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防范治理措施(精选11篇)
一、合理安排巡逻队员,维护好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在学生上学、放学两个时间段对学校、幼儿园开展护校、护园工作,结合校园实际,合理安排人员值守,加强交通疏导,清理乱停、乱放车辆,同时要加大对学校及周边的巡逻力度,为学生、家长的安全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确保不出现交通安全事故。
二、配合学校做好人员进出安全检查,防止闲杂人员混入。要督促并配合学校做好进出人员排查工作,对进出人员进行认真登记。同时要主动与校方联系,要求各小学、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家长发放接送卡或通行牌,家长要凭接送卡或通行牌进入接送孩子,防止闲杂人员混入学校内部。同时要防止学生等进校人员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入校,一经发现,要及时与校领导联系妥善处理。
三、下大力气排查隐患,消除隐患。要下大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对涉及学校、幼儿园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尤其对幼儿园,私立私办的学校,要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同时也可联合校方找学校师生谈话,了解师生内部思想动态。对排查到的隐患要及时给校方提出整改意见,配合校方做到发现一处隐患,消除一处隐患,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等内部矛盾及时化解,使犯罪分子不能对孩子下手。
四、加大学校周边的巡逻力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值守人员要佩戴好红袖章、护卫棍,按照市局“警灯工程”的部署,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安保工作中。在重点路段和部位增设卡点和巡逻警灯自行车,提高见警率;值守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学校周边的巡逻力度和密度,对在学校附近闲逛、形迹可疑的人员进行重点监控,提高见巡率和管事率,确保犯罪分子不能靠近学校,切实将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病人安全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 是病人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有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摆在了我们面前[1,2], 综合护理、有效护理、安全护理成为针对老年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目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安全意识,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防患于未然, 从而更好地维护老年病人的合法权益, 以利于医院综合护理水平的提高[3]。
1 老年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主体因素
老年病人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 普遍存在自身的安全隐患。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老年病人, 其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功能逐渐下降, 出现耳聋、眼花、弯腰驼背、语言迟钝、行动缓慢等现象[4], 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 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5], 直接导致了老年病人行动不便、感觉功能缺失, 个别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老年护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跌倒、滑倒、烫伤、坠床、误吸[6,7]甚至轻生的安全隐患。
1.2 客体因素
医疗机构在技术、资源、设备等方面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引发的安全隐患。表现为:医院的地板、瓷砖不防滑, 病室环境差、照明差;过道存有障碍物[8], 无扶手及警示标记;床边无呼叫器;病房坐椅不稳;浴室无扶手及防滑垫等。
1.3 医护因素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由于护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差异所致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偏差等, 也是导致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管理因素
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1.5 其他
安全隐患的引起受多方面原因影响, 除了以上因素外, 还存在着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 失去抢救时机;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同情心;护患沟通不协调;法律意识淡薄[9];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不扎实;工作量大;新设备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
2 措施
2.1 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特点
老年病人由于疾病发生的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 存在着护理难度大、隐患预见弱的特点, 护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老年病特点, 增加疾病防控知识, 遇到突发事件做到有的放矢。对性格不同的老年病人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 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满足病人生活基础护理。老年病人由于身体、心理等自身因素影响, 生理功能退化, 行动不便, 反应迟钝, 容易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 容易激化护患矛盾,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特殊群体, 针对不同个体实施护理措施。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断加强个人自身素质修养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以良好的技术和态度促使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这种交流不同于一般的社交, 它是以病人为中心, 属于情感关怀和治疗, 是医护人员帮助老年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10], 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
2.3 增强防范措施
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均做入院评估, 包括意识、步态和平衡感、心智状况[11]。属于高危的老年病人, 护理人员要在其床头卡上标有醒目标志, 让所有工作人员注意。在判断病人属易跌伤、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 应将可能情况及措施向家属说明, 并予以配合。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安装护栏, 对躁动型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定期更换床单, 厕所安装夜间照明灯, 浴室安装扶手, 地面做到防湿, 防止路面高低不平, 病人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12]。对尿频病人就寝前应先去厕所, 或在床上排便, 上下床及步行时应有人陪伴, 护士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的要求, 所需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此外, 制订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落实病区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谢绝传染病病人进入病房。
2.4 设立护理安全小组
护理安全小组由科内护士长、各主管护师等人员组成, 以护士长为负责人。安全小组要定期召开安全质量会议, 把护理安全隐患的检查作为日常工作重点, 对每次意外要分析原因, 查缺补漏, 采取有效措施, 使不良后果降到最低[13]。
2.5 完善医院管理
