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推荐9篇)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60100)

编制人:学前教育组

* **

修订日期:2017-5-8

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

审核人:审批人: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学前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扎实的保教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在社区从事学前教育及社会服务,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

三、就业岗位群

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保育工作、幼儿管理工作、家庭保育员工作、早教中心教学工作、托儿所保育工作、话务员、文员等多种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

(一)必备的知识结构;

掌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儿童文学、幼儿游戏、幼儿卫生保健学等核心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简笔画、手工、琴法、视唱练耳、声乐、乐理、舞蹈等技能性知识熟。

(二)必备的能力结构;

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理论于实践,具备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具有实施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的热情与习惯,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平达到规定要求,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和开放交流的需要。

(三)必备的素质结构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幼教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儿童,无私奉献;热爱集体,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有较强的自我教育意识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五、证书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除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外,还必须获得以下证书,方可授予毕业证: a、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 b、保育员证书;

本专业优秀毕业生需要获得以下证书: a、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 b、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见附表

七、编写说明

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 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专业设置的变化

专业泛指培养人才的口径, 是根据社会分工与人才规格的需求设置的, 而社会分工与人才需求的规格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体制的变革而发展变化。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的调整, 带来了专业设置的显著变化。不少专业生源减少, 需求降低甚至淘汰取消, 而一些市场需求大、生源好的新专业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青睐, 各高校纷纷增设诸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但这些新专业设置时间不长,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很少, 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通过“拼盘”或“借用”组成, 既没有专业特色, 也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特点。

(二) 接受教育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以前,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各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职业、技术及其所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现在, 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技、中专毕业生等20岁左右的青年正成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保持着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轨迹, 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未就业的学生希望能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面向社会择业。因此, 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 及时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对成教学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 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应的教学计划, 着重于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 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身份不相适应, 很难把学员培养成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 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 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偏窄、偏专和偏难, 内容陈旧, 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 学生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指导及应用帮助不大。再次,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学时偏多, 学生课业负担重, 自主学习时间少。某校一成教业余班级, 一周7天每天晚上都有教学任务, 学生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学校之间, 身心疲惫, 学习效率不高。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 拓宽基础, 提高素质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虑学员对岗位变动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求, 综合培养, 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为此, 一要拓宽学科基础, 构筑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平台, 设置同一或相近学科内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 满足学员岗位变动的要求;二要按专业方向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使学生在某一专业 (方向) 上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 增强学员对所从事工作或准备从事工作的适应性;三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 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课程, 提高学员的科学与文化素养, 促进其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二) 突出实践, 强化技能的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增加实践新内容, 开设具有较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工艺性的实践课程, 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和考核分值。安排足够的时间, 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论文) ,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 整体优化, 相对稳定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全局出发, 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与布局, 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推陈出新, 有机融合, 形成整体合力, 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同时,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具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 因此, 为了保持学生知识体系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为了维持学校教学组织与教学建设的连续性, 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的内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实践

(一) 统一规划, 缜密组织实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 凡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功的学校, 无一不是有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管全局。我校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 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全校统一思想, 从促进学校成人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 统一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与调研, 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 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现状、特点以及国内外同专业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 广泛听取专家、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及学员的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由学校成教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教学单位具体制定, 专家集体审议, 反复修改, 最后再审核通过实施, 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 准确定位, 明确培养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既要把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又要从实际现状出发, 尽力促进成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 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应定位在构建适应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系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肯定成人学员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 尊重成人作为人群主体的需要, 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定位, 制订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我校在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就以广东特别是广州市产业和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所需经管类人才为依据, 以建设专业应用性为重点, 设计和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理论体系和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熟练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 具有从事该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 合理布局, 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公共课, 公共课着力于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它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 前者包含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及哲学等课程, 后者包含应用写作、心理学 (教师教育类) 等素质教育课程。二是学科基础课, 按照增强实用性, 适度重基础的原则, 设置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基础课, 如经济数学等课程, 这一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学科 (专业) 基础课, 如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统计学、经济学等。三是专业必修课, 从宽口径的角度考虑, 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全部打通, 设置了部分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 剔除了部分内容过细过窄、理论性太深的陈旧课程。四是专业选修课, 主要是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它们与专业必修课程共同组成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知识模块, 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最后是实践教学环节, 除了在部分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中安排实践 (上机、实验) 外, 另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教育实习) 、毕业设计 (论文) 等。

