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实验报告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ad实验报告(精选6篇)

cad实验报告 篇1

预习报告

1、实验目的

(1)了解完整的PCB板设计工序及方法;(2)掌握制作元件原理图库、封装库的方法;(3)掌握PCB板设计方法及其后处理。

2、实验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

(1)微机(最低配置: Pentium 4 CPU, 128M内存);(2)Protel DXP软件(最低版本:V7.0);

(3)Windows2000/XP环境、MS Office 2000以上版、Adobe Acrobat 5.0以上版。

3、设计要求

本实验要求在Protel DXP软件平台上设计GPS定位系统电路的PCB板,GPS定位系统电路图见附录1。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双面板设计PCB(外形及尺寸根据具体电子系统合理布局);(2)PCB板中的过孔为穿透式、元件安装方式为单面安装;

(3)PCB板中的信号导线的宽度≥10mil、电源导线宽度≥30mil,其他参数自定。

4、芯片封装信息

查找ATmega32芯片,在美国atmel公司http:///dyn/products/product_card.asp?part_id=2014网上查阅了芯片封装信息,详细数据如下: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成绩: 指导教师审核(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报告

一、仪器设备型号及编号 LENOVO F41

二、实验器材或软件环境

(1)Protel DXP2004(2)Windows2002环境、MS Office 2007、Adobe Acrobat 5.0

三、实验步骤、程序调试方法

1、设计原理图元件

Protel DXP提供了丰富的原理图元件库,没有元件ATMEGA32,建立自己的元件库。

2、绘制原理图

找到所有需要的原理元件后,开始原理图绘制。完成原理图后,用 ERC(电气法则检查)工具查错。找到出错原因并修改原理图电路,重新查错到没有原则性错误为止。

3、设计元件封装

和原理图元件库一样,Protel DXP部分元件的封装。没有得元件须自行设计并建立新的元件装库。

4、设计 PCB板

确认原理图没有错误之后,开始 PCB板的绘制。首先绘出 PCB板的轮廓,确定工艺要求。然后将原理图传输到 PCB板中来,在网络表(简单介绍来历功能).设计规则和原理图的引导下布局和布线。

5、元器件的布局

Protel DXP 提供了强大的自动布局功能,在预放置元件锁定的情况下,可用自动布局放置其他元件。在Auto Place 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布局器。Protel DXP提供布局。

6、自动布线

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装。

7、布线后的调整完善

布通之后,对布线进行手工初步调整。调整的内容有:需加粗的地线、电源线、功率输出线等进行手动加粗;某几根绕得太多,太过繁琐的线重布;消除部分不必要的过孔。

另外,我们还要切换到单层显示模式下将每个布线层的线拉整齐和美观。手工调整时应经常进行DRC,因为有时有些线会断开。快完成时可将每个布线层单独打印出来以方便改线。调整完毕后用VIEW3D功能查看实际效果。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GPS定位系统电路原理图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ATMEGA32元件封装图

(3)PCB板正面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PCB板反面

(4)3D效果图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五、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protel 2004 dxp 在pcb布线时,手工放置几个焊盘后,想从其他元器件引线连接到焊盘上,导线变红,变红就是报错了,因为这时候放的焊盘和将要跟它连接到一起的元器件不在一个网络上。现在状态下修改的方法就是双击焊盘修改它的网络与将要跟它连接到一起的元器件网络一致,关闭设置对话框就可以了。再有就是把现在的焊盘删除,重新在导线上直接放置焊盘,之后载调节焊盘到合适位置。

六、体会及思考题

在实训的一周里我不仅了解到了实在的学习内容,并且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做了很深的了解,当我们要去学习或研究一门技术或学问时,去了解有关这门技术或学问的历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是“寻根”。欲学习一门技术或学问却不去了解它的历史,将有如无根之萍,无法深入并获得其中的乐趣!我们每画的一个零件图就好象跟CAD的历史一样,一步一步的渐进,自己从中吸取很多的精华,例如,当尺寸没有按照标准画时,在标注尺寸的时候就需要修改数据,不仅影响到了图的雅观,还直接影响了图的真实性,所以在画图过程中就要很细心,一步一步慢慢来,做到精确,无误差,在比如,在修剪多余直线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先剪不掉的现象,我经常遇到,那是因为连线的时候线与线之间根本就没有连接在一起,表现出作图不扎实的意思,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改正了这个不好的习惯,作图,就要用心去做,扎扎实实的完成任务!

