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精选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

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2.给生字组词.粮()军()井()肩()

战()士()担()

四、作业:

听写字词。

第四、五课时

一、明确乐园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教后记:

战士们为什么给朱德藏扁担?朱德由为什么自己连夜做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学生在理解这两个问题时比较到位,理解到了战士们对朱德的热爱,朱德与战士们的同甘共苦。

14.梅兰芳学艺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梅兰芳是谁?”“他学什么本领?”“怎样学艺的?”。然后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反复朗读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而受到启示、教育。

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梅兰芳的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揭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指名拼读兰,提醒学生读准边音。告诉学生,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学习词语:学艺,说说它的意思。

2、指名把课文题目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词,圈出生字,难读的字注上记号,多读几遍,长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多练读几遍。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出示生字,指名拼读。抽读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①自己读读生字词。②正音。

“紧”,读前鼻音。“灵”:既是后鼻音,又是边音。

“或”;是三拼音节。

“者”、“注”:读翘舌音。③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④去掉拼音读。

(2)(出示二类生字卡片)①齐读两遍。

②去掉拼音再齐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1)读准儿化音,教师范读,领读。(2)(出示长句子)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读准句中的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停顿,指读,评议,再读,齐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读给大家听。自读,指读,评析,再读。

3、试读课文。

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请三个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提醒学生读准儿化音。引导读同长句子: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

水底游动的鱼儿。

要求学生先读准生字词,再读通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

4、范读课文。读后引导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文明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说出下面字的读音。兰神紧者注练翔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3、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训练说话。

因为(),所以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因为()。训练朗读。

试背诵,自背、指名背,齐背。相机板书:不是料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理解“世界闻名”、“大师”的意思。

3、学过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你有什么想法?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齐读第二句。

指导看图:梅兰芳在看什么?怎样看的?你们看,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眼光集中在什么上?书上是怎么写的? 除了紧盯飞翔的鸽子,他还怎样练?再读一读,找词。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它们与“看、望”意思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梅兰芳是不是就练一两天?读一读。从这第二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什么?(启发学生注意“紧盯”——“飞翔”;“注视”——“游动”之间的联系,从读中真正理解“灵活”。)

齐读第三句。

同学们,梅兰芳的眼睛是不是一下就灵活起来的?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齐读第四句。

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尝试背诵(给予提示)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梅兰芳刻苦练功的结果的句子。

(四)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哪个词概括了第三自然段的意思。(勤学苦练)

2、哪个词语说明梅兰芳成为京剧大师是付出艰苦努力的?

3、指导朗读。“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看板书逐段引导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神()()()决()()()底()()()艺()()()

2、口头填空。

梅兰芳常常()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水底游动的鱼儿。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三人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神紧或者注底练京

引导学生自学字形,自由书空。教师讲述书写笔顺。

2、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组词。

三()决()者()注()兰()块()都()住()

2、数笔画填空。

或:共()画,第二画是()。底:共()画,第五画是()。练:共()画,第六画是()。

3、抄写词语。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2)指名背,齐背。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懂得了什么? 实践活动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梅兰芳的故事和有关京剧的小知识。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五课时

一、明确乐园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板书设计:

14.梅兰芳学艺 “不是料子” 勤学苦练 京剧大师

教后记:

学生对京剧、京剧角色、不是唱戏的料子等问题,不太理解,通过交流资料,教师讲解学生明白了。对于梅兰芳怎样勤学苦练的学生找的比较好,能通过“紧盯、注视”等词语来理解。

15.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优秀援藏干部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感动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第1段:优秀、援藏、干部

第2段: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第3段:请求、献血、答应

第4段: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

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指名读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

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求()()()医()()()

2、复述课文。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抽读词语卡片。组词。

都()市()失()部()布()夫()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出示词语,指名读。学习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医:注意笔顺,里面不能写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业。

1、读一读,抄写。抄写下列词语:

干部

失去

来到

献血

医生

答应

知道

感动

干部失去来到献血 医生答应知道感动

2、朗读课文。

四、板书: 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第四、五课时

一、明确乐园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

导。

教后记:

这节课,是我校对外公开课时我执教的,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成功地原因有:

1、学生理解的比较好。比如在理解“孤儿”一词时,能根据上文中的提示“失去了亲人”来理解。

2、有机的补充材料来补助学生理解课文。怎加了孔繁森献血、收养孤儿、家庭情况、逝世后遗物等资料,这些材料的补充对学生理解孔繁森是一个优秀的援藏干部提供了支持。

3、教师准备的比较充分。

16.大禹治水

课文分析: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目标:

认知:

1、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2、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一文,知道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

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

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

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四、五课时

一、明确乐园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后记: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练习6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天气。(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4)学生想还有哪些带雨字头的字?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可以查字典。

3、练习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2)动手画图标(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

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

(2)动手画这些标志

(3)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样做。

(4)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标志。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人一己百:别人做一次,自己做一百次。

勤能补拙:勤快能弥补笨拙。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练读、背诵。

(2)、学生读第二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诗读、背诵。

(3)、学生读第三句话。

①指名试读。

②教师范读。

③解释意思。

④学生试读、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优势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四、反馈

