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病人护理措施
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干燥、舒适,无渣屑。
2、移动病人时避免推、拖、拉动作,以避免损伤皮肤,还要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取放便器。
3、牵引病人要及时观察足背皮肤,有无皮牵引带压伤。足跟,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每2小时环形按摩一次,压力由轻到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发生一度压疮时不可再按摩,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可采用局部减压或外涂红花酒。
4、未肢体制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改变顺序:平卧位— 左45度侧卧位—平卧位— 右45度侧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应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平直。
1.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措施
1、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手拢呈杯状,方向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同时鼓励患者用力将痰咳出,每日做深呼吸锻炼,以改善肺功能。
2、若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予以雾化稀释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协助吸痰,执行无菌操作。
3、无疾病限制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进食速度适宜,以避免食物窒息。脑中风病人进食后应评估口腔有无食物残留。
1.潜在并发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措施:
1、患者因骨折术后,石膏夹板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时,应嘱健侧肢体在床上做功能练习。骨折两周内嘱患者做骨折远端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骨折两周后可做骨折上下关节轻微不负重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定时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除主动功能锻炼,可嘱家属予以被动功能练习,原则同上,但要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主动锻炼为主。还可进行双下肢向心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4、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及泌尿道感染。
措施:
1、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卧床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预防并发症。
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会阴冲洗一次,需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消毒每天两次,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
3、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5潜在并发症: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
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手卫生工作制度。吸氧病人每日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吸氧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接口用0.5%碘伏严格消毒;定时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工作记录本,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等,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3、使用呼吸机病人,管路每天消毒更换。
4、监测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膜生成。
5、及时、剂量准确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6、有发生便秘的危险。措施:
1、每日空腹饮白开水200毫升,以脐部为中心按摩腹部,每次十分钟,每日五次。以促进肠蠕动。
2、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土豆及各种杂粮,以促使大便生成。
关键词:康复科,长期卧床,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
压疮全称为压力性溃疡,也叫褥疮,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1],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限制,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不良等引起软组织坏死和溃烂。压疮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康复科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降低压疮的发生率[2]。本文分析研究了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自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48例,女患者20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为(76.8±7.9)岁。包括腰椎骨折20例,颈椎骨折16例,脑梗死恢复期24例,脑出血术后8例。
1.2护理方法:给予全部患者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认知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认知干预,从心理学、医学、解剖学、人体力学等多个角度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给予压疮知识的讲解,通过专业的临床护理知识的传授,使患者及患者家属明确预防、护理的临床目的、方法、价值、预后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1.2.2预防干预:(1)做好七勤,即: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按摩、勤更换、勤检查、勤交待,其中勤按摩是对康复科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的最为简单经济的临床预防方式。而勤翻身,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斟酌,一般情况下,每2 h就要对患者进行一次翻身,且要建立一份翻身卡,记录并提醒翻身次数和翻身时间。勤按摩,主要是保障患者的血液循环,在按摩患者骨隆突出部位时,若出现皮肤红肿,则要立刻停止按摩。勤擦洗主要是帮助患者保持卫生清洁。勤整理主要是保障患者床铺的整洁干净。勤更换主要是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等,保证卫生干净。这样才能防止患者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制,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另外还要鼓励、指导患者增加营养,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2)预防潮湿。若患者大小便失禁,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清理、清洁、保持患者的局部组织干净、干燥;为了尽最大可能的保证患者的局部皮肤平整,护理人员要勤换患者的床单或者铺上具有吸水功能的衬垫;而且护理人员要实时的观察、清洁患者由于切口引流或排汗过多引起的皮肤潮湿,及时采取防潮措施。(3)压疮实时监控。建立翻身表,观察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体位等情况,并且要严格按照翻身时间表对患者进行翻身,不能随意的更改患者的翻身时间,翻身前后,护理人员均要对容易引发压疮的部位进行认真检查,并且要真实客观的记录检查结果,针对患者的压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4)治疗原发病。压疮的发生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形成的,如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接受临床治疗,血糖的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水肿、感觉异常、缺氧、缺血等症状,从而引发压疮,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控制原发病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1.2.3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对于高危患者,要给予患者营养护理和皮肤护理。对于颈椎骨折患者,在需要牵引的情况下,要在患者的头下放上海绵垫,颈下放置液垫,保护患者。截瘫患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2 h翻一次身,且要应用专业的骨科专用床,而且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要教会患者及患者家属正确的抓住吊环提升臀部方式,这样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保障。
2结果
全部患者均没有压疮发生,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56例,满意的有10例,不满意的有2例,满意率为94.7%。
3讨论
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为了有效的防治压疮的发生,护理应该首先从正确的认知及预防开始[4]。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严重影响着其护理效果,因此,需要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以及相应的工作技能,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要制定针对性的皮肤护理计划,并且要严格的限制翻身者,实行三级监控,避免护理不当引发护理纠纷;要经常的改变患者的体位,尽可能的减轻局部压力、剪切力以及摩擦力,使得患者的局部微循环得以通畅,减少压疮及患者疼痛的发生。本研究中,我们对全部患者采取了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没有压疮发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4.7%。所以对康复科长期卧床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楠.压疮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87-7488.
