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成长经历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成长经历(通用11篇)

工作成长经历 篇1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项目部的一名员工,我叫xxx,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我首先在这里要感谢项目部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和关怀。

我2011年7月份进入我们xxx参加工作,刚刚工作的时候,每天上班都是懵懵懂懂的,上工地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只是在工地上走走、看看,每天下班后自己就看看书、学习图纸,有疑问的就向领导和同事请教,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慢慢的对工地上的事情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了解,就这样过来一段时间。后来项目部举行了师带徒活动,之后在师傅的带领、指导下,我对工程有了跟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上工地要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这时不再感觉到懵懂迷茫,之后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班组、工人交流,向领导、同事请教,让自己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让自己从一个不知道做什么、时刻要领导安排做什么慢慢成长到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明白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刻想想应该怎样把工作做好,不懂或有疑问的就及时向领导或同事请教,而不是时刻等待领导安排你怎么做,因为我现在明白了只有怎样才能把工作,才能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参加工作快三年了,在这些时间里,在各位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熟知,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的工作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我们是一个团体,大家要互相配合、互相交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

“活到老学到老”,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向领导、同事和比我们有经验的前辈门请教,积极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把工作做得更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工作成长经历 篇2

本人来自江苏, 北大土著, 本科研究生都是信科微电子专业, 排名始终中等偏后;性格偏内向, 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本科时有过短时间的外企实习经历, 技术含量不高;研究生阶段发过一篇文章, 规格一般, 但属于EI收录;去香港开过一次学术会议;英语口语不错。总之, 各方面水平都不算突出。

我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正式找工作。大致统计了一下, 各种渠道总共投出约60份简历。有回音的19家, 得到面试的11家, 实际面试8家 (12月去香港开会时错过3个面试) , Offer4个。

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 半导体行业尤其一片惨淡, 和我的专业方向最对口的Cadance, Synopsys, Magma三家美资公司都大刀阔斧的裁员, 更别说招人了。因此我的原则是海投, 以招聘要求为导向, 符合的就投。

我求职的第一阶段, 主要是IC、IT类企业, 亦因他们最先发招聘广告。

我得到的第一个面试是德州仪器, Technical Sales的职位。当时其实对这个公司和职位都没有什么了解 (我没有接触过TI的DSP) , 甚至对面试本身也很陌生, 所以虽然忙忙碌碌, 也没做什么准备。TI的HR是我至今也认为最nice的, 但我的面试表现却非常糟糕, 甚至连自己做过的项目也没有说清楚。当时我觉得反正HR也不懂, 就没什么好说的, 很多东西都含含糊糊轻描淡写, 其实后来才明白这正是可以好好包装自己, 突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不出所料, 没有收到二面通知, 非常难过, 只怪这个面试来的太早, 放到现在我真的很有信心拿下它。不过这一次面试促使我仔细的总结了一下我的项目经验, 准备了技术性描述和非技术性描述两套材料, 分别用于技术面试和HR面试, 并且随着日后面试次数的增加, 陈述材料也不断得到完善。

随后还有个中电华大的面试, 这个公司跟专业是比较对口的, 我在笔试和HR面试环节也都表现不错。二面是比较正规的技术面, 原以为我的项目经历会引起面试官的兴趣和深入交流, 谁想到在我做完介绍后面试官第一句话就是:除了这些你还干过什么和编程有关的项目吗?我当时就愣了, 原来人家真正要的是编程牛人, 那何苦还叫我来面试呢!感觉彻底的被鄙视, 这是我最不爽的一次面试。

之后又经历了很长一段郁闷的时期, Nvidia、威盛、联发科、AMD、趋势科技、微软笔试全部挂掉, 由于我的研究生方向根本不是电路的, 本科的基础也不好, 那时候想想这么多次一大早出门冒着寒风挤公交去笔试却没有一点结果真的是很郁闷的, 觉得自己无处可去。一些软件公司笔试的失败, 也使我明白我不可能进这些地方, 所以google、百度之类公司也根本没有尝试, 避免浪费精力。也正是这时候起, 我开始明白以我的水平和处境, 可以尝试那些有技术背景的非技术类工作。

第二阶段我主要是瞄准各种非技术和技术支持性质的岗位。但期间各种咨询公司、快销类公司、游戏公司简历笔试全部挂掉, 仍然没有接到面试, 分析原因, 我觉得是非技术类岗位行业壁垒太低, 竞争太激烈, 同时我的性格也未必合适这些岗位。

在这期间很感谢我的女友, 她不断鼓励我投一些金融机构, 指出理工科背景在金融领域颇具优势, 这一句话成了我求职的转折点, 我的目标也由此转向大型金融机构的IT类岗位和基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我开始根据往年的笔经、面经, 有针对性地自学计算机系的主干课程, 这一阶段, 也许是牛人都已经有着落了, 也许是我不断自学的缘故, 我的笔试通过率大大增加。

