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精选8篇)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 篇1

对当前的形势怎么看,明年的工作怎么干,公司今后怎样发展,这些关乎着金驹命运、未来的发展大计,时刻牵动着全体员工的心,随着公司4号文件的出台和发布,给出了及时而明确的答案,也让员工吃了定心丸,开启了金驹大发展、大跨越的新篇章。

12月20日下午14:30,总公司组织炭素公司所有后勤管理人员在会议室集中,有公司常务副总张保献经理宣布了公司4号文件和上午公司董事长主持的重要领导会议情况,传达了文件精神和董事长的重要指示。

一、指示提出,根据公司以前的有关文件精神,该退的退,选拔一些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年轻梯队,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对人事进行了适当调整,宗旨是更换一批年轻化知识化的管理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和梯队建设,炭素公司新任田亚涛经理宣誓就职,决心在新的岗位上,不断熟悉业务,增加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炭素员工一道,团结在董事长总经理的周围,齐心协力,完成公司的目标任务。

二、会议指出,调整后的炭素公司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加修养,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凝聚力,驱动各部门的工作有序进行,推动公司的工作有效地向前推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为适应当前形势,改进以前的生产模式和工作理念,会议提出,今年的生产以“环保指挥生产、技术指导生产”的方针,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法律法规,保护一方百姓,造福人民,彻底做到达标排放和按要求排放,各在线监控数据准确、无误、及时上传,确保公司正常生产。同时,作为一个生产制造型的企业,狠抓质量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提高我们的产量和利润指标。公司自建厂以来,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才稳定了金驹这个品牌的长效发展,为保持品牌永立同行潮头而坚持不懈。

四、会议指出,对2018年的目标任务及管理方案进行了重申,制订务必切合实际,对考核落实的几个要点,要明确、合理、人性化,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用好的制度去约束人、管理人、无为而治的效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五、会议最后,新任炭素公司副总经理邢新献对近一段的工作进行安排、布置。要求,在停产期间,各车间的设备设施必须在25日以前,进行全部的检修一遍,确保开机时,安全、完好的运行,对煅烧工段脱硫塔的制作工作继续进行,争取往前赶,月底前制作完毕,向新的一年的到来献上一份贺礼。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 篇2

长治市郊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上党盆地东缘,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神奇宝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曾经发生过秦琼卖马的侠义故事,也是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朱德总司令曾在中村东部的龙泉山写下了“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的名句。

过去的一年中,长治市郊区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三四四五”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进取,奋力争先,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建设全国百强县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极端困难、极为严峻的形势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省、市考核的41项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提升了发展实力,积蓄了发展潜力。各项事业成果喜人,荣誉颇丰,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等50多个荣誉称号。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进一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长治市郊区决心在推进转型跨越、建设全国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的进程中,以“四化”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以民生建设为根本,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深入实施“三四四五”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百强县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长治市郊区将着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撑在工业,工业主要在工业新型化上。工业新型化在发展方式、生产力层面,对郊区而言,第一要提高现有资源转化率,尤其是对现有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第二要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废气、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力度,通过企业内部、区内企业间的循环,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第四要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二是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市域城镇化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抢抓综改区建设机遇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去年以来,长治市郊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市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紧紧围绕长治市委、市政府上党城镇群“一核双圈”的空间布局规划,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城乡互补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有力促进了市域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3月16日,郊区召开城镇化建设推进现场会议。按照省、市关于市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精神,汇报交流各镇(乡、办、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办法,目前工作的进展情况。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郊区会进一步加大故县新钢城、漳泽新型工业城、老顶山旅游城“三城”建设的规划实施力度。立足区位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全面启动黄碾、马厂、大辛庄、堠北庄4个中心镇和南村、故县、南垂、壶口、鹿家庄、湛上、下秦等20个中心村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4个万人以上的中心镇和20个3000人以上的中心村,通过抓好“三城”“四镇”“20个中心村建设”,让老百姓过上幸福日子,增进民生福祉。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在“三农”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大问题,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翻番。今年,区财政决定拿出2000万元,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城市需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全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园林村建设、户户通建设、环境卫生建设、村庄靓化提档建设、文体活动场所提档建设、通道提档建设、安全饮水和水利设施建设等“八大工程”,在“三农”工作上实现重大突破。

