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过关题(共9篇)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流憩育jīnB 蜂窠送núo憎恶zâng 犬吠.qì 尺牍.dú投奔.bân矜..kě 傩...fãi
C髭须zī 欺侮寂 cãnD付梓为qián..wǔ讥诮.qiào 岑..zǐ箭镞.zǔ喧阗.tián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句义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1)话本以描写精彩动人的情节和塑造
(2)外国有些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的神威。
(3)诗人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般的想象的自由。
(4)政府如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往往会。
A 栩栩如生 惊世骇俗 天女散花 望梅止渴B生动活泼 惊世骇俗
C 生动活泼 惊天动地 天女散花 饮鸩止渴D 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B
4,” 5。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或七年,辛弃疾时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②潇湘:潇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县汇合之后称潇湘,这里指耒阳地区。诗词讲究通过“炼字”来传神,这首词前两句中哪个字有这种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7 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8~11题。(共14分)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辛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悖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①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邻国。
8,对下列家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前日闻王发兵于边(战事)B(嫌弃).C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逃跑)D故使贾,谕告王朕意(明确)..
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例句:悦亲戚之情话 .
A 当其时,长沙苦之BD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
10)(3分)
A
B
C
D
11①(2分)
②(3分)
12~15题。(共20分)
中国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觉得有几种树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所以特别适于作些情感发生联系。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梅树、竹树以及柳树。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松树比其他树木更能表现出清高的性格。世间有各式各样的美,温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壮的美,庄严的美,峥嵘的美,纯然的力量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松树因为具有这种古色古香的美,所以在树木中占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有如一个态度悠逸的退隐的学士,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拿着一根竹杖在山间的小道上走着,而被人们视为最崇高的理想那样。同时中国人在欣赏松树的时候,总要选择古老的的松树;越古越好,因为越古老是越雄伟的。当一个人站在松树下仰望它时,他感到松树的雄伟,年老,和一种独立的奇特的快乐。老子曰:“天无语。”古松也是无语的。它静默的、恬然自得的站在那里;它俯视着我们,觉得它已经看见许许多多的小孩子在成长了,也看见许许
多多的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样,是理解万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和伟大就在这里。....
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跟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又在残冬和初春开花。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性格,那种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气所具有的清洁。它的光辉是一种寒冷的光辉,同时它和隐居者一样,在越寒冷的空气中,它越加茂盛。它和兰花一样象征者隐逸的美。宋朝一位诗人和隐士林和靖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他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孤山,今日常常有诗人和学士的游迹,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儿子”鹤的墓。讲到人们对于梅树的芬芳和轮廓的欣赏,这位诗人在下的两句诗里表现的最为恰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两句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恰当的表现方法是不可能的。
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
中国女人的细腰为“柳腰”易种植,所以在中国,有些地方满植着柳树,蔓延数英里之远;造成一片“柳浪”。不但如此,金莺喜欢栖息在柳枝上,因此无论现实生活上或艺术作品里,柳树和金莺常常是在一起的。,有改动。(410个字)(6分)结合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⑴
⑵,这种美该如何理解?
