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市场报告(精选8篇)
2011-03-0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保险中介市场运行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9万家,营销员329万余人。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941.25亿元,同比增长19.43%,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5.46%。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971.62亿元,同比增长10.17%。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1.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0家,比上季度末增加4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853家,保险经纪公司392家,保险公估公司305家,分别占72.67%、15.37%和11.96%。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达到90.80亿元,同比增长24.33%;总资产达到135.91亿元,同比增长26.77%。
2.业务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94.75亿元,同比增长38.57%;占全国总保费收入5.48%,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代理保费收入481.68亿元,同比增长46.50%。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342.8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38.88亿元,分别占全部代理保费收入的71.20%和28.80%。
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13.07亿元,同比增长27.96%。其中,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261.58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83.55%;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43.02亿元,占全部经纪保费收入的13.74%。同时,实现再保险业务类经纪保费收入8.47亿元。
保险公估公司实现评估估损金额195.41亿元,同比减少12.52%。
3.经营情况
截至2010年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19.21亿元,同比增长33.60%;实现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长71.94%。
保险代理公司实现佣金收入63.09亿元,同比增长40.76%。其中,实现财产险佣
金收入42.57亿元,同比增长70.14%,占全部代理佣金收入的67.48%;实现人身险佣金收入20.52亿元,同比增长50.33%,占全部代理佣金收入的32.52%。保险代理公司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134.12%。
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业务收入43.96亿元,同比增长32.81%。其中,实现财产险佣金收入34.10亿元,同比增长36.29%,占全部经纪业务收入的77.57%;实现人身险佣金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25.53%,占经纪业务收入的10.85%;实现再保险佣金收入6332万元、咨询费收入4.46亿元,占经纪业务收入的11.58%。保险经纪公司实现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62.22%。
保险公估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7.52%。实现财产险公估服务费收入11.74亿元,其中,机动车辆险6.37亿元,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54.26%;企业财产险2.36亿元,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20.10%;家庭财产保险315.71万元,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0.27%;货运、船舶险1.48亿元,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12.61%;工程险8248.48万元,约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7.03%,其他险种占财产险公估服务费的5.73%。人身险公估服务费收入约877.41万元,其他收入3309.25万元。保险公估公司实现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18.42%。
(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1.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89877家,比上季度末减少9564家。
表1 截至2010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数量情况
类型
银行
邮政
铁路
航空
车商
其他
合计
数量(家)
1136
2484435
2171
23859
24935
189877
占比(%)
59.85
13.08
0.23
1.14
12.57
13.13
100.00
2.业务情况
截至2010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5464.42亿元,同比增长22.50%;
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37.68%,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表2截至2010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业务情况
类型
银行
邮政
铁路
航空
车商
其他
合计
保费收入(亿元)
3503.79
895.99
3.07
7.18
424.82
629.57
5464.42
占比(%)
64.12
16.40
0.06
0.13
7.77
11.52
100.00
3.经营情况
截至2010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实现佣金收入283.45亿元,同比增长27.61%。
表3截至2010年底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经营情况
类型
银行
邮政
铁路
航空
车商
其他
合计
佣金收入(亿元)
149.87
34.30.36
4.28
51.80
42.80
283.45
占比(%)
52.87
12.12
0.13
1.518.27
15.10
100.00
(三)保险营销员
1.基本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297786人,比上季度末增加了15.13万人。其中寿险险营销员2879040人,产险营销员418746人。
2.业务情况
截至2010年底,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4682.08亿元,同比增长13.45%;占全
国总保费收入的32.29%,同比下降4.7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3587.52亿元,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1094.56亿元,分别占同期全国人身险保费和财产险保费收入的33.84%和28.10%。
3.经营情况
截至2010年底,保险营销员实现佣金收入568.96亿元,同比微降0.29%。其中,寿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为471.48亿元;产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为97.48亿元。
二、2010年保险中介监管工作情况及2011年监管工作重点
(一)2010年监管工作情况
一是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成效初现。2009年保险公司中介业务专项检查已经表明,保险公司是保险中介业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最大受益者,是保险中介市场秩序混乱的源头。为从根本上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维护被保险人利益,2010年1月1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现场检查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工作。通过对21家保险法人的58个基层机构进行检查,查明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中介渠道、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1.4亿元,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的业务关系不合法、不真实、不透明情况较为严重。同时,依法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规的保险机构及其高管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处罚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117家,向15家保险总公司下发监管函,吊销1家省级公司营业部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罚款合计1323万元;处理责任人员138名,行业终身禁入2人;向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移送违法犯罪线索15起。这次检查通过严查重处、责任追究、媒体监督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监管的高压态势,树立了监管权威,不但对被检查公司震动很大,在保险业内也引起了连锁反应,公司自查自纠和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识有所增强。
二是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在确立了“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创新模式,防范风险”的改革目标后,保监会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总体思路,表明监管部门的态度和决心,向全行业提出原则性要求,引导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改革正式启动后,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积极反应。金融时报、上海证券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均对改革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同时也表现出通过改革逐步解决现有营销体制中存在问题的期望。各保险机构表示,要主动把握好改革的有利时机,调整发展战略,未来发展要与改革方向保持一致,要积极探索新的保险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
三是市场风险得到及时化解。根据保险风险的特点,建立覆盖风险发生和蔓延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机制。密切关注相关信息,掌握风险的发展动向。完善风险排查和预警监测机制,下发《关于防范和打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涉嫌传销行为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排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涉嫌传销案件;下发《关于严格规范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激
励行为的通知》,高度重视辖区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施激励机制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跟进处置。此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保险中介机构“小金库”情况进行专项治理。
四是制度建设逐步完备。起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保险经纪、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监管规定》,理顺监管定位、坚持从业公平性、提高准入门槛、尊重各地实际,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起草《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强化保险公司的管控责任,明确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有关要求,细化法律责任;起草《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努力防范网络欺诈风险,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依法、科学、有效监管,切实维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法权益;下发《关于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佣金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中代理人、经纪人佣金监管政策;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相互代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相互代理的监管要求和标准。
