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2025-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精选7篇)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篇1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为了保证药房质量工作方针目标的实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药品质量保证体系,使各项制度落到实效,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二级质量检查制度。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每位营业员认真做好分管柜台和分管药品质量自查工作。

二、药房负责人、质量员定期进行检查抽查药品质量。

三、检查内容:

1.《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2.上级布置的各项检查,各项活动的执行情况;

3.药房有关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台帐的登记和效期药品管理情况。

四、检查要求:

做好记录与奖罚挂钩,责任落实到人。

五、奖罚规定:

1.凡查到一件不合格药品,扣有关责任人人民币50元。

2.凡查到未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未执行上级布置的有关检查的项目,扣有关责任人人民币50元。

3.凡查到未执行药房质量规章制度,未做好各项资料、台帐管理的每项扣有关责任人人民币10元。

4.凡被新闻媒体曝光,影响较大成故意经销假冒、伪劣药品,经查属实,从重处理。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篇2

一、检查的时间

采用定时检查、随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1. 定时检查:

每月一次,由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对全校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的实施情况作全面的检查。

2. 随时检查:

根据需要,由教务处组织管理人员、教研组长等对某个年级、某门学科或某位教师任教的部分学生作业进行检查。

二、检查的形式

通过查阅、座谈、访谈、问卷调查、作业展评、成果展示等形式,对需要检查的内容作全面的了解,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填入《教师作业情况检查登记表》中。除了教务处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参与检查外,学校还可邀请学生家长委员会成员、校内外专家对作业进行诊断和评价。

三、检查的内容

1. 看教师对作业的设计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要体现适切性、实效性和创造性。

各科教研组要在学校总要求的指导下形成体现和适合本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倡布置趣味性强、探究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坚决反对布置大量的、随意性的、机械重复的抄写性作业,任何教师不准不经筛选要求学生做成套的作业。作业内容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避免简单机械重复性的作业。

作业要有层次性。这是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 看教师对作业的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要少而精,体现作业的整合性。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简单地增加作业的量是不科学的。教师应当精选作业,尽量留那些概括性强、覆盖面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业。每天作业总量控制在120分钟左右,即使对毕业班学生,每天作业量在原有基础上一般增加不超过30分钟。

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应明确。教育学生作业要独立、按时、规范、整洁地完成,上交作业要及时。对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了解情况,耐心说服、指导,及时催交,杜绝无故不交作业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看教师对作业的批改、讲评及辅导

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不能随意让学生批改作业以及利用集体对答案的方式替代必要的教师批改。每次批改都注明批改日期。

提倡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交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所做的作业写上批语,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融洽师生感情,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对学困生提倡面批。

4. 听学生对作业的意见

作业的适切性、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落实到学生。在对作业的检查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感受、意见和建议,这是作业检查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四、检查结果的反馈与评价

每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主持在每月作业检查中评出20%左右的优秀教师,教研组长把每月检查情况和评比结果交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对不定期检查的情况要进行认真的汇总和分析,并做好记录。

教务处把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中获得的信息要分析总结,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向有关任课教师反馈检查结果,对突出的共性问题在教职工大会上作讲评。

读《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 篇3

——马克思

人类走出蒙昧,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一种创造物,那就是书籍。书籍不但记载史事,人物,各类知识,重要的还有不安分的思想。因此,历代的权力者,只要意在维护酋长式统治,就必然因对思想的嫉恨而禁毁书籍。书报所以需要检查,而且进一步制度化,就是建基于这样一种意图之上,而沦为反对人类成熟的最现实的工具的。

近些年来,坊间出现过少数几部介绍禁书的书,也有少数几部关于文字狱的书,其中牵涉到禁书的命运;但是,把禁书纳入检查制度,并且同政治文化制度联系起来加以阐述的书,至今不可得见。沈固朝先生的著作《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虽然略感单薄,毕竟填补了出版界的一块空白。

书报检查的渊源,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古希腊时期,雅典当局颁布禁止讽刺他人的法令,从文字到讽刺喜剧,都包括在内。其实这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非控制。书籍控制及检查,源自思想统制的需要;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未尝不可以说是权力——信仰危机的产物。哪怕权倾一时,神经过敏的统治者仍然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及至面临崩溃的末日,则从一般的控制发展到疯狂的镇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权力者从本质上说是虚弱的。他们称文字为“黑死病”,比子弹还厉害的“纸弹”,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局针对一位被捕教授的起诉书说:“人类最可恶的三大敌人是:笔、墨水和纸。”教皇成了“惧书者”(BIBLIOPHOBES)。当基督教成为“国教”,取得世俗社会的控制权以后,就开始打击异端;在漫长的中世纪,教权炙手可热,对书籍的禁毁已经扩大到了相当的规模。一三○九年,巴黎禁毁了三大车犹太教典籍;西班牙于一四九○年焚毁了一座藏有六千卷书的藏书楼;至一五九六年,意大利仅克雷莫纳就焚毁了一万二千册书。焚书在中世纪十分常见,异端分子也动辄被烧死,如布鲁诺。在此期间,教皇多次下诏禁书,然而毕竟没有形成严密的组织。比较制度化以后的劫难,所有这些,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认定,在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书报检查制度。查禁作为一种制度,是随着书籍数目的剧增和思想的广泛传播而产生的。这时,大学建立起来了,知识和思想的需求量增大,印刷术的发明代替了手工抄书。扩大的图书市场对权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印刷商居然可以说:“只要有二十六个铅字兵,我就可以征服世界!”为此,统治者必须建立专业性的书报检查机构,并使之同所有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相协调,连结成严密的大网,从而把具有危害性的思想文字悉数消灭于有形与无形之中。