大概11月,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我代人去投长信基金的简历, 自己也顺便投了行业研究员的岗位。没想到我真的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觉得很幸运。大概是机会来得太突然, 我也没认真准备, 面试时倒不紧张, 发挥得很自然。我把自己的文章和项目成果介绍了一下, 重点是用项目成果来证明自己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钻研精神, 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 当时就觉得HR对我有点兴趣。12月中下旬, 这家公司果然通知我去上海终面了。之前女友和我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好多问题的回答, 诸如必问的“为什么你一个理科生要转到基金公司做行研?”“选择基金公司的理由是什么?”, 我也了解了一下我的专业领域目前的行业动态, 事实证明很有效。我的二面一共约2小时, 但由于有备而来, 我感到很轻松, 没有压力, 自我感觉良好。我的体会, 如果说通过一面是依靠放松的心态, 那二面很大程度就要靠事前的仔细准备了。

回北京后不久就惊喜的收到了长信的行研Offer。这个Offer使我信心大增, 底气十足。

此后的求职面试中, 我的心态都特别好。之后共参加了3家公司的面试, 全部拿到Offer。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一面是群面, 无领导小组讨论,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的群面。我是个沉默的人, 不习惯这种做作的争吵, 之前的讨论我都没有怎么说上完整的话, 但是到最后某活跃面友给出讨论结果后, 考官问你们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的, 我鼓足勇气提出反对意见, 并比较完整明确的说了几句话。我是这么想的, 这种讨论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之说, 可如果我再不说话, 就没人看见我了。此时虽然有点破坏团结和谐, 但肯定能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我赌得起。在接下来的自由提问阶段, 考官又问了我好多, 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二面是5个人一组, 逐个提问, 内容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主要考察和简历或报考岗位相关的知识, 我的实习经历本身就是比较对口的, 之前准备得也比较对路, 很幸运的将问题一一回答。于年前收到了农总的体检。

中国人寿股份总公司的北京研发中心, 刚成立的IT部门。这里笔试全部是英语加公务员行测, 时间比较紧但题都不难;面试是纯公务员形式的结构化面试, 都是些情景假设的问题, 据说历年的形式差别都不大, 没有考察专业技能。此后就收到了Offer。

PDF (一家美资半导体公司, 不是Adobe) 的面试相比其他IC企业, 安排得实在是太晚了。虽然11、12月时有过电话面试, 但正式的一面今年1月初才开始。说实话技术面的过程中我的表现很一般, 有一道特别基础的题都没答上来, 但面试官对我的项目经历还是很满意的。几天后去上海终面, 面试进行了整整一上午, 先是向他们的项目团队详细演示和讲解自己的论文成果, 回答很多相关问题, 不过这毕竟是自己研究生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我回答得都很熟练。最后公司老总让我用15分钟看一篇数理统计类的英语论文再给他讲讲, 由于我没学过这课程, 所以半天也没看懂多少, 只能把我看懂的一些浅显的内容说出来。值得一提的是PDF的所有招聘过程, 包括电话面试、一面、二面都是全英语的, 我的口语应该给对方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我想这大概是我走到最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也拿到Offer。

教研经历,成长之路 篇3

“要上好一篇课文,要对课文理解透彻,也就是自己要学会钻研教材。了解了文本之后,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这句话的启示下,我完成了教学设计。

(我的感悟:1.备课中强调的两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在设计教案时,每一步的每一问都要有意图地去问,而不是信马由缰。二是整体单元的意识。整体把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文在本单元的位置,应该落实的训练点。2.备课也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

【活动经过】

一、冲锋陷阵,在三尺讲台前挥洒热情

不辜负冲锋的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在那一声“丁零零”之后,我在讲台前挥洒激情与智慧,冲锋陷阵,努力达到希望的彼岸。我做到了!

(我的感悟:遇到临时的情况不要盲目慌张,而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总在努力之后!这不仅适用于教学中,生活中也是如此。)

二、激发兴趣,带领学生愉快进入生动课堂

在教学一开始,我用谈话的形式导入:

师:你们认识这种鸟吗?(出示“乌鸦”的图片)

生:认识,它是乌鸦。

师:那它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1: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

生2:它的叫声很难听。

……

(我的感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认识“乌鸦”,学会“乌”字,形象、直观。导入时出现“乌鸦”图片,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兴趣点,为愉快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利用旧知,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学习新知

在教学生字时,启发学生:“我们学习了很多识记生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用部首、熟字编谜语、儿歌等,请你看看今天这些字用什么方法记比较合适?”

(一边读课题,一边识记课题中的生字)

我重点引导他们识记了“喝”和“渴”:(“喝”和“渴”比较)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中有两个长得特别像,你们说是谁?

生:是“喝”和“渴”。

师;是的,我们怎么来记住它们呢?

生:我用偏旁来记,“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

师:你的办法很好,喝水要用到嘴巴,是口字旁;口渴想喝的是水,是三点水。我们能不能编个儿歌,这样记得更牢一些。

喝水要(生:用口),渴了要(生:喝水)。

(我的感悟:教学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识字方法,创设民主、宽松的识字环境,选择“自己喜欢的又最容易记住生字”的方法,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说出了许多与众不同但又有效的识字方法。)

四、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心情

在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时,我结合孩子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口渴的时候最想做什么?”

