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精选11篇)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1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心得体会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陈健

学习,培训是教师的最好待遇,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广东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感谢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给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帮助我们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十天来,学员们集中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理论培训,内容的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前沿、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学科新进展,学科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等。其中通识培训四天,学科培训六天。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实例,我们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连续的几天,我再次认真的温习了一遍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内容,受益匪浅,与同行们共勉。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来,也带着久违的清新走进了大学校园和学习的课堂,开学的班会我们的班主任郑海燕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本次到来的领导,可见省里非常重视我们的培训,也投入了很多。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学习,充实自我。作为工作一线的偏远地区的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观念和方法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教授的点拨,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拓展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一、专家风采,聆听出色讲座,心得体会《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感受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培训院校的专家、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学院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聆听各专家的讲座,他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他们热情开朗、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亲和,他们语言风趣幽默,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讲座深刻、沉稳、睿智、思辨,无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事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前沿的改革动态,而且还进一步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们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们能从理论的层面上解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拓宽学习视野,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感受到以前的那种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和陈旧的师生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教育观念,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体育教学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中的“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淀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答应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气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强化自我培养,激励自身成长。

研修是短暂的,但收获是丰富的。通过培训,使我能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领悟当前新的教学改革,是我进一步明确自己教学工作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我将继续不断地收获体育教育教学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他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培训结束了,可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学习才刚刚开始,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知识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获得的远超出预想的设计。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取乐”。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2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研制的整体实施规划、方案以及操作手册是以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为蓝本,同时结合我国的广东省、新疆、福建和吉林四个省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4-2008年中国期刊网,就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中国成人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文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综述研究。

1.2.2 专家访谈法

采用电话访谈和赴培训单位调查的手段,我们分别对河南、广东、新疆、福建、吉林等省份进行了研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家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我们对2007年河南省6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发放了问卷,就培训模式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3份,回收率为97.2%。采用“重测法”进行效度检验,r=0.873, P<0.01水平,此问卷是可信的。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指标量化,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讨论得出有关研究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训模式的相关界定

董翠香1998年分析了“培养模式”概念的使用误区,指出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不属于内容范畴,也不属于目的范畴,它是一种对培养过程的设计和构建,其根本属性必须为一种过程范畴。因此,培养模式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 (含培养规格)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范型性。

对此,我们认为从过程角度来构建培训模式是比较科学的,即从培训主体角度来进行研究。并据此模式和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实际情况,从研究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与培训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应用策略研究。

2.2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现状及创新

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分类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时期实际存在的培训模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认为把整个培训模式视为一个过程范畴,即从培训主体角度来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是比较科学的,即“院校培训模式、研训结合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包括导师制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下边我们分别进行分析讨论。

2.2.1 院校培训模式

“院校培训模式”是传统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又称为基地培训模式,是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业务培训主体。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注入式”教学为主,培训者参与的程度较低,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寿继国指出传统基地培训模式存在的五个缺陷:“教育观念落后;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师实际,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考核评价缺乏实效性”。另外有研究表明,教师学习属于成人学习,主要表现自如下五个方面:教师学习是主体自主的学习;教师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学习是即刻应用的学习;教师学习是反思性的经验学习。因此,传统的“院校培训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人才的要求。

此外,调查表明,97%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希望“集中短期培训”;93%的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不满意“知识授受型”的教学方法,并希望更多的参与教学、科研实践。这说明我们必须把改进“院校培训模式”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引入先进的培训管理方法放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2.2.2 研训结合培训模式

“研训结合培训模式”在培训理念上“要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实践反思能力和对实施新课程的适应能力为重点,促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培训内容要以教师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生成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要综合应用领导报告、专家讲座、专题讲授、分组研讨、案例分析、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参观考察以及访谈、问题诊断及讨论等多种方法。培训方式要遵循“面向农村,重心下移”的原则,充分利用参训教师已有的学习资源,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专家引领模块、走进名校模块;名师示范课模块、骨干教师示范课模块、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展示及专业成长交流模块、学术沙龙模块等。

结合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机构所采用的研训内容和手段,以及调查和文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研训结合培训模式”既有专家的理论引领,又有学员的自主探究;既有静态的专业学习,又有动态的实践活动;既有请进来,又有走出去;既有文本对话,又有多向互动对话等鲜活形式,从本质上更加注重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参与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2.2.3 校本培训模式

传统培训模式以理论为主要课程,这种培训无法顾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降低了实用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模式”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展开的,课堂既是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问题既是工作的难题也是学习的课题,实践既是工作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内容,研究既是工作的目标也是学习的任务。这样的培训模式使得工作与学习相融,理论与实践相通,反思与探索彼此联系,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院校培训模式的不足。

