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推荐13篇)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1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实施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单方面评价打分或略写评语,学生被动接受,无法真正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美术作业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其次引导学生自评、他评,再次老师补充评价和采取激励性评语评价,还可以进行作业展览式评价。

关键词

美术作业 多元化评价 实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实施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馈学习成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单方面评价打分或略写评语,学生被动接受,无法真正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作业还是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的时间,而且不利于调动小学生积极学习美术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们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品没有画好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有效的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多元化作业评价的方式 1.指导学生参与评价。

起始阶段,学生评价作业时,往往不知如何评起,教师应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启发。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如教学《出壳了》时,要求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幅小宝宝出壳以后找妈妈的情景或小宝宝跟妈妈在一起幸福的场面。学生根据要求作业后,我指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提示学生:

(1)谁画的宝宝最淘气?(2)谁画的宝宝最令人意想不到?(3)谁画的宝宝爱睡懒觉?(4)谁画的背景最有趣? 学生围绕这几点积极思考,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仔细琢磨,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对有些作业指出了不足。

2.引导学生自评、他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已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中的优缺点。学生的他评,即让其他同学来评价,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自评与他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过程中,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茂密的花》时,讲评作业部分,我设计让学生从色彩、画面组织、有创意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自由的来自评、互评,说一说谁的画面颜色最漂亮?谁的画面最有创意?谁画的背景最有趣?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同学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通过自评、他评,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表现。评价中,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3.教师补充评价。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带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更具合理性,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结果的补充与修正。

如: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应补充道“因为这张画用深底色衬托,使画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又如在第六册风景画《我们的社区》的作业中,学生评价发现画面中的房子、树近的小,远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则好看。那么教师要补充评价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另外,教师适当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激励性评语评价。

有的学生原本涂色潦草,在下一副画中他的涂色认真仔细了,这就是进步;有些小朋友性格内向,画面构图缺乏张力,在下一副作品中注意了构图的特点,敢图敢画了,这也是进步;还有些小朋友原本对于美术学习缺少兴趣,但是有一天他执笔画了一副“大作”,这更是进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会让他们慢慢了解绘画,敞开心扉,感受绘画给他们带来乐趣。在美术作业里,写上简短的评语,表示老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看法。老师的评语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肯定学生作业中优点所在。如绘画作业中,我便写上“构思新颖,你真的很棒,”。在撕纸作业中我便写上:“选材得当,色彩搭配适当,你最行”。对基础差的学生作业,我便写上:“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你一定行!”学生的作品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不足之处,老师也应用“如果这样画,可能会更好看,加油啊!”等委婉的词语让学生修改作业中的不足。

5.作业展览式评价。

展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作品展览分为中期或期末展览,形式分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班级美术作品展览。展览评价作品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档案袋内的作品,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成果,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作品。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每学期中期举行一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在学校的大操场上,设立展板和展台。期末举行的班级美术作品展览会,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布置。这样,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美术学科上的特长和相对较强的项目技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审美观作出全面评价。评定应以鼓励为主,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进步,保护学生自尊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多元化评价实践的效果分析

采用让学生参与美术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优秀率也随之上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发展。

1.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学生能正确区分美与丑,视野也更加开阔,艺术涵养不断积累,审美能力从感性向理性迈出一大步。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陶冶学生的性情。

2.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

自评、他评、教师的补充评价,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扩展,这一切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作品中的内容也极具新意。如工艺制作课《树叶贴画》通过学生评价,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水彩笔添上一些景物”,他们发现树叶添画使画面效果更佳;另外,又有学生联想到可用火柴梗、旧挂历、布等其他物品贴画,使画面各具特色。在评价过程中,师生的思想互相交流补充,学生的每一种好主意,都得到老师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挥笔,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3.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绘画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经常是顾此失彼。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多幅学生作业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就会在自已的作业中摄取多人之妙笔而回避别人的不足。当一部分学生构图结束时,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及时让学生对比后评价,这时不用教师评价,学生就能明显地发现每张作业的优缺点,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从而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评价作业时要自已组织语言,用美术语言评价更不容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的评价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经常是语不达意。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多听多讲多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如第一册《画太阳》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画面编一个小故事,在自评时有位学生这样讲:太阳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蓝天上奔跑,他红红的脸上渗出一颗颗汗珠,他拉来一块白云当毛巾擦擦脸。他的脸太脏,白云变成了黑云,云儿哭了,太阳安慰他说:“别哭,我来变个魔术。”太阳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于是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总之,我们更要追求和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和多形式的合理评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使他们不再感到美术作业是无味的,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2

关键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评价模式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帮助小学生感知事物、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和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好的评价不仅能够及时启发和帮助学生, 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明确学习方向。本文中所涉及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是对学生最有影响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一背景及界定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真正意义上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呼声愈来愈高, 而与其密不可分的教学评价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来, 教育部门以及美术教育阶层单位, 都在为完善评价机制而努力。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指出了要建立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既关注结果, 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强调建立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 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我看来评价不应该过于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 而应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 强调人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交流与合作, 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才华、努力创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评价”一词, 源于英文evaluation, 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讲,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研究。2001年6月, 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课改赋予了“评价”新的教学意义。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 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要模糊得多, 但在现有的美术教学中, 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很容易产生如下现状。在课堂上, 学生作业刚完成, 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 打上“优”的固然高兴, 但不知好在哪里, 打上“良、中、差”的心里难过, 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 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元化评价