(学习第一句话)

师:乌鸦口渴了,它会去哪里找水喝呢?

生1:它会去家里找水喝,家里的水卫生。

生2:它会去小河边找水喝,因为它是一只小鸟,知道河里一定有水。

……

小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了“到处”。

师:你能用“到处”说一句话吗?

生1:妈妈不见了,我到处找妈妈。

生2:下了几天的大雨,地上到处是水。

……

师:乌鸦非常口渴,它到处找水喝,心情怎么样?想说些什么?

生1:它很着急,它会说:“到底哪里会有水呢?真是快渴死我了!”

生2:它很难过,它会说:“谁能给我点水喝啊,又热又渴。”

……

师:乌鸦真是很着急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我的感悟:抓住“到处”说明了乌鸦口渴的程度和找水的着急心情,让孩子们在这一情境中用朗读、想象、说话等形式体验乌鸦找水时的焦急心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乌鸦当时的心情和遭遇。这样不仅体现在乌鸦的焦急心情,而且也为自己替乌鸦找不到水而感到焦急,表达了他们不仅仅是一种友善,更是一种关爱。)

【活动后的反思:识字、阅读、听说……低段语文教学其实并不简单。】

1.激发学习兴趣。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设置悬念,使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找到水时的兴奋愉快,后来又喝不到水时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不断变换朗读形式,个人读,小组读,赛读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流畅,学得主动。

2.培养综合能力。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来自生活。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

3.观察上课动态。多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外动力,两者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工作成长经历 篇4

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五点半,我们一家开车去四姑娘山旅行。我一直在欣赏风景,时间不知不觉溜走了。晚上七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巴朗山脚下。

我们在盘山公路上迂回前进着。越往上走大雾越密,在海拔三千米左右,我们彻底看不见道路了。爸爸的.车速减慢了,兴奋的我也顿时鸦雀无声了。天空渐渐开始飘起了雪,更加看不见道路了。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暴风雪不停地袭击我们,犹如一条巨龙在窗外咆哮。

路面已被冰雪覆盖了。爸爸说:“稍有不慎汽车就会滑向山谷,所以我们随时都要谨慎。”好在爸爸技术娴熟,一路上有惊无险。终于,我们驶入了巴朗山隧道。我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一点。暴风雪依旧呼啸着,没有停歇。爸爸全神贯注地驾驶着。我感觉时间被拉长了,大约十五公里冰雪路我们竟行驶了四十分钟。在晚上九点半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日隆镇上的酒店。

成长经历 篇5

大一来不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了进素质教育中心*绿色通道的机会,当别人还沉浸在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喜悦中,我便成天往绿色通道跑,为的就是一个月实习结束能留下。终于,我被留下了,从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孩慢慢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在绿色通道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各个年级的都有,和他们交流我感觉收获很多很多,避免了自己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走更多的弯路。在绿色通道,有了去新知图书城的见习机会,因为绿色通道就是学校和新知合办的一个项目。不止有个去企业见习的机会,在绿色通道我们还卖起了文具和咖啡饮料,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自己。在一年多的成长中,我从一名实习生当上了通道的主管,这个过程中有欢乐也有艰辛,但它们却让我成长着。

与子同时,在大一刚来不久,班主任介绍给我一份在我们学院勤工俭学的工作,送报纸信件和整理办公室。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没什么可提的,但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抓住了机会,因为有老师的信件,我认识了很多老师,与他们交谈我有了更多的想法。

从小就想出去看看。在大二刚结束的时候终于有了去广东的机会,去那里的一个雨伞配件厂做了将近两个月。因为新奇,所以想出去外面看看,去过之后才知道其实外面的世界真的更精彩,有很多东西特别是思想观念和别人比差距很大。想想以前的自己觉得就像是井底之蛙,只看得见一块天看不到一整片天。

个人成长经历 篇6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多美好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回想起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上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曾经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在迷茫与平静中我长大了。于是,开始习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周围的一切,也许这种思考是肤浅的,但我们这一群骄傲而不盲从的孩子,怀揣着梦想,即将扬帆起航!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刚入大学时,由于整个时间由自己支配,感到无所适从,时间总是转瞬即逝。经过慢慢调整,我学会了怎样去充分利用我的时间。课余时间,我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学习一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在学习上,我认为有一样东西非常重要,那就是学习态度!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我以前总感觉自己很强,很少向别人请教。而现在我养成了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学习上的东西,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我一直坚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跨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刻苦”,“认真”,“努力”成为了我的座右铭。通过与同学进行经常性的学习经验交流,并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断改进了学习方法,使自己顺利地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和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最终学年成绩年级第1名,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朝气。我们承载着希望,我们要有激情!学习之余,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社会活动,这让我获得的锻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刚入校我便参加了新生篮球赛,作为班级的得分后卫,我场均10分,最终带领我班杀进院决赛,获得亚军。后来学校举办校红柳杯辩论赛,我作为主力2辩代表学院出战,最终获最佳辩手称号。辩论赛锻炼了我的决断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可谓一举多得!到了寒假,我考取了驾驶证,为自己以后的路作了铺垫。下学期,我又代表校广播站出战校篮球赛,并获得亚军。除了体育活动,我还坐了家教、兼职,不仅仅是赚取生活费,这也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尤其是暑期的下乡实践活动,我尝试着给棉花杂交授粉,体会了农民的艰辛,反省了自己,决心以后要勤俭朴素,更加努力的学习,将来回报国家。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社会实践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我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我们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要带着我炽热的心,我的激情,奔向明天!