五是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根据《行政许可法》及三部监管规定,建立分级审核制度,严把准入关,做好行政许可工作。明确保监会和保监局之间的行政许可职责分工,强化了保监局属地监管职能和责任。
六是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采取召开情况通报会、媒体通气会、发布新闻通稿、邀请媒体记者实地调查查处情况等多种方式,主动向媒体公开监管信息,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公众知情权,一年来共组织召开1次媒体通气会,发布新闻通稿10篇。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全面推广上线,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数据集中和信息共享;通过在线处理行政许可事项,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行政许可工作的透明度。经过不断地努力,2010年保险中介监管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2011年监管工作重点
1.求真务实履行监管职责
一是进一步强化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查处力度。针对中介业务检查揭示出的问题,继续按照逐步深入、稳步推进、严查重处的思路,扎实开展现场检查。主要是继续围绕保险公司与中介机构合作关系是否真实、合法等内容开展检查;继续依法从重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嫌行贿、职务侵占、贪污、商业贿赂、非法集资、传销、洗钱、逃避纳税义务等案件和线索,严格依法移送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强通报披露,及时在辖区内通报检查结果,及时向新闻媒体宣传披露违法案件处理情况。通过严查重处,增强保险公司自查自纠和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识,使行业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合规经营、自觉抵制违法违规行为的风气,推动保险中介市场秩序不断好转。
二是坚决清理整顿代理市场。在目前保险代理机构多、业务规模小、市场格局比较
混乱的状况下,结合近年来专项检查工作情况,针对保险代理机构与保险公司相互勾结、违法违规普遍而严重等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对保险代理市场开展清理整顿,依法将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经营管理混乱的代理机构清理出市场,推动保险代理市场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同时,针对保险公司利用部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种种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调研。
三是积极推动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在落实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目标和思路,逐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按照体制更顺、管控更严、素质更高、队伍更稳的发展方向,全面梳理本公司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切实转换经营理念,保护保险营销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营销队伍稳定发展。同时,鼓励改革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建立新型保险销售体系。
四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高度关注市场动向,及时分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点,科学预测风险带来的后果,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继续对常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快查处,及时化解风险,防止风险蔓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大协调和指导力度;研究加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内部管理,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促使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提升内控意识、提高内控水平、增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努力从源头上遏制风险。
五是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适时启动《保险中介集团监管办法》、《保险公司委托汽车销售商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保险公司相互代理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起草工作;抓紧制定《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保险经纪、公估从业人员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实施后的具体配套办法;研究保险代理、经纪、公估机构兼业开展相关业务等问题,并出台配套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保险中介机构市场退出制度。
六是继续加强基础性工作。围绕“十二五”规划,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如何做好保险中介市场的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管干部业务能力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加强行政许可工作,继续实施行政许可通报制度。完善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关注和支持新闻媒体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和报道保险监管举措,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2.鼓励创新引导培育市场
当前,保险中介市场正处于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过程中,保险经纪、公估机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优势初步显现,保险代理机构全国性保险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为更好地促进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险中介监管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依法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还要做好保险中介市场的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工作,促进行业形成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一要推动我
国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只有深入推进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优势,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才能快速提高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加快保险中介市场走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和国际化步伐,稳步提高承接保险销售职能的能力。二要鼓励兼并重组。出台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中介机构,进行机构间的兼并重组,鼓励建立全国性服务网络,逐步将现有保险中介机构培育成优势互补的大型保险中介公司。三要鼓励上市融资,壮大资本实力。鼓励自身发展条件成熟的专业中介机构,在市场环境允许的前提下上市融资,突破资本“瓶颈”,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以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四要鼓励保险公司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对新型营销模式的创新力度,通过发展专属代理公司、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等多元销售渠道,促进保险产业升级,实现专业化经营,促进可持续发展。五要鼓励保险公司充分利用保险中介渠道,采取销售服务外包、引入经纪人制度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分工、稳定合作、互利共赢的全新市场格局和良性互动机制。
附件1:2010年保险代理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附件2:2010年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附件3:2010年保险公估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附件1:2010年保险代理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排名
机构名称
华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1】
河北盛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东泛华南枫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四川泛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东莞市南枫佳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四川泰源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河北泛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泛华益安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辉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隆昊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长沙育才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东神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业务收入(万元)
45176.57
20496.50
12473.94
10659.50
9567.58
7891.92
7534.73
7434.71
7219.00
5032.10
4885.33
4874.43
4710.36
4704.70
占比(%)
7.16
3.25
1.98
1.70
1.52
1.25
1.19
1.18
1.14
0.80
0.78
0.77
0.75
0.74
广州均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河北泛华安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广州市宏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福建泛华信恒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四川嘉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北京泛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合计
4435.20
4395.89
4222.65
3959.81
3850.56
3731.89
177257.37
0.70
0.70
0.67
0.63
0.61
0.59
28.10
附件2:2010年保险经纪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排名
机构名称
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达信(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竞盛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中盛国际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中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华信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中电投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中汇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金诚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上海东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泛华卡富斯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怡和立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合计
业务收入(万元)
46666.63
34701.38
22369.52
20052.00
18530.24
18306.85
14939.57
10663.77
9211.90
9063.53
9021.32
8326.06
7167.45
5798.55
5652.22
5388.75
4678.09
4403.22
3940.21
3903.84
262785.10
占比(%)
10.60
7.89
5.10
4.57
4.21
4.16
3.39
2.43
2.09
2.06
2.05
1.93
1.66
1.32
1.29
1.23
1.06
1.00
0.90
0.89
