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试总结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考试总结(共8篇)

课程考试总结 篇1

2.喷雾干燥:将液态食品物料通过机械的作用,分散成雾一样的细小液滴,使其表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当被分散的细小液滴在与热空气的接触中,水分瞬间就被除去。

3.气蚀:是对泵的一种损坏现象,主要原理:泵壳入口处的真空区的低压等于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液体中产生了气泡,气泡破裂,留下的空间被高速流动的液体占据,形成冲击振荡,对叶片等造成损伤。

4.气缚:泵壳内的真空压力不足以把液体吸收泵壳内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现象和原理: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的空气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此时在吸入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不能输送液体。

5.CIP:是指在不拆卸,不挪动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清洗液在封闭的清洗管线中流动冲刷及喷头喷洗作用,对输送食品的管线及与食品接触的机械表面进行清洗。

6.液体流型:在叶轮的旋转作用下,把机械能传给液体在叶轮附近区域的液流中造成涡动,同时产生一股高速液流推动液体沿着一定途径在容器内作循环流动,这种流动称为液体流型。

1.常用的材料:不锈钢,碳钢和铸铁,铝和铝合金,铜和铜合金,非金属材料

2.食品机械材料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处理,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食品本身具有弱碱性或弱酸性,加工过程中使用食盐和无机盐,食品中的部分食品添加剂,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腐蚀性物质,这些腐蚀性物质与食品加工机械的零部件相接触时,会造成,零部件材料的腐蚀,金属离子溶入食品损害人体健康或破坏食品风味,发生摩擦腐蚀

方法:喷涂,涂装,电镀,刷镀,化学镀,气相沉积,激光处理

3.带式输送机主要结构部件的作用: 环形输送带(牵引,承载构件),驱动轮,张紧装置(保证输送带具有足够的张力,以便使输送带和驱动滚筒间产生必要的摩擦力以保证输送机正常运转),机架和托辊(托辊在 输送机中队输送带及其所载物料起承托的作用,使输送带运行平稳),制动装置(防止斜置的输送机载停车时发生倒转),清扫器(清扫粘附在输送带上的食品物料)4.斗式提升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挖取法或撒入法进行装料,在牵引件的作用下进行输送,然后卸料,卸料的方式有,离心式卸料,无定向自流式卸料,定向自流式卸料

5.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启动前在泵内先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由于离心作用,液体被高速甩出,在蜗形通道内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形成负压,在压差作用下补充液体,叶轮不停旋转进行连续泵液。6.水环式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当轮旋转时,水受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到四周,从而形成一个相对于叶轮的偏心的封闭水环,来自吸气管的被吸气体,从泵壳的吸气口进入叶轮与水环之间的空间,由于叶轮的旋转,这个空间容积由小变大而产生真空,随着叶轮继续向前旋转,此空间又由大变小,气体受到压缩,最后被迫经排气孔进入排出管。7.XG—2洗果机工作原理

由进料口进入清洗槽内的原料,首先在两个转动刷辊产生的涡流中得以清洗,同时,由于两个刷辊间隙较窄,故其间的水流有较高流速从而使该压力降低,被清洗物料在压力差和刷辊摩擦作用下通过刷辊,进一步得到刷洗,而后,被清洗物料在出料翻斗中又经高压水得到进一步喷淋清洗。

8.重量分级机工作原理

移动秤在非称重位置上时,物料重量靠小轨道支持,使移动秤杠杆保持水平。当移动秤到达固定秤处进行称重即与小轨道脱离时,这时移动秤的杠杆与固定秤的分离针相接触,物料和砝码在移动秤杠杆的两端,通过比较,若物料重量大于设定值,则 分离针被抬起,料盘随杠杆转动而翻转,物料被排放在接料槽。如果果实重量小于测量设定值,则移动秤继续前移,经过分离针,进入控制滑到,移向下一个计量点。物料由重到轻按固定秤数量而分成若干等级。

9.色选机的工作原理

贮料斗中的物料由振动喂料器送入通道成单行排列,依次落入光电检测室,从电子视镜与比色板之间通过,被选颗粒对光的反射及比色板的反射在电子视镜中相比较,颜色的差异使电子视镜内部的电压改变,并经放大,如果信号差别超过自动控制水平的预置值,即被存贮延时,随机驱动气阀,高速喷射气流将物料吹送入旁路通道,而合格品流经光电检测室时,检测信号与标准差别微小,信号经处理判断为正常,气流喷嘴不动作,物料进入合格品通道。

