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精选12篇)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1

2008年10月09日 17:03来源:沪江网

就业状况一览

据《2007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在研究生层次,农学、工学、管理学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前三,分别为99.34%、99.2%、99.12%。其中,工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在毕业生数量上也列前两位。

另据湖北省2006年的数据,该省当年各高校各专业毕业研究生当中,管理学、教育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医学就业情况较好。

通过各地的抽样及整体的就业情况、人才需求状况看,管理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率还是比较理想的。

另外,学校的知名度、专业的实力、导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就业的影响也是比较重要的。从企业管理专业整体实力来看,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实力较强,在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上处于前列,同企业界的关系也相当过硬,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等院系,已经走出了不少企业界知名人士,相应的,这些学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也具备了更多的优势。

就业方向

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情况看,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到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IT、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咨询公司,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由于大多高校在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强调能力培养,强调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比较广阔。

就业前景观察

二十世纪末到现在,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总裁、CEO、HR纷纷著书立说,现身说法推销各自的管理技巧。《杰克·韦尔奇的自传》、斯宾塞·约翰逊的励志类小说《谁动了我的奶酪》、《赢在执行》、《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等书卖得非常火爆。商业管理类书籍的畅销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社会对高级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追捧,“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据长期的观察与统计,管理学中部分二级学科近几年就业情况比较理想,企业管理位列其中,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会比较广泛。具体来讲,在未来几年内,其就业前景主要包括:

(1)传统管理职位,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有心又有条件上MBA的同学来说——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但是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MBA毕业生在人力市场还是很受欢迎,如质量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以前的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一直是水涨船高,在公司的人员配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等关键问题上都处于智囊团位置,比如人力资源总监、薪酬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等;

(3)市场营销职位,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比如营销总监、营销主管、管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

(4)物流管理职位,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招贤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

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可以报考报关员考试,或者是跟单员资格认证等。

(5)管理咨询类职位,这部分涉及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层面,除MBA、EMBA外,硕士研究生到咨询公司就业的也是比较多的。中国本土的咨询业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时期,文都教育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会需要外脑的帮助,咨询人员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更多管理学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会进入这个就业领域。

能力素质训练

像企业管理这类对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其实从研究生教育的角度来说,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非常高的程度,这样毕业后的就业起点会高一些。如果不这样,你即使研究生毕业了,工作的起点和待遇和本科甚至更低的学历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工作出了一点错误的时候,周围人对你评价会使你很有压力。

1、掌握良好管理学理论基础、系统的国际领先的管理专业知识,可以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发表一些文章。

2、熟练掌握营销、财务、产品、项目管理、战略、人力资源、资本运作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3、可以考一些证书,范围比较广,比如金融方面的、财务会计方面的、国际贸易方面的,这些证书在很多时候相当于一张门票,也拓宽了就业渠道。

4、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在校期间从事的实践工作可以是多方面的,熟悉企业经营流程与手段,掌握常用的管理工具,当然也要熟悉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比如用PPT制作演示报告等。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2

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 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 (1)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 (2)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水平,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 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

1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1.1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西安、烟台和广东地区三所大学。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 共发问卷96份, 收回86份, 均为有效问卷。

问卷分三个部分: (1) 实习情况调查, 包括实习单位性质、实习时间、实习所担任的工作性质、实习满意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 (2) 课程设置调查, 包括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就业有价值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优点、课程设置的缺点和课程设置建议。

1.2 问卷分析

1.2.1 专业实习效果

调查表明, 三所学校学生实习大部分是在酒店, 没有学生做导游。只有烟台某大学8%的学生承担管理工作外, 其他学生从事的都是一般员工工作。西安某大学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是一年, 而83%的学生实习时间不满一年, 59%的学生实习时间仅为5~6个月。总体上, 56%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形式较单一, 从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所学专业作用不大。通过实习, 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专业无优势、局限性强导致就业面窄就业难,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前景不乐观。

1.2.2 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

5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设置时间太短, 80%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西安某大学9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 说明学生希望能整体把握技能培养, 进行自我技能培训。

在全部课程中, 学生认为对实习与就业最有价值的课程是: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英语、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除旅行社管理和专业英语外, 均为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本科必须开设的主干课程, 也是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必备知识。

2 实习调查反馈出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对湖南、河南、西安、重庆、北京等地大学和洛桑酒店学院等学校有关课程设置的了解, 研究认为,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 主干课程专业统一性不够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有13门主干课程, (3) 即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然而, 在对国内8所高校的调查中, 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全部的主干课程, 部分院校把专业主干课程设在选修课中。这表明当前国内各院校在处理主干课程与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关系上分歧明显。

