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精选8篇)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职称的推广人员较多,工人的数量也比较多,而高级职称的推广人员数量却极少,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较少.在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培训机会,因为培训不足,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陈旧,农业技术服务得不到有效开展.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1.完善体制机制
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以政府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切实实施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的公益性、基础性作用,注重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农业知识的培训讲解,切实的负起行政管理职责.为保证公益性服务的有效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农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但是,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存在着制约性不强等问题,不能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政府还应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3.重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
1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农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比较多, 农村的情况比较复杂,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农业技术的推广并没有顺利进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主要是按照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进行的, 但是由于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经过层层部门的管理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分离,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 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 缺少协调合作, 这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进度, 影响了农业的建设。另外农业推广技术管理部门人员之间责任不明确, 一些部门虽然占用了资金但是并没有做到农业技术的推广,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受到影响。
1.2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但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明显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对于农业资金技术推广的资金供给不足。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效益不理想导致政府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占用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是由政府拨付的, 一些部门利用职务之便占用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 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进行。经费不足影响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进程, 很多地方由于缺少资金并没有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1.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 但是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设。一方面, 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 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农村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不理想。当前掌握农业技术的人员数量相对比较少, 很多地区并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农业的发展。同时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掌握人员的技术分配也不合理, 掌握养殖技术的人员相对较少, 种植技术的人员相对较多,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发展的结构不均衡, 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水平。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也需要进行改革, 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 国家和政府需要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实现农业的发展。
2.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保障, 国家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机制。同时地方也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除了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之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措施, 保障制度的实行。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进行修改更好地适应农业技术的推广。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 可以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
2.2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当前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更好地保障农业技术的推广。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不仅仅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资金的支持, 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资金支持, 对于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引进都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筹集地方的资金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 政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资金困难, 可以积极鼓励地方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
2.3 培养农村技术人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但是当前农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今后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应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可以请专家对农村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农民的素质,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3总结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同样农业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积极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资金支持, 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摘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渐得到推广, 但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就如何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 2008 (14) .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农业;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作为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是由中央到地方逐层推进的,这种结构方式很容易导致执行能力的下降。由于缺乏相应管理体制的约束,在基层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难免会出现相互推诿、人事分离的现象,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推广效果,甚至还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现在很多地区缺乏专门人员负责农业技术推广,推广的技术与农民实际应用相互脱节,政府工作得过且过,没有完善的推广计划和推广目标,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根本的落实,还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1.2 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资金是进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真正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然而,各级政府在农业推广方面却存在着很多资金问题,不能真正保障技术的推广。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农业建设款项都是由上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拨或者乡镇地方利用自收自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并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方面。另外,还有的政府为了减少在机构改革中的“包袱”,减免甚至取消了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导致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运营不善,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也就在一方面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1.3 推广人员的技术及素质普遍不高 推广人员的技术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并不完善,已有人员技术跟进效果差,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便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另外,当前掌握农业技术的专业人员也比较少,很多落后地区并没有配备完善的技术人员,也就无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教授给农民,致使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结构不合理,也就影响了农业的整体发展。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2.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的执行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缺少可操作性,约束力度也明显不够。所以,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将国家发展与农业发展相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对相关工作部门也要制定一定的制约监督机制,使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成为国家关注、政府关注、社会关注的“大事”,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农业科技发展。
