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论文

2025-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商论文(推荐10篇)

民商论文 篇1

民商法学专业《民商法》试题A卷

注: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题签(试题)上不给分。

2.答卷须用黑蓝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用红色笔、铅笔不给分。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

1.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2.交叉强制许可

3.一人有限公司

4.民法基本原则

5.民事法律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归属有哪些规定?

2.专利权无效宣告的法律后果由哪些?

3.票据行为的代理必须具备哪些要件?

4.在我国现阶段,区分公法和私法的意义是什么?

5.民法上物的特征有哪些?

6.狭义债权让与须具备哪些条件?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专利制度的特征和意义。

2.试评析物权法上的物权法定原则。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2003年5月10日,A国营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该厂厂长向该厂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在征得该厂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于2003年5 月20日决定立案。2003年6月20日,人民法院决定该厂厂长召集并主持每一次债权人会议;最大债权人是某银行,其对该厂厂房享有抵押权,法院决定由某银行行长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经1/5债权人代表提议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确定了清偿顺序和比例,2004年10月10日,人民法院裁定该企业破产,由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主持进行清算。

试问:该企业的破产程序有哪些违法之处?请指明正确的做法。

2.2005年3月1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甲公司购买乙公司50吨某型号水泥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乙公司应于2005年3月31日前交货(没有约定交付地点),甲公司在2005年3月15日前向乙公司交定金3000元,在收到货后10日内向乙公司支付全部货款。合同同时约定: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5000元。合同生效后,甲公司依约定向乙公司交付了3000元定金。2005年3月30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发运50吨水泥,但为甲公司运送水泥的丙公司的运输车辆在途中遭遇泥石流发生翻车事故,车辆损坏,水泥全部被水淹。乙公司向甲公司通报了该情况,表示乙公司已经履行了交货义务,由于是运送货物的第三人丙公司的运输车辆遭遇泥石流造成货物毁损,与乙公司无关,要求甲公司按合同约定的2005年4月10日前向乙公司支付全部货款。甲公司回复乙公司:甲公司并没有收到货物,且水泥是种类物,不能免除乙公司交货义务,乙公司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如果

因第三人丙公司的原因造成违约,乙公司应向丙公司索赔。双方发生纠纷,乙公司并没有再发货,甲公司也没有付货款。

试问:

(1)乙公司发运的水泥毁损的责任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2)哪一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民商论文 篇2

1 民商法的连带责任的概念界定

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连带责任人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这个主体多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责任人构成。民商法的连带责任多数是与债务发生关系的, 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的法律概念。连带责任人至少由两个之间存在某些连带关系的债务人组成, 当债权人受到某种损失时, 连带责任人应共同对其承担责任。如果连带责任人中的大多数违法这个义务, 那么其中的任何一个连带责任人都应承担债权人的全部责任。在偿还的时候, 债权人不能重复接受多个连带责任人的补偿。

2 民商法的连带责任的类型分析

2.1 共同责任造成的连带责任

在民商法中, 共同责任造成的连带责任主要是指在建筑施工中, 由于维护人员或管理人员的疏忽、或是建筑物坍塌等造成的人员或财产损伤, 这时依据法律对连带责任的相关规定, 建筑施工人员、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设计人员要共同对受害人承担责任。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 夫妻双方要共同承担他们共同生活时产生的债务, 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死亡, 那么与他具有夫妻关系的另一方要单独偿还债务, 并肚子承担起连带责任。

2.2 共同行为产生的连带责任

2.2.1 共同的危险行为产生的连带责任

这种连带责任是指由共同的危险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 并且造成后果的责任人不明确, 这时具有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人就要承担连带责任。

2.2.2 共同侵权产生的连带责任

民商法是这样规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因共同主观故意或主观过失伤害到他人的利益[1], 具备这样的条件成为共同侵权, 由共同侵权的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民法通则》也对此做了相关规定。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时没有存在共同的主观性, 这种情况下是否应该产生连带责任, 对这个问题, 主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因为他们共同损害的结果是相同的, 但是在这个结果发生之前, 他们的主观性并不相同, 并且在损害过程发生中不存在共同的过失, 所以不应当产生连带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在损害过程发生前行为人没有共同的行为意识, 但是产生了共同的损害结果, 必应产生连带责任。在现实实践中, 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决定。

2.3 担保造成的连带责任

这种连带责任通常是在承担保证时双方没有制定明确的具体内容及方式, 一旦债务人不履行自己在法律效力合同中的责任时, 担保人的连带责任就会相应出现。如果该债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的担保, 并且对担保人的职责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这时就要由所有的担保人共同承担该债务的连带责任。

2.4 代理产生的连带责任

正规的代理行为是不用承担连带责任的, 只要在下述几种情况下才必须承担责任:

2.4.1 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违法代理

代理人认识到所要代理的事情是违法是, 但仍进行代理, 在这种情况下, 双方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2.4.2 没有代理权限

代理人不具备进行代理的权限或资质, 或他的代理权限已终止, 第三方明确了解这种情况是违法的, 这种情况下给被代理人的权益造成的损害由第三方和代理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2.4.3 代理方与第三方恶意串通

当代理方与第三方在整个代理过程中以不正当的方式, 恶意串通, 给被代理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连带责任由代理人和第三方共同承担。

2.4.4 委托不明

委托代理人如果找其他负责人进行代理, 被委托的第三方代理因为手续、资质等原因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 连带责任由最初的代理方和现在的代理方共同承担。

2.5 合资共营造成的连带责任

合资的企业中, 持股票最多的掌控人与其合资的人都有对其资产合理分配的权利, 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困境有共同承担的责任, 对在经营期间产生的债务要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规定。

3 民商法的连带责任尚存的问题

迄今为止, 理论界对连带责任的界定尚不明确, 一些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存在的问题也不胜枚举。我们知道, 民商法的连带责任是保护受害方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在受害人权益受到损害时, 都有法律法规来判定由哪些人承担责任, 由什么样的人承担连带责任, 我们同样清楚, 很多时候负有连带责任的主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的, 那么他们所承担的连带责任如何非配, 应以什么为依据?这是目前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也是最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总结

连带责任是比较特殊的民事责任, 我国应该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民商法的连带责任是民事责任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保护受害方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由于对民商法的连带责任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连带责任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 导致人们在依据该法律概念解决问题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国应对此制定出具体的法律法规, 让人们有法可依, 有理可据, 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应对民商法的连带责任给予足够的重视, 早日解决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如何面对就业困惑

李涵

吉林大学

摘要:新闻业属于实用性较强挑战性较高的专业, 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良知。伴随着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兴起与发展, 对于新闻从业者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各大高校也纷纷设置相关的专业培养人才。但目前我国新闻专业与新闻人才面临供大于求的尴尬境界, 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往往面临着改行换业的选择。本文从新闻教育谈起, 逐步分析新闻业毕业生困境所在, 后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新闻专业;高校毕业生;新闻教育;就业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考升学率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价值下降,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尤其是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很多人都选择改行换业, 选择其他的行业谋生存。而很多非新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却在就业时从事新闻业, 并在此有所作为。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就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面对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 从高校教育, 毕业生本身, 再到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等原因进行探讨, 给出答案和建议。期望借此给予学校, 毕业生以及人才招聘单位予启示, 为高校新闻业毕业生人才开拓就业之道路。

三、高校就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及亲身经历, 总结出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对以下就业难题:

(1) 招聘单位要求高, 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新闻素养, 还要求有其他专业的知识素养例如: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识水平, 具有一定的日语, 英语表达能力。或有的招聘企业直接提出招聘金融专业, 历史等专业的毕业生, 而非新闻专业出身的学生。

(2) 要求有几年的工作经验, 而在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没有这种经验, 因而被拒。

(3) 要求有一定的技能, 例如:会使用Photoshop, flash, 方正飞腾等电脑软件, 很多毕业生对这些软件还属于闻所未闻的状态, 更不用说去熟练的操作。

四、就业“难”背后的原因

据以上问题所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大概有如下两个个方面:

(1) 新闻教育方面:a我国高校设立新闻传播学专业点高达800多个, 分布于全国300多家的高校, 总计有在校本硕博生25万, 而全国从事新闻专业的比记者编辑的在职人员仅有20万, 由此可见高校新闻人才的输入远远大于其供求, 最后倒是人才贬值, 资源浪费。b专业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 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偏重于理论方法的灌输, 一定的新闻理论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如果只注重新闻专业方面的理论教学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知识培养, 使学生成为“新闻通, 其他茫”尴尬境界。而忽视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会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造成毕业就业难的困境。

(2) 高校生自身原因:在校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知识面窄, 实际应用能力薄弱, 眼高手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此专业对人才的要求, 新闻业是一项要求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 不仅仅限于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 还要具备更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很多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其他方面的培养, 只顾应对考试而忽视未来的就业需求

五、如何应对就业困惑

要改变当前新闻专业就业难的困境, 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 但高校的新闻教育以及学生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善:

首先, 改革不适宜的课程, 培养特色全方位的人才。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 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处于一种共存的状态。学校课程的设置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而设置课程, 使受教者可以与时俱进, 了解社会的发展。此外, 更加要注重具备综合素质的特色人才,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 社会对传媒人才的要求水平也愈加的提高, 不仅要有一定的新闻知识新闻素养, 还要具有其他方面的技能, 例如较高的外语写作表达能力, 能够熟练的应用各种电脑软件等。学校在以新闻理论知识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设有其他知识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人才, 毕业后即能就业。