2.2 选修课差异性不强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更重要的是选修课可以强化学校的专业特色, 突出差异性和特色性。在问卷调查中, 超过80%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 就业面窄。许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不足, 对就业与从业具体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出现这些问题与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特色性不强有关。在调查的高校中, 选修课主要集中在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上, 而能反映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等的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选修课程开设不足。

2.3 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该学科特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化实践教学。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教学理论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严重。 (4) (5) 经问卷调查, 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不满意或实习对所学专业促进不大。学生认为实践不足, 主要因为:第一, 学校的实践设施落后, 国内旅游院校室内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一些理论知识, 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第二,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国许多的旅游院校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 从而使实习流于形式。第三, 实习弹性制度不够, 实习内容单一。在调查中60%的学生对实习不满意, 学生在低年级段实习机会少, 而到高年级段接触实习时缺乏前期的积累和准备, 并且学生实习时一般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服务工作。

3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改的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不仅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系, 更要慎重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学校应该统筹全部课程的规划, 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来设置, 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因此, 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四个部分。

3.1 素质课程

素质课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 为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好铺垫。素质课包括政治、计算机、体育和英语等课程。此外, 应开设专业英语课,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3.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即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13门主干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核心专业知识, 使学生对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通用的共同能力, 由此形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基本的骨架。

3.3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 这部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专业基础方向课的设置, 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类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课程, 突出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旅游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发展现状在各个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6) 专业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在课程设置时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将有关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形成和开发状况、旅游企业经营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7)

3.4 专业技能课程

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借鉴康奈尔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 (8) 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使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教师参与企业教学问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设施落后的缺陷, 还可以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和较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在实际操作中, 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的优势, 服务了企业, 同时又培养了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实现校企“双赢”。

摘要: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引起业界的关注。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研究通过对国内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调查, 对有关实习、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体系

注释

11 王晨光.论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观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46-148.

22 梅虎, 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 2009:76-81.

33 郑坚强, 黄耀丽, 李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 2009:387-388.

44 徐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文化经济, 2010:185-188.

55 王操红, 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 2006 (4) :26-29.

66 王丽霞, 李九全, 郭静花, 巴华蕊.基于4R理论的海外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旅游论坛, 2012:114-118.

77 朱孔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130-133.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就业 对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型专业,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目前全国约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每年为社会培养约数万信管的毕业生。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每年都有部分的信管学生对就业比较迷茫,对未来没有认知,这种迷茫可能会持续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最常见的问题是“毕业之后可以干什么”,“信管的计算机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管理好像也不精,经济学也不知道可以干什么”等。不仅是学生有这种问题,学校、社会也对该专业有一定的疑惑,有些学校将该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而有些学校却将该专业设置在计算机学院,说明该专业的定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社会对信管专业的认可度也需要提升。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加强专业教育

信管专业有它的优势,它是一个交叉型专业,信管的学生可以适应多种工作岗位。在目前社会需求中,复合型人才受到很大程度的欢迎,能够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经过一定的社会培育,这样的人才,潜力是很大的。同时,它的一些专业知识,又是其他专业不具备的,比如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等。

信管专业也有它的劣势,这种劣势主要体现在交叉型专业的各类知识普遍不是太精太专。这样的劣势对于一些同学的需求是明显的。但是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提炼专业特色,加强专业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去自主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二、改变就业观念

社会的就业竞争在加剧,就业压力也逐渐变大,大学生也不是原来的天之骄子,大学生应该要转变观念,向一个就业人转变。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预计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是教育结构与产业需求间的突出矛盾,部分地区、行业、专业教育存在过热、大量人才扎堆现象。大学生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地贪念高薪、名企、有派头的企业或职位,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最基本的工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是学校提供大环境,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各类资源,结合自身的兴趣及发展目标,自主的学习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一些信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感兴趣,他们在校期间通过信管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引导,自主的学习,参加国家的软件与计算机行业的资格考试,通过获取软考的证书,增加自己在计算机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市场营销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知识,在就业的时候竞争力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学生竞争力都是信管专业的培养范畴,都是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来实现的。

四、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的需要。信管专业应该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实现零距离,免培训的就业。比如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某企业的ERP实施,通过这种合作,一些同学受到了项目训练,同时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这种做法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总的来说,信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是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他们就业渠道多,择业范围广,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位置,端正好就业心态,是能够在就业大潮中获取一席之地的。

【参考文献】

[1]薛伟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66-69.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4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甲方(培养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工作单位):

丙方(研 究 生):

根据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及国务院学位办有关专业学位招生培养的规定,经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丙方为乙方工作人员,甲方为乙方定向培养丙方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丙方在学习期间,其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医疗、党团组织关系等保留在乙方,毕业后仍在乙方工作。丙方学习方式可自选:周末走读或集中授课。