59.78
附件3:2010年保险公估公司业务收入前20名排名情况
排名
机构名称
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
泛华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业务收入(万元)
21244.30
13927.80
占比(%)
18.24
11.96
深圳市联胜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上海恒量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深圳市智信达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根宁翰保险公估(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泛华天衡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北京华泰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广东衡量行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广州市汇中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广州天信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竞胜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上海悦之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大连衡信哲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平量行保险公估(上海)有限公司
深圳俊通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北京天诺嘉福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广州正商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深圳市万宜麦理伦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上海东太保险公估有限公司
4454.26
4168.47
4003.46
3739.01
3458.41
2554.10
2352.30
2159.14
2086.50
1829.74
1803.00
1728.71
1568.96
1539.90
1426.05
1303.54
1282.26
1174.83
3.83
3.59
3.44
3.22
2.98
2.19
2.02
1.86
1.80
1.57
1.54
1.49
1.35
1.33
1.23
1.12
1.10
1.01
合计
77804.74
66.95
保险公估人是从事保险标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专业公司。保险公估人的存在使得保险标的的价值有了一个客观的依据, 客户不用再担心保险公司低估受损标的的价值而减少赔款。客观公正是保险公估人的立身之本。
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平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专业中介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的数量上。一方面是兼业的保险中介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保险销售渠道上占有一定的比重, 而今以银行代理保险为龙头的兼业代理更是如火如荼;另一方面, 专业的中介机构长期缺位, 严重滞后于保险市场的发展, 无论在起步时间、还是在现有的机构数量以及经营状况上都与蓬勃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不相吻合。
2、行业链各环节关系失调。保险中介是保险行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是保险公司和投保人、被保险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是,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普遍还不能与专业的保险经纪公司建立良好的信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稳定业务合作关系, 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保险公司联手打压中介公司的现象。
3、保险代理人普遍出现诚信危机。保险代理人的诚信度之所以不够高, 主要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过高的流失率使得保险代理人队伍极为不稳定。他们大多“且战且走”, 无法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可靠的关系。二, 保险代理人队伍的素质普遍不高, 在大量的代理人招聘过程中, 看重的不是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品格, 而是交际能力。更可怕的是, 对代理人的文化水平要求越来越低, 大批的高中生充斥着现在的保险代理人队伍。三, 导致保险代理人诚信度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由其自身的利益决定的。保险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 职责是推销保单, 保险代理人的薪酬体系更使得他们急功近利。
二、保险经纪人的优势和特点
1、投保人的代理人。《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 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 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可以看出, 保险经纪人是投保人的代理人, 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的。因为寿险保险合同是属于附和合同, 保险条款的设计都很专业化, 使不熟悉保险的投保人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以得到保险保障, 使投保存在盲目性。保险经纪的参与将使这种情况得到改观, 因为从事保险经纪业务的人是保险方面的专家, 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 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 精通各保险人的保险条款, 以及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信誉、实力、专业化程度, 根据投保人的具体情况与保险人进行诸如条款、费率方面的谈判和磋商, 以期使投保人花费最少的保费获取最大的保障。
2、为被保险人提供理赔服务。有部分代理人在展业过程中有误导、欺诈客户及缩小或夸大保险功能的行为, 相对于保险人, 被保险人属弱势群体, 很难有确凿证据证明代理人有误导和欺诈行为, 一旦发生索赔, 往往被保险人拒赔。保险经纪人是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风险性及保障水平人利益的代表者, 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从业经验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识别保险产品的风险性及保障水平, 由保险经纪人代表被保险人处理理赔事宜可以有效地减少保险纠纷, 对保险代理人违规经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3、促进保险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保险经纪人是完善的保险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之一, 作为保险人来说, 向投保人说明责任免除等条款是其基本义务。保险人通过保险经纪人展业, 这些告知义务就可以由保险经纪人承担, 可以减轻保险人的工作和手续。同时, 保险经纪人可以帮助保险人及时了解市场供需情况, 纠正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制定、保险理赔等环节中的倾向性和片面性, 促进保险人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4、改变被保险人弱势群体的地位。保险过程中被保险人的弱势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保险商品买卖的过程中, 保险商品价格的内含信息, 保险保障程度、功能等信息, 保险人的服务质量与信誉, 保险人比投保人更清楚。这是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之一;二是在投保后, 在纠纷的处理过程中, 由于保险人拥有保单条款的解释权, 有保险专业知识的优势, 拥有与司法机关沟通的便利性, 而被保险人受其自身素质专业知识的限制, 无法获得与保险人对等的谈判地位, 其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
保险经纪人的介入能有效的改变被保险人的弱势地位。一方面, 保险经纪人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 科学准确的进行各种风险管理和风险查勘。不但可以帮助被保险人分析各种保险条款, 还能为被保险人量身打造一张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保单。
三、综述
规范的市场需要各种力量达到均衡, 从而形成互相制约的态势。长期以来, 活跃在保险市场上的是形形色色的保险代理人。而保险经纪人等为客户利益服务的重要市场主体严重的角色缺失。规范的保险中介市场需要保险经纪人。这不但是市场力量的选择, 也是现实的需要。
摘要:近来年, 保险经纪人这个职业悄然兴起, 给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保险经纪人以投保的利益为出发点, 为投保人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提供订立保险合同的中介服务。然而, 当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存在诸多问题, 急需发挥保险经纪人独特优势和特点加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
关键词:保险中介;失衡;效率;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3-0045-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3.10
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分析
保险中介是保险营销的主要渠道。1980年我国保险业务重新开办时,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保险中介机构,但以行业代理和农村代办为特色的兼业代理在货运险、车险中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引入了寿险营销个人代理制度,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1999年末至2000年初,数家代理公司和三家经纪公司先后成立,专业中介在国内崭露头角,我国银行、邮政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壮大,保险中介在主体上、业务上、经营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2538家,兼业代理机构15.6万家,营销员302万余人;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874.79亿元,占全国总保费的73.45%①。
(一)主体情况
如表1所示,从绝对数量来看,专业中介主体相对较少,兼业代理和营销员规模庞大;从发展速度来看,专业中介数量增长稳定,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变化不大,而营销员一直处于扩张状态。
(二)业务情况
如图1所示,中介渠道的保费收入近五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专业中介保费平稳增长但对总保费贡献依然很小,兼业代理机构的保费收入增幅很大,而营销员渠道有所放缓。从估损金额来看,保险公估公司和代理、经纪发展态势相似。
(三)经营情况
由图2可知,保险专业中介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兼业代理的佣金总额上升较快,而营销员的佣金收入虽然占有很大比重,但与合计总额的比值却不断下降。同时可以注意到,经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量,两者之间有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
二、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专业保险中介起步晚、发展快,近年来更是业绩骄人,保费收入占比不断上升。业务带动其经营状况得到改善,2005—2009年专业中介的资本金增加了39.1%,总资产扩大了近一倍,并于2008年实现了代理、经纪、公估全面盈利。然而,我国专业中介所在的市场并不成熟,主体水平也相对有限,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局部问题。
(一)保险代理公司市场定位不清
保险代理公司的发展在专业中介中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代理公司设立门槛低,目前在专业中介机构中占到七成以上。然而自2002年市场化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后,代理公司的入市行为逐渐表现出理性,市场效率开始显现。2007年起,保险代理主体增速放缓,而保费收入和业务收入持续加速增长,可见我国保险代理市场正不断趋于成熟。
然而从业务角度来看,发展的不平衡因素依然存在,其根源在于保险代理公司的市场定位不清。近五年来保险代理的财产险和人身险业务均出现较大的增长波动,特别是2007年出现了人身险增长异常。由于缺乏清晰的定位,代理公司面对市场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追逐短期利益的行为大量存在,从而模糊了公司的整体、长期战略目标。
保险代理公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定位于“保险超市”,即提供多种类的产品和服务供投保人选择,然而现实也并非如此。以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财产保险代理为例,与其有合作关系的产险公司共19家,然而全是大中型中资公司,显然这一安排并不合理。考虑到我国保险合同高度同质化、服务单一的现状,其所能够提供的产品种类有限。事实上,该集团旗下的泛华、大童等46家代理公司在国内已处于领先状态,可想而知其他公司的情况更为不利。
