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倾听作文(推荐12篇)
紫藤的个头都不小,又粗又壮的绿色枝条缠绕在木柱纸上,成为了一个天然的乘凉“避暑山庄”。因为种植的时间较久,每当我在闲暇之时,坐在幽静的紫藤长廊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或者是用来消磨时间的小说,紫藤的一根根枝条轻柔地挂在耳旁,一阵微微的清风拂过面颊,那根枝条似一只手抚过我的脸颊,惬意不已。体活课之时,我便坐在紫藤长廊的木凳上,在我的左手旁矗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它将自己的枝叶充分地伸展开,似一位忠心耿耿的士兵英勇地守卫着紫藤长廊的通道,使其充斥着一股幽静、清爽的力量,任何一个人进入都会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与深不可测。正当我看书看到最动人心弦的那一章节之时,有两位同学,追追打打,吵闹声久不停息,以至于我无法再次沉浸书中的情境,这可让我着实气愤了一番,我正想追出去与他们评评理,他们却突然间安静了,似乎这也是长廊的幽静所致吧!
最有趣的一件事莫过于去偷听植物与昆虫的对话了,紫藤长廊则是大自然“宴会”开办的“酒店”,最先到场的是蚂蚁兄弟,它们是动物界有名的劳动楷模,瞧,踏过一条绿油油的地毯,蚂蚁兄弟赶忙为宴会做起了准备;下一位到场的是蛐蛐先生,他一蹦一跳地跑了进来,顺着木柱,一跃攀着紫藤枝条上了顶端纳凉,在此之后,螳螂、小草、花朵、蚂蚱等动植物全集合了起来,宴会才正式开始,冷酷的外表,内心却似火一般热情的风伯伯也前来助阵,清爽的凉风使大家倍感舒适。
故事一:
一位年轻的妈妈问她六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旅游, 我们渴了, 但是忘记带水, 而你的小背包里正好有两个苹果, 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 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
看到这里, 不少人的心里或许都会浮现出些许无奈:慨叹现在教育的缺失, 慨叹孩子品德的匮乏……
这位妈妈原本也想像别的家长一样, 用诸如孔融让梨等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教育孩子一番, 可她忽然改变了想法, 摸了摸儿子的小脸, 温柔地问:“你能告诉妈妈, 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儿子眨眨眼睛, 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瞬间, 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故事二: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节目中访问一个想当飞行员的小朋友, 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 所有引擎都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朋友的回答是:“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 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 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 没想到,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个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故事中这位妈妈和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 在于他们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 尽管孩子的话有点可笑, 甚至让听众感到无奈, 但他们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 一分平和, 一分耐心, 他们才听到孩子心中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 我们的课堂教学, 有几位老师能在学生站起来发言的时候保持一种良好的倾听状态呢?学生发言时, 有的老师信步于课堂, 双眼只是观察着所有学生, 何曾与发言的学生有过交集?有的老师甚至不等学生把话讲完, 就赶紧插嘴, 迫切地纠正学生的问题, 恐怕教学偏离自己预先设好的轨迹, 他们只陶醉在自我表现中, 何曾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在所谓的课堂高效, 在暗藏背后的教学利益的驱使下, 我们所追求的是学生的对答如流, 追求的是课堂的教学模式, 追求的是优秀率、及格率、升学率……我们的老师似乎渐渐丧失了倾听的耐心, 教育似乎逐渐步入了“花开得灿烂, 果结得难堪”的境地。
有人说:“倾听是一种习惯, 是对人的一种礼貌, 更是一门艺术。”是啊, 一个不善于倾听学生心语的老师, 怎能走进学生的心间, 与学生打成一片呢?又怎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呢?