三、丙方不享受甲方的奖学金、各类补贴等相关待遇。

四、培养经费为3万元,由方支付,分两年交清,每年15000元。学制为叁年。甲方收到学费后方可同意丙方报到、注册。

五、甲方根据学校有关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丙方按甲方专业培养计划的规定,修完学业,成绩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授予硕士学位,发给硕士学位证书。丙方未按规定完成学业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六、丙方毕业后,甲方不负责就业安排,丙方继续在乙方工作。甲方原则上应将丙方的学籍档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直接转交乙方,乙方应予接收。

七、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自甲方向丙方发出录取通知书之日起生效,自甲方根据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将丙方的档案材料转至乙方之日终止。

甲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乙方:丙方: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签字: 常务副院长签字:(负责人)签字: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5

随着工商管理教学的普及和不断深入,去年,我国各种管理人员总数达3800万人,其中包括了国家机关的公务员600万人,在未来20年内,即2020年前,我国将继续持管理人员数量大国的地位,中国所需各类管理人员1000-1300万人,是中国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和热门职业。

工商管理薪酬待遇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薪金不定。一般在经济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年薪高于在政府机构中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年薪。政府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高于一般管理人员,而且差距较大。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年薪约在1万-2万元;经济领域的管理人员年薪约在1.2万-10万元。有的在外资企业或民营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可达到几百万元。到21世纪,我国管理人员的薪金将不断提高,是各行业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职业之一。

工商管理从业条件

现代化管理方法有几百种,主要应用在管理上的有几十种,如果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大系统理论、系统工程、市场经济学、价值工程、时态逻辑理论等。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知识、人才的竞争。要实现先进的管理目标,关键在于抓好人才的管理机制和培养一大批掌握具有现代管理素质的人才。由于管理这门科学的复杂性,因此,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组织协调、分析判断、开拓创新能力,而且要有特殊的素质和气魄。

工商管理应聘须知

选择管理岗位,对世界经济和科技信息要敏感,迅速收集分析、正确处理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因此,要求应聘管理职务的人员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并具有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的才能,掌握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个人素质方面,要具备较高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工商管理课程介绍: 专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

(一)、大学语文(专)、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经济法概论(财经类)、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英语

(一)、国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会计学、中国税制、人力资源管理

(一)本科:

高等数学

(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战略、质量管理

(一)、企业管理咨询、金融理论与实务、毛泽东思想概论、[英语

(二)、日语

(二)、俄语

(二)工商管理毕业文凭: 国家自学考试:北京自考委、中国人民大学 盖章

凡取得本专业专科所规定的课程的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发给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自学考试加盖主考院校印章。

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6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我国目前酒店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论上主要开设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基本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同时本专业突出技能培训,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酒店的前台餐饮、客房等岗位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酒店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程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程:酒店管理概论、客房库房管理、酒店前台管理、吧台酒水服务、餐饮服务及管理、财务管理及预算、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工作程序监控、工作间卫生安全与保障、顾客服务质量及服务项目促销、食品卫生检查、食品营养学、酒店旅游法规、酒店公共关系等

酒店管理的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

酒店业一直以来职场被忽略的“宝藏”。就业前景看好,在职业规划意识为先的理性回归下,一些发展前景好、潜力大、薪资高的行业尤其受到家长、学生的关注。其中酒店行业尤被认为是职场上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宝藏”。

1.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地区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

2.全球很多著名大学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些著名的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之中均提供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带薪实习和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其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

3.酒店行业其薪金与社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其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4.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大力促进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行业前景非常乐观。

5.中国各地大中小城市均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增涨的源动力,其政府与社会投资将不断增加,将会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

目前,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7

传统的就业理论以古典经济学家萨伊为代表。他将劳动力视为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的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力市场应该由“看不见的手”进行自发调节, 则必然会实现充分就业。该理论体现了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推崇以及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反对。凯恩斯建立了“一个使严格意义上的非自愿失业成为可能的运行方式的理论体系”, 认为失业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治理失业的措施应该是政府通过反周期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 即增加消费和投资, 以此促进就业。二战以后,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各种新的理论、学说纷纷出现。托宾从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角度进行分析, 认为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宏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 必须运用劳动力市场和人力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就业论, 认为通过货币供给量每年按固定比例增长以此来提高可接受的通货膨胀率从而减少失业率。

二、国外发达国家毕业生就业机制问题分析

以美日德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展较为先进的发达国家, 高职毕业生实行“市场主导配置”就业机制。突出了以市场为指导, 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从而尽可能激发劳动力的劳动效率。这种以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就业机制将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组合, 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毕业生就业机制分析, 不难发现, 发达国家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机制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点:首先, 具备了毕业生就业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同时辅以政府宏观调控。通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由市场进行资源有效配置, 如果出现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 政府则会通过宏观调控来纠正失灵, 最终保障就业机制的顺利实施;其次, 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同时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较充足的职业培训机会;再次, 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教育, 培养和鼓励毕业生创新能力, 通过挖掘毕业生自身潜力, 以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

