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共9篇)
本文探讨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的作用,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措施。
1.房地产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用
1.1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总体的变化情况,通过房地产行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
因为,房地产行业敏感度较高并且与其他行业关联度较高。
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地拉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
这样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内需的扩大。
第二,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吸纳其他相关行业的资金,由此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
第三,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决定着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指数。
因此,从上述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发挥着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作用。
1.2房地产行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房地产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成熟,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也在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冶金行业、电器行业、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风险。
因为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大的变动就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并且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增长的现象,就会造成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利用相关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防止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保障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相会之间有序,平稳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就业
房地产经济的作用十分广泛。
首先,房地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推动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我国公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我国现在就业状况较差,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可以有效增加我国现在就业人口,促进我国现在民众充分就业,同时房地产经济也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房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现在我国就业难的状况。
此外,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独特的作用,还带动许多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建筑工程和金融。
因此,房地产行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中国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2.今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合理控制房价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导致现在房地产经济出现崩盘。
但是,现在政府要通过利用现在政府的合理宏观的政策,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不会出现泡沫型增长,造成国民经济的负面增长。
尤其中央政府政策调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化解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管理。
同时要建立合理评估制度,更好地规范房地产行业的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地发展。
2.2建立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
房地产行业的动态监测系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好预算。
其次,还要考虑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制定相关的动态监测系统。
最后,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的系统,要重点研究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土地交易的关键性的环节,防止出现钱权交易的行为。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活动,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3其他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必须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地发展。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保证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我国要调整房产结构,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廉租房,同时要提高经济适用房的比例,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
结语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发展重要的作用,促进我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改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波动。
我国要针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对房价进行控制,对我国现在的房价市场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
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实现更好地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
【2】国民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关系探究
从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等市场经济方面的现状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将房地产业视为受到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影响较大的一个限制性的行业。
由此可见,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除了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部的包含关系以外,内在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性与错综复杂的相关性。
一、国民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之间的一般关系
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房地产业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举措,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显而易见,国民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在一般意义上具有互为前提而相互促进和互为条件而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性关系。
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角度来考察这种辩证统一的一般关系,一方面,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为房地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稳固而坚实的宏观基础,既带动了房地产业在整体上的宏观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地产业发展的速度、进度和程度。
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是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全新增长点的一个阶段性支柱产业。
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着房地产业能否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之下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机构是否平衡的关键性问题。
站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角度来考察这种辩证统一的一般关系,经过几十年的成长和发展,房地产业在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人民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性稳步增长,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加快等经济性的有利条件也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运转和顺利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见,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之间始终存在着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效应。
保持住这种互动效应的动态过程并使之协调、持久地发展下去,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中宏观调控必须执行和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国民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
1.国民经济主要宏观变量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国民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要了解什么是国民经济统计首先要了解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国民经济。国民经济, 简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所有经济活动的总称。详细而言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什么是国民经济。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流程角度看,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统治范围内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 包括生产环节、分配环节、流通环节和使用环节中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社会再生产的实质来看, 国民经济是一切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三大要素, 即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从具体的行业划分角度看, 所有经济行业, 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在内, 都属于国民经济的范畴;从生产资料所有制角度来看, 在我国无论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国民经济是一个多维度的错综复杂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会从不同的维度涉及到这个国家所有的经济个体和群体, 涵盖这个国家所有经济领域的活动, 如何将错综复杂的国民经济的特点反应出来, 就是国民经济统计所应当承担的任务。
