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为一家说课稿(精选6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和同为一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的标题。
本节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民族状况,让学生知道边疆的少数民族为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唐朝的民族政策收效显著,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同时他也成为唐朝辉煌文化(7、8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了解今天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友好关系,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其开放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
2、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史实:①、唐朝的民族政策。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③、吐蕃统一。④、文成公主入藏。⑤、汉蕃“和同为一家”。⑥、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了解主要历史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次要历史人物:金成公主、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
⑵能力目标
①、收集藏族、维吾尔x、满族、彝族、白族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比较分析资料的能力。收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故事。
②、让学生动手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③、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⑤、互助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⑴教法
课前导学:①、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今天我国境内的藏族、维吾尔x、满族、彝族、白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有关资料。②、让学生收集秦、汉两个朝代和少数民族关系的有关资料。
课堂训练:指导学生读图《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帮助形成正确的少数民族时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步辇图》,叙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比较: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几个少数民族的情况,分析归纳:各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以及唐朝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
⑵学法:互助学习,对话交流,讨论比较,分析归纳。
①、动口:读图,说图,讲故事。
②、动手:设计方位图,制表比较各族,归纳民族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2、难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四)学情
我们年级的学生多数是周边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尖子生很少,整体水平较为薄弱,常识性的知识信息量较少,加之初中学生对民族关系、政治形势的了解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尚处于幼稚、不成熟阶段,看问题往往容易抓住表象的东西,忽略或认识不到实质的东西。学习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要慢、要脚踏实地,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
1、教材中原有的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
2、自制图表、网络等外来资源的相关史料。
二、教学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全景图片《布达拉宫》,让学生答出这是哪一名胜古迹,多数学生能够识别。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布达拉宫的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如果想更多的了解这段历史,那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35分钟)
本节课分 “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三个主题的学习内容,每个主题将从对教材内容、如何设计、能力培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
1、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
主要让学生掌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学生指图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指导学生根据地图绘制《唐朝后期边疆各族的分布示意图》(方位、名称及现在民族的名称);教师在教室可环视学生,对能力弱的学生给与提示和帮助:“以长安为中心,四面八方等”。 展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设计出的`示意图可能各有千秋,但只要大致方位和名称不错,应多鼓励创新。按照这一线索组织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宏观把握唐朝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具体方位,为下一步学习具体交往史实奠定基础。符合初中学生站高看低的认知和思维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读图、动手的能力,确立正确的历史空间概念。
2、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
⑴、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
这是本课的重点,主要让学生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和吐蕃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
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播放视频、看书后,让学生说出古代吐蕃人的生活习俗。对学生来讲直观、生动、易懂。②出示《步辇图》和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塑像,让学生阅读本单元活动课中的参考资料,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学生对直观的图感兴趣,初一孩子对讲故事较为擅长。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③出示两则史料,完成材料解析题。通过对材料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唐朝和吐蕃的友好交往,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通过史料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⑵、回纥、靺鞨、南诏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
主要让学生了解回纥、靺鞨、南诏这些少数民族的发展及与唐朝交往的史实。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讨论绘制《唐朝周边各族状况表》,包括项目: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因为这部分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阅读、观察后能较为容易的完成表格,个别学生完成有困难的话,可让小组成员帮助完成。由于学生乐于讨论、交流,对帮助别人也有极高的热情。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
3、唐朝的民族政策
这是本课的难点。主要让学生在了解唐朝与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基础上,深层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观察自己绘制的《唐朝周边各族状况表》,通过对表格中“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史实”这一列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唐朝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学生具备这种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同时告诉学生:
1.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盛唐出现的重要因素。
2.在民族友好、社会安定的环境下,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
(三)、巩固小结(5分钟)
(四)、拓展与探究:
课下收集的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历史小剧本,突出文成公主的历史功绩。
三、教学效果分析
