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观察分析
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可见,物流行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无穷。物流行业发展得好,必然会带动就业。更进一步说,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呢?
物流行业的专业现状
毕业生适应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所谓物流,就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它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该专业开设主要课程有:物流概论、市场营销、经济地理、国际贸易概论、管理学原理、商务英语、运输组织技术、仓库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增加, 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即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提高质量,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现在世界做专业物流比较著名的公司有:美国联合包裹(UPS)荷兰邮政(TNT)德国邮政(DHL)美国联(FEDEX)为什么现代物流业的前景看好呢?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全国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作出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写中国物流业发展大纲,并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初步意见。由于有政策的扶持,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开始步入快车道。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形成公有制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含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趋势从03年开始,并在明显加速。在5至10年内,将形成10个左右全国公认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走向国际。80%企业物流已开始部分外包,外包的比例与外包的领域将逐步扩大,涌现出包括海尔物流、宝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在内的优秀物流企业。首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03中国物流(企业)年会的报告也显示,2003年1至9月,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全球最大的货运公司之一——美国万络环球公司副总裁卡扎瑞预测,“中国物流业预计未来10年内相关服务收入将保持20%的年增长速度。”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吴清一认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配送体系不健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物流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物流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结构
(1)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现代物流业。世界市场中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开辟效益增长的新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产业象接力棒一样,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转移,新的国际生产体系逐步形成。例如波音飞机,虽然最后是在美国西雅图组装,但它在70多个国家生产零部件。
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就更多地变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单个企业或厂商之间的竞争。高效率、低成本、网络化的物流服务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正因为如此,物流业被普遍看好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物流科学研究是新世纪经济管理科学领域的聚焦点。
现在,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十五”期末基本成为全球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深圳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北京、大连、沈阳等城市都在加快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并加紧实施;天津从2003年到2010年,每年拿出100亿元的资金用于物流基本建设,把物流产业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强势推进。
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我国物流产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到2003年我国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达到2400亿元,预计在今后几年仍将会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据最近的调查,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60余万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有真才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是普遍被看好的。
物流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管理(包括生产企业资源计划、物流、调度、组织与控制)、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事工商企业、交通运输行业和物流相关部门的社会物流、生产物流和绿色物流方面的工程策划、仓储、配送、装卸等工程技术设计、装备选型与开发应用、管理和营运等工作。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港务局、物流园区、汽车制造、硅谷或光谷、计算机厂、烟草厂、港机厂、造船厂、钢铁冶金、起重运输及工程机械厂、交通运输、航运及航务部门和科研设计院所、规划设计院、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专业技术、领导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由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显著增加,推动物流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现在,许多地儿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政府规划在“十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 十五”期末基本成为全球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深圳市政府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北京、大连、沈阳等城市都在加快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并加紧实施;天津从2003年到2010年,每年拿出100亿元的资金用于物流基本建设,把物流产业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强势推进,我国的现代物流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预计,中国物流需求高速增长期将持续10~15年,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物流需求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网上人才招聘的数据显示,随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市世博会的临近,到2010年我国本科学历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40万人。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受青睐
不少高校都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但一般着重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而市场每年对管理型人才的招聘很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在基层从事操作的人员。因此,物流操作员在每年的招聘中格外受宠。
目前比较先进的企业正逐步向零库存迈进,这不光对物流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也要求最直接的物流操作员有更高的能力。相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物流操作员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受过专业物流操作培训的毕业生凭借上手快、胜任物流各个环节操作,而被相关的用人单位大量吸收。
我国开设物流管理的专业的高校有:
天津南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 成都东软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长安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华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商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筹)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 东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等。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观察分析转自物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物流业是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物流业迅速起步和崛起,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万。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研究的课题。目前有不少学者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以及以就业为到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杨怡等(2007)对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乐业率”问题进行了探析,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追踪调查,发掘出影响学生就业稳定性的诸多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增强学生就业稳定性的策略。