通过我们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调查,83.6%的教师认为“校本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97%的教师认为“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更加有效”。结合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模式出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突的:“校本培训无法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需求;校本培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匮乏;校本培训容易产生自我封闭的问题;校本培训缺乏内动力”都是校本培训模式的天然劣势。

因此,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模式只能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个过程内容,只有与其他培训模式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校本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最大化。

3 结论和建议

1.“院校培训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注入式”教学为主,培训者参与的程度较低,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的“院校培训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对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改进“院校培训模式”中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引入先进的培训管理方法放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2.“研训结合培训模式”从本质上更加注重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参与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参与式学习”的教育理念的,真正意义上的“研训结合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

3.“校本培训模式”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院校培训模式的不足。但是其存在的天然劣势使校本培训模式只能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个过程内容,只有与其他培训模式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校本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最大化。

4.“导师制培训模式”实质上是校本在岗研修的具体化。“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在我国农村中小学受教育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本在岗研修的远程指导效果。从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实际状况出发,我们认为,“导师制培训模式”和“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作为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能作为落后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校本在岗研修的一个有力补充。

摘要: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进行科学性的研究, 主要从培训主体角度来构建“院校培训模式、研训结合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 (包括导师制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教育职能部门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村体育,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研究课题组, 编.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本书编辑部.更新培训理念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1998.12.

[4]曹胜利.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0.

[5]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影响因素

引言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关键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风靡全球,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1〕。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学骨干教师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说明国家已提高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尽管河南省也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缺乏具体性和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形式采用统一供给式被动灌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实用性,同时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提升河南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找出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河南省中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定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年至今中国期刊网上与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相关的文章、报纸,查阅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调查法

访谈法:对具体实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问卷法:以参加2008—2012年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千人培训的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925份,有效率为97.4%。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骨干教师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但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文件中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规定为: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相对较高、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并且通过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专家、学研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从这个定义来看,骨干教师指教育系统中相对优秀,并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任课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拔出来,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优秀教师,其评定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2〕。由此看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突破中学新课程改革屏障的爆破手,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中学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作为骨干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吸取、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总结经验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对于教师培训的概念而言,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是指教师教育,以前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是专指在职教师的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在西方,教师培训被称作“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3〕。教师培训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4〕。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上看,教师培训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前提下,对中学在职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各形式的再充电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其在教学上能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进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2影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因素分析

2.2.1学历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有42%是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取得的最高学历的。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以大专学历比重较大。所以,这些体育骨干教师要想发挥更大的能量来助推河南省中学体育的发展,他们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36%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取得最高学历的,另有22%的教师则是通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最高学历。从这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现有的事实证明,有效的培训能较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促进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践科研研究对解决中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学校管理层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5〕。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仅占18%,这类学校一般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工作的占调查学校的25%,这类学校一般是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重视程度一般的占调查学校的26%,这类学校一般是非重点的公立学校,学校管理层较为侧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以确保充足的生源;还有31%的中学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存在,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还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办公的场所——体育教研组,跟其他文化课教研组相比,地位低下,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一大部分中学体育教研组没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教学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发展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2.2.3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奖励考核因素

目前,河南省中学在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计划考核调查中发现(见表2),在对教师培训中有计划和有考核奖励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30%;而有计划、无考核奖励的占调查总数的43%;还有27%的中学对教师培训没有安排,更没有考核奖励。现实的问题导致河南省中学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绩的好坏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所中学所重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还发现,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每所学校把文化课看成重中之重,体育是偏门,可有可无的思想严重存在,它是影响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最后,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也是体育教师得不到经常性培训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不能按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导致一有教师培训,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

2.2.4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表3显示,目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学矛盾,其次是学校不支持,再次是经济负担重。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更多的还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上好课〔6〕。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在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教学安排,同时也增加经费支出,学校领导往往以学校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为由不愿意派教师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参加培训后个人想法会增多,会获得更高学历,然后想远走高飞离开学校,从学校层面讲,还怕学校留不住人才;最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自身工资较低,如果参加一系列培训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部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

2.3加强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落实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应明确体育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学时和一定层次的培训,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所保障〔7〕。第二,还应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系、培训方式和要求。第三,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第四,应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基地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五,应解决落实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问题。

2.3.2实行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制度

目前,实行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支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能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设相对公平的培训条件和成长环境。此外,要成立市和乡镇考评小组,分别对申报市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教师进行认定。此外,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认定不宜搞终身制,应定期申报评定,并实行不合格淘汰制政策〔8〕。