松赞干布生于617年, 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 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暴的野牛, 驯服飞奔的烈马, 表现出不凡的武功。他为人真诚恳直, 性格刚毅, 处事深谋远虑, 运筹帷幄。松赞干布13岁时, 父王被属下毒死, 他在部落动乱中继位。他依靠叔父和亲信大臣, 团结各方力量, 很快平息了内乱, 稳定了局势。不久, 迁到逻些 (今拉萨) 。
他在逻些布达拉山修筑碉堡式的布达拉宫, 训练了一支健壮剽悍、骁勇善战的军队。短短数年间, 他便以武力征服了强大的苏毗、羊同等部, 统一了西藏高原, 在雪山环绕的高原上, 建立起历史上显赫的吐蕃王朝。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 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 制定了官制、兵制和法律。他任用贤明的大臣, 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 发展农牧业生产, 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同时, 他还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即今天的藏文, 改变了吐蕃人刻木结绳记事的习俗, 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 派吐蕃使臣访问长安, 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 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自幼熟读诗书的才女文成公主入藏, 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雪域高原, 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保存着他俩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 传说也是公主亲手所栽。这些无不说明汉藏人民建立起了亲如一家的关系。
1.教学目标
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自己所属民族有关资料。
查一查: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
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
编一编: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历史短剧(有关文成公主入藏)。导入新课——每课一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的创新,以大家熟悉歌曲《爱我中华》先声夺人,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引入新课。教学相长——教与学
其次是教与学的创新,在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一则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短剧,“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历史剧的编写,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之间主流”中,我设计“问题与活动导学”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在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中,你最欣赏哪一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一、由唐太宗与东突厥吉利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预习,自我提高(学生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展示预习成果。)课余研究——知识延伸
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搜集有关班内所属民族情况。议一议——面对其他国内、国外的民族,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画一画——通过对现在各个民族服饰理解,试着设计一套反映民族融合的服饰。教学评价及反思——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问题的回答,体现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后习题
1、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期称作_________,他们生活在__________一带。以_____和______为生。2、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_______。他仰慕中原文化,向唐朝求婚,_______把__________嫁给他。3、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___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展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营造课堂氛围。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民族是一家
【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教师讲述:《爱我中华》唱出了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
教师讲述: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充分注重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通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
回纥西突厥东突厥靺鞨吐蕃南诏 【提出问题】从图上看唐朝边疆生活着哪些民族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唐朝边疆各民族分布图,能回答出突厥、回纥、六诏、吐蕃、靺鞨等。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 【生1】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
【生2】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暴力冲突带来灾难,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生3】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
【生4】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开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猜想,团结合作、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再加上教师的及时鼓励,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教师过渡:我们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唐朝和这几个民族的关系。先看与东突厥的关系。
一、唐和突厥的关系
【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结合导言框向大家介绍一下东突厥与唐朝的关系?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授予官,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当官。
教师概括: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唐朝通过战争征服——优待——设机构管辖处理同西北各族的关系。为此,唐太宗赢得“天可汗”的称号,西北地区和睦融洽,安定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上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二、唐和吐蕃的关系
教师过渡:学完了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我们再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1.吐蕃简介 【提出问题】(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回答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他们生活的地区在青藏高原。2.吐蕃统一 【提出问题】(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何时?(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回答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七世纪前期;完成统一的首领叫松赞干布;吐蕃的都城在逻些(今拉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唐蕃和亲 播放视频:《文成公主入藏》
【提出问题】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求亲?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能够得出:松赞干布因仰慕中原文明,想向中原学习先进的文化等,所以向唐多次求婚;唐太宗为了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所以也同意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问题讨论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理解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提出问题】
(1)从诗中你能看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做出了哪些贡献?
