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通用11篇)
关键词:北方城市; 河道景观; 设计策略
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河流多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明显,多为行洪河道。北方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传统的防洪治理、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滨水区环境的破坏等已经严重损坏了河道的景观和健康,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河道防洪设计
1.1 城市河道平面的改造 水利部门治理下的河道多是裁弯取直,建立形态单一的人工河床,其后果导致河流结构的简单化、河流蓄水空间的减少和河道生态廊道的消失,导致河流丰水期径流量增大,枯水期径流减小。在坑塘支流和出现低洼地的位置设计分洪口,将部分河水利用低洼地滞留起来,能够有效降低洪水规模。低洼地还可以有效地沉淀雨水和洪水中的泥沙,以保证下游景观水质。
自然河流中的深潭和浅滩是交互存在的,浅滩和深潭可极大增加河床的表面积和河流内环境,形成水体中不同的流速和生态环境,增加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增强。在城市河流中,可以通过构筑双河道、人工岛、植石带和浮石带等方式形成浅滩和深潭,这样既有利于城市泄洪,又能改善水中的生态环境。
1.2 城市河道堤防断面的改造 堤防是使河水在河道内安全下泄、防止洪水泛滥的重要水工建筑物。堤距与堤顶的高程是紧密相关的。在同一洪水流量下,若两岸堤距窄,则占用的土地面积小,但洪水位高,堤身高,工程量大。若两岸堤距宽,则洪水位低,堤身矮,工程量小,但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堤防的形式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根据滨水区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程度、水位落差、水流特性等诸多因素来综合确定。
在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地段和河流水位落差(1.00~2.00 m)较小的河段,堤防的形式可采用单层平台式。为了消除这种较呆板的形式,丰富景观效果,可以进行一些细节处理,如可以设计成为高差较小的台阶来提高视觉上的通透性,或者在边缘处增加绿化带来软化界面等方式。
在用地不是十分紧张和水位落差(3.00~5.00 m)一般的河段,堤防的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台阶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停留机会,并可作为讲演、表演的场地。若用地紧张,也可采用分层平台式。
若城市用地比较宽松和水位落差(5.00~10.00 m)较大的河段可以采用分层斜坡式,这种方式可以适应各种水位变化,常水位通常不超过下层平台,上层斜坡较缓的地段可以进行绿化覆盖。丰水期河床整体用来行洪,旱涝兼顾,枯水期底层较窄的河槽以少量水形成水体景观。特殊地段可以采用混合式。结合滨水地区设计为滨水广场,可以加强河道景观的亲水性
河道生态保护与设计
河道具备水生系统、陆生系统和水陆共生系统的多样性,是一个具有高度生态敏感性和物种丰富性的复杂环境。因此,诸如湿地、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自然生态保护问题一直都是河道景观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2.2 建立河岸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指水陆之间能够受到水体影响的植被区。植被缓冲带对滨水区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证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能够有效控制水源污染,逐步改善小气候和有效降低噪音,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止河道改道。此外,植被缓冲带还能提供大量的动植物栖息地,能够有效保证生物多样性。建立植被缓冲带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尽量避免在河边进行纯观赏性的人工绿化,而应参照原有自然植被群落进行适地适树的搭配。植被缓冲带的设计应参考当地自然植被群落组成和植物种类,多选用水土保持和阻沙过滤能力强的种类。
细河城市段综合整治工程位于细河干流阜新市城市段, 上游从阿金歹公路桥, 下游至城市出口的氟化学总厂, 全段长27.2 km, 是阜新市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重点工程, 本工程从2000年开始, 规划建设橡胶坝6座, 2003~2005年相继建成, 建立城区带状水面, 长6.59 km, 宽155 m, 水面面积90.54 hm2, 蓄水125.76万m3, 成为城市规模最大的美化、靓化工程, 对美化城区、净化城市环境起到很大作用, 2005年获建设部颁发的“人居环境奖”, 自橡胶坝蓄水运行后, 已形成此橡胶坝蓄水带状水面为纽带的城市中心风景区。
细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整治河段6.97 km, 清淤清障3 km, 两岸堤防防渗12 km, 修橡胶坝6座, 为确保汛期城市安全并蓄积有限的河道地表径流, 冲排河流泥沙,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在汛期对城市段主河槽内的橡胶坝群, 由城市防汛统一指挥, 采取多坝联合调度运行。坝体泄洪标准100年一遇, 相应水深2.84 m, 坝袋面上设计最大溢流水深0.63 m, 相应河流水量标准5年一遇。根据本河段水文特性, 按城市防洪要求, 汛期洪水来临前, 先塌落下游坝袋, 后塌落上游坝袋, 利用洪水冲排库区河流泥沙;待洪水沙峰过后, 先立起上游坝袋, 后立起下游坝袋, 充分蓄积洪水泥沙峰后河道径流。橡胶坝塌坝时间120 min, 充坝时间180 min。