国民经济的这一任务早就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表述, 于1983年12月通过并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总则第二条将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规定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提供统计资料, 实行统计监督”。详细来讲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应用行之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础方法是统计学的方法, 上文已经提到想要客观全面地反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必须从多角度入手, 采用多指标, 统计学方法基于大量数据调查生成结论, 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统计的全面性。同时, 统计学方法将统计对象和统计结果都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通过数字来表现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简单明了也不失客观。因此, 国民经济统计的首要工作就是选用行之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现在常用的方法包括账户式平衡法、综合指标法、投入—产出法、经济数学模型法等等。
(二)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进行主要依托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制定要在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 通过对理论和实际的综合分析, 明确国民经济核算的相关概念, 确立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准则, 设立能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 最终形成逻辑完善、结构完整的核算体系。然后要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来搜集本国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以及相关的国外经济统计资料。
(三) 统计结果的反馈和应用
国民经济统计的最后一环是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国民经济统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反映过去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更是为了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 促进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首先能够明确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并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 分析统计结果也能反映核算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 推动核算体系自身的完善;最后, 通过比较本国国民经济统计结果和他国国民经济统计结果, 也能加强本国在全球化中的经济竞争力。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和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
第一, 国民经济统计要满足整体性的要求。国民经济, 顾名思义, 是指的整体国家经济状况, 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因此国民经济统计就需要从整体上出发, 通过各种数值的统计形成整体的核算体系。
第二, 国民经济统计要满足关联性的要求。国民经济具有较多的元素组合, 其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性和复杂性, 因此国民经济统计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 从各个方面找出共同的要素。另外, 要对不同部门的关系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关联关系, 进而有助于数值统计, 例如, 对科技教育、社会人口以及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关联分析得出综合性的数值等。
第三, 国民经济统计要满足层次性的要求。每一组数据都能反映某一种问题, 国民经济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整体, 因此要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数值必须要清晰、完整, 要充分运用各种统计标准对数值核算进行分析, 形成丰富的核算资料, 保证在清晰完整的数据基础上, 构造出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的影响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直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行趋势, 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国民经济统计可以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行业结构、就业人口数量与结构等战略性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状况, 为今后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例如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4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突破了60万亿元大关, 达到了636463亿元。其中,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虽然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依然高达42.6%, 但是第三产业以48.2%的比重成功超越5.6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 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 服务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由此可见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决策中依然要大力扶持第三产业,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二) 反映具体的经济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
除了战略性的意义之外, 国民经济统计也能够反映更加具体的问题, 例如具体地区、具体部门的问题, 又或者是诸如环保、创新产业、文化产业等具体产业的发展问题。例如广东省地税局在2015年1月发布数据称2014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8.5%, 然而2014年广东省地税系统累积组织税费的增长速度却高达11.1%, 税收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表明2014年广东省的经济成果分配环节中, 政府财政分走的“蛋糕”过多了, 因此在2015年的工作中, 广东省应该重视分配的公平性, 在减税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三) 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竞争力
对外贸易统计也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也是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 还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投资地区, 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可谓不紧密, 因此在研究国民经济统计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之时, 不可忽略对外贸易统计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对外贸易统计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直观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变化趋势, 使中国更好的融入经济全球化, 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2014年5月发布的数据, 2013年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传统的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 (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 出口总额以10.3%的速度增长, 达到4618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则高达9.8%, 达到了6603亿美元。可见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转变,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和比重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 需要坚持。
参考文献
[1]许妲.宏观经济管理中国民经济核算的价值分析.商业经济研究, 2015 (03)
[2]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7)
当前方兴未艾并将在未来长时间内继续存在和快速发展的网信经济,也好比是国民经济的“腰”。它连接起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成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平台和枢纽,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是对网信经济的最好概括
时至今日,网信经济早已不是高不可攀。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网信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参加了4月21日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习总书记在会上谈到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这三个‘用是对网信经济的最好概括。网信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腰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必然会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普遍影响意义的行业,它并非一个高不可攀的概念。例如,在阿里巴巴上出现的很多淘宝村,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桥梁,帮助贫困边远地区实现了产业的由无到有、由有到好。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经济方式或者说产业模式、产业方式。”
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网信经济的重要依托。习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理,网信经济要发展,也要依托于人民。“网信经济的根本在群众,它是从群众来的,也要回到群众中去。”张辉如是说。
网信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
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新旧体系的转换期,需要优化供给结构,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在21日下午的座谈会上,张辉就谈到:“网信经济可以平衡二产和三产、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从政治经济学上分析,网信属于生产部类,也是财富扩张部类,对支撑经济走出困境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在此次采访中,他再次强调:“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去产能,在淘汰一些落后产能、传统产能的同时,我们也要发掘一些新的产能。而作为新经济之一的网信经济,正是一个新的动力方向。”