三、河北省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 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偏低。

作为当前劳动力市场主力军的“90后”一代, 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 导致普遍存在着错误的就业理念, 对待就业态度不是十分正确。缺乏自信、过于傲慢、言过其实、不修边幅、着装随便, 缺乏职业形象气质, 不愿吃苦受累,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由于职业素养问题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总体来说, 正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偏低的现状, 从而导致当前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

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动因是“物流热”, 而并没有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专业定向不准确, 课程设置不合理, 造成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不足, 专业教师仅有书本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和实际的物流管理能力。因此, 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的衔接问题, 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足。

(三)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就是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开展起来的, 但是合作程度依然不够。实践基地利用率较低, 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授课时间不足,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的质量不高等问题都较为突出。同时, 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不能与企业充分合作进行教材开发,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也都体现出校企合作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四) 职业培训与创新意识培养滞后。

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 我国整体上职业培训相对滞后。目前,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 职业培训明显力度不够, 终身培训更是少见, 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而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教育在创新方面的缺失, 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创新意识匮乏, 这也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机制路径构建

(一) 建立完善的物流行业就业保障机制。

河北省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 还要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坚持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两手抓,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不断优化就业结构, 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同时, 针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河北物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下, 应该针对物流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建立一套完善的物流行业就业制度, 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遇的同时, 推动河北物流整体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二) 优化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方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专业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定位要更加清晰, 比如面对当前我国整体铁路大发展的机遇, 物流专业可以将专业更清晰的定位于铁路物流等等。教学内容要更符合物流市场需求, 不断修正和优化教学内容, 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得到良好学习机会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的获得综合技能培养, 从而更有效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为职业生涯的开始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方法也要更加灵活, 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要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与企业的合作, 并且经费上要给予必要支持。

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合作要向纵深发展。校企合作最终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 可以很好地衔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那么, 校企合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要全程让企业参与进来, 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培训、实训实习等都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拟定。这样,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来说, 将会很好地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 离不开资金的大投入, 因此经费支持也必不可少。当前, 对于多数院校而言, 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可能就出在经费问题上, 所以经费的问题一旦解决, 对于推动促进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刘伟华, 马凤菊, 林慧玲.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力模型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 2014.31.

[2]叶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 2014.20.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问题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教育部1998 年进行专业调整时, 由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五個专业合并而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是由管理学基础理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具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 由于数学定量方法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它又体现了应用学科的某些特征。本专业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以及实践性三个特点,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几个典型的就业岗位

2.1、ERP 实施顾问

ERP 实施顾问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 分析企业建立ERP 系统的可行性, 科学制定ERP 项目的战略目标, 分析企业管理现状与所实施的ERP 系统的差距, 拟定企业流程重组和管理改进方案。实施顾问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熟悉一些类似Oracle、SQLserver等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2、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主要帮助企业和组织开发管理应用软件, 需具备使用一种以上的编程工具进行编程的能力; 软件测试工程师负责软件质量的把关工作,要求熟悉测试理论、流程, 至少熟练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或一种测试管理工具。

2.3、系统维护工程师

系统维护工程师主要从事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系统监控平台等的规划、建设、维护与优化; 负责IT 应用和服务管理, 如邮件系统、办公平台、桌面系统等的规划、管理和优化。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学习与实践现状

在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信管专业的办学特点,对这些模式和课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课程比较杂但都不深入

信管专业要求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课程分布比较广泛,跨度了管理学、经济类、计算机的一些相关课程,而学校对这些课程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让我们学习有个初步了解,使得我们信管专业学生对各个行业知识都不能够深入了解,从而不能单从某一个方向去发展。

3.2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和管理类的实践极少,而现在信管专业学生出去就业,缺乏的正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使得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与管理类学生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劣势,在经济方面又不如经济类学生,使得信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就业上存在很大的劣势。

3.3在正规的进入社会工作前没有对应的实习机会或者岗前培训。

大多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学校都没有得到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不会安排去企业实习.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本专业的实习机会,现在的企业基本上都不提供岗前培训,学生自己在外面培训机构费用昂贵,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或者不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这就使得各门基础知识薄弱并且实践能力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而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4. 面对工作这样严峻的挑战我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如何应对

4.1、努力将学校要求的课程学扎实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的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求能掌握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都比较杂,比较广泛,学生必须努力将各门的知识加以吸收,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平时在学校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管理沟通的能力

信管专业培养的是集管理、经济、计算机于一体的复合型信息人才,其中经济与计算机板块都能够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管理沟通则是一个只能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获得这方面能力的,我们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面通过参加各种组织、社团加以锻炼,才能对我们的管理沟通能力有很大提高,才能为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4.3、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实践和选修课程