1. 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评价, 使课堂更加精彩

起初, 我只是让学生自己在评价栏里写出自己完成这张作品时最想说的一句话, 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说的都不是很准确。于是, 我采用了较为详细的自评栏, 让学生自己从画面的造型、色彩、主题、构图这四个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生自评, 班上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将自己的作业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和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美术作业互相评价的模式

每次课堂作业评价我都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可以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 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或不太满意的部分, 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参评,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哪张作业, 为什么?”“你觉得同学的评价与你的观点一致吗?”“你认为这张作业应如何修改?”等。

针对不同的课型, 我又分别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 像《我设计的杯子》《拼贴天花》这样的设计课, 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像《会变的盒子》这样的工艺课, 可设为:做工精细、工艺好、有进步、装饰性强等。集体完成的作业还增加了合作奖、集体贡献奖、积极投入奖等。

实践中我发现, 学生在评价作业和单项奖的过程中, 态度极其认真, 没有丝毫懈怠。俨然一副主人翁的神态。让学生参与评价,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3. 家长评价使家长对美术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生作业, 色彩丰富, 应在色彩上更加注意”, “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看着这一句句家长签在作业本上的评价, 再看看孩子们认真而又内容多样的作业, 我也为这种家长评价方式的改革而感到欣慰。

带了这么多年的美术, 因为教学内容没有改变, 而授课量大大增加, 对于学生的作业就忽视了许多。有一次看到语文老师让学生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 就想, 如果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美术作业, 应该会很兴奋吧。其实孩子对完成美术作业还是认真对待的, 每当他们看到繁重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作业时痛苦的表情, 因为那些没有太多的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美术作业可以表现自己、凸显个性。于是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每个月的月末让孩子把美术作业带回家, 有家长进行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家长评价, 孩子的作业有了明显地变化。许多原来不认真画的同学, 现在也认真画了。特别有的家长, 给孩子评价时分别说出了优缺点, 结果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回班上后, 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再一次开家长会时, 一位家长专门找到我跟我说:“老师, 你这个办法好。以前我认为美术作业不重要, 就是画图嘛, 只要完成就好, 现在我不但能够看到孩子完成作业时认真的态度, 还能从孩子的画面上看到孩子的梦想和希望。”与家长交流后, 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并让孩子在班里读家长给自己写的评价。这样, 孩子对完成作业的劲头更足了, 也有了信心。

家长评价, 看起来只是家长短短的一句话, 却比“看一看”给了学生更多的动力, 它一定能成为孩子成长插上给力的翅膀。

4. 美术作业的教师评价

班里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学生, 像这样的学生, 比较胆小, 在画《我的书包》这一课时, 画好后也不敢和我交流, 我就问她:“你的书包功能真多, 都是做什么用的呀?”她很小声地说出了她的想法, 我觉得对于她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便说道:“大家来看看景××同学的作业, 在她的作业里我看到了许多特殊的功能, 运用了暖色系, 一看就是女孩子使用的书包, 你可以介绍一下吗?”大家惊讶地看着她, 他们肯定在想:一个随班就读的同学能画个什么, 我解释道:“她一直在认真地设计书包, 我仔细看过了, 上面很多功能的确很实用, 她总结了自己书包上面那些不合理的设计并把它们进行改进、重新设计, 一遍不满意, 就用橡皮擦干净再画, 她坚持画了很多遍, 一次比一次好。她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老师相信她一定能设计出最美好的设计图!”在过程性的评价当中, 让她向全班同学介绍了她的设计图纸, 全班同学为她的作品鼓掌, 她的作品得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增强了其自信心。教师要用诚恳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在情感和精神上支持他们,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 坚定美术学习的信心。

总之, 合理的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 能够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 使孩子们感受到美术作业不是枯燥、无味的, 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苦恼与辛劳,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 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作业, 提高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 使每个孩子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花蕾.对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的初探[J].读写算 (教研) , 2012 (16)

[2]刘彩霞.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法浅析[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2 (12)

[3]常伟玲.浅析美术教学评价[J].考试周刊, 2010 (2)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3

【关键词】多元评价 协调发展 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5-0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借助于美术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藏区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受陈旧的教学理念、地方教育繁杂的条款限制,仍旧滞于“一言堂”。学生作业的评价过程,由教师主观性地给作业打分,评出好、中、差。伤害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主意识,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手段多元化,以多元化评价化作驱动力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以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操作实践为依据,对学生习作及美术学习活动形成评价。使其逐步完善,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

一、美术作业及作品特色凸现,彰显民族艺术教育的魅力

美术是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性格、品行养成的学科。学生在绘画、手工制作等作业、作品的完成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展示着学生个体受文化艺术熏陶、受生活习俗影响、受社会环境影响等因素感染下,主观意识形态的真情流露。因此在藏区小学美术活动中必须正视学生对区域艺术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唐卡、装饰艺术、宗教艺术、节日场景等藏区特殊的艺术环境结合教学课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完成作业、作品。在以藏区为主类,四年级《对称图形》作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利用学生熟知的山寨中的白塔、寺院建筑、家中的器皿、唐卡等对称图案,通过投影、视频结合课本加以引导,学生作品完成后效果明显,不仅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结合课本要求把本民族的艺术风格也融入在作业中,对艺术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作品中有许多让人惊喜的闪光点。

二、应用美术作业的互动评价优势,促进藏区小学生审美意识的逐步完善

藏区美术习作的评价必须废除教师的“一言堂”。“一言堂”这种评价过程带着强制性的主观霸道色彩,忽略了学生个体兴趣展示和学生个体的才能展示,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发展理念。教师通过对学生习作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以至于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习作对美的感受进行描述的能力。《梦幻之国》这一课时作业评价过程中,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牧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较少,想象能力发展不够,作品画面表现较单一,因此在评价作业时,我挑选大家认为最好的一张美术作品进行讨论评价,然后再注入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结合学生的意见,在黑板上采集大家意见,完成了一幅《梦幻之国》新作品,这样把课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增添了学生对教师、对美术的喜爱。