在中世纪,书报检查由各地主教会的宗教裁判官组成的机构进行,在王权取代教权之后,这样的检查机构则由酷吏,一般官员,以及个别专业人士组成。尼古拉一世时,检查机构竟多达十二个类型。这种机构的成员,绝大多数是权欲熏心,不学无术者,余下便是听命惟谨的奴才,因此,所谓检查也就注定是无知、愚蠢、横蛮透顶的行为。他们奉命制订或公布禁书目录,这类目录,有的是教皇亲自制订的;一五七一年庇护五世还曾下令设立“禁书目录部”,专司有关书目的编纂和禁例的制定。先是禁内容,后是禁作者,只要作者被确定为异端分子,他的所有著作都得被列入禁书之列。因人废言,比比皆是,随意性很大。对于各类禁书目录,《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所列甚详。每公布一次禁书目录,都意味着对图书馆的一次劫洗。书中援引作家拉蒂努斯一五五九年写给他的朋友的信说:“在许多书离我们而去的年代里,为什么还要再考虑写新书呢?在我看来,至少在未来的几年里除了写信,没有人再胆敢动笔了。刚刚出版了一部目录,列出不允许我们收藏的书,否则会遭来绝罚,它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多,尤其是德国出版的,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留下来的了。”纳塔利·科姆斯写道:“到处都是烧书的大火,这情景使人想起了特洛伊之焚,无论私人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无一幸免,有的馆几乎空了……”大约因为出版业的发达,焚不胜焚,统治者十分重视出版前检查。像托尔斯泰著名的小说《复活》,经过五百多次修改才得以出版。对印刷的控制特别严厉。一五四二年,教廷恢复异端裁判所,翌年即规定所有图书的书名页须印有主教授予的“准印许可”,未经教会同意,任何书籍不得印刷。英国查理二世于一六六二年颁布“信仰一致法”,同时颁行“制止出版诽谤、叛国和未经许可之图书和小册子”法案,简称“许可证法”。其中,对于执行办法,也有着严密的规定。直至一六九五年“许可证法”废除以前,都以出版前检查为主,其他国家亦大抵如此。一六九五年以后,则改以出版后检查为主,追惩制代替了预惩制。

从实际运作方面看来,预惩制与追惩制其实很难分开,更多时候是彼此交相使用的。在取消出版前检查后,一些国家便把这笔中世纪的遗产融入普通法中,大可以用“滥用出版自由”为借口,对需要禁毁的图书及需要打击的作者以有效的惩罚,且使惩罚变得更为“合法”。在十九世纪,出版后检查最严厉的欧洲国家有俄国、奥地利、匈牙利和德国。这些国家明文规定,“未审”报纸在印刷的同时须将副本送交当局,一旦发现问题,即及时没收销毁出版物,关闭出版社。此外,还有销售前检查。有违禁令的印刷商,遭到检查机关从酷刑,到革除教籍,罚款,乃至停业等各种不同的惩罚。检查官和出版总监常常带人搜查住宅、店铺、印刷所、仓库等。作为警告制度,尼古拉时代还发明了“约谈”。延绵数百年的检查制度成绩伟大。从一五五九年至一九四八年,教廷共出版禁书目录五十四种,教廷禁书部记录在案的宗教裁判所书籍禁令共九百多道,禁书总量为四千多种,遭到全禁的作者多达数十人。而这些作家,无一不是世界一流人物;而今撰写的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而闪耀光辉。仅瑞士苏黎世地区,从一五○○年至一七○○年因著书触犯当局而被处死的作家就有七十四名,至于肉刑、监刑和罚金者更不计其数。据介绍,十八世纪中期,几乎没有哪一个作者没有在监狱中蹲过二十四小时以上的。

