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精选9篇)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1

一、严禁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

二、严禁在职教师强制或组织学生参加他人进行的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

三、严禁在职教师擅自到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替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招生宣传及组织生源,从中获利。

四、严禁在职教师向学生推荐、变相推荐教辅资料。

五、严禁在职教师索取、变相索取或收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财物。

违反上述规定者,由县教育局给予行政记过以上处分,责令退回违规收取的财物,调出原工作单位所在行政区域(乡或镇),到缺编学校工作五年(临近退休的,工作至法定退休年龄止),并严格追究其所在学校校长的责任。一年内出现上述违规行为一起的,对校长进行警示谈话,扣除校长绩效工资2000元;出现上述违规行为两起的,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扣除校长绩效工资5000元;出现上述违规行为三起的,免去校长职务,所在学校校长是县委、县政府任命的,报县委、县政府,建议免去其职务。

违反上述规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本禁令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编在职教师。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五条禁令”解读

一、严禁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湘教发〔2009〕36号)第十六条:

1.教师不得对本校学生进行有偿家教活动或者提供其他有偿服务。

2.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偿家教家养。在职教师不得接受学生在家有偿补课、辅导、做作业和在家搭餐、寄宿。

二、严禁在职教师强制或组织学生参加他人进行的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

教师不得组织本校学生参加校外有偿家教活动或者接受其他有偿服务。

三、严禁在职教师擅自到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替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招生宣传及组织生源,从中获利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湘教发〔2009〕36号)第十六条:

1.教师不得擅自到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 2.在职教师不得到校外兼职兼课和替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宣传及组织生源,收取介绍费。

四、严禁在职教师向学生推荐、变相推荐教辅资料

《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湘教发〔2009〕36号)第八条: 教师不得向学生推荐或变相推荐教辅资料,不得用教辅资料布置作业。

五、严禁在职教师索取、变相索取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三十八条,《湖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湘教发〔2009〕36号)第十六条:

1.教师不得索取或者变相索取学生及其监护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2

近年来, 石门县教育局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教育强县”的工作思路, 提出了“为建设教育强县打造一流名师”的口号, 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两个规划中都明确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4年, 该县就成立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具体工作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操作。在行政与业务两条管理主线中, 有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制约整个过程, 使继续教育工作平稳运行。同时, 实行继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为把培训任务和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严格实行了目标管理, 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年终考评时, 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县教育局将教师送培率、出勤率、结业率、优秀率纳入职中校长、乡镇中学校长、师训专干岗位目标, 年终考评, 奖罚兑现。

为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 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 主动做好与物价、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工作, 出台相关政策, 落实了中小学公用经费中5%专列为教师培训经费。从2007年开始, 县财政开设专门师训经费项目预算, 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20万元, 2008年安排40万元。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3

严格规范从教行为承诺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常德市教育局委员会关于开展“教育行为规范年”主题教育的意见‣(常教党发„2009‟2号)文件精神和•中共石门县委办公室、石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门县2009年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石办„2009‟9号)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我郑重承诺:

一、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随意停课,不驱赶学生。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课时计划,不擅自增减教学内容,不随意加快或延缓教学进度,不挤占其他学科的教学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按学生考试成绩编排座位。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工作,服从工作安排。不迟到早退,把精力集中到学校工作之中。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偏爱女生,不猥亵、调戏、奸污女生。

四、严谨治学。自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给学生传授错误的知识,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

五、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语言、行为、衣着得体,上课时间不抽烟或接打手机,生活作风检点。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不打牌赌博、不违规赈酒敛财,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六、廉洁从教。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不搭车收费。不进行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和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职。不与社会办学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培训班。不为社会办学机构有偿提供生源,不违规参与招生中介活动和买卖生源。不滥订教辅资料,不强制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在校内消费。不收受红包、礼金,不以任何理由向学生和家长索拿卡要,不为学生编排关系位、人情位。

七、尊敬家长。加强家校联系,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不训斥、指责、刁难家长。

承诺人(签字):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4

教师请销假制度

为了进一步严肃劳动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县教体局《教师请销假制度》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现就教职工请销假制度,做出如下规定:

一、假期的类别与期限

(一)产假

1、生育。女教职工晚婚晚育的产假为5个月,未达到晚婚晚育年龄但经批准生育的,产假为3个月,其中产前为15天。晚育的,女方生育时,男方可享受5-7天护理假。

2、流产。女教职工怀孕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意见,给予7—30天的产假。

3、哺乳。对产假期满,正常上班的女教职工,当婴儿未满一周岁时,每天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两次可合并使用,多胎哺乳的,每次的哺乳时间按每婴30分钟计算。