三、习作过程评价、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与其它科目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通过习作展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程度,而这一过程重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操作才能展示,由此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突出本课时习作的整体性和内容的综合性,及时指导习作过程与学生交流,及时调整作品过程中画面效果以及知识性的问题,予以保证习作质量,克服学生在画面效果、绘画制作兴趣、耐心、创作意图上的不足,同时肯定优点。比如人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纸片插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纸片造型完成得不错的插接过程中存在着构图、思路及整体构思上的差异,通过合理化建议学生习作完成得相当出色。藏语班学生有一个小组竟然完成了藏族佛教艺术中的“四象”图案插接,习作惟妙惟肖,构图恰到好处、学生把民族艺术作品展示在习作中体现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不乏教师的引导及评价指导及时更正。

四、个别评价学生习作,启迪学生潜质,拓展学生美术实践兴趣

教师在学生习作评价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个人兴趣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采取个别评价的方式,不作具体要求,从学生作业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美术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习作的创新及大胆尝试,增强自信心。

小学数学多元评价的教学实践 篇4

为了较好地体现评价的多元化,我们着力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方面打破单一的局面,现对实践过程作出如下总结.1.口算――学生思维训练的试金石

口算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平日的口算、听算的基础上,也要特别重视视算,每天坚持2分钟的视算练习.视算内容可以是口算卡片,一次只出示一张,估计学生能看完一遍为好,停留1~2秒种(根据数的大小),然后翻卡片,让学生记忆原题,说出得数.刚开始,因为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给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渐渐地把时间缩短.我们坚持了两个月的训练,就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注意力集中了,记忆速度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改掉了粗心的习惯.我们在扎实抓好视算的基础上,又加强了口算测试,每学期我们都要举行两次口算竞赛.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一些口算题目创设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2.数学综合实践――多彩的数学世界

“生活有多宽广,数学教学就有多宽广.”今天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的源泉,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课本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我们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积极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评价也针对这些活动内容而设计,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等得到合理有效地评价,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1)手中的数学

在平日教学中,我们要随时根据需要设计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新教材给我们配备了系统的学具,但这些学具,远远不够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为此,我们鼓励学生提前准备,自制学具.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提前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心目中的圆柱穿上合适的“衣服”.上课时,学生有的带来了茶叶筒、易拉罐、水杯,也有的拿来一段萝卜,并且都给它们穿上了纸衣服.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说说制作的过程.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掌握了求表面积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2)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我们把数学还原生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学数学,走进家庭学数学,走上社会学数学.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表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并让学生带齐卷尺、本子和笔,小组长做好分工.我们从校门口开始出发,定好起点和时间,学生边走边数脚步.当走完1千米时,我们让学生停下,记下步数,再让学生回头观望走过的这段路程,告诉学生大约走了20分钟,这段路程就是1千米.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哇,1千米这么长!”回校后,学生坐在教室里边休息边谈感受,谈收获.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不但提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写出了一篇篇真实感人的数学日记.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方案,如组织学生自编、自写、自画数学月报;组织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让学生用回形针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以上这些实践性作业,每次由课代表和班长一起根据作品质量和制作作品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等方面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按5分、4分、3分记入成绩单.3.数学提问――创造能力的生长点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为此,我们创设了多种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并将学生的提问题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提高问题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1)强化问题意识

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也很大.我们首先争取家长的支持,学生放学回家,家长首先要问,你今天在学校提了几个问题?家长对孩子提问题情况进行口头评价.教师在学校引导学生捕捉身边的情境,提问题.低年级学生经常引导数一数,我们教室前有几棵树?几棵花?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2)提高提问题能力

问题的提出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为了引导孩子乐于经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考虑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教材中一幅幅问题情境的画面,让学生编成数学小故事.当然,开始学生编的故事往往只有趣味性,但没有数学味,教师就引导:你能把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再补充进去吗?日积月累,现在我们的学生看到一幅情境图观察1―2分钟很快就能编成一段数学小故事了.每学期我们还评选出“数学故事大王”.这一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数学学习中.(3)调动提问题积极性

美术作业评价方法的探究 篇5

《基础教育课题会议草纲要》中提到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课程中的评价环节也应由教师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互动性强的作业评价模式。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正确的作业评价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认识美术学习中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美术作业一般只被批改上等到第,评价方法渐渐落入单一的模式,这就像还是所有的人都能穿同一款服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同一种发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美术作业的评价方法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的环节,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美术作业评价的误区

1、评价方法的单一性

美术课作业的评价环节往往会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会对学生的美术活动起到很大的推动效应。在一次五年级制作乐器的美术课中,有一个男生用几个大纸盒裁剪拼贴出与实物差不多大小的吉它,周围的同学都非常惊羡他的成果,于是我请他拿着自己的吉它上台介绍一番,让学生说说伤口的优缺点,之后我又进行了总结性评价,最后我还让他抱着他的吉它“演奏”了一番,同学们都为他喝彩,在这场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中,课堂的气氛高涨,使用使学生增添了更多的制作兴趣,并更积极的参与到乐器制作中去。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过高潮阶段。作业评价环节都可以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评价不单纯是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能够学习到知识,提升起兴趣,而每个人的认知速度与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如果不应材施教(评)。会使用学生本身的锋芒被磨钝。