其次,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 不应以考试为目的为目标, 应把自己的目标定在就业这一方面。根据就业形势的需求来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方面接受来自学校的知识灌输, 一方面有意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有余力之时,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新闻传媒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的行业, 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新闻专业素养, 还要在其它方面有着较高的知识素质, 因而在校大学生不应仅仅满足于书本的传道解惑, 更应提高自己外语及其它知识的储备量, 加强社会实践, 积累自己的经验, 在毕业就业之时才能从容不迫。

参考文献:

[1]朱春雷, 《浅析当钱高职新闻专业的就业危机》考试周刊,

[2]丛春华, 《新闻教育的困局及破局之探析》三明学院学报,

[3]何艳志, 《浅析新闻专业教育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7-12-15

作者简介:李涵,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摘要:连带责任是个范围广, 在现实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法律概念, 目前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民商法的连带责任多发生在债务关系中, 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多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民商法的连带责任按其产生的条件可分为五种类型:①共同责任造成的连带责任。②共同行为产生的连带责任。③担保造成的连带责任。④代理产生的连带责任。⑤合资共营造成的连带责任。目前, 民商法的连带责任没有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的人的分配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一些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民商法,连带责任,责任,权益

参考文献

[1]刘盛.试论民商法的连带责任[J].法制与社会, 2011 (34) .

[2]刘思聪.浅析民商法的连带责任[J].法制与社会, 2011 (12)

[3]吕红雷.试论民商法的连带责任[J].商场现代化, 2013 (3)

[4]赵志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 2013 (4)

胡葆森 官商变民商 篇3

出生地:河南濮阳

教育:硕士(郑州大学,英语系)

主要公司:河南建业集团

公司总部:河南郑州

第一次上市:没有

主要行业:河南房地产

资产:0.95亿美元

富豪排名:并列第77位

胡葆森现为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建业发展(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建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0年,一个难以预料的变故,使胡毅然下海。一直在做"官商"的胡葆森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具备一个善于观察并且善于从观察中分析、研判形势的头脑,而这也造就了他后来辉煌的事业。

2000年11月,是胡放弃公职下海经商10周年的日子。1990年,在全国清理整顿公司浪潮中,胡供职的中国中原集团因种种原因未能幸免整顿命运,这样一家刚刚出现在中原大地的,也是中原大地首家"综合商社式"企业被迫停业。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胡一直被公司派驻香港。此刻,胡正面临着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胡决心放弃即将到手的"副厅级待遇",放弃已有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一头扎进了海里"。胡自走出校门后吃了12年"皇粮",做了12年的"官商",同时也经营管理了12年对外贸易企业(主要是对香港),但胡在下海之初却被迫改了行。因为80年代后期,在港的中资机构已达数千家,且不说全国外贸公司在港的窗口公司林林总总,连大中型出口创汇企业也纷纷在港办起了自己的中转机构。如果胡还经营对港进出口业务,无异于虎口夺食,自讨苦吃。面对此情此景,胡不得不改弦易辙,做出新的选择。恰逢此时香港房地产市场面临复苏,胡即选择房地产,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商旅生涯。

和其他创业故事不同,胡的创业比较顺利。胡下海不久,即在1992年、1993年迎来了长达两年的地产高潮。胡用这两年时间挖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起步的顺利,印证了香港商界流行的一句话: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1992年后,沿海"房地产热"开始向内地蔓延,但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地产市场依然如一潭死水,一些有意在河南发展的投资者,面对当地人和当地政府保守的思想意识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种种政策障碍,皆知难而退,嘎然止步。胡决定返回河南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时候,也遇到了如何改变主管部门保守思想的难题。胡记得自己当初做了两件工作:一是将沿海、特别是河南周边城市(如武汉、成都、济南等)的房地产开发动态搜集起来,装订成册,作为说服有关部门为房地产市场开"绿灯"的依据;二是以中方合作方(省建设银行)的名义向省政府递交正式报告,由胡递送至当时河南主管对外开放的一位副省长手里。这位副省长思想比较开明,且对胡比较了解,于是,由这位副省长拍板,河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河南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郑州宣告成立。

从胡的发家史中,不难看出其善于利用金融的杠杆作用,并注重塑造房地产业的品牌形象,这是胡成功的重要因素。胡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是以二级市场的投资为主,在国内则主要是做一级市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胡自认为在经营过程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在省外贸工作时培养的对市场的敏感意识。同时,在香港地产业的实践,也使他懂得了楼盘策划中品牌的重要性,在香港,市场就认几个房地产牌子,如新鸿基、长江实业、恒基兆业、信和等等。胡曾经认真地分析过,为什么在香港其他地产商的楼盘一开盘价格就要低于这几家企业10%-20%,而新鸿基的价格永远是市场最高价。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家的品牌形象好。这就说明房地产跟其他商品其实一样,品牌最重要。所以,胡在河南搞房地产一直注意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包括创办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搞教育工程,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民商法本科论文 篇4