(二)病假

教职工因重病、急病需要住院治疗或所患疾病致使行动不便、神志不清等不能正常工作者,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确需休假治疗的,可准予病假。

(三)婚假

1、教职工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为三天;

2、符合晚婚(男满二十五周岁,女满二十三周岁)条件的为7天。

(四)丧假

教职工本人的直系亲属(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给予一至三天丧假。教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需要本人去料理的,可延长4天,但累计最多不超过7天。

(五)事假

除国家明确规定的各种假日外,教职工离开教学岗位办私事时,必须请事假。

请事假时,本人要事先申明请假理由,经批准并将工作安排妥当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二、请销假程序和审批权限

教职工请假需办理书面请假手续,待批准后方可离岗。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办理请假手续的,应在假后三天内补办,否则按旷工论处。

(一)请假

1、产假。女教职工休产假,由本人向单位(乡镇教委或县直学校)提交请假申请及结婚证、准生证、出生证,享受独生子女待遇的还需提交独生子女证,经乡镇中心校领导审核后,由会计携带上述证件于该教职工休产假的第一个月内到县教体局人事科办理相关手续。

2、病假。携带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及本人申请于休假5天内请假。经核实确需休假的方能准假。其中15天以内由所在乡镇教委(县直学校)领导决定;15天以上由乡镇中心校领导审核后(签字盖章),由会计报教育局审批,其中20天以内由人事科审批;20天以上由分管局长审批;40天以上由局长审批,一次病假一般不准超过60天。医院开具的建议证明只作参考,不作请假批准依据。对小病大养、多年养病不上班的,要专题报告教体局处理。

连续请病假六个月仍不能痊愈的,由本人写出病休申请,经乡镇中心校审核,人事科指定县级以上医院复查后,报教育局局长审批。

3、婚丧假。由教职工所在乡镇中心校审批。

4、事假。半个月以内由所在乡镇中心校审批;半个月以上一个月以内的由教体局人事科审批;一个月以上的报请主管局长审批。

(二)销假

1、女教职工产假和教职工一个月以上的(含一个月)病假、事假期满,上班后的三日内,由本人携带乡镇中心校开具的教职工返岗证明,到教体局人事科销假。

2、教职工婚丧假和未满一个月的病假、事假期满,上班后及时到乡镇中心校销假。

三、请假期间的待遇

1、产假、婚假、丧假、进修(培训)假、特殊事假工资照发。

2、根据国发[1981]52号文件要求,病假按下列标准发工资:

(1)在两个月以内的,发给原工资。

(2)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90%,工作年限满10年的,工资照发。

(3)超过六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70%,工作年限满10年和10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80%。同时,扣发全年各项奖金。

3、一般事假全年累计不得超过30天,累计超过30天的,扣发全年特殊岗位津贴。

4、全年病事假(公假除外)累计超过30天,除扣发全年特殊岗位津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

四、旷工的界定和处罚。

(一)旷工的界定

1、未履行请假手续,无故不上班者。

2、未履行请假手续,私自请人代课、代班者。

3、虽履行了请假手续,但未移交工作而离校或离岗,影响工作者。

4、本人虽提出请假或续假,但未获得批准,擅自不上班者。

5、请假期满不按时销假、续假,又不按时上班者。

6、无特殊原因,委托他人代交请假条或打电话请假且事后未履行请假手续者。

7、无故不参加有关会议、劳动、活动者。

8、无故不服从工作分配,虽在单位但不工作者。

9、工作调动后不按规定时间到新单位报到者。

(二)旷工的处罚

1、对旷工的教职工,学校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并进行批评教育。

2、全年连续旷工3天、累计旷工超过7天,扣发全年特殊岗位津贴。不得参与当年的职称晋升。

3、连续旷工15天以上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全学年累计旷工超过30天者,按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报人事部门批准予以辞退。

五、其他

1、伪造假证,骗取病事假的,经查实,除扣发请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和各项福利待遇外,并视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全县通报或行政处分。

2、对了解教职工违反请销假制度而知情不报或包庇、纵容教职工弄虚作假的单位领导,视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

3、教职工考勤实行周报制度。

六、本规定由岔河完小校委会负责解释。

七、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以前制定的请销假制度同时废止。

石门镇五台小学名校材料 篇5

特色教育创建品牌名校

----石门镇五台小学创建名校工作单行材料

五台小学地处石门镇王桥村一组。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感恩文化、校本剪纸如今已成为学校阳光普照的靓丽风景,激励着师生精神与生命共同成长。学校立足于“目标管理谋发展,规范办学抓质量,特色创建上品位”,使学生综合能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学校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集体。先后荣获教育科研、安全工作、后勤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平安校园、体育艺术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2年在全县小学期末质量检测中名列第14名,被县教体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省市县各级领导、督导团、人大等组织先后多次深入学校检查教育教学、安全、后勤管理等工作,均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表扬和充分地肯定。如今,已成为石门镇乃至全县教育系统的窗口学校。