四、修订前后人才培养方案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 原方案中专业课程较多, 各课程知识面偏窄,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公共课中增加了通识类课程, 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扩展为学科基础课, 扩大了专业口径。在课程名称及教学要求上,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规范, 如对在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均需开设、但内容要求不同的课程, 进行了有效区分, 并对部分课程增加了考证要求, 同时, 为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 新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学时上, 修订前各专业的教学总学时约为1 400-1 600学时,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学时有升有减, 增加学时的主要是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减少学时的主要是将原来分得过细、过窄的专业课进行了合并, 或将专业方向课程放入了选修课模块, 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修订后教学总学时比以前略低, 约为1 100-1 200学时,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增多。

参考文献

[1]景滨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4) 57-59.

[2]丁克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修订教学计划[J].中国成人教育, 2004, (3) :57-59.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4.5文献标识码:A

随着竞争机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成人高等学校只有进行科学的定位,正确选择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准确制定发展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教学和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积极作用。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校十多年的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均发展到了一定的办学规模。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国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满足了国民学历层次提升的要求。但以高等学历教育补充为主要任务的成人高等教育却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开始面临匮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寻找发展之路。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劳动力在知识和技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劳动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因转换劳动岗位需要职业培训,因技术进步需要进行岗位新技能的再学习,这些都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领域。成人高等教育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出发,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在职从业人员为服务主体,结合能力培养与学历提升,培养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是新的发展方向。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是指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具有必要的大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工作能力与经验,并且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和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实现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就要创建多元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密切关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借鉴国外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主动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构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

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

社会人才从宏观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把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如根据热力学原理研究并设计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在现实中,像建筑师、软件设计师、统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就属于工程型人才,他们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2)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加工制造、提供服务等具体的操作工作。在现实中,技工、商贸服务人员等就属于技能型人才,他们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3)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一样,技术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才,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在现实中,那些在生产现场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就属于技术型人才,他们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2]。从过去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第一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由本科或本科以上教育来承担的,第二种类型的人才一般是由中专或技工学校培养的,第三种类型的人才一般是由普通高校的专科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与经济活动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它通过自己的学生能较快地接受生产技术变革的信息,同时又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学生享有新技术的实用成果。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比较熟悉,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和动机,在校期间通过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后再回到生产第一线中去。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自己的培养目标[3]。

三、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途径

(一)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成人高校的专业大多是参照有关普通高校进行设置的。随着普通高校教改工作的逐步深入,成人高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囿于普通高校的模式而应突出其应用型特点。成人高校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如师资、实习基地等,选择合适的专业[4]。专业设置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科学的预测,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优先设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急需而又缺少的专业,使培训的学生供求结构合理、学用密切结合。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普通高校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成人高校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可从分析相应职业岗位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入手,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和技能结构要求不同,成人高校可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现状,对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式构建,对各专业的课程模块组合提供指导性意见,使相近专业模块课程有交叉相同的部分,结合实行学分制,让学生在学制年限内自主选学[5]。要强化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的设置和教学,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名优秀的成人高校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不仅要在本学科领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及时准确抓住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和工程实践经验与较强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能够针对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甚至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困难[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成人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是成人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建设之一。

(四)强化校企合作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建立与实施,一是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调整办学方向,使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面向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用人标准。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人才培训需求,从而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企业是成人高校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合作者,也是人才的使用者和评价者,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发者和创新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是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7]。

(五)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成人高等教育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是关键之一,应该对考试考核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进行大胆的改革。一定要改变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要从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笔试,题型也应以分析、论述、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探讨试行以课程模块为单元的考试考核模式,弱化理论考试,加强实践应用考核,建立基于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课程模块试题库和考试考核网络平台,在规定题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达到该课程模块的学习要求[5]。

参考文献:

[1] 黄明达. 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 (02)144-148.