(二)保险经纪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保险经纪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当有限,仅为百分之二点几,而且毫无上升趋势。在经纪公司占有极大优势的财产险领域,其份额也从未超过10%,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经纪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一直止步不前,2008年还出现了小幅度下降(2007年保险经纪公司利润为22053.07万元,2008年利润为21402.54万元)。我国保险经纪市场还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有效的竞争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联方业务占有较大比重,以长安保险经纪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10年上半年经纪渠道总业务份额中占13.8%,领先近8个百分点,得益于其母公司国家电网和多省电力公司,它几乎垄断了电网保险的经纪业务。二是存在着大量小规模、低效益的公司主体,201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排名前二十的公司业务份额已经高达61.36%,其他361家总共只占38.64%。三是中外资实力相差较大,排名前二十的公司里有将近一半是外资或者合资公司,并且中怡、韦莱和达信三大公司的业务份额就已经占了13.09%①。
保险经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风险咨询、做出保险安排,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性。我国保险经纪的人员持证率和公司组织架构均欠佳,无法引导市场的走向,严重制约了这一渠道的发展[1]。另外,保险经纪公司发掘市场的能力有限,例如在经纪公司很少涉及的个人业务上亦有利可图,其专业性和独立性仍具有优势。
(三)保险公估公司面临内忧外患
保险公估发展相对平稳,然而也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内部方面,公估公司专业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业务分布和持证率上[2]。同他国一样,我国保险公估业务的96%集中在财产险,而财产险估损业务中车险占了一半以上,相对专业水平要求更多的工程保险、货运船舶险却始终只有很小的份额。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末,保险公估公司的总体持证率仅为47.21%,低于代理公司的76.35%和经纪公司的56.22%;同时中外资专业差距也表现得颇为明显②。外部方面,保险公估的独立性和可靠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黑公估”等违法违规操作在公估界大量存在,使得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双方对其持保留态度,造成极大的发展障碍。
三、我国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银行保险的高速发展中存在隐患
我国兼业代理发展迅速,特别是银行保险。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有155637家兼业代理机构,包括银行、邮政、车商、交通运输业等多个渠道,其中银行、邮政在兼业机构中占到七成。银行保险保费占中介保费总额近80%,对总保费的贡献率超过30%,近五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74.3%,已成为保险营销的重要力量。
从协同效应角度来看,银行保险的确能为保险公司和银行带来实质性利益;然而考虑其内涵价值,这一渠道存在着较大的隐患。一是我国目前的银保产品主要是分红、万能和投连等投资型寿险产品,服务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对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贡献不大[3]。银保产品与投资收益率息息相关,必然随着市场利率表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当前银保模式大多是销售协议,缺乏长期合作,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存在着多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再者兼业代理进入门槛很低,违法违规操作充斥市场。销售误导、虚开发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市场形象,不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4]。三是一些新设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保费占到总保费一半以上,这既要求资本运作有足够高的收益率,又扼住了保险公司自主发展的咽喉。一旦国家银根紧缩,银行转而吸收存款、大幅度压缩代理中间业务,保险公司保费不能持续,势必财务、偿付能力吃紧,后果不堪设想。
(二)航空意外险、车险等手续费畸高
根据相关数据,2010年上半年航空代理的保费收入在兼业代理渠道占比0.08%,然而其佣金占比0.52%,后者是前者的6.5倍。这一现象在车商、铁路也存在,但远没有航空公司的严重。保费和佣金的不对等在往年也普遍存在,手续费过高这一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①。航空公司佣金收入主要是对航空意外险的代理,铁路代理的保险主要是交通工具意外险、综合意外险,而车商渠道大多是车险。手续费的高低取决于供求关系,这映射出市场上现存的某些问题。一是航空意外险存在着超额利润,保险公司追逐利益的动机抬高了航空公司的渠道费用。同飞机失事的概率相比,航空意外险的费率确实偏高,而且标准为40万的保额已然低于国民生命价值,保险公司完全有能力在不增加保费前提下适度提高保额。二是车险市场的剧烈竞争还广泛存在,车商代理渠道的抢夺依然激烈。然而,这些问题还需结合具体的市场情况进行深入探讨,才能得出强有力的结论。
四、我国保险营销队伍扩张中存在的问题
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将寿险个人代理机制引入内地,随着保险的发展国内进一步出现了财产保险个人营销员。营销员的增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04年前为增长阶段,营销员以数年近20万计的速度增长;二是2004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为调整阶段,营销员持证问题提上日程,两年半共增加5.1万人;三是2006年下半年至今为增长高潮,平均年增员近45万人,平均增幅高达28.83%。在营销员人数增加的同时,队伍素质却在不断提升。2001年末,全国营销员持证比例仅为54.4%,2006年末这一比例已达95.43%,2008年第二季度末为99.75%,接近100%。
和人数、专业水平反向变动的是,营销员保费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人身险业务在总人身险保费中下降更快。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保险的冲击,这一点在银行保险巨幅增长的2008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是该渠道本身的低效率,核心在于个人营销体制的问题。从营销员角度来看,他们并非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没有基本工资也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尽管保险营销基本管理制度即“基本法”极重视激励,但对无基本生活保障的营销员来讲则过分加大了压力。无保障、高压力导致了营销队伍中人才的缺乏,难以接触到高层次的客户,营销水平也不高。从投保人、被保险人角度来看,保险代理人的流动性大且可能存在销售误导,人们倾向于在信誉度较高的银行、专业中介等机构购买保险。从保险公司来看,代理人的佣金成本相对其他中介比较高,发展该渠道的动力有限。
佣金收入和业务额紧密相关,营销员的生存状态近年来不断恶化。总体来看,自2006年起营销员佣金总量在中介渠道中占比便处于下降状态,至2009年已经下降近10个百分点(2006—2009年营销员佣金占中介渠道经营收入比分别为74.08%、73.95%、65.32%、64.70%)。从人均水平来看,佣金增长无法和人数增长保持同步,营销员的人均收入水平低、增幅小。例如,2006—2007年我国人均GDP增长了20.78%,而营销员人均佣金增幅仅13.61%;2008年人均GDP为22698元,而营销员人均佣金仅18368元②。可见不论是增长幅度还是绝对水平,营销员的收入状况都不佳,加之缺乏基本保障,人才匮乏、销售误导等问题将更为严重,很有可能将该渠道带入低收——低效的恶性循环。
五、完善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创造条件,促进专业中介均衡发展
保险专业中介正处于发展中,其规模、业务的改造提升空间很大,保险全行业应努力创造条件促进该市场繁荣。一是政策条件,中介公司需要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作为支撑,虚开发票、非法套现、挪用保费等行为应当严惩,政策法规和强有力的监管将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技术支持,中介发展的瓶颈在于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保险经纪和公估公司,积极开展培训、后续教育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三是行业合作,中介应主动同保险公司建立公平、公开的业务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双方利益,也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二)调整结构,带动兼业代理健康发展
由于较低的进入门槛和较为松散的监管,兼业中介的发展表现出浮夸,必须加以调整。一是产品结构调整,保险公司应当综合考虑渠道特点、客户特征,结合不同的营销模式推广具有内涵价值的产品。例如在银行保险渠道,可以采用“瑞泰模式”将保险保障产品同银行理财产品互融销售。二是营销渠道调整,目前机构所代理的险种简单化、单一化,渠道价值未充分挖掘。比如航空公司不仅可以代理航空意外险,还可以代理车险、旅游保险等产品,航空意外险也可以在银行、邮政网点销售。多元化的营销将打破供需上的不平衡,带动兼业业务健康成长。
(三)精简人员,引导营销员队伍高效发展
我国营销员数量多但效率低,不利于管理甚至还成为保险公司的包袱,同时营销员收入增长缓慢对其本身也非常不利。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法”的绝对统治地位,其次是公司战略取向,两者都需要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前者更是必须集全行业力量才可能加以改良。打造一支有生气、有创新能力的营销队伍已成为保险业的重大课题,从增员到培训、再到展业都必须重视素质,不要寄希望于人海战术。2010年10月,保监会启动了保险营销体系改革,希望集合全行业力量推动这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改革的重点在于协调关系。政策的出台更加印证了营销员体系的高能耗、低效率,但是具体改革措施、目标等尚不明确[5]。
参考文献:
[1]卓信括.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16-30.
[2]高舜嘉,张林涛.中资保险中介发展现状及其SWOT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5):60-62.
[3]葛立章.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与价值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2009:13-18.
[4]罗华关.关于保险兼业代理监管政策的思考及建议[N].中国保险报,2010-08-10(2).
学号:111071112
2姓名:刘萍
保险中介实训报告
保险中介实训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所学习的其中一个科目,所以这个科目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一门课。而且它还是为了适应高职保险专业教育特点、注重培养了大学生的保险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而有这一门课。虽然我们大学的课堂上学习了很多关于保险的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人寿、财产保险这样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学问,我们这些大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把它的作用发挥到实际生活当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以实训的目的就是人寿、财产保险所涉及的面很广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发展、新的内容,而且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的思维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此外,这次的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保险的展业,这是大学的课堂上所没有也是不能学习到的内容。我们的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因此联系了美国友邦广州市西门口友邦分公司来为我们进行了这次的实训,而且每天都有关于保险的专题讲座和模拟演练活动,定向越野等的活动来增强了我们对于销售保险的实战能力,使我们在保险业这个充满了有竞争的圈子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我们实训的单位是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广州西门口,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泛亚地区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在亚太区16个市场拥有全资营运附属公司或分支机构,包括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尼、台湾、越南、新西兰、澳门和文莱,及印度合资公司的26%权益。友邦保险今日的业务成就可追溯逾90 年前于上海的发源地。按寿险保费计算,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除外)领先同业,并于大部分市场稳占领导地位。截至2012年11月30日,集团总资产值为1,344.39亿美元。友邦保险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始于1992年,并于同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当年第一家获许在中国大陆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第一家将保险营销员制度引进国内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建立了专业的保险营销员队伍,并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产品。