橡胶坝采用充水枕式, 双锚线楔块挤压锚固, 主坝充水水源采用河边水源井浅层地下水。由于工程位于北方半干旱地区, 受区域降水制约, 上游地表径流来水量有限。根据橡胶坝库内水体利用性质和上游流域降水特征, 确定橡胶坝用水设计保证率75%, 为确定橡胶坝库内有稳定的水面, 保持美化城区和净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在干旱年份和枯水期, 利用城区煤矿矿井硫矸排弃水初级处理和城市污废水处理后中水回用, 补充下游橡胶坝库区水体。为减少库区补水费用, 在干旱年份, 枯水期和冬季, 不塌坝排空库区水体;丰水年和丰水期有泄洪要求时, 按城市防洪要求, 及时塌坝泄洪, 但在满足防汛泄洪的条件下, 尽量缩短塌坝泄水持续时间, 以保证库区内有充足的水量。
2 自然条件
细河位于低山丘陵区, 河道平均比降2.13‰, 河宽160~300 m, 细河城市段属季节性河流, 丰枯水流量相差数百倍, 枯水期流量仅为0.17 m3/s, 大水多集中在7、8两月, 平时以排泄城市污废水为主。城区河道现状行洪能力主城区15.7 km河段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 上游11.5 km河段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
工程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 四季变化明显,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高温多雨, 秋季冷凉旱霜, 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水量499.9 mm, 最大年降水量779.7 mm, 最小年降水量291.6 mm, 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8.7%, 多年平均气温7.2℃, 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5.8℃, 1月份平均气温-12.7℃, 无霜期150 d, 结冻时间为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 多年平均风速2.3 m/s, 全年6级以上风日数为39 d, 最大风速为23 m/s, 最大冻土深1.78 m,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786 mm (E601) , 年平均陆面蒸发量391 mm。
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一级支流, 属于多泥沙河流, 细河阜新市中心区海洲水文站水文特征, 地表径流集中, 多发生在7~9月份, 洪水汇流历时短, 多年平均径流量1 092万m3, 多年平均输沙量11.3万t, 汛期输沙量为7.07万t, 多年平均输沙率为6.73 kg/m3, 汛期输沙率为8.68 kg/m3, 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62%, 汛期含沙量是年平均的1.29倍。
细河城市段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及坡积物, 主要为亚粘土、粉土、淤泥质粘土类、碎石等。河床及河漫滩为细砂、中粗砂和砂石层等, 局部夹有淤泥层。主河床橡胶坝基地土自上而下分为3层, 第Ⅰ层为粘土, 上部含有植物根系, 下部含砂, 厚0.8~2.0 m;第Ⅱ层为粗砂, 含少量砾石, 厚度1.2~2.1 m;第Ⅲ层为粗砂, 含砾石, 该层未穿透, 基岩位置为地面以下8~9 m。
3 总体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要求, 细河城市段除满足防洪除涝功能要求, 还要有美化城区, 净化城市环境, 为市民提供观赏、休闲、游乐的场所。细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河道梯级橡胶坝群的布置, 按城区河道的趋势流态, 在保持河道整治线平滑顺畅和河床地质条件满足要求的条件下, 橡胶坝坝址、库区水面与跨河建筑物和两岸市政建筑有机结合。根据河道比降、橡胶坝蓄水水深、计算库区回水长度、确定橡胶坝间距, 使城区河道有连续带状水面。
4 橡胶坝设计
细河城区河道橡胶坝为充水枕式, 主要结构形式有橡胶坝底板、边墩与中墩, 防渗和止水、消能防冲设施、坝袋、锚固结构、充排水系统。
4.1 橡胶坝底板
底板顺水流方向宽度是根据坝袋塌落宽度、上下游建筑物的连接和施工检修要求确定。本工程计算坝袋坍落宽度6.2 m, 预留建筑物连接和施工交通宽度2.4 m, 设计底板宽度为8.6 m。根据基础内埋设充排水管和防冻胀及基础稳定要求, 设计橡胶坝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厚1.0 m。为防止泥沙淤积对坝袋的磨损, 底板高出河床0.2 m。
4.2 边墩与中墩
橡胶坝的蓄水宽度是根据设计河宽而定, 细河城区河道橡胶坝在130~165 m之间, 因此, 均选用在河床中设一个中墩, 两侧堤防设边墩, 中墩和边墩为俯斜重力式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墩厚1.0 m, 墩顶高于橡胶坝1.0 m, 中墩长7.4 m, 半径为0.5 m的半圆形墩头;边墩上下游与堤防内坡衔接, 采用扭面形式, 长5 m, 厚0.3 m的C20混凝土结构。墩墙与坝袋接触面用C20水砂浆抹面。中墩和边墩混凝土抗渗等级大于W6, 抗冻胀等级大于F200。
4.3 防渗止水
(1) 坝基防渗。