汪红英(2007)对如何建立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建议。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实际情况为例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2 物流管理本科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物流产业是被普遍看好的朝阳产业,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由于国内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吸引着境外的物流企业、IT企业、物流装备企业抢滩中国,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人才持续走俏。目前,国内需要60多万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然而,近几年物流人才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在人员的素质上都与物流行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实际情况背景,分析了如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1)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多个环节组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及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不但应具备物流设施设备及仿真软件等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更应具有物流管理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较好的管理技能,这些能力是无法完全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的,需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时间不长、物流实训设备不足,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否“对接”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校企合作模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加强,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真正“对接”,提升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物流专业与物流企业合作建有物流实践教学基地,但大多数与企业的合作尚停留在企业参观、企业家讲座等表浅层面,校企合作培养也只体现在最后半学期的毕业实习或预就业实习中,毕业实习也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企业存在岗前二次培训现象。
(3) 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已经非常急迫地在摆在高等学校的面前。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积极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依据物流管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学生课外竞赛,技能训练,方法培训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 沟通表达能力
根据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有关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同学是掌握了专业知识,能够顺利毕业,完全具有专业的就业能力。但是通过调查近几年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情况,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面试时由于无法准确地传达自己的信息而惨遭淘汰,未能获心仪的工作机会。现今的面试更侧重于考查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而如何将自己的综合能力呈现给用人单位,则强烈地依赖于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所以,沟通表达能力是到制约学生求职、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5) 积极的心态
现在不少大学生集中在城市就业,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就业。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所就业的物流企业大多数处于城市郊区或者偏远地区,工作条件艰苦。客观的工作环境因素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地心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
3 对策建议
3.1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应根据物流市场人才需要,开办设置符合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建立健全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人才。根据物流管理内涵、物流管理实践的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政府物流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物流咨询人才、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和物流教学科研人才等。并且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如研究生教育应重视理论研究与方法,本科生教育应重素质、基础与知识面的协调发展,专科生教育应注重技能与实践。
3.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找工作普遍带有盲目性,不仅对本专业的优劣势缺乏了解,而且对所应聘企业及岗位缺乏了解,违约、跳槽情况频繁,其主要原因却是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盲目就业,导致频繁跳槽,违约数量大增。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应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就业发展通。
3.3 以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沟通表达能力
高校应多开办一些学社团体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如:文学社、演讲协会、书画协会、演讲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请专职教师或特长的教师授课,鼓励在校学生多参加这些学生社团中的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开拓视野。通过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实践,不仅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沟通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应如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3.4 培养积极的心态
要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包括: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振作的情绪、团队协作意识、合作关心和帮助的情感,及时改善消极情绪,抵御颓废文化的行为等。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能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文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才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3.5 建立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人才对接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物流行业、面向基层,建立有效率的、特色鲜明的“双进互融”、人才“无缝对接”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双进互融”,就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家进教室,把实务带进教室;学生进企业,将疑虑在实际中澄清。“互融”就是试图做到管理融于实际,方案融于实际,教学融于实际,教师融于实际,学生融于实际等,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相融、理论与实际相融、培养与就业相融的“无缝对接”。教学方式由课堂为主转变为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要让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做到“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做到“实用”、“管用”,确保学生技能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得到完全落实,提升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4 小结
现代物流在社会与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迅猛发展的行业造就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物流专业人才已经跻身于十二类紧缺人才之列。由于国内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吸引着境外的物流企业、IT企业、物流装备企业抢滩中国,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人才持续走俏。但高校物流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还存在大专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与我国对该类人才的大量需求不相适应。本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建议,对于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文中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姬中英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局的破解[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0):131-133.
[2]汪雪梅,李冬梅,张文秀.四川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研究[J].大众商务,2009,12:164-165.
[3]杨怡,金晓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乐业率”探讨—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5-58.
[4]汪红英,来燕.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07,28:124-125.