在采访中,张辉以美国的网信经济发展为例,进一步分析了网信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后,虽然由第二次技术革命诞生的汽车工业出现了衰退,但其网信经济依然发展良好,诸如苹果、高通、微软、思科等占领着信息技术制高点的大型企业仍然生机勃勃。从发展进程看,美国的网信经济大规模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技术的逐步突破,美国涌现出一批企业,如1968年成立英特尔,1969年建立阿帕网,1975年成立微软,1976年成立苹果,1977年成立甲骨文,1984年成立思科,1985年成立高通。由此可以看出,网信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以技术为依托来推动市场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变化,市场会诞生一批相应的企业。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美国都占领了先机,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大多数芯片还是生产自美国。
中国要补齐短板,迎头赶上
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建设留下了串串坚实的足迹,也结下了丰硕的成果:网民数、网络零售交易额和移动宽带用户数均位列全球第一,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也占据4席。但我国的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张辉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企业都是建立在国外的技术基础之上,这就好比是把自己的大楼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之上,遇到问题就会不堪一击。中兴通讯事件的发生,就给中国企业上了很好的一课。实际上,不止中兴通讯,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已经超过了两桶油;在通信领域,光通信设备中绝大多数的核心芯片,如DSP、激光器、调制器、MCU、存储器等,大部分来自于美国供应商。而手机端的高端芯片,也大多来自美国高通公司。所以,在这一块上,中国一定要补齐短板,在习总书记指出的核心技术的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加以突破,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补齐短板,关键需要人才。张辉说道:“在高端,争夺的是人才。”例如,谷歌对于来自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按照一定的薪酬体系予以成批次地规模录取。
首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在人大经济学院
举行
6月2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首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教授,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先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胡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教授,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先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赵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局级秘书张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教授,国民经济管理系主任方教授以及来自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安徽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11所高校的20多位老师、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的全体教师以及校友代表出席了会议。张宇院长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方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演讲。
陈校长在开幕词中提到,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前身是1950年设立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最初建校时的八大专业之一,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他指出,高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坚实的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这次针对学科建设问题举行的高层次论坛意义重大,希望通过首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以及整个经济学科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胡教授在致辞中结合自身从教五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两方面对国民经济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应该从正确认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先进性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大纲设计以及课堂讨论等六个方面入手。二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教书匠,应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德才兼备、德育优先,“四有”为准,做国民表率和社会栋梁为要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随时随地、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刘教授所做的《国民经济学科发展报告2015》包括十一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国民经济学科的由来,明确了国民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分界,阐明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命题和理论体系,区分了国民经济学科流派,介绍了国民经济学科的教学组织、研究机构、学术刊物、学术组织以及国内外国民经济学学科情况,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宁主任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作为人大培养出来的首批国民经济学科博士,回顾了国民经济学科发展历程,高度肯定了国民经济管理学科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国民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黄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下的国民经济学,应明确为市场经济时代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项下的二级学科这一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厘清学科对象和边界,并指出了国民经济学发展面临着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西方智库和中国实践等五方面的巨大挑战。最后,他指出国民经济学要找到立足点和增长点,积极为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吴教授提出国民经济学的研究要与时俱进学科才有生命力;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一定要有战略思维,要具备很深的理论功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应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应对中国重大问题重大现象予以重点关注,并强调国际化视野。
李教授认为新时代下国民经济管理学科遇到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在国内国际受到如此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也面临着空前旺盛的需求。中国的国民经济学不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学,应当把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学使命。基于此,他提出,在研究中要紧紧抓住中国实际问题,提升到学术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宽口径培养,重交叉、强写作、精英语、多互动。
李先生在发言中讲到,对比几次大危机之后,危机前都有一段自由放任,危机之后都有政府干预的加强。政府如何履行职能,这个问题国民经济管理正好满足需要。他认为国民经济管理的定位一是理论的指导,包括研究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二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管理职能,对经济进行定量研究,可以给国家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赵教授认为学科发展报告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对论坛举行表示祝贺。她对国民经济学科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强调学科建设,厘清其定位和边界;二是须形成特色研究方向;三是要与时俱进;四是要以包容和开放的视野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
张研究员指出国民经济管理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方面。中国的宏观调控要实现机制化,首先应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如明确什么是结构性问题、中国如何创新、如何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等。其次是总结中国特色经验,要有中国道路自信,发展理论自信。因此需要建设好体现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学。
当天下午的分会场根据国民经济学科的建设与机遇和国民经济学科的重点研究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来自全国11所高校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的40余位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的老师、校友、同学踊跃提问、讨论热烈,达到了预期目的。
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从区别来看: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只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当前国有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整个公有资产仍占优势,所以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从联系来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正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之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的兴旺和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和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因此,加强和稳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这方面,对山区农业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我县地域辽阔,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农技推广人员少,服务范围广,任务重,多年来,基层农技人员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生产一线,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是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应纳入财政编制管理,恢复其原农技人员的干部身份,以巩固县、乡(镇)、村农技推广建设成果,防止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发生,巩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此,建议:市政府切实抓好2006年国办发[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力度,确保农技推广体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良好的技术服务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的兴旺和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和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因此,加强和稳定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竹溪县地域辽阔,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农技推广人员少,服务范围广,任务重。多年来,基层农技人员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在生产一线,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主要作用。自2005年乡镇农技站改革后,农技站更名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属“以钱养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原农技站干部也相应成为社会自然人。改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步伐,使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面临后继无人、网破、线断、人散的严重局面。