倾听是一种教育的智慧。通过倾听,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沟通得以促进, 了解更加深刻。倾听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学生原生态的思维, 拉近了与学生思维的距离, 从而有的放矢去解答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倾听是一个“慢”的过程, 但正是在这种“慢”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才能如鱼得水, 在水到渠成之中, 收获着教育的硕果。
倾听也是一种师生学习的文化姿态。我们要想获得故事中妈妈般的感动、主持人林克莱特般的睿智, 就必须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 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抱着一种欣赏“慢景”的心态。只有这样, 我们的视野才能在倾听中得以不断扩充, 个人素养在倾听中也得以不断提升。
在大家熟悉的《三只小猪》的故事中,狼是反面形象,这也符合人们习惯的对狼的认知与理解。而图画书《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保留了故事《三只小猪》的结构和角色,灵活地转变了角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是非对错因果关系,让读者在似乎相似的情景中领略到了出乎意料的情节。在这样的作品中,幼儿能够看到什么?幼儿在阅读、理解作品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提供支持和帮助?如何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多元地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在该绘本的阅读指导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调整活动目标,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以往,我们在设计阅读活动时,一般都会把目标主要定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方面,如“初步熟悉故事情节,知道故事的主要角色(狼和三只小猪),理解故事的内容,初步认识到狼的欺骗行为,知道不能被谎言所欺骗”等。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教师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中会更加注意引导幼儿关注与达成目标有关的画面信息,注重通过问题把幼儿的视线引向相关的“重点”画面。事实上,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的阅读理解往往是受限制的。
幼儿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有序、细致地观察图书画面,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尝试解读。因此,我们将该活动目标定为:细致地观察画面,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观察到的画面信息猜测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急于将故事内容告知幼儿,而是给予幼儿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关注幼儿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我们知道,每个幼儿在阅读前都带有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因此他们在阅读中的关注点各不相同,阅读方式也各有不同。在幼儿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从前往后仔细地阅读,有的浏览过后再次阅读,有的则简单看过后等待教师解读;有的自己独立阅读、静静思考,有的边看边自言自语,有的则急于与同伴、教师分享;有的幼儿识字,试图借助文字来了解内容,更多的幼儿被画面所吸引,阅读书中人物的形态、动作和房子倒掉后的混乱场面……
在这样的自主阅读中,幼儿虽然还不能理解故事情节到底是怎样的,但是通过观察,他们已经关注到画面的细节信息,并进行了初步预测,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奠定了基础。
二、减少活动环节,保证阅读理解的时间
阅读理解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常,我们在幼儿集体阅读活动中采取的方式是:自主阅读、阅读交流、教师读书、师幼共同阅读,最后再组织讨论。每个环节对于幼儿的阅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但由于集体阅读活动时间有限,班级幼儿人数多,幼儿自主阅读和交流的时间都不够充分。为了在规定时间里完成集体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能有重点地让幼儿交流几幅画面的内容,忽略或放弃对其他画面的阅读指导。此外,由于活动时间短,参与交流和表达的人数也很有限,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追问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表达,在匆匆而过的教学组织中有时甚至会代替、曲解幼儿的想法。
