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精选12篇)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篇1

施日保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在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重形式、轻实质,高投入、低产出,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的教学低效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升华,是构建并完善素质、人格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的每堂课都应该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目标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应有所侧重,根据教材特点科学分配三个维度的比重。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 统的教学方式,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一个好的课堂,就好象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我们知道,一道好菜除了主要材料以外,还必须添加适量的佐料,佐料放多了,失去了主料的原味,不放佐料也不行,虽然有营养,但难以下咽。在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是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中来。

四、适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五、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概括起来就是要“精、准、活、趣”。如,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对这16字逐字分析,便可知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整式的积。通过这样的精、准分析,既可以正确表达数学概念,又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问点准确,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2、难度适宜,即提出的问题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经教师的引导能答出来,防止过易或过难。

3、问面要大,即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类学习水平的学生。

4、问机得当,提出的问题要与知识学习的进程一致,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

5、问法灵活,发问要多种形式,多种角度。

如,笔者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头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知道与探索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七、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协商评价法、延缓评价法、激励性评价法等。如,有位数学考试总不及格的学生,在一次考试后的试卷上教师写了这样一则评语:“你的这个60分比别人的90分更令老师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今后多动脑,勤思考!”从而给“冰冷”的分数赋予了人文情调,既指出了他的成功之处,又提出了他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是及时反馈,更是激励与关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篇2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会无拘无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给予引导和鼓励,以此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是帮助学生构建合作小组,明确自己分工,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这样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氛围中,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不断相互启发中为学生打开合作探究的大门。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有趣和生动的引入方式,如拿5个不同边数的多边形纸片模型,让学生们进行内角和的测量和计算。其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几个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并进行探究。然后再问学生:“你们觉得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与它的边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时学生们大多有了自己的观点,并会积极地进行讨论。老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点,并用其他的多边形对他们的观点进行验证。这样一来,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的思考兴致被激发起来,还缩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引入,不仅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反感,反而会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找准合作探究的起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便可利用富有时代气息、诙谐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情境中学习。学习其实是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基础,所出示的问题要能打破学生现有的认知平衡,利于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譬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立方根”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求圆柱直径的问题情境引出d3=31.84这个让学生感到困惑的式子,继而引导学生去回忆平方根的意义,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接受了新知立方根的意义。教师为学生进行了以上精心生动的讲解后,为学生后面的探索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接下来学生才能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立方根的概念去合作探究下面几个问题:①根据23=8,可知2是8的立方根,找一找,还有什么数的立方是8吗?②试举多例求出正数、负数以及0的立方根,并总结正、负数以及零的立方根分别有什么特征?在探究活动中,同学生能够根据实例思考总结,自主发现任何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唯一的,而且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立方根就是零,并且能够利用立方根的意义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此案例中,笔者合理地为学生搭建探究活动的平台,通过问题情境及类比的方法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了立方根的意义,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的合理、充分。

三、放飞学生的思绪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已不再是集中训练知识的场所,而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不再是由教师直接给予,而是通过自身探索、自主建构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放飞学生的思绪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产生自身的认知矛盾,从而引起他们的困惑,真正有了困惑才会有探究,才会有疑问,只有疑问被解决,学生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因此,老师对学生思路的点拨工作不宜进行得太早,可以在他们探究了一定时间并自我思考后,再帮他们解答疑惑。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们可以用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的数学故事给学生们一个放飞思绪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泰勒斯能够使用一根木杆和两个影子的长度,就能将金字塔高度测出,同学们谁能解释?”问题已经提出,学生们便会进行激烈的思考讨论,他们都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你们可以从我们这节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解答。”这样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进行主动的探究性思考,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放飞,就能使他们得到很好的锻炼,并帮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25