1 来源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代产生。“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受当时发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提出生态经济时谈到的。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 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 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用社会生产投入自然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 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 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 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 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 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 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毫无疑问, 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应该指出的是, 尽管国内外的生态经济学家对生态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是, 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 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 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 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 使生产系统自持, 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是理想化阶段, 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 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2 相同的理念和支撑点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 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 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 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 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 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 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 提倡绿色消费, 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 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 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 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 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 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 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 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 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 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 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一种新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 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 鼓励创造, 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 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 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 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 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 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 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 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 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 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 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 使得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 (CO2) 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 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 市场机制的建立, 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 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的对待, 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 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 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 (下转第107页) (上接第137页) 济转型。也就是说,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S
摘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产生后, 相继出现的几种经济形态, 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们有相同的理念, 内容有交叉, 极易产生混淆, 却又在研究的侧重点、突破口和研究核心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完成这一转变需要相关条件。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 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钟建平.生态伦理与绿色经济[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报, 2003 (6) .
[2]韩锦芳.试论绿色经济的发展[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5 (4) .
[3]王育德, 步秀君, 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 2004 (16) .
一、产业运行情况
一产: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农业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12日,全国夏粮收获已超过80%,夏收油菜籽收获已经结束。预计夏粮总产量将超过2450亿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夏收油菜籽总产将超过1300万吨,创历史新高。
在加快麦收进度的同时,各地抓住时机做好夏种工作,为秋收作物生产奠定基础。据农业部农情调研,截至6月6日,全国已夏播(栽)粮食作物7030多万亩,同比增加110万亩;夏播棉花350多万亩,同比增加140万亩;夏播其他作物860多万亩,进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产: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回升较快。5月份,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增速比上月加快1.5和1.7个百分点。1-5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和5.7%,同比回落6.1和11.6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降幅继续扩大。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1-5月,出口交货值26131亿元,下降15.5%,降幅比一季度缩小0.5个百分点。
产销率同比有所回落。5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97.3%,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1-5月,工业产销率为97.3%,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7.2%和97.3%,同比分别降低0.4和0.7个百分点。
PMI指数基本平稳。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中,生产指数为56.9%,回落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6.2%,回落0.4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1%,上升1个百分点,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回升到50%以上。
三产:房地产市场需求继续回升。1-5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5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5.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6.1%,其中国内贷款、企业自筹、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增长15.8%、10.9%和22.3%。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1.8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增幅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3.57亿平方米,下降16.2%,降幅比1-4月扩大0.6个百分点。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46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增幅比1-4月提高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6.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8.3%,增幅比1-4月分别提高8.1和5.2个百分点;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8%,降幅比1-4月减少8.7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出口情况