统治者以无所不在的检查制度极力制造恐怖,从而促使书商和作者进行自我检查。有一位叫萨伏林的俄国记者说:“自我检查比政府检查更苛刻,也更残酷。”奥地利作家弗兰克在日记中写道:“那些本来自信的作者,情绪如此低落,他们不得不用自我审查来毁掉每一点天生的思考力。”诗人安东尼乌·费雷拉写道:“我生活在恐惧之中,当我写作和说话时,我害怕,甚至在我窃窃自语,在沉默或思考时,也感到恐惧。”迫害的风气搜索每个人的灵魂,剥夺思想,蹂躏心灵,肆意破坏生命的尊严,固有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使人类世界归于死寂。书报检查制度破坏之巨,不能仅仅以被禁毁的书目多少,或以此相关的惩罚的繁苛程度为依据,还应当对精神的虐杀有足够的估计。然而,精神的损伤难以量化,我们只能从一代人和数代人的普遍的生活风气,精神状态和整体的文化性格中,窥见统治者的手段的博大、细密,及其影响的深远。

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一直在进行。实际上,任何禁锢和压迫都无法遏制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这时,作家以寓言、反讽、影射等手法丰富了语言艺术;画家创作漫画,政治漫画是颇令当局感到头疼的。他们以退为进,在逃避迫害的途中顽强地表达思想。在严厉的检查、删改、禁毁之下,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只能走向凋零,或以扭曲的风格出现。出版商发展了地下印刷业,书商则使地下书业贸易变得活跃起来。禁锢愈厉害,地下活动愈频繁;或者可以倒过来说,哪里地下活动最频繁,那里的禁锢便愈见厉害。

突出的是盗版问题。《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中以大量史实表明,盗版来源于出版特权,是对业已形成的商业垄断的一种反动。如英国从亨利七世开始指定御用出版商到亨利八世授予一批所谓“负责的出版商”,让它们具有专有权利,把所有法令法规、议会决议、文告和圣经的印刷权授予他们;还划出部分领域授予专利,如出版语法书、法律书、歌本和赞美诗等的印刷权,指定授予对象,而使多数印刷商无从染指。这样,没有特权的商人只好盗印。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历代的禁书最受欢迎,于是“禁书目录”成了全欧洲最大的图书免费广告。图书一旦被禁,即被全社会“推销”,而盗版这类图书则往往赢得巨大利润。在专制时代,盗版书对于思想的传播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可谓功不可没。姑不论动机如何,它打击了特许制,使各种检查法规在这匹隐藏的“木马”面前统统失效。不妨说,这是出版界的另一场“特洛伊战争”。要废除出版特权,废除书报检查制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罪恶的惩罚措施,除非实行革命。期待一个专制政权自行完善是徒劳的。书中列举的几个欧洲国家,其中英国和法国废除检查制度——从终止许可证法到废除印花税——都较为彻底,原因是它们先后进行过血与火的革命。整个废除过程,英国用了二百多年,法国只用九十年。法国的革命方式是更为激进的。欧洲各国君主都十分害怕法国大革命,为此,书报检查也特别严格;一些国家规定,报纸只要提及法国的事情就要查封。奥地利曾一度下令关闭图书馆,其检查目标后来甚至扩大到扇子、鼻烟盒和玩具上的箴言和题辞;从法国运来的器物,只要绘有“自由”字样都要清除掉。在一七九三年雅各宾专政时期,俄国焚毁了一万九千种有关书籍,卡特琳娜还禁止了一切来自法国的物品。这些专制政体的头面人物,对革命的恐惧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然而可笑的是,一些自命为客观、中立的学者,或是以“民间立场”相标榜的知识分子,居然也抱持当年这些君主的态度:否定革命、嘲笑革命、畏惧革命、诅咒革命!他们应当知道,没有近代革命的发生,人类在中世纪的巨大的阴影下不知还要匍匐多少个世纪!从书中可以看到,在欧洲,书报检查特别野蛮和持久的国度,就是德国和俄国;它们未曾有过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清洗,因此更多地保留了封建王国的封闭与专横。自然,革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且革命本身也可能不只一次地背叛自己。法国在“旧制度的死亡证书”——《人权宣言》中宣称,“思想和意见的自由传播是人类最可宝贵的权利之一”。两年后,这一原则,即废除出版检查制度和维护出版自由被写入第一部宪法,成为法国政府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然而,拿破仑登台之后,随即背弃宪法有关的承诺,于一八一○年成立出版管理署,设立新闻检查官,正式恢复书报检查制度,大力砍杀对立的报纸,积极扶植发行官报。他认为,“四家有敌意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他对警察总监富歇说,“大革命时代已经结束,在法国只能存在唯一的党派,我决不容忍报纸说出或做出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事情。”在法国,为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前前后后有过多次反复,其激烈程度是世界罕见的。但是,应当看到,这种复辟倒退的现象,并非由革命引起,恰恰相反,乃是旧制度的遗产。从漫长的中世纪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专制主义根深蒂固。书报检查作为一种制度即使被废除以后,在欧洲各国,对思想文字的控制,仍然得以以各种变异的、零散的方式表现出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仍然进行书报检查。这项工作开始时是由国家政治保安总局进行的,党通常不加干预;一九二三年以后,鼓动宣传部的官员就已开始密切注意文学团体的活动,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作家登记,审读文学报刊,严格控制出版社。一九二五年中央委员会还曾介入文学界的争论,发布过有关的决议。即使在比较宽松的时期,倘要禁止某个作家出版作品,一样是十分坚决的。在斯大林当政时期,书报检查犹如一道巨大的闸门,把“反对派”的著作统统封死了。这些书籍可以在一个早上悄然消失,而这一天,往往是在接到上面最新指示的一天。消灭异已的行动特别迅速。与此同时,新的历史书、教科书、回忆录乃至“百科全书”也都以篡改过的、不诚实的内容出现,代替砍伐所留下的出版真空。著名作家札米亚京在一封给斯大林的信中写道,一九二○年以前,他已几乎无法在国内出版任何著作了。后来,通过高尔基的关系终于迁居国外。其他一些作家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左琴科、阿赫玛托娃等被公开革出“作协”,茨维塔耶娃在找不到工作的窘迫中自缢身亡,古米廖夫、曼德尔施塔姆等遭到镇压,再后来则有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的流亡。工业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未必是同步的,或者说是必然一致的。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为新生事物敞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保有合适的空间,供专制主义的幽灵舞蹈。《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一书总结说,专制主义是“书报检查制度生存的土壤”,是命中要害的。要彻底废除检查制度,除非彻底铲除专制主义。