我们是2010年10月9日到友邦保险公司开始我们11天的实训,刚到企业我们先学习了企业的文化,之后就是接受前期的一些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对企业新人来说十分重要,企业自然也不会放心让未接受培训保险中介的新人直接上岗实习,这不但是自身工作的不严谨更是对企业的不负责。
所以友邦保险特意安排了一些的时间为我们做了相应的保险中介培训,使我们大致上对公司和保险有了基本的认识。课程的教授方式主要有讲授,实做,沟通交流。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让我们完全放开自己,做到真正的坦诚于人。一般来讲这并不容易,而且在我的想象中这肯定会带有强迫性。如果真的是这样效果可想而知,但事实却并不如此,教学完全实在轻快活泼中度过。友邦保险的工作人员带着饱满的热情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充满激情的音乐,趣味十足的团队工作让我一步步认同了自己选择太平作为实训单位的决定。我有一种感觉,留在太平的员工是真正热爱友邦保险公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自己所能拥有这项工作而自豪。友邦也没有那么严重职位等级观念,在那里谁能为友邦保险带来荣耀谁就是骄子谁就是版样。
我观察着友邦保险讲师的授课方法发现他们似乎十分注重一些方面如课前一定跟学员充分沟通,确保了解学员的想法。在实做的环节,分享的学员进行了事先的交待。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讲师十分注意和学员的互动,不断的鼓励学员。似乎仅仅听到赞美与鼓励却无责难之意。她们十分擅长将自己的热情转移到学员身上。让学员跟着她们的思路走,同样是上课但
是说实话我第一次没有犯困。至少对我来说这一周的课程是有学到内容。
此次在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业务的实训,主要岗位是做一些保险营销基层的工作,比如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由于以前也做过这样的工作,所以还觉得不是太难,主要应注意的是礼貌和仪表,而且作为学生去做市场调查是比较容易的,学生嘛,大家都很配合,但偶尔也会遭遇冷遇,那时候真的是感觉非常的无助,情绪低落。毕竟你是一个陌生人,很多客户并不是很信任你,要他留电话留地址会有些唐突,但这正是挑战所在,但有些小技巧可以使用,比如,我可以在调查问卷之后直接说“你的电话是„”很多客户就会不自主的接下去,呵呵,这就是我这次业务实习掌握的一些沟通技巧之一。但总体来说,还比较适应。在业务实习期间,除了做一些业务实习,给我们带来收获的还有友邦保险公司的日常早会,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友邦企业独特的组织文化,让我们提前感受未来的工作,在这其中,我也有很大的收获。每天早上朗读经营理念,都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样的影响力感染着每一个在公司里工作的员工,这样的企业文化真的让我明白了书本上写的企业文化重要性。在创业说明会上,平安优秀的讲师动情的演绎了他自己曲折的成功之路,这也许就是我们以后要走了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实在的课程。
通过这次的保险中介的业务实训,我对保险中介的工作有了很多思考和新的认识。为我完成这次实训的主题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这次的主题任务是完成一个营销策划方案,有了前几天的业务实习作为基础,又有专业保险营销讲师的指导,我们学习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本次实训是我大学生活重要的一站,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实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现在的企业营销,工作生活有所了解,我在营销策划中所应用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也有了加强;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师长,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知道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才会更加了解企业营销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并备受关注,而房产中介在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采取偶遇法对所遇到的房产中介公司进行结构式访谈获取基本资料,并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调查背景
基本情况
咸阳博大房产服务有限公司(博大二手房超市)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下设立5个分公司,分别位于乐育北路、新兴南路、渭阳西路(本次调查的分店)、玉泉路、联盟三路中段,是咸阳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房产中介公司,其硬件设施齐全,自动化办公,并提供看房免费直通车。博大房产公司是省市管理部门资质认定并备案的房产中介机构,在市场运做三年多来,他们以“诚信 进取 互动 发展”的经营方针,以搭建全面、方便的二手房信息和交换平台为宗旨,力求成为连接咸阳二手房供需双方的纽带。
业务流程及收费标准
博大二手房超市办理二手房(商品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公房上市)的买卖,主要的业务可归结为租房、售房、按揭贷款。其主要流程及收费标准如下:1)租房:免费登记——免费查阅资料——看房前交诚信押金100——专车免费看房——成交后签合同退还押金收月租50%。2)售房:免费登记免费查阅资料——交诚信押金100——专车免费看房——签订合同交定金房款10%——按合同交付全款;退还押金——双方各付佣金房款总价0.5%——对交易房屋评估0.5%对交易房屋公证200元——交易所对房屋审批交易费6元/㎡——契税征收房款总价1.5%——房地管理局办证工本费92元。3)按揭贷款:免费咨询——本人提供有关资料——对房屋进行评估0.5%——保险公司强制保险——银行初审房地局办理其他证——银行审批发放贷款
其它相关基本信息
咸阳城市化水平低,房地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时期,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商品房潜在的购买者中,有51.22%的购房者会考虑二手房,而二手房的“地段优”、“交通便利”、“总价低”、“商业圈成熟”等众多优势使其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力地位。但是由于最近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市场房源量有所增加,但成交量并未上涨,二手房交易的不活跃使咸阳关门停业的中介机构比比皆是,只有“博大”“宏大”等规模较大的连锁中介艰难中维持业务。
二 房产中介在二手房交易中的作用
任何公司的存在都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达到公司的发展目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二手房交易客户中包含买主和卖主,他们对二手房交易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而房产中介就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省时,省钱,省心,放心的交易平台。其具体的作用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交易前的信息整合——交易中的促成调节——交易后的衍生服务。
第一,交易前。以前中介公司主要信息来源渠道就是通过门店的接待,当然也通过一定的报纸广告,那时候信息量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那时候每一个信息的有效性还是很强的,由于信息量比较少,因此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如果单靠自己力量很难得到信息,中介通过门店把信息汇总起来,就能够有效的起到信息桥梁的作用。到了这几年,中介信息来源渠道已经变得非常广泛,从门店接待、媒体广告、网络、社区开发等等很多渠道都能够得到信息,在我所采访的博大房产公司,他们就不仅有自己各地段的门店还有自己的网站可以收集信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房产中介通过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可以为广大买主或卖主提供一个较大的交流空间。
第二,交易中。刚才说到信息整合,很多客户都在置疑为什么给中介交代理费,他们认为就提供房源信息、客户信息,凭什么给那么多钱。其实除了信息整合之外,我认为中介公司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促成交易,登记、约看、议价、签约、过户、交割是整个流程,在每个环节背后中介公司从业人员起很大作用。先说登记,在客户看来,仅仅是把信息登记上,但是对房产中介来讲,如果真正想把这个信息有效利用的话,要做很多方面工作,比如要判断信息的真伪。其次约看时,跟客户、跟业主达成初步意向的方法,要考虑业主想买房的意愿有多强等等。最后是议价,现在都是透明交易,三方见面签约,三方见面签约之前中介公司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房源挂牌价与客户需求价和具体成交价之间的差距都需要中介公司进行调节,要想真正达成交易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议价之后就是签约,现在,由于网上签约以及买卖规范文本的出现,使得签约比以前相对来讲要容易。但紧随之后的过户,交割等流程都需要中介公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来帮助客户完成,以避免遗留问题所带来的不便甚至法律纠纷。
第三,交易完成后,提供衍生服务,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房款的交割,一个权证过户,再一个金融服务。在这三方面实现的过程中,房产中介利用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其所拥有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资源及其良好的信誉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周围各种中介机构越来越多,几乎是随处可见,然而很多“黑中介”的丑闻却让广大群众对中介望而却步。我们认识的更多是在街道边那些关于房屋租赁信息的中介,仅仅一间小门面还有不懂专业知识的一人,试问怎能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信息环境?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不规范的中介机构根本不接受我们的作业调查,现根据最后调查的规模较大的房产公司的配合,发现房产中介本身发展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房地产中介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准入门槛低。根据不少业内人士的看法,在中国各地区从事房地产中介的机构中,存在着不少没有经过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查的“黑”中介。没有相关方面从业证书,利用客户们求方便的心理,从中骗取钱财。并且行业监管存在很大漏洞,中介公司新老替换快,还有不少是无资格的“黑”中介。所以中介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难以掌握所有公司的底细,监管容易出现漏洞。
第二,人员素质及信誉偏低。据调查结果,咸阳博大房产分店中只有三名工作人员,主任、助理、经纪人各一名,但却只有经纪人是大专文平,其他两人均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现实中则是从业人员多是没有房地产评估师和经纪人资格的,并不懂得房产的专业知识。小中介公司在相当程度上没有按照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事,部分从业人员在销售中就是靠着隐瞒房产真实情况,欺骗购买方来认购房产。最近几年,随着咸阳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消费者对二手房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大。但是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虽然被采访者告诉我他们博大房产以诚信为理念,在遇到任何事件时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所以至今没有一起经营纠纷,但具体的诚信理念如何落到实处却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规范诚信服务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力度,引导市场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成为了消费者、行业管理职能部门、房屋中介行业组织及经纪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三,行业内不正当竟争现象。二手房跟一手房有一个最大差别,就是没有标准化产品,一手房十几套可能都一样,但是二手房有很大差别。所以部分中介机构随意制定了不仅严重背离正常业务而且低于成本价格的服务收费标准,极大的干扰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而且又为在其他中介公司成功交易的逃单客户进行中介服务及过户、贷款业务,又严重损害了其他中介企业的合法利益。