[2] 刘维俭,王传金. 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3)98-100.

[3] 辛克猛. 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 河北成人教育,1997,(04)38-39.

[4] 陈忠林. 工科成人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 (02)69-71.

[5] 钟牛平. 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23-25.

[6] 张爱军. 加强成人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J]. 文教资料,2011,(23)202-203.

[7] 林翔. 浅析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障[J]. 成人教育,2010,(04)23-24.

学前教育部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篇4

为了促进学校快速、和谐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建立一支“双师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发挥专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的目的

通过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发挥专业带头人在教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范围

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范围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实训管理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

三、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协调、合作能力。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承担本专业五年以上教学经历,并曾任教过三门以上主干课程。

3、能较好地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能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有关实训室建设工作。

4、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具有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潜能。

5、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6、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近5年有论文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省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二等以上奖励,或有论文发表。

7、具备“双师型”资格或2-3年的实践工作经历。

8、能制定本专业专任教师建设规划,具备指导本专业教师的能力。

四、专业带头人选拔程序

1、各部根据评审条件进行推荐或教师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向学校教学处提交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获奖证书及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或论著1篇(部)。

2、教务科对申请人进行初审,提出明确的初审意见,初审通过后,申请人填写《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登记表》。

3、学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民主评议和推荐。

4、学校按照条件全面考核评审,结合民主评议和推荐的意见,确定名单,张榜公布。

5、由培养对象制定个人发展和本专业发展计划书。个人发展计划书内容包括提高个人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社会影响等方面内容的目标、措施和实施步骤,专业发展计划书包括本专业专任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提高本专业综合实力的措施等方面内容。

6、学校对个人发展计划书和专业发展计划书进行审核,与被确定的专业带头人签订协议,确定后由教务科落实。

7、专业带头人应每年选拔一次。

五、培养措施

1、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优先安排培养对象深入企业参与教学和管理,每年一个月以上。优先推荐他们参加国家级的培训,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支持参加各类学术委员会、学术团体的活动。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人选委以重任,合理使用,给予他们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2、注重在学习中提高。鼓励、支持培养对象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活动。对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每年应保证不少于一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本着长短结合、合理使用的原则,学习时间既可以当年使用,也可以将培养期内的时间集中安排使用。

3、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经费支持的力度。根据培养对象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采取定向投入,重点资助的办法,由学校按培养目标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或承担全部培养费用。

4、发挥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进步快、贡献突出的,在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时优先安排。

5、改善培养对象的生活待遇。对入选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人选,应逐步解决他们的住房、夫妻两地分居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在关键岗位的应按照优酬的原则,实行特岗特薪或建立特别津贴。

六、培养对象责任

1、在教务科领导下,制定并组织实施本专业的发展规划。

2、组织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建设任务。

3、组织完成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4、组织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5、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及教研工作。

6、按时接受学校考核。

七、管理与考核

1、考核评比:对培养对象每年考核一次,连续两年考核合格者,由学校发文确定为专业带头人。

2、考核内容:

⑴ 教学工作量(达到周学时10课时以上)。

⑵ 教学质量评价(达到良好以上)。

⑶ 专业建设成果(成果总结)。

⑷ 指导本专业教师(工作总结,成果介绍)。

⑸ 教学改革(组织完成1项以上课程建设,或教材编写,或实验室建设或教学CAI课件,或教改研究项目等。)

⑹ 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每年至少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1篇专业论文)。

⑺ 科研(组织完成1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3、管理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十三五”校长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关于@@区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经局党工委研究,决定开展@@区教育系统中学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工作,为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着眼@@教育发展需要,创新中学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后备干部队伍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综合管理能力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协调,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干部队伍。

二、推荐选拔对象

1、本区高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的中层及以上干部,包括特别优秀的年级组长、班主任。

2、年龄原则上控制在男性45周岁以内(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性42周岁以内(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任职时间2年以上。

