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
固定资产清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明晰资产账实情况,明确资产管理责任,经上级统一要求,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为了确保此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资产清查的目的和意义
1.是省财政厅启用统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通过固定资产清查,取得账实一致的资产信息,为今后按政府规范要求进行资产管理建立必要的基础,2.是落实资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的重要举措
资产管理的原则是“谁使用,谁负责”。能够为分口分级管理单位、责任人提供一份完整、真实的资产信息。
3.是学校“摸清家底”掌握资产使用状况的有效手段
通过固定资产清查,能够清晰反映本校资产的实存及使用情况,发现资产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学校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水平。
二、资产清查的内容、范围与基准日
(一).清查内容及负责人
1、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1)2012年4月1日以前,包括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012年4月1日起,包括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2)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
2、本次学校固定资产清理分为以下10类
(1)房屋及构筑物:包括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及其附属设施;(责任人:陈维)
(2)广播电视影像设备:包括电视机、录(放)音机、功放、音响、照像机、摄像机等设备;(责任人:李方、张彪)
(3)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一体机、投影仪、多媒体等设备;(责任人:李方)
(4)文体设备:包括各类音乐器材、美术、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责任人:颜其全、王玲、李方)
(5)教学仪器:包括各学科专用仪器仪表等;(责任人:邓林帮、庞标、)
(6)办公家具及用具:包括办公桌椅、会议桌椅、实验桌椅、课桌椅、讲桌、学生铁床、餐桌椅等;(责任人:张彪、陈维)
(7)炊事设备:包括锅炉、冰箱、和面机、切面机、馒头机、切肉机、切菜机、磅称、保温桶等;(责任人:魏敬勇)
(8)降温采暖设备:包括空调、台扇、吊扇、落地扇、排风扇、火炉、电暖器等;(责任人:陈维)
(9)图书文物及陈列品;(责任人:李方)(10)其他。(魏有红)
(二).清查的基准日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为2012年5月31日。
三、资产清查的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由于固定资产清查范围广,工作量大,现场核查工作复杂,需要全面动员,统筹安排。学校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审计、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具体如下: 组
长:赵斌
组成人员:李继华、张地强、沈云、魏有红、向映宗、陈维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的拟订,清查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的资料整理汇总,负责清查工作的协调联络等。2.工作小组
组
长:李继华
成员:陈维、李方、张彪、颜其全、王玲、邓林帮、庞标、魏敬勇、魏有红
具体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
四、资产清查的工作原则
1.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学校统一领导,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分级、分类共同组织实施。
2.采取现场核查与复核相结合的方法。一是现场核查。清查小组成员到资产存放和使用地点现场进行以账对物、逐一房间盘点、调查资产实存情况和使用现状;二是复核。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归口管理资产和部门资产的现场核查结果进行复核、分析、整理。
3.组织方式是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即根据资产的占有、使用情况和资产归口管理现状,将资产分成条、块,分工负责。
五、资产清查的步骤和方法
本次清查工作将实施全面的现场(实地)清查、盘点,即对所有部门、所有楼宇的每一个房间的固定资产实行全覆盖、无遗漏的现场清点、核对、登记。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现场核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为了巩固清查成果,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还应认真整理总结,明确管理责任,完善信息系统。资产清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清查准备(6月10日-6月20日)1.组织准备
(1)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校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大会,研究部署资产清查工作。
(2)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成立工作机构,制订清查工作实施细则,组织资产清查人员培训。2.材料准备
(1)调查全校各单位用房情况,明确全校所有用房(至每一个房间)的管理(使用)责任单位(或个人)。
(2)设计、打印分单位资产盘点表。
(二)现场核查(6月21日-6月30日)
根据清查工作的组织分工,各现场核查小组人员到各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即按照资产使用方向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里,对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或成批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摸清资产的存在状况和使用现状。各现场核查小组要根据现场核查要求,结合被查部门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清查工作具体实施办法,保证清查质量。
认真落实核查时间、房间分布情况和需要配合的人员,积极完成现场核查工作。并对清查出的各类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等提供合法有效证据及说明材料,并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三)整理总结(7月1日-7月5日)
1.查明盈亏原因,明确责任。每一个单位对资产盘亏情况做出书面说明,查找盘亏的原因。2.办理盘亏或报废等资产处置手续。对盘点发现的盘亏或待报废资产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经批准后进行账户调整;对于盘盈的资产,粘贴标签。
资产清查是通过对实物, 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务债权的核对, 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券债务的实存数, 以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办法。资产清查的范围主要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资产清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摸清家底。
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 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2. 建立监管系统。
通过资产清查, 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信息, 在此基础上,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3. 实现两个结合。
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为财政部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4. 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资产清查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 常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以下以某高校在资产清查中遇到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
1. 二级单位设备标签和标识缺失比较普遍。
由于各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加之某些设备使用时间较长, 搬迁频繁, 使用人员操作不规范等, 许多设备的标签和标识存在污损, 不完整甚至脱落现象, 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清查工作。
2. 借关系错综复杂。
部分物资未及时办理转账手续导致管理人与实物关系不一致。其中某些物资涉及多次转账, 均未办理转账手续, 极大地加大了设备清查的工作量。
3. 管理人离校或离岗, 但未按规定交回单位物资。
该问题虽属个别现象, 但由于人事变动较大, 当事人的配合积极性不高等原因, 仍给清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
4. 分二级单位上报盘亏数量及价值较大。
盘亏物资中设备占83%, 家具占11%, 低值品占6%。批量物资盘亏的主要原因是已报废未下账或者已统一调配, 但没有及时履行物资转账手续。零星物资盘亏的主要原因: (1) 办公室已调整, 但物资仍留在原地, 交接手续没有及时完善导致盘亏以空调盘亏为主; (2) 由于临时机构的变更, 以及人员变动, 物资手续没有完善; (3) 部分物资已过正常使用期, 没有维修价值, 长期处于废弃状态导致遗失; (4) 部分设备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状态, 原状态已无法还原; (5) 部分物资本属于房屋及建筑附属, 但因不明原因入在物资账中, 导致盘亏, 如老校区教室配电箱、门禁等; (6) 因老校区房屋拆除时间原因, 部分物资来不及完善手续。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 加强责任意识, 及时办理转账手续, 落实管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和监督。对于管理人员或办公场所变动时要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办理转账手续, 逐一落实新的管理人员, 并对相应标签和标识及时更新。 (2) 每年形成固定报废制度, 及时报废, 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于电脑等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电子产品更要及时处理, 以免影响以后的资产清查工作。 (3) 及时贴标签, 做到每样物资都有标签, 便于清理查询。 (4) 每季度组织人员抽查, 落实物质管理, 做到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 不留隐患。
四、结语
资产清查对于国有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因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 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文章根据具体工作实践, 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措施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漫耘.从固定资产清查探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界, 2013, (6) .