[2]岑忠霞.骨外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503-503.
[3]丁莉萍,孔万利.卧床患者皮肤接触面压疮的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2014,9(6):912-914.
【关键词】骨科患者;便秘;原因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64—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感到焦虑不安、腹胀、腹痛,影响生活质量。现在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1.1创伤致神经、精神的变化 这种情况发生的便秘称为紧张性便秘。骨外伤的患者本身受伤,神经、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出现疼痛、紧张、焦虑、失眠等,加上手术的创伤,神经、精神的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便秘。
1.2 排便方式的改变 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結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1.3 卧床时间长 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1.4 饮食不合理及饮水量不足 骨折卧床患者,由于肠蠕动减少,食欲下降,摄入的食物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的肠蠕动。有的患者又给予过量的高营养食物,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使消化功能减弱,粪便在结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等处停留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使大便干燥而发生便秘。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饮食有节,既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另外多添加纤维素及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作用。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2 指导患者各种促进排便的方法 对排便动力减弱的患者,教会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教会病人正确的腹部按摩方法,用单手或双手的食、中、无名指重叠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深深按下(平脐偏左),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顺时针作环状按摩,每晚睡前按50下,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止痛泵应尽早去除,据临床观察,其使用有抑制胃肠蠕动的副作用。并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不要忽视便意,定时排便。
2.3 调节情绪和改变环境 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也与排便的环境有关。因此要疏导患者稳定情绪,放松思想,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一、概述
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医院认证与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卫生部提出的十大安全目标中有一项就是用药安全。
我们之所以要 关注老年病人用药,首先是因为老年人用药复杂,多种药物并用,其次老年人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高,常可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 10 %-20%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80 岁以上老年人有 25%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012 年 5 月国家食药监局提出需要警惕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2011 年中国官方共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65 岁以上老年人占 14.0% 以上,而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病例报告中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 20.0%,与以往相比,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升高。
二、老化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一)生理功能衰退
1.老年人 感官及认知功能的衰退
老年人 感官及认知功能的衰退,导致病人在接受信息时容易发生错误。2.药物吸收能力的改变
老年人唾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胃肠血流量减少、胃排空时间增加及胃PH增高,影响药物的溶解,增加药物停留在胃肠道的时间,干扰药物的吸收,达不到使用药物的预期效果。如老年人胃排空时间延迟,可能增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吸收和可能会导致到胃溃疡的发生。而且老年人多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会影响药物间的吸收。
3.药物分布的改变
老年人药物的分布不同于一般的成年人,主要表现在 心输出量减少,使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减少;全身体液量(脂肪、口渴感觉、饮水量)减少,药物在体内堆积增加;老年人肌肉组织、脂肪组织 减少,导致脂溶性药物沉积,排出体外的时间延长;血脑屏障效果 下降,药物的通透性增加;血中白蛋白减少,高蛋白结合型的药物游离型态增多,药效增强,如华法令等。
4.药物代谢的改变
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减慢,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时间。5.药物排泄的改变
老年人的肾小球有效滤过表面减少,肾小球率过滤降低,肌酐清除率下降,药物无法迅速排出,容易蓄积体内,造成药物中毒。
6.体内药物受体敏感度的改变
老年人的细胞及组织对药物的敏感度增加,容易引起过敏。
(二)心理方面的依赖
容易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形。最常见的老年人滥用的药物有安眠药、缓泻剂。
(三)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家人的协助,导致无法配合应有的治疗,如不能持续用药、无法执行胰岛素注射等。
三、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
(一)受益原则
首先要求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证,用药的受益与风险的比值需要大于 1。如果 有适应证但用药的受益 / 风险比值 <1,不用药,同时选择疗效确切而毒作用小的药物。
联合用药品种愈多,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愈高,用药品种要少,最好 5 种以下,治疗时分轻重缓急。