cad实验报告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投放市场的周期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高效率、高技术竞争的时代,各类企业均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被国际公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十大重要技术成就之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这一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它具有高智力、知识密集、综合性强、效益高等特点[1]。为适应这一社会需求,工科院校普遍开设了CAD/CAM相关实验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缺陷较大,对现代加工技术的了解有限[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已由数量的扩张转变为质量的提高,为此而进行的诸多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直接反映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关的深层次教学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理科与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有了较大的调整,但还很少触及目前制造业广泛使用的三维CAD/CAE/CAM技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没有跳出传统技术与传统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3]。

因此,对原有的CAD/CAM相关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和整合,以先进的三维CAD/CAE/CAM技术为平台,建立开放式的CAD/CAM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实践与实训环节,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化工程技术人员,满足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需要。

1 CAD/CAM实验教学体系

“综合化创新能力培养”是建立CAD/CAM实验教学体系的目标[4]。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宗旨,在各教学部门协调下统筹规划CAD/CAM相关实验课程,是建立开放式CAD/CAM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全盘考虑,建立一体化的CAD/CAM教学体系,将学生四年的CAD/CAM教学统筹安排,明确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避免重复,整体优化。

1.1 CAD/CAM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

CAD/CAM技术是多种知识、多种技术和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有着广泛的联系,如果依据CAD/CAM技术的单元模块功能将其全面融入各相关课程,则可构造出如图1所示的开放式CAD/CAM实验教学体系。整个实验教学体系可分为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教学和CAD/CAM普及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所对应的模块及相应课程如下所述:

1.1.1 计算机辅助绘图

此类实验主要集中于机械制图这一工科院校的基础课程中,通过学习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础知识,学习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原理,通过绘图练习和计算机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利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的能力,目前高能院校的机械制图课程中基本都已经加入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内容,但由于课时缩减和大班授课,学生的上机实践时间无法保证,造成了学生实操能力普遍低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深化教学改革,对工程制图的课程内容和授课重点进行必要的调整。

1.1.2 计算机辅助设计

这一模块包括三维造型设计和结构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两大部分。此类实验主要集中于机械及近机类工科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专业课程中,在实验中通过上机实践,在三维CAD平台下,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真实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察产品的结构是否合理、设计上有无缺陷、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有无干涉现象等;通过借助三维CAE设计软件分析计算零件应力、应变等,使学生掌握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及机构运动仿真等设计分析方法。

1.1.3 计算机辅助加工

这一模块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分析(CAPP)和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CAM)两大部分。此类实验主要集中于机械专业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CAM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结合专业CAM软件的学习,进一步掌握CAM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及组成原理、软硬件接口原理、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编程及前后置处理等。通过零件加工的制造全过程综合实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对先进制造工艺的了解。

在CAD/CAM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广泛开展CAD/CAM技术的普及教育:

1)开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三维造型设计与制造、计算机三维造型与建模、计算机三维动画等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CAD/CAM技术的爱好。

2)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内举办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设计大赛,其宗旨是既要求突出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要体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针对高科技产品,也可以设计解决日常生活不便之处的精巧用品。方法上采取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对那些创新设计热情高、能力强的学生,经过校内初赛后,除了对获奖作品进行奖励外,水平较高的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性的CAD/CAM技术的作品类及技能类大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CAD/CAM技术的网络教学及时辅导系统系统,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的师生比普遍偏低,尤其是基础课教学部分,大班上课、分散自学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很难做到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即时解答,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和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把计算机图形学的实体造型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化技术结合起来,利用Web这一开发平台,开发基于Web的教学与学习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途径,基于Web的CAD/CAM网络课程教学允许存在时间和空间地域上的分布,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在任何连网的计算机上都能进行学习、交流,不受地点的限制,系统的网络上设置问题答疑,及时了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这样既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理解,又方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4)协助学生参加“三维CAD应用工程师认证”、“原厂认证”、“CAD等级认证”等CAD/CAM技能认证考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 CAD/CAM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

尽管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具体训练内容和基本要求也各有差异,但通过一体化的CAD/CAM体系实验教学训练,在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上做到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做到了循序渐进,使学生比较牢固而又全面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学生普遍反映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习了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测试手段,增大了教学信息量,缩短了教学学时,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在CAD/CAM技术的普及教育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了解。部分学生在“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奖,进一步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近三届毕业生中对CAD/CAM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通过了技能认证,获得了“三维CAD应用工程师证书”和“CAD等级证书”,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结论

