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报告流程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评估报告流程(精选8篇)

评估报告流程 篇1

一、各病房对新入院的患者应做好入院评估,发现患者带入压疮,应报告护士长,填写“压疮报告表”,经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

二、住院每位患者均应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特别是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Braden评分筛查。

三、Braden评分≤18分者,与家属沟通签字,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按流程上报,并采取措施,预防压疮发生。压疮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专业组长;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24小时报告护士长;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和护理部,请院内会诊,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者申报难免压疮,将资料报护理部;≤9分提示极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和护理部,请院内会诊,对易患压疮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间隔时间<1周,极度危险每天至少一次。

四、发生压疮时,按要求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对压疮及高危患者加强管理,定期监控,做好记录。

五、根据压疮分期及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请伤口、造口治疗师会诊。

评估报告流程 篇2

电子政务价值是社会主体对电子政务服务(相对传统政务服务形式)的认识、态度、偏好和行为的反映[1]。而这种反映在经济学上则称为效用,所以我们称电子政务价值是社会主体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态度、偏好以及对电子政务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和选择,带来的特定的愉悦感或者满足感。

这里社会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公众。以公众的角度对电子政务的服务的认识、态度、偏好和行为的反映,称为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以政府的角度对电子政务的服务的认识、态度、偏好和行为的反映,称为基于政府角度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

2 基于公众角度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内涵

基于公众的电子政务,侧重公众服务和关系优化的角度。2001年美国硅谷国际研讨会形成的报告《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南》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让更多的公众可获得信息,促使政府对公众更负责任。Gartner Group认为是指政府利用因特网和信息通讯技术来改善其对内和对外的关系,从而实现政府服务的优化和连贯性,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达到改善治理的目的。这些认识都是从电子政务对公众服务的角度上来讲的,重点在于电子政务的应用(相对与传统政务形式)给公众带来的不同程度的体验和感受,在经济学角度上看,就是给公众带来的效用,这里把公众认为是电子政务的“消费者”。

基于公众的电子政务价值是以公众作为电子政务价值评价的主体,通过人们对电子政务服务(相对传统政务服务形式)的认识、态度、偏好和对电子政务提供的应用和服务的消费和选择,给公众带来的特定的愉悦感或满足感。

3 基于公众角度电子政务价值评估流程

3.1 条件价值评估方法的基本流程

3.2 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基本流程

3.2.1 问卷设计

首先,确定基于公众的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调查范围,即特定的电子政务项目或者特定电子政务项目中的特定流程。

其次,确定基于公众角度电子政务价值评估的调查对象。考虑到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深入,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了解程度相当有限,因此在针对电子政务价值的条件价值评估调研时,调研对象并非完全在公众中随机抽取,为了保证有效问卷回收的比率和调研的可信性,选取的人群主要还是向一些高学历、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和可能采用电子政务形式办理事宜的公众倾斜。

选取的调查公众的范围主要有:高校学生、高校教师、企业经理、公务员、行人、IT工作者、科研人员。

最后,确定问卷的方式。由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调查方法众多,本文选择评价公共项目中经常使用的支付卡式方法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核心问题如下:

假设您需要到政府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有人帮助您去政府部门报送相关材料并等待相关审批,为您节省了路费、时间、精力等,您愿意为此支付的金钱为(单位:元,人民币):

①20元以下 ②20—40 ③40—60 ④60—80⑤80—100 ⑥l00—150 ⑦150—200 ⑧200—400 ⑨400—1000 ⑩1000元以上

如果上题的描述区域不能精确表示您的想法,或者一定要求您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数字,那么这个数字为元。

3.2.2 问卷调查

问卷的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可以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电子邮件问卷调查、即时通讯问卷调查、纸质信函问卷调查等手段。

3.2.3 基于公众的WTP和WTA的原理和模型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上众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支付意愿加总来衡量电子政务的经济价值。通过调查、询问、问卷等方式获得消费者对电子政务物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支付意愿(WTP);或者他们为失去电子政务物品或服务而愿意接受补偿的最大货币数量,即补偿意愿(WTA),下面从原理上进行说明。

假设具有理性消费偏好的人们,即符合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3],公众对电子政务物品或服务进行消费,并且让公众在电子政务形式和传统政务形式之间进行选择,公众出于“经济人”的假设肯定会选择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在个人收入的限定下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定义效用函数:在“经济人”的假设下,由于个人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具有不同的偏好,对商品或者服务Si进行选择,消费的数量为Xi,效用函数为U(Xi, Si),那么在SiXi≤I(个人收入用I表示)限制下,Max U(Xi, Si),在这样的约束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数量为Xi=Hi(P,Si,Y)。

这里的商品或者服务我们限定为传统政务形式G0和电子政务形式G1让公众来进行选择,公众由于受个人收入Y的限制,消费传统政务形式的数量为X0=H0(P0,G0,Y),消费电子政务形式的数量为X1=H1(P1,G1,Y),传统政务形式给公众带来的效用为U0(X0,G0)=U0[H0(P0,G0,Y),G0], 电子政务形式给公众带来的效用为U1(X1,G1)=U1[H1(P1,G1,Y),G1]。

不管是传统政务形式还是电子政务形式,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对于公众来说都是可以无偿使用(至于公众是通过税收来给政府提供财政支出,从而进行政务建设的,这里不深究;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忽略不计)。

假设公众的个人收入I不发生变化,公众选择电子政务形式而放弃传统政务形式,即从G0模式到G1模式,给公众带来的效用由U0(X0,G0)=U0[H0(P0,G0,Y),G0]变化为U1(X1,G1)=U1[H1(P1,G1,Y),G1],而这种效用的变化,即U1-U0给人们带来了某种满足程度,这里我们假设从传统政务形式到电子政务形式是一种进步,那么消费电子政务形式服务给公众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传统政务形式服务的效用,即U1-U0≥0。

U0[H1(P1,G0,Y),G0]= U1[H1(P1,G1,Y-c),G1]式中补偿变量c,即是当G从G0模式 变化到G1模式 ,人们从这两种政务模式的转变获得的个人效用发生了变化,即从U0变为U1,而这种效用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某种满足程度,而补偿变量就表示人们为了获得这种满足的程度(额外的效用),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我们称为支付意愿;反之,如果人们放弃G1模式,而选择G0模式,人们获得的效用相应降低,人们的满足程度也相应的降低,为了补偿人们这种选择带来的损失(减少的效用),而愿意接受的补偿货币量,我们称为补偿意愿(WTA)。