三、推荐选拔的条件和程序

(一)基本条件

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定教育理想,坚守教育本源, 具备良好的师德风尚和较强的事业心,热爱学生,关心教师,群众基础良好。

2、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协调,并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带领团队持续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3、具体分管或负责领域发展状态良好,成效明显或进步比较显著,协助校长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事业,上级行政部门、师生、家长、同行、社区等评价良好。

4、积极进取,努力发挥引领与榜样作用,任职期内荣获过区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荣誉或奖项。

(二)选拔程序

1、确定初步候选人(3.15—4.5)

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个别推荐等方式进行推荐。各单位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动员,根据推荐条件进行公开选拔,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推荐1-2名候选人上报局党工委组织科;

个人可根据推荐条件向局党工委组织科自荐;

校长培训基地主持人、名师基地主持人,各单位主要领导、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可根据条件进行个别推荐;

区教育局、教育学院、教育督导室等相关领导、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各部门主任也可在全区范围内直接提名推荐。

原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需对照条件重新推荐。

2、确定正式人选(4.5—4.15)

(1)组织审核:根据各方面推荐上报的情况,局党工委组织科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资格初审。

(2)面试选拔:组织专家、优秀校长对初审合格人员进行面试,按照面试成绩确定入围人选。

(3)讨论决定: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拟定建议名单提交局党工委会讨论决定正式人选并公示。

五、培养措施

对正式确定的中学后备干部统筹安排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岗位实践锻炼、动态性的跟踪考核,引领后备干部提升综合能力、管理水平。

(一)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一般采取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实地考察、分组讨论、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明确后备干部的发展方向,提升他们的表达与思维、分析与判断、研究与综合能力,使后备干部系统地学习学校管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理论素养与政策水平。同时,结合岗位职责和党对干部素质的要求,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升党性修养,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具体培训内容有:

理想信念教育。对后备干部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管理的业务培训。培训学校管理知识,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有关业务知识;培育现代的办学理念,树立依法办学的思想;确立学校发展的全局意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研讨交流各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案例培训。紧密联系本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聚焦学校发展中的难点、热点、要点问题,着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及对理论的运用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人文综合素养的综合培训。顺应干部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习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综合素养。

(二)实践锻炼

集中培训结束后,对照后备干部的发展定位,选择部分干部安排到区内办学水平较高、校长素养较好的学校;局机关相关科室及校长培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加强岗位历练,强化专业素养、思想素养、领导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组织管理

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在局党工委领导下进行,由组织科负责组织实施,教育学院校长发展中心配合做好培训相关工作。

加强统筹实施。遵循教育系统干部的成长规律,根据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和发展定位,以举办专题培训、搭建交流平台、落实岗位锻炼、实行跟踪评估等多种形式,优化后备干部的过程培养与管理,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后备干部培养的质量与效益,并纳入教育系统储备干部人才资源库。

强化过程管理。组织科要做好对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组织协调、跟踪管理和考察考核等工作。建立后备干部个人培养档案,采用全程记实的方式,记录干部基本信息、任职经历、入口选拔情况、培养锻炼情况、考核鉴定结论等信息,动态反映后备干部的成长状况,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客观依据。

落实保障支持。安排干部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后备干部培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局教育信息网、党务公开网、@@教育微信公众号等本区教育系统媒体要配合做好后备干部培训的跟踪报道、典型宣传等工作。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6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及和谐神会,认真抓好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我系大学生的形象,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内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个人成才紧密相连,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了沟通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创业打下了基础。主要内容:

1、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敢于与人交流、敢于与人沟通的能力,达到人人认识我,我认识人人的效果。

2、平等、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平等、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

3、优化性格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性格进行不定期的分析,并且进行优化。

4、扩大社交面能力的培养: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应覆盖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在具体的事实过程中,分年级、分阶段,抓重点并依托丰富的有效的活动贯穿于各年级中来进行。

1、一年级-----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加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胆量。措施:主要围绕学生大一学生来开展。进行学生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教育。以班级、年级为单位,以游戏为形式来进行与人交流、沟通的方法。社会实践活动。