2.3.3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鉴于现实状况,希望中学领导层对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放适当的室外上课津贴和加大体育类书报经费的投入等措施来激发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学校的感情。学校的发展决策是给体育骨干教师定期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或者给予适当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假期的政策,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教研任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鼓励骨干教师的论著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励、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2.3.4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做到根据培训要求,一是聘请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进行专题讲座〔9〕;二是从河南省各市地教学一线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各培训机构及教科所教研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这些主讲人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授课内容、形式、方法,与被培训体育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培训质量。

3结束语

众所周知,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学历的提升对增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河南省体育骨干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学历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得不到保证,进修费用保障不足,一部分中学对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的关注度不高。这种现状要求河南省各个中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到培训中去,以适应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积极鼓励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来增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施训单位和受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受训教师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中学教学改革的稳步快速发展,相信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周慧.骨干教师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4〕张红学.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13.

〔5〕宋金美,朱磊.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74-77.

〔6〕李国玉.河南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1-143.

〔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的通知〔Z〕.教师〔2004〕327号,2004.6.

〔8〕李清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差异与培训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1).

〔9〕张惠春.湖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27-28.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篇4

浙江温州 钟荣生

2018年7月16日至7月20日,有幸地参加了浙江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在短短的四天学习中,既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每一天都让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在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和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教学中的疑惑。学习了《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体育教学理论基础和体育课的设计思路》、《体育教学的评价基本理论》和《现代训练的特点》等等。我为自己的此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为自己有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感到非常的满足。说真的,现在社会需求的就是有教学业务能力的人才,可是又由于各种社会和传统的原因,还有很多教学能力很一般的教师。在此,我只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综合素质。我也坚信自己,只要不断学习,再学习,我们工作的心态和热情才能持久良好,从而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5

心得体会

计算机3班:郝乾

作为一名骨干,我既担任了计算机3班班长的职务,又担任了协理员助管的职务。身兼二职的我觉得这是一种荣耀。

对于班长而言:

一、培养领导意识

班会上发言时适当展现领导者气质和风采。让大家在潜意识里觉得你像个领导,大家才能乐于接受你的领导。多参加组织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要尽量起到组织者、发挥者、领导者的支柱作用。班长就是班级核心,要敢于并且有能力支撑起整个班级的发展。

二、要树立全面的榜样模范

自己在班级中并不是每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必须在班级的每个方面都要树立起榜样,培养一种竞争的意识,大家共同学习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如参加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把最佳的一面展示给同学。

三、处理好同学关系

要处理好同学关系,首先就要把同学把班级利益放在第一位,还应多与同学私下交流,了解同学的想法,私下交流时必用谦虚态度,不可与同学关系太疏远,但也不可太亲近,距离也能促使威严的形成。把握一个度。

四、提高班级团结意识

团结是一个集体之所以成为一个集体的基础,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集体荣誉感认同感,首先就要加强班委团结,班委就像高楼的框架,只有一个高效团结的班委才能够带动班级走得更高,还应多举办集体活动,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友谊。在此基础上适当与其他班进行竞赛性活动,比如各种体育比赛等,班级自然就拧成一股绳了,班级的发展同学的发展也就有了强大动力。

对于助管而言:

这学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虽然在班级也可以有很多的朋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级研究生骨干培训

友,但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可以向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包括交际上的、学术上的,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这些都是我以前很难学到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很认真,无论是院里大的事情还是具体到每位研究生各人的事情。每次看到老师如此的工作,我都会感到自己还要努力。

学习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啃书本,接触任何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学习,要把任何一件事做好,也都需要有学习精神,要不断积累、总结提高。助管工作是与专业知识学习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学习,也是自己欠缺的、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主动性”。要把助管工作做好,不能老师说一步就动一步,没说但该做的就不去做。何事该做,何事不该做?要善于在工作中思考,要用“主人翁”的责任感去思考: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得更好。要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会做事是一种能力,会做人也是一种能力。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我有幸成为这次旗教体局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讲师是一名“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教授”迟希新教授。他所讲的“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向” 内容深刻独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对我更是启发很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高效能的教师的信心,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新课程理念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理念。教授以“你们认为的新课程理念是什么样的呢?”这一问题来引入今天的培训,通过举例子展示了新课程理念。比如:第一,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讲‘灰姑娘’,中国老师讲‘灰姑娘’就是普遍的传统教学,作者是谁、分几段等等,而美国老师讲‘灰姑娘’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考回答,慢慢引导并发展他们独特的思维,这位美国老师的讲解使我深受启发,是的,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有效、更通俗易懂并且更能开阔他们的思维,培养孩子质疑、疑问的习惯。其二,举‘孔融让梨’这个例子对我印象更深的是教授提出的‘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一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于不同学生回答的不同评价。这就要教会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就应该要因地制宜、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德育发展。最后,教授向我们展示的一些不同于我们教材的台湾教材。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台湾教材对于课文的分析和小提示的展示,我觉得这种新颖独特的问题和小提示这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特的思维和思想教育。