学校课堂上学习的大多是一些理论知识,只是通过理论并不能达到实践,而学校开设的一些专业课上机和实践,还有一些专业选修课,提供的都是比较接近实践的知识,通过上机,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以上机的方式加以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掌握实践的能力,通过实践学习,是我们具备初步的工作实践的能力。

4.4、找实习机会或者进行岗前培训

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这就使得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待遇低,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并没有在校园里得到锻炼,因而现在的信管专业大学生应该努力在在校期间找到实习机会,或者自己在学习之余去学校外面进行岗前培训,使自己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总结: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复合型专业,使得信管专业的学生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青睐和认可。然而能进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人才目前相当缺乏, 社会对信管方面的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应求。因此面对信管学生这样的就业境况,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郭瑞鹏,段刚龙.信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西部62010

[2]黄淑伟,刘会燕.以就业能力为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再认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

[3]刘永,林鹰.基于科研实践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图书馆学研究.2011.12(理论版)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9

行政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我已经工作了。考研没有经历过,不过就看到的经验来说,如果自己在读的大学觉得还可以的话,报研还是报自己学校的好,入取比较容易的。其他的也没什么了,就一个词――刻苦。工作方面,其实行政管理市场接受度并不大,因为管理方面的专业始终是比较空洞的,好像什么都能做,但很多公司不要你的。真正想找一个好工作还是很难的,除非真的实践经验很丰富,或者有关系吧,其他人还得是自己慢慢往上爬。行政管理可以找的工作种类是很多的,不说营销之类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秘书……都可以找的,工作后要注意处理人际关系。关系就是生产力,这是真的。 (福州大学)

我是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的 想起毕业就业的问题,就很惭愧,我们学校毕业石油企业的机关就能吸收一部分男生 不过大多数还是要靠自己出去找的 行政管理没有什么专业性 全国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了 两条路可以走 如果是性格很开朗的那种,并且有出去闯的勇气和计划 在私企还是很好找的,特别是女生,而且美女还算抢手 不过男生不太乐观 特别像我这样难看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考公务员了 行政管理考公务员还是有优势的 我去年第一次考就取得了全省前100名的成绩,基本上没有复习,当然运气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的,面试就没有好运气了,最终告吹。 但是无非也就是五条路:

第一,考公务员

第二,考研

第三,出去自己找工作

第四,靠家庭,靠钱,靠门子找工作

第五,考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什么的,改行,顺便说一下,我有个大学同班同学,这次司考过了,前途无量,对大家也算是促进和激励吧 (大庆石油学院)

自己认为本专业在国内来说还是比较垃圾的,我本人已经参加工作,就专业来说企业更看重的是能力,专业知识相对一些理工和艺术等偏向技术方面的显得无足轻重,如果还没有考,建议换专业,考过的话,就需要考研换专业,最理想的是金融方面的。 (陕西科大)

行政管理专业的对口行业就是行政系统,公务员。但是现在都必须考试,而且你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如果不好好学,不一定考的比其他专业的好,而且,考公务员的整个过程,变数还很多。在现在,考公务员要有关系才好办事的,不过,社会在发展嘛,你考上第一名(总分啊),别人也不敢随便刷下你的。 其实,现在的本科生到处都是,关键是在学校里没学到什么实用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都在一个水平上,不管什么专业的。再说了,社会上多是服务行业,或其他的什么工作,大家都能做的不错的,并没有什么很难的,很深的专业要求。 总之呢,行政管理本科出来了,并不能做什么的。这个跟其他专业的本科生都一样,并不专指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专业的本科生都是这种情况的。

(山西农大)

这个专业选择面很宽的,可是也不太好找工作,如果想学这个专业,只是对管理方面的知识知道的比其他专业多一点(山东经济学院)

行政管理不好找工作的,我现在 在读研,换了专业,因为感觉行政管理没前途。我好多女同学都在小公司做行政助理,一月才800多块钱,以后长也张不多,好多男同学大部分都在干销售,还是好不容易在不注重专业的公司找到,人家公司大部分要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专业。 (山东财政)

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

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

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

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

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

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

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队”的“长江学者”有多少;博士生导师有多少等。国家重点学科是经教育部严格评审,在各个高校相同学科中排名前一、前二名的某些学科。一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越多,其周边也必然聚集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相关学科群。

在正式咨询时,再问到更细的专业层面。应真正了解专业方向的内涵,包括研究些什么、学哪些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以往就业率如何、未来社会需求怎样、招生计划多少、过去几年录取情况,以及这个专业的历史沿革、在同行中的水平、是否具有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现有哪些名师等。其中,录取分数线情况应掌握近几年的数据,参考其趋势变化。

四.20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都在8000元到10000元之间。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在到对业务的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0