14(4分)
15(6分)“适于作艺术欣赏的对象”?(至少两例,总共不少于60字)四,表达交流(40分)
700字的文章。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请结合这句话的意意思,试
(不少于40字)
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①,②;③,它会变成你。
高中语文(必修5)检测题参考答案:B(núo-nuózâng-zēng)2 C3 D(A“站在”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全局”后加“的高度”;B语序不当,“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和“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应调换顺序;C,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4 A(B“乐府 神话传说”是普通名词;C 间接引用,后一个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D 间接引用,去掉冒号,并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5见教材6“欲”黄昏时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7用典 《招魂》篇。借此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举难以实现的满腹哀怨与牢骚。第三,儒冠多误身”(《奉曾韦丞相丈二十二韵》),境。(具备其中一点且句意通顺,即给分)8 C(亡:损失。)9A(10 B(并非“意在诚恳的安抚”,而是给赵佗一个下马威,暗示他不要乱来。)11的信,您想寻找亲兄弟,还希望(我)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②一位使者来沟通我们的想法,这是(你我)争执的原因。12 俗);梅树:姿态浪漫,性格清洁;(答案中须有画线的语义)⑴ 神秘,指松树沉默、恬然的生存状态令人景仰,引人思索。
伟大,指松树雄伟、脱俗的外在气质
1分)
⑵(答
141分),由柳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想到与之相似的中国的舞女穿2分)。
15示例: ⑴,它向上奋力伸展的枝干,托起片片舒展的叶子,昭示 ⑵ 温和、古朴的美,它立于故乡的村头,繁茂的枝叶,笼罩着淳两个树木的例子,有对美质的)⑴,保持了自己清洁的人格。(句意解释24分)
18它会变成你的习惯;③ 注意你的习惯;④ 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各1分)
高中语文(必修
石
一、教材特点
1.突显生活数学化的特点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关注数学情境, 强调数学应用, 重视数学文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引言———问题情境———数学模型———应用于现实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 使得知识内容有来龙去脉, 体现“生活数学化”的观点, 突显“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最后为生活所用”的特点.教材从章头引言的实例分析引入知识, 然后给出一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再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最后再给出几个例题, 把数学知识归结到应用的层面上.如在学习解三角形时, 章头引言里就提出了“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 我们仰望星空, 会有无限遐想, 不禁会问, 遥不可及的月亮离地球究竟有多远呢?1671年, 两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了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00km.他们是怎样测出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呢……”这个问题是不可及物体的测量问题.本章的许多问题都是这类不可及物体的距离和高度的测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会面临并思考的, 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仅依靠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 只能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测量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其他的问题, 仅用锐角三角函数就不够了,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会有熟悉感, 会充满好奇, 会有动力.然后再通过一个探究, 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归纳、探索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一般形式, 最后再分别通过两个例题, 来突出正余弦定理的作用, 并在1.2节的应用举例, 具体呈现正余弦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阅读与思考”这个栏目里介绍了海伦和秦九韶, 这充分体现了高中数学新教材关注数学文化的特点, 说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 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
2.系统性更强, 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新课改以后, 高中数学新教材采用了模块化教学, 这使高中数学教材更趋系统化.教材的每一部分知识呈现都是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抽象概括”“解释说明”“思考探究”“实践操作”等几个部分构成, 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及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也逐渐学会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另外, 由“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到“抽象概括”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3.充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所在, 是对数学知识在较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 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5在教材的编写中充分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 在第二章的数列中渗透了数学中的诸多思想方法, 如:类比思想 (数列与函数的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 , 归纳思想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 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30页的例1、例2) , 方程思想 (等差、等比数列中几个基本量的计算) , 算法思想,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等差、等比数列概念的产生等)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从而使数学的学习超脱“题海”, 使之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4.删繁就简
新教材去掉了一些技巧性强而实用性差的内容, 如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放在选修系列) 等.对基本不等式淡化技巧, 强调应用;保留了一些经典内容, 如细胞分裂模型、国际象棋问题等;增加了通过实际背景建立不等关系的内容.这就使得新教材贴近生活, 更具实用性, 发展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增加实习作业这一版块,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这样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而且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另外, 对部分问题的研究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如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这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对教师要求
1.转变观念, 积极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是数学学习 (活动) 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 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数学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数学知识, 倒不如说是开展数学思维活动, 其中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和引导, 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 更好地把握数学事实.为此, 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教材的内容, 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适应新课改.
