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叶升第二小学
郭永斌
教学内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格式的好习惯。
4、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导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导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没有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对策:
1、让学生用分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式子合起来列成综合算式,从中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要联系现实素材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注意引导学生作出适当的归纳。导学准备:光盘 导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计算: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第1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二、互动研讨。
1、出示P30的插图。
说说插图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只书包20元、一本笔记本5元、一盒水彩笔18元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板书。
(1)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2)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讨论解决的方法。(1)出示第一个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求出什么?
怎样计算?(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板书:5×3=15(元)15+20=35(元)
提问: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你会算吗? 追问: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板书:5×3+20 =15+20 =35(元)
提问: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怎么办?
得到: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出示第二个问题。
提问:求应找回多少元,怎样想?
板书: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追问:用去的钱怎样列式?
你能列综合算式吗?“18×2”表示什么?
板书;50-18×2 =50-36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14(元)
追问:在这个算式里,有什么运算?先算什么?(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得到: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将书上P30中的空白部分填完整。注意此页最后一句话。
三、巩固练习。
1、P31第1题
先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注意:书写的格式。
重点评讲第3小题。
2、判断。P31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其中的错误,再进行订正。
第(1)题的错误:先算加法,再算乘法。(运算顺序错了)
第(2)题的错误:40写在减号的后面了。(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第(3)题的错误:减号后面的25没有写。(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对比练习。P31第4题。
分组出示,一组一组练习。
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计算。
得到:数字相同,运算顺序土同,运算的结果就不同。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揭示课题。
五、布置作业。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的起始内容.如果钻研教材不够深入, 对学情估计不足, 那么这节课后学生作业的错误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50-20×3=30×3=90, 先乘后减的运算顺序根本就没掌握, 头脑中有的是既往的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25+12×6=72+25=97, 尽管从计算结果来看不错, 但不可忽视如此书写背后的错误想法, 即认为先算的结果一定要写在前面;再如60÷2×3=60÷6=10, 这样的错误极有可能是学生片面理解了“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内涵.只有切准了教材的脉搏, 准确把握了学情, 设计教学时, 才能做到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课堂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以学定教, 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学案例
(一) 复习导入
1. (板书:混合运算) 学生齐读, 问:你觉得怎样的算式就是混合运算的算式?下面的算式, 你会算吗?
2. 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
思考: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 (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观察)
小结: (课件出示) 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 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过渡: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算式.
3. 出示第三组:5+3×2 6×4-9
思考:这两个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
(在课题前板书:乘加乘减)
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
估计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 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到底先算什么才比较合理.
(二) 探究新知
1. 研究乘加混合运算
(1) 出示例题主题图.
出示问题:小军:我要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 一共需要用去多少钱?
你会解答吗?试试看.指名不同做法的板演.
(2) 指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3) 交流明理, 明确顺序.
指名说说分步算式分别求的是什么.
综合算式里含有几步运算?哪两步?
先算什么合适?为什么? (先算乘法, 先算出3本笔记本的价钱, 然后才能算出总价钱, 体会先算乘法的必要性.)
在综合算式上面对应板书: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
(4) 书写格式指导.
师:同学们, 计算综合算式时,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 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 用递等式表示.
板书:3×5+20=15+20=35 (元) .
边板演边介绍:在第2行先写上等号 (为了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 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 , 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 还没有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再写一个等号和上面对齐, 然后写出第二步得数.
(5) 启发思考: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的钱, 除了列这个综合算式解答, 还有别的算式吗?说说想法. (板书:1个书包的钱+3本笔记本的钱) 这个算式也含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与刚才不同的是什么? (乘法在后面)
(6) 比较:比较这两个算式, 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都是先算乘法.)
2. 小结:对, 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运算的时候, 不管乘在前还是乘在后, 我们都是先算乘, 再算加.
……
三、教学反思
1.巧设细节, 突破重难点
数学课上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 往往会在细节处见分晓本课中学生在解答“3×5+20”的过程中, 已初步知道要先算乘法的道理了, 其实这题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体系, 即从左往右算, 可如果乘法在后面, 是否还应该先算乘法?显然这对学生来说是困惑, 也是难点.教学中针对“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需要用去多少钱”巧设一问:“还可以列别的综合算式解答吗?”乘法在后的算式应运而生:20+3×5, 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比较合理, 然后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 明确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运算的时候, 不管乘在前还是乘在后, 我们都是先算乘, 再算加.