2、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学习美术是为了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及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体验我们的世界。儿童的作品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特殊语言,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标准去评价他们的作品,对他们的审美和创作力产生错误的引导。如果光用“像”与“不像”,“美”与 “不美”去评价他们的成果,也就忽视了作品中的丰富的想像,独特的手法,与众不同的创意,这是一件可惜的事情。然而,儿童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较差,在评价别人和自己时,基本上成人评价的重复,因此在作业评价中学生总会将老师、家长的审美方向和审美结果视为“权威”。出现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极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3、评价时间设置的单一性

一般情况下美术课作业的评价环节都设置在课的末尾,紧跟在练习环节之后。这样按排是为了对练习加以巩固,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但是美术作业的评价作用不仅在于巩固所学知

识,它还可以使用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如果总是将评价设置在同一个时间段,不灵活机动,那么就不能适时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来。

二、美术作业评价的必要性

美术课上有效评价方法的必要性

1、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和富有个性的审美观。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美的形象具体生动,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往往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学校开设美术课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变成大画家,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认识美,从中体验乐趣,懂得热爱生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很多人都知道欣赏图片和优秀作品可有助于培养审美力,其实学会评价对审美力的培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光会看不会评”、“光会评不会看”都不足以促进审美力的提高,所以学好美术作业评价方法对把握正确的审美方向,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很有帮助。

但是,世界上的美千姿百态,由此可见,审美的标准也是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的学生只用一种审美观念看世界,那么他们的审美趣味太单一,也可以说他们还没有了解到美的真谛。因此,为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而又富有个性的审美观,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多让他们欣赏,更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上的评价环节,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多看多评双管齐下,定会对提高审美力起到很大作用。

2、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作品是需要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这样的作品教师有魅力的。在《各式各样的椅子》第二课时的导入部分,我展示了第一课时学生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是《椅子的一家》,把椅子的样子和家庭中各种人物形象联系了一起,非常生动有趣,我用以下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对画作出评价:

①觉得有趣的鼓掌;

②为什么有趣?

③为什么要画成人的样子?

④觉得好的再鼓鼓掌。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既对小作者的创意作了肯定,又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点燃了他们创作的火花,在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们的思维很自然的被引入到一个想象空间很大思路上来,接着学生们争着要说出自己想出的椅子形象,达到了一个思维高潮。

有效的评价是引导学生激发想象与创作欲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有效的评价方法。

3、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的动机有很多种,从社会意义上讲,互帮互学,助人为乐,维护集体荣誉等都是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而这些学习动机中多多少少都有合作精神闪烁其中,因此培养合作精神,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

从小处讲合作精神的培养,也体现在了我们的美术作业评价当中,美术作业的评价本来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双赢达到的目的。

因此它不再是只有教师或学生参与的独角戏,而是以学生为主角,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这正是一个和谐的合作过程。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视野也会更开阔。

三、多元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

1、合理的美术作业评价时间设置

美术作业评价如果错过了有效的时间,对教学的效果自然是一种损失,我觉得及时进行作业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并不是一定的。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需要灵活机动。课堂40分钟,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和时间设置都关系到教学的进度与效果。

美术课堂中通常有导入、新授、练习、评价、总结五个部分。一般我们习惯于把评价放在练习之后,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在多次的尝试之后我觉得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将美术作业的评价环节安插在其它几个时段:

①导入过程中,导入部分处在每课的开头,俗话说:“百事开头难”。开个好头便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我们常会在导入中设置一些有趣的迷语和游戏,或是安排一些县念,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导入部分穿插作业评价,这样既可以不费力气的帮助学生找回对知识的记忆,自然引出本课内容,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推动他们的进步。

②练习过程中。不是只有完整的作业才能作为评价对象展示给大家,有时未完的作业也可以给练习中的学生一些警示和帮助,因为有时它会更容易体现出平时难以发现的细小问题,让他们印象更深。

2、灵活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

儿童的美术作品需要从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去评价,这样才不会有所遗漏。

本来美术课的内容就很丰富,譬如,纸工、泥工、想象画、写生„„所以对于不同种类的课型就应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作业结果与作业过程的评价标准也不同。

每个学生的个性、理解能力、知识水平都会参差不齐,因此决不能用一把标尺横量所有人。对待中等生,我们的评价标准要往培养个性特色方面去引导,对后进生的评价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鼓励,而对优秀的学生,则要在评价标准中提升一个档次,因材施教,才能使用权他们越来越好,若是一味的批评后进生的不足,无视中等生的成绩,将各种赞美之辞堆彻到对优等生的评价之中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说差的更差,好的变骄傲,中等的越来越平庸。

在对美术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对非美术能力方面的的评价,如作业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及美术用具、材料的收集管理情况等的评价,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团体协作精神,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由父母包办,所以自理能力不够强,而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为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美术作业的评价的标准上要灵活全面才更好。

3、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

众所周知,探究出有效的美术作业评价方法是为了使师生家长都能用正确的眼光去欣赏与评价孩子的每一件美术作品,以正确的心态去感受美术,发现并修正不足。那么到底有哪些才是有效的评价方法便成了我们观注的焦点。

新课改已明确提出了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估要加入新理念和新思路。所以在多次实践中我将原有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良,使它们更有效、更实用。

①合理的奖罚制度与美术作业评价相结合正确合理的奖励和惩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师生关系,使美术作业评价工作有利轻松的开展。

在教学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倾向于口头语言和发放红星的奖励方式,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小画家”之类的称号与奖品的奖励方式。合理适度的奖励与惩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积极性,那么要是将合理的奖罚制度融入作业评价中,也会出奇不意的效果。