民商法关系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课题,任何一个从事民商法学研究和实践的人都不能回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民商法本科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 要:民商法是一种在历史中逐渐演变而成的秩序规则,它的形成是以约定俗成的惯例为基础的。民商法是随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在经济历史逐步产生的。在民商法的发展历程中,就整个民商法而言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演变而来的,政府立法者扮演了强制将民商法规完善建立的一个角色,其意志对民商法本身起了一定的作用,演变意味着它是人们之间一次次交往习俗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所以,民商法的制定和实施首先必须尊重习惯、习俗,以群体性利益为主要向导。

关键词:民商法演变 发展

一、民商法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民商法的出现主要作用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并且阐述不断发展成为社会关系基本内容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理性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利益的追求必然打破一个相互平等的关系。民商法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这种相互之间的不平等地位趋向平等,在进入社会后的人们中不断角逐竞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逐步演变的,首先人们会产生相应习惯,再产生约定俗成的惯例,并最终在政府干预下形成具有正规明确带有强制力的法律。

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民商法不断完善,从低级制度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高级的制度形式。所以,它们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而界限分明的,“法律从习惯与习俗的形成慢慢演变成同属一个连续体,其间的互相转化是细微的,慢慢的,不轻易被觉察的”。法律发展史表明,法律是由人类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习俗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商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法律的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法律便发展成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德国学者萨维尼也曾指出:“一切法律均缘于行为方式,在行为方式中,用习常使用但却并非十分准确的语言来说,习惯法渐次形成;就是说,法律首先产生于习俗和人民的信仰,其次乃假手于法学,职是之故,法律完全是由沉潜于内、悄无声息的力量,而非法律制定者的专断意志所决定的。”

二、民商法产生与习惯的关系

民商法的主要作用是“民商法在于明确人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经济关系的形式和作用”。在约定俗成的习惯基础上产生的法律主要是作为民商法中的私法,和其他的法律一样它不被任何情感因素左右,公平公正地审判。商品贸易是普通民众之间财产等价交换的过程,在社会中属于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发展出来的习惯和习俗。当我们上街买东西时或同他人发生一般生活商品交易时,我们只要自然而然地去按习惯规则办事就可以了,不会感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在受到什么法律的约束。所以,民商法尽管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但它的法律强制性作用只在涉及违约或侵权时才表现出来。在发生了违约或侵权所的情况时,通常是按习惯或约定去处理,如果双方或其中一方不遵守惯例来履行约定时,法律则是最好的帮手。而当约定俗成的习俗发生变更时,相应民商法规则也会随后修订。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某些习俗在替代着民商法,应该说这是一种侵蚀,对约定双方利益是有破坏性的。在世界上少数国家或地区:“人们可以说某一法律规则未被实施或被废弃完全是习惯法所起的作用,因为无需通过必要的渠道去采取真正的法律程序,它就可结束某一法律规定,用另一条来代替。”一些法学专家将其现象解释为:“由习惯法引致的法律之废除。”

三、民商法在英美和大陆法系的不同

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的地方,首先谈谈英美法系,它必须在丰富的法律实例基础上才能被建立,他们的民商法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因为他们的法是由历史演化出来的结晶而形成的。美国法学研究专家家庞德说:“普通法的力量来自它对具体争议的解决,一旦普通法法官直接或间接的实施法律,他们总习惯于以过去的司法经验适用于眼前的案件,而不会将案件置于抽象的体系、准确的逻辑框架中。”大陆法系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其民商法主要以相应法典和立法为基础。大陆法系的民商法不是以立法者意志而产生,而是根据本国社会生活习惯、习俗和惯例作为产生根基,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人们在交易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各种惯例规则。德国民法典的一个重要渊源是日耳曼法,而日耳曼法则是存在于各个地区的不成文法律习惯。德国民法典是在古罗马大量民事习惯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民事习惯,特别是有关商品交易方面的习惯规则,大大适应和满足了刚刚统一的德国经济发展之需。而法国和德国民商法之间的不同是在于法国法通过比较精确的语言对这些规则作了逻辑上的演绎。

当我们说民商法是社会经济发展慢慢演变的产物时,主要是从其内容方面来说的。民商法发源自社会的习惯、习俗和惯例。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将全世界的商品经济发展带动起来的时候,在商品交易规则中,其主要内容是由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这些商品交换规则是商品(市场)经济自然演化的产物,不是立法机构刻意制造出来的。如果一个国家还有没成文的民法典,该国国民的商品交易仍是在习惯、习俗和惯例中不断地发展和运行。同样,一个国家制定了民法典,该国民的交易过程中除了有法律的制约外,还是离不开传统习惯、习俗和惯例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民商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立法机关陆续制定并完善了大量的民商立法。作为民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合同法》、《物权法》和《侵权法》已经出台。但是,立法者在制定民商法律时,能否完全按照民众利益为主导的方向进行设计相应制度是值得探讨的。民商法也和其他法律法律一样不可轻易替换。

参考文献:

[1][5][德]马克斯韦伯著.李强译.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三联书店,:14,33.