目标管理谋发展

目标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是学校发展的蓝图。几年来,五台小学以创建特色学校为目标,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效实施目标管理,使学校面貌得到彻底改观,办学效

益得到显著提高。

自创建名校工作以来,学校抢抓机遇谋发展,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政府投入及学校自筹资金177.2万余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2010 年教学楼改造39.8万元,前院运动场改造工程43.8万元,校园文化建设工程22万元,食堂改造工程20万元,新添置科学、数学、仪器达12.6万元,为计算机教室配置电脑及多媒体设备23.2万余元,新添音、体、美器材8.5万元,教室及功能部室安装空调7.2万元。另外拟报建塑胶运动场、围墙改造、演艺台翻修等32万元。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内部设施也不断优化更新,学校现有会议室、少队部、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卫星收视室、光盘播放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电子备课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等13个部室,各部室教学仪器等硬件配备均达省颁标准,使用经常。

喜看今日之校园,不仅有美丽的外观,更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宜人的绿化环境,专门的运动场地。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石门教育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规范办学抓质量

规范办学行为,是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 众利益的实际需要。我们认为谁先规范办学行为,谁就先得

到发展之机,因此,学校围绕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做好了以下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强化了管理,实行校长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强化德育工作,学校坚持正面教育,每月有一个德育主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活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二是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以人为本,建立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三是成立以财务人员为核心的预算编制管理小组;规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卫生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安排专人值班护校。学校近十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率为零,确保了校园一方平安,2012年创建为镇县级平安校园。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按新课程标准开课设节,不挤占、不挪用活动课时间。建立正确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生、教师、班级的做法,不歧视学困生,促进学生健康、活泼成长;对学生考试成绩不公布、不排队; 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异动手续齐全。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学校每学期对留守儿童 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登记,完善家校联系制度,落实管理责任,以“三个优先” 为前提(即政策上优先考虑与倾斜、学习上优先辅导与督促、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为其童 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3、加强“三师”建设,形成一支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教师11人,结构合理,其中高级教师4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以师德、师能、师魂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立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技能技巧和对教育及教育艺术的修炼与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师资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制定了《关于开展教师教学系列达标活动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教师“三字一话一画”的培训辅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及各类培训,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办公制度,严格按照“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双基能力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统一达标题目和考核要求,统一课时安排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广泛开展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课型达标活动,从教学基本功到学科基本功各项达标活动都开展得井然有序,扎扎实实。今年我校开展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的职

业幸福感”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活动,收效显著。学校与每位教职工签订《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张榜在校门口公示。我校教师始终恪守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几年来,学校教职工违纪犯罪率为零。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教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打造高效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先后涌现出市县名校长1人,全县两基工作先进个人1人,县级教学能手2人,县教研室英语兼职教研员1人,县级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先进个人5人,镇级模范教师8人,申报县级教研课题5个,已完成结题3个。先后有教学论文、教学课件等40多项成果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目前陈霞同志正在申报县级名师。

特色创建上品位

特色是学校品位之灵魂。以创建特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我校实现个性化办学的又一重大举措。几年来,我们在提高办学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县情校情,着力抓好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特色文化氛围的营造

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外在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加大投资,积极开发隐性课程。按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思路,打造校园文化长廊40多幅,更换了综合楼、教学楼标语100多块。设置了学生

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建设、洛南红色名人等文化专栏,布置了警示牌,悬挂了名人画像,设立了文化石,设置了“感恩励志”大型喷绘10多幅,定期更换学习专栏和公示栏。充分利用广播室及网络报道学校的各项工作。每学年还有大型全校性的综合文体活动。如校运会,广播体操比赛,教职工文体活动,六一文艺汇演或专题演讲赛和主题征文比赛等,极大地活跃了师生的课外生活,营造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特色课程的开发

1、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过去的一年,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打造文明礼仪主教育模式,实施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校开展了 “感恩励志”、“好习惯是幸福之源”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管理,参与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突出“抓近、抓小、抓实”,目的使学生在生活上会自理,学习上会自主,行为上会自律。推行“学校为主战场,教师为主力军,课堂为主渠道”三为校训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家庭教育。着重做到: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活动;每周一次班队会;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在学校不懈努力下,2012年被评为“文明校园”。