②富于情趣的评价模式

孩子们已听多或看多了“画得很好”“有进步”“真棒”之类的评语,这种评价即笼统又概括,似乎是在敷衍他们,时间长了让他们觉得很乏味。

有时不好将作业评价放入有趣的情境中去。如在上《我爱树木》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制作出最美的大树,在评价作品时,我让小朋友都将自己的树放到讲台上来,级成一片小森林,然后又将事行准备好的小鸟贴纸用来评价,一开始我会对他们说:“春天,小鸟飞回了美丽的森林,它们想停在哪棵小树上安家呢?”接着就将小鸟贴在一棵小树上,举起来给大家看的同时,用精练的口头评价到:“这棵小树上叶子真茂密,我就在这儿安家了。”“这棵树真高,树叶很特别,我想停在这儿。”“这棵树很漂亮,要是树叶再多点就更好看了。”孩子们自然被这一情境所吸引,觉得很有趣,这时的评价也自然深入他们心中,达到了我所期望的效果。

③、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教师及其他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他的自评和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发现他的潜能,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即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致于在自评后找不到美术学习前进的方向。

④、建立评价成果袋:

将自己的作品和评价结果保存下来是一种提高美术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将自己的作品和评价结果分阶段有序的保存之后,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还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警示并鼓励自己,继续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6

一、美术新课程课堂作业评价的困境和现状

1、美术课中课堂作业评价时间不足

在新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注重课堂兴趣的引导,用充分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谈话讨论、图片欣赏、资料收集等。在一节课40分钟内,导入新课用10分钟左右,引导学生创作、美术技能知识的讲解与讨论用5分钟左右,学生思考与动手制作最多只有20分钟,其中准备材料2分钟,构思3分钟左右,绘制作业的真正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最后只剩5分钟时间评价学生作业。美术作业的评价缺乏充足的时间,难以保证质量。

2、教师无法在课堂对学生的作业做全方位的评价

在课改的前提下,很多评论和事例都说明评价有误区和不足。如,(1)(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作业评价就是教师评价。从教师的审美角度评价,认为好的就评优,认为不好的就评良或及格,仅仅用等级制评价;(2)(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业。教师只重视美术作业表面效果,忽略学生绘画过程中的心理体会,久而久之学生只会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绘画,缺乏大胆的.尝试。

3、美术教师做不到全面了解学生

实际上,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时往往重改不重批,打个分数、给个优良就结束,至于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打,很多老师没有明确的文字说明,而学生就更不清楚美术成绩是怎么来的,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作业的重视程度也就大大降低了,这点我想所有美术老师都不愿意看到。

二、作业评价方式的改变

1、加强课前准备引导,对提高课堂实效很有作用

提前引导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绘画、制作。前一节美术课后,我会把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巧妙地串联起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准备。如上泥塑课,我说:“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去研究,谁有办法让这个泥塑人‘活’起来,并且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栩栩如生,置于某个场景中,你们设想一下应该带什么材料呢?同学们课后可以一起研究一下。”第二节课时,我发现95%的学生都做好了准备,他们把方案放在桌上,人人都准备了橡皮泥、黏土、水粉颜料用具等。课堂材料的充分准备为学生在课堂上赢得了学习时间,激活了学生课外准备的兴趣,增加了课内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打破常规,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时间

课堂上,早完成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互相评价,教师也可以作为一员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打破常规后,尚未画好的学生仍在埋头作画,完成作品的学生津津乐道投身互相评价中,在相互启迪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开放式的课堂、自由安排时间的课堂给了学生足够的评价时间与机会。自己觉得画得欠佳的学生,从评价交流中获得启发,可以继续作画、改画。有一次,在用三原色、三间色表现彩虹时,一个四人小组在完成作业后评价某个同学画的彩虹,有的说她画的彩虹不好看,颜色不均匀,色彩不鲜艳,有的说她把彩虹画在宇宙中想法很大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达成共识的同时也给大胆想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时间,他们就会成为评价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评价中。在课堂小结中,我结合学生评价实际进行总结,补充学生评价的不足,发挥了教师主导中的“点睛”作用。

3、事后揣摩,形成“再评价”

在学生对第一次的作业评价结果感到不合理或有偏差、不满时,老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自主地向老师说明理由,让老师给予再次(新的)评价,我把这种方式纳入了我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评价实践中,称为“再评价”。在“色彩心情”一课中,一位女生在画面中表现了一个哭得十分伤心的孩子在雨中独自行走,并写了一句话:考试没考好,父母要责怪,我该怎么办?我在给她的评语中写道:你表现得很好,画面如实地反映了你的感情,一次考试证明不了什么,父母的责怪也表示他们非常爱你,所以,你该寻找学习上的问题,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等到作业再次收上来时,我发现她也写了一句回复:老师,我会坚强面对学习的。

三、实验效果

通过实验,首先,学生对美术的态度有了转变,学习美术的动力和兴趣增加了;其次,师生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交流体现了师生间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平等对话,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人文观念。“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好的评语会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多元评价与小学美术课堂的碰撞 篇7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版) 的实施建议中, 着重提出:“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尤其要加强形成评价和自我评价, 也就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 我们需要为孩子们评些什么?怎样去评?对于此, 笔者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一、多元评价更新着教师的思维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最初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化评价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各基础课程之上的。在刚刚步入教师岗位的那几年, 与多数教师一样, 笔者尤其钟爱那些绘画有特长, 学业有专攻的学生。课堂评价经常以“榜样式”影响着孩子们的审美观。那时的评价语:画的线条最流畅、用的色彩最协调、构图最有灵气等, 大多都用在等特长生的身上。经历十多年的一线教学, 孩子们成为了笔者最好的导师, 他们教会了笔者用更为宽广的视野来作出最佳的多元审美评价。