(二)5 种药物原则
执行 5 种药物原则时应注意:了解药物的局限性;抓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选 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重视非药物治疗;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
(三)小剂量原则
1.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 3/4,一般开始用成人量的 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疗效满意而无 ADR 为止。
2.剂量要准确适宜,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于个体的最佳剂量。3.只有把药量掌握在最低有效量,才是老年人的最佳用药剂量。4.老年人用药剂量的确定要遵守剂量个体化原则。
(四)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指根据疾病的发作要带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昼夜体验率变化来确定最佳的用药时间。
(五)暂停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是病情的加重,前者应停药,后者应加药。
2.停药受益多于加药受益。
3.暂停用药是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
四、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
(一)老年卧床患者服药的常见问题
1.药物使用不当,主要是表现为重复使用、错误使用。2.药物储存问题。3.药物的不良反应多。
4.用药知识缺乏,如不重视药物的副作用,在非正规医疗机构用药,多科就诊多处方用药、剂量不准确,服药方法和方式不当或未完全按服药要求用药。5.依从性差。6.错误的服药观念。
例如 药越补越好,药越新越好,药越贵越好;症状控制不佳随意加药、换药;症状缓解即停药;自行随机购药,不分处方、非处方;看广告买药;用药前不看说明书(凭经验服药);过分迷信抗生素、中药;频繁更换药品、模仿他人服药;隐瞒、漏报药品不良反应或用药错误。
(二)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评估
1.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病史及基本资料,了解既往史及用药史,包括: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目前是否用药(含中药和保健食品)、过敏史、药物反应及副作用等,作为后续处理方式的参考。
2.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对当前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和满意度,家庭的支持情况,对药物有无依赖、期望、恐惧等心理。
3.评估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4.评估服药能力。
(1)视力:药品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和药瓶标签与内容不符合以及服用过期药物等。(2)听力与理解能力:多服药或少服药 , 或者将服药时间混淆。(3)记忆力:由于老年人近期记忆减退,易导致漏服药或重复服药现象。(4)阅读能力。
(5)其他:如获取药物的能力、打开药瓶的能力、吞咽能力、发现不良反应的能力。5.评估服药依从性
(1)是否达到治疗的目标,如 INR 是否达标。
(2)可以检查病人剩余的药物数量,推断病人服药是否正确。(3)自我评定(家人评定)。(4)可以通过血药浓度水平来判断。
(5)如果是住院病人,可以通过 发药记录来判断。6.心理及社会支持评估。
包括对健康状况的认知、态度以及有无药物依赖和滥用的情形,评估老年患者的社会知识系统是否完整。
(三)老年卧床病人服药后的评估
主动评估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药物未见预期疗效时,应先考虑病人有无遵医嘱、服药方法是否错误、有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未按时服药,或是产生药物交互作用而减低药效。
(四)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护理 1.药物不良反应(1)定义
1999 年 11 月 25 日,国家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简称 ADR。
随着老化,药物不良反应危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疾病较重和服药较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与用药的数目呈指数地上升,多种药物治疗反映了存在多种疾病,而且具备药物疾病之间互相作用的机会。大约 1/3 的与药物相关的住院和 1/2 的与药物相关的死亡发生在〉 60 岁的人中间;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 51-60 岁 14.4%,61-70 岁 15.7%,71-80 岁 18.3%,81 岁以上 24.9%。
PPT23 显示的是我院 2013 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可以看到,一共出现 15 例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大于 60 岁的老年人占 66.7%,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 46%。(2)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
①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②副作用:药物产生的与治疗的目的无关的作用。③变态反应:皮疹、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
④老年病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3)老年卧床病人服药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矛盾反应,及时停药;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 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对吞咽困难的老年人选用液体剂型,必要时注射给药;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注意药物之间特别是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在不了解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中、西药服用时间应间隔 4 小时;根据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其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2.用药不当
(1)规定适当的服药间隔及服药时间,应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作息,如清醒、休息、进食时间。
(2)家属给予协助。
(3)指导老年人勿自行购买或服用自存药物,需按医生处方用药,以免造成错误或重复用药。
(4)如果能以其他方式缓解症状,暂时不用药物。
(5)在不影响用药的作用与目的下,减少服药的次数与自行分割药物的机会,如选用合适的制剂,避免要求病人服用 1/3 或 1/2 颗,以减少老年人因视觉或记忆等因素造成的错用药物。(6)鼓励老年人选择就近可信赖的医生,固定就医,减少至多家医院就诊不同疾病诊断的情形,以免造成不同医生开相同药物而重复给药。
3.用药时间