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开始,书报检查制度便不断遭到来自思想知识界的理性批判。马克思指出,把思想方式置于法律追究的范围之内,是专制主义检查制度的特征。言论出版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由权利,只要出版受到控制,一切关于思想解放和社会正义一类宣言都将成为伟大的空话。所以,争取出版自由,自然成了被压迫阶级的斗争的首要目标。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将因此而集中起来,以谋求共同的福祉。正因为如此,夏多布里昂说:“出版自由是当今的全部宪法”。对于出版自由的趋势,书中用了一位演说家在一八四○年的一段话进行描述,说:“现在,印刷机的有力的滚筒每日每夜印出的成千上万张纸,正渡过河流、穿过森林、穿过海关的封锁,越过高山峻岭,用它那智慧的炮弹,在未来的战场上奋勇直前,靠思想的宣传机器和出版自由,你们将无往不胜!”出于人性的基本要求和生存的实际需要,事情确如全书最后部分的题目所宣示的,“废除检查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通往自由的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许多时候充满风险,出现反复,这也是无疑的。

沈先生的著作把书报检查从出版史上特意抽离出来加以放大阐述,具有特别的意义,超出历史学一般的实证主义的学术范围。其实,出版史的主要线索,不是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而是环绕出版物展开的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斗争。《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把书报检查同政治文化制度,同权力和权力者联系起来,的确捉住了问题的要害。但是,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文化型态之间的影响等,书中缺乏适当的照顾。其中,把欧洲废除检查制度定在十九世纪中期,这个限界也不是不可以商榷的。至少,延至二十世纪,希特勒的德国和斯大林的苏联,对于书报的审查是严厉的。用鲁迅的话说是“代代跨灶”,许多地方超越了前人,甚至史无前例。我们是看重文牍的考究,譬如广告税、印花税的废除等等,还是重在实质的考察?这是一个问题。在历史研究方面,我们如何消化和运用类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概念,如何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时间的间离,则是另外的一个牵涉更广的问题。最近有一本新书,是一个叫J·D·亨特的人写的,名为《文化战争:定义美国的一场奋斗》,其中有一节就是“审查制度”。历史的前后比照是饶有意味的。同为审查,今日的欧美社会,无论内容或形式,都毕竟大不同于往昔了。

至于东方社会的书报检查制度的变迁,也当有人进行书面系统的清理了。与西方相比较而言,对于东方,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到马克思,都是视之为“野蛮”,“停滞”,更带专制主义性质的。所谓“东方没有历史”,所指大约就是这层意思罢。

二○○○年六月,时值酷暑。

实行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篇4

1、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并要不定期随时抽查。由项目总工主持,工程部、试验室、测量队、各作业队技术主管参加,对本月完成工程进行检查,做出质量评定,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工程部。

2、各作业队质检工程师,要认真落实质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项目总工,研究对策,予以纠正,防止不合格产生。

3、质量检查中,在对各工程实体检查的同时,还将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能力和保证能力进行检查,采用检查表百分制形式进行(见附表一)。打分在70分以下为不合格,作业队须进行整改、完善制度;打分在70—80分为合格,但须进行制度完善,改正不足之处;打分在80—90分为良好,须发扬优点,修正不足;打分在90分以上为优良,项目给予奖励。

4、每次质量检查,都应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见附表二)备查,并整理、归档。

第七条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评定

1、质量好坏,要用数据说话,其数据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项目必须对所有施工工程逐项进行质量评定,并通过质量评定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为优质工程评选和竣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项目质量检查,按抽查、检查档次不同,均需对当期工程实体质量进行评定。

