这样的执法人员,势必会影响行政执法的效率,无法做到依法办事。
2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文明
就目前现状来看,许多基层执法人员并不能做到微笑执法以及敬礼致意式执法,然而不文明现象则屡见不鲜。此外,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出示证件却并未出示证件,导致群众分不清真假执法人员,甚至有连蒙带唬的现象发生。另外,也有该着装不着装或着装不整、形象不好的执法者,得不到公众的尊重和信任。更有甚者,无法定依据、不需着装的,也找来不伦不类的制服和大盖帽戴上,吓唬人民群众的执法者也有之。执法过程中的态度问也是执法不文明的另一个方面,很多执法人员在执法时,态度蛮横、横眉立目、拳脚相向,从而引起矛盾激化和冲突,大打出手者也有之。凡此种种现象,都与文明社会的文明执法要求相悖,与人性化执法的要求背道而驰,不利于行政执法活动的开展。
3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超越职权
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超越相关法律和法规授予的权限,实施其无权实施的行为。超越职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下级行政机关行使相关法律法规授予上级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如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居民使用耕地建造住宅,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才可以实施,而如果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则该行为就是越权行为。二是甲部门行政机关行使了相关法律、法规授予乙部门行政机关的职权。例如根据法律、法规,吊销违法企业的营业执照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限,而如果公安机关在管理中有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行为就属越权。三是甲地域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授予乙地域行政机关的职权。
4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办事
符合法定程序办事是指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是有法可依,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形式、手续、步骤以及时限等进行的,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操作规程。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的法定程序来办事,努力使执法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但由于我国行政程序法还不甚完备,尤其是对于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实施的程序,因此很容易造成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忽略程序的规定性和原则性,而执法人员故意或无意省略一些手续,往往会使一些违反法定程序事件的事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针对上述可见对基层城市管理政执法人员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如何加强执法者素质,结合城市执法人员素质能力建设,据此本文分为以下三点展开。
1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培养
城市行政执法者作为一支半军事化的执法队伍,政治合格应该始终是第一标准,应该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坚决遵守以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因此,在城市行政执法者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政治素质的建设必须放到首要位置。而执法人员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管执法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正确认识依法行政与党以及国家前途的关系,作为执法人员,应该公正无私,廉洁奉公。在城管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爱岗奉献意识。对党员进行坚持不懈的党宗旨、职业道德、党风廉政以及爱岗敬业教育,增强城管执法者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文化知识与业务能力培养
城管执法者不仅要求城管队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也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素质和能力,强调文化知识与业务能力并重的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城管执法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欠缺。一部分从部队转业或社会招聘的执法人员有着较强的政治素质或社会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以及人文修养;而另一部分从正规院校毕业的,虽然有文化知识和法律思维能力做功底,但缺乏实践经验;显然两者均不能满足城管执法工作的要求,更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文化知识培训及业务能力的拓展,既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又要结合实际情况,特别是要加强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3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培养
执法过程中不依法行政,是引起角色冲突的主要内在因素。只有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学习、运用和执行法律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法律正确且有效地实施。执法者在具体执法过程应该有较好的行政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法律,必须对城市执法者依法行政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城管只有在加强自身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行政执法者综合执法的水平。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乡镇基层党建工作汇报09-26
走基层工作汇报07-23
街道基层党建汇报09-21
基层党建汇报材料09-27
智慧城市工作方案汇报10-22
选聘生基层工作汇报06-24
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汇报材料范文06-28
沛县城市管理工作汇报07-25
2022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汇报材料06-30
市地税局基层党建工作汇报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