效果:让每位同学都认识我,我认识每位同学,与本班、本年级的每位同学都说过话。增强班级及外语系的凝聚力。

2、二年级----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课外活动为依托,提高学生学生交流技巧 措施:主要围绕课外活动来开展。让每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每位同学组织开展一次活动,通过实践来寻找人际交往的技巧,在活动中建立平等、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

效果:让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学到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在同学们中建立平等、友好、互助的关系。

3、三年级----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进行性格分析,培养优化性格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性格,增加自己的人际魅力。

措施:主要围绕学生的性格分析和继续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来开展,要求同学们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密切同学们之间的关系。

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己的性格,增加自己的人际魅力。

4、四年级----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扩大社交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措施:主要围绕实习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扩大社交面能力的培养,经过在单位的实习之后,邀请专业人士对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效果:让学生在将来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会应为人际交往而失利。

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具体落实

1、各年级、各班应结合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2、在实施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各班、各年级要积极激励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实施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要切实发挥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积极参与的作用。

3、在推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工作干部要进一步强化与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正确的帮助学生做好规划。学期初要引导学生确立当学期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实施措施,学生工作干部要不定期的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学生,学期结束要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帮助学生改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外国语言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湖北省旅游市场展望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在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娱乐设施的同时, 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可规划建设面向旅游者服务的旅游娱乐街区与现代和传统相结合、高档和低档相结合、表演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各类旅游娱乐场所。可见这些政策将对以酒吧为载体的创业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利好的发展前景。

二、全国酒吧经营情况

酒吧的兴起与发展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酒吧的步伐始终跟随着时代, 我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三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和深圳;消费人群主要有在华的外籍人士、留学生本国的生意人、白领阶层、艺术家、大学生、娱乐圈人士及有经济能力的闲散人士;酒吧装饰风格以客源为依据设计各异;酒吧类型主要有校园酒吧、商业酒吧和音乐酒吧;经营面积从20平方米到600-700平方米不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项目选择

旅游学院对旅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经调研发现旅游行业具有创业门槛低、效益回报快等特点, 主要产业集中于酒吧、饼屋、经济型酒店, 特别适合大学生创业发展, 一期项目主要围绕以酒吧为载体的创业项目,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投资少、周转快、收益高风险小, 有利于个人及合伙经营;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工艺和复杂的生产环节, 有利于创业者进入;信息灵通, 对市场反应灵敏, 可根据顾客的需求改变经营重点和经营方向;选址灵活, 方便顾客就近消费;管理层次少, 决策过程简单, 营销决策快而准, 调整迅速;可随时改变店堂布置、吧台陈列, 给顾客经常带来新的感受;服务方式灵活、周到, 使顾客感到随意、亲切;雇佣人员少, 且设备较简单, 有利于降低成本, 具有大酒店没有的价格优势;多以经营地方风味的饮料品种为主, 符合顾客口味, 具有群众基础;所经营的酒水产品多以经济实惠为主, 符合我国以中、低消费为主的消费水平。

四、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创业教育才培养方案以湖北省旅游“两圈一带”的发展规划为指导, 以创业为导向, 以创业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为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思路, 以实体酒吧经营为载体, 形成具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课程体系, 培养湖北旅游经济型小型娱乐业所需要的创业型旅游人才。

五、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小型娱乐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创业理想的, 有亲和力、敢于创新、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判断力强的, 熟练掌握创业基本知识、酒吧专业知识和服务经营管理知识的, 具有市场意识、会经营与管理、懂卫生与安全的创业型人才。

(二) 人才培养规格 (见表1)

六、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创业型酒吧管理人才是具备各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既要熟练掌握酒吧各个岗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整体采用“理论+服务实战”、“理论+调酒实战”、“理论+经营实战”、“理论+创业实战”的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酒水服务基本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酒水服务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 理论学习调酒基本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调酒技能训练;第三阶段, 理论学习经营管理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酒吧经营;第四阶段, 理论学习创业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创办校外酒吧。