[5]田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北方经贸,2008,12:157-158.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生 就业分析
为全面有效掌握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情况,华工广州学院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唯一独立院校,在2014年3月对全校应届毕业生3900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1 就业情况调研及分析
本次调研为问卷发放形式,截止到3月3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3445份,有效率达88%。其中管理专业毕业生660人,收到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达85%。
1.1 目前就业情况
■
从调查结果看,有5%的学生一直没有找到接收单位;而4%的学生,还未开始找任何工作,这一点应引起重视,离毕业只有3个月,反映出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紧迫感。
1.2 落实就业单位的性质
■
从落实的就业单位来看,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占比为16.3%,民企占53%,自主创业占3.4%。从调研和座谈得知,尽管大多数毕业生工作意向单位偏向于国企,但他们能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理性地选择机会较多的民营企业。毕业生表示,民企灵活性强、发展潜力大,可从基层岗位锻炼提升,而非像国企、事业单位,从一而终,会磨灭大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
1.3 目前签约薪酬水平(见下表) 从表中得知毕业生实习或试用期薪酬普遍为2000多元,这样的薪酬水平也体现了珠江三角洲的市场标准。通过座谈也了解到,毕业生对于实习期的期望薪资还比较理性,但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转正后的薪酬期望值还是比较高的。
1.4 目前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方面,25%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符合或超过自己的预期;39%的学生认为一般,14%的学生认为不满意。由此可看出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对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大部分只是出于实习意愿,并不打算长期稳定地在该单位发展。
1.5 目前参加面试情况
■
■
调查显示,59%的毕业生参加过1-5家单位的面试,27%的毕业生参加过6-10家的面试,但仍有5%的毕业生一次面试都没有参加,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有一小部分缺乏就业紧迫感。
2 主要问题及对策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近几年,虽然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已增至100多家,但仍远远不能餍足市场需求、企业需求。而我国入世使物流业的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方面查询拜访物流专业人材已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材之一。目前毕业的物流办理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市场抢手人材,同时,我国物流正在和国际物流融为一体,认识国际物流运作的人材更显不足,这一专业作到三证互认,是以就业前景还是乐不雅的。现代物流业的前景看好。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计数,天下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作出了物流业成长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著中国物流业成长大纲,并提出了物流业成长的产业政策初步意见。由于有政策的搀扶,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开始进入快车道。到,中国将形成公有制物流企业、平易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含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浮现这类趋势,并在明显加速。在5至内,将形成10个左右天下公认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并走向国际。80%企业物流已开始部门外包,外包的比例与外包的领域将逐步扩展,涌现出包孕海尔物流、宝供物流、招商局物流在内的优秀物流企业。首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中国物流(企业)年度集会的报告也显示,201至9月,天下社会物流总值21x7万亿元,同比增长26x9%。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白中国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愈来愈大,经济成长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高。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作为一名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应做到一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毕业生就业率:77.02%。
就业前景:主要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01.国有企业30.92%
02.录取研究生7.77%
03.出国0.62%
04.民营及私营企业12.10%
05.其它2.66%
06.三资企业6.26%
07.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0.95%
08.部队0.62%
09.其他事业单位2.73%
10.高等学校1.83%
11.机关3.54%
12.医疗卫生单位0.07%
13.科研设计单位2.36%
14.金融单位4.59%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加入WTO必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磨刀霍霍准备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弥
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升温。
大致说来,工商管理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选择:
1.传统管理类岗位
职业前景: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职业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MBA毕业生在人力市场将很受欢迎。
薪资水平:刚毕业的新人在民营企业的待遇在800元/月-1500元/月之间。外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开出的工资在3000元/月以上,高的如毕马威事务所达到了6000元/月。
2.市场营销类岗位
职业前景:市场营销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入行要求低,高端营销岗位收入丰厚使得无数求职者纷纷加入市场营销岗位的角逐。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售后服务要求的提高,对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素质要求会更高。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
薪资水平:许多行业的营销总监甚至主管的收入都让人羡慕。年薪5万-20万元,外加业务提成。新人在刚入行时,因为业务水平以及营销业界最看重的“人脉”都未形成,因此,薪资待遇一般集中在1500元/月-3000元/月之间,有的行业和公司也会提供业务提成的业绩奖励。