梦想,扬帆起航 梦想代表着开端。正是因为拥有梦想,我们才会迈出为之奋斗的第一步,才会站在成就梦想的起点上。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因梦想启发灵感,而迈出造福人类的第一步;无数政治家因梦想点燃激情,而迈出改造世界的第一步。我如愿以偿地迈出了大学生活的第一步,即将开启我成就精彩人生梦想的第一步。

梦想意味着挑战。实现梦想的过程,必然是艰苦奋斗、挑战自我的过程。只有付诸行动、不畏劳苦,才可能到达光明的顶点,否则,梦想只能是空想,永远也无法照进现实。我有我的梦想,我要考取哈工大研究生!当然,这不是空想,我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我的梦想。

新的学期,我已经顺利的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现在已经投身于12月份的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准备中。梦想是要一步步的去实现,我必须脚踏实地的,首先做好自己的学业,取得好成绩,着重英语和数学的学习,为考研做铺垫。我知道考研之路的艰辛,可是这是我成就更远大梦想之前必须做到的。其实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我们全家的梦想,爸妈把一切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我必须要让自己成功,让他们的付出有回报,让他们开心。

梦想成就着希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有梦想就有希望。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民族多一些经常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就大有希望;而一个民族总是看自己脚下的一点事情,那她很难有美好的未来。正是因为有梦想,四川在汶川地震灾难后依然美丽;正是因为有梦想,甘肃舟曲在泥石流灾害中挺直了脊梁。我们要相信,只要每位我们心中有梦,我们就能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勇往直前,让原本平凡的人生充满希望,即使遇到更大的困难、挫折,也要奋勇前行。

医学编辑成长经历与培养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医学编辑,成长经历,培养模式

编辑是期刊出版社的核心, 同时也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中心枢纽, 要求编辑具备一定的工作素养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在工作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工作要点之外, 要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感。由于当前医学期刊编辑专业的组成部门比较复杂, 涉及到很多方面, 例如临床医学、管理医学等, 要求医学编辑对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 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发展, 进而提升医学期刊的进一步发展。

一、医学编辑的成长经历

现有的医学编辑组成机构比较复杂, 多数工作人员对编辑工作的不明确, 因此在工作中存在操作失误的情况。以下将对医学编辑的成长经历进行分析。

(一) 感性认知阶段。部分医学编辑工作者在进入这个岗位后, 会对该工作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对编辑工作十分崇拜, 充满了工作热情。在初期阶段, 由于编辑工作者对该工作行业缺乏一定的了解, 因此面对所有的事物都抱着新鲜的态度, 在感性认知阶段, 工作积极性比较高。

(二) 任性发展阶段。部分医学编辑工作者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 逐渐对工作减少了工作热情。由于医学编辑的工作繁杂, 日常工作涉及到多个程序, 要工作人员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 逐渐对国内医学编辑的地位和工作情况有了明确的认识, 逐渐发现实际工作和预想中的工作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进而产生比较大的心理误差。此外基于编辑工作的复杂性, 编辑人员会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 甚至出现工作态度不良的情况。

二、医学编辑的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医学编辑工作的特殊性, 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明确培养模式, 并根据实际发展趋势, 了解自身应该具备的素养。以下将对医学编辑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 掌握医学论文的特点和类别。基于医学论文的特殊性, 为了提升医学编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必须在实践中了解医学论文的形式和类别。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综述、论著和Meta分析。不同类别的论文形式需要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综述类论文的写作形式和常规性论文有异曲同工之处, 要求工作人员了解论文的组成形式和分析方式。论著类论文主要以对比类为主, 包括护理效果对比、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前后对比、护理满意率对比等, 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明确协作领域, 在第一时间明确写作方式。

(二) 掌握初审要点。初审是对论文进行初级的筛选, 该程序对期刊的录入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明确初审要点。首先针对普通类别的稿件要通读全文, 并根据题目和稿件内容确定关键词, 以关键词为检索基础, 了解稿件内容的研究现状。如果信息量比较多, 则可以提前下载2~3篇有用的文献, 了解文献的研究背景。最后要明确稿件的核心内容, 如果评断核心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则将其和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借鉴其他相关内容, 对此进行适当的改进。如果确定无需进行改进, 则可以对其进行初审评价。