(2)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3)文成公主入藏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能够回答出(1)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2)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蔬菜的种子)等;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3)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通过层层设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加深理解唐与吐蕃和亲的必然性,初步了解和亲这一政策对民族的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总结: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物资、技术与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提出问题】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讨论后得出: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1)材料中“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
(2)“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的是汉族和吐蕃,说明了汉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多媒体展示:
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唐蕃第八次会盟而立。“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的誓言,历述了唐蕃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的历史。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和同为一家”的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明确唐蕃友好的史实。
【提出问题】假如你今天到西藏去旅游,你会看到哪些跟文成公主有关的古迹?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唐蕃和同为一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学生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尊敬和自豪感。
三、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
动手设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结合课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设计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 民族生活区域民族渊源与唐朝的关系回纥色楞格河流域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靺鞨南诏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教师总结:唐朝处理同这些民族关系的共同方式:册封。
设计意图:唐和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关系属于选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列表归纳,找出他们政策的相似性。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引导认识唐对这些民族的册封,也是加强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培养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让学生带着任务经过自学、讨论、合作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提出问题】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双方都采用了哪些方式最终促使这种友好和睦局面的形成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够得出:通婚、会盟、册封、战争等方式。
教师过渡:学习了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三种方式,我们脑中浮现出一幅各民族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和谐发展画面。唐朝为什么有如此融洽的民族关系?我们需要从史料中寻找依据。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提出问题】看到这句话,结合我们本课所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维吾尔族唐玄宗封其的祖先首领为怀仁可汗满族唐玄宗封其的祖先首领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其白族、彝首领为云族的祖先南王
【生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生2】唐朝为什么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唐太宗吸取教训,认识到民族平等更有利于巩固政权,促进唐朝的发展。)
【生3】你能举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例子吗?“贱夷狄”产生了什么后果?(西晋压迫内迁各族导致西晋被匈奴所灭。)
【生4】唐朝的民族平等政策对唐朝和周边民族有什么好处?(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生5】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文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良好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博古通今:【提出问题】(1)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措施是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为此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主要措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设计意图: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板书设计】
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回纥靺鞨南诏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通商册封首领为渤海郡王与唐交往频繁册封首领为云南王与唐互相学习结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唐朝一视同仁、开明的民族政策【课堂总结】
依据知识脉络,概述主要内容:
突厥——
征服——优待——管辖
和同为一家 唐朝开明的吐蕃——“和亲” 民族政策 回纥 靺鞨 南诏
册封
各民族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缔造了中华历史。
——《散步》说课稿
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管理局查哈阳农场初级中学杜江舟
我说课的是发生在美好春天里的一个温暖亲情的故事——《散步》。这次大赛的散文专场共有70位选手,其中有27位选手说《散步》这一课,可见亲情的感召力量是多么巨大呀!我说课的主题是“温馨瞬间一家亲,和谐互爱暖人心”。作为中年人,我们都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情况,都有着深沉的家庭责任感。这些都使我对《散步》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莫怀戚先生的这篇优美散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家人散步时尊老爱幼、融洽和睦的温馨亲情画卷。
我说课的教学理念是我们教育局和学校正在积极倡导的推进高效课堂的实验模式,要求教学过程是预习、展示、反馈,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独学、对学、群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生成性,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效果。对此,我也有了一些尝试和收获。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体现浓浓的亲情。教材地位很重要。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弱,由于社会一些不良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我们班级的学生更是明显不重视亲情,所以学习本课很必要也很及时。
3。教学目标:整体感悟,提高审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说教法
1。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2。小组竞赛活动、寓乐于教。3。多媒体声色效应,渲染气氛。
三、说学法
1。男女分角色朗读。2。小组讨论、探究。
3。调动学生多种感观,情感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有6个环节:1。明星家庭感温馨:联系生活、情境导人。2。感悟亲情波折中:整体感知、小组合作。3。深度思索盼和谐:研讨赏析、质疑深化。4。我的亲情我表达:拓展想象、亲情互动。5。和美互爱再回味:训练检测、情感升华。6。带着幸福再出发: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整体上注重感悟亲情的温馨和美,激发学生对家庭幸福的热爱和追求。具体如下:
1。明星家庭感温馨: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这是本课的序幕,教学时,我非常注重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趣。我把大家都喜欢的喜剧明星,曾被评为年度十大孝子的潘长江的幸福家庭介绍给学生,还把自己孝敬父母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在美好春天图片感召下,在《让爱住我家》的歌曲伴随下,进人对温馨和美好家庭的向往感叹之中,从而导入本课课题。让学生受到温馨亲情的极大感召,开始一段温馨亲情之旅!