我国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大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时,脑海里是大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几何的证明题,还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题型,传统的题海战术异常泛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阶段的数学应该把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因为学生要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并且要加以渐进式延伸问题的思路。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与思考才能完成。在面对新知识的教学时,数学教师要把其中的逻辑思维整合清晰,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也要加深对某个数学问题相关的知识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面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面对数学教学改革,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形势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继而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如面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时,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证明方法,还有没有新的证明思路可循。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以点拨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用新的证明思路去解决问题。又如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提问: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到旗杆处进行实地观察、分组计算、总结测量,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在课堂上进行总结交流,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结果,这样收到的效果就十分明显。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生活实践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去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意识,能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的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要把义务教育放在首位,并体现出义务教育的特点。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变化。我们初中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去实施自己的教学目的。给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针对他们启发引导出一些新的思维点,帮助这样的学生延伸或者把一些生活实践中数学知识引进给他们;面对一些基础性差、逻辑思维低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大的耐心,面对数学问题时,要给他们加以引导和指点,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会认真分析问题间的关系,慢慢积累在实践中获得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兴趣,并且有兴趣去积极发现问题,进而产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加以鼓励,给予他们更多信心,让他们走入到数学殿堂中。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体现出义务教育的特性。

三、平时的测验与考查要体现公平公正,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答方式、表现形式

在初中数学讲解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与考察。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平时的教学制定出合理的试题,试题的题型要体现出公平性,一定要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参考答案时要体现出科学性,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题方式与表现形式。试题要体现出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体现融会贯通的特性,只有这样,学生在解题时,他们的阶梯思维和解题方式才可以体现出多样性,制作出的标准答案才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有时候一些新鲜的解题思路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最为简便的解题方式。面对一个问题多个解题思路引发的多种解题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在评卷时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灵活地发展自己,在数学的天空自由飞翔。

四、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初中数学的考察,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察。数学试题的命题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平时的试题练习过程中,要选择灵活性大,基础知识考察准确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的解题思维体现在练习题中,从中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方式,竭力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尽情地发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意识,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训练的背景要具有现实性,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面对学生的需求,教师要让自己教学理念适合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提升教学的效果,还要重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并及时地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通过这些方法来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永周.浅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4).

[2]丁晓梅.浅谈新课改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7).

浅谈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篇4

河北省黄骅市第二中学/李桂云

新课程教改中‚站在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茫然了。于是我们走入其他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播放着闪烁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热热闹闹,代替全部板书,也取代了实验。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亲手示范,学生不能亲手操作,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机灌”代替了“人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学生从事实中的感性认识。

在新课程面前,我觉得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老师们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课堂首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垂径定理时,课前提问:“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思考,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作为“导演”的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5

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内容的优化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提供的只是教学的指导性材料,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重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的可以将两课时的内容合为一课来上,有的一节课可以分几节课上。例如:新教材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分为两节课,而实际上将它们合为一节课来上效果更好。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可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关系,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保护了知识的整体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对于有些课时内容份量较重或较难理解的,可以放慢教学进度,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2---3课时来上,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那些抽象的概念一定要放慢速度,如面积的意义和面积的单位、分数的意义等都可以分几课时,才能使学生掌握得更具体、全面、扎实。有时还需要改变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比如在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小数点的移动”等知识之前,可以先学习“小

数的读写方法”,这样更符合认知的发展过程。有时甚至需要对教材上的一些内容作修改。[1]

2、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材拿到手后,要仔细阅读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综观全局,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制定出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无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同时,努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由此带动学生对其他知识的掌握。好比先让学生跳起来摘到大苹果,并在摘的同时,抖动树枝,让其余已熟的苹果自然落地,为己所得,做到挂其一而得其万。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小数的四则运算、方程时,内容较多。我创设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练习,在组织交流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答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在自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掌握自学的方法。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自学方

法,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媒体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如:陈景润的一位数学教师布置的一道习题,激起了他探求数学王国的兴趣,才最终成为数学家,这正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专心的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绝不能让学生感到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思维又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的、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才能丰富学生表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参与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加深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而现代教育技术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象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发展思维能力。

4、媒体的优化,不是越多越好,不能滥用。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数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学生感到厌倦,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之后则略显得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简单地罗列重复,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要防止媒体的“狂轰烂炸”,让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多媒体不能滥用。

三、语言的优化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

1、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恰如其分,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

2、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多数比较简单,其中不少内容是描述性的,但内容的编排上仍体现着前后的连贯性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如,学生学完正方体后问老师,正方体是长方体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所以正方体是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这种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足,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3、语言要有形象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如教师讲解相遇问题时,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边说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懂了“相向”、“相遇”,问题也便于解决。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3] 无论从事哪个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应具有驾驽语言的高超技艺。不仅将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根据教学内容,清楚、准确地传授 知识的工具,而且应该达到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篇6

