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设想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口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设想(共3篇)

海口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设想 篇1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作出示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2.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崛起; 3.坚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 4.坚持以人为本,共富共享; 5.坚持产业支撑,产城互动。

(三)运作模式 1.政府主导和指导; 2.搭建助推平台;

3.社会资金和龙头企业进驻; 4.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参与。

二、主要目标

按照“先行试点,点面结合,层级推进,全域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落实,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任务,力争取得“1年内项目可看,2-3年内经验可总结、模式可推广,5年内见成效”的建设效果。

(一)短期目标

第1年:计划单列镇建设初见成效,镇墟基础设施面貌初步改观,新型农村社区动工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初具雏形,农村产权流转开始运作,基本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延伸,达到1年项目可看。

第2、3年:主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产业发展形成规模、见成效并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公共服务管理与主城区并轨,美丽乡村基本成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并达到可总结、可推广、可示范的实际效果。

(二)长远目标

力争到2018年,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衡,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提升全市城乡一体水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万元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和1.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1左右,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

三、具体任务

为了实现总体目标,立足海口市城乡统筹的现状,以城镇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让城乡居民共享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具体任务如下:

(1)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服务业

将特色现代农业和开放性服务业作为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通过对生产要素松绑和引导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农民转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市民化的目标。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组织化形式,推动农业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突出一镇一品。紧密结合中心镇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旅游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的开放性服务业,引入农家乐、乡村游、康体养老、生活配套、商贸聚集等业态元素,夯实城镇化的产业基础,突出一镇一业。最终实现产业支撑、产城互动,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2)健全城乡规划体系,优化新型城镇形态

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突出城乡一体、层次分明、多规协调衔接的规划特点,统筹规划示范镇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健全城乡一体、层次分明、多规协调衔接的规划体系;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节点、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城镇功能布局。以示范项目为载体,突出海南地方特点、海口本土特色,形成地方标志性品牌。经过合理开发,形成低碳环保、人口相对集中、特色业态活跃、民俗文化突出、旅游文化融合的经济社会形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标志性示范点。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示范镇建立可推广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模式。一是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镇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政府服务向基层延伸和农村覆盖,在新型农村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管理体制。二是通过加大投入和体制创新,推动社保、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实现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的均衡配置,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海口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设想 篇2

一、示范试点机制初步确立

高陵、大荔和杨陵三县区均成立了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成员由相关部门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 具体负责指导示范试点日常工作。高陵县选择了农业基础较好、新社区建设起步较早的何村、东樊两个社区, 不断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大荔县实行“政府出钱养兵、企业出钱打仗”的工作运行机制, 由陕西荔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与政府进行合作, 共同为农民搞好服务。政府从涉农部门中选派30名农技人员帮助企业开展农技服务, 按照原有待遇不变, 企业每人每月补贴800元, 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下乡补助的经费保障机制, 把农技人员、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有效的结合起来。杨陵区围绕“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 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 加强校区共建合作, 以基地和涉农企业为依托, 积极引进、培育和试验新技术和新品种。

二、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拓展

高陵县在东樊、何村两个农村新社区设立农产品信息LED电子大屏和建立社区“农信通”体系, 用于向社区农户播报发布农牧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农牧业生产技术信息、各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牧业气象灾害预报等信息, 加强农产品信息和流通市场建设, 促进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大荔县通过由县荔民公司负责进货, 已在全县18个乡镇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50个村建立标准化农资连锁店, 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农资产品。同时, 成立了秦合农产品营销联合社, 在陕西省消费聚集区建立了5家面积达2000平方米“乡荔乡情”农副产品连锁示范店, 创办了“乡荔乡情”网上销售平台, 开展农副产品营销。