在推进城乡生态化上,继续引深“生态文明建设百村竞赛”活动,在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绿地工程、清洁工程等环保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逐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基本医疗卫生 “五大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将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化是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总抓手。而“四化”建设终要落脚在项目上。4月8日,长治市郊区项目落地暨20项重点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金威超市物流园隆举行。奠基仪式上,长治市郊区区委书记王辅刚宣 “长治市郊区项目落地年正式启动”。

此次奠基的20个重点项目上,包括工贸类项目10个,城镇化项目10个。总投资193.6亿元,全部竣工投产后,可新增产值315亿元,税收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可置换建设用地1.3万多亩,转移农村人口1.4万人,提高城镇化率15个百分点。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落地年”,郊区20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奠基,是郊区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落地年”的具体举措。今年长治市郊区已确定新建、续建项目151个,总投资634.1亿元,年内完成项目投资127.3亿元,要全力抓好续建项目的快速推进、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和一批项目的签约落地。

在长治市郊区三级干部暨劳模表彰大会上,长治市郊区区委书记王辅刚描绘了郊区今年的“数字蓝图”:2012年,郊区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4亿元,增长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8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1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7元,增长30%。计划生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全部控制在市控范围之内。

面对新的挑战,王辅刚显得从容而自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经过郊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努力,奋勇拼搏,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新跨越 新亮点 新征程 篇3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河南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引人注目的是,财政每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增长更快。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折射出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河南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做大“蛋糕”、以人为本、主动埋单的理财理念,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健康发展的“调节器”,本刊将展示河南财政事业“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展望“十二五”发展蓝图。

“十一五”期间,河南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河南省财政厅加快推进财政事业发展,为河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南财政工作“十一五”期间有哪些新亮点,“十二五”又有哪些新构想?为此,本刊记者日前走访了河南省财政厅。

回眸“十一五”: 成就喜人亮点纷呈

“十一五”是河南财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河南财政发展最快、民生得实惠最多、公共财政特色最彰显的五年,实现了全省财政工作大跨越。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民生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财政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加强,财政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政保障。

濮阳县靳赵寨村村民申洪波用八句话概括了这几年农村的巨变:上得起学、治得了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挣得到钱、做得了主、学得到艺、看得到戏。

他说:“这几年,农民不光负担轻了,钱袋子鼓了,生产生活条件也都上去了。以前过的日子只能叫‘生存’,现在可以称得上‘生活’了。”

今年1月12日,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80岁的梅留平接过新农保保险金存折时心里乐开了花。他做梦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的田,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

这一张张笑脸,一份份温暖,无不折射出公共财政的阳光。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公布的数字,2006~2010年,全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财政支出从300多亿元增加到近600亿元,财政支农资金投放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数额之多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支持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如今,公共财政的阳光已经洒向公共需要的每一方面。

“十一五”期间,河南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财政工作始终注重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财政效能,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财政工作亮点纷呈,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中原大地。

亮点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河南财政收入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高,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8730.5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5377.1亿元,年均增长1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5057.2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3182.4亿元,年均增长20.8%。认真研究中央政策导向,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累计11911.3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8060.9亿元,年均增长25.1%。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1190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多元,由2005年相当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的60.7%提高到2010年的65%左右,为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亮点二: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惠农补贴持续增加。投入快速增长、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注重制度创新的民生保障机制日益健全。收支规模的扩大使得财政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连续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提高至1277.9元。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按时足额发放,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147元和61元。集中和分散供养对象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000元和1200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3200多所。 全省财政累计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助资金246亿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保人数由3238万人增加到7651万人,净增4413万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2.2亿人次,补偿参合农民医疗费用228.2亿元。加大惠农补贴力度,仅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4项惠农补贴就达到380.8亿元,促进了农民增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粮食、畜牧两大产业为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对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对生猪、奶牛、肉牛良种给予补贴,并筹措11.1亿元,实施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积极开展玉米、水稻、棉花、能繁母猪、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使河南“中国后厨房”的地位更加稳固。

亮点三: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调控经济作用持续强化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由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城乡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健全税费和财政资金支持体系,财政调控经济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亮点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县均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5年的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亿元,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先有办法、后分配资金”的原则,全面建立完善资金分配制度,并广泛推行公开招标、专家评审、投资评审、竞争立项等机制,资金分配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普遍提高。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财政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时期河南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必须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理财之道,生财为本。五年来,河南财政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作为财政工作首要任务,坚持走从经济到财政之路,实现了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必须树立胸怀大局、立意高远的全局意识,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必须自觉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小圈子,始终把财政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把握、来定位。五年来,河南财政人坚持凡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事项,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全力以赴,无条件确保落实;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前介入,主动谋划,及时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的政策建议,实现了财政工作与全省中心工作的同频振动。