(1)需空腹、饭时、饭前、饭后、睡前服用的药物需按要求服用。(2)胃肠解痉药如阿托品等需饭前服。
(3)消化药盐酸、胃蛋白酶等需饭时服用;阿卡波糖饭时服,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4)硝酸甘油片,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大便前吞服,可预防发作。(5)对胃有刺激性药物需饭后服。(6)催眠药如巴比妥类需睡前服。4.用药剂量
(1)药量过大或偏小
正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然而有的人随意加大剂量,这样十分危险。同样,小剂量不仅可能没有疗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2)时断时续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5.服药的方式
(1)内服药片或胶囊时,约用 250ml 温开水送服,水量过少药易粘在食管壁上。(2)补铁剂不要用茶送服,胶体次枸橼酸铋不能用牛奶来送服。
(3)磺胺类药物易在尿道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服用时需大量喝水,或同服等量的碳酸氢钠。(4)心绞痛患者将硝酸甘油片嚼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5)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不宜掰碎后服。
(6)可嚼碎后服用的药物有:钙剂、乳酸菌素和干酵母、抗酸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药物、心痛定治疗高血压时嚼碎后舌下含服。
(7)不宜咬碎服用的药物 ①药物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
红霉素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口舌疼痛、食欲减退、胃绞痛、恶心呕吐及腹泻,多制成肠溶片整片服用。
氯化钾: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如嚼碎后服用可发生消化道溃疡、坏死或狭窄等症。比沙可啶肠溶片:由于其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不能嚼碎后服用,同时不得与制酸药一起服用。
普罗帕酮:有局部麻醉作用,嚼碎后服用可引起口干、唇舌麻木。
阿司匹林、复方乙酰水杨酸(APC)、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嚼碎后服用刺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丙戊酸钠:因刺激口腔和胃黏膜不宜嚼碎服用。
②药物被胃液破坏而失效
如多酶片、胰酶片、康彼申片: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此类药物是消化酶制剂,如果嚼碎后服用一方面可消化口腔黏膜引起严重的口腔溃疡,另一方面药物本身可被胃酸分解,失去疗效。
③特殊固体制剂的要求
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胶囊剂 都不能嚼碎后服用。6.服药依从性 老年患者缺乏护理和自我保健的意识,对医嘱的理解不充分,记忆力和视力的下降,以及用药复杂,需要长期治疗,或病人认为药物可引起中毒或不相信需要这个药物,或认知能力下降,导致病人的依从性下降,出现错服、漏服或剂量不准确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先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让患者明确有关用药的目的,让患者与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使用药物日程表和备忘卡或日历;或使用分药盒,或使用药物一粒装包装;进行依从性指导。
7.老年痴呆病人服药的护理
(1)住院期间:定时定量发药、服药到口; 发放药物的时候最好有 三人在场;床头或服药治疗单上应有所提示,比如在床头贴上一个“服药需要帮助”或在服药单上注明 ;保留口服药袋;查房、交接班时检查服药情况;加强对安眠镇静类药物的监管。
(2)居家期间: 可以 使用分药盒;由家人协助或监督 病人的服药;可以 使用闹钟、定时器、提示牌等进行提示。
摘要: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危重病人压疮的认识和防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我国护理资源不足,常常在病人出现压疮时才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运用护理程序去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提高预防危重病人压疮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1]。为更好地以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防护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危重病人压疮护理
一、对压疮的认识
压疮最早称为褥疮,来源于拉丁文“decub”,意思为“躺下”,因此容易使人误解为压疮是由躺卧引起的溃疡。实际上,压疮常发生于躺卧或长期坐位(如轮椅)的病人,而并非仅由躺卧引起。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更妥当。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缺损和破坏。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绝大多数圧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严重负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营养不良,损伤后自身组织修复较困难;急性期大量脑出血的危重病人,需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易发生在一些 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好发部位: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位:耳部、肩峰、肘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俯卧位: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骼嵴、膝部、脚趾.坐位:坐骨结节.最好发部位:骶尾部.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的不当。危重病人的压疮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1.1受压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需给予各种治疗和仪器进行监测及治疗,这些治疗性管道和检测导线可能限制病人躯体活动和体位变化,使病人活动能力下降,造成病人皮肤长期受压。压疮不仅可由垂直压力引起,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1.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持续垂直压力,Cinsdule提出,在9.3kPa的压力持续2小时以上,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1.1.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
1.1.3剪切力如危重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头之间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1.2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