第四、五课时

一、明确乐园的要求。

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后记: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2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3

1.拼一拼,写一写。(13分)

2.请你在正确读音后的括号里打“√”。(6分)

二、字词小魔术。(39分)

1.请你照样子,帮小刺猬找找丢失的草莓吧!找到后用线连起来。(6分)

2.趣味加减法。(8分)

减一减:

郊 —— 交 梨 ——( ) 胳 ——( )

( )——( ) ( )——( ) ( )——( )

加一加:

女 —— 安 子 ——( ) 白 ——( )

( )——( ) ( )——( ) ( )——( )

3.写出同偏旁的字。(3分)

好( ) 行( ) 仙( ) 纷( ) 灿( ) 愣( )

4.填上合适的词。(16分)

一( )掌声 ( )的岩石 ( )地握手

一( )紫丁香 ( )的笑容 ( )地点头

一( )电脑 ( )的办法 ( )地唱歌

一( )歌 ( )的汽车 ( )地观察

( )虫子 ( )鸽子 ( )花草 ( )图画

5.查字典。(6分)

三、句子万花筒。(8分)

例:夏天的山是绿色的,冬天的山是白色的。

春天的草是 色的,秋天的草是 色的。

例: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一位小小歌唱家。

小溪的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一位小小 家。

例:小青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

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是小青。

刘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例:小红把作业本交给了老师。

作业本被小红交给了老师。

小明把蛋糕送给爷爷了。

四、课文小天地。(17分)

1.按课文填空。(6分)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 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 。

2.填写古诗。(5分)

寒山 斜, 。

停车 ,霜叶 。

3.把词语填写完整。(6分)

景色( )( ) 五( )( )登 天( )云( )

( )( )飘香 和蔼( )( ) ( )( )时节

五、小小阅读屋。(10分)

奥林匹克旗帜

奥林匹克旗帜是由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在1913年设计的。它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帜,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它骄傲地告诉世界:中国,真棒!

1.你知道奥林匹克旗帜是谁设计的?(2分)

2.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2分)

奥林匹克旗帜颜色(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3.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一( )旗帜 五( )圆环 ( )飘扬

4.奥林匹克旗帜是怎样的?在文中用“——”画出来。(3分)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4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 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介绍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经验不足,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其他图片、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丰富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3.学会用“前、后、左、右”4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4.背诵《比尾巴》,背诵《古朗月行》(节选)。5.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6.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7.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

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和2个多音字,会写17个字和3个笔画。

2、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读好 停顿,初步建立句子概念。

3、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是:

《影子》…………………………………………………2课时 《比尾巴》………………………………………………2课时 《青蛙写诗》……………………………………………2课时 《雨点儿》………………………………………………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

(六)……………………………………… 2课时 合计 ………………………………………………… 11课时.影 子

教学目标:

1.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斜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有趣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句子。课前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师生共同在操场上做“踩影子”游戏。

2、多媒体 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趣味识字

在阳光下,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还进行了比赛。大家还记得游戏的名字吗?出示课题“影子”,指名读课题,注意读准后鼻音和平舌音。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找影子”: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影子,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影子上的字,读准字音。比一比谁的眼睛亮、谁的音读得准。

2、学生在小组内识字,评选会识字的“百灵鸟”。小组代表参加全班的读字比赛,评选“百灵鸟之王”。

3、当选“百灵鸟之王”的同学做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字,可以抽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4、“找影子”读字游戏。(学生一起来玩找影子读字的游戏,全班同学用击掌的方式判断读得是否正确,读得对就跟着读一读。)

三、自主读文大胆质疑

1.在小组内练读课文,比一比谁的耳朵尖,倾听同学读课文并能发现他人的不足,主动帮助他人。2.边看图边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3.教师小结,对提出“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这样问题的同学,教师大力鼓励,这样的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直观地教给学生质疑的办法,注意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质疑勇气和能力。)

四、以娱促学解决疑难

1.说话:看看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出示句式:我的前面是(),后面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2.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现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想想,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它? 3.游戏影子①:教师做出各种动作,并利用阳光在黑板上投影,学生观察了解影子和动作是一样的。4.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猜一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

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

6.看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太阳在小朋友左面,影子在小朋友右面。)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小朋友往回走。)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7.指导读句:你喜欢你的朋友吗?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 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我拍手他也拍手。

8.游戏影子:

(1)学生扮演影子,教师扮演图中的小学生。教师分句读课文,学生根据句子内容分别跳到老师的“前、后、左、右”,教师做什么动作他就做什么动作。

(2)同座学生合作轮流扮作影子,轮流读书。(在演一演、读一读中加深对语言的感悟。)(3)回读重点句子“影子是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五、小结全文

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板书设计: 影 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5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名著之旅》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读课文。这一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单元学情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本单元课文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其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这些课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尤其是课内出现过的那些名家大师的相关作品,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吸取高品味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

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习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时数

13课时

课时安排

26、《将相和》

27、*《奴隶英雄》

28、《赤壁之战》

29、《老人与海》

30、*《鲁滨孙造船》

语文百花园六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组单元备课 篇6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生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上一篇:巧用插图,充分发挥它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慈善的捐款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