[2][德]冯.萨维尼著.**译.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国法制出版社,:11.

[3][4][法]亨利莱维布律尔著.许钧译.法律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0,41.

[6][美]罗斯科庞德著.唐前宏译.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2001:114-115.

[7]李国强,聂长建.法律中的逻辑和经验作用探讨.法学杂志,,(1):130.

街道民商对接平台建设方案 篇5

为提高街道对辖区居民和商户的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整合辖区商业资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项目背景

***地处老城区,人口高度集中,服务网点密集,居民与商户之间利益联系密切,服务网点与居住区交错分布,居民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都能够在居住区周边解决,商户的发展也得益于周边庞大的消费群体。但因为缺乏沟通渠道,商户和居民之间一直没有找到最佳契合点,服务和需求没有很好衔接,服务网点缺少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居民高层次、特色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因为商户和居民在同一区域活动,围绕争夺公共空间,双方不断产生一些矛盾,堵塞交通、噪音扰民、侵占公共空间等问题层出不穷。街道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在引导服务和化解矛盾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得到各方认可。

二、项目目标

1.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实惠、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项目,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树立起商户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3.建立区域间的诚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诚信档案,将居民诚信度与享受的服务水平相挂钩,将商户诚信度与宣传的力度广度相挂钩,逐步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的、多中心的信用体系。

三、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平台建设,充分考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政府服务的多方面供给,在平台的规划建设时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2.着眼应用,注重实效。要认真分析用户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知识水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则设计和信息系统开发,保证平台简便易用,易于接受。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要保证政府对平台使用权限的绝对控制,避免其过度商业化。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等方面可吸纳多方投入,多元参与,鼓励民间企业参与平台建设。

四、建设步骤

1.招募“爱心商户”。在辖区精选一批医药零售门市、日用百货商店、蔬菜水果超市等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设为“爱心商户”,由街道向辖区困难群体、高龄老人、志愿者发放“爱心卡”,持卡人可在“爱心商户”享受商品折扣、送货上门、预约服务等增值项目。(目的:评估居民与商户对政府搭建服务平台的认可程度,初步规划设计服务平台运行规则。)

2.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网上虚拟的政务、服务综合体,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宣传政策法规、推广“三务”公开、实行网上办公、引导意识形态的网上阵地;从居民的角度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参与社区事务的网上沙龙;从商家的角度是展示企业形象、推广定制服务、参与志愿活动的网上商城,配套开发后台数据库、居民手机客户端、商家交易平台等软件,将“爱心商户”与居民的线下交易升级为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建立覆盖辖区的免费WiFi网络,将网站首页设为登录页,增强网站宣传力度,方便居民和商户使用手机客户端参与商业活动;在居民活动集中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发布辖区新闻,传播公益思想。

3.扩大用户群体。发挥网络的时间、空间优势,鼓励和引导辖区所有商户、居民接入便民服务平台,将“爱心商户”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模式推广为辖区所有商户面向辖区所有居民,届时,辖区居民对教育、医疗、家政、配送等等各类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

4.推进诚信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建立辖区商户和居民的诚信档案,划分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推进居民诚信意识,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需要政府通过本级投入、申请上级专项资金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解决。

2.人才保障。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可通过政府购买或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解决。

民商法硕士个人简历 篇6

姓 名:glzy8.com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3-5-

3民 族:汉族

最高学历:硕士

现居住地:河北省-保定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到岗时间:随时

联系电话:0311-86668888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行政·后勤类

应聘行业: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建筑与工程,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等)

期望工作地区:保定市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善于人际交往

沟通能力较强;有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

工作经历

大连可口可乐有限公司2008-5至2008-7:法务专员助理

所在部门:法务部

工作描述:法务专员助理:负责核对、修改各类合同、整理资料、提出法律建议等。

教育背景

2007-9至2009-12学校名称: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专业名称:民商法

取得学历:硕士

语言技能

外语语种:英语

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篇7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概念

所谓诚实信用, 就是要求按照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行事。在缔约时和缔约后诚信不欺, 恪守诺言。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诚实信用原则就是对自由的正当性限制。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即使法律条文规定的再全面, 也不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任何一部法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制度中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民商法规定该原则, 使法院在司法活动中能行使自由裁量权, 调解当事人利益冲突, 使民商事法律关系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民商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民商法是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法律,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基本原则中居于主导地位, 是现代民商法基本精神的体现。