再如课始复习准备第一、二组试题分别呈现, 回顾计算方法的同时引领学生小结运算顺序, 即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 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样的安排承前启后, 同时与新课要学习的运算顺序明确区分.笔墨虽不多, 但对学生准确掌握运算顺序十分重要.
2.善用对比, 探究知识本质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其独特的年龄段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教给学生“先算什么法则”“再算什么法则”等,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做题量和对数学题的熟练度,但是长期的机械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
有很多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课堂看起来充分,内容丰富,会找很多的课外内容,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本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课本教材生动的教材内容,既能够立足于课本,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练习,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然后教师进行教学,这样经过独立思考练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进行四则运算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课本,也需要以课本教材内容为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强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注重将课堂学习的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也需要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处在小学年龄阶段,正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四则运算是需要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后能够熟练的应用,即使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再多的题练习,也比不上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练习掌握得更加透彻。所以,在四则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进行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后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不足,然后在下一节数学课及时改正,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徐颖.如何处理好“脚踏两只船”:浅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1)书写格式不对,先算的部分移了下来,还没有算的部分丢了不要;还有等号和题目对齐。
(2)知道运算顺序,但还是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不算的部分移在后面;
(3)小括号里有两步计算,还没有算完小括号里的第二步就把小括号去了。
(4)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在先算小括号时,把中括号也同时去掉了。
(5)不算的部分往下移时移不全。
(6)抄错数字、运算符号的时有出现。
学校
班级
姓名
脱式计算:
125-25×6
(135+75)÷(14×5)
120-60÷5×5
1024÷16×3
720-720÷15
225-10×(6+13)
330÷(65-50)
19×96-962÷74
(315×40-364)÷7
(135+415)÷5+16
(360-144)÷24×3
(120×2+120)÷9
128-6×8÷16
10000-(59+66)×64
12520÷8×(121÷11)
1200-20×18
240+480÷30×2
164-13×5+85
64×(12+65÷13)5940÷45×(798-616)(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17÷13+36×15
3774÷37×(65+35)
540-(148+47)÷13
(308—308÷28)×11
(10+120÷24)×5
9405-2940÷28×21
148+3328÷64-75
51+(2304-2042)×23
36-720÷(360÷18)
(238+7560÷90)÷14
920-1680÷40÷7
360×24÷32+730
4215+(4361-716)÷81
1080÷(63-54)×80
21×(230-192÷4)
690+47×52-398
1.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0+30)×8210÷(14×5)
200÷(80÷40)24×(34-28)
2.算一算,比一比。
120-50×2(120-50)×2
96÷12×4(96÷12)×4
3.计算下面各题。
(60+180)÷40360-(68-12)
36×(56-52)(85-40)÷15
4.四年级一班有43人,二班有41人,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7人,这些同学一次乘船要多少条船?
智力冲浪:
1.通过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 能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计算能力。
2.在复习交流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 减少计算失误, 提高正确率。
3.能正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树立“在错误中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 课件展示
1.说一说四则运算指的是哪四种运算?
2.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填空。 (1) 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 () 是第一级运算, () 是第二级运算。 (2) 分数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是按 () 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 分数混合运算中含两级运算的, 是按先算 () , 后算 () 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 分数混合运算中含有括号的, 要先算 () 里面的, 再算 () 外面的。 (5) 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 () 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回顾整理, 通过老师引领学生及时地进行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也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考, 激发探究的欲望, 顺势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二、复习旧知, 练习尝试
1.大家先来做口算。
2.用递等式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 用自主学习的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新知识纳入知识结构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三、评议错误, 归纳学法
1.选取有代表性学生的错误在黑板上板演, 全班集体分析评议。
2.指出:虽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不复杂, 同学们都掌握了运算顺序和各种简算的方法, 但从统计情况看, 正确率却并不高。那么同学们在计算中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3.将各种错误归类并对应板书:抄错数字或符号、顺序错误、计算失误、约分出错、通分出错、格式书写错误等。
4.小组内讨论避免上述错误的方法。
5.学生说后, 师生共同总结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法:即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主要是看数字符号抄错没有;二想主要是想运算顺序错了没有;三算主要是计算失误、约分或者通分出错没有;四查就是要选择好检验方法 (重算、倒推等) , 检查应贯穿计算过程的始终。此外, 还要注意书写。
6.按照刚才总结的步骤, 教师课件展示以上两题的正确过程及答案。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练习后, 就组织学生集体分析错题的“症状”, 相当于“会诊”。这样, 不仅让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 改正了错误, 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避免再出类似错误的方法, 达到“防脖”的效果。