而这U1-U0正是从传统政务形式到电子政务形式给公众带来的某种满足程度,补偿变量就表示人们为了获得这种满足的程度(额外的效用),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我们称为支付意愿;反之,如果人们放弃G1模式,而选择G0模式,人们获得的效用相应降低,人们的满足程度也相应的降低,为了补偿人们这种选择带来的损失(减少的效用),而愿意接受的补偿货币量,我们称为补偿意愿。

假设G1模式优于G0模式,则:u1=v(p,G1,y)≥u0=v(p,G0,y)。这种效用变化可以用间接效用函数来测量: v(p,G1,y-c)=v(p,G0,y)。式中的补偿变化c,即是当G从G0模式 变化到G1模式 ,人们从这两种政务模式的转变获得的个人效用发生了变化,即从u0变为u1,而这种效用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某种满足程度,而补偿变量就表示人们为了获得这种满足的程度(额外的效用),愿意支付的货币量,我们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反之,如果人们放弃G1模式,而选择G0模式,人们获得的效用相应降低,人们的满足程度也相应的降低,为了补偿人们这种选择带来的损失(减少的效用),而愿意接受的补偿货币量,我们称为补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P)。

3.2.4 通过电子政务的消费者剩余[4]这座“桥梁”得出基于公众角度电子政务的价值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电子政务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CS)主要有“马歇尔消费者剩余”和“希克斯消费者剩余”。其中马歇尔消费者剩余是建立边际效用分析基础上,假定货币边际效用不变,消费者为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与他实际支付货币之间的差额;希克斯消费者剩余是价格降低后消费者所获利益的货币表现,即维持同样满足的补偿变量。

商品的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等于该商品的价格加上该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同理,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价值等于消费该电子政务项目的商品价格加上消费电子政务这种服务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的价值=电子政务商品价格+电子政务消费者剩余)。

根据消费者剩余理论,电子政务的消费者剩余等于公众消费电子政务服务的支付意愿减去公众消费电子政务服务实际的支出(电子政务消费者剩余=电子政务支付意愿—电子政务实际支出)。

电子政务的实际支出等于消费者消费电子政务服务所付出的花费,包括电子政务商品价格加上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所产生的成本,例如上网成本、电费成本、电脑使用成本等。

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的价值=电子政务商品价格+电子政务支付意愿—电子政务实际支出=电子政务支付意愿+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所产生的成本。

又因为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上网成本、电费成本、电脑使用成本等成本微乎其微,几乎为零,所以将接入电子政务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得出基于公众角度的电子政务的价值=电子政务支付意愿。

由于电子政务商品价格就是政府作为“卖家”的“出售价格”,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公共物品,所以是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的,所以电子政务商品价格几乎为零,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基于公众角度电子政务的价值等于电子政务的支付意愿。

4 总结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信息孤岛”、“面子工程”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评估,而引入条件价值评估这种方法可以作为电子政务评估的一种方法和角度,使电子政务建设的评估体系更加健全,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重“电子”而轻“政务”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困扰电子政务继续向更深层次发展,电子政务价值评估是通过对某个地区电子政务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调研,通过对电子政务流程的调研和对用户的调查和统计之后,得出电子政务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和对比这些价值,可以作为我们改进和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必将更加有利于电子政务从流程和用户的角度考虑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进行改进,更加突出电子政务是“服务于民”的理念,从而真正的让电子政务的用户——公众得到真正的方便和实惠。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电子政务的价值之后,可以通过对电子政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为电子政务的相关的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也为电子政务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参考文献

[1]杨兴凯.电子政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15.

[2]崔相宝,苗建军.条件价值评估:一种非市场的价值评估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

[3]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5-135.

建筑企业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企业价值评估 价值驱动因素 市场法

一、对建筑企业的概述

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很大一部分是以建筑企业集团的方式存在,而建筑企业集团有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某些建筑企业规模由小变大之后,在保证企业核心的安全的同时,为了使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于是设立有企业核心进行参股或是控股的公司,譬如四川置信、深圳万科等企业。另一部分则是由原先的国有型建筑企业,因为处于同一主管部门,由于之后改革开放所进行的联合改制转型,使不同企业融为一体以达到增强总体竞争力的作用,譬如中铁局集团、四川华西集团等。由于存在业务方面内部上的联系,这就促使其对于业务上能够很好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及功能定位,并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将资源耗损降至最低。

二、价值评估流程和方法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作为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重要拉动作用,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投资规模十分大,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与国计民生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建筑企业虽然拥有大量的资产、从业人员及包括政府相关的大力扶持,但是上市公司的股价却在持续下滑,为了使相关企业价值及市场价格的偏离轨迹得到相应的确定,对于建筑企业的价值评估流程及方法研究有必要相应进行,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及知名度,由此才能够与未来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发展相关需求相适应。

三、价值评估流程设计

评估流程依次是:明确评估目的和评估基准日;明确评估对象;制定比较详细的评估计划;对资料加以归纳、分析和整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根据资产特点选择合适方法,评定估算资产价值;讨论和纠正评估值;产生结论,完成报告。

四、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目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数不胜数,事实上针对每个行业的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是有区别的。目前常见的价值评估方法有四种,分别有: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成本法;市场法。现针对以上常见的四种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如下。

(一)常见的价值评估方法

1.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将企业未来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分别折现并求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反映了企业价值的本质。企业价值所反映的正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现金流量索偿权的大小。一般要求计算出公司未来7~10年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V:企业价值 R:现金流风险折现率

Ri:第i期企业的现金流入量;

Oi:第i期企业的现金流出量。

R-O=CFt

CFt为t年的现金流量

2.经济附加值法。经济附加值法即EVA,其来源于经济收益,根据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兰克·莫迪里阿尼在1958年到1961年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他们指出经济收益是公司创造价值的源泉,即经济收益等于净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他们提出的临界回报率(我们称为资本成本)是由投资者假设所需承担的风险决定。早在六十年代GE公司就用剩余收益(经济收益)来衡量业绩。而EVA绝不是一种新概念,EVA只不过是对经济学中的“剩余收益”概念的发展,并具有可操作性和高度的灵活性。不同行业的EVA指标之间不具有可比性,这就决定了EVA对每一行业的特殊性。