(一)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地位

民商法基本原则是指对民商法内容有普遍约束力的原则, 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审判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反映了民商事活动的根本属性。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市场经济对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下, 这一原则不仅体现了立法者的主观意志和现代民法精神, 还为法律的适用和法律漏洞的填补提供了一致性的依据。

尽管诚实信用原则与民商法其它基本原则有实质上的差异, 但都体现了民商法共同的价值取向: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具有相同的价值内涵;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要求;公序良俗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补充。正因为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最高指导原则, 该原则也被称为民商法体系中的“帝王条款”。

(二)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作用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守法、司法这三个方面:首先, 在立法上有立法准则的功能, 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后, 民事立法都应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其次, 在守法上具有行为准则的功能, 它要求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图必须是诚实的、善良的;最后, 在司法上具有裁判准则的功能, 作为一个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的原则, 法官在司法活动中运用这一原则时, 必须与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在适用该原则时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规范的法律化, 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基本高度。由于社会生活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 仅靠法律条文无法应付不断产生的新问题, 诚实信用原则的价值永远会存在, 其被奉为现代民商法最高指导原则是当之无愧的。

三、民法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比较

我国“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的争论从未停止, 各方观点不一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一般认为, 民法是基本法, 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由此看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和商法中的表现基本相同, 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较之商法领域, 我国学者对民法领域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较多。

(一)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中的调整对象不同

不论民商法的关系存在多少争议, 法学界对民法和商法调整范围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商法调整因商主体从事的经营性行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由于调整范围的不同导致了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和商法领域中调整对象的不同。在民法中, 诚实信用原则以物权法和债权法领域为代表, 禁止权利滥用、相邻权、善意取得、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均为该原则的具体表现。在商法中,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最大诚信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典型表现。

(二) 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与商法中的状态不同

民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更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 是人们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习惯中沉淀下来的经验总结, 表现在诚实信用原则上也导致了该原则的相对稳定性。商法的迅速发展却正是因为要随着商事活动的变化而变化, 虽不是朝令夕改, 但为了适应商事活动的需要, 制度要因时而变, 故商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随具体的商事活动具有多变性的特点。

(三) 伦理性与技术性的差异

从社会学角度观察, 法律条款包括伦理性条款和技术性条款。民法中多数为伦理性条款, 商法中多数为技术性条款, 这既体现在其组织法上, 也体现在其行为法上。民法基本原则是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具体到诚实信用原则中就更多结合了伦理性。而商法偏重技术性条款, 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与技术性的结合非常显著, 如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 常常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难以理解而造成纠纷。

四、结语

诚实信用原则为民商法学必作之论, 世界各国的研究水平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对我国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及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差异作了粗浅的探讨, 希望能更深入的理解这一原则在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学鹿, 梁鹏.商法中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J].法学评论, 2010 (11) .

[2]王斐民.民法、商法、经济法视野中的诚实信用原则[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3]李东.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J].人民论坛, 2012 (29) .

民商事审判证据制度研究 篇8

关键词:民商事;审判;证据;异议;优先;交换

1.前言

我国目前对于民商事审判证据制度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至今仍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证据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对于程序的轻视,许多司法人员对于证据规则缺乏理性认识,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商事活动也在迅猛发展,民商事纠纷的数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因此对于证据认定以及规则的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针对我国民商事审判证据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完善的措施。

2.民商事诉讼的主要证据规则

2.1证据申请、审查与异议制度

通常我们所讲的证据申请、审查与异议制度,往往是根据法院的权力介入来收集祥光证据。正常程序下,都是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认真审查后根据具体情况看是不是需要调查取证的决定。

2.2证据优先原则

证据优先原则指的通常情况下是当事人的一切主张必须有毋庸置疑的证据进行佐证,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无法提出证据反驳对方的话,就应当承担败诉的后果。这可以有效的避免法官自由心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当事人自由举证。

2.3证据的审查判断原则

证据的审查判断原则,借鉴世界各国的司法制度,综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制定与我国司法制度相契合的证据审查判断原则。

2.4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

根据相关规定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必须要遵循以下标准:其基础应当是法律政策的精神或者法律以及经验法则,体现公平、诚实等原则,根据当事人所需要证明的不同事实,根据具体的请求合理的分配举证责任。通过有效的举证责任分配机制,假如法律有规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如果法无明文规定的,应昂根据经验法则进行处理,如果既无法律也无经验法则的,应当根据公平原则进行处理。如果对于举证责任分配,实体法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理;如果没有规定的,法院在法律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法律解释的方法进行解决。对于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损害赔偿问题上,运用公平原则对于受害人的举证责任进行合理分配。