2.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 只有自己对教材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把握, 才能教活学生, 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习最后的着眼点在于指导生活实践, 学生带着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走进学习, 通过对数学知识、经验的提炼、加工, 最后把数学放到现实中加以利用, 进而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教活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与时俱进, 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及各种教学软件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 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解三角形中的测量问题, 数据不特殊, 而且有精确度的要求,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计算器就会很方便、快捷.如, 教材94页的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一个结合.此外, 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Flash等.会制作电子课件.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 会增加我们的课堂容量, 使学生在相同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 同时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 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 并把它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
4.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淡化技巧, 重视通法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学生亲自参与, 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 教师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而应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淡化技巧,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这也是我们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 下图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插图。图中骑自行车的分别是华连卡和柯瓦连科。请你联系课文的相关情节展开想象,对画面内容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3. 根据课文《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有关内容及下面的图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北京四合院平面布置上的建筑特色。(不超过100字)
4. 交际中“称谓”很重要,使用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叫“外祖母”。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人初次见面的对话,必须含有亲属称谓。
林黛玉:
王夫人:
5. 某班举办“课文中的人生哲理”读书报告会,请从《兰亭集序》《逍遥游》中任选一课,拟写一段文字,表达你从中体会到的人生哲理。要求:请先写出所选课文名,然后写你的体会;符合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6. 请你从《窦蛾冤》《雷雨》《哈姆莱特》等经典名著中任选一篇,对其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用对联形式予以点评。要求符合对联基本要求,上下联总字数不少于14字。
【示例】(苏轼《赤壁赋》)山高月小,水波不兴,引苏子泛舟赤壁/水落石出,清风徐来,留美文载誉青史。
作品:
对联:
7. 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其中“梅花”这一细节耐人寻味。请从剧情发展或人物塑造的角度,点评其艺术效果。要求:采用对偶句式,两句总字数不超过30字。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1)这幅图画描述的是高中语文教材中《 》一文的一个场景,该文选自《 》。
(2)请结合图画回顾课文内容,为图中主人公设计一张“通关名片”。格式如下:
[姓名: 国籍:
职业: 职务:
工作任务:
]
9. 《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营销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请你写一段评论,指出其“绝妙”之处。(不少于三个方面,不超过40字)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风雪”很有特色,其中一句写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请你赏析这个句子。
赏析:
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起初听说陆谦到了沧州,怒从心来,买了把解腕尖刀,一街里去寻,可是“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请对这一“慢”字的精妙之处作一点评。要求准确、简明、生动。(50字以内)
12. 俗话说:“看书看皮,读报读题。”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文学作品题目的重要性,新闻作品尤其讲究拟题的技巧。请从下面两篇新闻的标题中任选一个,赏析其拟题技巧和深刻内涵。
(1)别了,“不列颠尼亚”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我选( )
13. 根据《沁园春·长沙》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用一段文字描写毛泽东独立寒秋的画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00字左右。
14. 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两个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橘子洲头追问大地主宰的热血青年, ,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中的偶像。
15. 下面是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英文版的两种汉译,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汉译,并列出两条理由。
原诗英文版:Life is valuable/love costs more/for the sakes of freedom/we give up both.
殷夫(现代著名诗人)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兴万生(当代著名翻译家)译:自由与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 我宁愿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愿牺牲爱情
16.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则墓志铭。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1)等差数列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am(nm)d或andnp(p是常数))(3)公差d的求法:① dan-an1 ②d2.等差数列的性质:
(1)在等差数列an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2)在等差数列an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AP
如:a1,a3,a5,a7,……;a3,a8,a13,a18,……;
ana1aam ③dn n1nmanam(mn);
nm(4)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3)在等差数列an中,对任意m,nN,anam(nm)d,d3.问题:(1)已知a1,a2,a3,an,an1,,a2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①an,an1,,a2,a1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a2,a4,a6,a2n也成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
①将数列an中的每一项都乘以常数a,所得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多少?