浅谈怎样设计初一数学作业

古蔺县实验学校 李彦值

摘 要: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关键字:格式 排头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一,在很多方面不能适应初中生活。例如:小学的课程只有两门,到初中后课程增加到7门,都是要参加考试,每一科的老师对课程都有要求,都会布置作业。学生突然之间不适应,觉得作业过多,难度大,完成不了,就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或者应付了事,就导致了我们的家长,老师产生疑问?为什么学生在小学很优秀,进入初中后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科目的成绩不及格,甚至只有10多分的成绩,一点都没有学懂。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努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教学有问题呢?

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一的所有学科中,数学学科学生能不能学好,直接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作业开始。合理的设计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我就浅谈一下我对于学生作业设计的一些认识:

一、注重作业的格式

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作业不注重格式,作业不规范,凌乱。我们的第 一步首先规范学生的作业习惯,学生的作业格式习惯是我们数学的第一步。

格式中的第一步就是排头,排头很重要,首先排头包含作业的内容,时间,心情,学习的公式定理。其次就是排头每次必须要写,有的学生最开始不是很注重排头,觉得可写,也可以不写。让学生明确一点不按照规范来写作业无论对错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写作业的章节内容的原因是让学生明确我们学的那部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写时间心情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的学习好,才能心情好,才能生活好,是相辅相成的,及时跟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扰。公式定理书写的目的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熟悉,并在作业中运用。

作业格式的第二步就是中间的作业格式,要求一横排最多做两道题,不能写的拥挤,每一道题之间都要留足够的空余,一篇纸只能做一次的作业,即使有剩余都不能做第二次的作业。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答题格式清晰,即使作业有错误,老师可以在空白处给予改正,学生也能在旁边再次改正,并可以多次进行改正。做题的时候要让学生不要有涂改的,作业书写要规范,字迹工整即使写的不好的同学,书写也要清晰。

作业格式的第三步就是结尾,结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用时多长时间,可以及时知道作业到底多还是不多,即使调整作业量,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二部分就是那些题自己会,哪些题不会,哪些题是同学讲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到底是学懂还是没有学懂。可以进行点对点的进行辅导。

二、作业的布置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状况显得不堪入目,通过我平时的观察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一虚”、“二繁”、“三无效”。“一虚”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更甚至抄袭他人作业,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二繁”指作业量繁多及作业难度繁杂,学生除了要完成书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而且各类习题册良莠参差不齐,好多都搀杂着一些难、烦、偏、旧的题目;“三无效”指学生做 2 作业和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实际上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而只是把搜集到的一批习题册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有时对作业的具体内容,教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有的作业已反复做了几遍,但教师仍然不放心,反复训练,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感。这种随意的、盲目的、重复性、一刀切的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这种题海战术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关于作业布置我的粗浅看法是:

1、作业要达到精简,作业要达到巩固的目的,务求作业量要少,作业如果过于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能在课堂的作业务必在课堂完成,课外作业尽量少。

2、作业要少而精,技能达到巩固的目的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一般作业不要超过4道题,学生能够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例题教学 篇7

一、教师对数学例题功能的掌握是优化例题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掌握好各种数学例题的功能, 才能成功地选好例题, 才能成功地用好例题, 才能成功地用活例题。数学例题主要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 引入性功效。

为了生动、具体地阐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常常创设具有情境的例题, 在解决例题的基础上, 通过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得出概念、定理和公式。其设计方法的实质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式。

2. 巩固性功效。

对于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定理和公式, 初学时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层面上。为了加深对数学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 有必要从多方面设置一些相关的基本应用性问题。通过例题的学习, 使得学生在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接替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理解。

3. 示范性功效。

为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掌握数学的通性同法, 学会分析、语言表达、书写格式, 例题的示范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示范性的引导、启发, 让学生参与解题的整个过程, 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步学会数学的思维, 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4. 综合性功效。设置综合运用各方面

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努力做好以下工作:探寻解法、探索模式、形成猜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运用特定的数学思维模式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释和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用好例题是优化例题教学的关键