3、质量评定依据为交通部颁发的JTJ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或合同文件规定的标准。按项目使用的标准所规定的工程项目划分、评定内容、评定办法,进行查阅签证资料,实测丈量,按分部、分项工程逐项检查、打分、评定。项目从工程开始就必须做好工程项目划分,以便及时进行检查评定。

4、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规定工程价款结算时,必须具备完整真实的质量评定资料。各项工程的质量须经项目质检工程师验收100%合格后,资料方可送监理工程师签证进行结算;凡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计入当月完成的工程量,待补救后经检验合格才可进行补计。

铁路项目安全质量检查制度 篇5

1.目的为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及时排除和整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可控、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成贵铁路9标三分部项目部安全生产检查。

3.安全检查的形式

3.1日常检查

3.1.1项目经理每周不少于1次对工地进行安全质量巡查。安全总监、生产副经理、安质部长、工程技术人员随时对管段的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项目部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为架子队人员履职情况、作业人员违章情况、现场隐患。

3.1.2各架子队长、书记、技术主管、领工员、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日常检查施工作业环境和机具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及时汇报;应督促和指导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保障施工安全。架子队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为作业人员违章情况、现场隐患。

3.1.3特殊工种岗位必须持证上岗。施工中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自检和互检,应严格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3.1.4班组长作为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组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兼职安全员必须由责任心强、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兼任,主

要职责是:检查本班次机具、人员、设备的安全情况,监督施工过程,保证工程质量,发现并组织排除工作险情。督促作业人员遵章守纪、规范施作。

3.2定期检查

3.2.1项目经理部每周星期一组织进行安全质量综合大检查,由项目经理牵头,总工、安全总监、副经理及各部门参加,检查情况由安质部记录,并形成通知下发。现场处理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对无法当场处理的,当即研究制定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及时验收。

3.2.2各架子队的安全检查,由架子队长组织,书记、副队长、安全员、技术主管参加,每天不少于一次,检查情况由安全员做好记录和影像资料。现场整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对无法当场处理的,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整改,架子队长或安全员验证整改情况。

3.2.3安全员、领工员现场跟班作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立即报告架子队长。隐患较大时,应上报项目部安质部前往制定处理方案。

3.3专项检查

3.3.1项目经理部对一些专业性的大型设备、设施,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维修的作业人员在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由总工和安全总监带队,副经理、安质部、工程部、物资机电部、综合部等进行专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不得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项目部机物部、安质部应每周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及运转情况进

行专项检查。

3.3.2安全总监每周组织安质部、物资部及各架子队长,对火工品库进行一次安全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库区安全防范设施是否齐全、可靠、有效;账目与实物相符;火工品审批、领取、运送、使用和退库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询问。

3.4节前节后和季节性检查

节假日前后项目经理应组织生产副经理、各部门人员对各架子队管段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重大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必须提前组织检查和整改,防止员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

3.5开工、复工前的检查

单项工程开工前,总工和安全总监组织安质部、工程部、物资机电部、合同部、综合部等对开工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做例行检查,检查所需安全设施是否到位,具备安全条件的方可开工。停工超过15天的工程项目在复工前必须报请项目总工或安全总监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具备安全条件的方可复工。

4.检查的依据

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企业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项目安全质量卡控表等。

5.检查的方法

5.1组织领导:各种安全检查都应针对检查项目配备检查人员,并合理分工。

5.2目的明确:各种安全检查都应明确检查的目的和检查项目、内容及标准。

5.3检查记录:检查记录要认真、详细,特别对隐患的记录要具体。隐患部位、危险程度及处理意见等要记录清楚。

5.4整改:安全检查的整改工作包括对隐患和问题的登记、实施整改、过程监控。对有即发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要责令停工,被检查单位要立即整改。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应当场纠正。安全负责人对整改的部分要进行复查。

5.5验证:对隐患和问题,经过整改以后,由专职安检人员现场验证整改结果并作好记录,对整个处理进行关闭。

6.职责与要求

6.1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对重大隐患的整改措施组织研究讨论,并及时巡查和检查整改情况。

6.2安全总监、总工对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建设及时的优化和调整,确保安全措施可靠有效。

6.3安质部、工程部、物资机电部对安全生产各项设施和安全作业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架子队整改落实。

6.4各架子队队长作为架子队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级风险组织并完善防治措施,对自检和上级检查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要求组织班组和人员落实整改,对整改情况及时跟踪和督促,并限时完成。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 篇6

科研物资盘点检查是科研物资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医学科研物资品种繁杂, 在收发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差错, 加上存放过程中产生的自然损耗, 就有可能出现账物不符的情况, 而经常性盘点检查, 是预防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

随着现代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在科研物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对科研物资的盘点检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从管理的更高层次对盘什么, 怎么盘, 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 盘点检查的内容和要求