10.蝶式离心机的工作原理

混合液自进料管进入随轴旋转地中心套管之后,在转鼓下部因离心力作用进入碟片空间,在碟片间隙内因离心力而被分离,重液向外周流动,轻液向中心流动,由此在间隙中产生两股方向相反的流动,轻液沿下碟片的外表面向着转轴方向流动,重液沿上碟片的内表面向周边方向流动,在流动中,分散相不断从一流层转入另一流层,两夜层的浓度和厚度随流动均发生变化,在中心套管附近,轻液在分离碟片下从间隙穿出,而后沿中心套管与分离碟片之间所形成的通道中流出,在碟片间流动的重液被抛向鼓壁,而后向上升起并进入分离碟片与锥形盖之间的空隙而排出。11.板框式压滤机工作原理

滤浆由滤框上方通孔进入滤框空间,固体颗粒被滤布截留,在框内形成滤饼,滤液则穿过滤饼和滤布而流向两侧的滤板,然后沿滤板的沟槽向下流动,经滤板下方的通孔排出,洗涤液由洗涤滤板上方进入穿过两层滤布和整个滤饼层,从相间的滤板下方流出,卸开板框除去滤饼,清理组装再工作。

12.转筒式真空过滤机的工作过程 过滤, 扇形格浸入滤浆,转动盘相对于吸走滤液的真空凹槽在真空作用下吸走滤液

吸干,与吸走滤液的真空凹槽相通,残留滤液被吸干

洗涤,喷头喷水洗滤饼,格式接通吸走洗涤水的凹槽,真空吸走洗涤水

吹松,卸料 格室接通压缩空气的凹槽后由刮刀除滤饼

13.卧篮式压榨机工作原理

挤压时汁液经滤绳过滤后进入绳体沟槽,沿绳索流至贮汁槽,然后挤压面复位,绳索重新逐渐伸直,由于绳索的运动使浆渣松动,破碎,然后再次挤压,如此周期动作,直到按预定程序结束榨汁过程,榨汁结束后,压榨室外筒与挤压面同时移动,使浆渣松动并将其排出。14.立式环形喷射气流粉碎机工作过程

从若干个喷嘴喷出的高速压缩空气气流将喂入的物料加速并形成紊流状,致使物料在粉碎室中相互高速冲撞,摩擦而达到粉碎。粉碎后的粉粒体随气流经环形轨道上升,由于环形轨道的离心力作用,使粗粉粒靠向轨道外侧运动,细粉粒则被挤往内侧。回转至分级器入口处时,由于内吸气流漩涡的作用,细粉粒被吸入分级器中分离而排出机外,粗粉粒则继续沿环形轨道外侧远离分级器入口处通过而被送回粉碎室中,再度与新输入物料一起进行粉碎。

15.切丁机的工作过程

原料经喂料斗进入离心切片室内,在回转叶轮的驱动下,因离心力作用,迫使原料靠近机壳的内表面,同时回转叶轮的叶片带动原料在通过定刀片处时被切成片料。片料经机壳顶部出口通过定刀刀刃口向外移动。片料的厚度取决于定刀刃口和相对应的机壳内壁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整定刀片伸入切片室的深度,可调整定刀片刃口和相对相对应的机壳内壁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于片料厚度的调整。片料在露出切片室机壳外后,随即被横切刀切成条料,并被推向纵切圆盘刀,切成立方体或长方体,并由梳状卸料板卸出。

16.立式螺旋式混合机

物料加入料斗中,由垂直螺旋向上提升到内套筒的出口时,被甩料板向四周抛撒,物料下落到锥形筒内壁表面和内套筒之间的间隙处,又被垂直螺旋向上提升,如此循环,知道混合均匀为止,然后打开卸料门从出料口排料。

17.搅拌器的行星传动

在传动系统中,内齿轮固定在机架上,当转臂转动时,行星齿轮受内齿轮,转臂的共同作用,既随转轴外端轴线旋转,形成公转,同时又与内齿轮啮合,并绕自身轴线旋转,形成自转,其合成运动形成行星运动。

18.微波加热原理

交变电场直接作用于被干燥物料,物料内部的极性分子被极化称为偶极子,随着外加电场的高频交变,偶极子同时也会产生反复的极性变化,在偶极子反应极化运动时,分子间相互摩擦而发热把电场能转化为能量,从而使物料各处快速均匀地产生热量,使物料内部水分沸腾蒸发,水蒸气由内部移到外部而被除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21.带式真空干燥机的工作过程 供料口位于钢带下方,由一供料滚筒不断将浆料涂布在钢带的表面。涂在钢带上的浆料随钢带前移进入干燥器下方的红外线加热区。受热的料层因内部产生的水蒸气而膨松成多孔状态,与加热滚筒接触前已具有膨松骨架。料层随后经过滚筒加热,再进入干燥上方的红外线区进行干燥。干燥至符合水分含量要求的物料在绕过冷却滚筒时受到骤冷作用,料层变脆,再由刮刀刮下排出。