为保证橡胶坝稳定, 一般设计时要考虑抗滑和抗倾覆问题, 根据主河床地质条件确定其结构形式。细河城区河道橡胶坝坝基砂砾层厚8~10 m, 采用铺盖上游齿墙下设垂直铺塑防渗墙, 底与基础沙页岩连接, 防渗墙顶部与混凝土铺盖连接, 混凝土铺盖沿水流方向宽5.0 m, 厚0.5 m。
(2) 堤防防渗。
由于橡胶坝库区蓄水后, 库区水位高于堤外地面, 为防止堤防渗漏, 影响堤外建筑物, 橡胶坝库区两侧堤防均设防渗。堤基设垂直铺设防渗, 深度达到基岩层;堤坡铺塑护坡防渗, 铺设高度高出蓄水水面0.5 m。
(3) 止水。
为防止基础不均匀沉降, 结构体冻胀产生位移或伸缩, 影响整体结构稳定, 水下各部分构件之间留有结构缝。为防止接缝漏水, 各构件接缝设橡胶止水带连接。
4.4 消能防冲设施
橡胶坝高度低, 水流出坝能量小, 因此防冲消能设施简单。细河城区河道橡胶坝消能设施有消力池、海漫。根据消能计算, 消力池为C25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低于W6, 抗冻胀等级不低于F200, 尾部设排水孔;海漫为铁丝笼装块石结构, 厚1.0 m, 石笼宽1.0 m, 顺水流方向布置。
4.5 坝 袋
根据设计坝高, 坝袋内压水头, 计算设计坝袋径向拉力为28 kN/m, 根据《橡胶坝技术规范》, 选择坝袋型号为JBD2.5-140-2, 对应胶布型号为140140-2, 胶布 (经/纬) 强度为280/280 (kN/m) , 坝袋材料为氯丁橡胶, 锦纶帆布, 两布三胶总厚度为7.8 mm。设计坝高2.5 m, 设计内压比为1.4, 采用双跨布置。
4.6 锚固结构
首先根据细河多泥沙特点和工程规模、施工、维修条件及耐久性要求, 选择锚固结构形式为楔块挤压式锚固, 锚固线布置为双锚固线。计算出坝袋锚固槽净间距, 确定锚固槽形状和尺寸, 上、下游及侧向锚固槽均采用侧壁设凹槽的靴形槽, 深度25 cm, 上、下游锚固槽底宽38 cm, 顶宽31 cm, 压轴采用DI28 mm镀锌钢管。前后楔块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前楔块长49.5 cm, 缝宽5 mm, 上底宽13 cm, 下底宽9 cm;后楔块长24 cm, 缝宽5 mm, 上底宽15 cm, 下底宽9 cm, 楔块顶部用M20水泥砂浆抹平。坝两端锚固槽底宽23 cm, 顶宽16 cm, 深25 cm, 前后楔块均采用木制结构, 前楔块长49.8 cm, 缝宽2 mm, 上底宽6.5 cm, 下底宽11.5 cm;后楔块长24 cm, 缝宽2 mm, 上底宽9.5 cm, 下底宽4.5 cm。
4.7 充排水系统
根据防汛泄洪和橡胶坝充水水源条件所限, 要求塌坝时间短为120 min, 立坝时间长为180 min。为满足橡胶坝塌坝泄洪时间要求, 橡胶坝充排水均采用动力强充排水方案, 每个坝段单独采用一套供水管路, 设两个进水口。充水与排水共用一套管路系统, 运行时通过阀门切换来实现。每个坝袋内设置水压表测量装置监测坝体内的水压。每座坝设独立充排水泵房一座, 根据充水立坝和塌坝时间, 计算充水和排水流量及压力, 选配充水和排水水泵。设充水水源井1眼, 泵房和水源井均布置在坝轴线堤外附近。
5 堤防设计
橡胶坝库区蓄水后, 库区水面高于对应的堤外两岸地面, 橡胶坝群占河道较长, 堤防渗漏不仅造成库区水量损失, 对堤外建筑物影响也很大, 因此对库区两岸堤防在满足设计防洪标准的高度、宽度和质量要求外, 还必须采取防渗措施。由于库区水较浅, 渗透压力较小, 采用在迎水坡沿堤斜坡铺设防渗膜。防渗膜上部设保护层和反滤层后用预制混凝土块砌护。为防止冻融破坏, 护坡混凝土块抗冻等级应大于F200并在冬季在水位变化区采取防护措施。
6 工程管理运行设计
成立橡胶坝工程 (细河景区) 管理所, 编制40人, 负责对工程进行检查观测, 建立日常的管理登记制度和技术档案。经常进行养护修理, 消除工程缺陷, 维护工程完整, 确保工程安全。掌握气象、水情, 做好防洪、防渗工作。由于橡胶坝上游枯水期来水量少, 很少有坝上溢现象, 坝体起落频次数很少, 非汛期主要是做好安全保卫, 向群众做保护橡胶坝的宣传工作。汛期按城市防洪预案由城市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运行。
7 存在问题及对策
细河城市河道橡胶坝自建设后, 在城区中心形成了长达7 km, 宽150 m带状水面, 为美化城区改善城市环境起到巨大作用, 提高了城市品位, 细河城市中心段两岸土地明显增值, 对城市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自建后运行以来, 工程运行状态良好,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 河道淤积。
自橡胶坝群全部蓄水后, 没有发生较大的洪水, 在汛期由于橡胶坝库区蓄滞作用明显, 基本没有塌坝, 洪水中推移质全部淤积在库区内, 特别是最上游第一座橡胶坝回水线区域已淤积0.4 m, 造成库容损失, 河床明显抬高, 直按影响河道行洪能力。
(2) 冻胀损坏严重。
阜新市冬季温度较低, 最低达-24℃, 最大冻深达到1.78 m, 由于橡胶坝库区冬季蓄水, 库区两侧堤防含水量较高, 冻胀量较大, 蓄水位以上堤坡护坡石冻胀大面积向上推移破损, 临近蓄水位较近的景观灯柱和石栏杆基础产生冻拔后倾斜。
(3) 防冲海漫局部沉陷。
由于橡胶坝面小水流溢时, 海漫被小水流淘刷, 局部塌陷, 促使坝面溢流集中冲刷, 形成较大冲刷坑, 影响消力池和坝基稳定安全。
8 处理方案
针对主河槽淤积部位和淤积厚, 主要采取机械清淤和利用洪水冲刷相结合的方法, 对最上游的橡胶坝库区回水位上游段和每座橡胶坝下游海漫以下, 由于河水环流淤积形成较硬的沙埂, 由橡胶坝景区管理部门利用机械清淤;对主河床淤泥则利用大流量洪水冲刷清淤。对橡胶坝库内水位变化区, 在护坡石底部和堤肩部位增加换填体厚度, 并结合严冬季节破冰等措施, 防止护坡石冻胀位移、破损和浏览路建筑物基础冻拔破坏;对海漫淘刷塌陷部位, 增加反滤层和抛石厚度, 使其充填料厚度达到冲刷稳定深度。
参考文献
[1]薛杰军.阜新市细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R].沈阳: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2001.
[2]SL227-98, 橡胶坝设计规范[S].