2.1 盘点检查的内容

盘点检查的内容除了清点数量外, 还应该包括质量、环境、信息管理等方面内容。

(1) 查数量。

查科研物资数量是否准确、型号规格有无混杂、账物是否一致;一般采用以账对物的方法, 对整箱的物资必要时进行开箱抽检;同时, 要对是否存在积压问题做出评价。

(2) 查质量。

查科研物资的包装和外观有无破损、渗漏、污染、受潮、锈蚀、变形、变色、沉淀、霉变、干裂、虫蛀等异常现象;查物资是否超过保管期限;必要时可进行理化检验。

(3) 查环境。

查库房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查存放是否整齐、有序, 堆垛是否稳固;查库内有无渗水漏雨现象;查库内通风和卫生情况是否良好;查门锁是否安全有效;查消防设备是否齐全, 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等。

(4) 查信息管理。

主要查分类编码是否科学合理, 存放位置是否规范, 品名是否准确, 账面效期是否与实物一致。

2.2 盘点检查的要求

对于数量、质量、环境方面的要求一般比较明确, 有关人员在盘点检查时也比较注意, 而对于信息管理类的指标则容易忽略。为此, 本文特别提出了这类指标应达到的要求。

(1) 库位:

非本库人员应该可独立或经过简单指点就能根据出库单找到该物品;本库工作人员则应该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能够找到该物品。

(2) 分类:

不能出现明显的类别差错, 跨类的品种应按科研用途分类, 例如:医用药粉应划到医疗药品类, 而不能与同名的化学试剂放到一起。

(3) 编码:

在分类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码, 不能出现一个品种多个编号的现象。两个物资编码之间一般应留有一定的间隔, 尽量避免两头封死。

(4) 厂家:

不同生产厂家的物资应单独存放, 单独列账。

(5) 品名:

科研物资别名较多, 账目中登记的品名应该与商品标签一致;名称太长需要简化时应该不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使用缩写时应注意是否具有唯一性;对于进口物资的译名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尽量使用通用的中文名称。

(6) 规格型号:

该项应标示最主要的参数, 注意相近或相似品种之间的区别;进口物资可以标示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具有唯一性的货号。

(7) 效期:

同一品种不同效期在账目上应单独列示, 发放时应先发放近效期的。

(8) 批号:

没有明确有效期的品种, 应按批号顺序摆放;发放时, 先发批号早的。

3 盘点检查的方法

要想客观地反映库存物资的价值, 首先要准确核定物资的数量。物资的数量需要通过盘存来确定,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 通过账簿资料, 就可以完整地反映物资的入库、出库和结存情况。在没有发生丢失和差错的情况下, 物资账户的余额应当与实际库存相符。采用永续盘存制, 并不排除对物资的实物盘点。在手工管理方式下, 物资的实物盘点主要采取定期盘点的方式进行;在信息化管理条件下, 为了随时准确反映出物资的数量, 可以采取动态盘点和静态盘点相结合的方式。

(1) 每日动态盘点

每日动态盘点是仓库保管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采用“库存结余数量法”进行。凡是发生入库、出库、超损等业务时, 仓库管理员在利用计算机记账后, 需在各种通知单上注明“结余数量”, 并立即与仓库实际剩余数量核对, 发现不符, 及时通知仓库管理员。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这是做到账物相符的一种有效方法。

(2) 每月 (季) 重点盘点

每月 (或季) 最后一天, 由仓库管理员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一份当年发过的品种目录或全部库存目录, 仓库保管员据此对有过数量变化的品种进行重点检查。对剧毒品、有效期的科研物资不论数量是否变化, 都要进行检查。这种方法是对上一种方法的补充。

(3) 年度全面盘点

库存科研物资除了在平时加强清查以外, 每年还要对库存科研物资进行1-2次全面的清查;一般在年底或年中进行, 以查明实有科研物资的数量和账物相符的程度。

(4) 统计监督检查

主要是对库存明细账的检查。按照“上期库存+本期购入-本期发出=本期库存”的公式, 按月分别计算四项数字, 代入公式检查, 如果平衡, 可以认为仓库管理员记账正确。这项检查可随时进行, 但在为仓库提供盘点清单前必须先进行此项检查。

4 盘点检查结果的处理

4.1 处理的原则

(1) 科研物资数量的盈亏, 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

由于差错造成的, 要查明原因并上报主管领导研究处理;属于合理盈亏 (如:整进零出等) 的由领导签字核销;属于同品种不同规格科研物资之间的数量混淆, 如总数相符价值相近, 可由仓库管理人员核实后按规定流程进行更正;如果价值相差较大, 则应按有关规定上报领导审批。