3.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
职业前景: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他们在企业外部战略和内部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过去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毕业生如果能善用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争取到一些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见习,熟悉招聘、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技巧,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薪资水平:大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一般月薪在1万至2万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等大抵在6000元至1.2万元之间。在这样的工资标准中,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薪资水准一般在1.2万元左右浮动。刚毕业的新人在发达地区的大公司一般能拿到3000元/月以上,差一点的也能有1500元/月。
4.物流管理类岗位
职业前景:物流,继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素有有“第三个利润源”之称。物流的职能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物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
薪资水平:这是个比较注重管理经验的岗位,一般新人的待遇根据所服务的行业的不同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是高级的物流运作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一般的管理岗位,年薪可达到10到20万之间。
此外,主要从事企业、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策划项目管理师,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管理咨询、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师等其他工作岗位也是工商管理毕业生不错的就业选择。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财务也必然要求国际化。国内企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尤其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此外,不同的策略与决定带来不同的风险,例如:业务国际化涉及外汇风险,以浮动利率融资则产生利率风险。针对避险的需求,金融市场需要提供不少避险工具、目标,这都需要财务管理专业人士的参与。
会计人才:低端的泛滥,优秀的缺乏
职业前景:本专业毕业以后做会计,是最保守也是最妥当的一条职业道路。很多同学放弃这条道路的原因是人才供应太多太多导致竞争激烈,而且职业前景有限。其实这种看法本身就错了。首先,现在的行情是基础人才太多,普通人才太多,优秀的财务人才需求还是很大。
职业通道:按我现在的体会,觉得如果想要在毕业时顺利找到一份会计工作,也就是说成为一名预备级优秀财务人员,在学校首先要把基本功练扎实,其次是尽量多参加实习,最后有条件的话再接受专业培训。
基本功:所谓基本功,指的就是专业知识,中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等。千万别以为会计是门“粗活”就不好好学,到大公司,那些合并报表真能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学生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停留在理论上,自以为全掌握了,在碰到实际问题却一头雾水。建议大家多做账务处理题,如果会计专业知识学得“心里虚”,那肯定是没学好。
最好能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的财务管理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的使用――定要会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为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它们不一定能应用ERP,但用软件进行基本财务处理已经很普遍了。
实习:特别重要。它能改变同学们本身对会计的认识,从而使我们能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也能帮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考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财务工具,多看,多听,多学,多试――甚至你可以将带你的老师做的事情都重复一遍。所有工作程序不仅要记清时间、顺序,方便的话复印一份:税票的格式,电汇单的格式,货物合同的格式,一般纳税人申请表,年检时所填表格等等。时间一长,你就成专家了。这对你找工作是最大的优势――企业用新人不会让你去运作资本,而是让你做基本财务工作,对前者,你只需要有完整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必须会做的。
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多注意学习的是,沟通能力,观察你的老师对工商税务的,对公司内部其他部门的沟通技巧,揣摩心得。
职业培训:参加一些财务方面的培训对提高水平很有好处,但眼下名不副实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太多,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最好是能试听,或找参加过培训的人了解情况。另外,注册会计师考试其成本相对低廉,社会认可程度高,各位可以去试一下,即使以后不从事事务所工作,它也能在提高你的专业水准的同时,帮助你谋取高层职位。
理财规划人才:眼下定位不准,前景广阔
职业前景:所谓“理财规划师”,即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知识为个人提供理财规划服务的金融业专业人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理财规划师,从事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散见于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
据来自香港的高级财务策划师介绍,五六年前,香港和大陆一样没有专业的财务策划师,但现在以个人理财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私人财务咨询公司已有3000多家。一家理财网站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8%的人愿意接受专家顾问的理财意见,25%愿意委托理财,50%以上愿意支付顾问费。因此,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盘算好家底,才能打牢挣钱的基础,财务管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命脉的所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财务管理专业内部,还催生出了一些新兴的分支。
会计学-财务管理现在热度最高的专业,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捷径。工作相当好找,并且薪水不低,工作环境好,如果你是一个男生并且学习说的过去,那么你根本不用为工作发愁,但是要进外资企业的话,还需要努力一把的。
经济学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而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看到众多经济学家在闪光灯下意气风发,但是根据统计,广东省经济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在50%以下,而该省各专业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75%。正在各大学经济学专业就读的学生们怎么也难以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受尊重,而我们找工作却这么难呢?”