全球范围内提供231000000个职位(2017年将达到263000000个就业 岗位) ,中国提供7200万旅游服务业工作(占世界市场的30 %以上)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2 %,10个职位中就有1个是在旅游业(预计到2018年为8.3个岗位中就有1个)。在未来10年需要160万有行业经验的员工,中国提供的就业数量世界第一。

预计到2017年, 中国将由第四大旅游经济国家(3兆3600亿人民币,折合4390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二大的旅游经济大国,2007年的经济价值= 7兆603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2017年预测的经济价值=13兆2316亿美元(预计有87.4 %的增幅),中国在未来10年里将要招录、培训、及培养数百万酒店管里专业人员,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如,何应对这些预期。满足此一行业未来的需求。

北美的酒店业相当发达,这与当地的经济有相当大的关联。经济发展的好,公司有大量对外拓展业务的机会,出差机会,在外培训机会就多;还有私人度假旅游都少不了要住酒店;酒店之间的竞争厉害,就更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但是在加拿大的新移民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这个行业缺乏了解。其实这个行业的就业率是很高的,薪水虽相对IT业要低,但是还是比较理想的。

酒店管理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并不需要多少特别的专业技术知识。只要你是一个非常OPEN的POSOTIVE的人,又很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那么这个行业就很适合你。特别地,酒店管理行业没有年龄的限制,年纪越大,说明你与人打交道的经验越丰富,处理事情的能力越强。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新移民来说,酒店管理业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做管理工作的好机会。

酒店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星级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商务管理、高级餐厅管理,以及近年来非常时髦的赌场管理、高尔夫球场管理、俱乐部和夜总会管理等。以我在北美工作的经验,新移民以客房部作为初级管理人员比较容易找工作。客房部的外籍工人多,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有一定要求,但是对语言的要求不是太高;特别地这个部门的管理工作比较琐碎,要求细心周到,对中国人来说比较适合,一开始要找到一个做SUPERVISOR的位置是不难的。有了1-2年的经验,就很容易找到做MANAGER的机会了。

专业前景与学业规划研究 篇11

关键词:专业前景;学业规划;专业人才;问题研究

物流,一般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物质资料的流转过程一般会涉及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目前一般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行情颇为紧俏,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时期,物流管理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也颇受关注。是否也同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一样,出现人才培养过剩,出现毕业即失业的难题,是高校、社会、学术界统统关注的问题。

一、物流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剖析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源自传统物流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现代物流更加注重物流管理,因而物流人才的需求更甚于传统物流产业。因此,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就必须从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入手。一般说来,传统物流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入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总體来说,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区别主要表现: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具体而言,传统物流由于受到信息之约,一般只能依据简单的信息提供货物的简单的位移,通常是从仓库到仓库的方式,只是按照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要求进行简单的保管和运输。而现代物流依托于现代网络信息和网络交易平台,个性化服务的特点明显。

不同的物流企业能够按照顾客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交易方式。传统物流主要是简单的货物运输合同,现代物流是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统一的产物,是主动介入商事交易的流通形式。传统的物流主要以运输合同的形式存在,信息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控制,而现代物流主要依托于网络系统进行连接,依靠的事现代信息网路技术和信息高科技管理。现代物流的这些变化,是对传统物流的革命性变革,因而对现代物流人才需求颇为强烈,也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就业前景分析

从21世纪初我国高校开始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对于弥补物流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物流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然而,与一般的专业不同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具有专业对口性,有人担心,一旦市场饱和,今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旦毕业,可能就要面临着事业的危险。为此,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进行学业规划,认清形势,打造专业功底,赢得就业先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迅猛发展,其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强有力的作用也渐渐的突显出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其发展的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物流人才的需求更是备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60余万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目前一般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主要课程主要涉及物流概论、市场营销、经济地理、国际贸易概论、管理学原理、商务英语、运输组织技术、仓库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等特点。