医院要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一是实行安全检查制度。通过护理查房, 提出指导性意见, 发现和解决好各种隐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安全制度, 制订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14]。二是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制订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 经常性地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三是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做好护理人员多重角色的转变工作。四是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五是保持医院环境的干净整洁, 设备的完好使用, 定期检修, 及时更换,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6 实施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 动员社会参与
通过知识宣传调动病人主动参与, 达到共同了解[15]、社会参与、消除隐患的效果。充分发挥护士的主导作用和老年病人的主体作用, 让病人成为健康教育的主人, 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的学习效果。
2.7 落实人文主义精神, 做好护理工作
在日常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及时满足他们的生活基础护理, 在病房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性关怀、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16]。
2.8 出院指导
老年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和疾病、环境的影响, 常伴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现象, 这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康复。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差异, 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将疾病康复指导、正确用药、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复诊须知等告知老年病人及其家属。
3 小结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26-01
1 精神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患者情况分析:患有精神疾病的的病人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来自病人的精神症状。有些病人不受控制,在病态的思维下进行活动,潜意识中不受支配,这就会产生很多状况,比如说,幻听幻觉、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妄想症、伤人、摧毁财物等怪异的行为。一般有精神病的病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且拒绝住院治疗,而且精神病人都会想的特别多,以至于造成思想顾虑隐患。有很多正在康复期的病人,回忆失去的东西,惦念家里的杂物或者工作,害怕没有人来接出院等顾虑,自然而然加剧了病情,或者因产生自卑感而自杀的隐患。再者就是精神病人自身躯体方面的安全隐患。人体的结构复杂,有时候很多病症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病人无法及时正常反应,医护人员也无法了解,因此得到延误治疗[1] 还有就是那些老年人,因为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失去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这很容易让病人受伤。
1.2 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因为精神病人是特殊疾病,病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时会失去理智拒绝治疗和护理人员发生矛盾,相比较其他科室,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突发事件多,更为辛苦。同时护理人员也存安全隐患,如工作没有够强的责任心,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些隐患不仅会影响病人还会导致医院风气恶劣。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严格遵守或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和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医院管理情况分析:其实很多隐患都和医院管理有联系,比如,医院缺乏对新上任的人员的培训,不给新人一些必要的安全实践。由于精神病人不受大脑控制,总是做一些奇怪的事,如,伤人、毁坏财物、逃跑、自杀等行为。由此可以得出[2],在护理过程中,当班人员不仅要坚守岗位,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医院来说,医护人员的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不足,无疑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另外,护士在精神病院工作,每天要面对各种危险事件,夜班频繁,待遇较低,这无疑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社会上对护理这行的评价也不好,护理人员又受到思想上的影响,导致护士频频离开医院,进而导致剩下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再者,医院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也是一大弊端。目前很多专科医院还是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虽然这种管理模式给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提供了更系统的观察和治疗,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常常会使病人感到生活无趣、单调,想早点脱离这个环境,从而更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及整体素质
2.1.1 要提高整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加强医院的医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尽量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排解。护理人员应平常注重业务技术训练,强化训练,医院要经常进行应急预备案的实战演练,这样能很好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以此保障病人安全。
2.1.2 加强护士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管理是对护理人员保护的基础,也是对病人优质服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少和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医院应有规划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然后进行各种演练,在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尽量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要做到预防为主,事情发生之前控制事态。
2.1.3 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自我保护意识要极其重视。医院要为医护人员提供法律讲堂,在医院图书室里多增加些关于法律方面的书,以便让护理人员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好的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2.2 分工明确,规范护理流程:要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尽量平均工作量,严格执行和遵守护理的工作流程。在医疗上,护理人员要完成很大一部分工作,如,治疗护理、生活服务等工作,所以要给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不然超负荷劳动会出现事故,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2.3 完善病房設施条件,加强环境的安全管理:对于精神科这种特殊科室,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是很必要的。比如说,医院里发现门、窗、锁等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时,要及时报备然后进行修复。再者就是对那些重要设备用完之后要锁上,做安全检查,不要让病人有接触钥匙的机会,以防以防病人趁机夺走或用私藏的工具撬锁。同时,对病人的刻意讨好、刻意接近不要排斥,但要警惕。