原因是两方面的。首先,经济学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点;其次,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有面“广”而实用技能不“专”的特点。
困惑:说起经济学,大家看到的都是吴敬琏、郎咸平们在媒体上指点江山,看到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们对国家甚至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但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的经济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在马上就要面临的就业问题上,却怎么也难以找到比其他专业更突出的优势,我们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学不专,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知道的不多……
[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一、我校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全国各高校该专业就业分析来看, 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为考研 (23.16%) , q其次企业 (6.53%) 、机关 (8.16%) 、科研设计单位 (6.34%) 、高等院校 (4.12%) 、其他事业单位就业 (4.64%) 。桂林理工大学是从2002年开设此专业, 从往年的就业数据来看,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中在地质研究的方面的占主要部分, 考研、房地产、公务员、土地评估等方面也有涉及。另外, 在考取研究生方面, 我校本专业2006届及2007届毕业生读研人数所占比例较大 (分别为17.6%和23.5%) , 考取的学校 (科研院所) 层次以较高, 涉及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名校 (所) , 主要原因在于本专业的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同时又具有知识面广的优势, 以及本专业考研方向广使学生有更加广宽的选择空间。因此, 我们认为, 在加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增强我专业竞争力, 提高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 应该同时保持我专业考研的优势, 使本专业学生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二、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和存在的问题
不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依托自我优势发展该专业, 课程设置非常广泛, 涉及到地理, 经济, 法律, 计算机等等, 这正是该专业的特点之所在。我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初步、大学英语、数据库管理系统、高级程序设计等) 、专业必修及限选课 (基础地质学、环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土壤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遥感应用、土地评价与管理、GIS原理及应用、资源勘察学、生态环境规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环境评价与环境工程、房地产开发管理、土地开发管理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计算机辅助制图等) 、实践教学 (地质地理综合实习、GPS应用实习、资源环境与城规设计实习、地形测量实习、土地评估实习、资源环境调查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 。对比我校于其他两所院校的课程设置, 我校的课程设置与南京某大学该专业的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方向以及上海某大学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相近, 同时又存在不同之处。首先, 我校与两校同样注重地理学科, 地球科学知识的培养, 这体现了该专业的开设初衷。另外, 这几所院校中的课程安排又存在一些差别,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与另外两所院校相比我校该专业的课程没有突出重点, 这主要在于我们没有确定自己的方向, 而不像南京某大学的土地管理以及房地产开发方向。第二, 我校与上海某大学的情况相似, 没有突出重点, 但是该校在选修课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 注重区域管理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以及城市问题。第三, 与南京某大学相比, 我校没有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于学校资源优势的不同, 南京某大学具有法学院, 这样就形成了教学资源优势上的差异。
三、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势和发展前景
该专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专业定位与社会需要存在偏差, 专业跨学科特性明显,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专业课程泛而不精。
全国高校该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生, 我校从2002年开始招生, 专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优势, 首先桂林理工大学是一个地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所综合性工科学校。地质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力量, 即以依托学校的地质优势为主, 以桂林旅游优势为辅, 办一个具有地质兼有旅游特色的专业。其次桂林理工大学还借鉴了武汉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给予学生到野外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对地质地貌和资源利用等有相当的了解, 同时对景观的野外认知和遥感影像的判读有一个感性认识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专业技能, 同时又发挥个人所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新发展方向主要涉及:1) 数字化城市研究。据有关部门预测, 我国城市化水平2010年将达40%, 2020年将达50%左右, 这些大、中、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服务系统必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广泛而又迫切的需求, 这些工作都必须依赖于城市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支撑。2) 土地复垦及土地利用规划整理。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些工矿企业由于建设和生产及城市化进程大量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土地, 土地复垦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而我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正好符合这种要求。3) 新农村建设给资规专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乡村规划除了传统规划涉及的内容外, 还涉及农业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科学等问题, 而这些都是资城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所在。4)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绿色的城乡规划师。我国现在和将来迫切需要的是把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的注重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绿色规划师。而建立在地理学、环境学基础上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其根本规划理念的资环专业正顺应了这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毕华兴, 刘紫崴, 佘聪伟, 穆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分析.中国林业教育, 2010.