四、相互竞赛, 练习提高
1.针对性练习。
(1) 完成后先独立检查, 再同桌交换检查。
(2) 订正答案, 统计正确率, 对学生仍然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分析。
2.拓展性练习。
请你来当列车调度员, 算式列车
请你添加 () 或[], 使列车按以下线路行驶:
(1) (+) 站→ (×) 站→ (÷) 站→ (-) 站
(2) (÷) 站→ (×) 站→ (-) 站→ (+) 站
(3) (+) 站→ (-) 站→ (×) 站→ (÷) 站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让学生纠错后带着自己总结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法再做巩固, 以加深印象。
五、回顾全课, 总结升华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2.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3.学生充分发言后, 教师总结升华:其实什么事, 只要认真去做, 就一定能做好;另外, 犯了错误不要紧, 关键要正确对待, 认真分析总结, 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做题如此, 做人亦是如此。
六、善于反思, 完善自我
关键词:四个关系;学生;运算能力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验到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是何等的重要。教学中,我围绕这个目标进行钻研,我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一定得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才行。
一、讲授与练习的关系
我们师者都明白,教师的讲授是传输知识的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练习环节更不能忽视,它是新知的巩固阶段,是新知的汲取、吸收、消化环节,必须切实抓好。讲授与练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联合体。教师的讲授应突出教材知识传授的重点,抓住数学知识讲授的关键,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拓展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设置的练习应考虑到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的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准确的出发点,依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练习内容,克服练习的盲目性。
二、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质量是本质的东西,是物质的精华所在。而数量则专指多与少的概念。在我们的数学练习中,练习题的设计要讲究质量,还要讲究数量。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连贯性,突出数学知识的训练重点,将训练的难点适度分散,练习要练在点子上,紧扣练习中的智力因素,充分挖掘,积极地创设训练的情境,要使学生的练习效果有效,达到质量与数量的有效统一。应该注意的是,题海战术绝不可取,绝不要认为多多益善,以多制胜的方法并不可取。
三、容易与困难的关系
容易是学习的基础,困难是学习的再度提高。在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遵照由容易到困难,由简单到繁琐的规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练习题的选择要适合所教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段性,依照学生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真实状况,重点内容重点练习,有一定练习数量,疑难问题着重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练习,使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基础,逐步提升。
四、练习与讲评的关系
练习是学生的知识巩固实踐环节,而讲评则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升华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练习之后都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讲评,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精髓所在,千万不能让练习走过场,收不到实效。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里画“√”。
32-30+16()12÷(2×3)()21÷3×8()
45+10-25()42-(6+7)()6×6÷4()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同级运算》教学反思
2.《同级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4.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
6.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7.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案例
8.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53-24=29(人)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同级混合运算
53-24+38
=29+38
=67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一、教学案例
第一次教学:
出示例1:每个小中国结用米彩绳, 每个大中国结用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 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要求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 交流。
师:这两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着计算, 计算后交流。
生:计算×18时, 我是分别先算×18, 再相加, 也就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
生:计算 () ×18时, 我是先算, 再用两个数的和乘18。也就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
我接着让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师:你认为分数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
学生们说一说。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
教后反思:第一次直接使用例1进行开门见山式教学。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还行, 但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却不能进行真正的自主建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完分数四则运算后直接让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 学生由于没有做题的直接经验, 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一般。有了第一次教学的失败教训, 我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尝试。
第二次教学:
出示例1改编题:每个小中国结用4分米彩绳, 每个大中国结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 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吗?
学生们很快口答出两种算式 (师板书:4×18+6×18; (4+6) ×18) 。
师:你们会计算这两道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发言。
生:计算4×18+6×18时, 先算两个乘法, 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一道没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根据它们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除, 再算加减。
生:我是这样想的:要求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要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分米, 再相加。
生: (4+6) ×18, 先算括号中的4+6的和, 再用和去乘18。因为这道算式中有小括号, 我们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6, 求出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分米。
师:如果将题目中所有的分米单位改写成米作单位, 你还会做吗?