②由数列an中的所有奇数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的新数列cn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3)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当mnpq时,是否一定有amanapaq?(4)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得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研探新知
1.等差中项的概念: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其中A a,A,b成等差数列A2.一个有用的公式:
(1)已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①2a5a3a7是否成立?2a5a1a9呢?为什么? ②2anan1an1(n1)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③2anankank(nk0)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求证:①amanapaq ②apaq(pq)d 证明:①设首项为a1,则(2)在等差数列an中,d为公差,若m,n,p,qN且mnpq
ab 2ab. 2amana1(m1)da1(n1)d2a1(mn2)dapaqa1(p1)da1(q1)d2a1(pq2)d
∵ mnpq ∴amanapaq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aba,A,b,成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有关性质意义 22.在等差数列中,mnpqamanapaq(m,n,p,qN)1.A3.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掌握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a3+a4+a5+a6+a7=450, 求a2+a8及前9项和S9.解:由等差中项公式:a3+a7=2a5,a4+a6=2a5由条件a3+a4+a5+a6+a7=450, 得5a5=450, a5=90, ∴a2+a8=2a5=180.S9=a1+a2+a3+a4+a5+a6+a7+a8+a9
=(a1+a9)+(a2+a8)+(a3+a7)+(a4+a6)+a5=9a5=810.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即证明 anan1d(常数)
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2n,求证数列an成等差数列,并求其首项、公差、通项公式。解:
n2a1S1321 当时
anSnSn13n22n[3(n1)22(n1)]6n5
n1时 亦满足
∴ an6n5
首项a11
anan16n5[6(n1)5]6(常数)
∴an成AP且公差为6 2.中项法: 即利用中项公式,若2bac 则a,b,c成AP。
111bccaab 例:已知,成AP,求证,也成AP。
abcabc111211 证明: ∵,成AP ∴ 化简得:2acb(ac)
abcbacbcabbcc2a2abb(ac)a2c22aca2c2
acacacac(ac)2(ac)2acbccaab= ∴,也成AP 2b(ac)acbabc2 3.通项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得通项公式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这一性质。
例:设数列an其前n项和Snn22n3,问这个数列成AP吗?
解:n1时 a1S12
n2时 anSnSn12n3,a1不满足an2n3
n12 ∴ an
∴ 数列an不成AP 但从第2项起成AP。
要求:①蓝黑墨水钢笔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字迹端正。④大小适当。
二、填空。(共32分)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小明身高126( ),体重35( )。
桌子高约8( ) 一头大象约重4( )
数学课本厚约8( ) 飞机每小时行800( )
2、80毫米=( )厘米 6分米=( )厘米 5米=( )分米
7千米=( )米 4000米=( )千米 90厘米=( )分米
3、在○里填上“>”、“<”或“=”。
(1)5时○250分 180分○3时 2分○160秒
(2)6吨○600千克 4500千克○5吨 2吨○18000千克
(3)17 ○ 18 49 ○ 79 311 ○ 311
4、1里面有( )个 15 1里面有( )个 17 。
5、实验小学第一节课8:20上课,8:55下课,一节课历时( )分钟。
放学了,小明11:30离校,25分钟后到家,小明到家的时刻是( )。
6、在一个长4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7、一块菜地的 种了萝卜,剩下的种白菜,种白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 )。
8、在每个图中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9、用6、8、9 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摆出( )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的是 。
得 分
评分人
三、选出正确答案填在( )里。(共16分)
1、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 )。
① 300千克 ② 30克 ③ 30千克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 )。
① 一定相等 ② 可能相等 ③ 一定不相等
3、在 ÷8 = 6…… 中,余数最大是( )。
① 7 ② 6 ③ 5
4、某书店第一天售出图书2044册,第二天上午售出985册,下午售出1960册,两天售出的图书大约共有( )册。
① 4000册 ② 5000册 ③ 6000册
5、×2=606, 里应填( )。
① 330 ② 303 ③ 300
6、620×5的积末尾共有( )个0。
① 3 ② 2 ③ 1
7、把60人分成几组,下面哪种分法得到的组数最少?( )
① 每3人一组 ② 每4人一组 ③ 每6人一组