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物流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必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提高就业率的关注热点。作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现代物流人才,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职业技能。由于物流业务是一项新事物,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应该具备开拓未知领域先驱者的气概,对于现代综合物流新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有突破传统的认识,由此能进一步发展对物流的认识,提出新的物流运作的模式,同时必须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物流业势态与就业前景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因此,如果在人才培养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定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物流业的需求,有真才实学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是普遍被看好的。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仍将保持稳定状态,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毕业后不仅不会失业,而且还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四、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必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虽然我国物流产业刚起步不久,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市场秩序与环境条件也将进一步优化,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万青.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3]彭志忠.物流管理: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实务[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4]杨臻.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白桦.浅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6]李引.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殷婷(1994.1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 篇12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水平主要通过就业率与对口就业率两项指标来衡量。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 不能有效地反映就业的质;对口就业率则既能反映就业的质,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就业的量。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酒店管理专业, 虽然就业率相当高, 但对口就业率则较低。究其原因, 当前酒店业面临着政府公款消费急剧下降、新开酒店数量不断增多的现实竞争环境;同时, 酒店业还面临着消费者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理智、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的消费状况;另外, 还有诸如人工成本急剧提升、管理费用不断增加等诸多经营管理困境。这些困境致使酒店业利润率出现下行趋势。虽然酒店业多次提升员工薪酬, 但提薪幅度有限。相对于其他诸如金融、航空等服务业而言, 仍然处于劣势。即使与生产性行业比较, 也没有竞争优势。酒店业吸引力弱, 加之社会认同度低,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到酒店就业的比率较低。较低的对口就业率不仅弱化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还极大地影响到酒店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国内学者借鉴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提出了诸多解决路径, 但都未探寻到有效路径。究其原因, 在于国内学者偏重于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我们认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其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决定了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比一般本科学生弱。在此前提下, 强调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学校教育的主体性, 只能是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对口就业率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因此, 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来研究对口就业率问题。

国外学者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口就业率提升路径、政府吸引与集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偏重于定量分析, 形成了丰富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如King, Mxkercher和Waryzak比较分析了中澳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凯茜·恩兹从机制角度, 结合核心竞争力理论, 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对于国内学者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与国外相比, 国内学者们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大量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对口就业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 国内学者偏重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代表性的有张有根、李起潮、王伟廉、马廷奇、周洪宇、钟秉林等;从研究方法来看, 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 很少进行定量研究;从研究结论来看, 形成了诸如“企业学院制”、“定单制”、“工学交替制”、“企业全程参与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 虽然对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 克服供需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强调校企双方或校企生三方的匹配性, 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主体性, 并不能达到有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的目的。因此, 将学校教育置于主体地位, 突出学校教育的主体功能, 构建并运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学生与用人单位参与,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点, 尤其是适应现今家长与学生职业期望的人才培养模式, 才是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有效路径。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其研究目的与内容。由于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获取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数据, 研究内容侧重于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目的明确, 研究内容单一, 适合于定性分析。因此, 我们设计了定性问卷。问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问题:贵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2010—2013年是多少?您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 (多选) ?您认为下列哪个因素是影响酒店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核心因素?设计好调查问卷后, 通过快递或直接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笔者随机从高职旅游教育群里抽取的55位院校教研室主任, 共发出55份调查问卷, 回收55份, 其中9份为白卷 (卷头注明该院校没有酒店管理专业) , 问卷回收率为83.6%。对问卷整体信度进行分析, 得到alpha值为0.852, 表明样本通过信度检验。

从受访院校所在城市来看, 超过一半的院校位于省会城市;从受访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层次来看, 建设水平高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是旅游类专科院校或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从受访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统计来看, 2010—2013年期间, 超过一半的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于20%, 这表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突出, 专业服务行业功能较弱,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受访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原因选择来看, 全部选择学校主体教育功能缺失, 比例最高, 其他依次为酒店企业吸引力弱、学生期望值高、社会偏见影响、亲属不支持, 这表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意识到专业对口率低的首要原因是院校自身, 需要强化学校自身主体教育功能。表1是受访样本基本调查结果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整理

三、突破路径

总体而言, 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对口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既反映了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困境, 也折射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突出。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期望能找到解决路径。可惜的是, 他们提出的方案, 要么重视学生内在动力, 要么重视企业参与, 要么提倡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互动, 却未能真正起效。究其原因, 这些方案没有找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的核心主导因素, 当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出解决路径。从问卷调查可知, 影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学校主体教育功能方面的, 有来自学生方面的, 有来自酒店吸引力方面的, 有来自社会方面的, 有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若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 可以发现, 学校主体教育功能是最核心因素, 其他因素均只起辅助作用。学校主体教育功能引领着学生期望值, 支配着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影响着社会与家庭支持度。学生期望值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规划, 对自身价值的期望。大学教育的功能之一便是通过职业能力的提升与职业生涯指导引领学生的职业期望, 满足学生职业期望。酒店吸引力弱从客观角度来说, 确实影响着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但无论其如何起作用, 始终只是外因, 不构成主因。众所周知, 酒店吸引力强与弱, 不是学生能决定的, 也不是学校能决定, 是由社会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与酒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来决定。在目前国内酒店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水平不高的情形下, 酒店企业员工收入很难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因此, 在一定时期内, 酒店企业吸引力还会处于较弱水平。基于此, 很多学者认为, 酒店行业吸引力弱是造成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低的主因。这种结论, 既否认了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也是本末倒置, 完全把学校教育责任开脱开来。同样, 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度也都是外因。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均有特定历史阶段性, 受价值观影响。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下, 社会与家庭均认为从事管理型岗位社会地位高, 家庭认可度高。因此, 若其子女能从事基层管理岗位, 薪酬具有竞争性, 社会偏见与家庭支持力度低的因素就会因此而改变。也就是说, 社会偏见不是一成不变的, 家庭支持力度的高与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 现实情况也允许学校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基层管理者。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 每年星级酒店新增管理岗位近40万, 而每年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足35万。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调整到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 不仅现实而且可行。可见, 学校主体教育功能发挥得好, 学生质量高, 就业契合社会与家庭的期望, 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应就会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 只有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构建起既让企业参与、又符合社会、学生、家庭期望值的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 , 才是突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困境的有效路径。