2。感悟亲情波折中: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这是本课的教学基础。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感悟亲情,品味语言;赏析评价,借鉴发扬)后,自读、朗读课文。我还在优美萨克斯曲《回家》的伴奏下,给学生深情朗读,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给学生极大的感染!我的语言特别深沉,我感到春天对老人,儿女对老人是多么的重要!学生的眼睛也充满了晶莹之光。
学生积极复述课文,畅谈感受。这样课文中一幕幕的温馨瞬间展现:儿子与母亲散步,分歧中奶奶对孙子的慈爱,儿子背着母亲,母亲背着儿子„„在此基础上,再总体检验阅读效果,这样巩固了对课文的感知。
3。深度思索盼和谐:研讨赏析、质疑深化。
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参考问题提示,进行小组研讨,质疑深化,全班展示评比。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亮点。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小组竞赛中调动了积极性。赏析几个具体问题,特别加强对重点句子的研究,结合板书,进一步深化“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再评价人物、景物、语言、手法,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集中发散思维,提高了赏析能力。
4。我的亲情我表达:拓展想象、亲情互动。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表达感悟,这是本课的高潮。发动学生设想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如一家人聚会,谁先动筷先吃?看电视时,为谁选频道?是否关注父母生日?启发学生讲述自己家里的温暖感人的亲情故事。启发学生反思针对家中不和谐的情况,怎样改变,怎样更好地维护家庭幸福?由于我导人时的真情倾诉,课文的深情表述,所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表达,然后各小组竞争评比。这样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有自己的收获,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培养关爱家庭的情感。
5。和美互爱再回味:训练检测、情感升华。
在拓展感悟的基础上,分层设计训练检测题,有基础题、中度题、提升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训练提高。同时播放《家是温柔的港湾》,这样在训练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6。带着幸福再出发: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是本课的收官。在训练基础上,启发学生创建幸福未来。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温馨歌声中,各小组代表谈收获感悟。
最后小结本课:“我们的情感求索远远没有结束。《散步》一文如一湾浅浅的小河,却流淌着挚爱深情,渗透着中年人的高度使命感,温润并且润透了我们的心田。从小家到大家、国家都是以挚爱亲情为基础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呀!”
这样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紧扣主题,突出重点。
布置如下作业:(l)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2)继续完成亲情写作。(3)父母长辈生日的时候,在贺卡上写一段温馨的话,送给父母长辈。
这样突出了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教学重点,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如下: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深刻,突出重点。
五、教学效果反馈
比较理想地达到了预设目标,学生都很受教育,有的家长说孩子突然懂事多了,如我班一名男生能为母亲刷碗、洗脚了,有的学生的亲情作文还在报刊发表了。
1。教学反思、提升。
我校的“三四三”高效课堂模式中,要求教师有“三案”,课前导学案,课中生成案,课后提升案,这部分是提升案部分。
我的散文教学特点尽力体现校训“志远行近”的思想,明确了情是桥梁、理是通道、行是关键、爱是核心的认识,努力做到以真情动人,以至理悟人,知行结合。在教学中努力展现《散步》一课特点,即行文亲切自然,开头起于平实真情,结尾收于高远立意和深情,形散神聚,举重若轻,回归散文本真,真情实感,身教重于言教。本课教学结构:
读一感一吾一议一展一创一用。主要体现亲情、责任、生命、和谐等主题。2。自我认为亮点。
①身教为重。②联系实际、主题强化。(国体现高效课堂模式。3。自我分析不足。
应再多指导学生总结掌握具体学习方法技巧,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多种小组活动方式,再活跃课堂参与、展示的气氛。加强竞争评比的具体深人,突出激励性。
最后寄语:让我们多珍惜、多创造那些温馨亲情的瞬间。温暖我们人生中的每个春天!温暖每个春天般的美好心灵!