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避月加快。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增幅比1-4月提高2.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3055亿元,增长40.6%,比1-4月提高1-3个百分点。
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15亿元,同比增长79.7%,增幅比1-4月提高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3042亿元,增长29.1%,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9564亿元,增长34.9%,提高3.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钢铁冶炼及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2%,增幅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投资增长28.1%,提高2.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增长20.5%,提高2.5个百分点;建材、化工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5.5%和30.1%,回落2.1和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投资下降1%。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7.6%、42.4%、60.6%和38.1%。
施工项目共21642个,同比增加47912个;计划总投资27.6万亿元,增长33.8%。本年新开工项目123878个,增加39510个;计划总投资5.33亿元,增长95.9%。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37%,高于投资额增幅4.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34.4%,利用外资下降3.1%,自筹资金增长37.9%,其他资金增长32.2%。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下降。5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6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8%,降幅比上月减少4.7个百分点。1-5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890家,同比下降33.8%;实际使用外资340.5亿美元,下降20.4%。
消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5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8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增长15%.农村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2%。
分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21.2%和14.4%。其中,粮油类增长15.6%,服装类增长22.1%,娱乐用品类增长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汽车类增长23.8%,建筑及装潢类增长12.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通讯器材类下降7.8%。
1-5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70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
出口:对外贸易同比降幅有所扩大。5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9%。其中,出口下降26.4%,降幅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进口下降25.2%,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134亿美元。1-5月,进出口总额7635亿美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出口4261亿美元,下降21.8%,降幅比1-4月扩大1.3个百分点;进口3374亿美元,下降28%,比1-4月缩小0.7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888亿美元,同比增加121亿美元。
1-5月,一般贸易出口1934亿美元,同比下降22.1%;加工贸易出口
2030亿美元,下降23.7%。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24.8%、16.9%和19.9%。
1-5月,机电产品出口2505亿美元,同比下降21.9%;占出口总额的58.8%,同比持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46亿美元,下降23%。服装、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下降8.1%和15.5%,鞋类、家具、玩具出口额分别下降2.2%、7.8%和14%。钢材出口790万吨,下降63.6%;焦炭出口20万吨,下降96.7%;煤炭出口1053万吨,下降43.1%;未锻轧铝出口5.1万吨,下降82.9%。成品油出口796万吨,增长22.8%。
1-5月,初级产品进口925亿美元,同比下降39.1%。其中,进口铁矿石24189万吨,增长25.9%;原油7416万吨,下降2.4%;成品油1600万吨,下降8.8%;大豆1738万吨,增长27.3%。此外,进口汽车11.6万辆,下降31.9%;钢材650万吨,下降7.4%。
三、价格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l)同比继续下降。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减少0.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下降1.5%,农村下降1%。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下降0.6%,非食品价格下降1.7%,消费品价格下降1.4%,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5.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2%),油脂价格下降23.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下降4.8%。从月环比看,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4月份下降0.3%。
1-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9%,去年同期为上涨8.1%。其中,城市下降1.2%,农村下降0.4%。
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有所回升。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10.4%,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6和0.8个百分点,但环比分别上涨0.1%和0.6%。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9.3%,环比回升1.4%。1-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8.2%,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7.4%。
国际商品价格明显回升。5月末,反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路透RJI/CRB指数为253.05点,环比回升30.66点,升幅为13.8%;同比下跌169.12点,跌幅为40.1%。
四、金融运行情况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5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增幅比上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8.2万亿元,增长18.7%,比上月末提高1.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3.36万亿元,增长11.2%,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1-5月净回笼现金659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49亿元。
人民币贷款加快增长。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8.3%。人民币贷款余额36.2万亿元,增长30.6%,比上月末提高0.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
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45亿元,同比多增3460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4494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67.6%,多增2521亿元;票据融资新增86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13%,多增544亿元;短期贷款新增1081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16.3%。多增208亿元。1-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4万亿元,同比多增3.72万亿元。
人民币存款大幅增加。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3326亿元,同比多增432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新增4494亿元,多增201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新增1895亿元,少增307亿元;财政存款新增4474亿元,多增1777亿元。1-5月,人民币存款新增7.98万亿元,同比多增3.79万亿元。
股票市场指数继续回升。5月份,沪深股市股票成交3.71万亿元,比上月下降18.8%。5月末,上证综指收于2633点,比4月末上涨155点,涨幅为6.3%;深证成指收于10128点,比4月末上涨625点,涨幅为6.6%。
人民币汇率总体平稳。5月2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主要外币对人民币交易收盘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24元,比上月末高74个基本点;1欧元兑人民币9.55元,比上月末高4663个基本点;100日元兑人民币7.1822元,比上月末高2019个基本点。
五、收入情况
政府:财政收入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石油特别收益金等非税收入一次性增加较多等影响,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加快18.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财政支出4608亿元,增长14.5%,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收支相抵结余1962亿元,同比减少282亿元。
税收收入降幅较上月收窄。当月各项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月缩小9.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下降4.7%,国内消费税增长91.2%(主要受成品油消费税改革影响),营业税增长14%,企业所得税下降8.9%,个人所得税增长0.9%。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合计下降18.9%,关税下降36.9%。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39.8%。
重点领域支出增幅较上月有所回落。当月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保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1.7%、5.3%、36.5%和10.4%,比上月分别回落3、43.2、12.3和130.2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下降8.9%。
1-5月,全国财政收入27109亿元,同比下降6.7%,去年同期为增长33.8%;财政支出22497亿元,增长27.8%,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收支相抵结余4612亿元,同比减少6843亿元。
李军军2010-10-21 10:51:47.08、什么是投资乘数,其作用是什么?