温州市水利局 林孝悌
【摘要】温州市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除发挥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河道景观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致使城市河道的景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很不相称。本着着重分析温州城市河道景观资源的现状,提出河道景观设计和整治的重点及措施,期望城市河道在实施的整治建设过程中注意景观保护、建设和管理,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为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河道景观现状 设计整治 重点 城市河道
1、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温州市地处东南沿海,市区面积11783平方公里,人口 700万万,管辖瓯海、鹿城、龙湾三个行政区。市区河道是温州市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大小河道1104条,长度5652.34公里;水域面积4066平方公里。曾是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对城区防洪、排涝、航运、灌溉及生态平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是构筑温州山水城市风貌的重要方面。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为的破坏加剧,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河道保护、整治和建设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河道水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河道的景观保护、建设、管理工作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很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文景观污染严重。水是自然景观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自然景观资源也正是由于水的衬托才显出了灵气和魅力。但温瑞塘河水文景观污染已相当严重:
(1)河流水质堪忧,水面景观不佳。水体富营养化呈稳定上升趋势,水体颜色异常,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对水质影响严重。
(2)水量补给不足,景观用水短缺。温瑞塘河由于缺少新鲜源补给,主要径流为温州市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现状水质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其观光休闲功能。
1.2 高楼建筑不断地向河道挤压。现在城市河道的部分地段,高楼直接建在河岸上,有的还占用了水河道的水域,使城市河道形成了浃谷。
1.3 山体景观受到破坏。目前沿岸山体的人为破坏日益严重:沿河可看到一片片的采石场,山体的完整形成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带还分布着大量私坟,青山白化现象严重。
1.4 观光农业景观有待发展。由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高,农业的观光示范功能尚优待发掘。
1.5 植物景观缺乏特色。山体植被有待完善,植被的色彩单一,季节变化不明显。
1.6 人文景观亟需保护。沿河有价值的寺庙和教堂年久失修;散布的桥梁和码头价值不一。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建设的目标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和进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目标是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城市河道景观整治的重点及措施 3.1 连续性的视线
(1)城市沿河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靠近水域的建筑不能阻挡街区内部的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
(2)结合温州气候特点,靠近水边的建筑底层架空或局部透空,形成半公共空间,吸引人的活动,同时也使滨水景观成为视觉焦点。
(3)与城市功能分布相适应,在滨水边缘地带特殊地段,人流密集、多种交通方式交汇地地方,开辟公共广场。
(4)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改变建筑阻挡水体,行人在街道上看不见水,无法接近水的状况。
3.2 塑造亲水性强的滨水空间(1)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
在保证防灾功能的同时,河岸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在不同的滨水环境氛围,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风景旅游区或城市广场,护岸可采用不同材料建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防灾不是护岸设计的唯一标准。以防洪作为唯一的设计准则,会使滨水地区大多采用垂直型的混凝土护岸,造成刻板生硬的滨水景观。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种植树木。滨水绿地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
(2)以生态优先原则进行护岸设计
护岸的设计应尊重河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界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即使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建设的情况下,也应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延续的人工模拟环境,使生态循环不至于中断,例如干砌块石护岸为水中的藻类、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栖息繁殖的环境。
(3)护岸设计结合城市规划进行
护岸不能局限于形态、材质、标高等要素的设计,应权衡它在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建构中的角色和地位。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空间系统、绿化林带的具体操作实施都有赖于护岸设计中的全局观念。
3.3 立体设计
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的关注和兴趣。因而,景观设计应使得整个滨水区域的三维空间变得丰富多彩,就可使滨水景观给予人的空间感受更加强烈。如种植乔木、灌林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立体种植;运用平台道路的上下层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出。
3.4 充分重视水文化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要素的重视是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之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水域的严重污染,说明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文明,缺少优秀的水文化。优秀的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落后的水文化使人水关系紧张。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等。
3.5 从居民的观赏者角度考虑滨河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的滨水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可能到达的角度和位置。比如站在桥上沿水流方向所看到的景观称之为“流轴景”;站在此岸看另一岸的景观称为“对岸景”;乘船在河上由近处看到的河岸景观称为“水上景”;由空中看到的河流景观称为“俯瞰景”。好的景观设计应当使各种景观都精彩。滨河的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体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性。设计的内容包括:岸线形状、护岸形式、护岸材料的选择、护岸材料的纹理和亮度、河岸休闲娱乐空间的创立、亲水活动空间、近岸水生物的活动空间等。
3.6 作为中心城临江面河的代表性地域,其景观特征宜进一步体现出:城市建设区“跨越时代”的强烈感受;白象—帆游段和丽岙—仙岩段“尊重自然,开创未来”,河面、绿带、道路形成连续开放的水、绿空间,弯曲的河道创造出朴实与浪漫的情趣;其他滨水地区“水体、绿化、高低层次建筑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人工与自然相交融的场景”。
3.7 河流的主要弯道处,主要道路与河流交汇处,人流活动多的道路交汇处和广场等开阔地段,主要桥梁的桥堍,布置公众意义大的公共建筑。在俯瞰城市景观效果良好的开阔地段,有计划、有控制地构筑标志性建筑、构筑物以及塑雕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实体或意向视觉走廊,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建筑形态强调“协调甚于变化”,防止单体建筑过分“自我表现”而形成杂乱。
3.8 景观规划和建设应该突出水乡特色的地域特点,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以体现地方特色。“水乡之美”是江南城镇环境的性格特征。它是总体布局、形体处理和色彩、质感与水景综合叠加的结果。白墙、青瓦、褐木、青石与河水相映,洋溢着温柔之气。
现代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使装饰有了广阔的发展余地。质朴、柔和的传统特征势必遇到挑战。在创造与建设中应努力解决新产生的新矛盾。
3.9 要推行生态绿化,充分运用合理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效区城镇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10 除注重水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江南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
3.11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重要的历史风貌建筑的维修,必须对照原有历史风貌建筑物的实物、测绘图及照片进行。并原则上应使用与原有材料相同的材料。如果必须使用新材料,则应力求外观与原材料一致,反对在维修后现代材料外露的情况,使“修旧如旧”。严格控制在重要历史风貌建筑所在环境中的建造活动。如经批准建造,应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项目的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剪裁及视线,保证新旧建筑的协调相配。
3.12 重要历史风貌建筑区域的保护。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寺庙、教堂、桥梁等,应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的功能;对于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建筑,应该保留,以留存河道的历史特色;对于建筑质量较差、历史价值不大的建筑,应该予以拆除。
1、国内城市河道污染现状
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湖泊80%已受污染或严重被污染,由此每年损失约377亿元。河流污染以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是有机污染,尤其是COD和氨氮污染最为严重,河道脏、乱、臭、黑、塞现象普遍存在。河道综合治理已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城市河道的治理方法简介
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各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如下:
2.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2.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2.3生态一生物方法
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①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活、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但是固定充氧曝气每个曝气点的服务面积小,尤其对相对封闭、基本不流动的水体,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移动式则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②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排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该方法多使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
③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O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污染水
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 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
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④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
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⑤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3、新工艺
随着人们的对河道处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新工艺,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朝着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组合工艺即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相结合,改良成的多功能工艺。
①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短,COD和BOD5去除率较高,且具有较好地氨氮去除效果。
②生物悬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用于河湖水体修复,效果较好。
③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恢复水生态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是人工净化与天然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它是在曝气生物塘和人工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技术。
④组合生物修复技术
它是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这种工艺对严重污染的水体治理效果比较好,黑臭消除,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
⑤底泥生物氧化
底泥耗氧是河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投放微生物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外源微生物很难进入自然生态系中,其作用也十分有限。只有激活土著微生物,改善河涌微生物区系,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建立良性生态平衡,并在河涌养护过程中不断强化土著微生物活性,保持其生态平衡,提高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的污染问题。
4、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参考文献
??美文,共同体验一种健康的情趣;同吟一首小诗,共同轻拂心弦的颤动;同看一个故事,共同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同赏一本好书,共同沐浴知识的雨露和精神的阳光。
?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我们倡议:为孩子提供最精美的图书,呵护孩子的阅读需求;参与孩子的读书生活,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 ?朋友们,一个崇尚读书的家庭,一定是充满希望和谐融洽的家庭;一个洋溢书香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健康向上的校园;亲子共读的时光一定是最美好的教育时刻。
? ?家校携手,知识铺就成才路; ? ?亲子共读,书香涵养智慧花。
? ?