(2) 科研物资发生质变迹象时, 应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并提出改进措施。

如发生质量变化须报废时, 报领导审批后核销;属于感官不能确定质量变化的, 要进行必要的检验或试用, 然后上报审批。

(3) 有效期的科研物资。

当有效期小于半年时, 应书面向主管领导提出调剂意见, 及时处理和利用。

(4) 呆滞品的处理。

库存科研物资凡多年未动用而将来可能也很少动用的, 一般称为呆料;凡存量过多而使用较少的, 称为滞料。两者性质不同, 应分别造表上报。

4.2 报告和审批流程

盘点检查情况要填写报告单, 盘点检查报告单应注明实有数量和账面数量, 对需要调整的数量按超短损废分别填列并注明调整的原因, 必要时做出专门文字说明。报告单由主要责任人或现任相关人员负责填写, 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 报技术小组进行技术鉴定或直接提交主管领导审批。

技术小组主要从技术层面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价;主管领导重点从管理责任层面进行把关审批。对于价值较低或不需要进行专门技术鉴定的物资一般由主管领导直接审批。对盘点检查发现的问题, 应进行分析研究, 查明出现问题的原因, 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科研物资储存管理水平。

4.3 账务和实物的处理

盘点检查的结果, 应做好记录, 妥善保管备查。

账务处理规定:对于盘点中发现的差错, 需要进行盈亏调整的, 一律填写“科研物资盘点检查报告表”一式两份。批准后, 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以保持账物相符。没有合法的依据, 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动账面价格和数量。科研物资盘点结果账务处理流程见图1。

实物处理规定:凡是申请报废的物资, 应该有相应的实物。经批准同意报废的物资, 在经有关人员查验后应及时对实物进行处理, 防止与正常物资混淆。

5 盘点检查结果的评价

为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科研物资的盘点不仅要做到账物相符, 还要通过盘点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达到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为此, 对盘点结果的考核也应该是量化指标考核与管理指标考核相结合。

(1) 账物相符率

账物相符率是指盘点时库存明细账记载的各种科研物资数量与相应库存实有数量的相符程度。按账面数与实有数相符笔数占应有库存科研物资总笔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计算公式:

账物相符率 (%) = (账物相符的笔数/库存科研物资的总笔数) ×100%

仓库以账物相符率作为衡量保管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是为了防止因账物不符、物资存放混乱而造成仓库财产损失。一般科研物资账物相符率应达到98%以上, 特殊管制品则应达到100%。

(2) 流通损耗率

流通损耗率是指为了完成供应任务而损失的科研物资价值, 包括报损、报废、降价等, 按一定时期内净损耗额 (总报损额-总报超额) 占供应总额的百分比来计算。

计算公式:

流通损耗率 (%) = (一定时期内净损耗额/该时期内完成的供应总额) ×100%

流通损耗率是衡量科研物资筹划、保管、供应数量和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我院曾在1987年根据以往年度统计资料计算并以文件形式确认的流通损耗率为0.76%。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 科研物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科研物资的供应量逐年增加, 流通损耗率明显下降。根据我院近10年统计, 供应量与流通损耗率成反比。仓库应在提高供应量的同时努力降低损耗, 力争以较小的损耗完成更多的供应保障任务。

(3) 库存周转率

库存物资的周转速度直接关系到物资和资金的充分合理利用问题, 计算和研究库存周转率是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与分析的重要内容。物资库存周转率可用周转次数和周转时间来表示。周转次数表明在一定时间内 (如一年) 周转了多少次;周转时间则表明每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天数) 。

计算公式:

周转次数=报告期物资供应总额/报告期物资平均库存额

周转天数=报告期天数/报告期物资周转次数

物资的周转率不仅要按全部物资计算, 还要按物资类别计算。一般来讲, 周转率越快, 库存的占用水平越低, 资金流动性越强。库存周转率可以按不同的期间来计算, 对于科研物资周转情况的评价以年度或更长时间为宜。对于库存周转率, 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通常是同行业相互比较, 或与本单位前期相比。

(4) 呆滞品率

呆滞品率是呆滞品价值占库存总金额的百分比。随着市场上物资供应的极大丰富和科研手段的不断变化, 科研物资的库存时间不易太长, 但是也要考虑到部分科研物资的采购仍然有一定的周期。为此, 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呆滞品率可以用库存一年以上库存额占库存总额的百分比来代替。

6 结语

作物播种前后耕地质量的检查 篇7

关键词:耕地质量检查;播种前质量检查;播种后质量检查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40-1

1耕地质量检查

1.1翻耕的技术要求

适时翻耕。耕翻必须根据土壤的宜耕程度,在干湿适度时进行,以保证耕作质量。在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地区,尤其地势低湿、土质黏重的地方,应尽可能扩大秋耕面积。根据土壤、气候特点与根系特性,确定耕地深度。作业耕深与要求耕深相差不应超过2厘米。深耕有改善土体结构、熟化土壤的作用,尤其在表土较浅的土地上,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定期深耕,以改良土壤。在一个轮作周期中,应有计划地变换耕深,避免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在前作已进行深耕、杂草较少、残茬又不影响作物播种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圆盘耙耙茬,旋耕机浅松代替翻耕或免耕。翻地要做到垡片翻转良好,并将作物残株、杂草、肥料及其他地表物覆盖严密;耕后土壤平整,碎土良好。用单向铧犁式耕翻应尽可能减少内翻时垄背和外翻时的墒沟。选用适当的耕地方法,并且使每块田地耕翻时的开墒和收墒保持固定位置,