8、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① ② ③
四、算一算。(共21分)
1、请直接写出得数。(6分)
23×2= 54+32= 80-14= 600×5=
63-36= 25×8= 72÷9= 33÷8=
+ = 1- = - = 52÷6=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9分)
①719+203= ② 608×5= ③ 750×7=
3、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6分)
6 5 8 )6 9
+ 4 7 - 2 8
7 0 3 4 3 9
五、画一画、算一算。 (共7分)
1、同学们在跳舞,每两人一组,可以有多少种分法?用线连一连。(3分)
有 ( )种分法
2、在下面方格纸上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画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4分)
六、解决问题。(共22分)
1、一个大玻璃瓶最多能装268个巧克力豆,5个这样的玻璃瓶最多可以装多少个巧克力豆?(4分)
参考答案
一、书写。(2分)每个小项0.5分。
二、填空。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2分。
1. 厘米、千克、分米、吨、毫米、千米 2。 8、60、50、7000、4、9
3.① >、=、<、②>、<、<③>、<、= 4。5、7
5.35、11:55
6.100 7。
8.略 9。6、986
三、选择题。
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16分。
1、③ 2、② 3、① 4、② 5、② 6、② 7、③ 8、①
四、算一算。
1、口算。评分标准:每小题0.5分,共6分
46 86 66 3000 27 200 8 4……1
8……4
2、列竖式计算。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共9分。其中竖式正确2分,横式1分。
①922 ② 3040 ③ 5250
3、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每小题3分,共9分。
①266+437 ② 657-218 ③ 69÷8=8……5
五、画一画、算一算。共7分
1、共3分:①连线:1分
②填空: 2分, 有(6)种分法。
2、徒手画共扣1分。(1)画平行四边形,正确即可。(2分) (2)画长方形答案不唯一,只要长宽之和为12厘米均可。(2分)
六、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
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二)斜截式
已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斜率为b,求直线的方程.
这个问题,相当于给出了直线上一点(0,b)及直线的斜率k,求直线的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代入点斜式方程可得:
y-b=k(x-0)也就是
上面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什么叫斜截式方程?因为它是由直线的斜率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
当k≠0时,斜截式方程就是直线的表示形式,这样一次函数中k和b的几何意义就是分别表示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两点式
已知直线l上的两点P1(x1,y1)、P2(x2,y2),(x1≠x2),直线的位置是确定的,也就是直线的方程是可求的,请同学们求直线l的方程.
当y1≠y2时,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方程改写成
请同学们给这个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叫做直线的两点式. 对两点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两点:(1)方程只适用于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直线,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x1=x2或y1=y2)时,可直接写出方程;(2)要记住两点式方程,只要记住左边就行了,右边可由左边见y就用x代换得到,足码的规律完全一样.
(四)截距式
例1 已知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求直线l的方程. 此题由老师归纳成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方程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
解:因为直线l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
就是
学生也可能用先求斜率,然后用点斜式方程求得截距式.
引导学生给方程命名:这个方程是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对截距式方程要注意下面三点:(1)如果已知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可以直接代入截距式求直线的方程;(2)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截距式后,可以观察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这一点常被用来作图;(3)与坐标轴平行和过原点的直线不能用截距式表示.
(五)例题
例2 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图1-27),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本例题要在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程形式、简化运算上多下功夫. 解:直线AB的方程可由两点式得:
即 3x+8y+15=0 这就是直线AB的方程.
BC的方程本来也可以用两点式得到,为简化计算,我们选用下面途径:
由斜截式得:
即 5x+3y-6=0. 这就是直线BC的方程. 由截距式方程得AC的方程是
即 2x+5y+10=0.