3.证据采信的规范化标准

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是构件司法证明标准规范化的基础,对于证据的真实可靠性进行审查是司法人员的主要任务。统一的证据采信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司法环节,对于证据的采信一般以个人的经验为主,难以形成统一化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混乱。

人证的采信标准一般以具有相关认知能力与专门知识为基础,其发生具有可能性与合理性。证据的内容要具有恰当性与一致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司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这是由于人证上存在的一定不足导致的。而物证的采信标准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规范化,避免过多的主观因素介入。民事证据规则中对于存疑证据的采信作了一般性的规定。但是证明力大小并不是绝对的,证明力大并不必然属于真实的,而证明力小也不必然是虚假的,只是在盖然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对于存疑证据的采信原则,依然受到自由心证的影响,法官主观意识、认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主观能动性在证据彩信中也是非常关键的,做到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是法庭审判的关键。

4.建立健全证据交换制度

4.1立法上进行证据交换制度的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交换制度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仅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涉及。各个地方法院的操作非常混乱,而且使得法律后果的权威性较低,使得当事人难以信服。完善与法定化证据交换制度,细化程序,增强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将证据交换制度常态化,改变现在证据交换完全由法官决定的情况;对于证据不交换的后果进行确定,如果没有及时交换证据的,应当允许补充交换后者提供;对于证据交换的各方主体进行明确规定,由法官进行主持,充分保障证据交换制度的效果,明确规定证据交换的时间与次数。

4.2完善制度运行环境

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难以推行证据交换制度,应当充分的理解当事人主义的内涵,促使法院向法律事实的转变,对于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制度进行规定,建立证据交换的配套制度。对于证据法进行细化,将证据交换制度常态化,保障证据交换制度能够在司法实践中顺利运行;提高相关法官以及司法人员的素质,确保民法相关原则得以落实。

4.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转变中国传统的厌讼文化理念,许多律师都喜欢玩证据突袭,而我国传统也非常认可这种举证方式。应当减少这种举证方式,避免重复开庭的情况发生。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逐渐改变当事人的观念,对于证据观念进行强化,引导当事人树立起正确的举证意识,做到真正的现代化平等对抗。

5.结语: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也使得民商事活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商事纠纷也越来越多,因此建立健全民商事审判证据制度是非常有意义的。证据制度改革应当与司法理念、司法文明并驾齐驱,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对于程序的轻视,许多司法人员对于证据规则缺乏理性认识,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证据制度,做到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文章对于我国当前民商事审判证据制度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我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新路,特别是证据交换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不断加快步伐。(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刘景景.我国域外法查明制度之反思与重构[J].湘南学院学报.2011(03)

[2]熊跃敏,张伟.民事诉讼中的协同主义:理念及其制度构建[J].法治研究.2012(01)

[3]马擎宇.从司法审判实践角度完善我国的外国法查明制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7)

[4]马德安.试析法的价值争议问题——正义与效率[J].法制与社会.2011(21)

民商法学考研复试英文自我介绍 篇9

Good morning/afternoon my respectful teachers,it is my honor to be here for this interview.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xxx,xx years old and I graduated in July last year from xx University I am an optimistic, kind-hearted and hard-working girl.Moreover,I like to smile, I always believe that smile can give me fortunes and confidence.My major is law and I tend to choos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s my major.I advocate law, because I believe that law stands for justice and equality and it’s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by which people can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bribery and other unjust or illegal phenomenon.It has been also a dream of mine to contribute my efforts to the course of law and do what I can for China in its process towards a more stable ,prosperous and harmonious society.My college is situated in Chengdu and it’s an attractive city which famous for its Sichuan food.When asked about my college ,I will say “I love it”,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t.Through four years’ school life , I have learned a lot of her , not only knowledge ,but also how to be a real person.I really appreciate her and she will be my old school(母校)forever.My hometown is Jiaozuo,a city of Hennan province which is known as the The Huai medicine..Additionally, it is a famously outstanding tourist cities of China , and it has developed quickly recent years.I love my hometown just as love my parents.As for my family, I feel warm and happy ,and I am grateful for my parents’support and care.When comes to my free time , I have many hobbies ,such as travelling , reading ,watching film and listening music.Thanks to my hobbies , my spare time becomes colorful and I have made many friends.The reasons for me to choose to pursue a postgraduate degree are as follow.Firstly , I want to enrich my knowledge and improve my ability ,so that I can find a decent and ideal job in the near future.Secondly , I think further study is still urgent for me to realize my self-value.What’ more ,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is so attractive to me that I have made up my mind to enter into since I was a freshman.OK.That’s all.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民商法信用原则及其完善初探 篇10