2、注重体育艺术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艺术课、大课间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落实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和特长生培养工程。

五年级学生雷朝阳在洛南县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年级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狮子和老虎》荣获洛南县中小学艺术展演二等奖。张驰、齐梦瑶等三十余名学生在省市县中小学生文学创作大赛、科技制作、绘画、书信活动、征文等活动中获奖。

3、开展剪纸校本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原来美术课中的一节改成了剪纸课,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剪纸课,美术老师自己动手编撰教材。“庆六一”、“庆元旦”书画展时,学生的剪纸作品如“金猴拜寿”、“十二生肖图”“喜鹊登枝”等等,色彩各异,精彩纷呈。通过摸索与实践,学校教师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学生也在动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校美术教师对学校校本课程《剪纸》进行教材编写。编写中,学校聘请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洛南县民间剪纸艺人汪淑芳对教师进行教材编写做讲座,进行编著培训。该书按年级编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思维的训练,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剪纸》校本教材的开发,为学校校本特色的滚动

发展掀开崭新的一页。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6

1 石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消费不均等

表1显示“十一五”期间, 石门县财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值均有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24.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2.77亿元, 五年之中增加1.6倍, 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从2006年的4.4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4亿元, 增加0.91倍;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从19.69亿元上升到54.33亿元, 增加1.76倍。从绝对值的增长看, 城市固定资产的增幅远大于农村固定资产。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看, 城市固定资产在全社会固定资产中的比重, 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农村固定资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见政府对城乡固定资产的投资存在很大的差别。另从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范围看, 城市居民已经享受到了诸如交通设施、饮水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基础教育设施等全方面、多层次的、在质量上远远优于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 但农民在乡村道路、自来水站等方面的建设上仍需通过集资或投工投劳来解决。表明城乡居民在公共基础设施的消费上存在很大的不平等。

1.2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不足

在中央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意见的指导下, 石门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使得近年来全县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绝对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表2显示2006年到2010年,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从1128.13万元增加到3030.47万元, 增长了约1.6倍,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支农性支出的绝对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但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在支农性支出的比重从2007年31.82%下降到2010年的27.91%, 而支农性支出在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有略微的增长。相比之下, 总体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相对值是下降的。虽然政府的各项支出在绝对值上并没有减少, 甚至有所增加, 但由于政府人员供养和行政开支部分的支出不断增长,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在不同程度上被挤占。这样,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的保证, 其供给仍然不足。

1.3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缺乏良性的供给机制

1.3.1 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

石门县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且渠道多, 技术力量分散, 在规划、建设、维护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存在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病险问题严重、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使得现有的水利设施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灌溉面积大大减少, 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 石门县各类水利设施的实际灌溉面积只有2.43万hm2, 远远低于4.14万hm2的工程设计灌溉面积, 只占设计灌溉面积的58%。病险水库在水库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不断上升, 从18.5%增长到现在的57%。此外, 石门县水利工程分布不均衡, 在162座中小型水库中, 皂市镇以上14个乡镇 (区) 仅有2座中型水库, 94座小型水库, 远远不能满足皂市以上乡镇对水利设施的需求, 导致新铺乡、子良乡等乡镇干旱问题突出。

1.3.2 农村道路建设问题突出。

“十一五”期间, 石门县新改建农村公路2219km, 其中建设通乡通村水泥路2033km, 通水泥路的乡镇达到100%, 通水泥路的建制村达到78%。到2010年底, 全县拥有农村公路4103km, 其中县道470.8km、乡道911.5km、村道2720.7km, 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尽管当前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通乡公路改造工程达到了政府预期的硬指标, 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补助和农民筹资, 上级补助偏低和群众筹资压力大使得资金来源不足且不稳定, 公路建设欠账多。在公路建设上, 因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断头路”问题突出, 安保设施建设滞后。在公路养护方面, 虽然政府出台了公路养护方面的相关文件, 但缺乏科学的养护机制, 养护责任人不明确, 公路养护形同虚设, 失养严重。1.3.3饮用水设施的改善亟待加强。石门县在解决饮水问题的过程中, 分三个阶段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努力, 到2010年底, 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024处, 解决和改善了11.4万人的饮水困难, 占全县乡村人口的23.45%。计划在第三阶段将剩余的9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但从现有的农村供水厂 (站) 来看, 虽然少数乡镇级水厂有较好的设备、规范的管理, 但绝大多数村办自建小水站存在设施简陋、管理粗放的问题, 甚至还没有消毒措施。如石门县楚江镇二天门村, 虽每户都安装了水管, 有集中的水源供水, 但由于水源供水不足及供水设施简陋, 每逢干旱就没水饮用, 下雨则只有饮用黄色浑浊水, 住户饮水困难。据石门县统计局统计, 仅有9.1%的农村住户饮用的是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其余是饮用未经处理的水, 其中46.37%饮用的是深井水, 而44.53%的住户饮用的是未经处理的天然井水、江河湖水、池塘水、雨水等。由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将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置于江河湖水旁, 使得江河湖成了农村的垃圾场, 导致农村环境脏乱, 水源污染十分严重。那些靠天然的井水、江河湖水、池塘水、雨水等作为饮用水的村民因缺乏必要的净化措施, 饮水安全问题甚为突出。