所以。新课程理念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自主探究、合作思考、培养孩子质疑疑问的习惯,教师的教学个性化、教育的自信、探索的乐趣,学会因地制宜、尊重个性发展和德育发展,更要不断地提高自己。

2.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终生的专业学习、个人的专业自主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其中终生的专业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个人的专业自主是核心,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教师心中必须装着专业的科学理念、学生发展的正确判断、对自身角色的深刻体认和对专业发展的成就感。教师应该也要有知识的常识,这分为学生的常识、教室的常识和教师自己的常识。首先学生的常识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并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其次教室的常识分为四个方面,即给学生创造舒适温馨的学习场所、这个场所也必须是给予学生友好和安全感的学生喜欢的地方、大量给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这个场所也能带给学生隐性的教育,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学生才能够接触到除了课本知识以外的技能。最后是教师自己的常识,虽然教师也是人、有自由的空间,教师又不是万能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既是教育教书也是育人,所以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为:教师要做一个有思考、思路和思想,有经历、经验和理念,有文凭、知识和文化,有职业、专业和事业的新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有效学习、勤于反思、自我规划和快乐工作。(1)教师应该像蜜蜂似的进行有效学习,努力研究、把自己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尝试并灵活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因为学习会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到的更多。

(2)教师应该总结提升、创新能力、勤于思考反思。

(3)自我规划要有几个“一点”:多读一点书、多写一点东西、多学一点外语知识。

(4)教师的快乐法则:教师应该要学会目标驱动、纵向比较、主动遗忘、入世融通、恰当自嘲并学会放弃。

3.新师德:角色定位与功能实现

教授以提出几个问题来体现当代教师师德讨论的必要性:教师伦理失范的存在和教师劳动关系的特点。

师德教育功能分析分别以外显功能和内隐功能来体现。其

一、掌握教学大纲所指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主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副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一系列感受体验和经验的附加学习。其

二、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情商、智商、德商;给学生提供一个正面的榜样形象、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解读;教师要有耐心、童心和爱心,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表达的机会并同时给予温馨的回应;试着了解,不要急于批判;细节当中积极引领并培养孩子的自信,做学生积极心理的助者。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7

一、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

本研究对北京市全部48名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 (2007年评定) 做了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

1. 骨干教师的科研态度和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 分别有47%和53%的教师认为开展体育科研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分别有50%和40%的教师认为开展科研工作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和“比较密切”, 仅有10%的教师认为关系“一般”。这说明, 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科研既能促进教学, 又能促进专业发展, 但仍有小部分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认为体育科研与教学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同时, 在对教师开展体育科研活动的第一动机的调查中, 结果显示:37%的骨干教师选择“科研成果在评职、评级等过程中占重要比例, 需要重视”, 60%的对象选择“科研对于我的教学、训练有一定帮助, 应该积极开展”, 仅有1名教师认为“科研是高校、科研所教师和专家教授的事, 参加科研活动是被动的”。这一结果再次说明, 绝大多数骨干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是主动性行为, 但其行为目标除了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获得专业发展为主体外, 不排除可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思想。

2. 骨干教师参与科研课题与撰写论文情况

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是开展体育科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作为骨干教师, 参加调查的30位教师全部参加过不同层次的课题研究, 其中, 70%的教师参加过市级或部级课题研究, 87%的教师参加过区级或者校级课题研究。在参与课题的数量上, 7%的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研究的数量在“每年3项及以上”, 30%的教师选择“每年参加1~2项”课题研究, 43%的教师选择“2~3年参加1项”课题研究, 另有20%的教师选择“3年及以上参加1项”课题研究。这说明多数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有足够的机会参与相对较高层次的课题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 在“如何参与课题”的情况调查中, 分别只有17%的教师能够“主动设计、申报课题”和“主动联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7%的教师是“被邀请或联系参加课题”, 还有30%的教师由于“区县或学校要求参加”而参与课题研究。进一步调查发现, 有7%的教师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43%的教师主持过区级或者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还有50%的骨干教师从未担任过课题负责人的工作。这说明受客观条件限制, 很多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在选择课题的研究方向上缺乏自主选择余地, 而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对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数量统计结果显示, 57%的教师每年能够完成1~2篇论文, 各自有20%的教师选择“每年完成3篇及以上”和“2~3年写1篇”, 仅有3%的教师选择“3年及以上写1篇”论文, 这说明同为骨干教师, 论文成果存在一定差距。同时, 70%的骨干教师近5年来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中发表过论文, 发表的报刊比较集中, 如《中国学校体育》、地区教育或健康教育杂志等, 这一现象揭示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撰写和发表论文普遍面临的困难之一——受限于他们研究成果的选题方向, 可供他们选择的论文发表的报刊杂志有限。