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五年来,河南财政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重中之重,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这五年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多的五年,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让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财政发展的强大动力。五年来,河南财政人坚持把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和手段,敢于和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强化了财政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体制保障。

必须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队伍建设是基础建设。五年来,河南财政人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和谐财政机关建设,抓素质能力建设,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这是他们的宝贵财富,是财政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财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根本所在。

站在新的起跑线:机遇和挑战并存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河南财政发展面临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对财政支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成就鼓舞信心,未来更显紧迫。谈到“十二五” 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及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十二五” 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河南将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迈进的新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五年彰显优势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河南既面临着产业转移、扩大内需、后发优势等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竞争压力加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从财政工作自身看,面临以下突出矛盾和问题:受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矛盾制约,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人均财力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同时,支持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粮食生产以及缓解资金和土地等瓶颈制约,对财政的要求很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预算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河南财政人将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展望“十二五”:思路清晰催人奋进

“十二五”期间,河南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支持扩大内需,着力支持调整结构,着力支持改革开放,着力支持改善民生,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春华秋实又五年,风好正是扬帆时。“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五年的财政工作思路备受关注。采访中,河南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河南财政“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河南财政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把握财政发展改革规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工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据介绍,未来五年,河南财政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和富民强省中心任务,进一步突显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突显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突显民生改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二五”时期,河南财政工作各项目标催人奋进。

目标一:坚持科学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积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实施财政激励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激發县域经济活力。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力度,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围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财税引导机制,推进生态省建设。力争通过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带动,促进实现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确保实现财政收支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

目标二: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富民强省重在富民。河南各级财政部门将立足基本省情,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目标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促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目标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政体制机制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全面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落实好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用好中央赋予的税政管理权限,逐步健全地方税体系。同时,完善财政支持地方投融资体系、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目标四:坚持科学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坚持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与提高执行力并重,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健全财政法规体系,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提升信息化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逐步扩大公开范围和内容,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

目标五:坚持队伍建设,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财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深化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贤任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财政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财政惩防体系2013~2017年规划,全面提升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进财政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引导广大财政干部发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弘扬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 篇4

在新起点上开启建设创新型医院新征程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克难之际,在落实医改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院在这里隆重召开第四届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这是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三中全会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科技兴院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此次受表彰的医务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促进医院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科技功臣、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全院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一、坚持科技兴院方针,保障科教工作的有序开展 2011-2013年,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紧密结合 “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及医院执业校验工作开展,积极拓展新的发展方向,以科技提高医疗质量,以创新促进特色的形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进展。一是我院激励制度夯实有效。三年来,我院坚持以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重新修订并下发了《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关于实施科技兴院若干规定》,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科技工作,为我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近年技术创新硕果累累。2011年-2013年,我院加大对卫生厅、市级课题的组织申报力度,申报课题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课题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共组织申报自治区卫生厅项目5项,市科技局项目8项,共获立项课题自治区卫生厅项目5项;市科技局项目2项;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项目获立项5项。2011年,全院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3篇,其中有4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12年共组织发表各类学术论文72篇,其中有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013年共组织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5篇,其中有7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短短三年时间,我院的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不断刷新历史数据,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在这次科技大会表彰中,共有1个项目被评为科研先进一等奖,2个项目被评为科研先进二等奖,5个项目被评为科研先进三等奖,12个项目被评为引进新技术或推广适宜技术奖。这些项目有的是对传统技术的改进,有的是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它们分布于医院的医疗、护理、管理、后勤等多个领域,全面反映了医院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集中展现了医院科技人才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人才培养常抓不懈,科技队伍逐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院努力创造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不断优化专业队伍人才结构,有计划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根据需要进行人才引进,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我院医疗技术水平。一是2011-2013年,我院通过事业单位公开考录20余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医师,4名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护理专业的护士充实临床。并新进博士生1名,研究生3名,主任医师1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四名,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九名,极大的提升了医院技术力量。二是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共出资50余万选派46名优秀医护人员到中山大学第一附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汉同济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等国内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并采取由本院专业人员轮流讲课或请院外专家到我院讲学的办法,近三年共举办了55期各类医院内学术活动和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6000余人次。不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使多名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学成回来后为临床、科研带来新理念、新观点、新技术,一批基础扎实、技术精湛、思路活跃、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三、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超越自我的良好态度