EVA用公式表示为:

EVA=NOPAT-ICWACC

=税后净营业利润-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股权资本成本(所有者权益/总资本)+负债资本成本(负债/总资本)

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

IC——投资资本

WACC——加权的平均资本成本

3.成本法。又被称为重置资产法。指的是评估一家企业的相关价值时,将此企业当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评估,所评估出的具体资产价值被作为重置成本。之后剔除此具体资产价值其中所包含的贬值价值,最终所得出的资产价值即为当前企业资产所拥有的实际价值。此种成本法所包含的理论是在前提条件符合的基础之下。假如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购买一项资产时,在评估其愿意缴纳的价格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超出在建造一项和所购买资产有着替代品的相同用途的成本。因此企业的相关价值即为各单项资产价值的累计相加,其计算模型为:

资产价值=重置成本-应扣贬值

=重置成本-(实体性耗损+功能性贬值+经济型贬值)

企业整体价值=Σ单项资产价值

4.市场法。又被称作比较法或是相对估价法,市場替代原则是其基本原理。例如一个正常的投资者在对一项资产进行价格支付的时候,其一般都不会出现比市场上有着同样用途替代品的现行市场价格还高的情况。被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是通过比较具有同类价值特性的企业来确定的,行业所属范围、业务具体结构、企业资产规模及资本构成等都是属于企业基本特性。当前实际评估中选取参照企业进行参照的普遍为上市公司。

基本公式:

企业价值=企业可观测变量值×(可比企业价值/可比企业可观测变量值)

五、结论

期待对于有关建筑企业的研究能够更加较为广泛及深度的展开,一方面将研究的具体内容从核心竞争力逐渐向企业价值的研究过渡,另一方面将研究的范围也由大型上市公司扩展到一般建筑企业, 此外,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诸多,然而在对于方法的实施上,结果与实际预期还是存有相当的差异,我们在现实的实际运用中还应当更多的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状况,首先,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成熟,所以仅仅用市场价值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过于失真;同时还要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指标,建立出一套评估不同企业价值的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少豪.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张先治.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田[J].求是学刊,2000,(11).

[3]喻剑.购并中的非上市企业价值评估明[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24).

[4]石晓军.非上市企业价值评价:基于CAPM的DCF方法与实证阴[J].商业研究,2003,(3).

[5]曹中,李贻莹.试论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兼论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应用[J].研究探索改革,2001,(3).

珠宝评估的流程 篇4

确定评估问题

一、会见客户,确定与评估有关的事项。

1、了解客户的评估目的,确定评估对象。

2、根据评估目的,确定被评估的价值类型。

评估目的取决于评估的用途;

价值类型与评估目的有关。

3、确定评估基准日、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

评估基准日:市场是变化的,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为了使资产评估得以操作,同时,又能保证资产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检验。在评估时,必须假定市场条件固定在某一时点,这一时点就是评估基准日,或称估价日期,它为资产评估提供了一个时间基准。资产评估的评估时点原则要求资产评估必须有评估基准日,而且评估值就是评估基准日的资产价值。

检查日期:是评估师对财产进行检查的日期。

报告日期:指评估师提交评估报告的日期。

评估基准日:是评估价值所适用的日期,是提供价值基础的市场条件的日期。

4、确定财产的所有权权益。

5、确定评估的期望用途和评估报告的类型。

6、列举不可预测条件和限制条件。

二、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委托协议

协议应清楚指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评估费的构成和提交报告的日期等。

评估费的构成不根据被估价值的高低而定,通常根据评估工作所花的时间和支出来定。

按照国际惯例,评估的收费方式通常时按小时收费或计件收费,并预先收取50%的评估费。

三、接样

接样基本步骤:

1、事先准备好接样单,让客户填写,记下客户姓名、电话、地址等;

2、如果要求评估的物品超过一件,应对物品进行分类登记;

3、详细列明每件被评估物品,记下客户购货发票的数据;

4、接样时,要仔细检查待评估物品的状况;

5、初步描述。

大体描述所有宝石和金属,决不能对宝石或金属做明确鉴定。未镶嵌宝石:颜色、规格、大小、形状、质量;

镶嵌首饰:镶嵌款式、主石和配石的数量和大小、金属颜色和印记; 玉石雕刻作品:雕件颜色、大小规格、形状、造型等。

6、让客户在接样单上签名。

制定评估计划

一、前期调查,确定有关的经济要素

1、确定与评估目的有关的经济行为的法律依据、交易特点及有关的经济关系。

2、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宏观经济因素的近期发展变化对评估对象的影响。

二、分析有关资料

根据评估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分析与评估有关的资料齐备情况,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确定评估方法和如何收集欠缺的资料。

三、拟定评估报告提纲

四、编制评估工作计划

评估工作计划应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评估项目的背景。包括委托方的基本情况,委托方对评估项目的期望和要求等。

2、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价值类型和评估基准日。应选择与评估基准日尽量一致的评估数据资料。

3、根据评估目的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

4、评估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5、评估的进度及费用预算;

6、评估风险的评价及控制手段;

7、评估报告类型、完成时间及委托方的披露要求。

鉴定和评价被评估珠宝首饰

一、鉴定被评估珠宝首饰

1、检查珠宝首饰的状况,确定清洗的方法;

2、对被评估的首饰进行照相;

3、用仪器对宝石进行鉴定;

4、对宝石进行测量,计算出宝石的质量或称重;

5、对宝石进行分级,指明分级采用的分级标准;

6、记录金属标记,对金属进行鉴定,确定金属的种类和纯度;

7、称重并测量金属底托;

8、记下检验印记、标记和版权标志。

二、描述和评价被评估的珠宝首饰

(一)应用鉴定原则、贡献原则和分级原则来描述被评估物,确定其价值构成特征和独特之处

对被评估物进行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

1、被评估物的种类,如宝石原料、镶嵌首饰,玉石等;

2、被评估物的时代(制造年代);

3、制造厂商或设计师;

4、标记或印记;

5、设计(琢型及镶嵌款式);

6、材质组成;

7、数量;

8、品质特征;

9、状况(新旧程度,有无破损);

10、真实性;

11、出处;

12、影响价值的附加特征(如稀缺性、流行性等)