第四,房产中介最头疼的“跳单”问题。在现实当中,我们往往关注房地产中介的失信和欺诈行为,而对买卖双方违反诚信方面关注的较少。但是跳单行为一直是困扰房地产中介的一大难题,客户屡屡出现随意砍价的现象非常普遍,其明确表示中介公司不满足其价格要求就要逃单,更有甚者连警告和砍价都嫌费事,直接逃单。而中介公司对此类客户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会十分棘手与无奈。客户经常要求中介公司对非房产中介职能范围内的交易保证,肆意延伸中介费收取的服务范围,由此引发的客户纠纷常常以中介公司被迫让利才得以解决,公司的正当权益会受到损害。
第五,交易缺乏信息共享规则。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少部分机构建立了统一的房源发布、信息共享、内部分工协作的业务管理体系,大部分机构停留在门店经营阶段,机构内部信息共享还没有实现,由于信息封闭带来的低效率,加上房地产经济机构本身的运作规范程度还很有限,因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往往不能让交易双方感到满意。卖房人为了高价快速的售房,买房人为了尽快的实现置业,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同时选择委托多家中介公司,这样又进一步导致房源和客源具有很强的不确定因素,导致运行效率的低下,从而使信息封闭还限制了买卖双方成交价格的博弈,进一步影响了对交易体系的信任度。
四 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怎么进一步规范这个市场呢,我个人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第一 抬高从业门槛,规范房产中介的运行。从行业资格认可上,先有一个门槛,然后再以此为起点,制定行业培训、提升上的一套完整体系,如果一旦从业人员在从业当中有任何的信用污点,他就有可能被要求退出这个行业,只有整个体系完善了,才能够真正提高整个行业水准。
第二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倡导独家代理,实现快速交易。建立一个信息对称、有序竞争、成本合理、客户信任的交易与服务平台,有关的房源信息、业务能力以及企业和个人的违规记录都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这种信息平台,改变目前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使政府的管理更透明,企业的信息更准确,消费者更放心。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推行独家代理,可实现资源共享、佣金分享的局面,房地产经纪人接受客户委托之后在咱们的平台上发布房源,提出分工的条件,全市所有经纪人就能够共享这个房源信息,从而实现比较快速的交易,对买卖双方来说也是十分利好的一件事情。
第三 强化资金监管政策、保障资金安全,针对现在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资金监管的办事程序,把更大量资金纳入多资金监管的范围里。
第四 引导企业走规模化、网络化的经营。对企业来说,需要引导企业走规模化、网络化的经营途径,因为单纯依靠门店模式成本很大,随着市场的发展,更应该逐步走向网络化经营途径。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深度调
研及投资预测报告
第一章 职业中介服务的相关概述 1.1 中介服务业的概念与构成 1.1.1 中介服务业的概念 1.1.2 中介服务业的构成
1.2 职业中介服务的定义及范围 1.2.1 职业中介服务的定义 1.2.2 职业中介服务的范围
1.3 职业中介服务与就业服务的区别 1.3.1 行为主体不同 1.3.2 作用对象不同 1.3.3 目的取向不同 1.3.4 服务性质不同 1.3.5 实施方式不同 1.3.6 关系构成不同
第二章 国外职业中介服务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2.1 美国职业中介服务的发展概况 2.1.1 公众职业服务机构 2.1.2 职业中介机构 2.1.3 猎头机构
2.1.4 咨询职业服务机构 2.1.5 其它
2.2 欧洲私营职业中介机构发展概况 2.2.1 松绑后的蓬勃发展
2.2.2 举足轻重的劳务派遣业务
2.2.3 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竞争与合作 2.2.4 私营职业中介机构的自律
2.3 欧洲对私营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 2.3.1 英国情况 2.3.2 荷兰情况
2.3.3 其他欧洲国家情况
2.4 从Manpower公司看欧洲私营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和特点 2.4.1 劳务派遣服务
2.4.2 职业培训和求职者测评
2.4.3 与政府合作开展公益性就业服务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5 欧洲私营职业中介机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5.1 积极引导我国私营职业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2.5.2 在公益性服务中发挥私营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 2.5.3 结合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确立劳务派遣管理框架 2.5.4 借鉴欧洲新经验为制定就业促进法配套法规提供参考
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运行新形势透析 3.1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运行总况 3.1.1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迅猛 3.1.2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洗牌
3.1.3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地域特色明显 3.1.4 人才猎头公司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的作用 3.2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析 3.2.1 机构分类 3.2.2 机构规模
3.2.3 机构的地区分布 3.2.4 机构从业人
3.2.5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
3.3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3.3.1 专业化的薄弱
3.3.2 人才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低 3.3.3 信息化的水平差距比较大 3.3.4 规范化程度不够高 3.3.5 观念陈旧 3.3.6 研发力量薄弱
第四章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4.1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动态分析 4.1.1 人力资源服务内容扩展外企人才需求日渐多元 4.1.2 人才服务机构陡增 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4.1.3 外企人才需求日渐多元IT类留学生最受欢迎 4.1.4 外企人才需求本土化高层管理者备受青睐 4.1.5 民工荒与人力资源掠夺性开发
4.2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需求分析 4.2.1 总体需求状况 4.2.2 各种企业需求
4.2.3 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4.3 2011-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服务业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4.3.1 珠江三角洲地区 4.3.2 长江三角洲地区 4.3.3 环渤海经济圈地区
4.4 2011-2012年中国优势行业人力资源服务状况分析 4.4.1 金融行业 4.4.2 IT软件行业 4.4.3 房地产行业 4.4.4 钢铁行业 4.4.5 电力行业
第五章 2011-2012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的发展分析 5.1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的发展概况 5.1.1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的现状
5.1.2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与市场经济建设共舞 5.1.3 中国积极推进职业中介服务发展 5.1.4 职业中介开创“租赁”生产线新模式 5.1.5 我国职业中介市场开始火热 5.2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的特点
5.2.1 职业中介在解决就业矛盾中逐步发展完善
5.2.2 形成以公共就业服务占主导民办中介为补充的格局 5.2.3 职业中介服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5.2.4 民办中介发展迅速并在发展中引导其不断规范 5.3 中国民办职业中介发展的巨大贡献 5.5.1 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信息桥梁 5.5.2 促进就业与发展经济良性互动 5.5.3 促进就业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
5.5.4 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 5.4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5.4.1 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5.4.2 中国职业中介规范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5.4.3 信用差阻碍我国职业中介发展 5.4.4 规范发展职业中介服务的措施
5.5 中国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及实践思考 5.5.1 行业共同价值观是建立行业自律的基础 5.5.2 行业自律要体现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上
5.5.3 从业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有利于行业自律的形成 5.5.4 以共同价值观建立行业自律要坚持不懈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部分区域职业中介服务的发展分析 6.1 江苏省
6.1.1 江苏职业中介在就业服务中的作用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6.1.2 江苏省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现状分析 6.1.3 无锡市大力培育发展职业中介机构
6.1.4 苏州率先出台政策管理民办职业中介机构 6.1.5 徐州市大力整顿职业中介市场 6.2 浙江省
6.2.1 浙江省职业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综述 6.2.2 宁波加快职业中介服务业发展步伐
6.2.3 杭州职业中介机构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策略 6.2.4 江山市鼓励职业中介机构服务经济发展 6.3 广东省
6.3.1 深圳60余职介机构同签诚信倡议书 6.3.2 深圳职业中介荐失业人员就业可获补贴 6.3.3 广州大力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市场
6.3.4 广东进一步发挥职业中介促进就业的基础作用 6.4 福建省
6.6.1 厦门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全面放开 6.6.2 厦门职业中介首现连锁模式
6.6.3 晋江市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 6.6.4 福建开展清理整顿职业中介市场秩序 6.5 安徽省
6.5.1 安徽省职业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状况 6.5.2 亳州大力规范职业中介机构市场发展 6.5.3 合肥职介市场用工热提前到来
6.5.4 滁城个体职业中介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亟需规范 6.6 湖北省
6.6.1 湖北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现状 6.6.2 湖北职业中介服务事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6.6.3 湖北职业中介服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6.6.4 促进湖北职业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6.7 其它
6.7.1 北京依法整顿职业中介服务市场
6.7.2 上海创建规范和谐的职业中介市场的对策 6.7.3 日照市首批民办“放心职介”产生
第七章 2011-2012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 7.1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7.1.1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7.1.2 消费价格指数CPI
2.7.1 1PPI(按月度更新)7.1.3 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7.1.4 恩格尔系数(更新)7.1.5 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7.1.6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7.1.7 财政收支状况(更新)7.1.8 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7.1.9 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7.1.10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7.1.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1.12 对外贸易&进出口