刚才,会议表彰的20项创新技术,是我院2011年以来创新进程的缩影和代表,里面凝结着广大医务人员的智慧和心血。许多科室在创新与发展的道路上,都做出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历历数来,林林总总,这些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正是我院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但是大家知道,医院经过60多年阔步发展,虽然在规模、效益和管理方面已经有了稳步提高,可与市内同行业医院相比,我们在医疗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分析我们科技工作中的“短板”和“瓶颈”,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

1.申报课题欠积极:2011到2013年各科室只向市级以上部门申报了七项科研课题,各临床科室尚未积极行动。申报课题的科技含量与医院要求的相距甚远。

2.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所占的比例不高,申报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业务欠积极、规范,2011到2013年各科室只向医院申报了4项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业务,这与我院目前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新业务不相称。科研实力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存在某些申报项目简单,科技含量不高,开展例数少等问题。

4.科研课题质量不高:表现为优秀论文较少,研究课题起点还不够高,学科间的科研协作、联合攻关,仍需进一步加强等。

总之,我院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管理年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科研工作质的飞跃,推动我院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设现代化创新型医院

当前,我院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医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几年,对我们八医院来说,是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决胜未来的战略机遇期。我院科技创新工作要在巩固提高现有水平基础上,坚持科技兴院,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整合医院的优势专业,打造“一个创新”:即健全有医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两个平台”:即打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科技成果向临床转化平台;达到“三个提高”:即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医疗技术能力明显提高。

同志们,在医院发展的新征途中,我们要继续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积极投身于医院的发展建设中来。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是牢记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作为医务工作者,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要始终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学习充实自己,让目标激励自己,让创新发展自己。

二是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大氛围。在科技创新上,提倡做强、做精,突出我院特色。

三是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实施创新。利用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在技术创新进程中要注重从患者的基本需求出发,注重和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强化廉洁自律的意识。严格按照卫计委下发的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要求,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行业的光荣传统,营造浓厚廉洁文化氛围和执业环境。务必做到: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征文 篇5

报告中,___指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不懈奋斗。回首,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和人民不懈努力,书写中华民族恢弘史诗,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亦始终未改。不论是革命年代喊出“为子孙后代披荆斩棘带来幸福”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青春热血推动革命进程;还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建设年代为国防事业隐姓埋名;亦或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扎根基层,助力脱贫,无不将共产党人的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抗击疫情为世界提供范本,彰显中国制度优越性,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中国青年必当以平凡人的力量就非凡之事。

___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法律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是我们的舞台。报告中第七点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每一位法院干警肩负的使命。每一个案件的判决都会成为社会风气的指向标,公正的审判将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我们应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一名青年法院干警,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弘扬法治的时代,恰逢其时,与有荣焉。

新时代新征程新跨越 篇6

新党章拥抱新时代引领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总书记所作的政治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篇,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收尾,高瞻远瞩、举旗定向,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之作,通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超政治智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通篇充满着强烈使命感和强大正能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党的指导思想这个纲,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通过修改党的根本大法来确认和巩固党的十九大重大政治成果,这既有利于贯彻十九大、开启新征程,又为党章注入新时代血脉,实现了党章的与时俱进,是党章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新时代需要新党章、铸就新党章

总书记指出:“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定和修改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职权,也是每次大会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大制定第一部党章。从党的三大开始,除了党的五大因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后由中央政治局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均对党章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皆修改党章,将大会主要精神转化为党章规定,这种政治惯例保证了党章与时代同行并进。党的十九大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党章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党章修改提供了直接渊源。

(一)修改党章以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修改党章是最重大的党的制度变革,必须有足够成熟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提供支撑。在这个意义上,修改党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修改内容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对现实成果的确认和反映。如果没有党的建设和工作的重大成就、成功经验提供源头活水,党章制度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看党章,党章堪称一部高度浓缩的党的奋斗史,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取得的重大成就、创立的重大理论。从这个角度看党章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对党章这本“大书”续写新的篇章,都是在党章这棵“大树”中留下新的年轮,都是为党的建设和人民事业这艘“大船”增添新的制度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5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确认和巩固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最重要方式,就是将其载入党章。通过修改党章,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将其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转化为全党根本遵循。