(二)描述被评估珠宝首饰的状况及其对价值的影响。

指出其中影响耐久性和需求的任何破损和老化处。

对于一般的现代首饰,其新旧程度会影响首饰的价值,越旧价值越低,直至报废。

但对古董珠宝首饰而言,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其材质价值要高。

(三)当被评估珠宝首饰的来源对价值有影响时,要有文件资料来证明。

用有关的资料文件来证明珠宝首饰的稀有性、来源、时代、设计师等。

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

一、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

1、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应考虑的因素

评估报告所需资料的数量和特定类型,取决于评估目的和被评估的物品。所需资料既包括从合适的市场区域和市场级别得来得一般性资料,又包括特殊市场得资料和普通市场得情况。

(1)调查国际、国内、区域和当地市场情况。

收集拍卖市场、零售市场、旧货市场甚至地摊资料,对世界各国得宝石资源得勘探、开发,宝石的品质、产量及市场供求情况和今后可能的变化趋势的资料的收集。

(2)收集有关经济趋势、人们消费心态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市场趋势、经济发展趋势、人们收入变化趋势、人们在购买商品时的心态变化、供求关系,特殊环境等。

研究市场中导致价格下降、利润率降低、企业亏损等情况的因素。(3)收集各种销售资料、租赁资料以及该珠宝首饰以前产生的收入资料。常见的销售资料包括:世界各大拍卖行每年的成交记录,各公司的报价单,批发与零售过程中合适的利润等。对独特珠宝销售资料的收集。

(4)寻找与被评估珠宝首饰相适应的合适市场,即相应的市场级别。

2、销售信息的资讯来源 常见的销售信息资料来源有:(1)拍卖行;

世界著名的拍卖行有:英国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法国的德鲁奥文物拍卖行。(2)珠宝首饰贸易展销会;

(3)指示特定市场(钻石、彩宝、珍珠等市场)的价格表;

如钻石的rapaport报价表等;(4)销售记录;

(5)经销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6)协会和同行;(7)比较购物;(8)客户收据;(9)制造商;(10)首饰设计师;

(11)书、贸易杂志和期刊;(12)博物馆和特殊的展览;(13)因特网;

(14)评估师自己的记录。

二、分析和研究 1.分析原则

1)从一般到特殊。

如对于不熟悉的艺术家或工匠或珠宝首饰,一般先查阅普通百科全书。2)比较的过程。

3)检查消息的来源。4)汇总各种实质性证据。

2、统计分析:

1)众数:代表最常见的观察价格,即最频值。2)变动范围:代表最大和最小观察价值之间的差别。

3)中值:所采集的一组观察价格的中间值。

4)平均值:将所有数字加在一起并且用这些数字的数目去除这个总数。

估价

一、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1、成本法 原材料的成本是公认的购买成本,不是某个商家的购买成本。

(1)贵金属首饰成本=贵金属原料成本+提纯费用+加工费;

(2)玉石雕件的成本=玉石原料的成本+雕刻设计费+雕刻加工费+装潢成本(3)镶嵌宝石首饰的成本=宝石成本+底托成本+镶嵌加工费 底托成本=国际金价+金料损耗,如果设计独特,应加上设计费。

2、市场比较法

(1)确定与评估目的和期望用途相适应的市场;

(2)选择尽可能类似于被评估珠宝首饰的对比物,并确定和确认价格是否合理;(3)将对比物及其属性与被评估珠宝首饰的相应特征和状况进行对比,考虑所有相同之处、相异之处对价值的影响。

二、提出最终评估结论

1、分析判断各种资料和各个环节是否合乎逻辑;

2、权衡各种资料的合理性;

3、权衡各种方法的适用性;

4、得出恰当的价值结论。

编写和提交评估报告

有效培训评估的主要流程 篇5

――EWART KEEP

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保证有限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培训的效果难以评估。

由于人们较为重视的是培训资金投入的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许多企业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我们可以这样说,培训评估是培训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措施,而遵循良好的评估流程也是有效进行培训评估的重要保证措施。目前许多企业在重视培训的同时也纷纷开始进行培训评估,但是绝大部分培训评估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主要的错误:

多数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有效的培训评估需求,但对培训评估的投入还不够;或者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进行评估,将评估这一块闲置。培训评估不全面也是常见的问题。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许多企业每次培训活动的评估情况缺乏系统的纪录,评估所用的方法、测试的内容、学员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都能够完整记录在案的企业不多;即使有关培训的内容都有所记录,但这些记录缺乏专业的管理, 沟通培训项目结果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调整培训项目

统计分析原始资料

选择评估衡量方法

确定培训评估层次

构建培训评估数据库

全面考虑评估活动

选定评估对象

评估培训前的准备

界定评估目的

培训需求分析

有效培训评估主要工作流程

大多是零散的、无序的,没有建立一个培训信息系统。这些都不便于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便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有很多企业重视培训评估,但是其评估却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遵循良好的培训评估流程是顺利有效进行培训评估活动的关键!一般说来,有效的培训评估应该包括如右图所示十二个基本步骤:

1、培训需求分析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培训评估的第一步。如果说对没有充分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那么评估的结果多半是令人失望的。对许多的管理层来说,培训工作“既重要又茫然”,根本的问题在于企业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明确但又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使得企业培训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企业只是当企业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临时安排培训工作,仅仅满足短期需求和眼前利益。

对于培训需求的制定,一些企业完全由员工本人提出培训的要求,培训主管部门简单予以同意或反对;一些企业培训主管不进行需求分析,只凭经验和模仿他人而机械地制定本企业的培训计划,或者按照前一年的计划来制定,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今年的计划;有的企业对培训需求的界定甚至只根据老总的一句话。总之,企业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仔细设计和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培训前不进行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对课程及设施不进行合理的设计,以至于培训需求不明确、某些企业的培训变成一种救火式、应急式、毫无规矩、偶然的工作。不管一个培训项目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培训主管都应该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决定具体的知识、技能、态度的缺陷。培训需求分析中所使用的最典型的方法有访谈法、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未来的受训人员和他们的上司,同时,还要对工作效率低的管理机构及员工所在的环境实施调查,从而确定环境是否也对工作效率有所影响。

2、界定评估目的

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数情况下,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修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例如,培训材料是否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念,培训师能否完整地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受训人员等。重要的是,培训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

3、评估需要培训前的准备

有效培训是多方积极参加的结果,有效的培训评估主要参加对象有:企业领导、培训主管、受训员工、培训讲师、培训机构等等。培训主管要想充分有效地开展培训评估活动,那么最好能够对受训部门和受训员工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培训前准备:

在参加培训前,申请者应该知道自己希望从培训计划中获得什么?写出一个简单的期望并列出参加培训会对工作带来的好处;受训者可以根据这些期望目标有的放矢的参加培训。

让所有受训员工知道参加培训并不仅是坐在教室里傻呆呆地听讲,而应该带着一些问题和设定一些目标,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机会,积极地跟讲师和其他学员主动交流;

参加培训后,应该要求受训人提出口头与书面报告,呈交主管,如有可能,最好能与相关同事分享,说明如何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剔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培训申请,而且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培训的质量,从而让培训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也能够让培训评估能够有效地开展。

4、选定评估对象

显而易见,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由于培训的需求呈增长的趋势,因而实施培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也在持续攀升,因此不一定在所有的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评估。我们认为主要应针对下列情况进行评估:

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新教员的课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能力方面。

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课程组织、教材、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外请培训企业进行的培训。应着重于课程设计、成本核算、应用效果等方面。

出现问题和投诉的培训。针对投诉的问题。

选定评估对象,我们才可以有效的针对这些具体的评估对象开发有效的问卷、考试题、访谈提纲等等!

5、全面考虑评估活动

在进行评估前,培训主管应该全面筹划评估活动,一般来说在开展培训评估前培训主管还应综合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从时间和工作负荷量上考虑是否值得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对培训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估?

谁将主持和参与评估?

如何获得、收集、分析评估的数据和意见?

以什么方式呈报评估结果?

6、完善培训评估数据库

进行培训评估之前,培训主管必须将培训前后发生的数据收集齐备,因为培训数据是培训评估的对象,尤其是在进行培训三级、四级评估过程中必须要参考这些数据,

培训的数据按照能否用数字衡量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对改进情况的主要衡量标准,以比例的形式出现,是一些易于收集的无可争辩的事实。这是最需要收集的理想数据。硬数据可以分为四大类:产出,质量、成本和时间,几乎在所有组织机构中这四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业绩衡量标准。有时侯很难找到硬数据,这时,软数据在评估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时就很有意义。常用的软数据类型可以归纳为六个部分:工作习惯、氛围、新技能、发展、满意度和主动性。

例如,企业在进行四级评估时就需要一些硬性数据。假如财务部每天平均有700万美元的应收款,那么就可以为他们开设一门课程,教他们如何更有效地追讨欠款。四级评估只要查看一下每天的应收款项是否下降就可以了。由于改善员工工作表现的责任落在经理们身上,他们就需要培训部建立一套三级和四级评估系统,以衡量手下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否有所提高。因此,对这些评估感兴趣的不应该只是培训部门。

7、确定培训评估层次

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看,柯克帕特里克的模型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培训主管要确定最终的培训评估层次,因为这将决定培训评估开展的有益性和有效性。多年来,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要使与工作相关的培训做得好,至少对一部分培训课程要进行三级评估甚至四级评估。然而,限于企业的精力、实力和财力,大多数的培训在做完一级评估或二级评估后就草草了事了。

如今员工对培训的要求已有所改变。学习是一件好事,但这还不够,不能改变经营业绩的学习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培训部的职责将必然从单纯统计培训时数和感到满意的学员人数,转向对培训效果的评估。这种压力促使培训者不得不进行更深层次的三级和四级评估。其实,深层评估不但能发现培训对实现企业目标是否真的有所贡献,三级和四级评估还可用来全面检查大学课程表。英特尔企业对英特尔大学(Intel University)的全部商务课程都进行了三级和四级评估。结果,5%的课程被取消,20%的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

在进行三级和四级评估时,在内容设计前就让客户参与进来非常关键。提出培训要求的经理不仅要讲清楚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说明他期望得到什么样的表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就可以提供衡量一个人行为转变的数量标准。

正因为有这么多事要做,所以对许多企业来讲,对所有课程都进行三级和四级评估显得不切实际。那么,该如何决定取舍呢?把精力集中在最昂贵、最受高层管理者重视的课程上!可利用决策树状分析图,来取决需做全面评估的课程,其中侧重学员人数(学员越多,总成本越高)和课程的战略价值等因素。

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一级评估。

要使学员需掌握一些课程中所讲的某些特殊知识或运用某一具体技能,可以进行二级评估,如安全知识课。管理者都希望员工不仅学会与安全相关的各种程序,而且能够真正掌握并加以运用。

三级评估适用于那些意在改变工作表现,而且客户对实际效果期望很高的课程。例如,在开放的电信业,负责修电话的技工不只负责装电话机和拉电话线。作为一线客户服务的技工,他们必须有效地跟客户交流,有时甚至要说服客户继续购买他们的换代产品。他们这些工作将直接影响企业业绩。这时,做客户服务培训课的三级评估时就要慎重,以确保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8、选择评估衡量方法

在决定对培训进行评估后,评估工作在培训进行中就可以开始了。这时候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培训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亲临课堂听课,现场观察学员的反应、培训场所的气氛和培训师的讲解组织水平。虽然这样可以获得一手材料和信息,但因培训还未结束,除非特别要注意的重大培训项目,为获得完整数据,一般在培训结束后才开始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对培训课程本身的评估和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按评估的时间分为培训结束时进行的评估和受训者回到工作中一段时间的评估。评估的方式有评估调查表填写,评估访谈,案例研究等。

需要说明的是,评估是为了改进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针对评估结果,重要的是要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而不是评过就完事了。

9、统计分析评估原始资料

培训主管对前期的培训评估调查表和培训结果调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访谈资料等等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合并,提出无效资料,同时得出相关结论。

10、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培训主管在分析以上调查表之后,再结合学员的结业考核成绩,对此次培训项目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培训主管还可以要求此次培训的培训机构基于本培训项目的评估提交报告书,对培训项目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项目。在认真地对评估数据、评估问卷进行了考查之后,培训项目得到了学员的认可,收效很好,则这一项目继续进行。如果培训项目没有什么效果或是存在问题,培训机构就要对该项目进行调整或考虑取消该项目。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培训项目的某些部分不够有效,例如,内容不适当、授课方式不适当、或受训人员本身缺乏积极性等,培训机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对这些部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11、调整培训项目