数学5
学而思网校 相对靠后,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这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比较多的工具,某些内容可以处理得更加简洁。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于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教科书则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解析:选D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解析:选C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所以C项正确。
3.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创始者”、“智慧”的化身
解析:选C 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理性主义,所以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
4.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解析:选A 从材料“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重视人文,强调人的作用。
5.“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
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解析:选C 题干中“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所以答案是C项。A项是宗教改革的意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
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解析:选B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说明两者传播人文主义手段不尽相同,排除D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两者否定对上帝的信仰,排除C项;B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7.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解析:选C 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材料“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也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选C项。
8.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解析:选D 从材料中“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评价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人权主张,所以依据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B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时重要影响,C项符合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特征,A项是智者学派的思想。
9.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
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解析:选C 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家”这一内容分析,A项能解决权力问题,但不符合共性,不是最佳答案。B、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限制权力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10.启蒙运动使人文精神得到了圆满的体现,这表现在()①“主权在民”等思想使人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提倡思想言论等自由 ③倡导人的自然本性 ④使个人主义膨胀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 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不会导致个人主义膨胀,④错误,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11.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道出启蒙的真谛 C.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解析:选B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口号,其代表人物之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并列事件,故D项错误。
12.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③反对封建束缚 ④促进人性的解放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①④
解析:选C 智者运动没有提倡科学的特点,故①错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三者都有,故②正确;智者运动没有反对封建束缚,故③错误;促进人性的解放三者都有,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可从中概括。第(3)问,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共涉及三个角度:经济领域、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然后分别将其与人文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
答案:(1)意义: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否认神或命运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2)意义: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3)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它主张。(6分)(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6分)(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可直接看出;第二小问,联系该阶段希腊政治、经济情况,从中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路德观点予以概括表述;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罗列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联系其中关键词“社会契约”可知所指为启蒙运动;第二小问,结合语境,联系相关时代及启蒙运动的内容,可知其所指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4)问,比较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的事件,厘清其发展规律和趋势,予以评述。
答案:(1)态度:怀疑神灵。
条件:经济,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运动:启蒙运动。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卷
第1关:错题重做
1.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3.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该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4.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系统整体性原理。()5.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6.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对策。()答案 1.× 2.√ 3.√ 4.√ 5.√ 6.×
第2关:基础演练
知识点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答案 C 解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即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不是可持续发展,没有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开垦湿地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很多,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物多
2.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样性程度高,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因此应体现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 B.研究对象为自然的生态系统 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 答案 B 解析 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4.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A 解析 这是该地区的杨树林的物种太单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太差造成的,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5.下列叙述中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A.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 C.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D.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答案 C 6.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能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是()①藻类和珊瑚虫 ②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 ③大豆和根瘤菌 ④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从系统整体性分析:失去了藻类,珊瑚虫无法生存;失去了大豆,根瘤菌也无法生存。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疏”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____,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________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 15(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虫害农作物等(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写出2个合理答案即可)解析(1)构建生态农业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础,当能量以最高效率沿最短食物链传递时,生产3 kg鸡肉需要水稻和大豆最少,故需要生产者最少为3 kg÷20%=15 kg。(3)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作用是完成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沼气。(4)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知识点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8.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B.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 C.湿地生态净化工程 D.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 答案 B 解析 三北防护林跨越中国13个省、551个县,该工程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之一,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9.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
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周围环境的净化 C.以煤和石油等作为原料或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 C 解析 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各有优缺点,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作为原料或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故正确答案为C。10.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答案 B 解析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所以要恢复生态环境首先得恢复植被。11.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答案 C 解析 植树造林在环保上的作用有很多,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保持碳—氧的正常比例等。提供木材不是树林在环保上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12.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 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答案 C 解析 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要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应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健全法制进行监督。故正确答案为C。
13.下列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的是()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 答案 C 解析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其稳定性。农田施用化肥,人工鱼塘养鱼喂饲料属正常现象,农田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会影响农田的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缺氮,影响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
1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 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 答案 A 解析 良性生态农业是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15.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石油农业的特点是投入________(填“高”或“低”),产出________(填“高”或“低”),产生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________(填“大”或“小”),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________农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______________,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综合”表现在它一改以前的单纯造林和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考虑到了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不但注重通过还林、还草、筑坝等措施达到蓄水、降低土壤侵蚀的________效果,还考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占有量较多,所以这些国家的生态工程往往注重____________,而较少注重____________。而我国人口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有量少,所以在进行生态工程时,一定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1)高 高 大 生态 产出水平对环境的污染(2)生态 经济 生态(3)水资源 人均土地 生态恢复 经济效益 人均土地 水资源和能源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高中数学必修5过关题】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11-11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础题01-23
高中数学教案必修06-01
高中数学必修五总结10-18
高中数学必修1优质课06-12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三11-26
北师大高中数学必修三06-18
高中数学必修1课本pdf12-29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提纲11-08
高中高一必修一数学教学计划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