(三) 审稿筛选。专家的审核意见是判断稿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合适的审稿专家能在短时间内为稿件提供比较可靠的意见, 同时能提升工作效率。近些年来随着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 学科间的融合越来越明显, 为了减少审稿失误的情况, 必须根据文章的核心内容及病理图片对其审核, 审稿专家必须了解统计学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 避免出现审稿不严的情况。

(四) 掌握编辑技巧。编辑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是编辑和加工文章,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明确编辑技巧。由于编辑加工的技巧比较多且复杂, 为了提升编辑工作的有效性, 必须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基于医学编辑内容的特殊性, 必须了解相关文献的基本内容。

三、结束语

随着各类学科的不断发展, 医学编辑地位越来越明显, 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 必须让工作人员对编辑工作有全面的认识,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掌握各方面医学知识。由于不同的发展模式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必须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实践、策划和整合的能力, 从多个环节提升自身素质, 进而推动我国医学期刊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 邹栩, 郑晓南.关于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才模式的思考:以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为例[J].编辑学报, 2011, 23 (3) :268-270.

[2]刘雪梅, 杜亮, 蔡羽嘉等.提升医学编辑素质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循证医学与医学杂志编辑高级研修班小结[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5 (7) :576-578.

经历中学习 体验中成长 篇8

关键词教育 田园种植 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纲要》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因此,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更真切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农村幼儿园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园内开辟了一块属于孩子们的种植乐园,这就是一个浓缩的“生态园”,是幼儿园的“大自然”。在那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得丰富多彩!使教育成为幼儿参与、经历、体验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好奇心、观察力、记录能力、责任心、探索能力等都得到了的发展。

一、田园种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切创造的起点,激发好奇心可以引领幼儿走向更宽广的创造领域。田园种植活动,强调真实和体验,能够激发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去关注和思考所发生的一切,幼儿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提高。

如:种植前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来幼儿园,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种子,孩子们很兴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介绍。从大家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被激发,问题的产生,使接下来的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

二、田园种植,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我们利用种植园地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感性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为幼儿选择色彩鲜艳、新奇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幼儿对这些喜欢的东西常常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首先告诫幼儿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鼓励孩子留心观察到底,不要轻易转移目标;第二要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第三要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孩子创造性的观察方法;第四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如: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随着观察行为的进一步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就根据孩子的问题和兴趣,引导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三、田园种植,提高幼儿的记录能力

记录是指把发生的事或听到的话记下来,即对事实的记载。它是人的一种表征方式。记录对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瑞吉欧教育中也指出重视儿童的表征,鼓励儿童运用丰富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并把儿童多样的表征方式称作是儿童的百种语言。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记录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意识及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奠定基础。

记录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是幼儿自己读得懂的“书”。在田园种植中,形象的绘画是一种孩子最常用的记录方式,也有纸工粘贴、图片粘贴、简单表格、符号、文字、等等。比如,在观察蚕豆的生长变化时,我们并不是天天去看,而是每隔三至五天就和孩子们到种植园地里进行观察,从蚕豆种子开始记录用画画、情境照片、符号等将观察到蚕豆从生长、发芽、长高、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有变化时都及时记录下来,使孩子对蚕豆的整个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记录是随着探索过程进行而进行的,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记录是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这样的观察记录不仅是幼儿了解事物的渐变过程,而且提高了幼儿的记录能力。

四、田园种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好人,就应当教育他成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的人。田园种植,为幼儿提供一个亲身感知、认识、实践的新鲜天地。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关心,懂得了责任,也感受了艰辛。

通过让孩子领养自己的“宝宝”,他们全心全意地照顾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种子播下,他们会经常去浇水;种子发芽,他们会去数发芽的颗粒;小苗被踩了,他们会很心痛;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 “宝宝”病了,他们会难过;“宝宝”长大了,他们会雀跃。不知不觉中,唤醒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

五、田园种植,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开展活动最好的源泉,在田园种植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实践的环境,给孩子让出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勇于去尝试、去比较,去实践,从而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春天,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究阳光、水、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做测验,一盆放在阳光下,而另一盆放在黑暗处或用黑布罩住,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并记录下结果。同样再选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一盆经常浇水,另一盆不浇水,几天后,请幼儿观察比较植物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同样记录下结果。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不同的种植经验,促进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我的成长经历 篇9

2011年9月,带着中考失利后的失落、家人的失望与对新学校的期待,我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这所普普通通的中专学校。但是,就是这所普通的中专学校却给我带来一次次的惊喜,让我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下面就是我在中专的成长生活。

一心只为考上本科的我选择了学校里的唯一一个×××专业,我发誓我要证明:“中专生并不比普高生差,选择中职依然可以上大学”。从上课的第一天我就用我的实际行动在证明,证明着自己一定能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己的不断努力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关注。就这样,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加入了学生会,在学生会学习部的工作中,我认识了很多的学长,他们都是班级里的佼佼者。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更加的刻苦、努力的工作、学习。生活就是这样,你总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机缘巧合下,我转到了学生会几个部长他们的宿舍了。