在《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狼为吃掉小猪寻找了各种理由,比如:吃小猪是天性使然;重感冒打喷嚏是不得已的;自己是要为奶奶做生日蛋糕才去小猪家借糖的……但其实有很多破绽暗藏在图画中,需要幼儿细致地观察才能理解。那么,我们如何放慢阅读指导的过程,给幼儿充分阅读和表达的时间,从而让自己有充分观察幼儿的时间呢?
根据以上思考,我们尝试减少集体教学的组织环节,来放慢阅读指导过程,使幼儿有时间能够充分阅读和表达:环节一,引出图书,萌发阅读兴趣;环节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图画书;环节三,分享与阅读,理解作品内容。于是,孩子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细节:狼打了个大喷嚏,房子都被大喷嚏给打倒了,旁边的房子歪了,它的蝴蝶结领带都掉了,眼镜也歪了,小猪被砸死了;窗户上有个狼尾巴,还有小猪。猪老二在刮胡子,因为它拿着一把刮胡刀。狼的鼻子又开始痒痒,它打了个喷嚏,把小木屋打倒了;木头都断掉了,旁边的房子也没有了;房子里的东西都掉到地上了,还冒烟。烟是一圈一圈的,而且还有小点点,那是灰尘。房子上面有灰,房子一倒,把灰都震下来了;有很多猪警官,可能是猪小弟报警了……最后,他们还发现了:狼在撕小猪的报纸,它不想让大家知道它来了,所以小猪做一份报纸,狼就撕一份;狼最后老了,好长的胡子,眉毛也发白了……
由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幼儿能够充分地观察,甚至反复阅读。他们关注到了图画书中更多的内容,发现了画面中更多的趣味,有些内容是成人都不太注意的。此外,由于时间宽松,教师能够以更放松的心态去倾听幼儿的阅读理解,并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融合分享与读书的过程,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内容。在集体阅读活动中,交流、分享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是重要的内容。
以往,我们在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内容时,一般会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觉得有趣的画面,说说自己的理解,或请幼儿说说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交流的幼儿要说出页码,教师根据页码找到相应的画面,引导幼儿聚焦观察。这种指导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但是,我们发现《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较难用以上方式来组织交流,原因有三:第一,这本书没有页码,角色也比较单一(狼或猪),幼儿在交流中难以清楚、准确地表述具体的页面。第二,叙述故事的文字篇幅较长,教师完整读文字需要较长时间。第三,画面内容丰富,有很多细节值得观察。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阅读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对这些细节的阅读。鉴于以上特点,如果坚持让幼儿表述画面,势必会拖延时间,既影响教学的环节,也会使倾听者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从而影响效果。
因此,根据该故事的基本情节与故事《三只小猪》有相似之处,幼儿能够通过画面预测相应的故事情节的情况,在交流分享时,我们采取了教师逐页播放电子图书,幼儿跟随画面说说、讲讲,然后教师阅读书面文字的方式。比如:第三页是主角狼的自我介绍。教师采取了直接读书的方法,帮助幼儿感知用第一人称撰写的文体风格,了解“我”代表谁。在随后的画面中,教师先说出自己观察的画面内容——看到了什么,再简单地解释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如可能是什么意思,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幼儿,让他们尽情地表达。又如,在第四页,他们观察到起司汉堡中夹着兔子、老鼠等动物;在第七页,画面是用狼尾巴、猪尾巴、猪鼻子、树枝等组合成的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首先引导道:“这页上面写着什么字?我们读一读。”接着问道:“在这页你们看到什么了?”幼儿惊奇地发现这些字是用与故事有关的物体拼成的:底下有两只脚,上面还有树枝和猪鼻子。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幼儿还发现了其中有小猪的腿、香肠,还有狼尾巴、猪尾巴。
在此环节的交流中,我们看到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有人交流的内容多,有人交流的内容少;有人主动地说,有人在教师的要求下说;有人说得清楚,有人则需要教师帮助他规范语言;有人能用一段话表述,有人只能说一两句……不论水平怎样,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都能在倾听同伴的发言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