二、多元评价充实着课堂的亮点

小学美术课程的评价首先要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 要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 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其次不能忽视学生美术学习的表现, 不能仅仅去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上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例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等方式。此外, 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也成为了课堂评价的亮点。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用美术学习档案袋来收集自己的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 学期末可以开展以评价为目的的学习袋展示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评价的过程。

三、多元评价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多元评价不仅能直接反映出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巧用评价的作用力将延伸至美术课堂之外。四年前, 笔者教授的一年级新生中有一个孩子引起了大伙的注意, 由于先天性的原因, 这个小男孩的身高和长相与其他孩子有很大差异。第一堂美术课上, 他将小手一直藏在抽屉中不肯拿出, 学生练习时同桌的女同学悄悄告诉教者, 是因为小男孩的手有些畸形, 担心画不好才一直将手藏在抽屉中。得知了缘由后, 我亲切地从抽屉中握住了他的小手, 手把手地将线条的绘画方法在抽屉中进行徒手示范, 孩子感觉到了绘画的乐趣, 将美术作业一气呵成。当堂课的评价环节除了进行了鼓励性与改进性的自评与互评, 教者特别展示了他的作品, 从创意的角度进行表扬。此后的多个学期中, 他的美术学习丝毫不比其他正常的孩子弱, 相反, 在线条的概括能力与色彩的运用变化上他都掌握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美术课程的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美术学习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位男生在美术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乐趣, 拥有了自信后也折射到各学科的学习和生活里, 成为了一个阳光快乐的好少年。

小学生作为美术的学习者, 他们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不可能是单一技法的反映, 而应该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美术课堂的评价对象从面向单一知识传授转向综合能力的呈现和传递, 所以在评价模式上也从原来的关注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复制”了多少, 即衡量的是学生的记忆和保持水平转变为综合多元评价。美术课堂的评价范围从单一技能转向多维技能。不能忽略的是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学生美术课堂的学习中, 表现出来的能力绝不是单一技法的复制, 而应该是多元综合能力的体现。

多元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习者的语言评价多元化。作为小学美术老师,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多维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以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笔者相信美术课程中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更深层地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多元化的评价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天地, 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旭.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探析[J].新课程工 (小学版) , 2010 (6) .

[2]周小燕.多元评价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 2012 (9) .

[3]许伟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多元评价[J].素质教育论坛, 2012 (17) .

小学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篇8

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关注评价教师。美术教学评价应是多元化的。

因人而异,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美术作为艺术创作,具有鲜明个性,并没有统一答案。学生的绘画创作更无对错可言。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如果还是用分数来做严格的评价,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许多教师改用等级进行评价、激励。在低年级用图形表示等级,画得好就给一个娃娃大笑的脸,比较好的画一个微笑的脸,表示鼓励,如果有出色的表现,就多画几个笑脸。对高年级的学生,可运用优良等级,加上一些符号,以示鼓励,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等级的标准也非一成不变,可将学生掌握运用美术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划为“硬指标”,作为评价学生作业的主要依据。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方面划为“软指标”,作为教师加分的依据。加分的条件是:尽力完成作业;本次作业比前次作业有进步;能将作业不足主动弥补好。而且“软指标”要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只要用心完成作业,至少会得一个良或一个微笑。不同的印章和描述性评语,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个性,既能看出学生的差距,又不把学生分等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用这种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激发兴趣,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 情感激励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表扬语不能过于简单、单一,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只要他们动手做,积极地参与,哪怕他们画得不怎么样,教师也要给予特别的肯定。对于那些没有充分准备或一次回答不理想的学生,我们应当采用延迟评价法,再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

2. 物质激励评价。例如在教学《有趣的剪纸娃娃》时,我做了一个魔术箱,把许多漂亮的剪纸娃娃放在一个装饰精美的纸箱里,然后拿出一个让学生猜,如果学生猜对了,就把剪纸娃娃送给他。这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在教学《我们的音乐会》时,我在课前准备了多种多样的玩具乐器,精心设计一个真实自然的音乐会教学情景,哪个学生做得最好、形态生动,我就把玩具乐器送给他。在这样一种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不但认识了不同的乐器,还能制作出拿着乐器、形态不一的橡皮泥娃娃。除了这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物质奖励外,我们还可以奖励卡通贴纸、小红旗、小红花等,并采用累计的方法评出美术小能手、美术小专家、美术小明星等,树为全班同学的榜样。

3. 竞争激励评价。在小组赛、男女对抗赛、四人小组赛后,只要作品中有表现优秀的一个方面,学生都能获得奖励。如有想法有创新精神(智慧之星)、在表现能力上有进步(进步之星)、表现大胆(勇敢之星)、创造美(唯美之星)、完成及时且有质量(速度之星)。

相得益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 重用学生自评。自评,主要是引导学生谈谈对自己习作的看法,可以是对画面的表述,指出画面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可以谈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体会以及情感体验。

2. 活用学生他评和互评。他评,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别人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我喜欢哪些、不喜欢哪些,为什么?也可以对别人的看法发表质疑,提出问题。互评,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发表评述,可以是语言的评述,也可以是等级的评价,有时还可以是全班相互参观、欣赏评价,一边参观欣赏,一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评价。

3. 善用教师点评。教师应给每个学生送去机会,送去信心,送去鼓励。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收集每个人在学习和人格发展方面的闪光因素,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努力发挥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4. 巧用家长参评。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上传到我为学生开设的“美术长廊”博客上。家长可以利用网络的BBS功能对作品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的艺术教育,可以为孩子的艺术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提高他们对艺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9