3. 骨干教师的研究内容与方向

对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研究范围的调查结果显示, 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 基本覆盖了学校体育教育科研领域的各个研究方向, 且各研究内容的差距较大。首先, 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群体的研究内容集中于与其工作实践紧密联系的“体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其次, “学生体质健康”与“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也受到教师的关注;而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显然不是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调查发现, 在参与调查的骨干教师中, 43%的人认为自己已形成比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包括“校本教材开发”、“体育游戏”、“小学高年级体操教学”等;其余57%的人认为自己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这说明在骨干教师群体内部中, 同样存在科研能力发展阶段上的差距。

4. 骨干教师所处的科研氛围情况

调查结果发现, 分别有13%和57%的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认为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 (包括区县教研、学校、教研室或体育组等) 开展科研活动的氛围“非常浓厚”和“比较浓厚”, 另有23%和7%的调查对象分别选择了“一般”和“不够浓厚”。40%的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对教师每年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有具体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

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合作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67%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与体育教研组其他教师共同开展研究, 30%的教师经常和校外的相关专家或者人员合作开展研究, 20%的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展, 仅有13.3%的教师喜欢“独立研究”。这一结果说明, 多数骨干教师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骨干的辐射和影响作用, 带动了所在学校及教研组其他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培训需求分析

1. 制约骨干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制约骨干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因素既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 也受到所处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见下表。

下页表反映出, 作为业务骨干, 这些教师在所在学校及区县承担的教学、管理及教研等工作量相当大, 过于忙碌和繁琐的工作使教师疲于应付, 难以静心反思和踏实研究, 因此, 繁重的工作量成为制约其开展科研工作的首要因素;与此同时, 他们对于指导专家、科研经费和科研氛围的诉求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各种科研软硬件条件。进一步调查发现, 77%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的成果的奖励力度偏小”, 从一个层面反映出他们希望学校能够给予科研工作开展更多的支持。此外, 还应该看到, 多数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有比较清醒和客观的认识, 表达出了比较强烈的提升愿望。

2. 骨干教师对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训需求

在“最有效的提升个体科研能力的途径”的调查中, 50%的教师选择了“积极参加科研课题, 在实践中提高”, 37%的教师希望“通过参加教师培训项目获得专家指导”, 仅有10%和3%的教师更倾向于“通过自学加强教育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修养”和“其他”途径。这一结果说明, 骨干教师对于通过培训提升科研能力具有较强的需求。

对“希望学到的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的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 骨干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获得的内容依次是:“如何将教学积累转化为科研成果” (57%) 、“科研课题的选题与设计” (53%)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方法” (37%) 、“教育理论与当前体育教育热点问题” (33%) 、“科研论文的撰写规范” (27%) 、“科研课题的实施与管理” (13%) 以及“其他” (7%) 。

进一步对“希望参加的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方式”的调查中, 骨干教师依次选择了“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 (63%) 、“专题讲座” (47%) 、“同行交流开展科研的经验心得” (43%) 、“小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37%) 、“观摩专题论坛和其他课题组研究” (27%) 、“与专家交流互动” (27%) 及“其他” (3%) 的培训形式。

三、有效提升骨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对北京市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的科研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 对于培训对象的需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培训项目组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 引入了研修工作室的培训模式, 将参加培训的北京市48名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分为两个研修工作室, 并选择“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作为两个工作室的研修主题,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策与措施的实施, 在培训中促进和提升了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培训实效。其主要措施有如下内容:

1. 组织高水平、跨学科的专家讲座与互动

为了进一步夯实骨干教师的专业基础, 扩宽其专业视野, 培训项目组充分利用北京教育的优质资源, 组建了一支由教育专家、外聘专家、学科名师组成的研修教师队伍, 组织了一系列有理论高度, 又能够紧密联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专家讲座与互动交流。这些专家中有教育部及北京市教委的政府官员, 向教师宣讲学校体育工作的国家和地区文件精神, 剖析热点问题;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核心成员, 为教师解读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教科研能力突出的特级教师, 为教师释疑体育科研开展中的问题与困惑。此外, 培训并未单纯停留在学校体育的范畴, 同时聘请了教育理论领域的学者为骨干教师讲授教师专业化发展、教法与学法研究等内容, 鼓励和引导骨干教师“跳出体育看体育”, 并主动吸收其他学科科学研究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拓展其研究思路, 丰富其研究方法。