在上述模式中, 核心环节是学校主体教育功能的发挥, 其他环节围绕其开展。

第一,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原来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转向定位于基层管理者, 以此区分高职与中职或技校的教育功能。客观来说,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技能上并不一定比中职或技校学生强。应该及时调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不然两者教育功能相同, 高职教育价值就存在疑问。另外, 从学生、家长、社会评价方面也需要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有些学者或许会认为, 定位于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会失去高等色彩, 不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其实, 将酒店管理专业定位于高技能人才, 才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功能。

第二, 设计符合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成长路径的课程体系。星级酒店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成长路径一般经由基本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与职业提升能力三个阶梯式成长阶段。基本管理能力方面可设计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 如酒店管理学、公共营养知识、管理思维与艺术、酒店职业英语、第二外语等;综合管理能力方面可设计实务方面的课程, 如酒店营销实务、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餐饮运行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主管管理实务、酒店督导实务、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可设计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 如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筹建实务、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经济法、音乐欣赏与舞蹈训练等课程。

第三, 实施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三练式实践教学模式。基本管理能力课程适合于学用演练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实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 专任教师主要讲授理论, 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部分。现在, 高职院校鼓励专任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进修, 以此期望专任教师承担实践部分。这种想法固然值得提倡, 然而事实是, 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根据教师提供的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就认定为“双师”素质。要知道, 现代酒店管理理念、方法与技巧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高职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而来, 没有行业从业经历, 即使在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甚至一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实践经验也不一定能适应变化中的酒店管理实际。因此, 基本管理能力课程实践部分应当由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兼职教师来讲授, 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一开始接触到实际管理案例, 获取实际管理技术与方法。综合管理能力课程适合采用就业锻炼模式。职业管理能力课程以实践课程为主, 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酒店职业管理方法与技巧, 使其具备较高的职业管理能力, 进而提升其就业话语权。就业锻炼模式关键是学校主体的深度参与。例如, 顶岗实习课程,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安排到星级酒店相应岗位上进行为期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岗位实习, 每个实习单位配备一位指导教师, 应该说, 这种模式相当普遍。虽然这一模式符合企业与学校的意愿, 然而不一定符合学生意愿。如果仅关注于自身利益, 而没有兼顾到学生利益, 这种实习模式不可能长久, 也没有生命力。

第四, 建设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双重任务, 客观上要求高职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与理论修养。相对于社会服务功能, 教育教学功能更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的重任, 还是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 应该既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 又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高职教师理论功底可通过进修、学历提升、自我学习等多种途径获取, 实践技能则只能通过挂职锻炼比较单一的途径获取。目前, 很多院校已意识到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也出台一定政策, 甚至强制要求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 这是正确的。但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下企业不能一次性, 也不能无监督, 应该实行周期性轮训, 并强化监督。

第五, 建设能实际运营的校内实训基地。相对于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因为投入大、产出低而不被重视, 建设水平与质量大多不高。即使有些旅游专科学校或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成了一批档次较高的校内实训室, 但其运营效率很低, 未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管理技能的功能。我们认为, 学校建设校内实训室必须达到能经营的目标, 否则不建。校内实训室具备对外经营的功能, 学校就可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行班级企业化建制, 在学生顶岗实习后安排相应班级组成企业化公司, 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酒店管理能力, 缩短学生胜任星级酒店基层管理岗位的磨合周期。需要指出的是, 经营必然有盈亏。对此, 学校应强化指导教师的监督作用, 争取实现赢利。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技能高、能力强、适应快而长期受用人单位青睐。然而, 近年来却出现了酒店业急需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而毕业生不愿去酒店的人才供需错位现象。本文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抽样调查分析, 对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并据此构建起学校主导、企业参与的三练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期有效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对口就业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对口就业率,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有根.高等职业教育陀螺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11) :86-89.

[2]李起潮.校地“三层对接”系统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6) :104-108.

[3]王伟廉, 马凤岐, 陈小红.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目标平台建设[J].教育研究, 2011 (2) :58-63.

[4]马廷奇.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J].高等教育研究, 2013 (3) :34-39.

[5]周洪宇, 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 2013 (10) :4-9.

上一篇:著名诗句1下一篇:项目部文化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