摘要:家庭作业是对学生们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多元化的家庭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还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当前教师在对小学生们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问题,在作业内容方面也更加侧重于对教材例题的模仿。这样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也不利于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小学美术作业检查总结 篇10

我校美术组教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做了详细的检查,针对老师们的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点

1、构图饱满,没有较多空白。

2、颜色搭配合理,涂色较均匀。

3、学生作业创意性强。

4、教师及时的给予了一定等级的评价。

二、存在的问题:

1、作业用纸未装订,有些散乱。

2、学生的信息和教师的等级评价写在了画面上,影响效果。

三、改进方法:

1、建立美术作业夹,将每次做的纸本作业放在里面。

2、将学生的信息和教师的评价写在画后固定位置。

四、我对美术作业的一点感想如下:

1、美术作业品种的多样性。同是一节美术课,作业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泥塑,也可以是剪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点也是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融合,使美术作业的用途更广泛了。

3、课堂美术作业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收集美术课中学生的优秀小工艺作业作为学生作品充实学校展厅。整理学生的优秀绘画作业作为学生参赛作品,在校园里布置楼道画廊,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展示功能,积极评价

一、引言

美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静态艺术。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大多数是以实物的形式展现,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态度、智慧技能。充分利用展示的积极因素, 经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 也是学生间互相学习的一个窗口。

课堂作业展示是对学生一节课学习的反馈, 削弱或者放弃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美术老师忽视展示评价的引领作用, 对于作业展示评价往往敷衍了事, 虎头蛇尾现象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 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减退。所以, 探索美术课堂作业展示的艺术, 对于活跃课堂、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 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小学课堂作业展示的环节

1. 随堂展示

教师巡视辅导, 要有目的性。要着眼于全班, 及时发现好的构图、好的创意、好的绘画技法或工艺制作, 虽然作业还没有最终完成, 教师可以抓住机会, 适时给予展示, 这种不完整的作品加上老师或者作者的一两句简短的介绍, 对于其他正在苦思冥想的其他同学来说, 可以起到示范和启发思维的作用, 以“点”带动“面”, 发挥其导向作用。而对于被展示的学生, 把自己的作品主动展示在同学们面前是自己的作品价值实现的途径———大家通过欣赏我的作品和领悟我的创意, 得到艺术享受或创意启发。这样的展示对学生来讲就是最大的鼓励。

2. 结课展示

(1) 评价展示

美术是视觉艺术, 评价性展示就是学生完成作业后, 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也可以老师挑选具有代表性作品, 进行有针对性地展示。师生在观察、对比的基础上, 发表对作业的看法,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种老师们最常用的展示方法。教师不可随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 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 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 缺乏个性与活力。引导评价时, 可以从作品的形式、内容、创意等方面入手, 允许作者的自我表述。当然, 教师对于学生作品中出现的明显的错误,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 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评价性展示有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 促进知识的吸收, 对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2) 游戏展示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也是生活的组成要素, 通过各种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美术课程标准》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把游戏和展示结合起来, 寓教于乐。使枯燥的美术学习变得有趣。笔者设计的手工课《会动的小玩偶》, 在美术课堂作业展示环节, 引导学生将制作的小玩偶套在手上作为掌中木偶进行表演。表演时, 学生学着老师动作让自己手中的小玩偶“摇摇头”“挥挥手”, 接着请学生自己上台设计台词进行表演, 有一个学生拿着小玩偶表演得特别出色:“大家好, 我是超人, 我学了很多本领, 我会在空中飞翔。”学生摆动小玩偶作了一个飞翔的动作, 接着说:“我也会学狗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我还会学公鸡叫‘喔……喔……喔……喔……’”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 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接着, 我引导学生进行两个人的合作表演, 我拿着猪的小玩偶, 模仿电视剧《西游记》里猪八戒的声音:“大家好! 我是小猪电视台的记者猪九戒, 五一黄金周到了, 想要采访我们班的同学, 谁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呢?”话刚说完, 学生就争先恐后举手。经过这样的启发, 学生的表演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学们信手拈来, 在表演中展示, 在展示中表演, 自由发挥, 乐在其中。同样的课型还有“做风车”“画风筝”“做面具”“制作头饰”等, 学生做完之后让他们去玩,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泉州师院附属小学陈曌今老师《旋转的花儿》一课, 当学生让自己的“花儿”旋转起来的时候, 学生的脸上也笑出了一朵朵的“花”。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寓教于乐, 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 在游戏活动中展示学生作品, 体现“玩中学, 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3) 竞赛展示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强、好胜, 对集体荣誉有着强烈的追求。根据这一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引用适当的竞赛策略, 可以激活学生的成就动机, 提高个人努力程度, 缩小个人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 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养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有助于使集体生活朝气勃勃, 充满生机。竞赛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师生竞赛等形式。例如, 上海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周松生老师上的一堂《画风》的美术课就采用了师生竞赛, 教师要求学生用图画纸折出六个方框, 勾出六幅表现风的画面, 教师也在黑板上画出八个框框, 与学生进行“比赛”, 提出“看谁想得多、画得好、画得快”, 并规定不允许照抄他人作品。经过20分钟的紧张的手、眼、脑协同作战, 有7个学生较完整完成6幅, 老师把他们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教师根据学生好胜不示弱的心理特点, 有意留下一个空框, 故意说:“真难啊! 画不出来。”表示不如学生, 发动学生补充, 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敢于创造的勇气。孩子的勇气又来了, 展开想象的翅膀, 纷纷举手争先发言, 有的说节日彩色的气球腾空而起, 有的说湖面上五颜六色的风帆, 有的说画秋天飘扬的落叶……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竞赛使美术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展示使学生的评价更具有针对性。