一、设计离不开对目标地域的认识分析
(一) 设计过程中普遍的认识和分析方法
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基地本身的设想与基地周围环境的适应计划进行综合而成的设计形式, 其应考虑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1. 基地现状调查
基地现状调查包括收集与基地有关的技术资料和进行实地踏勘, 具体包含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水体、土壤、植被;气象资料;人工设施;视觉质量;基地范围及环境因子。
2. 资料表述:在基地调查时, 其结果可以使用图画或图解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来表示。
3. 基地分析: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 对基地周围环境的各种因素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 使基地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 景观评价:对基地视觉控制与美感品质的分析。
(二) 地域特色
缺少了对目标地域的深刻认识和详细分析, 景观设计方案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方案上所呈现的内容就是空中楼阁。通过分析目标地域, 会让整个设计过程和最终的设计结果更加“接地气”, 也更能够从营造的氛围上展示城市, 感染观众。
二、乡土因素融入河道景观
由于河道景观可以很好的以一个单独元素作为基础, 形成一个能够让观者放松精神, 找到城市中缺少的自然元素的人造环境。
(一) 河流与农业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
人类的聚居地几乎全部都在河流沿岸, 这不仅是因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源, 更是因为在乡村、城镇出现之初, 人类的农耕活动更是离不开灌溉的水源。河流与农业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是一种完全不需要被证明的事实。
(二) 在城市景观中再现田园元素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 城市与城镇的规模在急剧扩大。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再现田园因素, 具有如下优点:
1. 充分展现景观艺术设计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利用景观设施中的田园小环境
2. 净化城市空气, 减少噪音, 同时由于没有了需要有人定期修剪和维护的草皮, 杜绝了城市土壤的盐碱化。
3. 利用景观艺术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田园因素本身就有了让人们参与其间的可能, 而这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是其他设施无法提供的。
4. 景观设计从其本身充分的展示了地域特色。这种并不需要花费更大成本的景观元素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能够给城市带来更自由更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构思及分区
城市河道景观有很多种设计方法, 但一般都离不开岸边的绿树、堤岸、护坡以及供人们行走休息的步道和休息平台。河道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在狭长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设计, 一般都是以河道在城市的起点或特定的地点作为开始, 以出口或特定的节点作为结束进行整体规划, 在整个流域范围内设定若干个主题区域, 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绿化、通道等自然元素进行联通和过渡。
河道景观的基本结构是按照沿河道路、景观带、河岸通道、堤岸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通过布置空间形式丰富的景观建筑群落, 来重新界定景观带的分区, 引导交通流向。而特色农业并不仅是种植在地面上, 景观建筑群落的某些上空位置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业元素的载体, 这样一来, 特色农业就不仅是平面的形状, 也可以出现带有立体的多层次的效果。
四、城市农业景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中国城市建设几年来带来了不少严重的问题。一是城市面貌的“千篇一律”, 即大面积的草皮和被修剪成欧式的树木和几何图样的景观道路。二是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设计带来的环境问题。硬质的地面铺装导致了地面本身的蓄水和排水能力被彻底隔。三是日益加剧的模式化加剧了居民生存环境的窘迫感。随着生存竞争的加剧, 城市居民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他们更需要有这样轻松的环境来调节心理状态。
因此, 在城市景观中增加农业形态的景观元素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一种有益的探索。第一, 它能够带来的新鲜感是其他景观设计所没有的。第二, 农业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类作业的维系。第三, 在表现城市地域性特征上, 这是一个最能直接体现特点的好方式。
五、结论
对于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和追求多元化的社会, 城市建设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从道德层面上来讲, 未经雕琢的荒原, 在一定程度上胜过城市。而对于景观设计的学习, 也最终演化为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和探究。
参考文献
[1]汤振宇, 张德.《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6.7.
[2]游修龄, 曾雄生.《中国稻作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4.