基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培训主管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项目。如果培训项目没有什么效果或是存在问题,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要对该项目进行调整或考虑取消该项目。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培训项目的某些部分不够有效,例如,内容不适当、授课方式不适当、对工作没有足够的影响或受训人员本身缺乏积极性等,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考虑对这些部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12、沟通培训项目结果

有很多企业重视培训评估,但是其评估却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效果的检验仅仅局限于培训过程中,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在培训评估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培训评估结果的沟通。尽管经过分析和解释后的评估数据将转给某个人,但是,当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人没有得到时,就会出现问题。在沟通有关培训评估信息时,培训部门一定要做到不存偏见和有效率。一般来说,企业中有四种人是必须要得到培训评估结果的:

最重要的一种人是培训主管,他们需要这些信息来改进培训项目。只有在得到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培训项目才能得到提高。管理层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群,因为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决策人物,决定着培训项目的未来。评估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为妥善地决策提供基础。应该为继续这种努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吗?这个项目值得做吗?应该向管理层沟通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第三个群体是受训员工,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培训效果怎么样,并且将自己的业绩表现与其他人的业绩表现进行比较。这种意见反馈有助于他们继续努力,也有助于将来参加该培训项目学习的人员不断努力。第四个群体是受训人员的直接经理。

用拜访流程评估考核业务员范文 篇6

对业务员销售拜访流程评估由地区销售经理/副经理制定并指导。一般来说,包括业务员拜访前的计划(占20%),业务能力(占25%),店头/区域操作能力(占33%)。

销售拜访流程评估的制定

1.业务员个人状况评估

(1)外表及健康状况:业务员的穿着应适合工作场合,并且代表公司树立一个专业的形象,T恤或汗衫及凉鞋应予以摒弃。

(2)表达能力:业务员应该能够清楚并且很自信地与顾客、同事以及DSR(销售代表)进行沟通,能在一对一的交流以及会议中,让对方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事实真相。

(3)工作及产品知识:业务员应该对公司所有产品的功能、用途、市场占有率及规格等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角色,尤其是对销售员的“基本拜访程序”相当清楚。

(4)工作态度及知识:业务员在拜访客户及公司内部会议中应该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重要的相关时事应有一定的了解,以与客户间有更多一致的话题。

2.拜访前计划评估

(1)周拜访计划和永久行程计划:业务员销售公文包里应该有一份经主管同意的周拜访计划和“永久行程计划”。每一个业务员都应按照拜访计划进行客户拜访。

(2)客户资料卡:业务员必须将每次的拜访作详细的纪录,包括客户的库存量、订单的取得及在拜访中确认将要采取的行动、答应客户的事项。业务员在每天出门前,应根据当日的拜访行程,在销售公文包里准备足够的客户资料卡。

(3)活动计划:每次拜访之前,业务员应该熟悉周期活动内容,事先演练将与客户沟通的活动重点,并且按照活动的优先顺序来整理销售公文包内的资料。每次拜访前,业务员应该做到:

●针对该次拜访,明确活动的优先顺序。

●回顾在上次拜访记录中应该在此次拜访中有行动的事项。

●将此次拜访时,需要向客户额外加多推销的产品及活动日期清楚地注记在客户资料卡上。●对每次的拜访都必须设定清楚的目标。

●针对要达成的目标,要做到能很有自信地回答客户的问题:“为什么你认为我应该按照你建议的数量下订单?”

(4)销售辅助材料及工具的准备:业务员在出门之前应该在销售公文包内准备好当日拜访所需的一切销售辅助工具。例如,陈列工具、陈列辅助物、产品样品等,并确保其足以维持一整天需要。尤其是“带货销售”的拜访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货物随车。

3.业务能力评估

(1)客户关系:业务员应该熟悉每一销售网点的关键人员,如经理、采购、资深员工等。销售员应定期拜访他们并且能够很自然地聊到公事。

(2)利用销售公文包及销售手册:销售公文包是帮助销售员组织和作拜访计划的有效工具。销售手册则利用平面彩图的形式,在业务员向客户介绍时提醒业务员该产品和活动的主要卖点并给予被介绍者视觉上的感官认识以加强简报的有效性。

(3)有效简报能力:业务员应该具有引导客户对产品或活动产生兴趣的能力,即使客户不认同,销售员也应该有能力说服客户以达成目标。

(4)坚持原则和机智应变:业务员应该保持负责任的心态,让产品在店头卖出并得到订单。运用自己的坚持原则和机智应变,使企业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达到一个平衡点。“坚持”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对客户做必要的要求,而“机智”是指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让步并适可而止。坚持与机智必须灵活运用。

(5)当月目标达成情况:考核业务员各月目标达成情况。目标考核包括销售额以及与活动相关的指标(如陈列、货架调整及铺货)。

4.店头/区域操作能力评估

(1)铺货、品项完整性及店内库存:每次拜访,业务员要使被访问的商店达到公司要求的有关铺货品项要求。库存量是对店内库存量的评估。标准是指在两次拜访间不能有缺货的现象,确保企业产品在店内的陈列要比竞争品牌更好。

(2)店内陈列情况:业务员在做产品陈列时,不仅要保证其数量,同时要有创意,并且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陈列辅助工具,将产品陈列在店内人流量比较高的适当位置以吸引消费者注意。

(3)货架排面及位置:业务员应当将企业的产品陈列在最适当的位置,要对公司有利,还要考虑到消费者是如何做购买决策的。排面的大小及数量应至少达到市场占有率的比率。

(4)陈列技巧和辅助器材的运用:业务员应保证所有的正常货架、端头架、大堆头、各种材质的独立陈列架的陈列达到公司的要求标准。店内每个区域的陈列应保持干净、货量充裕,并充分运用陈列辅助器材以及清楚的价格标示。

(5)拜访时间的控制:业务员应注意分配与客户沟通以及做店内陈列所花时间,必须有效平衡花在客户沟通、店头陈列及交通上的时间以提高效率。

(6)竞争品牌及竞争环境的观察与分析:业务员应确保公司对各类商店的建议售价在店内被确实执行。业务员应密切关注竞争品牌的促销活动、新品上市、业务活动的重点及其价格,并且随时提供竞争品牌的信息给主管。企业各项活动在店内的成效应当在会议中报告,并提出适当改进建议。

(7)产品品质控制:业务员应确保所有企业产品在货架上保持清洁、卖相良好。

(8)车辆保养/安全状况:业务员应确保所有车辆(包括自用和分销商所使用的货运车辆)保持良好的状态。人身安全与车况的好坏息息相关,尤其是轮胎和刹车。业务员应确保相关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并具有有效的审验合格证明才能上路。