[3]郭文炯, 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6-4;G642
引言: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 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
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選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
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色、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微信、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響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总的来说,物流是包括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的活动,它是由供应地流向接受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新加坡留学物流专业现状: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具有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特殊地理位置,它拥有全世界第二大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冶炼及配送中心之一、主要的电子元件供应商和船舶制造和维修业的佼佼者。利用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在亚洲国家中占得了先机,物流规模特别是国际贸易物流位居亚洲前列,成为亚太地区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物流管理技术在亚洲具有优势,成为亚洲乃至国际性的区域物流中心。
物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物流公司,把亚洲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包括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属于交通运输类中铁道运输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就职于铁路局(或集团公司)的运输及相关运营管理及技术岗位 各层次铁路车站各运输工种及其它与铁路相关行业的运营、管理、服务等岗位各种地面及地下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岗位。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4500-5000人,性别比例:男53%:女47%,20全国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文科49%:理科50%:文理综合1%,近几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全国就业率区间:(80%-85%)(95%-100%)(95%-100%)。
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近的专业: 铁道运输类 高速铁道技术 电气化铁道技术 铁道车辆 铁道机车车辆 铁道通信信号 铁道运输经济 铁道工程技术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 高速动车组驾驶
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相关工作岗位推荐: 地铁站务巡检、地铁站内工作人员、值班站长、运营安全管理等。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分布地区: 天津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四川 陕西 甘肃 新疆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前言
近些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以迅猛的发展,并且逐渐的步入技术日益更新、人才倍增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这便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困难和就业挑战。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加以切实的解决,那么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且综合性的考虑行业发展、培养目标、区域经济和毕业生的能力及素质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及发展的轨道。
調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针对调查的主要目的,选取绍兴职业技术学院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的内容包括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观念、择业的地域、就业的途径、期望的薪酬待遇以及希望接受就业指导的内容等诸多方面。随机抽样覆盖我省中、北、南、西、东地域,所涉及的高职院校生源较为广泛,具有显著的典型性。总共发放280份《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共收回280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调查结果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
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有着相对较低的符合程度,由此充分的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极少挂钩;(2)在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找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朋友及家人的介绍或者学校的推荐。实际上,高职院校推荐的单位并非太多,重点是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心态,需要将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加强,与此同时,还应当提升高职院校岗位推荐的质量,以便于促进毕业生工作的稳定。
5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就业措施探究
5.1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够单纯的在大四进行,需要贯穿在整理大学生生涯当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就业观,具备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职业预期。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强化自身综合素质。
5.2强化服务意识
高校就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着想。要积极联系政府工作人员,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就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3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
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切合实际,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比较盲目,这些都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就业指导时准确定位,让学生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6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
6.1就业劣势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重复设置以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动手能力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逐渐的提高了对毕业生的要求,在招聘过程中更加的重视考察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就业时遇上重重困难。此外,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在2008年以前有着较好的毕业形势,因此,我国各所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了机电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并且对一系列的同类专业加以设置,导致机电类专业的学生持续增加,在客观方面也加大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就业困难。
6.2就业优势
由于我国及时的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促进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品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便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2008年即便是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所提起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颁布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案,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及调整规划细则,积极的倡导优先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并且将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高职院校机电类毕业生稳定的就业。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存在被动等待及盲目选择就业单位、就业期望过高、择业不切实际等不良情况,导致就业信息的浪费。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的定位,看清形势,尽快的将“先就业后择业”的基本观念树立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贾蓓蓓,严萍.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机电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2(3).