[2]陈粉粉, 郭爱伟, 刘丽.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3) .
按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决定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编定了清查方案、清查办法,但笔者认为其不够具体明细,软件运作也有些欠缺,在此,笔者结合清查工作实际及2003年清产核资经验,谈一些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认识和做法。
一、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政府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逐步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有力的保证。表现在:资产配置不公平、超编、超标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着闲置浪费现象;资产处置不规范,对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弱化,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浪费了国有资源,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
(二)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表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自行出台和发放津贴、补贴,而这些政策外津贴、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缺乏有效衔接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乏力,资产管理改革明显滞后,资产预算安排与现有资产存量脱钩,对国有资产收益如资产处置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缺乏监管,对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缺乏实物定额标准。
(四)“家底”不清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至使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不仅不完整、不准确,而且基本上都是静态数、账面数,实际资产变动状况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这些账外资产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具有隐蔽性。
二、财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家底”不清这一严重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
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各基层单位、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开展行政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加强领导是指各资产清查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就是要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清产核资工作机构,包括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设置专门办公室,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加强宣传与培训,加强沟通与协调
加强宣传可通过广播、公示栏、电脑触摸屏、标语、手机短信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此次资产清查的意义、内容以及具体的开展工作方式,以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合作;加强培训就是把参加资产清查的人员集中起来学习文件方案内容、清查工作的目标、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参加资产清查人员的素质,使其清楚工作规范、掌握工作方法、熟练操作技能。同时,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清查人员、社会中介机构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以顺利完成清查任务。
(三)按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成立清资机构;设置资产清查办公室;抽调人员名单;安排培训学习的时间、内容、分组、分任务、分阶段情况(可列表);资产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涵盖范围;资产清查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以及有关的各项要求等等。
(四)落实工作方案,按方案内容分阶段、分任务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1.单位基本情况清理。即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户数和编制实有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
2.财务清理。即对行政事业单位本部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款项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3.财产清查。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债务等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核实。
4.建立卡片。即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边清查资产,边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
5.录入填制报表。即按财政部下发的清查软件系统,录入财政资产清查基础表,再结转导入生成财政清查综合表,并审核,用A3纸打印上报。
为规范和整顿固定资产管理秩序,查清查实我局固定资产现状,依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决定在全局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登记工作。为加强领导,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清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局下属单位以及其他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科室进行全面彻底清查,以便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固定资产状况,切实做到账实、账账、账表、账卡相符。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固定资产清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成立XX局固定资产清查领导组。由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科(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与各单位报账员组成,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清查基准日、范围及内容
(一)清查基准日。本次资产清查工作统一以2013年12月31日为固定资产清查基准日。
(二)清查范围。全局各科、处、中心。
(三)清查内容。凡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15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属于此次资产清查内容(已报废或遗失的固定资产也要清查登记),具体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文艺体育设备、仪器仪表及量具、家具用具及其他类。
四、实施步骤
此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从2014年4月18日开始,至2014年5月31日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单位自查阶段(4月18日至4月24日)。各部门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自查,按照统一的清查表格样式和内容填报表格。对清查出的固定资产盘盈和损失,提供合法证据,提出处理意见,并积极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建议,出具自查报告。资产清查表及自查报告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资产清查办公室。
(二)现场核实阶段(4月25日至5月14日)。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人员到各资产所在单位进行现场核对,一是与自查情况进行核对,二是与财会管理中心固定资产账面进行核对,确认各单位固定资产现存状况。清查办公室对固定资产清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查找账实不符的原因,对清查出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要求各单位办理申报和审批手续,并向领导组出具清查报告,提出处理建议。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管局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家发任组长,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李骏、李合豹,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陈杰任副组长,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勇、郑旭东、胡勤玲、彭小军、吴玲、张松、李明、李强、邓衍国、李跃翠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事宜。
二、责任分工
局内部资产,由陈xx同志牵头,各科室、单位负责上报
马xx、尹xx负责审核,具体经办人:陈xx、郑xx。
政务中心所属资产,由李xx同志牵头,宋xx、吴xx、杨xx负责,具体经办人:吴xx、张xx、李xx、李xx。
市直单位移交资产,由李骏同志牵头,张召军负责,具体经办人:彭小军
三、工作要求
局财务科将固定资产台帐初步梳理后,按照分工交各牵头领导,由牵头领导召集有关科室作进一步细化,各科室(单位)对照资产台帐对实物进行盘点,于5月15日前完成自查,形成实物台帐,并对资产盘营、资产损失进行原因分析形成书面材料,经科室负责人签字、牵头领导审核后,交财务科汇总。6月15日前由局财务科、办公室将清查结果梳理汇总后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后报财政部门。
一、国有资产清查和产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宏科
副组长:卜文华、沈立
成员:王能辉、樊振宇、王晓兰、赵凡
二、资产清查工作安排
1、本次资产清查工作按照“对、查、点、清”、“以账查物、以物对账、见物就点”、不重不漏、“账、物、卡”相符的“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和分类实施”的原则进行,全面摸清家底。对 年 12月 31日 之前购建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清查。