2.4 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及完善,注意环节控制: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爱心和耐心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在那些没有封闭式管理病房,护理人员要认真交接班,对特殊患者要根据情况特别进行交接,护理人员一定要看着病人吃到肚里面,然后到半个小时后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再者就是,医院要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的隐患,结合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来改善护理安全措施[3],医院要制定《护理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交接班制度》等,规范工作的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加强夜间查房的工作,系统观察护士的自律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关键,而护理人员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要积极支持护理工作,多为护理提供发展机会,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因为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经常出现冲动、伤人、毁坏财物等特殊行为,在这情况下,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护理人员的危险性很高,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做好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医疗技术,值得临床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 闫成美,李丽,李妮.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安全隐患[J].中华护理杂志,2003,3(34):274.
[2] 穆娜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7(8):20-21.
[3] 胡启华,王海霞.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4,10(30):689-690.
一、校园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1、学生在课间时间到操场自由活动,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使用石子、树枝、玩具、小刀等器械造成伤害。
2、体育活动事故。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涣散,体育器械使用不当而造成伤害。
3、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因为学生之间有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朋友引诱;少数教师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群殴,学生自身心理疾病伤人或自伤。
4、学校设施造成事故。学校有楼道、门口黑暗和狭窄等不安全因素,学生放学和下课时由于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发生碰撞事故;校园窗户有未拆除的坏玻璃,造成划伤事故;教学器械设备配备不达标、课桌椅不达标、黑板不达标、不合乎标准的照明与采光,还有由于文具与教材印刷装订粗劣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6、劳动或实践事故。在劳动或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如:在除草、擦玻璃或做实验时发生事故。
7、消防事故。学校的疏散通道不畅通。许多学校为防盗,把一楼甚至到顶层的窗户全部用铁栏杆封死,还有的学校在每层中安装上铁栅栏,只留一个出口,一旦发生火灾,学生们无法逃身自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同时,建筑物内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不少因检修、保养不及时,而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再有学校对学生的消防知识宣传仅仅停留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并存在宣传不规范、不科学、不具体等因素,追求表面文章,缺乏行动落实,没有真正的把消防安全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8、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学校食堂或饮用水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未经检验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师生中毒、拉肚。
9、交通事故。上学路途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加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因素,孩子或早或晚或单身一人在路途中就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各种报道显示的有学生死伤的交通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交通状况对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伤害隐患,如公共交通能否到达、道路是否畅通、校门前是否设交通缓冲地带、道路设计是否有人行道、校门前车辆管理是否得力等,都不仅可能对孩子权利有所侵犯,同时也构成了隐性伤害,使不少孩子为此而焦虑不安;还有学校交通安全意识差,对学生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不安全隐患。
二、措施
(一)明确责任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
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如电路、门窗、消火栓等),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018年
禹举明煤矿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针对日检、旬检和专项检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必须由矿长组织召开安全隐患整改办公会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严格按时“五落实”的要求逐条进行整改,方案如下:
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鲍忠合(矿 长)
副组长:葛茜根(总 工)
李昆明(安全矿长)
张周成(生产矿长)
胡先智(机电矿长)
成员: 朱隆盘(通防副总)李定朝(防突副总)吴宥霖(地质副总)刘永明(采煤队长)缪学力(掘进队长)董留全(安全科长)罗显声(调度室主任)辛家红(通风队长)
组
长: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全权负责。
副组长:石涛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并组织会审落实。具体负责隐患整改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
成员:根据各隐患整改工作的分工,负责在施工现场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整改工程质量达到要求。保证整改期间安全工作。
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针对每次检查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由各责任人单位按照事故隐患整改落实表具体落实整改。
三、隐患整改要求
1、整改实行分类、定人负责制,机电运输、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系统由机电矿长负责;一通三防由通防副总负责;矿井防治水由地测副总负责;顶板管理及其它隐患由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负责;地面软件资料由工程师负责。
2、整改工作由矿长统一安排,分管副矿长组织整改,并进行预验收,最后由矿长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验收销号。
3、整改验收工作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制,若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律按照矿方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整改所需的资金全权由总经理负责筹集,所需的材料、设备设施由副总经理负责。
三、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完成整改工作任务,保证整改工作达到整改的质量要求,改善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落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在整改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人员务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入井前,必须由当班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同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由外至里对工作面通风、顶板、支护、瓦斯浓度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在现场交接清楚,只有把发现的问题和交接的隐患处理好后,方可开始工作。
2、严格执行矿级领导带班和管理人员跟班制度,每班必须有矿级领导、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电钳工进行跟班作业。