22.冲压成型设备

压片机构:压片机构用于将面团压延成致密连续,厚度均匀稳定,表面光滑整齐,无多余内应力的面带。冲印成型机构:保证饼干外观质量和提高饼干机生产率

拣分机构:将饼坯与余料在面坯输送带的尾端分离出来。

23.旋转式压片机的压片过程

课程考试总结 篇2

一、考试方法

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五部分组成,平时出勤100分(占总成绩5%);平时安排两次考试,每次考试总分50分,共100分(占总成绩20%);课内实验100分(占总成绩10%);设计论文100分(占总成绩20%);期末考试100分(占总成绩45%)。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平时出勤,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迟到和事假扣5分,有医院开设证明的病假不扣分;无故缺勤周学时,取消考试资格;平时考试,第三周和第六周各安排一次小考,用时10~15分钟,考题类型为客观题,考试内容分别为前三周的重点知识和第三周到第六周所讲重点知识。平时小考要端正考试态度,为了严格杜绝抄袭现象,考试题出A、B卷,学生必须一人一座,若有抄袭及雷同现象,该次考试成绩为“0”。两次考试平均成绩不及格者取消考试资格。课内实验:(1)学生每五人一组,利用声压计对辽宁工业大学校内及周边地区的若干测试点测定声压,对其噪声污染情况加以计量和评价,并利用所学知识给出响应的控制手段,加深学生对噪声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2)学生需要上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及控制手段,排版以国家标准期刊标准格式排版,打印上交。(3)成绩评定主要根据提交的实验报告。设计论文:(1)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给出相应设计题目,每个设计题目都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每组4人,选出一名组长,题目抽签选。(2)设计论文内容要求写明设计目的与意义、设计任务、设计原则、详细设计步骤及自我评价。设计说明书排版按照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格式。(3)设计时间安排两周时间,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4)最后一次理论课安排学生答辩,每组通过抽签形式选派代表进行答辩,老师和同学可以根据改组同学所作的内容自由提问,提问过程中组内其他成员同时参与问题回答。(5)根据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情况给出综合成绩。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内容包括讲授的全部内容,以主观题为主。

二、实施效果

此次《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是在原有考试方法改革“课内实验+期末考试”基础上,增加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试和设计论文。原有的考试方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本次改革通过设计论文的形式,将噪声源的测定与噪声控制两方面内容紧密结合,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本次改革弱化了期末考试成绩,将原有的知识导向性观念逐渐向能力导向性观念转变,最终实现“知识、思考、实践”三位一体。《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方法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可以达到如下效果:第一,通过对室外交通噪声污染的测定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习知识面,尤其是通过网络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噪声污染的控制方法,达到了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学生采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对论文格式的简单排版,使学生掌握了有关Word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将来进入毕业环节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阶段性考试缓解了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同时,对学生平时学习也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及时消化,避免了期末考试“临阵磨枪”。第四,设计论文部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初按计划每四人一组分组完成,但有两名同学主动要求自己一组,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其中有两组设计和课内实验结果紧密结合,较好地完成了从噪声源的测定到噪声控制一系列训练过程。同时,通过课内实验和设计论文,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了有关噪声污染控制的设计思路。通过设计论文最终答辩,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了PPT制作,为毕业论文答辩打下良好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的考试方法改革暴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声级计数量少,一组学生人数过多,报告数据相同,造成数据处理部分雷同。第二,报告分析讨论部分不深刻,只是泛泛讲述常规的控制方法,未能结合本实验数据,就测定点的实际情况给出切实合理的控制措施。第三,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验报告的处理不认真,要加强学生实验报告的处理指导。第四,由于改革对象为大四学生,学生这学期面临着考研、找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实施起来并没有理想中那么完美,如果能将课程提到大三,改革效果会更好。

2. 改进措施。

与以往的考试方法改革相比,弱化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其主要目的是督促激发学生的平时学习兴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力确实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薄弱,下一轮设计要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实验部分重视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上交的报告已经重复修改了三次,但大部分同学的讨论部分仍然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苑丹丹,刘江红,荆国林,等.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226.

[2]顾莹莹,王志伟.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56.

[3]邓辉,武占省,曹鹏,等.《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9):158-159.