七、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课程模块设计

以酒吧行业对创业人才的要求为依据, 以酒吧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该行业职业标准为根据, 在企业直接参与下构造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 以酒吧业主能力分析为基础, 根据酒吧主要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 按酒吧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程序化课程结构;围绕酒吧各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相关环节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运作、管理、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 形成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同时结合本校“喜达菲”对外经营实训基地体现“做中学”的实景实境实际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并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项目理论教学体系以创业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 但强调知识的“必需够用”, 务求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以讲授、研讨、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以创业项目的真实经营活动为载体, 突出学生自主经营为主、实践教师督导为辅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对于经营方式的纠错、领悟和归纳, 从而迅速形成经营经验。

九、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社会影响

本院酒店管理类酒吧创业教育项目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影响:首先,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创业教育项目试运营20多天时间里, 人气急剧攀升, 吸引了不少师生来此消费, 每天的营业额近千元。其次, 社会影响较大, 项目运营取得的成果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网”、“楚天都市报”、“新华网”等多家网站和媒体报道,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再次, 学生收获较大, 学生参与酒吧的创办, 对订货配送、酒吧布局、设备购置、广告宣传、产品定价等都有具体了解, 动手能力、管理运行能力大大提高, 比一般实习更能锻炼人、考验人。最后, 教育界与旅游界高度重视与支持, 从该培养方案的开展以来, 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和人事教育处处长徐勇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对旅游教育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 22所湖北省内高校的旅游院系领导、教师及对开展旅游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品牌专业建设进行研讨, 学习了旅游类创业项目办学新思路。

十、结束语

目前, 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创业教育项目的推进, 旅游学院加大了创业教育中心内涵建设的力度, 需要总结上一期项目的经验和规律, 不断优化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另外, 在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还需要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如自筹资金不足, 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制度落实、贴息扶持、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的支持都是影响项目是否能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 也是项目吸引大学生能否持续加入的关键, 在此, 我们希望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培养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Z].2009.

[2].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 文本 (评审稿) [Z].

[3].郭凡.如何开一家有特色的小酒吧[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8

【关键词】集团化 融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是指中高职院校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对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教育,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培养的职业教育。

二、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集团化办学下新疆中高职融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把握学生未成年与成年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把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真正打造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形成完整的分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发展进步的要求,确定融通专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明确中职和高职融通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保证学生在各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的核心要素。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需要,保持中高职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各培养阶段课程和学时比例,系统设置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三)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中高职各阶段培养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中高职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的教育。深化高职段教育课程改革,增强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课程标准

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质量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需要,明确中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开展教材建设,一体化系统设计并制定课程标准。

(五)课程资源

根据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专业能力与产业新标准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课程内容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接,序化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开发具有针对性和递进关系的校本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六)教学方式

以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同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衔接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促进中高职教育教学有效衔接,减少教学消耗,提高教学效益。

(七)质量评价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教育集团要积极发挥作用。学校要联合教育集团、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衔接。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互通互认。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创新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赵志群.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2,22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邓润梅,黄睿.“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术期刊,2008.2

[5]鲍贤俊.“联合体”型中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6]石伟平,匡瑛.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7]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8]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深化改革三破“围墙”——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

[9]鲍贤俊,孙梅,吴国伟.上海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及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9

为切实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年3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日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1)政治理论3

(2)中国语言文化

2、专业必修课:

(1)翻译概论2

(2)基础口译2

(3)基础笔译23、方向必修课:

(1)口译方向:

交替传译4

同声传译4

(2)笔译方向:

文学翻译2

非文学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3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

1、第二外国语2学分

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

3、翻译批评与赏析

4、跨文化交际25、中外语言比较26、文体概论27、国际政治与经济

8、模拟会议传译29、专题口译210、视译2

11.商务口译212、法庭口译213、外交口译214、经贸翻译215、法律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2216、科技翻译2学分

17、传媒翻译2学分

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

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

三、实习2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

上一篇:连锁药店的运营下一篇:高中作文书香伴我行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