关键词:民商法;信用原则;完善措施

民商法以实际经济生活为依托,以规范制度的管理方式,使得市场经济秩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民商法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是,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瞬息万变,民商法体系很有可能存在与实际经济生活不相互适应的地方,由此就需要有针对于性的去进行调整改善。以民商法中的信用原则为例,其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 民商法信用原则的内涵

1.1信用原则

所谓信用原则,就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行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制度的要求,诚实守信地进行经济交往。比如诚实守信的缔结合作关系,秉持原则的去遵守权益和义务条款等,都是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信用原则有利于引导行为主体积极去履行自身义务;有利于使得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给予司法更多的自由空间;有利于突破成文法的局限性;有利于使得市场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是营造安全交易环境的关键准则。

1.2信用原则在民商法体系中的应用

诚实信用原则贯穿于整个私法体系,涉及面广泛,牵涉领域层次多元化。下面我们主要从债权法和物权法两个层次上去分析诚实信用原则:

1.2.1债权法领域信用原则的应用。其一,在债权法体系中,应该遵循情事变更原则,从本质上来讲,其综合体现的依然是诚实信用原则。其二,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以合同扩张的方式,使得双方合同关系更加平等,利益更加平衡,也充分展现出了诚实信用原则。其三,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都需要严格依照规定来进行,双方对于合同的整个操作过程,也表现出了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其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四,以三元并立为基础形成的归责原则,对于过错侵权原则来讲,实际上是在使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标准来衡量,以便营造良好的市场积极秩序,这也充分展现出了诚实信用的精神。

1.2.2物权法领域信用原则的应用。物权法领域中同样也渗透着诚实信用原则。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就是无论是物权设立,还是物权转移,都应该将这一事实行为告知于众,使得第三方知晓物权变化情况,以便保证交易秩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二,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简单来讲,在财产转让的过程中,受让人是处于善意获得的,此时的第三人是可以依法享受其所有权的。其三,物权法中的相邻权,同样体现出了诚实信用原则,以不损害相邻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行使自身的物权法,实际上是在物权所有权方面进行的大范围延伸和限制,充分表现出了信用原则的精神。

2 现阶段民商法信用原则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我国民商法体系中,常常能够看到诚实信用原则的影子,这是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表现,也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内容,其标志着我国民商法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善,以便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健康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民商法信用原则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2.1信用原则概论不统一

信用原则在民商法领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内涵和界定也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学者和专家会强调其双重功能,条款或者立法意志方面的含义,由此去界定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内涵。

2.2民商法信用原则可行性不强

我们研究会发现城市信用原则下行条文并不是很多,也就是说其执行的具体细节化内容不是很多,给予民商法信用原则的秉持带来了随意性的问题,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的背景下,这样的可行性缺失,将会使得信用原则难以发挥其效能。

2.3民商法信用原则法律地位较低

从理论上来讲,经济发展速度越高,市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否则将会给予市场秩序的维护带来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相对于其他原则来讲,信用原则的地位比较低,排列的次序也不是很靠前。比如在民法通则中,其表述的顺序为:自愿,平等,等价有偿和城市信用,从法律语言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次序显然弱化了信用原则的效能,是对于民商法信用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集中体现。

3 民商法信用原则完善之道

3.1强化立法理论研究,界定民商法信用原则基本含义

民商法信用原则的统一界定,是进行民商法信用原则完善的第一步。对此,应该积极做好如下工作:其一,积极学习世界各国民商法信用原则的相关理论,依照自身法律体系特点,尝试将民商法信用原则进行准确,统一的解释说明;其二,积极听取各个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组建出来民商法信用原则基本含义确定小组,对于含义说明进行大量的验证;其三,以各种渠道,将新出台的民商法信用原则相关条文传播出去,使得民众深刻理解其含义,法律研究工作可以得到统一的界定。

3.2建立健全民法體系,营造良好信用原则执行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健全的民法体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信用原则执行环境,就需要从民法体系的完善入手。虽然我国民法体系一直来经历修正和补充,但是从整体来看,其改动的幅度比较小,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严重脱离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民法的效能发挥,甚至对于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3构建市场信用体系,体现信用原则的最大效能

市场信用体系,是指凡是参与到社会经济过程中的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市场信用体系构建过程中去,以便使得民商活动处于健康的状态下运行。

3.4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惩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

当然,在民商法信用原则践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主体的个人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情况下,还是需要强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对于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惩罚,由此去保证民商活动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民商法信用原则的完善,不仅仅是信用原则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持良好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于目前民商法信用原则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赵艺萌.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08)

[2]徐学鹿,梁鹏.商法中之诚实信用原则研究[J].法学评论,2002(03)

[3]潘曙.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经济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4]张冰.合同法缔约过失责任追究[J].文教资料,2005(31)

上一篇: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感悟下一篇:食堂食品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