新课程的考试思考 篇3

一、闭放结合性

传统的考试方法,往往只有一份笔试卷。这种试题是硬生生的认知组合,缺乏生气和活力。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期末考试中采用了开放性和封闭性结合的一种考试方法。开放,实际上指的是“面试”,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部分内容,包括字词、文学常识、背诵与默写、口语交际、课外读写等,列入面试范围,占分比例20%(语文满分为100分)。口语交际一般由教师面试,教师设计若干问题与学生交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评分;也可以由合作小组根据平时学生发言进行综合评定。面试内容一般放在平时进行,注重过程,以单元作为考查单位。考查内容应达到教材规定的范围要求,不得随意增加难度或降低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允许满足学生多次考查要求,以最好的成绩给学生记分,将考查的过程变为不断激励学生上进和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激励学生的发展非常有效。

封闭指的是语文的“笔试”,这种封闭也不过是在考试的时间和空间上加以限制。笔试部分占分比例为80%,具体内容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块,其中阅读40分,课内约占10分,课外约占30分;写作40分,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我们所称的封闭也不是完全的封闭,学生在笔试中除了作文选之类的书籍不能带入试场外,允许带入其他书籍,如课本、工具书。如果说开放内容(面试)重在积累,重在基础,重在过程,那么封闭内容(笔试)则重在综合,重在运用,重在能力。两者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迁移拓展性

语文考试有其明显的导向作用,我们应当把语文命题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这样有利于教师实践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毫无疑问,新课程的语文考试应当引导教师把握母语的教学规律,体现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千方百计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积累,多读书,多写作,多交流。通过这种要求的考试,让教师明白,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是单纯的“考教材”,不是单纯地检测学生教材掌握得怎么样,而应当通过教材这个“例子”,有意识地迁移拓展。

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即7~9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量大约43万余字),列入语文考查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学生叙述故事梗概、课外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阅读情况。不仅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口头交际,而且也可以在合作小组内口头交际。二是把课外写作同样列入考查内容,这时主要指练笔,每学年不少于1万字(即每学期不少于5 000字)。学生只要认认真真完成,达到练笔的规定字数,教师都给他记满分。三是加大笔试部分课外阅读的占分比例。选取教材作为阅读检测材料的,通常只占10%,而课外阅读内容约占30%。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用教材教”,又有利于教师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三、自主选择性

新课程评价标准强调,既应面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的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为人的发展是多向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子来要求人的发展。同样,考试这把尺子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在要求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因人而异,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考试中体验到欢乐,能够获得各有特色的发展。

四、感受体验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显然,语文考试如何体现这种“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这是语文考试应该努力尝试的重要方面。我们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几乎没有一个标准化试题,尽可能地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在理解分析中感受和体验,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潜能的一种测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

举例来说,我们在阅读题中有意设计诸如“你读了本文得到什么启发”“结合文章,谈谈你最欣赏的一点”等等一类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类问题开放性很强,可以说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给分,回答有创见的甚至可以给奖励分。这种命题设计,实际上也是对学生“个人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通过这种阅读体验,我们希望让所有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五、综合实践性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如何在语文考试中有所体现,这也是教师在考试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尝试语文课程的这一理念,我们要求在语文试题中努力体现学生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能力。其实这不仅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灵魂所在,而且也是语文考试必须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点。

语文考试的这种综合实践性,我们主要通过如下内容和形式来尝试。例如在一篇课外现代文阅读中,有意识地确定两个比较难读、难理解的字词,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注音并解词释义。再如结合阅读材料,创设某一种特定语言环境,要求学生去进行口语交际的假设,然后通过书面语言把它写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阅读理解,而且也综合实践了其他几种语文能力。

作文的综合性很强,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作文是学生基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把作文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占分比例为40%。这无疑是一种导向,要求教师重视作文实践,让学生有计划地多写。

六、宽松激励性

新课程理念提示我们,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语文考试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考试氛围和考试环境,让所有学生能够体验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从 而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这也是新课程语文考试值得我们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在现代文的阅读题中,我们设计了“问题探究”,在题前增加了这样的一番话语:“下列有A、B两个问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认真思考后再完成;相信你一定能答好!”话语虽然不多,但是充满了温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在作文命题中也是如此,提供了作文命题以后,我们同样加了这样的提示语:“文章要用心写,在立意、选材、组材、书写等方面狠下功夫,相信你一定会把文章写满意。”语文考试营造人文考试情境,能减少或降低学生考试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情绪,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 体育理论)课程考试试卷 篇4

一、简答题

1.现代健康的定义及内涵?

答案:当今 对健康的科学定义是指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状态。其包涵以下四个方面: 1.无疾病与虚弱的躯体健康,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完整,协调一致,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2.心理健康是指生活经历中积累形成独特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社会适应健康是指拥有广博科技文化知识与工作才能,能适应开放性社会生活中各种职业角色的转换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献身社会,卓有成绩。4.道德健康是指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

2.简要说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

答:

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远(50m)

5、台阶实验(1000m男)(800m女)任选一项;

6、握力、座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座位体前屈、握力(女)任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作用?

答:1.体育活动对发展能力的影响2.体育活动的对性格的影响3.体育活动对气质的影响4.体育活动对兴趣发展的影响 5.体育活动对情感、意志发展的影响6.体育活动地个性发展的影响。为什么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1.准备活动可以使肌肉达到“初长度”状态。肌肉只有在初长度的状态下,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能取得最好的锻炼效果2.准备活动可以滑利各个关节,降低肌肉的粘滞度,特别是在冬天,可以降低肌肉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少肌肉拉伤的机会。3.准备活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升高,特别是摄取氧气的能力增加,以满足接下来大强度运动的需要,减少运动损伤和运动中腹痛发生的几率。

5.运动性病症和运动损伤的概念?