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
(2010年2月21日宁波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3月17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173号公布 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环境,确保城市河道功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宁波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的整治、利用、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城市河道,是指东至世纪大道,南至杭甬高速,西至机场路,北至北外环路(其中江北片区向东拓展至江北区行政边界即宁波大学东侧)范围内除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以外的所有河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建设与管理,在满足防洪调蓄的前提下,应当结合城市周边环境,注重生态景观建设,综合布置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设施。
第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划分为市管、区管河道。市、区两级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受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管理机构由本区人民政府确定,负责区管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规划编制、防汛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市区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统一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监测及定期报告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中具有通航功能的航道的管理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及河道两岸的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城市河道内渔业养殖管理工作。
建设、海事、规划、国土资源、发改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利、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应符合市区河网水系规划的要求。
与市区城市河道相关的其他各类专业规划应当与城市河道保护与管理规划相衔接,有关专业部门在编制专业规划前,应当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市、区两级管理的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河建设项目的规划、扩初、设计、施工等会审会议。
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参与区管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各类涉河工程项目会审会议。
第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蓄水调水、通航等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促使河道水质改善、水体畅通。
第十条 市区城市河道上修建桥梁、过河管道缆线和其他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省和市规定的防洪要求及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河宽标准。桥梁和过河管线的标高应当符合防洪和通航的要求。市区城市河道的河床底标高应当符合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流经该项目区域范围内河段的整治工程纳入项目计划,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
前款所称的整治工程包括护岸、拓宽、疏浚、沟通、景观绿化及其他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内河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市区城市河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参加。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项目竣工资料应当在竣工验收合格后30日内报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城市河道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河道接收管理要求,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交接手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后,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分别交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为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确定的河道水域、堤防及其绿地控制范围;其中城区河网水系专项规划未明确绿地控制范围的,按照《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中规定的绿地宽度控制范围确定为管理范围。
第十五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的要求加以妥善修缮,并在遵循保护的原则下予以利用。
第十六条 从事跨河、穿河和其他影响市区城市河道功能的建设工程,不得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危及市区城市河道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止建设,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第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涉河建设项目、河道岸线划定、挖掘、占用、填埋等行为,应当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申报单位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规划意见、立项依据文件、项目总平面图、施工图、施工方案等审批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在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涉河建设项目。
临时占用、挖掘施工需要占用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期恢复河道原状。因施工期延长确需继续占用河道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取得许可。
第十八条 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涉及城市河道的在建建设项目的跟踪监管,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安全。对不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和其他技术标准的涉河建设项目,应当督促建设单位限期予以整改。
对市区城市河道范围内设置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阻水设施,分别由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设施设置人予以拆除或迁移。逾期未采取措施的,由市、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组织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设施设置人承担。
第十九条 市区城市河道沿河地块开发建设时,地块上的建筑物、构筑物与河岸线之间的距离应当根据规划要求予以退让。
新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为公共开放绿地;已建宽度15米以上的沿河绿地应当逐步改造为公共开放绿地。
与市区城市河道配套建设的沿河公共绿地属于城市河道设施,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市、区河道两级管理范围分别移交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第二十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开设经营性场所、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等活动时,应当符合市区城市河道相关规划要求,确保市区城市河道及沿河设施整洁完好,并接受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的监督。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以及向河道水体直接或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
排污单位需要排放生产经营性污水的,应当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排放的污水应当经过处理并达到国家、省或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排污单位应当将处理后的生产经营污水纳入城市排污管网。
已敷设城市排污管网的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应当纳入城市排污管网,不得接入雨水管网。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管理。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擅自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管网排放河道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渔业养殖、畜禽养殖和设置渔网捕捞作业。
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已有渔业和畜禽等养殖项目,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渔业、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采用合理补偿的方式,收回水产养殖证,减少对市区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
第二十三条 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
(二)侵占和毁坏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
(三)向市区城市河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等危害水体的行为;
(五)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
(六)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
(七)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
(八)设立洗车点;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
(十)在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
(十一)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
(十二)其他损害、侵占市区城市河道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市区城市河道水面保洁、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及合同要求,对市区城市河道及其设施进行规范养护,确保城市河道设施完好。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对市区城市河道养护实施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区城市河道水质的管理,确保城市河道水体无恶臭、无异色、无异味,符合河道水体功能区划要求。
市区城市河道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区分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对由于违法排污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执法管理工作,并将查处结果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二)对由于未及时疏浚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督促市城市河道管理机构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及时予以疏浚。
(三)对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异色或异味现象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开展水体调控,并将水体调控工作开展情况书面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和执法信息共享和管理协作机制。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在查处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时,涉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并将查处信息及时反馈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
第二十七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向社会公开举报和投诉的受理方式,便于公众对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保洁及违法行为等方面的监督。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和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在30日内予以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告诉当事人向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涉及违反水行政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涉及环境保护、航道管理、农业管理、渔业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本办法中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的分工,按照市区城市河道管理权限的范围确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赔偿由此引起的损失,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和扩大排污口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排污单位擅自排放生产经营用水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搭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置沉船、船屋、填堵城市河道等阻碍行洪的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爆破、采砂、采石、取土、钻探、打桩、打井、挖掘鱼塘等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堤安全的行为的,责令其停止施工,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毁坏河岸、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水文监测设施等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四)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渔业养殖生产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从事渔业养殖或设置渔网捕捞作业,尚不妨碍行洪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向市区城市河道水体排放泥浆、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擅自设置、移动、扩建雨水口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在涵闸闸口、泵站进出水口等禁止停船的范围内抛锚停船的,责令其立即驶离,当事人不执行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予以强制拖离,拖离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擅自遮挡、拆除或移动市区城市河道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九)在市和区人民政府公告确定的景观河道区域内游泳、洗涤或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或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公告确定的禁止垂钓的区域内垂钓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垂钓工具,并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立洗车点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悬挂、晾晒有碍景观的物品,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5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畜禽养殖场从事畜禽养殖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行为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区城市河道管理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城市河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市区城市河道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河道设施,包括河道的河床、水体、河岸、护栏、泵站、闸门、河道绿化、沿河公共设施、各类建(构)筑物等河道相关设施。
第三十七条 市区城市河道具体范围可以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调整。
我轻轻地踏着脚步,走在那积雪的路上。望着那橱窗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些买东西和闲聊的人穿梭在商场里。商店门前的霓虹灯在来回亮着,树上的霓虹灯好像在衬托商店的,低调地亮着。前方的灯光交错发亮,照亮了那深邃的天空,似画家手中的画笔,一下子就点亮了那灰蒙蒙的天空。
路过天桥下,看到天桥上有一对情侣,在那拥抱亲吻,那高楼大厦的灯光和不断穿梭的车辆,似乎成为了他们最美的背景。看着这对情侣,甚是羡慕!低头看看前方,一位环卫工人在认真清扫路人留下的垃圾,看他不断低头工作的动作,看出他很热爱这份工作。就在他扫完地的时候,他一抬头,看见一家三口从他身旁走过,他露出了那份真温馨的笑容。我想,他家里一定也有妻儿在等着他。
我走上了那被雪铺成白毯一样的天桥,看到刚才那两位亲吻的情侣已经走开了。我走到了他们刚才待的位置,带着手套的手扶在那积满雪的栏杆上,望着川流不息的马路。突然,天空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雪。那软绵绵的雪花落在脸上,瞬间就融化了。我看着天桥下的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匆匆忙忙地赶路,似乎还没找到今晚过夜的地方。我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黑漆漆的小巷里,只留下浅浅的脚印。
冬天的城市,似乎多了一片宁静,少了一份喧嚣!也不知道,何时能在转角处,刚好撞上那相守一生的人!一起手牵手,看着这座城市变老!