(二)修改党章以适应进入新时代的现实需要

修改党章需要“瞻前顾后”,既要正视过往、总结提升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更要直面未来、把握大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为今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提供总依据总遵循。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走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新时代需要新党章,新党章要回应新时代。对党章作出适当修改,这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在党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通过修改党章,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政治观点、重大政治原则、重大战略部署载入党章,转化为全党一体遵循的刚性规定,为引领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党章修改重在体现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增一句减一字、加一条去一款皆事关重大,党章修改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审慎稳妥。党章高度凝练、篇幅有限,修改党章既不可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所有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都写进去,也不可能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理论观点和战略部署都写进去,只能择其要者而入之。

在这次党章修改工作启动之初,党中央就明确了党章修改原则,为党章修改定向定调。我理解,这次党章修改综合考虑“大、新、高、慎”4个字。所谓“大”,是指视野宏大、内容重大,涵盖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把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进党章,至于比较具体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工作要求不写进党章。所谓“新”,是指紧扣新时代之“新”来推进党章制度创新,保证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所谓“高”,是指对照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效力位阶最高这一定位,将涉及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党员基本义务和党的干部基本要求等内容写进党章,至于比较具体的事项不写入党章,可在条例等其他党内法规中规定。所谓“慎”,是指审慎而为,保持党章总体稳定、仅作适当修改,只修改那些成熟的、在党内已成共识且必须改的内容,至于不成熟的不改,不太成熟尚需实践继续研究探索的也不改,而可改可不改的原则上不改。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的十九大报告3.24万多字,写进党章的约2800字,虽然不及整个报告篇幅的9 %,但是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较之党章历史上的前16次修改,这次党章修改是介于改变框架结构的“大改”与修改具体文字的“小改”之间的“中改”。总共修改107处,其中总纲部分修改58处、增加了2个自然段,条文部分修改49处、增加了2条。经过修改,党章总纲由28自然段增至30自然段,正文由53条增至55条,篇幅由1.73万多字增至1.94万多字,增加了2100多字。党章的每一处修改,都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实践探索,蕴含着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昭示着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经过修改,党章面貌焕然一新,内容规定更加完善、时代特色更加鲜明、规范指引功能更加强大。新党章应新时代之运而生、顺新时代之势而立,必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最鲜艳的旗帜引领和最根本的制度保障。新党章面向新时代、回应新时代

这次党章修改点多面广,画龙点睛之笔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统领整个党章修改,辐射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纲举目张、逻辑严密,实现了党章制度创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方位对接和结构性耦合,保证了新党章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一)新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依靠伟大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度评价和衷心爱戴,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这次党章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提炼概括,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日益显现,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同和拥护,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这次党章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党章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在党章总纲中专门增加一个自然段,增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这更加有利于增强全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将其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二)新党章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战略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的根本大法上系统阐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张,推进伟大事业谋篇布局,描绘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壮丽蓝图,这是党章的一个重要任务。这次党章修改,着墨最多之处就是调整充实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写入党章总纲部分,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在党章总纲中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同时,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后,增写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三大历史任务之后,增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实这些内容,有利于全党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定力,为实现党的伟大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第二,调整充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面的内容。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大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同时,在总纲中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内容。把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调整为: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充实完善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既要长期坚持不动摇,又要与时俱进深化认识。为此,对党章总纲相关表述作了调整。包括: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而奋斗”调整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增加了“美丽”,实现了五大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对接;将“国家”调整为“强国”,与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原有总纲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增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七大战略”。增写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的内容。将“又好又快发展”修改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增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

第四,充实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作出全面部署。这次党章修改体现问题导向,积极回应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吸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凝聚力量,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经济建设方面。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全党凝心聚力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进。

(2)政治建设方面。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写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增写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纳入爱国统一战线范畴。这样修改,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形式。

(3)文化建设方面。把“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修改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促进全党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方面。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修改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全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有力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良好条件。