初中音乐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篇5

盐山县第二中学李伟

摘 要:音乐课程考试应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教学大纲等教学法规中关于音乐课考试办法尚未有明确具体规定,而初中音乐课考试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听力测验 听力测验 兴趣培养

音乐课程考试应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教学大纲等教学法规中关于音乐课考试办法尚未有明确具体规定,而初中音乐课考试的现状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对丰富人的精神社羿、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t培养人的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目前普遍没能上升到这样一种认识,没能从思想观念上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教师、学生均无压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就若无其事。

二、音乐考试内容贫乏、方法简单。长期以来,初中音乐课考试基本土处于简单唱一首歌或者发下份乐理试卷让

学生笔试的状况。这种考试方法不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得不到充分的提高。

三、音乐考试要求不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遵照圉家教育法规开设的,属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中均不列人考试范围,有关部门也少有人到校检查评估。这种现象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造成了升人初中的学生尽管在小学上了6年的音乐课,但绝大部分学生离规定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改进我们的音乐教学,有效把握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变传统考试模式为现代考试模式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初中音乐课所具有的基础性、操作性、欣赏性特点,决定了其考试方法的独特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大纲和国内外的测试理论,提出初中音乐考试的新路子,与同行们共同探索。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考试内容:

一、音乐基础测验a音乐欣赏、听力测验;b音乐知识

二、音乐技能测验a演奏竖笛(或电子琴、口琴等);b乐谱视唱(抽签)

三、兴趣培养加试(任选舞蹈、曲艺、器乐等)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考试内容:

—、音乐基础测验

a音乐欣赏、听力测验;b音乐知识

二、音乐技能测验

a歌曲演唱;b乐谱视唱

三、兴趣培养加试(任选舞蹈、曲艺、器乐等)除期末用一节课进行笔试外,平时音乐课可以进行抽查,作为平时成绩纳人音乐课的总分。必要时利用期末课外活动以及一些休息时间进行个别考试。考试过程要造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技能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强调逐个考,也可以几个人间时考,少数同学由于紧张或不适可以推迟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不妨借鉴英语听力测验的办法,笔试时播放音乐带试题。如让学生听出是什么拍子?什么乐器演奏?记出几条学过的节奏练习,等等。如今提倡器乐进人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音乐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和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是深化音乐美感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既然我们把器乐作为一种学具,就得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学具。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故应把器乐演奏列人考试内容。老师可根据所教的内容,规定考试的目。实践证明:通过面试,教师逐个观看他们的指法,辨别他们每个人演奏的音高与音色,这就减少了教学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更加客观准确。期末考试增设加试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考完器乐、视唱、唱歌等内容后,老师应主动问学生还会演奏哪些乐器?是否还有舞蹈特长?是否准备了曲艺节目?(每个项目可另加10分)通过加试,当有的同学获悉自己得了120分时,高兴地跳起来。因为他们觉得“战胜”了分数,有下种成功感,胜利感。加试有如下几个好处:其一,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对学生课外文艺特长给予充分肯定、鼓励。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音乐生活,多学一门艺术技艺。其三,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学生课外的全面发展。把那些被发现的人才吸纳为校艺术团团员,有的亦可为日后报考艺术院校打下良好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要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求我们除了在教育体制、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外,中学的音乐课考试也宜作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需要音乐教师全方位地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要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同时需要我们去探讨如何达到既能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又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寻找更完善、更先进的考试方法。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更具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国幅员辽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音乐教材版本繁多。因此,初中音乐课的期末考试也就不能

干篇一律,各校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灵活采用。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教学法》 作者不明

原文网址:(发表日期2009-03-10)

②.《浅谈音乐课堂》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篇6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5、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左右的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17、努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个环节甚至每个问题都瞄准()。

18、凡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先背;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做,凡要学生(),教师先做,凡要学生(),教师首先写下水文。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指导(),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教师只作(),最后让学生当堂()。

20、本学年课堂教学要求上要突出()环节、()环节、()环节。

21、现阶段推广洋思经验要和()相结合。

(以上5个小题出自洋思经验读本和文件)

22、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多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

23、课堂上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互渗透的特点难以实现的原因,一是(),二是()。()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思路。

24、读了案例十四“老师不好”,对你的启发是()。

25、读了案例三《坐井观天》,你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

26、全面的语文素养包含()、()和()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含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

(以上五个小题出自《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填空(新课标基础知识)(29分)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4条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一、新课标及洋思理论:(30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_________和_________,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阅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形式。