7.2近几年中国高校毕业人学及就业形势分析 7.2.1 2008-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人学统计 7.2.2 2008-2012年中国总体就业状况 7.2.3 国家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7.3近几年中国失业率及再就业情况分析
第八章 2011-2012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8.1 政策法规环境概况
8.1.1 我国政府立法促进职业中介机构规范发展 8.1.2 政策支持带来职业中介服务健康发展 8.1.3 政府鼓励发展私营职业中介机构 8.1.4 我国职业中介市场之门向外资开启 8.2 相关政策法规
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8.2.2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8.2.3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职业介绍机构设立管理暂行规定 8.2.4 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有关职业中介政策的解读 8.3.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职责 8.3.2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8.3.3 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 8.3.4 职业中介机构不得从事的行为 8.3.5 其他相关规定
8.4 2011-2012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地方政策法规分析 8.4.1 苏州市职业中介机构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2009)8.4.2 安徽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8.4.3 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8.4.4 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8.4.5 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8.4.6 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8.4.7 湖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第九章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9.1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前景分析 9.1.1 未来职业趋势分析 9.1.1 职业中介走向规范化 9.1.1 服务发展趋势
9.2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9.2.1 服务项目发展预测分析 9.2.2 职业中介服务价格预测分析 9.2.3 职业中介服务用户需求预测分析
9.3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10.1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10.2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10.2.1 职业中介服务投资吸引力分析 10.2.2 职业中介服务投资热点分析
10.3 2013-2018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10.3.1 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10.3.1 政策风险分析 10.3.1 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10.3.1 资金风险分析
10.4 中金企信研究中心专家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2000-2007年江苏省职业中介机构规模表 图表:2000-2007年江苏省职业中介机构规模图
图表:1999-2007年江苏省职业中介服务企业提供求职登记数量及中介成功总人次 图表:2000-2007年江苏省职业中介和劳务服务对经济的贡献日趋凸现 图表:2005-2011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0.09-2011.09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0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图表:2010.9-201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 图表:2005-2011年中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支出走势图 单位:亿元 图表: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
图表:2010.9-2011.9中国货币供应量月度数据统计 图表:2005-2011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图表:1990-2011年央行存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1990-2011年央行贷款利率调整统计表 图表:中国历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统计表
图表:2005-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05-2011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走势图 图表:1978-2009年中国总人口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09年人口数量及其构成
图表:2005-2010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走势图 图表:2001-2010年中国广播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走势图 图表:1990-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
图表:2005-2010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走势图 图表:六大数字透视2011年中国经济走势 图表:人民币升值对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 图表:金融危机下多管齐下化解城镇就业压力
略„„
(如需详细目录,请来电索取)
网 址:
一、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
费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是要建立价格规律配置保险资源的市场机制,促使保险公司进一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增强保险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和市场应变能力,长期来看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釜底抽薪”之策。短期来看,费率市场化改革必然对保险公司很大冲击,包括保险公司费率水平下降、盈利能力萎缩、风险增大、经营状况恶化等等。若因费率下降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消费影响,不仅会降低保险公司对费率市场化的支持度和能动性,甚至产生抵触,而且会降低保险公司参与费率市场化的能力,以致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步伐被推迟。解决好短期的挑战,实现顺利向长期的过渡,是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关键。
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保险费率作为经济杠杆,在保险业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宏观上调节保险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微观上改变消费者及企业的行为偏好。中国当前的费率定价机制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保险业不仅承担着补偿由各种风险引起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的责任,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的重任。因此保险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利润产出能力。在当前条件下, 中国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承保利润,单一化的利润渠道以及较高程度垄断的保险经营,必然导致保险费率被高估。如此,保险费率并非由保险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不能准确反映保险市场供求情况,处于一种被“扭曲”状态,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费率市场化改革,使保险产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利用费率调控保险供求关系,激发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保险交易的效率。在中国保险业面临的要素禀赋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形势下,可充分发挥保险费率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角色和作用,发挥中国保险产业的比较优势, 突破产业结构升级瓶颈,提高中国保险业在全球金融保险业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费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二、费率市场化改革呼唤加快发展保险中介业
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健全完整的保险市场组织体系,协调发展保险机构、再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构造费率市场化改革良好的微观基础及传导机制。目前的保险市场市场已初具规模,推动费率市场化改革,应加快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完善保险产业链分工,进一步发挥保险中介在费率市场化改革中的作用。
中国保险公司在当前不完全市场化经营的条件下,产品定价普遍偏高,保险费率也被高估。随着保险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除农业保险等少数险种以外的大部分保险产品的费率都会下降,回归到保险市场均衡水平,甚至低于市场均衡水平、低于保险经营成本。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也会因此超薄甚至为负,导致保险公司在短期内支付困难、经营状况出现恶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恶性竞争、进一步降低费率,出现“降费—赔付率上升—经营状况恶化—提高市场份额的期望—降费”的恶性循环。有些公司或因来不及扭转局面而出现长期性的恶化进而被并购。同时,费率市场化使保险市场会费率的波动而波动,保险市场的不确定增大。特别是在金融创新、自由化的推动下,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各种国内外政治、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都会因利率、汇率等造成压力,诱发费率波动,对保险市场造成冲击,致使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费率市场化对保险公司是一个重大考验。
保险中介业应是完善的保险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保险公司盈利能力下降,成为制约费率市场化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而由保险公估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组成的保险中介机构对破解保险公司盈利难题具有天然优势。保险公估公司则作为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都需要的独立 第三方来查明和确定保险标的的性质、原因和保险标的损失程度、最终赔付金额,实现保险产品的经济补偿功能,其可通过其专业优势为保险公司控制保单赔付成本、赔付率。保险经纪公司,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为投保人提供购买保险产品的服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与保险公司讨价还价,通过压低费率或扩大保险公司承保责任招揽更多保险业务,进一步培育和激发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消费者的保险支出也将随之增加,扩大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保险代理公司代表保险公司向投保人、被保险人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延伸保险公司的销售网络,凭借其熟悉市场、掌握大量信息和具备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优势,为保险公司的费率厘定进行指导和帮助,甚至可代理保险公司的费率精算与厘定。尤其,保险中介集团可充分发挥保险中介的协同效应, 为保险公司控制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运营效率,轻易破解费率市场化进程中“降费—赔付率上升—经营状况恶化—提高市场份额的期望—降费”的恶性循环。随着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中介机构的产业链价值必会不断凸显,费率市场化改革呼唤保险中介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里,保险业通过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由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中介组成的完善的保险产业链,发挥着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四者在保险市场组织体系中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构筑高效率的保险市场体系。与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比较,中国的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较为滞后。中国保险公司“大而全”的经营特点没有根本改变,保险产业分工程度不高。与迅速迅猛、规模巨大的保险市场比较,保险中介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产管理市场相形见拙。随着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业朝着专业化经营和社会化分工的趋势发展已是必然。加快保险中介市场发展,将保险中介市场建设与费率调节传导机制结合,形成完整、有效、灵敏的保险市场体系,应成为费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改革措施。