2、单位自查阶段( 4月 27日 — 5月 11日 )
对本科室所属资产进行核查、标签粘贴和报表上报工作,明确去向、位置和管理使用人。各科室资产核查准确后,组织人员填写自查情况登记表,并对差异情况进行实证性说明。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学校资产清查办公室审核。特针对校园一卡通“隐形”资产,通过清查核实存放地点及使用人,为产权登记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将此一类资产暂时编号为“JSYH2015001”。
对本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既可以把我们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的情况了解掌握,也可以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整齐化管理,责任到各个科室到每个人。通过资产管理系统,随时可以通过资产编号或设备编号,即时掌握资产的现状,达到物物有人管的效果。
3、工作要求:
1)查数量:要依据资产账目逐件核对、落实,做到账物相符。有账无物资产,要查明去向。调出的要补办交接调账手续;转借到学校其他部门使用的,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应由本部门经手人负责索回;丢失的要形成文字说明材料,部门领导确认签字,如已报案应提供保卫处证明和公安机关案件相关证明。
2)查状态:对仪器设备和其他资产的使用状态进行确认,注明在用、闲置、待修、待报废等资产,对待报废资产进行统计,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3)查地点:由于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流动,账目上的物品可能调出或不明去向,各科室必须要负责将本单位资产账目上物品追查清楚,查清去向,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资产领用人发生变动的必须注明)。
4)查账外物:本次清查对账目上没有的账外资产(包括办公家具等)也要逐一登记,各个项目要填全(资产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厂号等项目为必填项);价值不能确定的,可以不填。
4、集中清查阶段( 5月 16日 — 6月 17日 )
由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人员以各部门所上报的资产报表为依据,对其逐一进行核查,保证账、物、标签相符;如发现漏登或账、物、标识不符情况,当场予以纠正、进行补登。
5、汇总核销阶段( 6月 20日 — 6月 25日 )
根据各单位资产自查情况,学校国有资产清查和产权登记工作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各类资产核实汇总,完成实物账与资金账对账工作,并对盘盈、盘亏、损失资产和挂账资金等情况进行统计,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核销等处理。
6、总结完善阶段( 6月 26日 — 6月 28日 )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对外投资等。近年来, 我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 而且保持着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清查建账, 把全部国有资产纳入账簿记录范围, 然后建立会计记录、核算和报告体系, 这有利于完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清查有利于彻底摸清“家底”, 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 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动态监管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 为编审部门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做好国有资产的清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及具体使用情况, 从而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 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这对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意义重大。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存在的常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非常薄弱, 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了解甚少, “家底不清”、“前清后乱”的现象一直存在: (1) 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工作人员并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认为资产是国有的, 与个人关系不大, 因此对资产使用和管理并不注意, 资产清查工作流于形式。 (2)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清查是由办公室人员统一负责,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 使得资产清查工作不能被有效地置于管控之下。 (3) 资产清查程序并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和程序, 日常管理相对松散, 清查步骤不严格、不规范, 各部门只是应付式、象征性地进行清查盘点, 清查结果不全面、不准确, 达不到国有资产清查的目的。
三、事业单位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的具体方案
(一) 增强资产清查意识
2016年10月,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可见, 事业单位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国有资产清查工作,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定期清查, 确保账账、账实、账卡相符。要核实单位存量资产情况, 全面摸清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状况, 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资产现状, 及时发现管理漏洞, 并针对性研究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 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 界定和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 有效掌控和调配国有资产, 避免重复采购和资产流失。
(二) 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资产清查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 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规则》等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使得清查盘点工作有据可依。要明确国有资产清查的工作范围, 凡是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 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 仍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固定资产, 都属于资产清查的范围。单位要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资产管理部门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各使用、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查, 明确管理责任, 实行责任到人。资产使用部门依照资产台账每季度清点一次部门资产, 编制《资产清查盘点表》, 并报送资产管理部门, 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对账;资产管理部门每年清查两次, 编制《固定资产汇总表》, 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 年底进行总清查、总对账, 确保账实相符。
(三) 规范资产清查程序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 成立资产清查领导小组, 下设资产清查办公室, 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具体清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1) 摸底清理统计阶段。各使用和管理科室、部门确定资产管理员, 认真进行资产清理、统计, 按照名称、类别、型号、数量、原值、投入使用日期、变动情况等如实填写《资产清查盘点表》, 同时明确注明资产使用人、责任人。 (2) 实地盘查阶段。首先资产清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比较分析财务科的资产账簿、各部门自查的《资产清查盘点表》, 然后清查办公室组建几个小组, 分赴各部门对资产进行实地盘查, 根据核实情况进行修正, 并由各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3) 入账汇总整理核对阶段。各清查小组对资产清查结果分门别类进行汇总, 统一编号, 填写《固定资产汇总表》, 同时录入电脑, 财务部门据此利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4) 总结阶段。资产清查办公室对资产清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形成资产清查档案, 对待报废资产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鉴定、处置。
四、结语
做好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 各个事业单位必须增强资产清查意识, 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规范资产清查程序, 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对资产状况进行全面清查, 防止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以不断提升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资产清查历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中, 清产核资工作几乎等同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强资产清查是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 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也是推进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为此, 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清查的重要性, 剖析资产清查中存在的常规问题, 为事业单位落实国有资产清查提出了具体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清查
参考文献
[1]董萍.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强化手段[J].财经界, 2016 (18) .