2.2 以人为本,科技先行 要想实现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将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从农民的实际出发,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从而增加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对新技术的信心,使农民愿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建设中来。
2.3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良好后续保障 各级政府要调取相关的经费和人员投入到基层中,对于基层公益性组织要进行支持,切实保障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利益,从而带动更多的机构组织参与到农业建设中来。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经费进行试验田、交通工具、仪器设备的购置,以支持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农业发展更加顺利。
2.4 优化人员结构,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建设必然要求人才的建设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因此,要不断优化农业技术人员结构,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建设和能力建设,使相关技术人员真正能投入到农业建设中,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农业技术、经验支持。这要求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技术人员结构,从而带动整个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3 结语
农业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结构的改革,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做好“三农”工作,使农民真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机构要做好工作的改革和落实,切实将农业技术推广与政府工作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制定完善的推广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结构,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以点带面”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保障农业生产有序、高效。
参考文献
汤原县农技推广中心
今年上半年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建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做强做大公益性农业推广事业,不断的改革创新推广方法、服务理念、管理机制和用人战略,增强又好又快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全面发展,提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我们推广中心严格按照省站提出的建设标准化中心的标准,结合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平衡施肥,“沃土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标准化农技推广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工作,完善推广机构公益职能,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建立土壤化验室200平方米,农业有害生物检验检测中心办公楼2000平方米,购进计算机16 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等各1台,此外还有化验室全套设备。实现了基地建设规范化,化验能力综合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科技培训电教化,办公手段自动化。
二、强化科研、加速改革,积极创新推广方式。
依据我县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 1的规律,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今年上半年,我们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粮食作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装集成配套技术。上半年完成农业技术培训4.5万人次。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利用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和服务网络及汤原电视台专家讲座等信息平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教育服务,及时为农民解难答疑;充分利用胜利乡、汤旺水稻试验站院县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推动作用,搞好稻蟹共育、稻鱼共育、稻鸭共育、宽窄行钵体摆育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充分利用《汤原农技推广》专刊和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科技交流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利用院县共建的有利时机,充分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专业院校全作,依据其技术和人才的优势,从而解决了我县在农业技术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且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认真组织和调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并配合抓好科技示范农户,以点带面层层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一是活化用人机制,为适应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打破常
规,引入竞争机制,从乡镇新借调2名技术人员,增强了科技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对本单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但政治进步、工作积极的同志,让其继续深造,提高其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全县农业生产。
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农民进行有计划的科技培训,其培训方式可采取电视、广播、电台讲座、集中办班等培训形式以及下乡讲课,田间指导、发放资料、生产答疑等多种形式对新型农民进行面对面培训,要做到“乡、村”多层化,上半年共举行各类科技培训100期(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及汤原农技专刊共5万余份,组织科技下乡150余次,培训科技明白人4.5万人。
四、以项目实施为重点,以示范园区为窗口,狠抓技术标准,突出展示作用,强化推进新技术及典型引导和转化。
今年上半年重要项目之一--------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正在实施中,目前主体检验检测办公楼已于5月16日开工,计划到今年8月末竣工。沃土工程项目已在全县10个乡镇的50个村屯采集土样2000余个,正在化验之中;各种化验、试验药剂、器材也已陆序到位。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库房、晒场也在建设之中。在园区建设上,以区域性、典型性和辐射性为原则,中东片胜利乡和西片汤旺水稻试验站2个水稻高标准院县共建科技示范园区,突出了特色农业,强化了辐射功能,从而达到其适用性、规模性和观
赏性,抓住了生产中的难点、技术中的硬点和市场的热点搞攻关突破,真正起到了示范引导,典型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观摩和学习的园地,从而推动了我县科技转化和科技入户步伐。
五、积极组织,协调农业,科技协会的作用。
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在县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以科技示范户为中心,集政治、政策宣传农业科技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营销和农用物资供应的集多种功能 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今年上半年,我县十个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广泛吸纳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作为会员参加,吸纳了乡镇农技推广干部参与管理,吸纳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户为会员,每个协会100余人。形成县、乡、村共同发展农技推广普及活动的运行体系,为全县的示范推广及先进农业技术普及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现代农业的逐步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尤其是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新建县遵照中央、省、市精神,于2010年12月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县政府也出台了《新建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建县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发[2010]14号)的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工作推进较慢。2011年9月30日,新建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出台了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新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建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办发[2011]55号)的文件,强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一、新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机构设置与编制核定工作