时间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不知不觉,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在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匆匆而逝了。这学期里,我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获得了“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还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

寒假生活如期而至,当得知室友们寒假都留在学校参加中职生技能大赛培训的时候,我好奇的向他们请教了种种相关问题,听得我庞然心动。技能大赛,我第一次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了解的。一种冲动驱使着我,我也想参加培训。虽然学长们告诉我中一的新生并不可以参加技能大赛的时候,我依然没有放弃。在我看来,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应该学会创新,即便这次不能参加比赛,为下一年做准备也是极好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了。首先便是到老师那你报名。大赛有很多项目,例如机电一体化、维修电工、CAD、电子产品装配等等。因为自己才中一,对于这些都是第一次听讲,也不知道究竟报哪一个,于是随便报了一个。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就这样,我加入了×××老师的培训班,从最初的四十多人,在不到十天的学习中,有将近三十多人退出了,最后,当自己的同学、朋友还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的时候,学校里,还有七个人每天冒着严寒在实验室里学习。当然,我也在其中。从最初连空调都不会使用、什么是制冷都不知道的我经过不断地学习。最终,在过年前终于可以独立的完成了整个制冷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但是,这远远没有结束,残酷的校级选拔就要开始了。七个人最后×××只留下了三个人,其中还有个是我的室友。他们都是中二的学长,只有我一个是中一的。正月初八,当别人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的氛围中,我们便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参加新一轮的选拔。走到最后的都是佼佼者,这给老师的选择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按理说我是中一的,因为专业知识不够,是不允许参加比赛的。但是最终,因为我是三人中做的最好的,也是做的最踏实的,×××还是将我留了下来,我的室友被淘汰了。

有得必有失,很快就开学了,同学们都回到了班级上课,而我依旧每天待在实验室,观察着各种数据,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方法。时间过的很快,三月份,合肥市的比赛开始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对于我而言是个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证明自己能行的机会。赛前×××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比赛的技巧,又因为赛场在我们学校,是我们平常训练的实验室,所以相对而言,压力减少了不小。市里面的比赛是两个人合作,我和我的搭档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对整个制冷系统进行组装与调试。最终,四个小时的比赛在我和我的搭档完美的配合下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

市赛成绩下来了,97分,第一名。在我们对自己感到满意自豪的时候,指导教师×××的话却让我十分惊讶。“你们的目标不是市赛第一,甚至不是省赛第一,而是在国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当听到这句话时,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国赛对于我而言是那么的遥远,我甚至连想都没敢想。

很快,省赛如期而至,与市赛不同,省赛不是团队的形式比赛,而是个人赛。原本两个人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要完成,而且比赛场地不在我们学校。虽然我们做足了准备,但是比赛这种东西讲不好。怀着激动地心情进入了赛场,一路领 先的我在最后通电调试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一切按照操作流程的我在最后通电运行的时候机器却突然发生了故障,控制板被烧了,我的心却凉了。本来自己是有机会拿第一的,可是现在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我不甘心。

省赛第四名,二等奖。市赛的搭档是第一名,与他差了将近20分。只有省赛前两名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国赛,我很失落,没有机会参加国赛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后来机器的故障找出来了,是由于出厂时机器的零火线接反了,导致我在按照正常通电的情况下发生了事故。但是成绩已经出来了,也不可能改变了。令我兴奋地是×××告诉我还有两次全国选拔赛,三次成绩加一起的前两名可以参加全国赛。

就这样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更加的努力训练了。最终,我已两次选拔赛均高出第二名十几分的成绩成功取得了总成绩第一名并进入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赛比的是方法、技巧、创新。因此,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我就注意着这些方法。有时也会将学校办公室的空调拆下来,研究内部的结构。学以致用,在学校我也曾帮老师修过空调。整个制冷系统,空调管路的走向是最复杂的,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于是,我想到了用电线代替管路,事先设计好走向,这样就不会出错了。用了这个方法,在比赛中的效率与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最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中,我取得了全国第12名的成绩,二等奖。对于这样的成绩,自己还是不太满意,但是对于在高手如云的全国赛中,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一学期的比赛生活结束了,回到班级上课的我却发现再也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了。我很焦虑,但我从未放弃。没有学的课程我就利用空闲的时间自学,向老师、同学请教。很快,在中二结束的时候我又回到了班级第一名的位置上了。同时,在学生会中,我也成了副主席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一心学习,先后又获得了“安徽省德能双优学生称号”、“合肥市优秀学生干部”、“合肥市优秀共青团员”。最后的我被免试进入了××××××继续深造学习。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依旧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事实也证 明,只要努力,只要有创新一切皆有可能!