2. 设计“2带6”的专家指导下的小组研修模式

针对教师希望在培训中采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和“小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要求, 工作室设计了“2带6”的专家指导下的小组研修模式, 每个工作室的24名学员自由组合为四组, 每组6人, 根据所在工作室主题确定一项研究课题内容。每组配备2名专家指导, 其中1名来自高校或研究院所, 1名来自一线教学的特级教师或教研员, 负责从选题、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进行数理统计, 直至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科研环节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全程指导;组成专家评审组, 对最终的研究报告进行答辩。这种任务驱动式的研修方式, 从科研活动的全环节给予教师指导, 使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弥补和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 保障了研修的实效性。同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注重发挥工作室成员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自身优势, 鼓励工作室成员加强科研经验和心得交流, 力促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3. 坚持“教研合一”, 鼓励骨干教师从实践中选题

调查结果显示, 63%的骨干教师在教学和训练等工作后“每次都进行”或者“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同时, 97%的骨干教师开展体育科研工作的思路来自于自身教学或训练实践的经验积累及遇到的问题, 这充分说明学校体育科研与教学及训练等实践工作关系密切。针对这种情况, 研修工作室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 以“教中研、研促教”为指导, 鼓励和强化工作室成员将自身的教、学、研整合, 鼓励他们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和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尝试, 鼓励他们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 聚焦课改, 贴近实践, 找准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现研究和实践的统一和相互促进, 将体育科研的成果作为提升教学能力、推动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4.吸收骨干教师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

培训期间,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系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实施现状与深度推进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为了加深骨干教师对高层次科研课题实施的直观认识, 项目组组织全体骨干教师参加和观摩了课题的开题会议, 并吸收了多名对该课题研究方向有兴趣的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 直接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 为有效避免很多一线教师在大型课题研究中, 只能承担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简单”工作, 缺乏对高层次课题实施的整体了解和把握的弊端, 课题组要求这些骨干参与文献综述撰写、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提纲的设计等工作, 提升了他们参与、实施乃至组织高水平科研课题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5. 发挥高校信息资源优势, 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渠道

调查发现, 分别有17%和37%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每天都阅读”和“经常阅读”专业性报刊杂志, 还有43%和3%的教师选择“有时阅读”和“偶尔阅读”。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部分教师受限于繁重的工作, 难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学习;另一方面也与小学教师缺乏充足的专业书刊阅读资源和渠道有关, 这种情况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科研视野及研究水平。因此, 在研修期间, 项目组专门为骨干教师培训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为骨干教师申请和开放了相应的访问权限, 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资源优势, 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和专业数据库, 获取开展研究的文献资料,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6. 搭建研究成果的推广渠道, 提升骨干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小学体育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区县乃至北京市的业务骨干, 其对于课程改革的关注, 对于教育教学的反思, 对于学科发展的研究, 无论从深度与广度, 要强于一般教师。因此, 研修工作室努力创造和搭建研修工作室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的各种渠道, 包括向相关期刊投稿、推荐参加市级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作为书稿出版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 既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 扩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同时通过论文的发表和出版, 也能够帮助这些骨干教师体验做科研的成就感, 促进其科研积极性的发挥, 鼓励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校体育科研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目标体系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 1.

[2]宋尽贤, 季克异, 王崇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小学体育科研的发展——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综述[J].体育学刊, 2006, 1.

[3]董立叔, 邹航.谈中小学体育科研的特点[J].体育师友, 2006, 5.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培训 教师 创新 中职生 文化 工匠精神等

【中图分类号】G7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47-01

今年七月二十五号至八月十二号校领导安排我和另外一个男教师去我市柘城县的职教中心进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安排了十八天,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中职新生入学军训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生学习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日常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基本上都有问题,通过军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部队教官训练,学生能做到站有站像,坐有坐像,齐步走,跑步走的姿势都很标准,和军人一样。每个学生在这种特殊的集体中,使他相信,依靠集体,关心,维护集体,不断克服不良行为和习惯,不断克服个人主义,不断塑造集体主义思想,到班级中学生会主动的为班集体荣誉增光添彩。

二、人生过程中会经历各种磨难,坎坷,甚至有挑战自己极限的困难,不能退缩,不能畏惧,而应该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最后会有成就感的感觉

这一点也是教育学生的主题,有利于学生成长。漫漫人生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就需要我们乐观的面对,需要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去克服遇到的困难!