2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行为动因分析

2.1“重城市轻农村”的历史惯性

新中国成立后, 长期实行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 导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受到很大的约束, 表现为城乡有别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城市的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兴建, 而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当大的比重却是由农民自筹资金或通过义务劳动解决, 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农民应该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应的国民待遇, 但这种城乡有别的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却剥夺了农民应该享有的权力, 加重了农民负担, 且由于实行时间长使得政府形成了“重城轻乡”的思维惯性, 必然导致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意识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并将“三农”问题逐渐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但政府规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责任的现象仍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是已根深蒂固的“重城市轻农村”固定思维造成的。例如, 政府财政支出科目下的“支农支出”, 从“支农”一词可以看出政府财政仅把对农业方面的支出当作一种支援, 并没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来履行。在这种“支援论”思想及“重城市轻农村”的历史惯性作用下, 政府在责任上规避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 不可避免会造成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消费上的不平等。

2.2 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对等, 能力不足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 行政权力的分配在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关系上体现为一种授权体制。在这一授权体制下, 政府事权层层下放, 最终承担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责任的是乡镇政府。由于乡镇政府与农民、农村有着直接的联系, 他们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责任和意识相对来说强于上级政府。如果财力允许, 乡镇政府会承担起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责任。但目前乡镇财政困难, 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 维持正常运转都存在困难, 政府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上根本无力支撑。这是我国在分税制的基础上实行的财权层层上收的财政体制造成的。在该体制下, 省级政府自主决定其各级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模式, 财力不断向省市集中, 县乡 (镇) 财政日益困难。尽管中央2005年实行了旨在改变县乡财政困难的“乡财县管”改革, 但实质是进一步将乡镇财权上移。结果, 在事权不变, 县乡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又没有配套建立起来的情况下, 这种上移必会导致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 最终加剧乡镇运转的困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缺位。以石门县皂市镇为例, 县级政府把对现有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责任交由乡镇政府, 却没有配给相应的管理资金, 使得乡镇政府无力实现其管理职能, 转而将管理事务交由松散的民间基层组织协会, 使得管理实际上有名无实, 导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效益低下。

2.3 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决策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制度, 使得上级政府忽视对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信息的了解, 因而政府不能充分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信息, 并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的偏好, 提供的品种和数量也由“上级”决定。由于缺乏完善的表达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和互动沟通渠道, 当农民获悉了政府的供给意向时, 即使有异议也无法通过相关畅通便利的渠道把意见、建议反馈给政府机构。造成政府和农民之间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需求信息的缺失或不对称, 使供给决策偏离农民的公共需求, 农民真正迫切需要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而不需要的却供给过剩。此外, 政府本身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决策机制下, 政府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 政府的行政目标更偏离农村公共利益目标, 不可避免使农村公共资源使用失衡, 导致基础设施供给效率低下。

2.4 政府的自利性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政治生活中, 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等也都是“经济人”,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即政府是自身利益的追求者。另外由于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 政府又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者, 政府成了一个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于一体的综合体, 不仅承担着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 还是自身特殊利益需求的满足者。现实中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及政府多元化目标的存在,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时有发生, 不可避免。这样, 政府官员受“经济人”支配, 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必将个人偏好与利益带进政府决策, 从而导致政府决策的不理性和失误,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影响公共利益的实现, 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错位”或低效。目前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就为政府自利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此外, 地方政府作为上级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代理人, 政府人员的职位升迁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政府对它的绩效考核。在自上而下的考核体制下, 由于我国乡镇绩效考核面临的许多指标都是硬性的,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倾向于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硬指标的完成, 更多注重看得见的“政绩工程”或“数字工程”, 对那些农民迫切需要而不便进行考核或没进行考核的公共基础设施置若罔闻, 忽视农民的真正需求。