[2]李松森, 孙晓峰.国有资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清查;重点问题;研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要求,近几年,公立医院以“盘活存量、创造增量”为契机,下大力狠抓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逐步使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资产清查是公立医院 推动资产管理工作落实 ,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 , 确保有效发挥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坚持不懈地抓好资产清查工作,是规范公立医院日常管理行为,实现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坚持定期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一、明确公立医院资产清查的内容和意义
资产清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单位基本情况清理是指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单位户数、机构及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账务清理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银行账户、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各项资金往来和会计核算科目等基本账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财产清查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行政事业单位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损失和资金挂账应当按照资产清查要求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完善制度是指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是公立医院履行职能、保障医院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公立医院重要的创收来源。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的有效举措;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履行公共财政职能,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的客观要求;是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的具体体现。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有利于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资产合理配置,为预算编制和审核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实现资产动态管理;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开展资产清查能够从资产的数量、价值、结构、使用状况等多层面准确反映医院财务、资产情况,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
二、 把握公立医院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公立医院要从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出发,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以确保资产清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1.要坚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与建立资产动态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公立医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要通过定期组织清查,及时掌握资产的性能、数量、价值、质量和使用现状以及管理方法 , 依托条形码或数码影像管理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 构建本单位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 实现国有资产从购买、运行、调剂到处置等各个环节日常管理的信息化 、动态化 , 建立管理构架的长效机制,建立一个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
2.要坚持自查与核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由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牵头,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服务、总务、房产管理等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业务培训、资产盘点、产权清理、数据审核等各项工作,确保资产数据资料真实、完整、详实,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各部门资产逐项进行实物核实,确保所有自查登记的资产帐物相符。
3.要坚持实物盘点与账务清查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以院长为首的资产清查管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有分管物资管理部门的副院长、财务科负责人、审计科负责人、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内控监察人员。学习相关资产清查文件,按照程序,分步骤和人员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清查小组根据实物资产总账与明细帐,实地清查资产的保管、领用、使用、后期修理维护、处置等情况是否正常,查明资产的实际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 , 做到资产帐务清楚明了,账表、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不重不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4.要坚持边清查边整改的原则 。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对资产清查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等事项,按照管理权限,分别向主管部门,或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资产核实申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予以核实批复,并作为单位账务处理的依据。未经审核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账务。需报送市财政局审批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事项,应当以正式公文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资产核实申请表、相关证据等材料,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以正式公文转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将根据中介机构审计鉴证报告,作为资产核实批复依据。
三 、 健全公立医院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有效机制 。
大多数公立医院实行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归口管理模式,至使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造成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核算相脱节,因此必须在医院负责人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工作体制 , 健全各种长效工作机制 ,全面有序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公立医院资产清查工作 。
1.要健全资产定期检查与核实的清查机制。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请购、增加 、减少、调剂、变更、报废、毁损, 为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动态 , 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 次全面的清查核对,以摸清“家底”, 准确 、 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使用转移、报废等情况,建立各类固定资产明细帐 , 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为进一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和先决条件 。
2.要健全资产清查领导机制。公立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 , 成立由医院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连同财务、审计、资产管理、设备、后勤、基建、技术鉴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 并吸纳相关专业人员成立资产清查办公室, 明确具体责任分工 ,制度到人。 组织 、 指导 、 监督和检查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 , 部门领导亲自抓, 各相关部门集中时间和精力配合清查 , 保证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
3.要健全资产清查部门联动机制。公立医院资产清查工作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政策导向较强,组织难度较大。在目前多数单位没有设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的情况下 , 财务部门作为牵头科室,要妥善搞好协调工作 。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职能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与资产清查办公室建立工作联动 ,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资产清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 严格按照单位统一的政策、方法和步骤,组织好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各部门要变各自为战为协同配合,确保资产清查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
4.要健全资产清查人员培训机制。公立医院每年组织资产清查前,要把与资产清查有关的人员 ,以及各部门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对最新的资产管理知识和清查实施方案进行业务培训 ,介绍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性能、分布、占用及使用 、产权及其变动、抵押及担保、未入账资产等情况 , 采取会议讨论等方式 , 切实提高相关人员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能力。加强资产清查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清查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也方便数据的统计和汇总,并借助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实现资产清查数据信息共享,以此简化办公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