新建县编办根据《新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建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办发[2011]55号)文件精神,下发了《关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的通知》(新编办发[2012]24号)文件,在全县设置18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核定编制166人,并已将编制全部上划到县。
2、资产核查工作
完成了原农业四站(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机站)国有资产核查工作。并确定了资产国有、管理分类的原则。
3、综合站行政班子的建设
综合站站长的推荐任命通过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票决、拟任人选公示、组织部任命的工作程序开展,已完成乡镇综合站站长公推优选工作。
综合站副站长公开推荐工作经过各工作组与各乡镇党委的沟通,按照发布公告、召开推荐大会、组织考察、研究决定、任前公示、下发任命通知的程序开展,各乡镇党委都按相关要求完成了推荐上报工作。在经过公示后,新建县农业局党委和新建县农机局党组也联合发文进行了任命。
4、综合站收编人员的编制、工资、档案上划工作
人员收编工作经过新建县农业局、农机局、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与各乡镇共同努力,通过充分征求当事人意见及联合工作组多次审核,确定了收编对象221人,其中农业口174人(在职122人、退休52人),农机口47人(在职30人、退休17人);在职人员152人(农业口122人、农机口30人),退休人员69人(农业口52人、农机口17人)。经与新建县人保局、财政局、编办等单位的密切沟通,已全面完成收编人员的财政工资上划工作,工资卡也全部发放给了收编对象。档案移交工作已按干部档案管理权限完成。
5、人员待遇和工作经费
新建县政府已将乡镇综合站事业编制人员的绩效工资落实到位,所有乡镇综合站收编人员在编制、工资上划之前已由县财政统筹解决。
县财政在安排2012年财政预算时,预先给每个乡镇综合站安排了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下一步重点解决人头办公经费问题。
6、岗位的确立和人员定岗工作
根据《新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建县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府办发[2011]55号)文件精神,各乡镇综合站设立了植保员、种子员、栽培技术员、土肥员、农情信息员、农机员、动物防疫员、水产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等九个岗位。新建县农业局、农机局联合下发文件对各岗位以及综合站站长、副站长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各乡镇综合站也完成了人员定岗工作,并将各工作岗位职责上墙。
7、综合站站房建设工作
维修站房建设、临时站房建设已基本完成,永久站房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其中松湖、乐化、联圩、南矶等四个乡镇综合站利用现有条件,按上级要求将站房维修到位,全县其他乡镇综合站也按必须配备农技服务大厅、检测与设备室、农民培训教室和站员办公室以及统一外部标识等要求,完成了临时站房的站房建设。同时,需重建永久性站房的各乡镇也以文件形式确立了综合站永久站房的建设用地,新建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确立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的“三统一”原则,全力推进永久性站房重建工作。
二、新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依靠项目支持县乡农技综合站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主要还是办公等基本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不大,专业技术设备基本还是空白,测土配方施肥的检验也还靠县中心来做。
2、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现有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普遍不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受到影响,在指导农民开展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县这几年统一组织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招考中,农业科技人员一直未列入招考计划,现有科技人员断代严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后备人才堪忧。且受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为了维持正常的开展工作,需要在经营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学习少了,调查研究少了,在知识更新和推广水平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3、科技服务手段陈旧,创新方式不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合协作不足,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不多,仍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示范带动等基本层面上,科技推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还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4、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也是农业科技服务目前面对的一个难题。由于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农技推广人员面对的多为老人、妇女等劳动能力低,文化素质不高的群体,新技术的推广颇费气力,进展也比较缓慢。
三、新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证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我们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上提高对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认识。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重视农业,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县政府要制定约束乡镇政府行为、严禁占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人员编制、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人员的主要精力能够用来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确保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技术人员也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2、强化技术培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人员素质 提高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综合素质是搞好农业服务工作的基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内容已从原来单纯的技术服务转变为涉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多个专业的社会公益性服务。这就要求农业服务体系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农业科技人员短缺,人员老化、结构性短缺现象普遍存在。组织人事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的轮训和知识更新,特别是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里的非专业人员更是要开展岗前培训,强化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提高农业服务体系队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细胞,他们的活力决定农业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调整配备好农业科技专业人员,通过内部调整优化人员专业结构,使农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最低达到70%以上。同时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在坚持农业科技人员全员聘用制管理制度,公开招聘、凡进必考、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人事制度的前提下,人事局在制定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计划,适当放宽招考条件,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应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鼓励通过自学、进修深造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应重视农业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定向委培等形式,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科技部门应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绩效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福利补贴挂钩,对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给予重奖。
3、创新机制,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纯政府型的服务机构和纯公益性的服务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要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签订技术推广、承包合同,积极探索按合同要求提供规范化的有偿技术服务途径;通过以资金入股、项目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经济实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促使科技服务由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向农科教一体化转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协会等途径,提高技术的集成化水平,降低推广成本。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考评机制,是规范农技推广人员行为、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农业服务体系高效运转、健康发展的保证。首先,县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一定要拥有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工作的部分安排权和绩效考评的表决权,以遏制在职不在岗的现象蔓延,确保农业技术人员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其次,乡镇应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联系农户制度,综合站成员每人每年负责几块高产技术示范田(地)的建设指导,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与示范农户满意程度挂钩,以提醒工作人员时刻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综合站农技推广服务职能的偏废,确保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的健康发展。