建立完善CAD/CAM实验教学体系,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综合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将三维设计、分析与制造理论和方法全面引入CAD/CAM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现代化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现代制造业对CAD/CAM人才的需求。

摘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工科院校普遍开设了CAD/CAM相关实验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陷较多,对原有的CAD/CAM相关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和整合,依据CAD/CAM技术的单元模块功能将其全面融入相关课程,构造开放式的CAD/CAM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现代化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现代制造业对CAD/CAM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CAD/CAM,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开放系统

参考文献

[1]唐承统,阎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邓敏和,梁式.CAD/CAM综合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2):67-68。

[3]段红杰,于善启.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25-127.

cad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CAD/CAM技术 数控加工 制造

CAD/CAM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发表了《人机对话图形通信》,推出了二维SKETCHPAD系统,系统允许设计者在图形显示器前操作光笔和键盘,同时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形,由此为CAD/CAM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CAD/CAM技术走向成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三维几何软件也相应发展起来。到了20世界90年代,CAD/CAM技术从单一的模式、单一的功能走向集成化和智能化。本文仅以CAD/CAM技术中的MasterCAM软件为例,浅谈一下在数控实验教学中的研究。

一、MasterCAM软件介绍

MasterCAM软件是美国CNC公司开发的一套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于加工为一体的,运行于PC平台的CAD/CAM交互式图形集成系统,可实现产品设计、工程图绘制、2-5坐标的镗铣加工、车削加工以及钣金下料等。它对硬件的要求不高,操作灵活、易学易用,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因而深受广大企业的欢迎,另外利用它的图形设计与仿真功能,也广泛应用于数控实验教学中,改善了数控教学中实验环节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数控编程能力以及数控操作能力。

二、MasterCAM在数控教学中的任务

1.具有直观的几何造型功能。Mastercam提供了强大的实体造型功能和曲面、曲线造型功能,可设计出复杂的曲线、曲面零件。我们可以利用MasterCAM系统中的这些功能生成零件模型,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加工工序,最后根据所选的工艺及工序,确定粗、精加工,以及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切削用量、进退刀路径、主轴转速等参数。设置这些参数后,系统便自动计算出加工余量,并动态显示出和粗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路线和程序代码,省去了人工编程的烦恼。这一过程将数控编程、工艺的制定、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以前所学的知识不再枯燥,在数控技术课程中达到了融汇贯通,并在计算机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巩固了学生的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利用MasterCAM系统数控教学的效果。

2.具有强大的曲面粗、精加工功能。MasterCAM提供了多种粗加工技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曲面精加工功能,可以从中选取最好,效率最高的方法,来加工最复杂的零件。

对于加工中心来说,MasterCAM还具有挖槽功能,但对于挖槽来说,应当注意指定点下刀的选个问题。

挖槽是加工中心中去除材料的最有效而且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在一些开放式的挖槽或者加工一些台阶形状时,我们可以从毛坯外部指定下刀点。但如果是一些封闭的区域进行挖槽加工,下刀点的位置就需要我们特别的注意。而这时一种较为简单的做法就是采用MasterCAM软件所提供的螺旋式下刀方式进行下刀。

3.具有可靠的刀具路径模拟和校验功能。MasterCAM可以模拟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再模拟过程中,不但可以显示刀具,还能检查刀具或夹具是否与被加工零件发生干涉。同时利用MasterCAM还能对手工编写的程序进行验证。手工编程是数控编程的基础,但由于数控指令繁多,学生不知道该用哪些指令或者说不清楚用了这个指令后会发生什么后果,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可能编出来的程序会将数控机床损坏,而要教师一个一个检查批改也是十分的困难。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MasterCAM的程序校验和模拟功能进行验证。我们只需将NC程序代码输入在MasterCAM系统中,通过加工轨迹校验,NC程序的结果就非常直观的仿真出来,同时学生还可以直观地掌握数控加工的过程,判断刀具轨迹的连续性、合理性,是否存在刀具干涉、空走刀撞刀等情况,刀位计算机是否正确,加深了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对刀具轨迹的认识。