5.行政管理能力评估

(1)报告内容是否清楚:业务员交给地区销售经理/副经理和公司的报告应该清楚明了,内容有事实根据,而非一再重复的传言或者陈词滥调。

(2)报告和订单是否定期汇报:业务员必须将所有应该汇报的资料正确填写,并及时汇报给区域办公室。例如,订单、价格监控表、竞争品牌的活动信息、分销商或客户租金申请、货架/陈列租赁契约、陈列点的照片等。销售拜访流程评估的指导完成拜访及讨论之后,业务员应在报告上签字,表示同意接受任务安排,并且备留一份,继而采取必要的行动,达到改善目标。在预定完成改善目标的日期前,业务员应填写“行动执行”栏目,注明哪些重点工作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将采取哪些新的行动。填写完毕应呈交一份给主管。

1.在拜访过程中的指导

●在预定时间之前抵达会面地点。

●事先与业务员沟通将如何引见你给客户以及你应当扮演的角色。

●拜访前应该和业务员做好以下的沟通:拜访理由、拜访对象、拜访目的、拜访程序计划。

●观察及记录拜访时达成的各项目标成果。

●比较此次与上次销售拜访时业务员的优缺点。

●记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哪些方面需要更多培训指导。

●和销售员沟通拜访成功的效果。

●每次拜访都应重复以上程序。

2.在拜访结束后的指导

●和业务员讨论当次拜访的结果,包括成功之处及尚需努力的方面。

●就业务员的优缺点达成共识:正面的成效、需改进之处、需待进一步培训指导的方面。

评估报告流程 篇7

目前,国内外学者最普遍的是采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测度,但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指标提取, 如 “应急响应的高效性”、 “应急物资调配的合理性”等,定性地对预案进行评估的方式虽然易于操作,但是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这些指标数据的获取就是一个难题; 其次,指标的选取主观性较强, 指标本身是否有效难以进行评估; 此外,基于此种指标体系作出的评估未从预案内容本身出发,难以找出预案的具体缺陷,对于预案完善优化的贡献有限。为此,本文从预案的微观层面出发,通过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文本内容的完备性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修订建议。考虑到应急预案规定的流程和处置措施是指导开展通信救援行动的基础和依据,应急流程可以全面反映应急通信预案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应急通信保障流程的角度出发构建预案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并以3个不同级别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为例对预案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以找到现阶段我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下一步优化与完善预案提供必要借鉴。

1基于流程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模型构建

基于流程的模型构建关键在于标准流程的确定, 因此首先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历史案例总结出应急通信预案流程的普遍规律,并结合专家意见识别出整体流程; 然后以该整体流程为基准,参考各环节任务提取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完成有效性评估模型的构建。模型的整体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1. 1应急通信流程的识别

目前,学术界对于 “流程” 的理解形式多样。 例如,Puccinelli从流程管理角度认为流程是将人、 应用程序、技术和流程活动相互作用的整合,并运用B2B、EAI和B2C等技术实现端对端的控制体系[2]; Thomes等[3]将流程定义为有始点和终点,输入和输出跨越时间空间的有序的工作活动; 陈禹六等[4]提出流程是完成某一目标( 或任务) 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的集合; 等等。本文结合文献定义和应急通信预案的自身特征,将应急通信预案中的应急流程描述为: 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主体按照应急主题的逻辑顺序确定的结构关系自动传递的一系列应急任务的总和。应急流程包括应急主体、应急主题、应急任务和结构关系等4个基本要素,其中,应急主体用于明确应急流程所涉及的参与者,本文将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结构抽象描述成应急主体; 应急主题是指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 根据领域知识所识别的需要完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应急任务的集合,是应急行动方案制定所针对的具体问题; 应急任务表示应急指挥中心交派给各应急主体应对具体灾害的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化成子任务的集合; 结构关系是指一个流程中包含的两个及以上的活动或任务之间存在着的顺序、反馈和并行这3种结构关系。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行动指南, 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各种应急主题、应急任务以及子任务组成的应急流程。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开展基于流程的有效性评估,关键和前提是建立应急通信流程,即对应急通信的流程进行识别。当前关于流程的辨识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信息系统规划领域, 比较典型的识别方法有4种: IBM公司[5]提出的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 James Martin[6]提出的自顶向下识别过程和活动的方法; 黄丽华等[7]提出的自上而下分解活动; 自下而上识别、组合过程的方法; 孟宪国[8]提出的内部和外部核心流程定义法。

在结合考虑突发事件和应急通信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之后,本文采用内部定义法对应急通信流程进行识别,多层次、全方位地分解应急通信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一种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 从总体到部分的逐步细化的方式,总结归纳出整个应急通信的运作过程[9]。应急通信流程识别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以文献为依据,确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梳理并统计所有可能需要的处置任务,即子任务,据此,根据各任务间的逻辑顺序关系将关联的子任务活动串联起来,初步形成相应的任务簇; 其次,针对每个任务簇进行系统分析,对相关度高的任务进行汇总、合并提炼成应急任务,然后进一步聚合成应急主题; 最后,将这些应急主题依据逻辑关系串连起来,经过适当的调整和融合,形成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的逻辑流程。

根据识别,应急通信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和后期处置等4个核心应急主题,各主题及任务之间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1. 2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综合考虑了应急流程的层次性特点及相关要素后,以应急通信的整体流程为基础,将应急主题定义为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应急任务定义为二级指标,子任务定义为三级指标,构建出如图3所示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整体评估体系结构。

以应急预案评估体系结构为模板,将上述应急通信整体流程图与之对照,分门别类填充整体流程中的子任务、应急任务和应急主题( 分别对应三级、 二级和一级指标) ,得到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整体评估指标体系及含义如表1—4所示( 分主题展示) 。

1. 3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对预案进行评估,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后,还需根据各自的重要度进一步确定各应急主题、 应急任务和子任务的权重。假设共有n个应急主题, 由于不同的应急主题在应急救援作业中的重要程度不尽相同,各应急主题的权重会有差异,具体权重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确定。令应急主题Si的权重为Wi( i = 1,2,…,n) ,有: ∑ni= 1Wi= 1,通过德尔菲法得到 “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 “后期处理”4个应急主题的权重依次为0. 34、0. 18、0. 38、0. 1。