1.2耕地质量的检查

耕深、垡片翻转情况,杂草及肥料的覆盖情况,地面平整情况,有无重耕、漏耕、立垡,回垡开闭垄的深度和高度,地头是否整齐等;耕深检查。要求与规定深度相差不超过两厘米,否则应及时调整;耕深一致性检查。清除耕过的松土,观察犁底是否平整;漏耕、重耕检查。在翻耕地块上丈量耕幅宽度,如果耕幅大于犁的工作幅度,说明有漏耕现象,这时应将牵引主拉杆在拖拉机牵引板上向右移动。如果耕幅小于犁的工作幅度,则说明出现重耕,这时应将牵引主拉杆在拖拉机牵引板上向左移动;地面平整度检查。可用栅状平度尺测定。测定时将平度尺与耕地方向垂直平放,让插在平板间的小木条自由落到地面,从各小木条落在地面的长短即可看出地面的平整度。影响地面平整的原因除地形外,主要是耕深不一致及漏耕重耕。一般高出部分多是耕得深或重耕的地方,低的部分,又多为耕得浅或漏耕的地方。立垡多是因耕深超过犁的设计能力及犁壁的四面太小,牵引部位不当、草皮层太厚等造成。因此要查清原因,予以纠正;验收。当一个地块或整个地块作业结束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耕地质量进行验收。通常采用对角线检查,每个地块采取随机取样或定距取样的方法,检查10~20个点,求其平均值。并将结果填表,写明处理意见。检查耕深时由于土壤性质与物理状况的不同,耕后土壤的膨起系数也有差异,一般可按20%计算,即实际耕深等于测量后松土平均深度的80%。

2 播种前整地质量检查

2.1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

破碎土块的板结层,使表层土壤细碎、疏松,并通过镇压,创造上松下实的土层,表土细碎疏松,有利于保墒和幼苗出土,播种深度处土壤紧密,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和扎根;将垡片耙碎。特别是新垦荒地,必须将垡片和草皮层切透,以促进土壤熟化;干旱地区。当春雪融化后,要适时早耙,以防止水分蒸发,低洼易涝地区,早春要耙雪耢雪,以促进积雪融化;整地要选择在土壤适耕期进行,整地地面要平坦,耙地深度要一致,播种前最后一次耙地深度不应超过播种深度,耙地方向应与播种方向垂直或斜交。耙地时不得有漏耙,重耙处也不应过多;在一个地块内,往往由于地势、土质不同,土壤干湿度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全面作业之前,往往要进行点片耙耢保墒,作业后也常要进行局部重点整地。在保证整地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作业遍数,改进作业方法,避免土壤结构破坏和失墒。

2.2播前整地质量的检查

要根据整地的任务和农业技术要求来检查每个作业项目,发现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进行返工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检查播前整地质量通常采用对角线方法进行。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整地后地面的平整程度以及有无大的土块(直径 5厘米土块);检查有无漏耙、漏肥、漏压的现象;土壤墒情是否符合播种的要求;地边地角是否整齐。

3 播种后质量检查

3.1行距是否一致

检查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开沟器的播种沟扒开,直到找出种子为止,测量两沟内种子间距离。要求两开沟器之间的距离误差不得超过规定标准1厘米;要求两台播种机相邻行距的误差不得超过规定标准2厘米;要求两个播种机组相邻行距的误差不得超过规定标准2.5厘米。如果超过规定,应作相应调整。

3.2播深是否一致

检查方法是:按对角线方向选点(不应少于10个点),在每一点上扒开表土,找出种子的部位,然后用直尺测量深度,求出各点的播深平均数。如果播深不符合要求,应调整播深调节轮或其他限深装置。对个别开沟器播深不合要求者,可调整加力杆弹簧。

3.3移苗补栽

在缺苗较少、缺苗时间较晚情况下的补缺措施。一般利用小苗就地带土移栽,大多数作物可以移栽成活,但要掌握好技术要求:应在播种的同时,有计划地在行间相隔一定距离(或在地边),播一些种子作为预备苗,以便有苗就地移栽;用小铲挖苗,随挖随栽,移栽时窝要深,不伤根,栽后压实土层,并使苗基土面略低于窝口;墒情不好时,移栽前先浇水润土,移栽后再浇水增墒;或坐水移栽;应掌握移栽苗龄。谷类作物要在三片叶前移栽,双子叶作物则不应迟于一对真叶期,过晚移苗,不易成活。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研组教师工作述职报告范例下一篇:音乐专业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