三、发挥“两只手”的力量,加快发展保险中介业
当前,中国保险中介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 从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中介业的发展情况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发展保险中介行业,要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按照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思路,多方面采取对策,推动其健康稳定发展。
第一,走专业化之路。对于保险中介机构,应抓住行业的本质,明确保险中介的专业定位,大力提升保险中介社会公信力。保险代理公司要成为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的重要网络平台;保险经纪公司要成为全社会的风险管理顾问。保险公估公司要成为公正专业的保险理赔专家。同时,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专业精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险市场提供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对于政府部门,需要从整个保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体现构建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保险体系改革、深化产业分工。
第二,走规模化之路。保险中介行业要逐步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规模经济的转变,发挥规模经济在行业发展中的优势。通过并购重组,达成规模经济;通过上市融资,壮大资本实力,突破资本“瓶颈”;通过跨领域的合作与扩张,打造一批保险中介集团;推动组织变革和流程优化,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对于政府部门,应引导保险中介创新,鼓励中介机构做大做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险中介机构在经营机制、管理模式、技术研发及服务模式各领域大胆创新,通过创新发展来突破制约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真正做强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保险中介做大规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出台政策鼓励保险中介通过上市融资、资本并购及重组形成规模;制定措施完善保险中介机构集团监管。同时,要完善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推动保险公估相关立法,明确保险公估的法律地位。
第三,走规范化之路。保险中介行业,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凝聚行业力量,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行业协会作为平台,组织统一的行业宣传;统一行业标准;建立行业的服务标准、质量体系、合理的价格体系;建立科学的公估师职业通道、执业资格标准和考试体系,培养优秀人才。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加强行业自律及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及管理中的作用,解决行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政府部门,要推动行业协会在促进保险中介行业自律、行业宣传、人才培养、执业资格、考试体系和职业通道等方面的规范发展,集聚行业力量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缘起:中介市场良莠不齐
3月27日,保监会发布保监中介〔2012〕324号文称:为贯彻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规范保险代理市场的准入和退出,确保保险代理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决定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许可;暂停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核准。各保监局要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中介集团和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
文件还指出,下一步,保监会将修改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保险代理市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保监会公布的2011年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4家,同比增加了4家,其中全国性的保险代理机构32家,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1791家,全部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为150.65亿元,同比增长26.37%。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良莠不齐,资本实力和人员专业度都有一定差异,区域性的代理机构数量庞大,有分析认为,这是此次通知发布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根据保监会2009年颁布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以省一级为经营区域的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但这些公司注册资本金实际上大都低于200万元,受资本实力制约不具备销售复杂产品的能力,业务规模小且主要集中在车险,产品同质性严重,容易导致低层次无序竞争。”有关人士介绍说。
尽管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资本实力较强的全国性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区域性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仍然占大多数。近年来,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兼业代理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已趋于平稳,现有存量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要。
在此背景下,保监会发布上述通知,乃是对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一次探索。通知中运用的字眼是“暂停”,其发出的信号包含有可能还会恢复此类机构的批设。市场机制自身的调节作用要与宏观调控的手段相适应,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
解读:有助提高行业竞争力
对此,南开大学保险系主任朱铭来表示:目前保险代理市场机构过多,过度的竞争对市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且国内保险公司多为全国性,发展全国性保险代理机构也有利于形成对等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朱铭来认为,保监会适时调整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准入机制,有助于中介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有助于规避保险中介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也认为,此举意在推动保险代理市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建立和积累保险营销的“健康增量”,促进保险业产销分离和转型升级。由相关行业、保险公司或其他资本组建的全国性保险销售服务机构将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主流。
郝演苏非常看好通知的规定,并暗含此举将给某些专业保险产品销售公司带来福音,如大童、华康、诚安达等保险销售服务公司,也许会在新政策的鼓励下大展拳脚。
就此,大童保险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蒋铭认为,此举表明保监会已经在加快产销分离的进程,未来专业的保险销售服务公司将是主流,对大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现在出台这份文件,不会对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监管层是想通过文件将代理市场从以前的量变转移到质变,从靠增加机构数量拉动保费增长到依靠专业经营能力和维持原有数量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市场的良性发展。”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分析指出。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解读,认为此项措施与治理保险代理市场的其他政策措施相协调。保险代理市场治理总的原则是“堵疏结合、退进并举”。堵和退,就是要严格限制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等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增量。通过持续三年左右的清理整顿,对散、乱、差的代理机构进行“关、停、并、转”,减少存量。疏和进,就是要推动代理市场结构调整,在已经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引导、推动汽车销售和维修企业等兼业代理机构逐步转型成为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积极探索银邮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试点。同时推动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对全国性代理(销售)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在审批过程中予以政策倾斜,引导规模化发展。
其中,推动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备受本刊记者的关注。保险专业中介公司之间或将迎来一个兼并潮,预计不少保险专业中介公司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转型升级。
趋势:走向规模与专业化
通知下发后,少数较大规模的保险中介公司反应积极,但更多的中小公司则表示了忧虑。分析人士指出,通知预示着未来保险代理市场将迎来一轮大洗牌,尤其是大型的中介集团会增多,而一些地区性的小代理公司会因为难以生存退出市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并购潮,进而整个市场规模会保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水平。
“在去年新进主体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有269家保险代理机构出现违法违规,说明这个市场隐藏的问题还有很多,暂停发放牌照,再通过大的中介集团去并购小的区域性代理机构,有利于市场规范。”某保险代理公司负责人表示。
“减少主体,提高准入门槛,鼓励中介机构做大做强,做出品质。对中介机构来说,更能发挥第三方保险服务的优势和开展各种营销体制创新,所以保监会推动了保险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和营销体制创新,从中介市场入手。保险中介公司在保险行业中地位不高,且主体众多难以管理,所以就鼓励做得好的进一步做大。”华康保险代理集团品牌负责人林华庆公开表示。
与通知发放同一日,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已经回函深圳民太安保险公估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北京联合保险经纪公司4家公司,支持其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有关准备工作。意在支持全国性大型保险中介集团的发展。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一些有实力的保险中介已经行动起来,如华康3月份就收购了北京一家电销公司,设立电销渠道,到4月长沙的电销渠道就会正式启动,并计划今年在全国设立四个电销中心。
【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研究09-19
红顶中介自查报告07-19
汽车保险市场调查报告11-22
房产中介自查报告09-29
海外留学中介调查报告06-09
房产中介述职报告精选借鉴06-30
保险市场10-01
保险市场发展11-28
房产中介月工作总结金融中介月工作总结12-09
保险营销市场定位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