(4) 生活化展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将美术作品的展示生活化, 物以致用, 可以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无限延伸。例如, 泉州晋光小学陈佳颖老师《猪年画猪》一课, 展示时, 将学生的美术作品贴在印有日期的挂历纸上, 一系列排开展示、评价。下课后, 把这些贴有全班同学作品的挂历纸订成一本猪年挂历, 挂在教室墙上, 学生可以看日期也可以欣赏班上同学的作品, 一举两得, 过期撕下的挂历纸自己带回家保存。这种将学生作业与生活用品联系起来的展示, 拓展了学生的美的感知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该课因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而升华。再如, 笔者上《染纸》一课, 启发学生对染纸的用途展开想象, 有的学生说:“可以把染纸作为包装纸, 包礼物送人。”有的学生说:“如果折成千纸鹤, 颜色会很漂亮的。”有的学生说:“我要把它剪成图案, 当作窗花。”经过引导, 染纸作业的展示就以各种各样的实物出现在师生的面前。这样的展示和陈佳颖老师的展示,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是美术作业, 又是生活用品。“如果折成千纸鹤, 颜色会很漂亮的。”有的学生说:“我要把它剪成图案, 当作窗花。”经过引导, 染纸作业的展示就以各种各样的实物出现在师生的面前。这样的展示和陈佳颖老师的展示,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是美术作业, 又是生活用品。

3. 课后展示

利用宣传栏、橱窗、墙壁等地方展示学生优秀的课堂作业, 是对课堂教学延伸。这些优秀的美术作品, 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能, 促进艺术交流, 而且增加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 陶冶情操, 促进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 而是通过展示发挥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激发孩子的美术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数学实践作业评价 篇12

作业

名称

评价内容

合格

良好

优秀

关于

家庭

用电

量的调查

研究小组的组织

建立了研究小组,组内有

组长。

建立研究小组,组内有分

工,每位组员大概知道自

己的任务。

建立研究小组,组内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每位组员清楚地知道

自己的任务。

研究方案的设计

有研究的基本方案,方案

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有完整的研究方案,可以

按照研究方案展开研究,可行性比较强,也基本符

合研究主题。

有完整、明确的研究方案,研究

步骤、方法、人员安排科学,符

合研究主题。

研究过程的展开

能按照研

究方案开展研

究,基本完成研究任务。

能按照研究方案定时、定

量进行研究,也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能完全按照研究方案定时、定量

进行研究,对数据分析科学、合理。

研究成果的呈现

能展示研究中的数据,表

达自己的想法。

能够用比较恰当的方式表

达研究成果,并能用数据

表达对问题的看法。

能够用合理的方式,比如统计

表、统计图来表达研究成果,对

数据分析有自己的看法,并能科

小学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的实践 篇13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收获最佳效益。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要想取得快速平稳持续发展都需要和谐发展环境。而和谐发展的环境是需要人来构筑的。同样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

一.激励性的语言是构建开放式和谐新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陶行知文集》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是靠教师充满智慧和亲切的话语构建起来的,激情、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身心舒畅、情趣提高、智力大增,既而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心态,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作为教师,只有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各抒己见,并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孩子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对象,教师只有把握好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以及激励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艺术教育。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建立和学生以诚相待,平等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创造性教学中,师生参与,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教学相长,互学,互助,互促,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越为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越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越便于“创新精神”的养成。很容易想象“填鸭式教学”或者依然维持教师“最高地位”的环境下,创新意识的形成何其艰难。教师关注的眼神,信任的微笑,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鞭策和鼓励,都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发言,尊重学生意见,给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励大胆想象,不亦步亦趋。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肯定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然后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课上成教师的演讲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好保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地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珍爱国宝—秦始王兵马俑》(欣赏·评述)这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快乐的情境导入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快乐之旅,用影视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美术基本要素雕塑艺术中的艺术瑰宝——秦始王兵马俑。教学时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请大家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引导同学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首先必须知道这件作品的种类、内容与题材、形式和材质这样才有欣赏的基础。欣赏环节请同学们谈一谈兵马俑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生合作体验环节请同学们思考秦始王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有什么特点?并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照片。看军队的排列(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和看人物的表情,观察细节(写实、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来精心组织。欣赏中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考虑到学生的 生理、心理的特点,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对雕塑作品的点、线、面、色彩的不同角度的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了解古人的雕塑的杰出水平,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自己也成为了学生共同探究的好伙伴,让学生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神奇而崭新的世界,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细致认真地听,快速准确记忆,大脑不停分析,思考,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运转。短短40分钟便达到了普通授课的几倍的学习效率。孩子们对这些欣赏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以往被动的获取知识的模式,迈开了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四.运用合理的评价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不能只停留在任凭其自发学生对创造力的自信与欲望的基础上,更要求教师倾注教学才智进行培养,而这也是长期捆扰着美术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探讨独特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能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能力,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儿童美术作品的形象应建立在合理的儿童生活基础之上。因此,研究和探讨儿童易于掌握的绘画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合理的绘画构成意识和形式语言,对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业,教师仅打个分,显然是不够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业展评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通过学生之间作业相互比较、讨论,互评提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引他人好的绘画方法与创意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可互相激发其想象力的发展。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自尊心加强了,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功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随之得到提高。

上一篇: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基层干部工作总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