实验教材中的例题是教材编簒者精心挑选的,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但如果我们对例题就题论题, 不作深入研究, 不求解法有新的突破, 那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 他们认为只要预习就可以做到这些, 根本没必要听课, 势必造成浮于表面、肤浅的后果, 养成不求甚解的恶习;对中差生而言, 容易导致思想僵化、死搬模式、机械学习的后果。要用好例题, 必须在准确把握“课标”精神的前提下, 从下面三个方面下功夫。

1. 准确读透编者意图, 站在系统高度理解相关信息。

一般地说, 对每一道例题, 编者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设置的, 都有一定用意。或各例题之间形成系统、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或各施其责、互为补充。这些, 教师在课前要心中有数。新教材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 有许多资源供我们使用, 有的例题后面有“思考”栏目, 可能是题后的拓展;有的后面有“注意”, 可能是易错步骤的提醒;有的例题后面紧接着“概括”, 可能是总结提炼的意思,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玩味。

2. 补充例题中的思维过程。

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例题的编写都十分精练。有的没有分析过程, 有的没有解答过程 (或写得简练) 。教师要在让学生暴露解题思想、思维过程的前提下, 引导启发, 让学生真正搞清该例题的来龙去脉。

3. 精选例题是优化例题教学的基础与保证。

除了要用好课本的例题外, 教师还应补充适当的例题。精选例题要根据不同的班级、所教学生特点以及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有效的例题教学是优化例题教学的核心

例题教学在教师掌握好各种数学例题的功能、用好例题、精选例题的基础上, 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是审题。在读题的基础上, 了解题意, 搞清题目所给的条件, 特别是某些隐含条件, 明确题目的要求, 画出相应的图形。重点要学会挖掘“隐含”的条件, 因为这是学生解题时常常忽视的问题, 也是导致迷失的根源之一。

第二是寻求解题思路。这是解题核心所在,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联想寻求多种思路, 联想的知识越多, 所学的知识越系统, 所能寻到的解题方法也就越灵活, 解题的技巧也就越高。一题多解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第三是要做到一题多变, 横向联想。通过一题多变, 可避免题海战术,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享受数学的相似美,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四是不断总结。在题目解答完毕后, 首先要剖析题目中各条件的作用, 思考去掉或改变这些条件会引起什么变化, 特别是逆向变化。然后对有多种解法的例题, 从中优先, 还要注意从解题方法上运用题目的结论寻求解题的规律和技巧, 对有些例题还应注意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逐步加深和拓广。

四、用“活”例题是优化例题教学的升华

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形态”。教材毕竟是凝固的文字, 而教学则是富有情感的活动。在例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和学生一道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把数学思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长期培植形成师生水乳交融的氛围。用“活”例题, 挖掘例题中的人文情感。

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篇8

一、优化复习铺垫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启发、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优化新知探求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时,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与此同时,应特别关注学困生,要多给其一些指导和帮助,如: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他们来板演,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快;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先从操作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或总结概括的结论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既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又发展思维和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整个新知的探求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在探求新知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4、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为此教师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巩固练习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口答、笔算、抢答、板演等多种形式激发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

四、优化归纳

课堂小结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化,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强调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准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指出下一步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所用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回忆、总结、明确,即进行学法小结。整个课堂小结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语言要简明扼要。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 篇9

青岛九中

曹成俊

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设问,既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艺术。“善问”是教学启发性的集中表现,而“善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登上知识的宝殿。所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分类及作用,以及优化课堂提问效果的五个方面作一探讨,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课堂提问的分类及作用。

数学课堂提问可从不同的角度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别。

1、按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分类。

①复习型:这类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知识上的准备和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②引入型:这类提问的作用是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不愤不启,也是特别强调这类提问的作用。

③启发型:这是为启发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而进行的提问。④诊断型: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认知前提,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强化型:为巩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反复进行的提问,属于强化型提问。

⑥调控型: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个提问可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得到调整;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开小差时,一个提问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⑦质疑型: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提出一个反问,可使学生自我进行推理否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冲突,进而认真思索,不断地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调节学习进程以寻求正确结论。

⑧展示型:这类问题主要用于核对答案,最常见的用法是当大家同时完成某一解题任务时,让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答案,这样便于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并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

⑨求异型:求异思维能力是现代人应具有的一种素质,也是创新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求异型提问除了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帮助老师发现人才之外,学生的巧思妙解还常常对教师有所启发,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见的提法是:还有别的解法吗?看谁解题方法多?