(5)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增写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此外,这次党章修改还对国防和军队、外交两方面内容作了充实。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增写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等内容;增写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将条文中相关内容修改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对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作出规定”。在外交方面,增写的内容主要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三)新党章充分体现加强党的领导新要求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只能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确立的。我们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党的领导弱化这一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旗帜鲜明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次党章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面的内容作了充实,特别是强调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更高站位上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则,将原总纲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一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修改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相应地,对总纲和条文中有关党的领导内容作了充实。主要有:在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中,增写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内容;在文化建设中,增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中的“领导”修改为“绝对领导”;在党的基层组织制度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在党组的职责任务中,增写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并将党组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中的“指导”改为“领导”。通过修改,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政治原则,更加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另则,在党章总纲部分增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写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作这样的修改,对于推动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意义。

(四)新党章充分体现加强党的建设新部署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针对过去一段时期党的建设缺失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阐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严肃正风肃纪、大力反腐惩恶,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次党章修改吸收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党的建设实践创新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健全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调整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总纲中明确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一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修改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根据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把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形成“5 2”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同时,增写“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使党的建设布局更加完善、要求更加全面,有利于全党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第二,充实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将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从4项拓展为5项,整合相关内容、增加新的要求,形成第五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第三,充实党的组织方面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及相关制度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这次党章修改吸收这些成果,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方面的制度。主要包括:

(1)在党的组织制度一章,总结5年巡视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新增一条规定实现巡视全覆盖、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等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落实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为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党章依据。

(2)在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两章中,将党的代表大会对同级纪委报告的“听取和审查”修改为“审查”。作这样的修改,主要是考虑到实践中是以书面形式审议的。

(3)在党的基层组织一章,顺应基层呼声,着眼于增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将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调整为“三年至五年”;充实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增写一条规定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表述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4)在党组一章,增写讨论和决定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和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重要事项的内容。

第四,充实党员和党的干部方面的制度。充实党员义务和发展党员标准等内容,增写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同时,为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质量,强调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作这样的充实,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品德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这次党章修改,将原有总纲中“选拔使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修改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同时还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以及反对“四风”等内容充实进相关条款。

第五,充实党的纪律和党的纪检机关相关内容。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这次党章修改吸收近年来纪律建设和纪检体制改革的新成果,对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两章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党的纪律一章,明确党的六大纪律;提出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同时,补充给予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轻处分的程序。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一章,完善了纪检机关双重领导体制、全面派驻机制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纪检机关的职责定位,将党的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等内容写进相关条款;完善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委员进行执纪审查的程序规定。充实这些内容,规范了给以党纪轻处分的权限,填补了纪律处分程序的空白。新征程依据新党章、依靠新党章

党章的权威在于集中反映全党意志,党章的生命在于全党尊崇一体遵循。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以新党章为根本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依据党章履职尽责、依靠党章开展工作,确保新征程行稳致远、一路辉煌。

(一)新征程要以新党章为总依据和总遵循

这是由党章的崇高地位决定的。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党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新党章作出的新规定是根本性规定,新党章提出的新要求是根本性要求,新党章提供的新保障是根本性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新征程上,要时时处处事事以党章为总依据和总遵循,自觉同党章对表对标,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符合党章要求,始终按照党章标明的正确方向前进。

这是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的十九大创造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新党章要求“依规治党、标本兼治”,总书记作出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这一重大判断。依规治党,就是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把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依规治党首先是依据党章管党治党。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因此,在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开展党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规治党,坚决将党章当作管党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党章修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转化为党章内容,可以说,党章修正案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党形成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切实把党章要求贯彻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新征程要充分发挥新党章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一方面,要自觉在新党章引领下开展工作。新党章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党章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大政方针,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新党章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确保新征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我们在新形势下作出新部署、提出新目标、推进新工作、续写新篇章,要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新党章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新党章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为努力方向,以新党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行动依据,在新征程上始终以新党章这面光辉旗帜为指引奋勇前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党章的根本保障作用。党章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制度,是全党意志的集中体现,在党内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为全党在新时代下新征程上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新党章的根本保障作用,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敬畏党章权威,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用党章治党管权治吏,只能在党章之下、不能在党章之上党章之外活动,始终在党章设定的轨道上前行、不能越轨脱轨;要自觉运用党章、努力用好党章,始终高举党章、善于依靠党章,根据党章规定和党章精神建章立制、决策部署、谋划工作,从党章中找到源头、找准依据、汲取强大力量;要坚决维护党章权威,维护党章权威就是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新征程要全面贯彻严格落实新党章