3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行为优化思路

3.1 树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的公平观

就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来说, 要实现城乡的均衡供给, 首先政府需要转变根深蒂固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城乡二元思想观念, 树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的新观念。根据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提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其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公益人”、农民利益的“守护者”和农业生产的“服务员”, 需要切实明确其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责任, 彻底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在新的公平观的指导下, 从行动上克服历史惯性的影响,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系, 从而向乡村提供相对均等的公共基础设施, 真正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3.2 统一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增强政府的能力

一定的财政是政府正常运转, 提供公共服务, 保障公共利益的物质保证。只有财权和事权相统一, 政府才有一定的能力使公共服务职责得到充分的履行。对我国政府事权逐渐下移, 财权却向上集中的现状, 首先应该重新定位各级政府的职能, 特别是重新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与县级以上政府的事权, 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就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来说, 凡是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应该由省级及以上政府提供, 凡是受益范围仅局限于地方的, 则由相应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 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各行其是, 各负其责。其次, 在合理的事权基础上, 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 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 构建各级财政分摊机制, 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对等, 彻底改变财权和事权不统一的现状。再次, 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构建与分税制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 以保证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大体一致。

3.3 建立民主化的供给决策机制

农民在供给决策制定过程中通过畅通的需求表达渠道和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反映自己的意愿及需求, 从而使制定的政策维护自身的公共利益。由于政府的这些公共决策往往涉及农民公共利益以及相关利益的分配, 群众的直接参与不仅有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 还有助于实现决策过程中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中, 我国实行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 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透明的对称的信息, 造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决策缺乏民主性。要使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 政府就要在“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决策程序中大大增加“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权重。重视“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 首先要在制度上保障农民的表达权利, 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一是实行真正的民主选举, 通过民主选举使辖区领导人真正把增进本地选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二是在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 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辖区内的基础设施供给进行投票表决, 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完善落实“一事一议”制度, 真正发挥“一事一议”的积极作用。

3.4 抑制并纠控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

对于政府人员的这种自利倾向,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的自我控制能力, 制定与完善政府内部的行政程序, 从而通过内部行政程序抑制政府的自利倾向, 量化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政府的外部监督, 尤其是加强公众对政府的外部监督。这就需要改进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和程序, 使行政相对方 (如社会中介机构、公众等) 的监督权力得到保障和实施。如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行为绩效评估体系, 使其由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转化为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资源与生态环境指标等的社会综合发展指标, 同时不仅仅考虑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 还将社会中介机构, 尤其是公众对政府绩效评估纳入其中, 实现评估主体的综合化, 从而使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更多地考虑农民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 而不仅仅根据“考核指标”、“政绩”和“任期”的需要安排供给。

4 结束语

由于政府“重城市轻农村”的历史惯性、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及政府自利倾向等, 导致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非理性行为, 使得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严重短缺且极不平衡。因此提出树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的公平观,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明确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责任, 改变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增强政府的能力支撑;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 将农民的真正需求纳入供给决策之中;量化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 抑制并纠控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等, 优化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行为, 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合理有效地供给。

摘要:通过分析石门县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消费不均等、财政投入不足及缺乏良性的供给机制等问题, 简析了石门县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行为选择, 提出树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的公平观;统一政府的财权与事权, 增强政府的能力;建立民主化的供给决策机制;抑制并纠控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政府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桂云, 李涛, 政府自利性与合法性危机—种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 2010, (8) :45-48.

[2]睢党臣, 基于需求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 :138-141.

[3]李鸿辉, 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性与多元合作供给制度设计的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 2008, (6) :42-47.

[4]郭晓莹,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 2007, (7) :41-42.

石门小学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总结 篇7

根据《德州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德教安函〔2018〕4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班队活动、放学前一分钟教育、班级展示台、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师生进行防溺水教育,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切实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了以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为工作机构,由校长全面指导工作部署,以学校全体教师为组员,做好本次专题教育工作。

2、学校利用周一升旗仪式,组织一次专题讲话,突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主题,以营造浓厚的校园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各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强调了安全纪律,学生及家长集中举行了签责任书。

3、各年级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实验区——德州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参加“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及学生家长对预防溺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监管意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联系、齐抓共管的预防溺水工作格局。

4、各班开辟专栏,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六个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④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⑤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⑥不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5、通过签订承诺书的形式向家长通报学生应遵守的事项等,请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离校期间的安全监管。

6、向全体学生印发了《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积极与各位家长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向家长宣传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的意义,提醒家长切实加强放学后和节假日期间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上、放学时间和放假、开学时间等,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到了每个学生家中,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石门县中小学教师 篇8