在幼儿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读书中文字,让幼儿将书面语言和画面对应起来,既保证了幼儿能充分地自主阅读和理解,又能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书面语言。既避免了对幼儿阅读的限制,又能对其阅读内容进行补充,以更好地实现早期阅读活动的多元价值。
1.在空白纸的正中间写上你的姓名; 2.请阅读完以下所有的题目后再作答; 3.请在你的名字下画一条横线; 4.在姓名的旁边写上“好”字; 5.把你的性别和生日写在纸的右上角; 6.在纸的最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7.在纸的左下角画三个大正方形; 8.在这个正方形外各画一个圆; 9.在这三个正方形里各画一个倒三角形; 10.在你的名字上方写上你父母的姓名;
11.把爸爸、妈妈和你三个人的生肖分别写在姓名的旁边; 12.把你的生日数字单个相加,并把答案写在生日的下面; 13.在纸的左上角写出你所读过的一所学校的名称; 14.把你最喜欢的一样东西写在纸的左边; 15.把你最讨厌的一样东西写在纸的右边; 16.在纸的右下角画五个五角星; 17.在你的姓名下面画两条波浪线;
打扫完碎渣子,我把它倒进了垃圾袋,妈妈说:“蔡乐楷,你怎么这么没有生活常识呀!连不能把玻璃渣倒到垃圾袋里都不知道。你应该把碎的玻璃渣倒进垃圾箱里,不然玻璃渣会把垃圾袋划破的……”我赶紧打断她,不然又要说上整天。
我把垃圾袋里的垃圾小心翼翼的都倒回撮箕里,飞快地跑下楼把垃圾倒了。下楼时,我还听见妈妈在楼上大叫道:“小心点,别把碎玻璃抖出来了。”
我们来到小河边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我和爸爸在河边找到一棵柳树,阴凉刚好,我们便在树下坐下来钓鱼。
这是我第一次钓鱼,我仔细观察着爸爸的动作,先把鱼饵放在鱼钩上面,再把鱼钩用劲甩出去,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等着鱼上钩。于是我也跟着学把鱼饵放在鱼钩上,用尽我全身力气甩了出去,可是因为我的鱼饵没有钩紧,它落到河底了。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把鱼饵钩得特别紧,再甩到河里边,开心地等着大鱼上钩。
可是还没有三分钟,我便坐不住了,一会儿把鱼钩拿上来看一看,一会儿又把手伸到水里玩玩水。可是左等右等都等不到鱼,而爸爸那边鱼竿动了一下,爸爸立刻把鱼线拖到岸边,接着用劲一拉一条大鱼上钩了。我丢下鱼竿去看看爸爸钓到的那条鱼,那条鱼又肥又大我又开心又想抱怨:为什么爸爸能钓到鱼我就钓不到鱼,老天爷为什么那么不公平。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温和地对我说:“钓鱼要有耐心,否则一条鱼都不会钓到,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跑回去拿起鱼竿,闭上眼睛默默等着消息。
果然没过多长时间有一条鱼上钩了,因为我是第一次钓鱼,不知道怎么办?我惊慌失措地喊爸爸来帮我,他听到我的呼唤后飞速地跑过来,把我的鱼竿用劲往后面拖,接着用劲一拉鱼就上岸了。
宋老师是这学期新来的电脑老师,他是大连人,是来我们学校的支教老师。宋老师和蔼得很,不几天就和我们“混熟”了,还成了好“哥们”。他上课时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风趣幽默,把知识轻松愉快地教给我们,我们在快快乐乐中就把知识学会了。宋老师对我们也很有耐心,难怪我们班同学都爱叫他“羊外公”。
记得有一次,宋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公开课,有许多人都来听课。我们收拾好东西,便步履匆匆地赶到电脑室。这节课宋老师教我们用电脑绘画,内容是画房子。我画的是“兔妈妈和它的家”。可是我怎么也画不好蘑菇房顶,于是便举手问宋老师。宋老师温和地对我说:“蘑菇盖儿是不是一个半圆呢?”我想了想说“是的”,宋老师又耐心地对我说:“你可以先单击椭圆,再按Fshift′键,然后按住鼠标拖动……”他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给我看。
我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做,第一次还是没做好,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太笨,而是从头再教我一遍,这回我是彻底明白了,我画出了形象逼真的小房子,宋老师看过后,连连称赞我画得好,还用主控电脑把我的画展示到每个人的电脑显示器上,让大家跟我学,同学们看了也纷纷竖起大拇指,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想,这一切其实都应归功于宋老师教的认真,如果没有宋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不可能完成这幅作品,也不可能受到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羡慕。是我们的小宋老师为我轻轻推开了这扇成功的大门。
前些日子,我和妈妈去野外游玩,那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于是我就摘了一些种子带回来。
等到回到家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把这些种子全都种在了花盆里,然后给它们浇水施肥。之后的日子里,我一有空就会跑到阳台上看我的小花,但是每次花盆里都是光秃秃的,让我失望极了。
昨天早上,我再去阳台的时候,看到了令我激动的一幕,花盆里冒出来了一个小小的嫩芽,看来是种子破壳而除了,这种生命的活力让我觉得为之动容。