4、加强服务网络建设
应由政府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配合,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的科技服务网络,既发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又有私营农资企业的参与;既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利用政策导向,吸引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补充基层科技力量的不足,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中,县、乡服务机构建设虽然还很薄弱,虽有机构、有人员、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而相当一部分村网络建设还是空白,县、乡服务缺乏承接。从这一实际出发,我县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在继续重视加强县乡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主攻点应放在村一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村应进一步鼓励引导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支持和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组织与其他人员以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民主管理和平等互助的原则,组建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地处偏远或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要扶持发展农资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联系点,对经营者和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担当起对当地农户的基本生产技术指导,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办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家咨询交流的服务作用。
5、增加农业科技服务投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冀财教[2013]29号)有关规定,参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7]41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财政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设立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专项用于支持创新团队中的技术研发中心(由首席专家和若干岗位专家组成)、综合试验推广站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集成和示范推广。
第二章 专项经费管理职责
第三条 省财政厅主要职责:
(一)组织、指导、审查专项经费预算建议计划和预算草案;
(二)批复专项经费预算、决算;
(三)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项目预算变更事项;
(四)监督检查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对专项经费执行情况及使用绩效进行评价。第四条 省农业厅主要职责:
(一)提出专项经费重点投向和预算建议;
(二)组织项目预算申报,会同有关部门对专项经费预算进行评审(评估);
(三)编制专项经费决算;
(四)提出项目预算变更或细化意见,按《河北省省级预算管理规定》报批;
(五)组织项目绩效评价;
(六)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
(一)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经费决算报告;
(二)落实项目任务书约定的匹配条件;
(三)按任务书约定执行项目经费预算;
(四)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五)制定、落实项目绩效目标;
(六)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七)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项目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按要求审核专项经费预算,监督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 专项经费开支范围
第六条 专项经费含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
(一)直接经费是指在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与创新团队建设直接相关的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等费用,开支范围包括:
1、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2、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培训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我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7、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8、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9、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及其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消耗,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绩效管理支出等。其中绩效管理支出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具体比例如下:
1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100万元至3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3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第七条 项目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四章 专项经费预算编制与审批
第八条 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坚持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符合项目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一)专项经费预算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支出科目编列,并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项目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其中,劳务费预算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专家咨询费预算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二)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应明确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经费预算。
(三)编制绩效预算。对项目预期产生的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阐述,可量化的须明确量化绩效目标。
第九条 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申报的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按要求报送省农业厅。
第十条 省农业厅建立项目预算评审专家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有重点地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评审(评估)。
第十一条 省农业厅研究提出专项经费预算建议,报省财政厅审定、批复。
第五章 专项经费预算执行
第十二条
专项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按照项目任务书约定的支出科目、资金额度和项目进度,合理安排支出,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第十四条 专项经费预算要严格按照批复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按照以下程序核批:
(一)专项经费预算总额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批准。
(二)专项经费预算总额不变,项目合作单位之间调整专项预算,或合作单位发生增减变化需要调整专项经费预算时,需按原程序报省农业厅批准。
(三)专项经费预算总额不变,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如需调整,由项目组和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项目承担单位审批,省农业厅在中期检查或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
第十五条 在研项目结存专项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用途继续使用。项目因故终止和撤销,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省农业厅审核,结余专项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省财政,按照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购置的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按照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项目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通过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批准。
第十七条 项目预算执行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专项经费决算与验收
第十八条 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决算,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项目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申请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交项目经费决算报告。依据项目特点和专项经费支持额度等情况,必要时提交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条 项目经费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并提供项目经费收支决算表;
(二)预算调整及报批情况;
(三)落实项目匹配条件情况;
(四)专项经费购置设备情况;
(五)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十一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项目不得通过验收,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财政资金;
