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关测试题(精选2篇)
一、选择题
1.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解析: 当时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公社”瓦解的根源在于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答案: C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是指()
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与 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开始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解析: 本题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因为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答案: D
3.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
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答案: C
4.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 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们,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共产党宣言》清楚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B
5.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D.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故C说法错误。
答案: C
6.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 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答案: D
7.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它是法国资本主义未成熟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历史问题的能力。1871年巴黎公社爆发的时代,法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爆发的一个偶然事件,还远未到工人运动的成熟时期。
答案: D
8.当时,巴黎公社委员佛兰克 尔说:“3月18日的革命完全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如果我们丝毫不为这个阶级谋福利,那我认为公社本身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为了为无产阶级谋福利,巴黎公社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①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 己的政权 ②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 ③规定了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 的工资④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目要求来看是考查巴黎公社的措施,①②③皆符合史实,④属于意义,而不是措施,应排除。
答案: C
9.某人生活在1871年4月的巴黎,他有可能经历的现象是()
A.他的工资比当时最高领导人的工资还高
B.他被任命为巴黎公社委员会委员
C.他到资产阶级法庭要求调解邻里纠纷
D.他要去朝拜法兰西皇帝
解析: 当时处于巴黎公社时期,法兰西帝国早已覆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已经逃离巴黎,故C、D两项所述现象不可能发生。巴黎公社委员会是由选举产生的,所以他不可能被“任命”为公社委员。巴黎公社是当时的最高领导机构,而巴黎公社规定,所有 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此人若属于熟练工人,A项所述现象有可能发生。
答案: A
10.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验证了《共产党宣言》中哪项主张的正确性()
A.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
B.无产阶级应当建立本阶级的政权
C.无产阶级应该进行暴力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解析: 从失败的教训中来 对应《共产党宣言》的主张,B项和C项巴黎公社都做到了,D项与巴黎公社无关。巴黎公社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 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成果。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公社”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趋势?
解析: 本题较为简单,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注意语言的严谨。
答案:(1)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基础达标】 1.(2012·北京高一检测)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提出的政治主张是()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结束国民政府的统治
C.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D.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
2.(2012·赣州高一检测)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尽力避免内战
B.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C.要做两手准备 D.要尽全力争取和平
3.(2012·金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4.(2011·安徽学业水平测试)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下列战役发生在安徽的有()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2·北京高一检测)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6.(2012·驻马店模拟)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2·大连高一检测)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提出了谈判的原则是“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这一原则的实质是()A.欺骗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 B.承认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C.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引诱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2.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会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2012·青岛高一检测)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4.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共产党要做两手准备:既要准备和谈,又要准备内战,故选C。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释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的关键信息“大别山”可知是三大主力挺进中原,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均涉及了安徽。
5.【解析】选C。1949年4月北平谈判,当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6.【解析】选C。本题的三幅图片都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对民主革命的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选C项。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材料中所谓“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是指诱惑共产党取消解放区政府和军队,归国民党指挥。A项和D项都是蒋介石提出谈判的目的,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B项是在共产党的努力下,重庆谈判取得的成就,不是国民党的意图。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信息:1946年。这一时期,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规律方法】情境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情境选择题在近年来历史高考中经常出现,它通过史料、故事、图片等构筑具体生动的特定历史情境,将历史知识融入其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境选择题利用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能够使学生跨越时空,体验鲜活有趣的历史。解答情境选择题,需要具备较高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解题时,先要从虚拟情境中准确提炼出有效信息,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并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理解。然后以题目设问为解题线索对四个备选项进行辨析,剔除违背历史事实或不符合题意的错误选项,找出符合并能合理解释历史情境的正确选项。
【变式备选】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平城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A项沈阳应该是辽沈战役;C项应该是平津战役;D项是渡江战役;由题干“淮海战役”可知选B项。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1是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对象是日本侵略者。图2是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入张家口,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对象是国民党,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从图1到图2都没有变化。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进行渡江作战。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A不正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C表述不正确,可排除;D不正确,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由“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可知B符合题意。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百年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第(1)题材料一的春联,依据时间“民国二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由“帝德”、“皇恩”可知封建制度的影响依然很严重。材料二,由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为贵,三民主义”等可知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大革命。第(2)题第一问,由时间“40年代”和“新四军拼命抗日”可知材料意思是赞美共产党对抗日的贡献。第二问,结合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的形势回答。
答案:(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期间蓬勃发展。
【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关测试题】推荐阅读:
读书报告马克思课06-0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公开课教案06-22
马克思主义概论课论文11-0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试题11-06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06-28
马克思哲学原理的论文05-3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06-11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11-20
学习马克思后的感想06-02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