⑩反思型:反思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与学习习惯,善于反思归纳可以使学生更加扎实有序的成长。2、按所提问题的种类可把提问分为以下类型:

①判别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公理做出判断,其典型的提法是:“对不对?”“是不是?”。

②说理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讲清道理,其典型提法是:“为什么?”。

③叙述性提问:主要用于让学生对所提问的内容做出完整准确的叙述,例如,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后,让学生总结出法则或方法。其典型提法是:“这个过程所揭示的规律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优化课堂提问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明确,语言清晰。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还要设计好提问的目标,讲究提问的艺术。因此每一次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根据教学的要求,可设计目标明确的提问,如提前测评中的摸底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等。如在讲圆的一般方程时,可这样提问:你能把圆的一般方程转成标准方程吗?如何确定圆的一般方程表示一个圆,圆心坐标,半径分别是什么?这样既引出了圆的一般方程的限定条件,同时也推出了圆的一般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公式。目的明确了,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艺术性,既要能准确表达问题的意图,又要力求清晰简练,切勿含糊不清。发问时,对句子较长的问题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应适当重复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听讲的习惯。2、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太难,学生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铺垫性小问题,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起跳。3、灵活设问,把握时机。

首先,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课堂提问的良机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当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时;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当学生心情振奋学习热情高涨时;当讲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当讲到知识的规律处时;当讲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处时;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应该多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而不因老是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因为前者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回答,并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后者只有知道答案的人才能回答。

4、留空思考,反应及时。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因此从问题提出到点名让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的停顿,至于停顿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做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评价是提问的有机组成部分,切不可低估其作用。当学生流畅完整的作答时,一句极普通的“很好”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时,一句赞许的话也会使之倍感成功的欢乐。同时,及时的反应还便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5、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填空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改错题,不一定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甚至也应允许学生在适当时机向老师发问,“不问不知,不问不识”(东汉王充语),好问是学习数学的可贵品质,要精心加以保护。提问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的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渐渐升级;对希望生可适当降低。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应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座次顺序轮流发问,否则,被问者如临大敌,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有可能因感到与已无关而不积极思考。

三、诱导思维,发展智力。

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设计的问题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过深则无从动脑;过淡则无意动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切记随便发问“是不是、对不对”,教学提问必需有效的促进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问的内容必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如讲四边形的定义时,老师先出示一张三角形纸片,然后随便割去一个角,并问:1、三角形割掉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几条边?2、你能仿三角形的定义对四边形下一个定义吗?3、你能否把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吗?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从而使本节内容很快得到解决。

四、分清难易,因人设问。

课堂提问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实际,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和难度,找程度相当的学生回答,倘若信口点名,则常常造成难题碰到差生,容易题碰到优生,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正面引导,不带私情。

课堂提问不宜搞突然袭击,应保持课堂的稳定与学生心理的轻松,使学生始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要假借提问实行惩罚,给学生一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而且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严重妨碍师生关系;同时也不要老是面对几个重点生提问,因为大多数的初学生都希望在全班面前展露自己的才华,倘若这些学生连续几节课、几周、甚至整个学期未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往往会不去思考,而且易产生师生间的隔阂。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一时答不出来,要有耐心,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启发,只要答对一点点都应加以表扬,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能够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就可以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而提问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创造思维之门的钥匙,是信息交流的载体。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10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深刻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地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为提高!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政治课堂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一、讲“活”初中政治课

1、语言流畅。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之一。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中学习。教师还需要熟读教材,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为学生所体验,是学生乐于接受。

2、语言生动。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语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了这些内容的可识、可记、可信度。 其次,语言的多变。教师同一内容上,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把重点内容讲清楚,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

3、语言准确。语言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①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②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结合教材,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里的关键是“有的放矢”。中学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长时间地学习、生活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电视、广播、报纸很少接触,对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视野甚至价值取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死板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地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初中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可尝试以下方式:一是内引,即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是外联,即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三是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创新精神