4.具有稳定的程序后处理功能。利用MasterCAM可以将模拟仿真出来的刀具轨迹转换成加工程序,通过机床数据接口将NC程序传送至数控机床,并控制机床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掌握数控编程、接口技术等知识。

因此,随着数控加工设备的日益普及,CAD/CAM技术正向着开放、集成、智能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数控领域上如何利用软件建立零件的几何模型、合理的选择加工方式和参数、编制较高工艺性的程序将被广泛应用,而以PC技术为基础的DNC系统将成为软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篇4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CAD

专业班级:11 级电信*班

号: **************

名:

所属院部:湘南学院物电系 指导老师: 戴勤

2012---2013 学年

第 2学期

湘南学院物电系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要打印,要遵照以下字 体,字号,间距等地要求,纸张一律采用 4 纸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 学科特点和实验的具体要求增加项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如实的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业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的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制,一经发

现,零分处理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试验报告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笔批改,实验报告 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报告改完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以自然班 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 纲 实验项目名称:Protel使用基础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2-27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6

实验项目1

Protel使用基础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

实验项目名称:原理图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6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20

实验项目2

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2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3

实验项目4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10

实验项目3 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1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20

实验项目4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自编2 篇5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原理图设计流程

2、掌握原理图绘图工具的使用,能够熟练绘制导线、放置节点、放置电源与接地符号

3、熟练完成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绘制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新建工程文件,添加原理图“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schdoc”,进入原理图编辑界面。

2、设置图纸。将图号设置为A4即可。

3、放置元件。根据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情况,在屏幕左方的元件管理器中取相应元件,并放置于屏幕编辑区。设置元件属性。在元件放置后,用鼠标双击相应元件出现元件属性菜单更改元件标号及名称(型号规格)。

4、调整元件位置,注意布局合理。

5、连线。根据电路原理,在元件引脚之间连线。注意连线平直。

6、放置节点。一般情况下,“T”字连接处的节点是在我们连线时由系统自动放置的(相关设置应有效),而所有“十”字连接处的节点必须手动放置。

7、放置输入输出点、电源、地,均使用Power Objects 工具菜单即可画出。

8、电路的修饰及整理。在电路绘制基本完成以后,还需进行相关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整洁。

9、保存文件。

五、注意事项

对于较复杂的电路而言,放置元件、调整位置及连线等步骤经常是反复交叉进行的,不一定有上述非常明确的步骤。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如何添加原理图元件库?

2、画线工具内的“导线”与画图工具内的“直线”有何区别?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

2、掌握元件库管理器的使用方法,会放置元件、编辑属性,掌握元件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方法

3、熟练完成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设计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绘制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新建工程文件,添加原理图“双路直流稳压电源.schdoc”,进入原理图编辑界面。

2、设置图纸。将图号设置为A即可。添加元件库。放置元件。根据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放大电路的组成情况,在屏幕左方的元件管理器中取相应元件,并放置于屏幕编辑区。

3、设置元件属性。在元件放置后,用鼠标双击相应元件出现元件属性菜单更改元件标号及名称(型号规格)。

4、调整元件位置,注意布局合理。

5、连线。根据电路原理,在元件引脚之间连线。注意连线平直。

6、放置节点。连线完成后,在需要的地方放置节点。一般情况下,“T”字连接处的 节点是在连线时由系统自动放置的(相关设置应有效),而所有“十”字连接处的节点必须由手动放置。

7、放置输入输出点、电源、地,均使用Power Objects 工具菜单即可画出。

8、放置注释文字。

9、电路的修饰及整理。

10、保存文件。

五、注意事项

在画图过程中不要将变压器双输出端的接地线漏画。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放置元件有哪几种方法?

2、当操作者无法确定待放置元件的电气图形符号位于哪一元件电气图形库文件时,该怎么办?