城市河道是指城区内用于防洪、排涝、引清、蓄水、排水及航运的天然或人工水道。多年来,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一直注重提升河道防洪能力, 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 使我国多数城市河道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在:
1.1 河道渠道化和裁弯取直工程降低了天然河流的蜿蜒性;
1.2 河道断面形状呈现几何规则化、单一化的断面形态;
1.3 河床材料变为硬质化的不透水性材料;
1.4 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了河流形态表现出不连续性。
河道形态结构的变化, 河道系统形态多样性的降低, 使得河道系统生态环境异质性降低, 生物多样性降低, 引起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下降。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不少城市河道相继出现黑臭问题或富营养化现象, 表明河道的生态功能已经几乎损失殆尽, 人们也由此逐渐认识到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河流整治工程不仅仅关注其传统功能如防洪、航运等的发挥, 还要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要与周边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协调。
2 城市河道生态设计思路
2.1 河道线型设计
河道线型设计即河道总体平面的设计。由于城市用地紧缺, 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侵占, 水面越来越少, 河宽越修越窄, 但是为了泄洪的需要, 要保证过水断面, 只好将河道取直、河床挖深, 这样对驳坎的强度要求就逐步提高, 建设费用逐渐加大, 而生态功能逐渐衰退, 河道基本成为泄洪渠道, 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悖。而生态化治理需要退地还河, 恢复滨水地带, 拆除原先视觉单调、生硬、热岛效应明显的渠道护岸, 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 宜弯则弯, 宽窄结合, 避免线型直线化。
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滨水地带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 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河湾、凹岸处可以为生物提供繁殖的场所, 洪峰来临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避难场所, 为生物的生命的繁衍增加湿地、河湾、浅滩、深潭、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 既增添了自然美感, 又可以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境的多样性, 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于直线化的渠道, 自然曲折的河岸设计更能够提高水中含氧量, 增加曝气量, 因此也更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2.2 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 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 体现亲水性, 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传统的矩形断面河道既要满足枯水期蓄水的要求, 又要满足洪水期泄洪的要求, 往往采用高驳坎的形式, 这样就导致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隔离, 两栖动物无法跃上高驳坎, 生物群落的繁殖受到人为的阻隔。梯形断面的河道在断面形式上解决了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问题, 但是亲水性较差, 陡坡断面对于生物的生长仍有一定的阻碍, 而且不利于景观的布置, 而缓坡断面又受到建设用地的限制。复式断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或者梯形断面, 在常水位以上部分可以设置缓坡或者二级护岸, 在枯水期流量小的时候, 水流归主河道, 洪水期流量大, 允许洪水漫滩, 过水断面陡然变大, 所以复式断面既解决了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 又满足了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 为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 而且由于降低了驳坎护岸高度, 结构抗力减小, 护岸结构不需要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等刚性结构, 可以采取一些低强度的柔性护岸形式。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 在满足河道功能的前提下, 应减少人工治理的痕迹, 尽量保持天然河道面貌,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所以在河道断面的选择上, 应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断面, 在保持天然河道断面有困难时, 按复式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的顺序进行选择。
2.3 河道护岸形式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 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 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 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 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结构。
目前很多设计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护岸设计方法, 如土工格栅边坡加固技术、干砌护坡技术、利用植物根系加固边坡的技术、渗水混凝土技术、石笼、生态袋、生态砌块等。这些结构的共同点:一是具有较大的孔隙率, 护岸上能够生长植物, 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并且可以借助植物的作用来增加堤岸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地下水与河水能够自由沟通, 能够实现物质、养分、能量的交流, 促进水汽的循环;三是造价较低, 不需要长期的维护管理, 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四是护岸材料柔性化, 适应曲折的河岸线型。但是生态护岸也有一些局限性, 选用的材料及建造方法不同, 堤岸的防护能力相差很大,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坡面形式, 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坡面较缓的河段, 可以选择生态砌块、土工格栅等柔性结构, 而坡面较陡的河段, 可以选择干砌块石、石笼、渗水混凝土等半柔性的结构;生态护岸建造初期强度普遍较低, 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养护, 以便植物的生长, 否则会影响到以后防护作用的发挥;施工有一定的季节限制, 常限于植物休眠的季节。
2.4 植物配置设计
根据生长条件的不同, 河道植物分为常水位以下的水生植物、河坡植物、河滩植物和洪水位以上的河堤植物。在选择植物的时候, 不仅要达到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层次感分明,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果, 根据水位和功能的不同, 选择适宜该水位生长的植物, 并达到一定的功能。在常水位线以下且水流平缓的地方, 应多种植生态美观的水生植物, 其功能主要是净化水质, 为水生动物提供栖食和活动场所, 美化水面, 根据河道特点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并按其生态习性科学地配置, 实行混合种植和块状种植相结合;常水位至洪水位的区域是河道水土保持的重点, 其上植物的功能有固堤、保土和美化河岸作用, 河坡部分以湿生植物为主, 河滩部分选择能耐短时间水淹的植物, 河道植物的配置应考虑群落化, 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 上下有层次, 左右相连接, 根系深浅相错落, 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体, 在不影响行洪排涝的前提下, 可种植少量乔木树种。洪水位以上是河道水土保持植物绿化的亮点, 是河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区段, 群落的构建应选择以当地能自然形成片林景观的树种为主, 物种应丰富多彩、类型多样, 可适当增加常绿植物比例, 以弥补洪水位以下植物群落景观在冬季萧条的缺陷。这样, 水生植物与河边的灌乔木呼应配合, 就形成了有层次的植物生态景观。
3 结束语
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 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 并且, 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 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 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董哲仁, 孙东亚, 彭静.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其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 2009 (1) :5-9.