6、教案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应在充分进行集体研讨,把握

要求,深刻领会

的基础上编写。每篇教案应包括、、、、、、、、等内容。

4、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的重要环节。要改变教学中过于重视的倾向,引导学生、、,形成 的学习态度,形成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师

和学生的转变。

5、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的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促进学生

、富有个性地学习。

6、洋思课堂教学的模式是

,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的三段五环教学,三段指

、、五环指

、、、、。

7、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以、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评价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8、洋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在、、、。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

小学语文教师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小学语文是一种_表情达意_____和_很强的思想性_____的基础工具。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三字经_____、《百家姓》和__千字文____。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生活实践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联系发展_____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_2500_____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_日常读写_____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_基础知识_____、识字工具和_识字方法_____,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__读写训练____,而且要抓_听说训练_____。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__反馈____、激励和_调节_____的功能。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_平时考查 _____和_ 考试_____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_分析教材的能力_____、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_语言表达的能力____。

10.继续教育具有_延续性____、连续性、针对性、_多样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四、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道统一”

2.集中识字

3.阅读能力

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

(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要全面

(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

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表情达意

具有很强思想性

2.《三字经》

《千字文》

3.生活实践

联系发展

4.2500

日常读写

5.基础知识

识字方法

6.读写训练

听说训练

7.反馈

调节

8.平时考察

考试

9.分析教材的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

10.延续性

多样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B

2.A

3.D

4.C

5.B

6.D

7.B

8.D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1.ABCDE

2.ADE

3.ACDE

4.ABCD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

(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

(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

(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

(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要全面

(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

(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

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

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三)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

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

答: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一、填空 1、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7、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8、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9、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

11、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2、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赠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词的分类有(B)

A、主语、谓语、宾语等

B、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C、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B)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3、语文教学应在(C)的过程中进行。

A、以教师为主体

B、以学生为主体

C、师生平等对话

三、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对于1、2年级学生,课标规定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3、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4、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5、“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VB课程考试系统 篇7

计算机考试系统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计算机考试的发展而发展的。网络考试系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网络考试系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来说,从试卷出题、印刷、准备考场、考生身份审核、监考、到阅卷、评分往往持续很长时间,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作。并且,由于手工操作难免出现错误和其它人为因素,给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带来影响。而网络考试系统则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存在的缺点,在实际的应用需求中被呼之欲出。本文讨论如何用VB实现网络课程考试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 体系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C/S)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系统(如图1所示)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请求做出回应。这种数据库系统的本质在于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分布表实现分工服务。每一个服务器都为整个网络系统提供自己最擅长的服务,让所有的客户机来分享;客户机上的应用程序借助于服务器的服务功能可以实现复杂的应用。在这种架构中,数据控制层在服务器上,业务处理层和界面表示层在客户机上,因此它也被称为“灵敏的客户机”。

客户机/服务器分布式系统是网络中各个结点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各结点的服务器可以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存放其经常使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库的RDBMS可以不相同,数据格式也可以不同。各结点服务器的客户机用户既可通过客户机就近访问服务器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客户机访问网络中其他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数据。

本文系统设计将采用C/S模式,系统分为后台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前台考试管理子系统,它们均以数据库为核心,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客户端供考生使用,主要用于提供登录和考试界面上传考生信息和接收试题,上传考生答案。服务器主要用于考试时的数据处理,如接收考生信息、判断是否合法、生成试卷、下传试卷、接收答案、自动评分等功能。管理器主要是用于相关信息的管理,如试题和考生信息的录入与维护,试卷组成参数的设置以及成绩查询等。

3 需求分析

3.1 功能模块

本考试系统需要满足用户在题库维护、考生信息管理、智能组卷、组织考试、阅卷评分等方面的需要,使考试过程变的更加高效、灵活和方便。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

(1)共享的标准化试题库

用来保存试题信息,用户可以对题库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如添加新的试题、对题库进行浏览、对题库进行分类查询、对指定的试题进行修改或删除等。试题类型可为单选题、程序填空题和编程题。

(2)考生库

用来保存考生信息,用户可以对考生库进行维护,如批量导入考生信息,添加、浏览、查询、修改和删除考生信息等。

(3)随机组卷

在考试时,系统会根据预先教师设置的难度、知识点覆盖等参数随机抽题组卷,并把试卷及相应资源提供给考生,供考生使用。

(4)自动评分系统

在考试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考生所提供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匹配,给出考试成绩。

3.2 系统流程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首先进入登录界面,进行考生登录,首先要判断考生信息是否正确,然后判断考生是否已经登录过,如果已经登录过,视为二次登录,对于二次登录的考生,提取其第一次登录所抽取的试题作为其考试试题,并为其设置相应的考试环境。对于第一次登录的考生按照组卷参数为其组卷,并为其创建考试环境。考生在答题结束后提交考试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评分,然后将评分返给考生并保存成绩。考试过程如图3所示。