新党章博大精深,贯彻落实必须在“全面”上下功夫。一要把贯彻落实新党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通起来,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章修正案的直接来源,只有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做到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新党章。二要把新党章确立的行动指南和战略部署贯通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下,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三要把新党章中提出的“四个伟大”相关要求贯通起来,将它们当作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得益彰的整体加以全面贯彻落实。四要把新党章总纲中阐述的大政方针和条文中作出的具体规定贯通起来,全面把握这次党章修改的思想创新、战略部署、制度安排。五要把新党章提出的新要求和既有规定贯通起来,二者在党章中融为一体,既要突出重点、聚焦新内容,又要将新党章当作有机整体来学习贯彻。

反馈——新起点新征程 篇7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 本刊2010年第5期专门研究探讨了煤炭产业升级改造的问题。在最广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 改变煤炭发展方式, 应用高新技术推进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升级, 推广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和企业集团, 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 大力延长煤化工产业链, 实现煤炭的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多元发展。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 新能源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 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 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 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感谢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刘翠玲, 我们采纳了她的提议, 在2011年《能源与节能》期刊增设了“新能源建设”栏目, 以加大国内外新能源研究与利用的力度。

石油, 被誉为“黑金”的“工业血液”。目前,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 但石油供应仍然入不敷出, 严重依赖进口。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平均, 使得石油这种重要战略物资必须通过国际贸易才能达成其在全球的平衡使用。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的中国, 如何寻找和保卫自己的石油生命线,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一道必答题。

新认识、新特点、新征程 篇8

浙江制造面临既要在“工业2.0”、“工业3.0”补课,又要在“工业4.0”加课这样一个双重任务,产业迈向中高端,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互联网+制造业”是在一个新的高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制造业产生革命性或者说是颠覆性的影响。

为全面贯彻落实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精神,传达工信部全国大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2016年专项行动,浙江省召开了“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

会上,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君青重点谈及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新常态下“两化”深度融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015年5月、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两份重要文件已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的行动纲领。在去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强省长指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是中国制造摆脱“双向挤压”的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工业经济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

“互联网+制造业”是在一个新的高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对制造业产生革命性或者说是颠覆性的影响。

会上,吴君青详述了“互联网+制造”的四大好处:一是利用互联网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能力,重塑制造业创新体系。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可以广泛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创新,倒逼企业通过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跨国、跨区域企业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间的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培育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系统化、网络化的创新平台,从而重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大企业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是四大基础技术及其融合应用,即以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核心工业软硬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所构成的“新四基”。二是互联网使企业与用户零距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互联网+”,使企业与市场、与用户变成零距离,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还彻底改变了以往生产什么卖什么的理念,倒逼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有效供给,倒逼传统企业瞄准市场加速创新,形成C2B/B2B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模式以及智能化在线运维服务等新业态。三是互联网是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互联网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首先,传统的产品或装备一定要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产品自身是一个远程可以采集信息、分析、控制、优化的一个产品。其次,要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和设备大数据的智能云服务平台。四是制造业互联网化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制造,必须练好企业信息化的内功。企业作为产业链和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要融入这个产业创新体系中,必须将互联网延伸到企业内部,使企业系统与外部资源实现实时、无缝、高效连接,使制造系统由原先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或者说转变为由用户来驱动制造的新模式。这就要求制造系统应具有更高的灵活、敏捷和智能。

把握“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新特点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一批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将延续“十二五”期间的良好发展势头。从发展阶段上看,“两化”融合将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阶段发展;从企业类型上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将不断提速;从“两化”融合作用上看,“两化”融合将加速推动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吴君青总结概括了“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七个新特点:一是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二是智能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爆发式增长。继汽车、航空、电子制造等行业广泛采用机器人后,金属加工、卫浴五金、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也开始应用机器人。三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拉开序幕。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备基础,是智能制造生产体系中“系统的系统”。四是传统企业加快拥抱互联网新模式。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微电商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五是工业大数据应用初步发展。大数据应用正从零售、金融、电信、物流、医疗、交通等领域加速向制造业拓展。六是制造业服务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正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生产为本到以“生产+服务”或服务为本转变,服务化转型态势明显。七是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日趋增强,国产软硬件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浙江经济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两化”深度融合将进入以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2.0版。全省要把握形势,抓紧机遇,加速推进。

上一篇:审计工作演讲稿下一篇:浅谈大学生求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