1.3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
1.4营养状况血球压积小于0.36和血红蛋白小于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
1.5吸烟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6认知功能意识不清者较清醒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1.7药物危重病人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8高热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病人在20小时内发生压疮:发生压疮病人平均体温大于38.5℃;未发生压疮病人的体温平均小于37.5℃[8]。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代谢率增加10%,因此体温过高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9体重消瘦者较肥胖者发生压疮的机率高,但肥胖的危重病人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及活动困难,在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既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
二、危重病人压疮的护理 2.1正确评估危重病人
把积极评估病人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要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已在世界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2.2压力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 2.2.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和摩擦 每2h为病人翻身拍背1次,对于水肿、感觉麻木等危重病人需增加翻身次数。采取侧倾30度方法预防压疮,当人体侧卧与床成30度时,有利于人体骨突起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能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避免损害皮肤角质层,防止病人身体滑动。
2.2.2分隔式气圈可以使身体局部悬空并使分隔带处皮肤不接触气圈。2.2.3电动防压疮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方式,不断改变危重病人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2.2.4防压疮凉液垫使用凉液垫,利用垫内液体流动,减少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耗氧。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增加压疮的易发性。2.3压疮重在预防对能轻微活动的危重病人,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指导有效深呼吸,增加身心舒适感;指导并协助双上肢主动旋转、屈曲、伸展等活动;协助下肢被动活动髋、膝、踝关节作相关的屈、伸、转等被动活动,开始动作应缓慢放松,每次二十分钟。
2.4清洁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5环境管理病室每日通风,减少人员流动,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拭擦。2.6饮食护理营养不良使皮肤弹性降低,增加压疮发生的机率,延迟创面愈合及疾病的转归,免疫力降低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膳食结构,加强营养支持。
2.7疮面的处理和保护
2.7.1先检测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肉芽组织,坏死痂,腐肉,渗出),再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清创方法进行清创,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减轻感染促进愈合。
2.7.2对未破的水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保护;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内液体,再涂上药膏,无菌纱布保护。对创面较大渗液较多者,根据纱布潮湿情况,适当增加换药次数。
2.7.3渗出液中脓液较多的创面处理对脓液较多的创面,下垫橡皮单,用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反复冲洗创面至清洁。冲洗比棉球擦洗要彻底,克服了用消毒棉球擦洗伤口易损伤肉芽组织,棉纤维易留于伤口内引起异物反应,影响组织愈合的缺点。
2.7.4创面结痂且痂下有脓液的压疮护理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及渗出物,再用生理盐水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在创面部位,使干痂软化。从痂面的一侧分次除去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贝复济均匀的喷洒在创面上,加红外线照射15min每日2次。
2.7.5创面应用氧疗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固定牢靠通过一小孔向袋内输氧,氧流量5~6L/min,每次15min,每日2次。对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先清创再用氧疗,在湿化瓶内放75%乙醇,使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带出一部分乙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分泌物,加快创面愈合。氧疗法是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的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中的供氧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2.7.6婴儿护臀霜配合保鲜膜使用大量的研究证明,湿性环境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10倍。此方法属于密封式创面湿润疗法的一种,在压疮皮肤表面外涂婴儿护臀霜可以造成一种湿润环境,保鲜膜包敷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环境,控制水蒸气的蒸发,有效隔绝液体和细菌侵入,快速创造出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同时,压疮伤口的湿润环境,可减少保鲜膜和创面的粘连,在更换保鲜膜时不会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组织,创面的疼痛会减轻。
2.7.7凡士林可减少皮肤的摩擦,起保护膜的作用,对皮肤形成封闭性油墨,减少局部皮肤的摩擦力及擦伤的机会;避免汗、尿、便、血等与皮肤直接接触。
2.8压疮的物理治疗和药物应用 2.8.1压疮伤口湿敷
1962年温特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伤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减少炎症反应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险;减轻疼痛。