3、每班进行入井整改前,跟班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组织召开好班前会,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
4、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在提升过程中,提升巷内的所有人员必须进入躲避硐室,严禁有人员在巷道内逗留。人员上下井时,必须电话通知绞车司机不得运行绞车。
5、绞车运行前,电钳工和绞车司机必须对绞车装置,声光信号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绞车装置和声光信号等完好,可靠,能正常使用,方可运行绞车。
6、各种防跑车装置必须完好,保持常闭状态,只有在车辆通过时才能打开。
7、整改过程中,安全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帮、顶情况、发现有里离层顶板,顶板出现的活矸,必须进行处理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8、瓦检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通风状况,瓦斯浓度,若发现通风状况不良,瓦斯浓度超限,必须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报告调度室。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加强公司内部安全生产防范检查与加大隐患整改工作力度,把安全生产防范检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上,做到安防工作群策群治,保障公司安全生产正常运作。为此,公司特制定出安防检查与隐患整改措施:
一、加强公司全员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自我检查、自我保护能力。
二、公司内部安全重点部位,实行定人、定期每日巡查例检,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存档。
三、在安防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漏洞,要及时进行整改,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决不留死角,并做好隐患整改跟踪检查。
四、坚持安全检查汇报工作日,在公司每月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由各部门安全责任人汇报当前安全检查工作近况及提出下一步检查工作计划。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1 手术室制度不健全
旧的制度不能随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 导致护理人员执行困难, 没有依据, 影响规范操作。
1.2 护理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足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对护士知识面要求较高, 包括每台手术部位的系统解剖, 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 手术步骤等, 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手术室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 以及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加大, 技术要求提高, 但手术室护士难以及时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 手术配合不熟练,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加大患者感染的概率。
1.3 责任心不强, 执行查对制度不到位。
1.3.1 体位摆放不合理, 造成意外伤害
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血液循环、呼吸, 压迫外周神经;受压部位垫衬不合理, 导致压疮的发生。
1.3.2 手术部位错误及接错患者
患者接入手术室时查对不严格, 手术部位标识不清, 导致错误。
1.3.3 清点不认真, 导致用物遗留体腔内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手术中添加的敷料、器械未及时记录、核对。
1.3.4 标本留存处置不当
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1.3.5 用药、输血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 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输血前未进行认真核对, 导致错误。
1.4 仪器、器械准备不足或维护不当
对手术步骤不熟悉;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未能对手术器械逐一检查;部分器械性能不良, 影响手术进程, 延长手术时间;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 导致医疗事故。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定期修改, 并及时补充修订新的制度, 如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植入物安全管理制度, 接送患者制度, 查对制度等。
2.2 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 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科室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外出短训等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并定期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专科技术操作考核。对新业务、新技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设备、仪器、操作步骤和流程的讲座,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减少护理差错, 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3. 合理安置体位
体位安置正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手术体位安置原则: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不影响患者呼吸、血液循环, 不压迫患者外周神经, 不过度牵拉患者肌肉、骨骼, 避免发生体位相关并发症;安置手术体位时要加强对骨突部位的保护, 如骶尾部、足部等, 使用透明敷料、无痛保护膜。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 以适合手术者操作。仰卧位摆放时, 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 手臂在身体前面, 压腿带固定于患者膝关节上3 cm~5 cm, 上肢外展小于90°。俯卧位安置时, 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 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 膝关节及小腿下垫软垫, 头部置于有槽啫喱头垫上, 踝部背曲, 足趾悬空, 男性患者注意悬空会阴部, 避免压迫阴囊。
2.4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查对的目的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 必须执行查对制度, 必要时需2人查对[2]。①患者查对:接到手术通知单, 去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查对病历, 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 并核对患者腕带, 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经三方核查,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手术。②手术部位查对:为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看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核对手术部位, 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标注方法:a) 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 并标明左右侧 (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 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画“十”字形标示, 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 则在右前臂手术画切开线, 并标明“R”。b) 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 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 cm左右 (约2~3横指) 处, 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 主刀确认。③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关闭切口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的数目并记录, 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 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核对时2人以点唱方式清点, 洗手护士大声点唱, 巡回护士复述。