假设一级指标应急主题Si包含k个应急任务, 令二级指标应急任务Sij的权重为Wij( j = 1,2,…,k) , 有∑kj= 1Wij= 1。通常,各应急主题下的应急任务重要度相同[19,20,21],则该应急主题下权重由各应急任务平分,即:

假设应急Sij任务中包含m个子任务,三级指标子任务Sijp的权重为Wijp( p =1,2,…,m) ,有∑mp= 1Wijp= 1, 由于各应急任务下的应急任务重要度也相同,则权重平分[19,20,21],即:

令指标Sijp的分值为Xijp,应急主题Si的有效性为Ci,则:

根据各应急主题的有效性,可以得到待评价预案的基于流程评估有效性CE:

在权重确定后,接下来采取5分制的评分方法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其中,5分表示预案中对该主题或任务的描述与评价指标完全吻合; 4分表示非常吻合; 3分表示比较吻合; 2分表示不太吻合; 1分表示很少部分吻合; 0分表示预案中缺少对该任务的描述。

2实例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有效性评估模型, 分别随机选取国家、湖北省政府部门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安徽太湖县移动公司的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上述流程方法进行预案的有效性评估。首先,分析该预案的大体步骤,具体参照预案文件的二级标题,确定待评估预案的4个应急主题。其次,分析预案文本,以建立的应急整体流程为标准,针对不同的应急主题抽取并整理与之相关的子任务和应急任务,从而确定出该样本预案的所有任务集合,并表示成与标准指标体系相同的结构形式,即确定二、三级指标对应的任务描述。 然后,根据确定出的应急任务集合与标准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得到预案缺失或描述不佳的任务,依据指标的含义对预案任务的符合度打分,确定每个指标的分数。以样本预案中的 “预防预警”应急主题为例,对照指标体系表可知,该应急主题缺少对子任务 “先期处理”、“能力评估”和 “动态追踪”的描述,故得分为0; 依此类推,对预案整体的任务集合打出分数。最后,将样本预案整体任务集合的分数填入有效性评分表中,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有效性评估值( CE) 。通过评估,《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湖北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太湖县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的有效性分别为CE = 72. 3% 、70. 4% 和74. 1% 。由实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1) 我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基本涵盖了4个应急主题和相应的应急任务,3个级别预案的有效性差别不大,编制水平整体 “良好”。

( 2) 各预案在 “应急响应”和 “后期处置”主题的任务描述完整,均表现 “优秀”; 在 “预防预警”主题部分内容差别不大,任务表述也很明晰。

( 3) 在 “应急准备” 主题上的表现不甚理想, 缺少很多关键性的应急任务,如 “人员资质与认定”、 “专家队伍建设” 等; 有些应急任务虽有提及,但表述并不准确或者与指标体系实际要求的符合度较差,如预案中与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标对应的只有关于 “确保系统的通信联络畅通”的描述,这些缺陷导致了预案中该主题流程的完备性均较低,影响到了预案的整体有效性。

( 4) 从样本预案的应急主题评估对比来看,除了在 “后期处置” 阶段3个预案表述基本一致外, 在其余主题方面太湖预案均比另两个预案表现突出, 而湖北预案又比国家预案完备,可以看出,预案的范围越小、文本越具体,其有效性越高。

3结束语

专业英语 评估报告(三) 篇8

评估证明和评估报告这两个术语有时被互相替代使用。在某些国家(如英国),评估证明是指评估师列明资产评估结果的文件。虽然,评估证明也可以采用详细报告的方式,但通常是一份较短的文件。评估证明的内容包括评估基准日、评估目的、评估证明出具日期、评估所依赖的假设、评估师的姓名、地址和专业资格等。评估证明在另一些国家(如美国)是指评估师提出的声明,声明其评估报告中所列出的事实是真实的,所做相关分析受限于报告中列明的假设,评估师的收费与评估报告中任何方面的内容都无关,以及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中遵守了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等。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s, each Valuation Report shall clearly and accurately set forth the conclusions of the valuation in a manner that is not misleading. Valuer should,identify the client, the intended use of the valuation, and relevant dates, the date as of which the value estimate applies, the date of the report, and the date of the inspection; specify the basis of the valuation, including type and definition of value. Market Value and Non-Market Value shall be separately reported when any property component(s) in the valuation are valued on a basis other than Market Value.

根据国际评估准则,每一份评估报告均需清晰、准确地阐述评估结果,不得引起误导。评估师应当(在评估报告中)明确客户,评估的期望用途,以及评估中所应用的基准日、评估报告日和现场勘察日等相关日期,并应当明确评估的基础,包括评估价值的类型和定义。如果评估中任何部分的资产评估的是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应当将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分别进行报告。

Valuer should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property rights or interests to be valued, physical and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 the scope/extent of the work used to develop the valuation; specify all assumptions and limiting conditions upon which the value conclusion is contingent; identify special, unusual, or extraordinary assumptions and address the probability that such conditions will occur.Valuer should also include a descri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examined, the market analysis performed, the 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procedures followed, and the reasoning that supports the analyses, opinions, and conclusions in the report.

评估师应当明确并描述所评估资产的权利或利益,资产的物理和法律特征,描述为形成评估结论所进行工作的范围和程度,说明评估结论赖以成立的评估假设和限制条件,说明专门的、非常见的或特别重要的假设,并说明这些假设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师还需要阐述经检验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所进行的市场分析,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和程序,以及支持评估报告中分析、判断和结论的推理过程。

To protect the valuer’s interests, valuer should contain a clause in the report specifically prohibit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port in whole or in part, or any reference thereto, or to the valuation figures contained therein, or to the names and professional affiliation of the Valuers, without the written approval of the Valuer.

为维护评估师的利益,评估师应在报告中专门列入以下的规定:即禁止在未经评估师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全部或部分公布评估报告,引用评估报告中的有关内容,公布评估报告中的评估数据或公开评估师的姓名和职业从属关系等。

本期词汇

Valuation Certificate

在英美两国的含义不同。英国的 Valuation Certificate是指一种扼要的评估报告,简明地提供评估结论及相关信息。而美国的Valuation Certificate(有时也称Certificate of value)是指评估师在评估报告结尾部分进行的声明,表明评估师的独立性。

上一篇:重庆英语导游考试题下一篇:09-10第一学期体育舞蹈协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