2.8.2鸡蛋内膜覆盖清创后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蛋膜覆盖范围要超出创面1厘米。
2.8.3碘伏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毒的外用消毒杀菌剂,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对粘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防止细菌直接进入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2.8.4伤口有感染时,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液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银离子或纳米银抗菌敷料。
2.8.5胰岛素联合654-2治疗压疮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痉挛、有镇痛作用;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加快组织生长,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2.8.6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压疮研究发现胰岛素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苯妥英钠能显著增加创口局部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增加创口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口愈合。
2.8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2.9加强责任心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压疮发生。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9.1建立翻身卡压疮预防的重点在加强护理管理上,重视基础护理,床头挂翻身卡,翻身后记录时间、体位及皮肤情况。
2.9.2护士长巡视病房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检查翻身卡填写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合理性,保证卧床患者翻身卡的使用得到落实。
2.9.3使用翻身卡,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皮肤护理的方法和重要性,对护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使患者的护理得到全程、有效的管理。公务员之家:http:// 2.10心理护理对病人同情、理解和关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病人减少受压和摩擦,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护士的心理品质修养,注意心理护理中的“负反馈”现象。
三、小结
危重病人的圧疮是由活动减少和功能损害引起的一个潜在的具有很大危害性的并发症,它的形成过程迅速,治疗过程却很漫长。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彻底杜绝压疮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J]全科护理,2008,6(1B):101.[2]刘红,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3]黄春菊,韩莲英,谢帆英.循证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12C):68-69,[4]陆微,温滨,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249.[5]周萧.浅谈压疮护理[J]当代医学2008,8(147):134.[6]董文军.压疮护理的新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4):124.[7]彭翠兰,刘梅.临床压疮患者原因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121.[8]李莉.重型颅脑损伤伴神经性高热患者预防压疮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81-82.[9]廖林英,韦素惠.压疮危险因素预测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96.[10]GebhardtKS.Pressureulcerresearch:Wheredowegofromhere.[J].BrJNurs,2004.13(19):14-18.[11]王冷.压疮的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老年患者,男51例,女36例,年龄61岁~93岁,平均年龄72.6岁。卧床时间最长达5年,最短8个月。其中脑血管病52例,糖尿病19例,心脏病9例,恶性肿瘤7例。87例患者均因老年体弱、病情较重长期卧床。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由于本科患者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在社会和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退休后更为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年老生病时对得到社会、家庭、组织关心和重视的要求更加强烈。而且患者长期卧床,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数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我们应首先从言行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与老年人做好心理沟通[2]。语言交流时要用礼貌用语,不用床号代替姓名,经常与老人谈心,以拉家常的形式,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其在住院期间感到温暖和愉快,对医护人员有信赖感。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给予谅解,使他们视护士为亲人,愿意向护理人员倾诉、宣泄他们的内心痛苦。针对病情及个性的需求,理解患者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患者建立价值观、满足感,使老年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快乐地治疗。鼓励患者的亲人多陪伴他们,使患者时时感到亲情的温暖。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2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皮肤营养及弹性也随之下降,加之长期局部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时,容易产生褥疮[3]。针对褥疮发生的原因我们采取一系列预防褥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建立预防褥疮翻身卡,避免长时间压迫,定期变换体位,每1 h~2 h提醒或帮助患者翻身1次,认真床头交接班,每次翻身都要做记录,而且要记录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促进局部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者,要经常用温水擦澡、擦背,局部按摩等。另外,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可导致全身皮肤弹性降低,卧床过久易致褥疮。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食欲,对有昏迷和意识障碍等不能进食的患者要通过鼻饲补充营养,必要时可根据医嘱补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维生素、新鲜血浆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尿失禁患者,要指导进行膀胱训练或采用尿套、留置尿管等方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患者,及时更换尿布或床单,使用鞣酸软膏等保护肛周皮肤,必要时采用肛门置管(带气囊导管),以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