教师个人成长经历 篇10

新疆博乐市第三小学

丁金明

1992年秋,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怀揣梦想我如愿的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师范学校,开始了我的中师生活。三年的专业训练,我勤学苦练基本功,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小学教育的书籍。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各项能力的培养锻炼我都毫不含糊,争取获得最优成绩,毕业前的技能考核除了800米项目获得“良”以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在校期间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或“优秀班干部”。满载荣誉,1995年7月毕业回乡,8月份在我的家乡村小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至此,终于实现了我的“老师梦”。

初登讲台的我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面对二十多张渴望知识的小脸,我既感到幸福,又有些许的紧张。最初参加工作的我热情高、不知疲倦、有使不完的劲。每天备课到很晚,桌面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工具书,我的父亲经常说:“我怎么觉得你工作以后比当初考学时还要忙呢?”。因为是新手,上课的时候脱离不了教案,否则就觉得不知道下一个环节该干什么了,特别依赖教案上课。那时正在推广目标教学,全县上下都在学习、探索,为推动目标教学的实施,县上还举行了语文目标教学大奖赛,我有幸代表乡里参赛,现在想来那时真是很幼稚年轻,胆量小,缺乏经验。工作中遇到问题后主要是和同事交流探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乡里文教办的教研员经常听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成长很快,从那时开始我发现经常互相听课、评课是个人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付出了时间、汗水,收获了果实——我带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成绩在乡上的统考中获得第一名。在最初三年的工作中我虽然收获了但是觉得那都是时间磨出来的,感觉小学教师就是“一台重复的机器”,许多知识点都是我讲了很多遍学生才记住的。很迷茫、困惑,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的十一年我因学历和其他各种原因,在小学和初中之间频繁调动,所教学科也是语文数学不固定,基本上是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教一遍,初中语文、数学教一遍。因为我的大专和本科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初中语文我也很得心应手,加上当班主任,和孩子们的距离很近,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我每天给孩子们上课之前都找一个学生做一个两分钟的演讲,内容不限,这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语文早读课我都要给孩子们讲一个经典哲理小故事,之后让他们谈感想、说启迪,这种做法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我还充分利用班级的黑板报,每天由一位同学搜集一个成语及解释,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孩子们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我对自己要求一向严格,在教语文的这段时间里,我更是如此,要求孩子们会背的课文我总是先熟记于心,上课之前我的泛读,基本上是配乐“泛背”,孩子们自然佩服我、崇拜我,加之我上课时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引用一些精美的排比句、名人名言,他们对我的语文课很是期待,对我的评价也很高。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我的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老师的个人魅力之所在。如专家所说: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孩子对我说我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让我感觉最失败的就是教初中数学。语文老师教数学这是学校的安排,也是无奈之举,找不出别人了吧,我只好上了。在乡镇学校,老师的流动性大,缺老师也很严重,换老师就是“家常便饭”了,我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开始教初中数学的。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学生方面都不敢有一丝马虎。学校教师的学历普遍都不高,经验也都不是很丰富,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家长辅导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完成„尽管如此我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要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自己先学会弄懂,再认真阅读教师用书,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每一节课都尽量做到语言准确简练、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自从教数学以来我感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这方面我上课之前总是设计好问题,上课提出问题后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教学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除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我还经常请教我教过的学生。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也经常给我帮助和指导。假期也经常参加学习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慢慢的感觉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门道,对新教材新教法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这十一年我经常思考怎样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让孩子喜欢我的课。

最近三年我在新的学校才真正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所教的学段相对固定,这三年我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与同年级教师交流。这三年在学校听了老教师的课,外出听观摩课,不但开拓了视野,而且学会了许多东西。我在教学中开始注重用现实情境引入教学;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交流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最主要的转变是:以前我讲现在我想办法让学生讲,让学生多讲,多让几个学生讲,讲的同时他就会了,这样我就不是“重复的机器”了。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达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的。

当然,工作中我也有许多困惑:怎样才能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怎样才能更快更稳地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

“微软小子”张亚勤的成长经历 篇11

1999年3月的一天,本来是个挺平常的日子,可是它对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就像是一个节日。20年前在这里读书的一个学生今天回来了,所有人都希望一睹他的风采。

这一天傍晚时分,人们涌进校园里的演讲大厅,占据了每一个座位,又拥挤在走廊上,然后向前台伸展,一直排列到距离讲台不到一米的地方。大厅外面,还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朝这边走来。

他来了,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讲台前,个头不高,宽肩膀上托着一张圆脸盘,面容略黑,全是憨态,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明星风范,可是学生们还是朝他涌过去,就像潮水一样,把门上的玻璃也挤破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掌声响起。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所尊敬的老师们现在已经两鬓苍苍,也淹没在年轻人的海洋中,不无感慨地望着他们今生今世最大的“骄傲”。

为他骄傲的并不仅仅是他的母校、他的中国老师和他的校友们,还有比尔·克林顿。克林顿在美国总统的任上曾给他写信,说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还有他在美国求学期间的导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瑞曼德·比克赫尔茨,后者曾由衷地赞叹:“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财富。”还有他的同事和同行。这些同事和同行数以十万计,分布在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几十个国家。他们在谈起他的时候,全都不住地感叹:“咳,咳,那是个了不起的人。”

张亚勤在12岁那一年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7岁为自己选择了终生的事业;23岁获得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25岁成为美国桑纳福研究院的部门主管。1996年他30岁,已经拥有几十项专利,发表几百篇论文。到了31岁,他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又两年之后,也即1999年,他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与此同时还获得美国“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他是获得该奖的唯一华人。他所达到的成就,大多数人穷其一辈子也难能完成,可是他这一年才33岁。

“每过一段时间要看看自己的简历,”张亚勤对那些如饥似渴的学生说,“是不是学了东西?是不是更强了一点?是不是做了更有价值的工作?”