三、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

杨陵区充分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 以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为出发点, 进行良种和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仅2013年, 已就蔬菜、西瓜、葡萄、樱桃、猕猴桃、苹果、畜禽养殖、园林8个试验示范基地达成建设协议。在五泉镇和揉谷镇各规划建设了1个杨凌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 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创业人才培养, 扶持、培养农业创业人才自主创业、实训创业, 逐步将基地发展成为集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实训创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目前, 五泉孵化园和揉谷孵化园全面建成投用。同时, 聘任了12名专家和69名农业技术员, 重点推进了包括水肥一体化、秸杆生物反应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低碳环保方面的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大荔县按照“县建专家团、镇设特派员、村聘技术员”的“三个梯次”思路, 组建了设施蔬菜、设施冬枣、高石脆瓜、农技信息服务等4个县级专家团, 选聘了“镇特派员”18名, 派驻“村技术员”150名, 开通荔民农技信息网, 完善了县、镇、村农技三级服务体系。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

高陵县鼓励引导农村能人、技术干部以多种形式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 吸引工商资源参与经营约100万元。同时, 在何村社区, 依托设施农业基地, 建立20栋棚的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连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积极发展优质、精准、高效和生态农业。杨陵区通过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 实现了园区主导产业全覆盖。以小麦、玉米、果菜良种繁育推广为主的种源产业快速发展, 以设施蔬菜、猕猴桃、葡萄为主的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果产业初具规模, 以本香集团、众兴菌业为龙头的现代畜牧业、食用菌产业长足发展。园区共建成设施农业2.5万亩、经济林果2.05万亩,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 435元, 增长14.7%。大荔县实行公司支撑、联合社营销、合作社生产的经营框架, 建立了“龙头企业+农产品营销联合社+生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 发展大棚冬枣、红提葡萄、沙红桃、西甜瓜等主导产业2 426亩, 解决当地100人的就业问题, 带动和孵化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就业。

五、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

海口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设想 篇3

[关键词]农村;丘区;综合改革;途径

农业一直是全面小康的“瓶颈”,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弱项。而四川绵阳丘区农业镇乡位于山区和平原之间的“夹心层”,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快速突破?对此,三台县南部丘区幅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的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试范区(以下简称“综改区”)于2015年2月15日挂牌成立。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成扶贫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基层党建示范区,为绵阳市乃至四川省丘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运行现状

(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制建设蓝图。

1、连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坚持“培植优势、紧联龙头、扶持大户”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与农户有机结合,实现“龙头定方向、协会联农户、产业进市场”的经营格局。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二是以“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无害化”为核心,全面提升畜禽特色养殖的水平和科技含量。三是规划种植柚类新品种,巩固提升现有的中药材种植和蚕桑养殖。四是依托鲁班湖、三大路沿线、郪江和云台观两点,发展精品休闲观光农业。

2、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依托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新建社道、作业路、入户路,基本形成村道、社道网状格局,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在水利建设上,切实改造小型泵站、蓄水池、傍山渠、田间渠,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利用田(土)调型、砌筑田(地)埂、测土配方施肥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3、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构建“小城镇—中心村—集聚点”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土坯房改造、生态庭院、人畜安全饮水、新型能源等项目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在土坯房改造上,对“综改区”内4181户土坯房实行全覆盖改造,确保住房安全;在生态庭院建设上,通过农房四周建设小菜园、小果园等微田园,整治农房前厅后院环境;在新型能源发展上,新建户用沼气池,积极发展天然气入户,确保清洁能源占比达到90%以上。

4、构建服务型基层组织。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经验的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推广“年有安排、季有主题、月有活动、评有总结”的“四有”组织生活,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推行和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促使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采取“单独式”、“联合式”、“挂靠式”三种模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覆盖率。切实落实村务党务公开,加大监督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过程。

(二)多措并举,创新发展路径。

1、放活土地产权。重点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资金互助合作社、和财政项目资产量化等三个试点。创新产权流转体制,破解“资源变资本”的难题;创新生产经营体制,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创新社会化服务体制,破解“怎样种地”的难题。大胆探索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模式和方法,切实放活土地产权。

2、培育新型主体。积极探索“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农业园区+专合组织+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农村经营模式。推广神龙粮油公司“订单保底收购”和铁骑力士公司“1211”(一栋圈、两夫妻、年出栏1000头生猪、纯收益10万元)等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3、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加强与社会机构与爱心人士对接,邀请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办公室来综改区调研对接,联系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开展“互联网+扶贫试点”,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社会爱心认识帮扶平台,助力精准扶贫。