术中所用敷料尽可能选择显影敷料, 手术台上使用的敷料, 一律放置在专用敷料收集袋内。手术台上器械滑落, 巡回护士应将器械集中于固定地点, 便于清点。清点过程中, 发生用物清点不清现象, 手术室护士必须告知手术医师, 共同寻找。如寻找未果, 可去放射科行X线摄片寻找。④手术患者药品的查对:用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药品要摆放合理, 分类保管, 标识清楚, 严禁混装。药物与标签一一定位对应, 做到专人管理, 每日检查, 按失效期“先进先出”。高风险类药物在存放位置贴红色醒目标识, 以提醒配药人员特别注意。麻醉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抢救药品定量、定位放置, 标签清楚, 按时清点, 交接, 用后及时检查补充, 以保证随时使用。⑤防止输错血:输血前应做好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需2人共同核对并签名, 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核对者必须是本院护士或医生, 实习人员不得参与核对。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 h, 以备查对。同时,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 入病历保存。⑥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3]。弄错或丢失手术标本可造成诊断困难或错误, 从而引起治疗上的错误, 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必须严格防止。
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需放入标本袋内, 用固定液固定处理后贴上标签, 注明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 登记齐全后由专人送检, 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
2.5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为了器械能正常发挥功能, 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和仪器的管理。手术所需器械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保证器械性能良好。手术室护士定时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并掌握仪器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故障引发医疗事故。新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 由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仪器的特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3 结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和保障。应不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严格的制度,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控制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95.
[2]黄文霞, 谭永琼.图解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26-37.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诊治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1]。在手术室中,做好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还需要严肃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依据。本组重点探究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80例手术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8±1.2)岁;另外,手术室配备护士20名,基于手术科室内,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合理后接受临床实践。
1.2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不高[2]。比如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不规范及不能遵循相关制度等。总之,由于问题的存在导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做好这样工作的前提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常识及技巧等。进一步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相关防范策略,包括:相关制度的建立、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药物管理的强化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等。制度相关防范措施之后,将其充分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
2.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比较[n(%)]
项目安全事件发生例数发生率实施防范措施前24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3*3.75注:与实施防范措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制度隐患。目前,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均不具完善性,并且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增加,这样才能够使手术室的制度得以规范,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
(2)护理人员自身隐患[3]。主要体现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没有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不注重技巧,缺乏人文关怀,通常会由于用语不当、情绪易怒而引发护患纠纷,进一步使患者的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护理工作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隐患,包括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比如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及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问题,从而引發医疗纠纷。同时在无菌操作方面,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药物的清点、管理及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等,就会引发安全隐患,轻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2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制度的完善。对于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手术安全等多方面的制度均需要加以完善[4]。并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检查,以规则制度为依据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并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以此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应用知识等,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礼貌待人,注重人文关怀,为护患纠纷的避免提供依据。在手术前,面对患者的疑问需充分解答,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强的护理。
(3)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手术室护理工作保持严谨性能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在护送患者方面,需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情况的发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相关物品的清点、相关手术器械的准备等[5]。另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擅于总结,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以此使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得到全面强化,进一步为手术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依据。
3.