张亚勤的“起跑线”不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而是在山西的一个小城。

这是张亚勤今天所能想起来的第一幕:“我在妈妈跟前撒娇的时光结束得特别早,我在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晋南一个小城的外婆家里度过的。我上的第一所学校就像农村小学一样。”

听众为之深深着迷,就听他继续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优越感,现在也一样。”

张亚勤出生在山西太原,由太原到运城的转移,在他来说是一段虽然惨烈但却轻描淡写的经历。

“文革”开始的第二年,他才2岁,父亲莫名其妙地不见了。亚勤过了几年没有父亲又渴望父亲的日子。有一天,家里忽然一团糟,在一片悲怆的气氛中,他知道父亲死了。那一年他5岁,以这样的年龄,还不能完全洞悉死的含义,但他知道一个梦永远不能实现了,父亲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他的未来只能自己一个人去走。

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重新结婚,也许是不希望将往日的阴影带进这个新的家庭,所以很少对他说到父亲。他很想念父亲,可是连父亲的长相也不记得了。他的记忆中从来就没有过父爱,也不能体会什么叫做“父爱”。“因为从来没有过,”他说。“所以没有对比。”多年以后,他自己也有了一个女儿。看着女儿在新泽西州温暖的阳光下欢呼雀跃的样子,张亚勤终于意识到久久积蕴在心中的那种“父亲情怀”。“我的女儿如果没有我,肯定不行,”他说,“直到那时我才想到,假如当初父亲在的话,我的童年可能会不一样。”

在张亚勤的记忆中,5岁是一个很深的烙印。他曾这样叙述他对5岁的理解:如果能回到5岁以前,我会觉得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人的性格有1/3在5岁以前就形成了,有1/3是在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另外1/3可能是后面的一些经历,上大学之后对于人的性格就不是很重要了。我看到很多人在完全同样的环境,比如兄弟姐妹,甚至双胞胎,长大以后性格却完全不同。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做计算机,那么大脑是芯片,身体是其他的硬件,你的性格好比操作系统。电脑买来,装上操作系统,差不多就定型了。人也是一样,出生以后先是基础教育,然后是高等教育,就好比在操作系统上不断加入新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就是大学的教育,大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你的操作系统很差,那么应用软件的潜力也发挥不出来。

6岁那年,亚勤离开太原来到山西省最南端的一座小城,跟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是亚勤的第一个老师。“我的初级教育是外婆给的。”他有一次说。

外婆有些文化,不太多,认识字,会算账,这在那一代中国妇女中已经少有。但是最重要的是,外婆知道好多有意思的故事,还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她经常告诉我要独立,不要依赖别人”。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亚勤小时候也爱看连环画。看不懂就要外婆讲,外婆却说:“你要认字,认了字就不用求别人讲了。”

外婆很开明,年纪虽大,想法却很年轻,说出来的话也最中听。即使到了现在,亚勤还是觉得那些话很有道理。外婆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只要是知识,什么都可以去学。”有一次外婆还特别地鼓励他:“不要跟着学校的教材走,要跟着自己的需要走。学了加减,觉得不够了,就学乘除,不用管它是几年级的课程。”

亚勤就这样度过了他的童年,其间还有无数次的独自旅行。妈妈和继父住在太原,外婆住在运城,奶奶和姑姑住在西安,伯父住在北京。他从记事的时候起就在这些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从来都是独往独来。“我印象里小时候就是到处跑。”他在多年以后回忆说,“我从小就很独立。”他还记得7岁那年坐着火车走了1000多里,去西安寻找奶奶家。到达西安的时候天色漆黑,还下着雨,却没有人到车站来接他。他独自一人摸到奶奶家,也不害怕,还觉得本来就应当如此。他也记得那一年他第一次见到北京:“可算是长了见识了。我突然就感到世界是那么大。我住的太原比起北京,真是个很小的地方。”

每次走进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是住在别人家里,虽然都是亲戚,可毕竟不是妈妈。他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寄人篱下的感觉,知道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敢任性,还有意地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甚至尽力去理解别人的想法。

“寄人篱下,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但这对人的性格培养是有好处的。”他这样叙述自己的童年,停了一下,接着说:

“我小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那些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学不到这一课,长大了还是要学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得到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处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上。”

上一篇:农资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幼儿园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