“意志顽强,山岳可搬。”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愚公移山的典故,红旗渠的故事,充分证明了,作为我们老师和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历史相比真是微乎其微。

三、学到老,活到老,勤学好问,勤奋学习

在培训期间,专家老师讲到的和现在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如今互联网时代正盛,全世界都被网络所覆盖,更应该不停地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慢就落后了,互联网+农产品==农村淘宝互联网+教育==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等等出现了宅男,宅女,不用出门就能挣钱,不用出门逛街,在网上就能逛,并且还非常丰富。如果不学习,不上网真是落后了,好多新名词,网络红词,都不知道。比如说我们教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词汇,若不出去培训学习,不上网,真是不知道。

四、收获到了如何培养小孩从小到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中职生更应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专家讲述到自己教育自己女儿的亲身经历,孩子是每个家长和家庭一生的财富。很重要。孩子是我们的希望,谁都疼爱自己的儿女,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跳入龙门。从上小学开始培养小孩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这样的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多鼓励,少批评。独立完成作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所以各有各的活,各有各的事,各拉各的车,父母做好榜样就行了。

五、如何让一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

我个人认为,從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位教育专家,有这样一个过程,要平时多用心,在教学上或班级管理上,多细心,多留心把平时工作中教学或管理学生中起到好作用所用的方法,和过程,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整理一下,这就是论文,论文发表多了,就可以出书,出著作,在哪一方面,有了成绩,就成了哪一方面的专家。

六、同行是竞争,跨行是创新

体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国家对各行各业提出的要求,国家非常重视。不创新就落后,可以说创新的速度慢了,就落后了,就被淘汰了,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来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所以我们要创新的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一定不停地创新,适应社会,适应我们的学生。这样我们职业教育才能发展。职业教育才算成功。

七、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为国家培养高精端的技工人才

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教学,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教学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认真教学生实训,让学生多练习。

八、家庭和谐是其它一切快乐工作的前提

我们县一所职业中专的校长他专门研究了生命点,家庭点,学校点。在学校会议中多次穿插到教职工一定要家庭和谐多次提到家庭和谐对工作的重要性。

假如在家刚给爱人吵了架,心理的恼火一下子就想爆发到学生身上,如果打了学生,又犯法,都能闹得沸沸扬扬,工作甚至都能丢了。冲动是魔鬼,真是真理。不能违背。当班主任的负责那么多学生,学校还得考核,积分,学生违纪,更是生气。家里一生气,就想把火撒到学生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九、通过几位我市职业学校的校长报告中都提到了共性的话题

这些学生招生难,并且难管理。因为中职新生是十六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并且这些学生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成绩不好,习惯不良,心理上有或多或少的小问题。有的学生家庭方面都有问题,可能有单亲家庭,父母离婚,父母有一方蹲监狱,这都有可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学校在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要下大功夫。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才,只有这样我们职业学校才有发展,才能招到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是我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各行各业的专家讲的真是有道理,针对我们学校的情况,对我的教学和班主任管理都有很大指导意义,也同时对我的家庭孩子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很大启发,感谢教育部门组织的这次培训活动,感谢参与讲课的各行专家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解放军报(第二版),2001.4.29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48号文件

[3]孟兰洲;苏春青;学困生的元认知特征分析及教育干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正如这场及时的小雨一样,6月26日“辽宁省辽西北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会”在北票胜利召开。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在自己的家门口聆听省级专家的讲座以及国家特级教师做的观摩课,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辽宁省基础教育培训中心李晓梅主任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百听不厌。李主任是一位没有架子的专家,没有架子专家的讲座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实在、平易近人,令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其中精彩的案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听课的老师一边听,一边记,忘记了实践,忘记了疲劳。夕阳西下,听课的老师们仍然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一天的时间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李晓梅主任应听课教师的请求,讲了“如何科学地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李主任强调:专家们在编排教材时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的。那么一线的教师们怎样才能轻车熟路地驾奴教材?怎样才能更准确领悟编者意图,运用教材媒介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方法、技能?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也许从理论的角度,每名教师都懂,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理论付诸于实际行动?毕竟由理论到实践还有一定距离。

此时,李晓梅主任关于“如何科学地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讲座对一线的教师来讲无异于一场春夜喜雨。听了李主任的讲座,有些许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敬请雅正。

李主任讲科学地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包括三个“读懂”:

1. 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教材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包括过程与方法,还包括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要求教师对所教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有统盘的掌握。教学时要注意所教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能只掌握一册教材的内容。例如:学习分数,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只须掌握把一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即可。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学生要掌握把多个个体看作整体“1”的分数。这样安排教材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否则,把五年级的知识,提前到三年级教授,就会增加学习的难度,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2. 要读懂教材渗透的学习方式:

例如:教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内容。教材在前两节分别以“长方体的认识”和“展开与折叠”作铺垫,学生已知道长方体共有6个面,对面相等,以及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个面的关系。那么学习“长方体表面积”时,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再多讲就是包办代替,违背新课改的理念。至于概念性的知识,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教师讲解就ok了。

3. 要读懂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知识的精髓,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方法;化归的方法;分类的方法等。

所谓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是将数量转化为图形。例如解分数应用题时利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还包括将图形抽象为数量关系。例如:从长方体图形中抽象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等。

所谓化归方法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换。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利用切割法把它转化为长方形。即把一个陌生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且它们的面积相等,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化归的方法就是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化曲为直。如果说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看作是一种学习手段,那么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则侧重于数学思维。

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常常运用,特别是复习时经常运用。

李主任还指出:“科学的解读小学教材,还要敢于质疑教材中的问题。”

首先,教材中存在滞后性的问题。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激情奥运》一节,所选内容是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的内容,就年龄而言,我觉得现在四年级的孩子应该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同样是“激情奥运”,教师可否选用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呢?

其次,教材中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例如: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教材中仅展示一个例子,这是不够的。因为教材受版面的限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展开来。

最后,教材中存在的弊端。

教材中个别练习题过难就是一种弊端。例如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一节,部分学生用两节课还没有算出最后的结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敢于质疑教材,就是敢于质疑权威。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站在课改的最前沿,教材是我们与学生直接对话的媒介,我们有质疑教材的权利,哪怕它是专家编排的,更应有质疑教材的勇气。我们要用心中无畏的勇气,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

听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专家高瞻远瞩、驾轻就熟、见多识广、厚积薄发,语言滔滔不绝、案例精彩不断。专家从理论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还是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也让我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努力,坚持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下面我把自己在培训中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感悟一、教师一定要多读书

我们常说: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特级教师许昌良校长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讲座中他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分析了当今教育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便想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的加强修养才能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这项工作。

当然,加强学习不仅仅只限于专业方面,应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适应本班级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教学中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探讨,总之教师一定要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便适应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浪潮。

感悟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专家袁胜芳教授在她的讲座中一再强调:“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好老师务必要学会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有智慧的教师会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比如,在教学中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袁教授的课亦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教师一定要学会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我想,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做一个幸福并快乐工作的人,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快乐的人。

感悟三、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赵国防老师特意在讲座中说:“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只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实际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年轻教师,如能很好的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变成思维的舞蹈者,无疑是对理论知识的最好实践。

感悟四、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就拿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吧,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孟晓冬局长的讲座让我明白,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于教师本身来说,那既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又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得体会 篇11

一、名校办学思路清晰,教学成果显著

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78年,坐落于具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环境优美、整洁、典雅,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现有15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45人;有10名教师获得过全国、省、市(地)级优秀教师、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老师扎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很受感动。

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970年的兰州铁道学院子弟中学,1999年更名为兰州铁道学院附属中学。2003年4月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铁院附中也随其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交大附中。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受高校文化的熏陶浓厚,学生很有礼貌,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让参观的老师记忆犹新。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明晰的办学思路为前提,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统揽,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保证,以完善的办学设施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好保持。建校迄今,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高考、中考质量近年来一直位于兰州市前列。

二、授课教师准备充分,课堂实用高效

2015年12月25日,全体学员观摩了中科院兰州分院中学陈丽娟老师的“CO2和CO”(第1课时)课堂教学。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猜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很大帮助。另外,陈老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同时还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12月26日,我们在交大附中观摩了李丽老师“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节示范课,李老师复习知识全面、准确、系统性强,尤其是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视频很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酸雨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归纳酸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另外,李老师归纳、总结及时,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全面,实用性很强。

12月28日,我们观摩了师大第二附中张艺娣老师的“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张老师通过复习燃烧的条件并让学生观看火灾视频,很自然地引出新课,衔接紧凑,过渡流畅。在讲解逃生知识时,播放的视频很及时,给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安全教育课。

三、专家教授学识渊博,讲解催人奋进

培训期间,我们很荣幸地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克文老师《对化学科学的本质及化学教学中的几个学科问题》的讲座,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河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生导师孙红保老师的《积极发挥学业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讲座以及科学院中学高级教师王彦强校长《谈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给我们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四、培训学员积极参与,精神难能可贵

面对每天繁重的培训任务,自始至终几乎没有一个人请假,每天都能按时听课、观摩、撰写培训日志和班级简报,认真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解,用心做好学习笔记,随时随地和各位学员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及今后的改进措施。我们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时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哪些还需要改进等等。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为我们一线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引领我们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会将老师的理论付诸实践,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我相信我会有更大的进步,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带着__出发满分作文下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