答:投资乘数是指自发性投资增长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公式为: YK I
式中,K为投资系数,△I为自发性投资增长,△Y为国民收入增长。
经济运行中,投资乘数发生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其具体表现为:
(1)促使需求水平逐渐提高;每次对需求的刺激都将产生新的需求水平,在乘数作用消失以后,需求水平并不因此而降低。在下次乘数发生作用时,会又一次产生更高的需求水平,形成不断盘升的状态。
(2)促使国民收入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和由技术发展形成的资源约束放宽作用共同构成了潜在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国民收入生产能力。
(3)导致经济运行波动。由于投资乘数K多为正数,国民收入的增减变化取决于投资净增长的变动方向。如果投资为正向增长,则国民收入也正向增长,反之则呈现负增长。
9、如何度量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可以用实物和价值两种指标度量。但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总体动态,就需要使用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价值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用来反映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过去主要有MPS体系的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等,但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采用的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类指标进行度量。用这些总量指标表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用绝对数,即经济增长量;二是用相对数,即经济增长速度,又称经济增长率。前者表明经济增长的水平,后者表明经济增长的程度。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实际的经济增长,应该使用不变价格计算。为了反映较长时期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通常还要采用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观察经济增长,不仅要看总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看人均占有量的增加。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和人均占有量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是相互制约的,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10、什么是产业结构演进?
答: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结构由一个较低层次向高层不断成长的过程。产业层次的高低主要根据生产对资源和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来说明。
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低层结构,呈现资源决定型,产业类型的设置主要取决于该国所拥有(或所能支配)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产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由资源的储量、质量及开发成本所决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处于次要地位;二是中层结构,由资源和科学技术双重决定,并逐步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过渡,生产结构中中间产品制造业增长迅速,取代初级产品而占据主体地位;三是高层结构,呈现技术决定型,社会生产过程缩短,主要是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缩短,最终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初级和中间产品量减少,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其效用大
增,最终制成品取代中间产品占据社会生产的主体地位。产业结构转换是实现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途径。
11、影响区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区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几大类:
(1)自然禀赋差异因素:即由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和天然资源丰富程度决定的、且具有不可流动性、短期及长期内难以改变的因素。
(2)社会环境差异因素:该因素是“后天”性因素,如思想观念、文化品位、产品意识、消费倾向、社会风俗等。这类因素是经过历史发展的累积和沉淀形成的,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3)经济差异因素:主要是实体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它是影响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4)决策差异因素:决策差异因素是指由于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和经济政策选择不同而产生的区域差异。
(5)极化因素:指经济活动倾向于向原有基础较好的工业地区或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是扩大区际差异的一只“无形的手”。
1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13、调节收入差距的政策有那些?
答:调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政策属于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微观层次问题。调节这些收入差距的具体政策措施很多,也带有不少特殊性。从其政策手段的一般性出发,可以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考虑:
(1)初次分配的调节政策。工资、价格是初次分配的基本范畴。收入差距在初次分配中主要是工资和价格的垄断因素造成的,所以对工资和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垄断因素进行调节,是初次分配层次上调节收入差距的重点。而垄断又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两个方面。
①对卖方垄断下初次分配的调节,主要调节政策措施包括:第一,增加垄断行业的供给能力,建立行业内的竞争机制;第二,对短期内供给弹性小而又不能进口的行业,政府应直接规定其价格;第三,对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国一定水平的高收入垄断行业实行工资控制线,使其工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的工资增长率。
②对买方垄断下初次分配的调节
对于行业产品方面的买方垄断,理论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包括:第一,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产品实行价格保护;第二,对市场(主要是集贸市场)健全和强化法律和行政管理,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取缔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法人单位;第三,对存在买方垄断但同时又存在需求潜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市场信息网络、鼓励出口,发展下游产业等措施帮助卖方开拓潜在市场;第四,对存在买方垄断又没有潜在需求的产品,应限制其生产,或支持其转产。对这类企业要实行最低工资保护。
劳动力的方面买方垄断,主要是扩大就业需求的问题。收入初次分配方面主要是制定和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保证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收入。
(2)再分配调节政策。主要是运用税收、转移支出、通货膨胀补偿等政策进行调节。
1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实现经济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3)可持续发展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以外,科技进步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推荐阅读:
国民经济建设09-25
多选题国民经济核算06-17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10-26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试题12-03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12-04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自荐信10-31
2024 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12-09
中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