暑假的一天,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小渔村,我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一阵威风吹过,湖面荡起了层层波纹。我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看到湖边的岩石的壁上停靠着许多活波可爱的小鱼、小虾。它们一会儿蹦来蹦去,一会儿进行着游泳比赛,一会儿又跳起欢快的舞蹈。
突然,我看见周围有许多人钓鱼,我迅速拿出了钓鱼竿,放上鱼饵,然后轻轻的放入水中,过了几分钟,我没有钓到一条鱼,我心里十分着急,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头上一直冒汗。姐姐看我着急,想要放弃。就对我说“做事一定要有耐心,再等等鱼会上钩的”。听了姐姐的话,我又有了自信心!过了一会儿终于钓到了一条鱼。
今天,我和妈妈去乡下看望外婆。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因为在外婆家有很多小动物,有可爱的小狗小猫,还有几只既会咯咯唱歌又会下蛋的母鸡。我到了外婆家,先去了鸡舍捡鸡蛋,那几只母鸡看到我,就不停的咯咯地叫起来,好像向我邀功,又好像向我讨东西吃。我想起今天比较暖和了,估计会有青蛙出来菜地找吃的,于是我想钓几只青蛙犒劳一下这些母鸡也不错哦。
我先去菜地挖了几条小蚯蚓,这可是钓青蛙最好的诱饵。我找来一根长短适中的小木棍,外婆给我一根细细的白色线,别看这线条细但很坚韧的,我把线条一端系在木棍上,另一端绑着一条不断扭动身躯的蚯蚓,拿起一只红色的塑料袋,就出去菜园了。
到了菜园,我把绑着蚯蚓的一端线条放在菜地边,那里生长这一丛丛长势很茂盛的番薯藤,妈妈说那里有很多青蛙出现的。我半信半疑的,把系着蚯蚓线条在地面轻轻地晃动了几下,果然那番薯地就有动静了,好像有几只青蛙要赶过来了。我既惊喜又紧张极了,这时候,一只比较猴急的小青蛙,迫不及待的跳到了小蚯蚓身边,警惕地看着蚯蚓,过了一会,它终于抵挡不住蚯蚓这个美味诱惑,一口就咬住了蚯蚓的身躯,我飞快地把线条提起,青蛙一下被钓起来了,我马上把那个张开口的塑料袋一下把它放进去了。那青蛙还不肯松开呢,我用力晃了一会,它终于松口了,但它在我的塑料袋里再也出不去啦。哈哈,这只青蛙真嘴馋。我又把系蚯蚓的线条放到老地方继续晃动,可是过了好一会,再也没有青蛙来。难道它们变聪明不敢出来吃蚯蚓了?还是这里已经没有青蛙啦?我忍不住丢了木棍,用手把番薯藤翻了几下,可是没有一点动静呀。我忍不住抱怨起来:这些青蛙真狡猾,钓到一只,就不来吃蚯蚓了。这样钓下去也没有意思了。我正想放弃,这时候妈妈说:你没有耐心,就等一会看不见青蛙,刚才把那番薯藤翻了,已经把它们惊吓了啦,能怪谁呢?等一会之后它们会出来的。你再耐心等等吧。我听了妈妈的话,耐心地等了好久,再换了一个地点,真的又出来了好几只青蛙。我慢慢的钓着,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怕把它们吓走。不过我感觉那些青蛙真的有点笨,有一只青蛙在我的塑料袋还没有困住它,它就松口了,它掉到了草地上。我怕它走,马上把蚯蚓放在它身边,不停晃动,我身子不敢动,屏住呼吸不敢透大气。果然这只呆头呆脑的青蛙再一次上当了,被我钓起,这次它被我的塑料袋等个正着,再也逃不出去啦。
我今年九岁了,是个女生,总爱扎个马尾辫,细细的眉毛下面镶嵌着一双机灵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嘴唇红红的。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很有耐心。
有一次,我在自己的房间里练习音乐老师布置的乐曲——四只小天鹅,弹了一会儿,妈妈怒气冲冲地向我走来:“***,弹了那么长时间,第二三小节怎么还是老弹错呀!”妈妈不耐烦地对我喊道。我噘着嘴说:“着什么急嘛,才弹几遍呀”心里却暗暗地下决心,我一定要把二三小节弹好,我静心地弹了一遍又一遍,一遍比一遍有进步,就这样,我耐心地弹了几十遍,最后我终于可以流利的弹下来了。后来,我问妈妈:“好听吧?”!“”嗯,到老师那一定能弹地很好!“我心里比妈妈还高兴。
这就是我,一个耐心的我!
我看到过其他人玩多米诺骨牌,那是一种既容易又很难的游戏。说它容易是因为它操作简单,一块一块放好就行;说它难是因为玩它既需要有熟练的方法,又需要有很大的耐心。
我选择了我的三层学习桌为搭建地点,并准备从底层搭到顶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搭完了第一层骨牌,顿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期待与欣慰,就好像我已经成功了似的。
当我快要准备上第二层时,悲剧发生了,我的袖子碰到了前一块骨牌,几十块骨牌就这样在我的眼前倒下,而我却束手无策。我沮丧透了,抓起一把骨牌就往桌上砸。待我平静下来时,我才觉得我应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我又回到了桌前,上一次我在这里失败,但这一次,我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时刻注意着我的细微动作,在顺利地搭完了第一层后,如何解决“上楼”的难题,颇费了心思。是书架给了我灵感,我想出了用大小不同的书搭成“楼梯”的办法。虽然办法有了,可还是反复了好多次。但这次我十分冷静,耐心地搭好每一块,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第二层、第三层。
验证的时候到了,我轻轻推倒了第一块骨牌,看到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我兴奋地挥舞双拳,我成功啦!
【耐心倾听作文】推荐阅读:
耐心倾听客户06-17
耐心等待倾听花开10-03
耐心作文500字12-25
耐心小学生作文07-04
高二关于耐心的作文700字09-21
耐心的名人故事10-16
培养宝宝耐心的游戏06-22
耐心的反义词12-06
耐心培养 静待花开03-29
班主任工作总结耐心细致05-3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