5.要健全资产清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资产清查工作得力、及时完成、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嘉奖 ,并作为年终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组织不力、工作拖沓、未按要求完成资产清查工作、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要追究责任,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总之,公立医院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把握基本原则,健全有效机制,通过扎实工作,实现由上级行政命令到本单位自觉行动的转变,由行业统一组织到各单位自行安排的转变,由集中行动到常态落实的转变 ,以资产清查工作的定期开展推动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确保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
参考文献:
[1]张敏 《新医改形式下关于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管理论坛 2016.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国有资产管理,根据(贵政办通[]8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校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
为了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我校的资产状况。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网络化动态管理。
二、清查内容
清查内容是以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我校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
具体包括:
1.土地;
2.房产及构筑物;
3.通用设备;
4.专用设备;
5.交通运输设备
6.电气设备;
7.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
8.仪器仪表及衡器;
9.文艺体育设备;
10.图书文物及陈列品
11.家具用具及其他。
三、资产清查实施步骤
我校固定资产清查分组织准备、自查盘点、整理报批、总结完善等四阶段进行:
(一)组织准备阶段(8月30日—9月10日)。
成立我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梁有洪
副组长:甘恒志 韦燕云
成 员:黄少菊 覃宝金
(二)自查盘点阶段(209月10日—10月10日)
我校要按照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要求,对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盘点,采取以物对账、以账对物、逐一查对盘点的方式进行,核对固定资产的账、物、卡是否一致,并按规定要求下载和填制《覃塘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
资产清查表》,要对固定资产清查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三)整理报批阶段
自查盘点工作结束后,我校根据清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并提出清理意见,于10月10日前以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方式报上级部门备案、审批。
(四)总结完善阶段
针对清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同时撰写资产清查工作总结,于11月30日前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四、资产清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本次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落实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
(二)实事求是,确保质量。
我校要严格执行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做到以账对物、以物查账、见物就点、见账就清、从快从实、不重不漏。
对清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确保固定资产信息真实有效。
(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史万铭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地震办主任刘伦武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李勇军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勇军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时间安排、清查范围
时间安排: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从8月初开始,至8月15日上报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束。
清查范围:局机关和地震办。
局机关与地震办分别进行清查,分别报送数据。地震办负责人具体负责地震办国有自查清查。最后由局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局机关和地震办的清查工作进行检查、总结。
三、方法
按照《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本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汇总,并将数据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实物台帐的登记工作,填写好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照规定的时间上报数据。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展清查工作。
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方式,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预防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
要高度重视,健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
(二)加强监督、从严要求,严肃清查工作纪律。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要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要按照《安徽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本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汇总、上报,不得出现瞒报或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现象。
(三)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健全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经办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地震办的监管,严格执行资产审查制度和资产处置报批手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会议强调:一是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实施”的原则, 组织开展全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全面摸清家底, 完善监管系统, 实现两个结合, 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资产清查发现和暴露的问题, 全面总结经验, 认真分析原因,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二是明确清查基准日和范围。清查基准日, 以2015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的时间点。清查范围, 即:2015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 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企业,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以及事业单位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
会议要求:一要加强领导, 各部门 (单位) 、各县 (市)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好此项工作;二要精心组织, 做好动员、培训工作;三要严肃纪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四要做好工作督导。并明确了资产清查完成时间, 要求州级部门7月10日前将本部门清查结果汇总后按要求报送州财政局;各县市财政部门7月31日之前将清查结果汇总后按要求报送州财政局。资产清查结束后, 省财政厅和州财政局将组织对本次资产清查进行总结、通报。各县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分管领导、资产管理业务人员以及州级各单位财务管理负责人, 资产管理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8号 【发布日期】2007-01-29 【生效日期】2007-01-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闽政办[2007]1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2006〕51号)精神,为做好我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区、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确保清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附件: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2007年1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办〔2006〕51号)精神,我省将于2007年1月-7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为顺利开展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来源。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财政部门编制2008年及以后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步骤,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基准日为2006年12月31日。
(二)清查范围。
1.2006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必须根据本方案规定由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相关数据。列入本次清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下同)。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福建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小平任小组组长,省财政厅副厅长张小平、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陈秀琴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组织开展省级资产清查工作。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黄剑青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省财政厅教科文处林玉榜处长和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处陈如明处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各市、县(区)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组织机构和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自行确定。