3结论
本组抽取了80例手术室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24例,发生率为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3.75%;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惠芬.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9:138-141.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邱礼荣,单敏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05:91-92.
[3]宣彩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80-81.
[4]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工企医刊,2012,05:9-11.
摘要: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对病患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首先从住院病人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旨在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病患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38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41-02
在接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护理安全管理的目的之一。重点是要学会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神经内科的病人逐渐增多,这是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而产生的。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由于经常伴有意识、精神等方面的障碍,所以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很大。针对病患特点,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减少事故发生。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意外受伤。
(1)跌倒。老年人体弱不说,加上感官功能退化,运动等障碍常常导致行走不便。一些活动受限的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不愿求助他人,常突发抽搐与晕厥;鞋底光滑,地面有积水、有障碍物或是灯光较昏暗等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
(2)坠床。疾病可能会导致神经内科病患出现癫痫发作、神志不清等情况,加上不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特别容易发生坠床事件。另外护士的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也是促使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陪护病人时,护士没有认识到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对病人病情评估不足,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以上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坠床。
(3)烫伤。受疾病的影响,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一些感觉上的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走失。走失通常发生在有精神病状的患者身上,还有可能伤害别人。这时护士应该为患者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是最直接的方式。患者敞开心胸,愿意主动配合治疗才能康复得更快。不要将患者安排在单人房间,限制其活动空间。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兴趣爱好和合理要求,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适当在有人陪同的情况下让患者外出。
1.3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可能带来多种负面反应。比如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还有咳嗽反射减弱等容易造成窒息,甚至造成死亡,其后果相当严重。有些患者由于食物没有嚼碎留置胃管的时间太长,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
1.4其他。还有一些其他安全隐患,比如压疮。由于偏瘫,自行翻身困难,导致患者长时间一个卧位一个方向,加上感觉营养障碍,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很容易发生压疮。其次还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抬高,早期被动活动患侧下肢;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裤,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患侧下肢输液,引起静脉血栓。化学性损伤也要注意。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剂量过大或是次数过多等甚至用错药物都能引起化学性损伤。另外药物配伍不当也是引起化学性损伤的原因之一。最后是心理性损伤,这一点也是不可忽略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情绪不稳定、精神受到打击而引起。如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患者与周围人群的情感交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行为和态度等均可影响患者的心理,甚至会导致患者心理损伤的发生。
2防范措施
2.1法律应该处于首要地位。通过组织护士学习法律知识来增强其法律意识。确立护理安全理念,将护理常规作为首要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要有防范意识,发现之后要及时处理。要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不能事故发生之后再来解决,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
2.2应急处理预案和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是必备的。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做好准备并积极应对是可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的。
2.3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解决患者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良好途径。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只有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耐心地向他们解除疑惑,才能做好改进工作,使护患关系和谐。