——创建平安校园汇报材料

杨 河 小 学 共筑安全堤防 创建平安校园

——石门镇杨河小学创建平安校园汇报材料

根据洛南县教育体育局创建“平安校园”实施方案,我校在创建“平安校园”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文件的有关精神,以及创建标准的内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机构,明确责任。

学校在原有各项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任、后勤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小组,从校舍排查、故障维修、安全保卫、后勤供给、卫生防疫、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各方面都安排专人负责,全面布控,不留盲点,责任分工明确,要求到位,落实到人。并与全体教职员工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机构保障。

二、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宣传,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学校依据安全工作需求,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确保无事有章可循、遇事应急不慌。经常性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在教育学生安全预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自救互救技能,每学期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已达到反应及时、撤离迅速、组织到位、负责到人。上学期应急疏散演练,全校师生一千多人,撤离时间仅需2分30秒时间。

2、学校每学期开学、放假、换季时节都要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平时更是注重班级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基本形成了春季预防传染病、夏季预防溺水、秋季预防食物中毒、冬季预防火灾煤气中毒,一年四季预防交通事故的安全教育模式,大到寒暑假安全公约、交通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常识、控烟禁毒、预防各类传染病教育,小到教学安全、课间活动安全、体育课安全、集会安全等都对全体师生提出具体要求,掌握安全常识。本还邀请交警四大队、车西所干警对全体师生开展交通、消防、法制安全专题讲座,全面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

3、学校每次开学初和每月都要组织安全排查,不定期进行体育器械安全排查和周边安全综合治理,从教室、厕所、功能室、楼梯间、围墙、门窗、锁具、防护栏、报警器、体育设施等都要进行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维护整改、如实填写安全月报表、每月定期上报安全月报表。校舍安全、设施安全引发的安全事故为零。

4、学校平时注重学校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师生饮食卫生等各项工作,开展卫生专题教育,强化卫生工作管理,落实师生体检监测制度、传染病预防制度、晨午检排查制度,严把防疫关和饮食卫生关,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群体性传染病事故发生率为零。

三、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预防校园侵害事故发生。为了给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教师教的舒心、学生学的安心、家长不再担心。学校开展了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整治工作。设置值周员保安人员三名,签订值周员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各项值周员制度,并配制钢叉、警棍、头盔、报警器等防范器械,成立由学校男教师组成的学校联防安保小组,与派出所加强联系,与社区干部建立联系,形成人防、技防、群防的防范体系,为师生在校安全和上放学安全提供保障。排查周边流动商贩、闲散人员,注意校园门口的流动车辆和人员动向,主动盘查登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校门口侵害事故发生。校园和周边侵害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加强安全考核,落实安全奖惩。

学校制定并签署各项安全责任书,依据安全工作考核细则、班主任考核等相关细则,对学校安全工作做全面评估考核,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事、谁承担”的原则,与值周员人员考核相结合、与后勤人员考核相结合、与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相结合,与评优评模相结合,对做得好的给予肯定、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事故的采取一票否决,并承担相应的经济和刑事责任。

湖北石门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篇9

石门灌区始建于1954年, 依托石门大2型水库为骨干水源, 1957年基本建成并开始受益, 1959年-1962年进行了灌区扩建工程。灌区南北长68km, 东西宽15km, 国土面积831km2。

石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 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以前都着重于工程措施, 为了让灌区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获得更大的效益, 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结合水库及灌区现状, 整合资源, 利用已经建成了水资源门户网站、水雨情遥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防汛调度自动化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灌区工情GIS系统、灌区基础数据库系统、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灌溉配水调度管理系统、灌区防洪联合调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在尽量利用已有设施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及扩展, 新建四大系统, 为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

2 硬件建设

根据灌区现状, 需进行如下硬件设施建设:量测水遥测站点1处;明渠水位遥测10处;闸门监控1处;视频监视4处;通信网络建设1套;在灌区管理站设信息中心, 进行系统升级改造, 同时配置灌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配套设施。

信息采集由现场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组成。现场设备包括:远程终端设备 (RTU) 、传感器、通信单元和供电单元;接收端设备包括:通信控制机、数据库服务器和工作站。框架结构见图1:

2.1 闸门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按照闸门当前运行控制方式和预定的决策参数进行控制调节, 满足各闸门的实时控制要求。操作员通过工作站对监控对象进行控制与调节, 对运行设备控制方式的设置, 对闸门操作、控制和开度调节, 闸门开度、闸门所处状态显示以及电流、电压等测量显示, 各种整定值和限值的设定, 打印记录, 报警复归等。