生说, 师直接在题目上改写。
生:4分米等于0.4米或等于米, 6分米等于0.6米或等于米。
接着出示:每个小中国结用0.4米彩绳, 每个大中国结用0.6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 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我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怎样计算这两道综合算式, 为什么? (师板书0.4×18+0.6×18; (0.4+0.6) ×18) 。
最后出示例1:每个小中国结用米彩绳, 每个大中国结用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 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学生们很快地列出两道不同的综合算式:
师:黑板上这两道算式分别含有两种不同的运算, 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算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我让学生尝试着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交流。
生:把算式中的转化成0.4, 转化成0.6, 应用以前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这位同学想法好, 当我们遇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应用转化思想, 把新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生:如果一个分数算式中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办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这两道算式中的米和米就相当于前面的0.4米和0.6米, 4分米和6分米, 数据的表达形式在变, 其实大小是相等的, 所以我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前面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我让学生说一说两道分数综合算式先算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接着动笔算一算。
师:你认为分数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
我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
教后反思:本次教学先将例1中的米和米分别转化成4分米和6分米进行, 让学生回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接着将4分米和6分米分别转化成0.4米和0.6米进行, 让学生回忆小数四则运算运算顺序, 最后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可以说水到渠成,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们联系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这种呈现方式看起来花时间, 其实它整合了新老教材的优势, 减轻了学生记忆负担, 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
二、总体思考
本节课经过两次不同的教学尝试, 我深深地感受到, 同样一节课, 因为教师设计不同, 学生们获得的知识或者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第一次教学, 只有少数学生能说出分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联系, 而第二次教学, 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分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联系。以上教学效果的差异, 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数学课堂是不是少数学生参与就行了?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上, 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不肯回答问题, 常常将数学问题抛给举手的几个学生回答, 认为他们回答对了, 其他学生听听就懂了。用这种做法, 长此以往,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就没有了, 他们变成了学习的容器, 老师教什么, 他们就记什么。第二次教学, 我首先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 复习已有的相关知识, 为学生学习新知架好脚手架, 实践证明, 本节课采取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变得轻松、简单。
思考二:数学课堂应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编者渗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 比如常用的转化、对应等。第二次教学, 我根据4分米=0.4米=米、6分米=0.6米=米, 运用转化思想, 巧妙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
思考三:数学课堂学生讨论问题应注意什么?
两次教学, 我都安排学生讨论:“你认为分数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实践结果, 第一次教学, 参与的学生很少, 而第二次教学, 学生参与面很广。因此, 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讨论类似问题, 应注意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有话可说。为做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一做相关题目, 再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数学课堂才真实有效。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
(二)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9-72×2 35-〔2.34×(7.2-5)〕
1.教师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师谈话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1)
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尝试解答.
3.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例2.(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例2)
1.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2.学生独立解答
=
=
=3
(三)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
(四)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三、巩固练习
(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2.
3.(二)按照下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1)
(三)判断.(课件演示:分数混合运算2)
1.=
=
=2
2.=
=
四、课堂小结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1.2.
3. 4.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练习层次清楚,有坡度,启发学生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在计算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探究活动
巧连四个“ ”
活动目的
1.巩固学生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活动题目
在四个“ ”中间加上+、-、×、÷、()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0、1、2、3、4五个等式.
1.2.
3.4.
5.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填写.
2.小组汇报答案.答案正确且方法多的小组为优胜组.
上课一开始我通过三个选择题复习有理数的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然后进行三个基础性的计算题,巩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法则,接下来解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涉及的运算比较全面,但是在上课中学生出错的比较多,我想如果再加强几个训练题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考虑到后面还有任务,所以效果不很理想。后面的教学中,第一道题是用四个有理数去计算24,教材上有类似的`题目,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表现的很活跃。
其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识教材,站在平等的角度去对待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把教材钻深、吃透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然后去发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知其义而不知其理,这样只能是依样画瓢。再就是我觉得不能以教师的眼光去看学生,要和他们站在同一高度上去看待问题,发现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共同去解决出现的问题。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认为一道题很简单,学生为什么不会,不理解,殊不知是在用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经验去和刚开始学习的儿童去比较。
1、学生汇报解题过程,生说师写;
2、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3、师画龙点睛强调: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跟有理数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与整式的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类比整式的运算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四、变式练习
(一)教学设计
王家墩九年制学校 丁秀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计算题,说出运算顺序
48÷2÷6 16×(15÷3)18÷2×10 13×2×5 72÷(9÷3)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21页情境图)(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画图分析题意。
(1)引导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1)尝试列式,指名板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2)组织学生讨论运算顺序。说一说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否相同。
(3)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连乘的约分技巧。4.组织学生完成教材22页“试一试”。(1)引导学生观察题,试做。(2)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和算法。(3)组织学生纠错。
三、议一议
仔细观察比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四、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1.完成教材22页“练一练”1题。(画线段图理解题意)2.完成教材22页“练一练”2题。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一)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21334
12(13)34=3(人)3
【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7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0-2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2-02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2-0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运算06-06
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5-26
分数混合运算数学教案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