《我为家人添欢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要孝顺父母、长辈,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次活动选取的是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由于班级大,人数多,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多,他们受到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的娇惯,可谓是“小皇帝”“小公主”,也就养成了心中没有他人的高傲性格,很多孩子都不懂得孝敬长辈,关爱家人,征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我为家人添欢乐的活动。
三、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关心家人,为家人添欢乐。
技能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绘画创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明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情感目标:
解父母的辛苦,懂得要孝顺父母、长辈,并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添欢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体会到父母的爱的基础上,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并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意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为家人添欢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向日葵评比表。
教师准备:1、课件、图片以及与课文有关的视频等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一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看《家人的爱》在课堂上我们感受了家人对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和爱护,那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这回报家人的爱,看看你在家里都给家人带来了那些欢乐。好我们今天来学习《我为家人添欢乐》板书:《我为家人添欢乐》大家大声再读一边
2、《我为家人添欢乐》、你在家里什么时候最快乐?(过生日、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想一想这些快乐是怎么来的?(这些快乐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不要忘记,这些快乐是父母长辈给予我们的,是他们的爱给了我们快乐的基础。)板书:爸爸妈妈爱我们
二、愿为家庭添欢乐
1、过生日的时候很快乐,人人都喜欢过生日。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生日呢?
2、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了,那有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生日呢?还有谁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呢?
3、表扬后来举手的同学,他们能够记着家人的生日,说明心里不但有自己,还有自己的亲人。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过,想让自己家变成快乐家庭。爸爸妈妈为了给予我们更多的欢乐,每年都记着我们的生日,给我们过生日,让我们在家庭中享受着欢乐。我们是家庭的小主人,建成快乐家庭也有我们一份责任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我为家庭添欢乐!”
三、怎样才能添欢乐?
1、老师这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
我是一颗开心果,爱说爱笑爱唱歌。
能做爸爸小助手,会帮妈妈做家务。
常给爷爷捶捶背,奶奶乐得笑呵呵。
人人夸我好娃娃,家庭有我欢乐多。
2、这首儿歌里的小朋友是做了哪些事让家人开心的呢?让我们讨论一下。谁能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1)爱说爱笑爱唱歌: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家人
(2)倒水捶背擦饭桌: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儿歌旁边还有几幅,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都做了哪些让父母长辈高兴的事情?
你做过什么事让家里人很开心呢?(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和评价。)
3、模拟表演:
(1)同学们做得都很好,都是家里的开心果!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做,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题目进行表演。
(a)奶奶病了,躺在床上,你应该……
(b)妈妈下班回到家了,你应该……
(c)爷爷心情发闷……
(d)爸爸下班累了躺在沙发上……
(2)分组汇报表演
(3)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板书:开心果
小结:要成为家里的开心果,原来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呀。你们真是好样的!
五、课堂检测:
1、打开书翻到11页“向日葵光彩大奉献”评比表(花瓣不美)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吗?家人的“开心果”呢?今天我们走进同学们的家看看你是怎样把开心果带给你的家人的,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颗向日葵你们看它漂亮吗?(不漂亮)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把它打扮的更美丽,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在家做的能使自己家人开心的事写在花瓣上,并涂上漂亮的颜色,使它成为一朵美丽的向日葵。
2、添写个人向日葵评比表。
3、“向日葵光彩大奉献”评比表。把每个同学与小组班级联系起来,比一比小组中谁做的最好。为自己小组争光。班级中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可以为班级体争光。
六:拓展训练:
你以后还打算做些什么帮助家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