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是护理的关键所在。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减少探视。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增设防滑垫,以免病人不留神踩到水以致摔倒。仪器摆放整齐;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同时加强护理查房和日常巡逻。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床边加床栏、约束带并且约束带松紧应适宜。交接班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的皮肤情况。要让患者家属知道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并加对其正确使用加以指导。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德医风问题是社会关心的热点。提高依法行医的自律意识是首要的。将医院和自身形象联系在一起,营造以敬业奉献为荣的良好工作氛围。护理人员应该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使行业风貌焕然一新。
2.4正确评估危险因素。对于高危病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注意警示标记的使用,做好预见性防护措施。
3总结
总之,护理安全与病患的生命密切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弥补护理质量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时刻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必须加以重视。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才能减少病患的痛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
[2]常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策略.护理研究,2007,21(2):450-451
[3]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3):83~84
门诊手术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持续时间短等特点,门诊手术多为择期小手术或急诊手术,历时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较多,较少需要全身麻醉,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门诊病人随机性强,不确定因素多,从而容易带来很多护理安全隐患,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分析总结手术室门诊病人护理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减少护理差错,保障病人手术安全的目的。
一、门诊手术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不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而且会引起医患纠纷。
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 沟通不良 未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缺少有效的沟通,或病人有某些功能障碍,听力不好,理解力有问题或精神过度紧张、醉酒等,不能回答问话等,易导致接错术间。
1.2 碰伤、摔伤或坠床 在接送病人出入术间时未搀扶,或地面湿滑,或或移动病人到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轮椅、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或病人醉酒不配合而导致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 手术部位错误 因门诊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相关信息、X片等,导致手术部位错误。
1.4 用药错误 门诊手术多为病人自带药物,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不再次核对而导致剂量错误等。
1.5电灼伤 因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自处潮湿或患者皮肤过度干燥致负极板粘贴不牢,或者患者随身携带有饰品,金属物品等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1.6 异物遗留 多因门诊手术未涉及大的腔体、未按规定进行清点查对,导致缝针、纱球等异物遗留于切口内。
1.7 病理标本 因责任心不强,未与病人或家属核对,交家属自行送检,发生错误。
1.8患者呛咳误吸导致窒息 因术前准备不足,或术中术式改变、导致麻醉方式的改变致患者呛咳或胃内容物反流,而误吸进气管。1.9 手术记录不全 门诊手术因手术小,历时短,流动快,随到随做,只有门诊病历为依据,缺少完好的手术记录,病人出现意外导致纠纷时,无充足的法律依据。
二、针对以上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2.1 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护士法律意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尊重爱护病人,培养主动热情服务理念,加强沟通,善于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2.2 重点环节的查对制度
2.2.1严格核对病人信息,凭手术通知单对照病历与手术医生一起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术前用药,X片等,以确保患者安全。2.2.2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功能是否完好,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免因缺少手术器械、物品等延误手术而导致医患纠纷。
2.3重点环节的交接制度
2.3.1 门诊手术交接,应认真交接病人的相关情况,及病人所带物品。2.3.2 送病人出室时应与其他行人员交接病人的物品及术后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门诊拿药,标本送检等情况。
2.4 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大小,如较大的乳房肿块,五官科等手术,清点缝针、纱球等数目,检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异物遗留患者体内而引进医疗纠纷。2.5 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2.5.1 防止接错术间。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有的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术间的情况。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适当安慰,减轻其焦虑的情绪,必要时与家属共同核对。
2.5.2 妥善保护防止受伤。始终有人陪伴患者,不让其独处一室,防止坠床等事故发生。2.5.3 防止患者呛咳或误吸 术中术式改变或麻醉改变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等待至适宜状态后进行。
2.5.4 防止用药错误。术前双人校对并在门诊病历上签名,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经与手术医生校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安瓿、药瓶保留至术后。
2.5.5 正确管理病理标本。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内,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一致,病人自己送检的,须怀其核对告知送检的注意事项。
2.5.6 仔细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其过敏史,对某些药物或消毒液如酒精等过敏者,手术过程中避免使用。