[2]李成龙.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1).
[3]陈伟珍,姜金堂.从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索机电类高职教育发展之路[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6).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这就对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拥有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 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构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就业为指导, 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 保持原课程体系的四大板块, 突出课程的专业性
目前, 国内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包括四大板块: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英语。新课程体系在保持原课程体系四大板块的基础上, 进一步突出课程的专业性, 把旅游饭店管理细分为饭店客房服务管理、饭店餐饮服务管理、饭店食品营养卫生三门方向课程, 把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细分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管理、休闲设施开发与管理四门方向课程, 把旅游英语细分为导游英语与饭店情景英语两门方向课程, 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教育, 努力寻求复合型人才与专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可行性。
2. 突出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目前, 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学七门课国外旅游高职院校普及开设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在国内开设程度同样很高, 说明国内旅游专业基础理论性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与国际较为接轨, 新课程体系在强化上述七门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学的同时, 依据各科课程内容的逻辑性与学科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开设学期的时间安排、理论学时、学分上作了进一步系统完善, 以更好的适应旅游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
旅游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要直接面对国内国际游客, 从事一线旅游接待服务, 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尤为重要。新课程体系在开设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必修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同时, 加强旅游政策法规、导游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 突出旅游专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特色。
3. 构建课程的多元化, 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多设在经济管理系、管理系或地理系, 各大学通常依托系科背景优势, 在课程设置上或多或少偏向于经济类、管理类或地理类课程, 而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设置较少, 培养出的旅游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 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程体系积极构建课程的多元化, 增设了中国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艺术鉴赏三门文化艺术含量较高的选修课程, 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操作技能
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将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理论课与实验、实训和实践融为一体, 切实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达到培养专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 侧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组织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 积极参加教学个实践环节的模拟培训, 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举办的“十佳导游大奖赛”、“饭店技能操作大赛”等现场实习活动;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 针对旅游高职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综合性实际训练;鼓励学生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书、饭店岗位技能证书等职业证书。同时, 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撰写理论性的毕业设计论文, 为学生将来就业上岗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院校还应充分依托学校的资源, 积极筹建校内模拟旅游景点、模拟旅游公司、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实验酒吧等实习基地, 以保证教学训练。主动与旅游企业寻求合作, 采取联合办学、股份办学、集团办学等多种方式, 合理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活动, 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和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三、以就业为导向,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教育形成了多方面的挑战, 高职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高职学校设置标准里规定, 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求专业课的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只有具备以上能力才能培养出多能型、应用型人才。当前, 我国多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离国家教育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而学校应该做的就是采取何种措施来缩小这一差距, 比如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四、做好就业指导, 改变传统观念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重点。高职院校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就业教育, 进行就业指导。
1. 贯彻就业指导, 强化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 并将其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注意培养就业意识, 应该把开学典礼作为学生就业指导的第一课, 告诉学生要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 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 更加自觉地接触社会, 勤于实践, 引导学生树立符合专业和个人实际的职业理想, 及早根据个人情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精心培育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同时, 院校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和从业经验, 加强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才能切实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 解决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职业观, 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勇敢地迎接挑战。