4、加大基础投入。年内计划启动90公里县乡道路,150公里村社道路建设。群众集资已达1200余万元,开工建设社道路65.8公里,已完工28.4公里。小农水重点项目已经完成评审和招标公告发放,移民后扶项目、千亿斤粮食项目、产粮大县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等涉农项目已基本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5、创新社会化服务体制。大力发展“托管式”、“承包式”、“全程式”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以“两头在企业,中间在农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以实施“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载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搭建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促进当地农产品“走出去”。

6、创新投融资体系。目前,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果,3个扶贫资金互助合作社正式启动运行,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将于近期全面展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9月底前挂牌运行。同时,出台了《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推进办法》,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改区建设。

7、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及治理能力。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竞选村“两委”负责人,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经验的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推行村党组织预警排位制、业绩公示制和案查制。采取“单独式”、“联合式”、“挂靠式”三种模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覆盖率。强化法制教育,加强依法治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问题。

对于改革,领导与群众存在期望值的差异。领导对改革的期望是如何推动深丘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点是扶贫攻坚。群众的期望是“眼见为实,吹糠见米”。所以,目前改革工作并没有全面铺开。因为发展滞后,改革的主攻方向放在了扶贫攻坚和发展上。所以,综改区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扶贫攻坚为重点,党的建设为保障,脱贫致富为目标。

nlc202309032152

(二)“机遇意识、有感发展观念”有待增强。

对于三台县南路镇乡而言,是千载难逢的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应紧抓不放,以时不我待、主动积極、勇于担当的精神,把南路片区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但有的干部甚至认为市综改区的设立是“多了个婆婆”。工作中还是旧观念、老思路,有部分干部观望坐等,甚至还有个别干部不在状态。

(三)体制机制问题。

一是关于综改区体制问题。市委成立的综改区机构和前沿指挥部,基本上是按既定的体制模式在运行。二是统筹协调机制问题。在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方面,部门自成体系,综改区前沿指挥部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和统筹力度。

(四)要素保障问题。

一是道路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集资难,劳力缺乏。二是电力不能保障供给,经常不定时停电,电压低,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三是通信不能全覆盖。四是环境卫生差,垃圾处理难。

三、进一步推动综改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坚定建设好综改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综改区半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一班人敢于啃硬骨头,抓短板,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凝聚了人心,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增强三台的主体责任意识,切实调动三台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对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前沿指挥部赋予更多的统筹指挥权。切实减少工作及发展中的中间环节,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探索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发展优质粮油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业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出台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合作社、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交由合作社持有和管理的实施办法。创新农业投融资方式,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引进龙头企业。

(三)以精准扶贫为重点。

聚力解决好无房户、危房户、特困户住有所居、住的安全的问题,确保2020年前全面完成危旧房改造;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创造更多适合贫困群众的就业机会,引领他们过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探索以城带乡、以工扶农的扶贫新模式。组织县(市)区、市级部门、国有控股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帮助综改区改造土坯房、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

(四)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有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施宽带乡村和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工作,推进三网融合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大病统筹制度,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总体要求,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在“三个不断强化”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综改区各项工作。

1、不断强化目标,精准把握工作节点。尽快完成先期试点村确权颁证、村级机制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尽早完成农村产权评估、交易市场、融资担保等配套体系和运行制度建设,力争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方面初步形成制度成果。

2、不断强化力量聚合,切实做好统筹联动。完善定期汇报、专题汇报等工作制度,争取上级更大的关心支持。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强化项目资金配套,加大对改革试验的综合投入。加强领导和人力保障,确保每件事情有人管、有人抓。

3、不断强化督导考核,确保改革发展成效。建立完善信息反馈、进度管理、调查研究、情况通报、督查督办、效果评价、责任追究等系列制度,形成科学严明的目标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改革试验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上一篇:那一天我与相遇优秀范文下一篇:活动策划 我心中的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