4 关键技术及算法描述

4.1 系统的组卷

目前在众多考试系统中常用的组卷模式有以下三种。

(1)相同水平卷

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考生的考试要求相同,但试题可能不同。根据一定的抽题规则,根据知识点、能力层次、难易程度、题型结构等为每一个考生随机生成一份试卷。

(2)随机题序卷

所有考生的考题相同但出题顺序不同,系统为每位考生建立一个随机的试题顺序队列,所有考生面对相同题号时试题内容不同,但所有考生要做的全部试题相同。

(3)相同题序卷

所有考生的考题相同且出题顺序也相同。在系统中采用的第一种模式进行组卷,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考生试卷的考试要求相同,但试题不同,这样既使得考试公平合理,又防止了考生作弊。

目前抽取试题进行组卷的算法有三种方法:随机法、回溯法和遗传算法。

1)随机选取法

随机选取法是指无纸化考试系统详细地列出组成试卷的每一题的题型、难度、章节分布等各项指标参数,然后利用随机函数在可选范围内选题,完成组卷操作。

2)回溯试探法

回溯试探法是一种与随机选取算法搭配使用的算法。该算法就是将随机选取法产生的每一道题的状态指标记录下来,当搜索到相同的试题时就从题库中删除该试题,然后插入新的试题记录;或者对试题库不作任何修改直接进行下一次循环,通过不断重复的回溯试探,直到试卷生成完毕或退回到出发点为止。

3)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全局概率寻优算法,直接以目标函数值作为搜索信息,使用群体搜索技术,用种群代表一组问题的解,搜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具有高度并行性和自适应的搜索能力。遗传算法的寻优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通过基因遗传机制将每一代的基本特征遗传到下一代,以提高效率。

通过对三种算法性能和适用范围的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在随机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试题抽取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①从用于保存抽取信息的随机文件中取出第一条记录。

②按记录中的章号和难易程度在试题库中搜索满足条件的试题记录,并将试题号保存在一个一维数组中。

③按照抽取信息中的试题数,在一维数组中随机选取相应数量的试题,并将其保存在试题表中。

④从随机文件中取出下一条记录,并返回步骤①,直至随机文件中的最后一条记录。

4.2 安全策略

(1) DB层的安全措施

为了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作数据,可对数据库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对系统中的数据库加密处理主要对记录加密和字段加密,用密文存储数据,使用时必须解密,增加了系统开销,降低了数据库的性能,并且数据库的索引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只能对那些保密要求特别高的数据才进行数据加密。加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定义一个长字符串,然后从USER表中提取相应用户的正确口令,并逐位处理每一个字符ASCII值,将ASCII值乘以该字符在口令字符串中的位置数得到整数k,再和口令长度相除取得整数m,最后通过k、m和口令长度三个整数的算术运算获取一个整数值,将此整数作为该字符加密后的第1个值,同时取得定义字符串中相应位置的整数作为加密的第2个字符。

(2) DBMS层的安全措施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有功能强大的安全控制机制,在实现安全时,可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安全管理,比如用户管理、用户访问权限管理、存取控制等。为了便于数据库管理员查看数据库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后台数据库重要表建立相应的Delete、Insert、Update触发器,随时将用户对表进行上述操作时,把相关的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方式、操作表名或视图名记录在一个审计日志表中。系统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界面跟踪监视后台数据库中数据对象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库安全。给数据库用户进行恰当的定义或分类;区别在系统中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模块的访问权限;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触发器功能自动拒绝某些非法操作或访;DBMS为系统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备份、恢复、日志等功能。在实际应用程序中,除了一个默认用户事先赋予特权(DBA角色)和功能模块的全部可视,其他普通用户创建、角色的授权都在应用程序中完成。对于普通用户,经常使用的是数据库中的表及视图,因此,在安全设计中仅对系统角色进行表级授权。首先,为角色授予DBMS Connect权限,然后再授予所需对象权限(Select权、Update权、Insert权、Delete权)。角色所需权限分配好后,便可以为用户分配角色。在应用程序中进行授权,方便了数据库管理员的操作,提高了安全性。用户登录通过系统身份验证,连接数据库通过DBMS来验证,实现了应用程序级和DBMS级两级的安全管理机制。

(3) OS层的安全措施

操作系统的安全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证,如果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失效,所有的安全将无法保证。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

1)使用NTFS文件系统而不是FAT文件系统。

2)取消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如FTP,Telnet等服务。

3)充分利用OS的审计系统。

4)要定时更换系统管理员的口令。

5 基于VB的系统实现

5.1 试题的录入

录入试题采用了直接输入和在Word中编辑两种方式的选择,使得试题的录入更为方便灵活。其中,用Word编辑试题采用的是在VB中创建Word对象来实现,具体代码如下:

5.2 试题的抽取

试题抽取时,按照设置的参数进行抽取,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主要用到了VB中的RND函数,限于篇幅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5.3 评分模块

评分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试题评分和应用试题评分,因为基础知识试题为选择题,所以评分很简单。应用试题又分为程序填空和编程题,本文对程序填空题采取的是按空给分,对编程题采取的是按结果给分。对于程序填空题,要充分考虑填空位置以及一空多个答案的情况,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6 结语

文章旨在介绍程序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思想,在介绍过程中有很多略去或者没有涉及到的代码(例如考生信息的记录和查看、计算机的锁定和密码验证等)。本系统将课程考试由传统的考试形式转化为既能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又能考生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考试。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抽取试题、组织试卷、考试、评分等一系列工作,为教师减轻了工作压力。由于系统涉及面较广,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全部完成,许多功能模块还有待进一步补充,其中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使用VB编写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并列出了程序框架及相应的代码。

关键词:VB,数据库,考试系统

参考文献

[1]周娟等.网络考试系统组卷模块的优化方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21:71~74.

[2](美)乔丹(Jordan,S.),牛力等.Visual Basic 6编程宝典——计算机宝典丛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实验课程考试的探索与尝试 篇8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    考试    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

仪器分析是化学类、生物类、制药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与仪器分析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实验课程,不仅是理论课程的延续和提高,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验的过程[1]。仪器分析实验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及构造,还要在有限的学时里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利用这些仪器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2]。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每学期都会有不同院系的学生进行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和考试,每个课堂人数都在25人左右。由于考试人数较多时间有限,我们在多年从教经历中,不断进行考试改革,逐步形成适应应用型人才的考核方式。

一、笔试与操作结合的方式

在从教初期,为了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的掌握,学生需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笔试的内容主要是仪器的结构、实验原理及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因时间有限,操作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简单仪器的使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pH计等,较复杂的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则没有时间考查。

该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考查,缺点是考查仪器受限,考查实验技能项目受限,只能考查学生对仪器的简单操作,较片面。

二、综合实验的方式

为克服上述考试方式的缺点,给学生较多的考试时间,也可以对复杂仪器进行考查,经过深思后改用综合实验的方式。所谓综合实验,是指选定实验内容,学生经过预习后进入实验室考试,教师根据学生在考试期间的表现及实验结果打出相应的分数。具体操作如下:

1.明确学生分组

在日常实验中督促学生完成分组,经过多次实验后,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期末考试的分组将延续平时的分组。采用分组考试,每位同学的考试时间都是2节课,考试内容可以相应增加。

2.提前发放综合实验项目

考试中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处理数据,为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提前发放实验项目,便于学生熟悉实验步骤。

三、实验项目的方式

在综合实验考试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了完成实验项目的考试方式。所谓实验项目,是指只提供给学生实验名称和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实验。该方式延续了综合实验的团队合作方式,但与综合实验的最大区别是分工明确和实验设计。在考试前不会向学生提前发放资料,而是当场给出考试题目,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仪器,然后开展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随机抽取实验项目

为了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仪器的掌握程度,制定了多个实验项目,每个项目针对不同的仪器。考试时,3-5个学生为1组,随机抽取实验项目后进行仪器的正确选择。

2.组员选择负责的仪器操作环节

这是该考试方式的一个亮点,将仪器的操作分解为多个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负责其中的一个环节,而且要按照正确的先后顺序完成仪器的开机、操作和关机。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对相应的负责人进行扣分。

3.设计实验流程

设计实验流程是该考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善于思考,习惯性地按照实验步骤,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并记录下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在考试中允许修改实验方案。

4.实验项目的执行

小组成员需完成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实验报告的整理等项目,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递交答卷。

考试的具体分值分布如下:共有两个环节,共同操作分20分,个人操作分10-4分不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分值。例如荧光分光光度计的考试标准,主要项目与分值分配如下:共同参与项包括实验设计8分、溶液配制5分、数据处理4分、实验善后3分;个人参与项(每人至少承担一项,每项限1人)包括开机7分、波长设置、空白调零10分、灵敏度设置9分、测定6分和关机7分,等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共同参与项评分标准与荧光的相同,不同的是个人参与项,包括开机10分、软件的使用9分、参数设置8分、进样5分和关机7分等。每台仪器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

该方式的好处是:分工明确,并能够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个人参与项目分值不同,可以将学生成绩拉开。缺点是:仪器的难易程度不同,抽选到复杂仪器的同学个人参与项目得分情况普遍较低。

参考文献:

[1]于翠,闰风巧,杨绍娟.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4,41,(20):162.

[2]孙素莉,赵文英,范志先.化工等专业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106.

上一篇:代表建议体会下一篇:中学校园拒绝手机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