关键词:北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发展
1 北方城市滨水景观概念阐述
城市滨水区指城市中与海洋、河流或湖泊相邻的土地或建筑, 可将其理解为城市中水域与陆域交接的特定区域的总称, 包括水域、陆域和水陆界面3个部分。
滨水城市的打造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的滨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改善城市的交通, 转变城市的景观风貌, 北方城市景观风貌是体现北方气候和地域风格的景观交叉的城市规划。
2 滨水城市性质
城市滨水环境是水陆2大自然系统相互影响、又复合一体的特定区域, 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加大, 人们对滨水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 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特定的环境。从城市的构成来看, 滨水区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城市公共开放的一个空间, 是兼具文化与环境美观的共同区域,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状态,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滨水城市具有旅游价值, 从社会意义来看, 其是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 打造宜居城市的前提。
3 北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依据、现状、问题
3.1 滨水景观设计的依据
3.1.1 气候依据。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必须根据城市的气候进行具体的分析, 提出气候设计的规划。针对北方四季分明的特点, 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必须结合城市的特征, 例如哈尔滨的滨水景观就将冰雪应用到极致的美丽,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魅力。因此, 在滨水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气候的因素而不是逃避, 构建真正的四季宜居城市。
3.1.2 技术依据。
要想打造滨水城市, 就必须有充足的水资源, 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因此, 必须提高对水的管理水平, 保证水量则需要根据城市水资源现状, 通过科学的用水量计算, 制定合理的用水分配计划和供给方案。同样, 我国的土地与人员的用地矛盾也在日益突出, 而滨水城市的建造需要广阔的空间, 因此, 用地管理也要有合理的规划, 合理用地。
3.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
从具体的规划与建造来看,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存在着盲目性, 严重威胁到城市功能的发挥, 不仅没有实现滨水景观的宜居性, 还带来了城市风貌的破坏, 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从景观绿化上来看, 夏季的景观绿化基本可以满足城市规划的需求, 但是在冬季景观绿化效果很差, 感觉分外的萧条和冷落, 缺乏城市应该给予人们的温暖。
3.3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可以发现, 主要存在着经管的结构失衡, 对景观规划的素材考虑单一, 缺乏整体性以及长远性;对小品等景观的公共艺术及环境存在着开发不足的现状;缺乏具有特色的设计等一系列不足, 对此,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4 北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
4.1 公共开放空间舒适度的提升
北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与南方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尤其是冬季, 存在着日照时间短, 天气寒冷, 因此要考虑到滨水区域内的防风措施以及充分的吸收日照的设计, 一般采用的是围合式的公共空间, 通过地形的错落, 不仅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 而且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
4.2 水陆界面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最重要的区域就是水陆界面的空间, 以其无可比拟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其中水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广阔的波涛汹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追求美观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到其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4.3 增加绿化功能
城市绿化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一环, 因此, 要注重城市绿化的打造, 除了常见的绿化植物外, 还要注重小品以及一些特殊城市景观的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对北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对如何进行北方城市的景观规划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 但是打造特色的滨水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的环境、气候等因素, 综合考虑, 打造属于北方自己的滨水城市。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1 园林景观空间形式单一, 设计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北方城市为了追求景观设计的完美, 迅速达到绿化效果, 加大了市中心商业街、公园、小区等绿化力度, 逐渐形成了以草坪空间为主, 加上些许乔木, 再搭配一些灌木丛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模式和方式让人赏心悦目, 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 即草坪设计中的植物生长周期问题。草坪在北方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5年, 之后草坪将大量退化, 与其它景观作物的生长周期相比, 年限短, 管理难度大,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1.2 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欠缺
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物体, 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在这方面, 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绿化作物, 承担的责任就比较大, 以此来吸收有害气体, 更新城市空气, 减少污染。而对于景观作物是否名贵、是否珍稀, 则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为了城市的美观而设计, 过度引进珍稀物种, 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园林规划
在现实中, 不难发现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全面的规划。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发挥整体规划的作用。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展示, 但园林景观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规划不合理, 拆了重建、建了又拆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的矛盾现象。
2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宜性评价
(1) 美景度。景观的美景度是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基础。 (2) 旷奥度。对景观开阔性和幽密性的评价, 应严格限定游客设施建设, 执行生态建设的开发标准。 (3) 自然度。即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于保护景观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不被破坏。 (4) 敏感度。即景观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敏感度较高的景观环境具有较强的限制性。 (5) 相容度。景观相容度在于筛选一系列相容度较高的休闲活动。 (6) 可居度。是衡定人流在特定的园林景观中能够停留的时间长短。这些设计指标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性的客观评价, 能够有效反映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3 做好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思考
3.1 结合地区特点, 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分析, 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就是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 转化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价值资源, 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为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做出贡献。一种文化只有与园林景观相适应并有机结合, 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 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 这才是地域文化特色生命力的象征。
3.2 整体科学规划, 科学认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北方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大气环境条件, 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又适宜地区景观特点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内容, 并对方案内容的细节进行市场反馈评估。规划设计应注重绿化方案的可行性, 遵循既能美观大方, 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加大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力度, 通过园林作物的有机搭配, 最大限度地吸收有害气体, 净化城市空气, 减少污染。
3.3 制定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日新月异, 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有时甚至会出现异域风情泛滥、追求表面奢华的现象。对此, 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多一些科学的评价方法———既不抄袭大师的作品, 也不生搬硬套传统的园林形式。应该充分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作物生长特点、审美文化, 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评价指标体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吸纳群众的评价意见, 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简单探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深刻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是城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必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宝来.浅议历史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J].青年文学家, 2012 (23)
【北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策略】推荐阅读:
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07-10
兴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情况报告07-18
城市中小河道清淤工程施工方案的论文07-13
北方工业大学考研专业11-02
元宵节北方吃什么11-14
北方冬天的雪的散文09-23
关于冬天的作文:我爱北方的冬天07-02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习题10-30
北方小年是哪一天_小年的由来07-27
北方蔬菜种植生产加工新技术试题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