各级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由资产、财务、纪检、人事、基建、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将组织机构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四、工作原则和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各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本级政府管辖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各主管部门按照财务隶属关系负责组织所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省资产清查办公室对省级部门和各设区市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统一汇总。其中:
(一)对于近三年已经进行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地方,允许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此次资产清查的统一政策和要求对其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补充、调整,审核更新有关数据后,汇总上报。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首先由部门(单位)进行自查,然后请社会中介机构对自查结果中变动较大的资产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及相关工作。参与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由省资产清查办公室统一招标确定。
各市、县(区)财政部门组织开展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时,自行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作的方式。
(三)经过清查的固定资产,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账卡,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四)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政部将另行制订)和实际情况,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认定。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清查结果核实、资产损益认定等方面的具体权限,由省资产清查办公室根据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五、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做好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2月份)
1.拟订有关资产清查工作文件。
2.召开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会议。
3.开展全省财政部门、省直部门业务培训,条管单位系统培训。
4.下发清查报表、软件等。
5.拟定招标方案,组织招标工作,确定参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
6.省直部门、各地区组织本系统、本地区的培训,布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2月~6月)
1.省级各部门组织本系统开展自查。自查工作结束后,向省资产清查办公室报告,省资产清查办公室安排中介机构开展专项审计。审计结束后,按照财办〔2006〕52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将有关资料于2007年5月20日前报送省资产清查办公室。
2.各设区市于2007年6月1日前将本地区资产清查统计表汇总报省资产清查办公室。
3.省资产清查办公室分析汇总全省资产清查结果,并形成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于2007年6月30日前将全省资产清查统计报告报请省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财政部。
(三)总结阶段(2007年7月)
1.推荐全国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召开全省表彰会,对全省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2.根据全省资产清查结果,按照财政部要求,研究完善有关资产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
六、经费保障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除省财政统一配发资产清查软件、资料等外,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资产清查专项审计费用,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由委托方承担。参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的社会中介机构所需费用,由省财政统一支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配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关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管理责任,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完成。
(二)精心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动员、培训工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并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制定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方案,保证工作顺利完成。
(三)严肃纪律。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不得瞒报虚报,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社会中介机构应当客观公正地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等鉴证材料,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对于资产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工作督导。省级各部门,各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上报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省资产清查办公室将通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简报》等方式对全省资产清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组织监督检查。
资产工作方案》的通知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
为全面准确掌握集团公司各单位及下属二级企业固定资产情况,维护固定资产安全,经集团公司党委研究决定,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现将《集团总公司清理登记固定资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集团总公司清理登记固定资产工作方案》
二O一O年十一月十五日
主题词:固定资产 清理登记 工作方案 通知 集团总公司办公室
2010年11月15日印发
清理登记固定资产工作方案
为了规范和加强集团公司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固定资产安全,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决定,结合我司实际,决定自2010年11月16日至12月5日对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及二级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核实财产、查清家底,做到账实相符。
(二)对集团公司所有固定资产进行造册登记,并对残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适合我司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工作范围
单位价值在200元(含200元)以上的各类在用及未用物品均在清理登记范围。主要包括:
(一)专用设备类。指各类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等。如搅拌机、升降机、水平测试仪、电工类设备、物业类专用设备、保洁设备等。
(二)交通运输类设备。包括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
(三)电气设备类。包括空调、消毒柜、电风扇、饮水 机、电水壶等。
(四)电子产品及通信装备类。包括电话、手机、电脑、各种办公软件、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
(五)文艺体育设备类。包括体育器材、音响设备。
(六)图书、文物及陈列品类。
(七)家俱用具及其他类。家俱用具指办公桌椅、文件柜、沙发、茶几等。
(八)其他类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三、工作内容
(一)要对集团内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造册登记,已列入固定资产帐的以固定资产卡片明细为准,未列入固定资产帐的以实际物品为准,并指定资产管理员专人具体负责填报。
(二)在清理登记工作中发现存在固定资产流失、损失或被占用、借用等问题,要及时追回已流失或被占用、借用的固定资产。
(三)集团公司会计核算中心和办公室对全司固定资产进行核对,并建立真实、规范、统一的固定资产账目。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四、方法步骤
(一)摸底清理统计阶段(11月16日—11月26日)。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登记的统一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固定资产清理工作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按时组织人员严格进行固定资产清理、统计,建立账目。认真、如实、规范填写《集团总公司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并在登记表上明确资产使用人、责任人。
(二)核查阶段(11月27日—12月5日)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固定资产摸底情况,集团公司组织人员进行核实,做到账实相符,不重不漏。如属于已报废固定资产未及时作销账处理的,经查属实后,要作销账处理,同时要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
(三)固定资产入账汇总整理阶段(12月6日—12月10日)。经核实无误后的固定资产统一编号后,录入电脑。同时填写《集团总公司固定资产汇总表》。
(四)总结完善阶段。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健全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制定《集团总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其他涉及资产管理的制度。通过清理登记资产,要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对管理不善造成财产损失的,也要吸取教训,找出存在问题,改进管理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了认真搞好这次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的领导,成立以 ********为成员的清理登记固定资产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负责具体工作。