(二)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未按规定执行预算;
(七)虚假承诺、配套条件不到位;
(八)其他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项目通过验收后,结余的专项经费应当按原渠道收回省财政,按照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省政府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专项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建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登记制度,专项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有关规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建立专项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制度。财政、农业和相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加强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项目经费规范高效使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可委托监督评估委员会对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依据项目绩效预算,从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省财政厅根据各创新团队绩效考评结果,相应调整专项经费预算;对考核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下不再继续聘任,省财政不再给予经费支持。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推广站长等在经费管理使用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建立创新团队建设信誉档案,作为参加创新团队建设申报、评审评估、立项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积极推进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外,项目经费信息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逐步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积极推进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行为进行公开。项目承担单位应逐步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对项目组人员构成、项目设备购置、预算调整、外拨经费、间接费用使用情况等进行公开。
第二十八条 建立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席会议制度。会议成员由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沟通交流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情况和专项经费使用情况,通报重大科技项目进展情况,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第二十九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使用专项经费的单位或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双城区现有农技推广体系是比较健全的, 基本形成了市、乡两级农技推广网络, 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1 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1 机构设置
区里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 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于1983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部设置:“七站二室”。即: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信息站、基层站、经作站、环保站、化验室、办公室。全面负责承担着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 是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部门。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24个, 都有办公场所, 行政隶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
1.2 推广队伍
市、乡镇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共有各类技术推广人员177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63人, 其中, 管理人员1人, 具有正高级职称2人, 副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的21人, 具有农艺师技术职称的17人, 具有助理农艺师技术职称以下的14人, 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19人, 大专学历34人, 中专学历2人, 工人8人。具有本科学历占总人数30.1%;大专学历占总人数54%;中专学历占总人数3.2%;工人占总人数12.7%。
50岁以上8人, 占12.7%;45~50岁9人, 占14.3%;40~44岁23人, 占36.5%;30~39岁16人, 占25.4%;25~29岁6人, 占9.5%;25岁以下1人, 占1.6%。
双城市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现有114人。其中:本科10人, 占8.8%;大专62人, 占54.4%;中专24人, 占21.2%;中专以下20人, 占17.6%。
高级农艺师5人, 占4.4%;农艺师33人, 占28.9%;助理农艺师25人, 占21.9%;助理以下18人, 占15.9%;无职称33人, 占28.9%。
50岁以上19人, 占16.7%;40~49岁52人, 占45.6%;30~39岁42人, 占36.8%;30岁以下1人, 占0.88%。
农业院校毕业45人, 占39.5%。
1.3 经费来源
市推广中心经费来源为市财政, 乡镇服务中心经费来源乡镇财政。
2 存在问题
2.1 经费不足。
财政只保证推广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农技推广费用等一点没有。由于农技推广是无偿为农民服务, 没有经营性收入。要想开展农技推广工作, 必须多方筹集资金,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乡镇推广系统近几年的改革, 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断增大, 乡镇由114人技术人员, 其中农业院校毕业技术人员45人, 占总数的39.5%。
2.3 推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市乡两级农技人员技术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由于知识更新很快, 农业科技不断发展, 必须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 并且多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生产实践, 这样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
乡镇级农技人员, 由于非专业技术人员多, 对农业技术了解掌握不够, 不能指导农业生产。
2.4 乡镇推广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技人员可以说“一人多用”,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使农技人员不能专心从事业务工作, 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农机与农艺脱节
存在农机和农艺脱节, 严重阻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建议
为了确保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真正发挥农技推广的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3.1 确保农技推广和办公经费。
只有经费保证, 才能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的开展, 才能真正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整治和完善农技推广队伍
出台相关政策或文件, 限制或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行列, 净化农技推广队伍。
3.3 提高农技人员整体水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进修学习、深造等, 提高农技人员科技水平, 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几年, 我们注重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每年都要举办几次培训班进行培训)
3.4 确保农技人员从事本职工作
乡镇级农技人员, 不要“一人多用”, 要是从事农技推广人员专心从事本职工作, 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不要做多面手, 啥都懂一点, 啥都不精。
3.5 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
农业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 具有现代农业理念, 率先应用新技术, 推广新技术, 是本村的种粮大户、高产大户, 是当代的新型农民。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3.6 实现科研与推广结合
2015年,云南省分别组织水稻、玉米、油菜体系和水稻、蔬菜、土著鱼协作组的高产技术联合攻关,促成玉米体系与奶牛体系深度合作青贮玉米研究,加强马铃薯体系与蚕桑体系、甘蔗体系的合作套种研究,促成水稻体系与水稻协作组强强联手。研究并提出破解“天花板”和“地板”双重挤压困局的路径选择——“极量创新”,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新品种新技术协作攻关组研究制订了玉米、水稻、油菜“极量创新”方案。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的“云南映象”,玉米体系在会泽县者海镇石河村百亩核心高产示范区,种植杂交玉米“云瑞505”品种,平均亩产1132.07公斤,创全国海拔2000米以上玉米种植区高产纪录。油菜体系在临沧市博尚镇综合技术示范创造了早熟油菜千亩连片最高亩产298公斤的全国纪录。
同时,水稻体系集合各方技术力量,在丽江永宁乡开展高寒稻区极量创新攻关,通过新品种审定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7个,引进新品种展示436个。蚕桑体系选育家蚕新品种2个,试验示范桑树新品种2个、示范面积15600亩,家蚕新品种11个、示范32000盒。推广“大蚕十五日养蚕法”,成本收益率提高10%以上。甘蔗体系进行了甘蔗地膜覆盖节水灌溉、配方缓释肥、节水灌溉与地膜覆盖抗旱栽培等试验示范,集成了创新甘蔗抗旱栽培综合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推荐阅读: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07-16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09-09
双柏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总结05-31
农业技术推广的论文09-11
遥感技术在农业的应用06-22
农业技术推广法试题06-09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11-16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学习感想10-23
低碳农业技术06-2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