2.5.7 完善手术记录 术前要求病人有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术中术式改变或麻醉方式改变时,除门诊病历外还需填写术中记录单,作为备案,防止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时缺少依据。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中心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通过近年来我科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一序列安全护理措施,有效提高安全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知识,并进行考试,从而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明确责、权、利,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认真对待和处理透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质量。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如操作人员未经必要的操作培训,不熟悉操作常规及故障应急处理,极易出现严重差错[1]。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规范操作。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业务知识讲课和技能培训;新安装或添加血液净化设备时操作人员均应参与机器的监测、试机和操作常规的培训;定期选送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修;鼓励参加在职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减少不安全因素发生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的检查标准,由护理护理部组织人员到科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项安全检查,并按管理考核打分,与护士的绩效相挂钩,从而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操作的规范。护士长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对已发生的护理缺陷根据事件性质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护理部并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人为错误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血路管连接不紧密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管路、透析器、静脉监测器等处连接不紧密,各个侧管未处于加帽密封和闭管夹的双保险状态。导致动脉端漏气,有空气栓塞的危险;静脉端穿刺针(或深静脉插管)接头与血路连接处漏血,甚至会有脱落的危险;其他侧管未处于双保险状态和静脉监测器连接不紧密都会有漏血或漏气危险。因此,必须在上机前,先检查管路和透析器是否连接紧密,静脉监测器连接是否完好,各个侧管是否处于加帽密封和管夹关闭的双保险状态。上机后应注意检查动脉端连接是否紧密,可用无菌干棉签环形擦拭连接口,查看有无血液外渗,如有及时关血泵,夹闭管夹,重新连接丝扣致紧密状态,并观察5~10分钟,无异常盖好无菌巾方能离开。
穿刺针拔脱血管外:血液净化治疗中,由于时间长,患者饮水、进餐、活动时牵拉到穿刺针;患者出汗,胶布黏性差;护士穿刺成功后未牢固固定穿刺针及重病烦躁的患者,未保护好穿刺部位,导致穿刺针脱出血管外引起大量血液丢失。因此,每30分钟巡视查看穿刺部位1次,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穿刺后应在针柄处交叉粘贴胶布,选用黏性较好的胶布固定,粘贴时必须紧密牢固。重病患者应保护好穿刺部位,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治疗中让患者处于舒适的部位。
透析器及管路凝血:上机前忘记给首次肝素或治疗中忘记打开肝素夹及治疗中血流量差,容易造成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导致患者约200ml血量损失,同时还容易形成血栓,而危及生命。故上机前应认真核对医嘱,确认首次肝素用量,追加肝素量并认真设置治疗参数,上机后再次进行核对并打开肝素夹,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双签名在透析记录单上。治疗中30分钟观察动静脉压、垮脉压、透析器及管路有无变黑、血流量等情况,血流量差者应及时调整,确保透析过程中无凝血情况。
穿刺部位出血:穿刺部位出血其主要原因是穿刺不当,反复定点穿刺;观察不及时未发现;拔针时未按压到针眼处以及用弹力带固定不牢固太松;患者袖口太紧,穿衣时不小心让止血带松脱等。其防范措施:穿刺部位应每30分钟查看1次,内瘘患者穿刺时选用绳梯法或纽扣法,切忌定点穿刺法,透后应找准针眼压迫止血,以不出血即可,加压力度以不渗血能触及震颤为宜,用胶布固定好弹力带以防松脱和上下滑动移位。加强宣教,让患者穿袖口宽松的衣服并防止穿衣时拉脱弹力带。
空气栓塞:血液净化治疗中常常因输血或输液时,没注意到已输完,空气随血泵转动被吸入透析管路,下机时违反操作规程,此外与动脉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等有关。在透析中一般不会发生空气栓塞,但如监测系统失灵或静脉管路未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就非常危险。有报道3~4ml的少量空气栓塞则可引起死亡。因此,最有效的是事前预防,输血输液时应专人看守,输完后及时关闭管路夹和调节器;上机后应确认静脉管路是否放好在空气感应器内和安全夹上,空气感应器失灵的透析机不得使用,透析结束下机时应按正规操作下机,不宜将管路从安全夹中取出用血泵回血;做好内瘘针(或深静脉插管)的固定,透析管路之间,管路与透析器之間的链接。
跌倒危险因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因脱水过多容易发生低血压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故应做好安全防范,防止站立和行走时跌倒,透析结束后应测血压,观察讯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让患者休息15~30分钟,无不适,血压正常,患者状况良好,有家人陪伴方可离开血透室,如感不适、头晕、出冷汗、血压低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处理,血压恢复,患者全身状况好转并在家属的陪同下方可离开,以防晕厥发生。
思想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且控制措施落实,培训到位,才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透析过程中人为的错误有许多是不注意细节,不认真而造成的。认真进行操作规程检查,这类错误多在开始时或开始后被发现,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2]。因此,应加强责任心,注意细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延琴,韩超,薛照辉.血液净化操作状况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人民军医,2008,51(6):348.
【安全隐患防范治理措施】推荐阅读:
安全隐患防范应急预案07-06
安全隐患治理计划06-13
安全隐患治理制度06-19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09-15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06-26
重大事故隐患防范措施11-10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01-18
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措施07-13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10-25
安全环保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