2.3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而且身体虚弱致咳嗽无力,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在结合药物治疗同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4],首先,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周紫外线灯消毒1次,保持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另外,鼓励患者多饮水,应用祛痰药物及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定时翻身、叩击背部,必要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
2.4 预防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并发尿潴留或尿失禁,需要长期留置导尿,极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每日消毒尿道口,更换尿袋,定期更换导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及性质,必要时行尿液常规检验,如已发生泌尿系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给予膀胱冲洗等治疗。
2.5 加强饮食管理
长期卧床老年人应按其对营养的需求适当选择和搭配。通过有目的地选择饮食,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保证能量供应,以增强抵抗力,预防并发症。选择食物保持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水分,提供适量无机盐,高血压患者须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食物加工应细、软、松,既给牙齿咀嚼的机会,又便于消化。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可预防便秘发生,对于鼻饲患者要注意鼻饲用具定期消毒,鼻饲食物要清洁、新鲜。鼻饲时抬高床头,确定胃管位置,速度宜慢,防止食物反流。
3 体会
近3年来,通过上述综合护理措施,我科87例老年卧床患者无1例发生褥疮,没有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而加重病情。我们深刻体会到,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与普通患者的护理存在很大的差异,既要注意心理护理,也要重视各方面的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每个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淑敏, 张浩, 吴彩霞.老年病人的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 (17) :108
[2]李慧民, 李越美.离退休干部心理失衡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5) :795
[3]齐国芬.浅谈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7) :579
褥疮是因为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和压力性溃疡。褥疮容易发生在身体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而支持重量较多的骨突处,如骶尾部、髋部、肩胛部、肘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部、足跟部、耳廓、枕骨等处。
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或是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分泌物或大小便的污染、浸渍、皱折不平的床单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还有就是病人因为年老体弱、缺乏营养、长期发热与恶病质等,这些都是导致褥疮发生的原因。
要防止褥疮的发生,重在消除发生的原因。
(1)加强营养,增强病人的抵抗力。
(2)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鼓励和帮助卧床病人经常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皮肤营养状况、不同体重,采取不同的翻身方法。
分段翻身法:将人体分为三段(头和肩部、臀部、下肢)进行翻身。将平卧病人分段移至床边,然后分段翻身,使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暴露面积大,护理效果好。这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重,皮肤营养状况较好的卧床病人。
整体翻身法:将平卧病人一手托腰,一手托大腿整体移至床边,然后将病人整个侧卧,使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此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不是很重,皮肤营养状况不太好的卧床病人。
小角度翻身法:使病人翻身角度达60度,腰背部倚靠枕头。此种翻身方法适用于体重轻、营养状况差、皮肤薄的卧床病人。
给卧床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一定要把病人抬起再移动位置,每次翻身仔细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骨突处可垫气圈或棉垫,必要时还可用支架,以支托盖被,避免局部受压。用50%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皮肤,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3)避免潮湿及摩擦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无皱折,清洁、干燥、无渣屑。对大小便失禁病人应及时擦洗,并保持皮肤和床褥的干燥。手足挛缩的病人,手呈鸡爪状,指间不易分开。为加强指间通风,避免皮肤破损感染,指间可用小棉球分开。经常用温水擦浴、擦背或用温热毛巾敷于受压部位、局部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卧床的病人一旦发生褥疮,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病人全身营养,加强局部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翻身和局部按摩。一旦皮肤有破损,应清洁创面、防腐生新、促进愈合。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局部涂以浓鱼肝油,然后烤灯。可用家用台灯,使灯泡距伤口30~50厘米,一次照射20~30分钟,待油烤干;保持局部干燥,每日3次。烤灯时,使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并随时观察皮肤颜色,试试温度,并听取或留意病人的反应,以防烫伤。