2.2 流量监测

流量监测选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法 (ADCP) 进行流量采集, 采用太阳能供电, 通过GPRS/GSM通信方式将遥测数据传回至信息中心, 提供基于WEB方式的浏览、查询及统计等功能, 具体数据采集、用水户管理、权限管理、统计分析功能。

2.3 水位监测

在重要闸前及交接断面监测水位, 设置自计水位装置, 配置浮子式水位计及遥测终端, 以采集、存储水位信息。同时设置摄像头定时拍摄静态图像, 观测道路、台阶及校核水尺等基础设施。水位站自动采集水位计的数据, 所采集的水位数据实时传送到RTU数据采集终端, RTU分析水位变化, 决定是否立即传送到数据接收中心站。以RTU为核心单元, 使用浮子式水位传感器采集水位, 利用GPRS/GSM传送数据, 太阳能板对设备进行供电。

2.4 视频监视系统

在俞林寺、新河、烂泥湖、模范桥等4处泄洪闸设视频监视点, 以监测渠道及主要建筑物运行状况。系统包括前端监控子系统、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三个部分。数字监控系统能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以及音频的实时采集。在系统内部网, 任意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观看来自现场摄像机的实时彩色图像。实现全天候监控, 发生报警后, 联动前端镜头对报警区域进行实时监视。对视频的存储及传输压缩方式采用视频压缩技术, 在记录保存方面, 使用硬盘录像技术, 实现多路实时性, 长时间录像存储, 智能录像管理, 精细查询、回放功能。公网内部任意授权合法用户均可以登录到IP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 远程观看现场图像、历史记录图像。前端摄像采用高清红外网络摄像机;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通过专用传输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3 软件建设

系统主要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方式进行开发与部署, 并辅助开发手机移动客户端。通过设置相应的用户权限实现灌区管理站各级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操作与管理, 以及与上级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基于浏览器/服务器 (B/S) 架构和手机移动端服务的灌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根据灌区工程运行管理的业务流程需要, 划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模块:灌区工程基础数据管理、监测数据管理、工程运行数据管理、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

灌区工程基础数据管理含如下三个方面: (1) 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管理, 提供数据录入、修改、删除功能。灌区水利工程设施是指灌区渠系上建有的各类水工建筑物及水利设施, 包括各级渠道、渡槽、隧洞、节制闸、分水闸、跌水、电灌站、泵站等。系统建立灌区水利工程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库, 用于存储和管理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名称、编码、地理位置、用途、建筑型式、材料、尺寸、设计参数等信息。 (2) 工程图档数据主要是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工程设计资料, 包括工程设计图、施工图、布置图、设计文档、现场照片等相关资料, 是工程管理和维修的重要基础数据, 通过建立与水利工程设施基础信息专题地图之间的属性关联, 实现基于GIS的工程图档信息管理。 (3) 灌区土地利用数据管理, 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强度、空间分布等对灌区水资源分配与调度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灌区土地利用数据管理有助于提高灌区水资源调度效率, 优化调度决策。

监测数据包括水雨情监测数据、工程安全监测数据、灌渠闸控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 对于保障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均有监测设备及相应监测数据处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与各监测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 实现数据集成。主要是对水位、流量、工程安全监测值进行预警。当测值出现异常情况时, 达到 (超过) 统计规律值或者设计允许值时, 在系统的预警窗口中发出预警信息, 同时在GIS地图中定位查看发生报警的地理位置。

工程运行数据管理包含如下五个方面内容: (1) 水资源调度数据管理, 建立水资源调度管理数据库, 负责灌区水资源分配方案、计划等数据的管理与维护, 提供水资源空间分布专题地图展示、水资源分配空间统计分析等功能。 (2) 防洪调度数据管理, 建立与灌区防洪调度系统的数据接口, 实现洪水预报数据、防洪调度方案数据的集成, 提供调度方案数据的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 (3) 日常调度数据管理, 建立灌区日常调度数据库, 实现水资源管理、用水分配等数据管理, 提供数据录入、更新、删除、查询等功能。 (4) 用水数据管理, 灌区用水信息包括灌区各年、月的用水管理计划及实际或历史用水管理信息, 主要涉及各干渠及支渠的需水量、各需水区的需水量以及实际的供水量等信息。与灌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数据库建立无缝连接, 实现基于GIS地图具体地理位置的点、线、面状目标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计算与信息管理。 (5) 灌区日常巡检数据管理, 灌区管理工作人员可采用手机移动端系统实现灌区日常巡检数据的记录和管理, 并在Web端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巡检数据进行管理和查看。

上一篇:消防知识宣传手册下一篇:老沙湾镇中心学校寒假融情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