毕业生就业时期望谋求到理想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 就必须认清形势, 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以实践为主, 动手能力强, 就业主要面向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单位, 因此应着眼现实, 踏实工作,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要让学生做好健康的求职心理准备。在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念、教育他们树立新的就业理念的同时, 还要让他们立足于展现自己的实力, 做好敢冒风险、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非专业对口不选也是一种择业的误区, 必要的时候, 非对口专业就业也未尝不可, 应培养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应该让学生知道, 事业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学的专业, 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3. 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教育和面试应聘技巧指导
毕业当年, 分析就业形势, 弄清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人才需求信息动向, 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位置, 以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学校作为就业制度改革的主体, 要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择业、就业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面对现实,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此外, 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面试应聘技巧的指导, 面试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 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 院校要教会学生如何巧妙地回答应聘者提出的各种不期而至的怪题难题, 才能使本校学生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总之,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 我们要认真分析就业形势, 从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技能操作以及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塑造, 从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及其它各种就业所需能力, 这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住.新时期旅游的特征及其对旅游教育培训的影响[J].旅游科学, 1998, (3) , 1-7
[2]申葆嘉.谈旅游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 1998, (3) , 31-33
[3]刘爱服.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社会科学家, 2004; (6) , 115-117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物业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异军突起,市场需求大量的姑爷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只能楼宇管理人才,它已晋升成为物业管理行业的“朝阳人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新兴的服务业,物业管理行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预计每年能解决40万到50万的就业问题。作为未来的物业人,我们的明天究竟是怎样的,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物业管理发展前景就业形势个人思考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纯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开发,全国住宅小区逐渐兴建起来,由此现代物业管理从香港传入内地。1982年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诞生,此后,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各地物业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迅速正加。据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物业管理企业总数近万家,从业人员突破300万,年经营收入近3000亿。
物业管理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十分流行并获得了蓬勃发展,被人们视为现代化城市的朝阳行业。据统计2012年十大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物业管理居首,甚至超过了金融,软件开发等许多热门作业。强大的市场需求遭遇的却是人才的极度匮乏,据报道,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呈现报名冷,就业热的现象,毕业生到岗实习一段时间后,能够签约。目前,物业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入行人员多是半路出家,现在我国近百万的物业管理从业者中,受过物业管理专业培训或教育的人占少数。社会上在物业管理人士方面还存在几点偏见和误区:一时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是一种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工作就是简单的维修,白洁,绿化和保安,甚至将其等同于维修工,保安等;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认为物业管理不需要高素质人才。目前高校里开设物业管理的大多是大专类院校,而我校作为河南省第一所开设物业管理的本科院校,在有着非常先进的理念的同时,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
物业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几类:一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如住宅小区,单体住宅,公寓,别墅,度假村等;二是饭店,商厦,写字楼物业关系与服务,如综合楼,写字楼,商业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三是企事业单位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如工业厂房和仓库,车站,机场,码头,医院,学校等。当然还有一些非专业类的职业,如房地产开发及销售工作;还有一些服务业行业,如中介服务,商贸服务,社区服务等。
目前,我校考虑到物业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问题,学院在开课方向方面有一些调整。除物业管理的专业课外,也涉及一些关于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方面的基础课程,为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就业。
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技术工程类岗位,月薪可达3500元以上。物业的基础服务岗位包括客户服务,行政助理等岗位,月薪可达2000元以上。随着中国商品房以及二手房的销售和房屋租赁行业的兴起,房地产销售岗位凭借较高的报酬逐渐成为大家所青睐的领域。据统计,全国房地产营销业务人员收入水平平均可达3000元以上,而房地产经纪人平均高达4000元以上。面对如此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去思考这其中的问题,物业人未来何去何从值得考量!
然而作为一个未来的物业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呢?专业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物业从业人员的非专业,以及低学历来看,物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而我们作为本科生,应该让自己向高的方向发展,超越传统物业的束缚,丰富的知识是一切的基础。同时,物业管理注入了服务的内涵,从业人员应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具有服务意识是作为一个物业管理人的关键!较好的学习成绩,较多的社会实践,这些虽然都很重要,但都不能决定服务的理念,这种能力不是一两次课程或实践就能获得的,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就要从各方面去思考学习这种能力,这样工作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观察分析】推荐阅读:
物流专业就业12-08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工资12-20
物流管理专业简历求职意向05-25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建议09-30
物流管理专业的自我鉴定06-17
地铁服务管理专业就业前景09-22
合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06-28
财务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12-0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怎样07-27
时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