与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因素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或补液不当等因素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照顾及宫颈癌和尿毒症的相关知识 6.焦虑:与恶性肿瘤有关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干扰,并协助其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若皮肤瘙痒,可用热水擦浴,切记用手搔伤皮肤。2.做好静脉输液护理,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液。
3.做好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敷料的清洁、干燥。4.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各项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阴及肛门的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5.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苹果、马铃薯等,禁吃白菜、萝卜、西瓜等高钾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6.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应减少病房的探视,定期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因素和心理压力,尊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一、入院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
2.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 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
3.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通知师傅送第一瓶开水.4.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5.如急诊入院,根据需要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
6.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或孤独感。
二、晨间护理
1.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病员服及手术衣。
2.腹部手术半卧位(护士摇床至适当高度).必要时协助患者洗漱,喂食等。
3.检查各管道固定情况,治疗完成情况。
4.晨间交流:询问夜间睡眠,疼痛,通气等情况,了解肠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活动能力。
三、晚间护理
1.整理床单元,必要时予以更换。整理,理顺各种管道,健教.对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睡前排便护理。
2.对于术后疼痛的病人,应注意周围环境安静便于入睡。病室内电视机按时关闭,要求家属离院。3.病重病危的病室保留廊灯,便于观察病人 4.适当关小门窗,注意温差变化
四、饮食护理
1.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
2.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知识。3.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
五、排泄护理
1.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
六、卧位护理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
2.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
3.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4.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坠床、跌倒。
七、舒适护理
1.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胃肠手术每天协助泡脚1次。
2.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更换衣物。
3.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保暖。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操作要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睡眠良好。
6.晚夜间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八、术前护理 1.给予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
2.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
3.如需要给予备皮。
4.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
九、术后护理
1.准备好麻醉床,遵医嘱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
2.做好各种管道标识并妥善固定各管道,保证管道在位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十、患者安全管
1.按等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了解病人九知道.有输液巡视卡并及时记录。
2.对危重、躁动患者予约束带、护栏等保护措施.危重病人使用腕带。
3.患者外出检查,轻病人由护工陪检,危重病人由医务人员陪检。
4.全程健康教育。住院期针对疾病知识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使病人不仅获得躯体的康复,还要获得良好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十一、出院护理
1.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发放爱心联系卡)。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护送患者至电梯口.做好出院登记。
【卧床病人护理措施】推荐阅读:
长期卧床病人压疮护理06-09
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05-31
压疮病人护理措施06-07
医院病人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09-27
病人清洁护理试题10-03
神经外科病人护理09-23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查房09-30
代谢失调病人的护理06-05
护理病人协议书07-17
烧伤病人的护理常规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