(二)落实责任。此次清理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组人员的清查登记工作。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责任人的职责,认真抓好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监管工作。所有的固定资产账目进行一次梳理,在各部门自行清查登记的基础上,各单位财务部门对应账目进行核对,并建立真实、规范、统一的固定资产账目;同时要研究一个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办法;清理登记固定资产的工作领导小组要对清查登记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发现有违规违纪的按纪按规进行处理。
(三)要实事求是。凡是在清理登记阶段能主动揭露问题、如实填报情况、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原则上不追究责任。对故意隐瞒、不如实填报的,对有关责任人将严格责任追究,予以通报批评、警告或党纪政纪处分,决不姑息迁就。
(四)完善制度。通过本次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工作,要克服清理不彻底、前清后不清的情况出现。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在加快清理工作节奏的同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形成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笔者认为该方案值得商榷, 因为当期漏记固定资产, 导致固定资产盘盈, 只需在当期补记即可, 并不会因漏记固定资产而导致企业获得一项利得, 增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它不需要企业付出任何代价, 实际上是一种意外所得, 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因漏记而盘盈的固定资产, 企业是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获得的, 并不是一项意外所得, 如果按该文的方式进行处理, 不但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还会导致企业当期所得税税负的增加。这会对企业当期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造成影响, 也可能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所做出的决策。由此, 引发了对固定资产清查结果会计处理的进一步探讨。
为了保证企业账簿记录的真实和准确、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各单位应对其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点盘查, 以保证企业账实相符。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 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 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现象较为少见。如果清查中发现固定资产的盘盈或盘亏应及时查明原因, 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当固定资产盘盈时, 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应视为差错, 进行会计更正处理;当固定资产盘亏时, 确认为当期损益。具体的会计处理分为两步:首先, 调整固定资产明细账;然后, 按照查明的原因经批准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盘亏的会计处理。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 如果发现有盘亏的固定资产, 应查明原因, 填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表并写出书面报告, 报经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处理。 (1) 报批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适用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 (2)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 (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 , 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2.固定资产盘盈。在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 发现的盘盈固定资产, 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 应确定固定资产重置价值, 并为其开立固定资产卡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视为前期差错, 进行会计更正处理。但对因不同原因而产生的盘盈应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盘盈有两大类原因, 一类是意外所得, 一类只是账上的错记或漏记。这两种情况对企业来说有着本质区别, 对于意外所得导致固定资产的盘盈,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其视为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然后再补交所得税,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净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 最后再补提盈余公积。即盘盈时,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批准后, 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然后调整报表相关项目, 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信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视为前期差错, 通过调整前期留存收益来进行会计处理。这种方法更为合理也更接近实际, 还能因此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操纵。
但对于错记或漏记而导致的固定资产盘盈, 由于其性质与意外所得的盘盈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应区别对待。因为此时的盘盈既不会对前期损益有所影响, 也不应导致当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实际上, 这种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企业以给付对价的方式获得的, 若在会计处理上将其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者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并缴纳当期所得税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首先, 这种盘盈的固定资产是企业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获得的, 只是由于漏记或错记而导致盘盈, 并没有任何额外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无论是计入营业外收入或是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都与业务的性质不符。其次, 这种盘盈的固定资产, 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而且会给企业创造虚增利润的机会。如果固定资产在用而只是账上没有, 那么在其使用前期没有提折旧, 已经导致了前期利润的虚增, 现在盘盈了, 按照其重置成本再调增以前年度留存收益, 又一次虚增了以前年度利润。这种处理显然不合理。此时应直接补记或进行调整。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对我院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达到“理清家底、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目标,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安保红,副组长章荣煌,成员陈北京、钟良海。
二、资产清查目的
通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搞清我院资产的真实情况,全面摸清家底。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清查范围
单位的全部资产,包括购置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重点清查办公设备、家俱、图书资料、车辆配件等;涉案扣押资产;无偿调入、接受捐赠资产。
本次资产清查工作,以2015年2月28日作为资产清查基准日,即在基准日之前购置并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资产均属于本次清查的范围。资产清查工作于2015年3月23日起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实施。
四、资产清查工作原则和方法
(一)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进行。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资产清查具体工作。
(二)各科室在院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并严格按照院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制定的工作程序,做好自查工作。各科室负责完成自查和报表填报等工作,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各科室自查情况进行复查核实,并对数据进行汇总。
五、资产清查实施阶段具体步骤
清查工作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至4月底结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采用自查和核实复查相结合的方法。(一)自查阶段(3月23日—4月1日)
各科室、个人将各自保管、领用的资产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如实申报,防止漏报,严禁瞒报,要严格按照院资产清查领导办
公室印发表格格式和内容认真填写及时上报,报表中不能反映的问题可另行书面说明。
(二)核查阶段(4月6日—4月30日)
各科室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将自查情况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资产清查领导组办公室审核。财务部门对各类资产的数量等信息进行核对,将核对无误的资产分类编号登记,同时编制资产清册,资产清册一式两份,分别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使用人、核查人签字,一份由资产使用部门或个人保存,一份由办公室保存。(三)整改阶段
1、根据我院历史原因和现有资产管理现状,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各个人、部门自查情况进行核查,核查不合格的部门要及时整改。各科室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档案。
2、对在本次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和暴露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我院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进行整改。
3、对于盘盈、盘亏、报废资产由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报院领导批准,财务部门按照规定上报财政部门核准后作财务处理。
六、资产清查工作要求
(一)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时间紧,时间跨度长,任务重,这次清查工作作为规范内部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本部门清查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清查任务。