大胆创新教法,营造生动活泼、自由创新的教学氛围,吸收学生“真心”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就必须应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管理者到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个性,以全新的心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很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经常带着兴趣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采用多种方式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习的兴趣,设置思维的阶梯、模拟现实生活,引导自主的自觉的思考、体验、感悟,从而树立起创新意识。在“正当防卫”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个案例:两名女青年在某市找工作时,被一名男子花言巧语骗到某县某村,当他们发觉是被人贩子骗了后,立即要求返家,她们先后三次出村均被人贩子截回,她们再次出逃时,又被人贩子追还解下皮带,边抽打边对她们说:“不要命就走”。她们俩用手护着头继续往前逃,人贩子追上后抽出匕首架在一名女青年脖子上,经过一阵反抗,两女青年将人贩子推倒在田里,一名女青年迅速拾起人贩子掉下的匕首,人贩子见状猛扑上去,被女青年刺了一刀,人贩子当场死亡。经公安机关查实,这位人贩子有拐卖妇女的前科,是拐卖妇女团伙的成员。

请回答以下问题:①女青年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②女青年不应受到刑法处罚吗? ③法院如何判决此案? ④如果你是女青年,你应该怎么办?

通过设计案例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励,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还联系身边的事例提出一系例问题,请求老师解答,一节课里,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成为知识的主人。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优化,课堂教学

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时密不可分的,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欢愉,才能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得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凑以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正确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渗透情感教育,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的讲占了大部分的时间。 同时由于英语学习的难度及其非母语环境下的非实用性,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就决定了这一学科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引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点着手:

1.在课堂之余通过问卷调查,谈心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及早了解学好英语的价值取向, 消除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

2.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是点燃学生学习的第一把火炬。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面对知识时是认真严肃和一丝不苟的,但他们的内心应该是开朗而快乐的。他们应该能够自觉地关注老师的眼神、动作,并积极地思维、理解。例如我在讲8Aunit1 vocabulary关于描述朋友的外表的时候,我让平时不怎么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自己挑选在班内的好朋友进行描述。他们一改往日的沉默,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开口,不仅正确地描述他们的外表而且有些同学主动增加描述的内容如他们的个性,日常生活的点滴等等。在那节课轻松而活泼的气氛下,学生在感受语言快乐的同时也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3.改变课堂消极心理状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他们在上课时会出现出现茫然、观望、应付等消极状况,但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赞赏、尊重、信任。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启发,安排专门时间作思想交流,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课堂发言、课堂游戏、作业评讲等多种方式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他们的学生兴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学过程的预设和实施也需要有序,目标明确,要有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教师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 图片、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2. 学会课堂倾听,观察学生反应

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他人的交流,与教师相比,对于同样的问题,学生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表达时有自己的语言,如果老师不注意倾听,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或者曲解学生的意图,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很难再继续下去,有的教师在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要求时,就说:“不对,请坐”“谁再来说”等等,还没有听完学生的表述, 就立即加以否定的评价,显然这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很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积极性,而优秀的教师则会运用自己巧妙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会随时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甚至会读懂学生的心灵,知道对学生该何时评价,如何评价作出明确的选择。如我在讲授9Aunit3 Teenager problems阅读部分以后,询问某位学生他的问题时,这位学生平时很不善言辞,站起来时满脸通红,说话有点结巴,当我观察到学生这一反应后,我先是倾听了一会,而后走到他的旁边轻轻的鼓励:“Don’t be nervous.I believe you.” 然后加以引导。此后,这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

3.课堂上应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设计合理、形式丰富、适量、适度的练习不仅能促进新知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形成,还起着对教学的反馈与调节作用, 以及对学生学习起着成就激励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和组织练习。并且要注意练习编排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练习到活用练习。练习的内容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太难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太易则不以达到训练的目的,难以激励他们。

4.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竞赛”二字

初中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切,在英语课中,如果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一定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我经常使用的是分小组竞赛或男女生竞赛,竞赛的内容有:背诵、默写单词、词组竞赛;读书、背书竞赛;造句竞赛;对话表演竞赛等等。这些竞赛一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大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格外好。对于竞赛中的优胜者,我总是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与奖励,学生们积极性大增。

上一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下一篇:有小孩的离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