(二)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协同做好清查工作,认真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的使用、管理状况,对我院占有和使用的资产进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出我院资产现状,确保账物相符。
(三)完善内控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各职能部门在资产清查工作中,应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真实、完整的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在资产清查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情况,在清查工作中,如发现有不按规定要求实施,不如实填报的,将责令重新清查,并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
一、《南湖人民检察院资产清查申报表》 附件
为保证公司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指导和规范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提高公司资产清查工作的效率,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第一条 财产清查的目的
(一)全面摸清公司“家底“,如实暴露公司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通过公司资产清查工作,核实公司资产、权益等状况,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真实反映公司经营实力。
(三)资产清查工作应全面彻底、不重不漏、不虚报、瞒报、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第二条 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日为2010年9月1日,资产清查基准日期为2010年8月31日。
第三条 公司实施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必须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本核实和完善管理制度等。
第四条 货币资金的清查
货币资金的清查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清查损失是指公司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银行存款发生的损失。
(一)现金的清查,主要是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
1、查看库存现金是否超过核定的限额,现金收支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核对库存现金实际金额与现金日记账户余额是否相符;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2、备用金余额加上各项支出凭证的金额应等于当初设置备
1
用金数额。
3、截止清查时间点,公司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的盘点金额是否相符;如有差异,说明原因。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主要清查公司在开户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该公司的账面余额是否相符;对银行存款的清查,应根据银行存款对账单、存款种类及货币种类逐一查对、核实。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
第五条 各项应收和预付帐款的清查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
(一)逐笔核对各类应收、预付的原始资料,确认其真实存在性;
(二)归集应收款帐龄,分析可回收性;
(三)逐一函证应收和预付款款项,取得债务单位确认函,对有争议的债权应认真清理、核实,重新明确债权关系;对长期拖欠,要查明原因,积极催收;对经确认难以收回的款项,要明确责任,做好有关取证工作。
(四)认真清理公司职工个人借款并限期收回。
第六条 存货的清查
存货清查的内容包括: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外购商品等。
存货的清查分为两部分:
(一)核对帐目
财务部负责核对:总分类帐余额与明细分类帐余额、物资管理部门库存物资余额是否一致。
(二)核对实物
盘点实物资产,公司要认真组织清仓查库,对所有存货全面清查盘点;推算财产清查基准日的实存数量(清查基准日已盘点的除外),并编制盘点表,若出现盘盈、盘亏及清查出的积压、2
已毁损或需报废的存货,应查明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第七条 固定资产的清查
一、公司清查应准备的资料
1、资产盘点表及明细清单;
2、租入资产(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租赁协议、合同;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方法:
公司应对所有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和土地等(包括帐内和帐外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一)核对帐目、卡片:
1、财务部门负责核对:总帐与明细帐及固定资产卡片合计金额是否一致;
2、财务部门与归口管理部门(综合办公室))核对卡片,包括资产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原始金额等的核对,并与相关产权归属资料进行核对;
3、归口管理(综合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核对卡片:包括资产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原始金额等是否一致;
(二)核对实物
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以卡查物,以物对卡,核对帐实,检查是否相符,并编制资产盘点表。清查中应特别关注以下六种特殊资产的核对:
1、有卡无物的资产,要查明原因,属于出租出借的应追查出租出借合同;
2、有物无卡的资产,要查明原因,一般有四种情况:
(1)属于正常固定资产盘盈,填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申报表”;
(2)属于接受捐赠未入账或作为成本费用支出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补作账务处理,填制管理卡片;
(3)租入借入固定资产,需要追查有关文书,登记管理备查簿;
3
(4)用账外资金购入的资产,应先补记入账、填制管理卡片,并查清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避免更大的损失。
上述资产若存在需报废、报损、盘盈、盘亏的情况,应按损失处理方法确认资产损失。
(三)固定资产清查的内容
1、查清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已提折旧额,清理出应提折旧与实提折旧差额。
2、清理出已提足折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
3、清理出单独核算长期挂帐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
4、清理出盘亏、盘盈及以帐外购置的固定资产,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借出的固定资产,要认真清理,将清理结果与对方核对,取得一致,完善相关手续。对于非经营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应尽量回收或补办手续,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按公司规定程序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对清查出的各项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要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况和主要参数等,按调拨(其价值转入受拨单位)、转生产用、出售、待报废等提出处理意见。
7、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依据用途(指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
第八条 在建工程的清查
(一)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开工建设,完成了一定的工作量,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按其性质不同分为:
1、正在施工的基本项目,技术改造项目;
2、已完工未使用和已交付使用尚未验收入固定资产的工程;
在建工程要由建设单位负责按项目逐一进行清查,主要登
4
记在建工程的项目性质、投资总额、实际支出、实际完工进度和管理状况。
(二)具体清查内容:
1、核对在建工程明细帐、总帐,并与相关批复文件进行核对,编制在建工程清单;
2、依据上述清单与实物资产进行核对,包括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检查,取得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进度报告、质量验收报告或相关文书;
3、依据在建工程合同、借款协议、工程进度,工程成本支出资料等检查工程资本化核算情况;
4、对清查出资产价值不实的部分,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相关帐目或申报资产损失;
5、对于公司清查出的挂往来帐的在建工程支出,应按规定进行调整,计入在建工程核算,完善相关手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由公司自行处理,调整相关账目,不作为损失处理。
第九条 其他资产科目的清查
其他资产科目的清查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资产、专项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的清查,应比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债权科目的清查方法进行。取得相关资料,确认资产价值及资产损失。
第十条 负债的清查
负债清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各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要清查各种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及应付福利费等;长期负债要清查各种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对负债清查时公司要与债权单位逐一核对账目,达到双方账面余额一致。
第十一条 长短期借款的清查
(一)编制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清单;
5
(二)检查借款合同,取得授权批准文件;
(三)将明细帐与借款合同核对,核实借款期限、金额、利率、借款条件、借款费用的核算。
(四)向银行及有关债权单位进行函证,并与明细帐核对,查明不符原因,并书面说明;
(五)查明借款逾期的原因,未计利息的原因及其处理,并书面说明;
第十二条 应付预收款的清查
(一)清查内容
1、核实各项应付款项的真实存在性,与相关的购货发票、入库单进行核对,查明不符的原因,取得不符的证据或说明;
2、编制各项应付预收科目清单;
3、选择重要帐户进行函证,查明函证不符原因,并书面说明;
4、对未入帐的款项,应查明原因,按规定程序入帐核算;
5、对其中属于应收预付的款项,按照应收预付款项的清查要求进行;
2010-9-1
附件:财产清查明细表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2024年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09-28
固定资产清查服务方案11-18
部队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总结07-1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流程09-28
资产清查工作审计方案11-28
山西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10-30
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07-21
国税局资产清查工作报告09-23
固定资产工作汇报09-18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报告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