3、如何快速地放置一组同样的元件?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三 原理图元件库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元件库编辑器的使用

2、掌握建立元件基本操作,学会自己建立元件库和调用元件库里的元件。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元件1:以下为同一元件的2个部分,其中7脚和14脚为隐藏引脚,默认流水号为U?,名称为IC1,默认封装为DIP-14和SOP。

元件2:名称为7SEG,别名LT302,其中引脚4、5、12为空脚,设置为隐藏引脚,默认流水号为U?,默认封装为DIP-14。

元件3:名称为CD4069,默认流水号为U?,默认封装为DIP-14。

四、实验步骤

1、点击菜单“FileNew”命令,从编辑器选择框中选中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器,然后双击库文件图标,默认名为“schlib.schlib”,进入原理图元件库编辑工作界面。

2、使用菜单命令“ViewZoom In”或按 PageUp键将元件绘图页的四个象限相交点处放大到足够程度。

3、用菜单命令绘制元件外观。

4、绘制元件的引脚。

5、编辑各管脚属性。

6、保存已绘制好的元件。

五、注意事项

在绘制元器件时注意尺寸的把握,不要过大或过小。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原理图元件库文件的扩展名与原理图文件的扩展名怎样区别?

2、在 SchLib Drawing Tools 工具栏中,哪一个按钮绘制的图形具有电气特性?

3、如何使原来隐藏的引脚显示出来?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四 电路仿真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电路仿真测试的基本方法。

2、会用ALTIUM DESIGNER 09软件对简单的电路进行仿真测试。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模拟电路仿真电源转化电路220V 的正弦波信号经过 10:1 变压器变压、全波桥式整流、滤波,得到一个平稳的低压直流信号。

2、差分放大器仿真

(1)共模信号分析

输入共模信号:10mv,1kHz

静态工作点分析:Vi、Vo1、Vo2、Ve、Iq1b、Iq1c、Iq1e、Iq2b、Iq2c、Iq2e

瞬态分析:Vi、Vo1、Vo2

(2)差模信号分析

输入差模信号:10mv,1kHz

瞬态分析:Vi、Vo1、Vo2

四、实验步骤

1、编辑原理图

2、放置仿真激励源(包括直流电压源)

3、放置节点网络标号

4、选择仿真方式并设置仿真参数

5、执行仿真操作

6、观察仿真结果

五、注意事项

所有元件必须是来自仿真元件库中。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ALTIUM DESIGNER 09提供了哪几种仿真分析方式?

2、总结用Altium Designer 09 进行电路仿真的优点。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五 手工设计单面印制板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元件、焊盘、导线等对象的放置方法和属性设置

2、掌握PCB板进行手工布局的整个操作过程,要特别掌握电路板边框的绘制,元件封装库的加载和对布局进行调整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1、根据图示电源电路,手工绘制一块单层电路板图。

2、根据图示电气原理图,手工绘制一块单层电路板图。电路板长1450mil,宽1140mil。根据表提供的元件封装并参照图进行手工布局,其中按钮S、电源和扬声器SP等元件要外接,需在电路板上放置焊盘。布局后在底层进行手工布线,布线宽度为20mil。布线结束后,进行字符调整,并为按钮、电源和扬声器添加标识字符。

四、实验步骤

1、设置工作参数,规划电路板尺寸

2、装入元件封装库

3、放置元件

4、进一步调整元件位置

5、放置印制导线

6、放置焊盘、过孔

7、画电路边框

8、利用“圆弧”、“画线”工具画出对准孔

9、编辑、修改丝印层上的元件序号、注释信息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在印刷电路板中,焊盘与过孔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布线时,为什么有时要对电源线和地线的线宽进行加宽处理?

七、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六 PCB元件库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元件封装编辑器创建元件封装

2、熟练掌握手工创建法创建元件封装

3、熟练掌握向导创建法创建元件封装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利用向导创建一个双列直插式12脚的元件封装DIP10,如图1所示。Pad1与Pad2的距离为100mil,Pad1与Pad10的距离为300mil。

2、创建封装PKS-6:

焊盘大小:80*80;孔径:40;将第1号焊盘设为参考点。

3、创建封装JZC1:

焊盘大小:80*80;孔径:40;将第0号焊盘设为参考点。

4、创建封装JZC2:

焊盘大小:67*67;孔径:43;将第1号焊盘设为参考点。

四、实验步骤

1、手工创建的步骤:

(1)首先执行“Place Pad”菜单命令,或单击绘图工具栏中

按钮。

(2)执行该命令后,光标变为十字,中间带有一个焊盘。随着光标的移动,焊盘跟着移动,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单击鼠标左键将其定位,在图中完成一个焊盘的放置。

(3)在焊盘中心出现焊盘序号,如果是第一次放置的焊盘,其序号为0,这时系统仍然处于放置焊盘的编辑状态,可以继续放置其它十一个焊盘。单击鼠标右键或按键盘上的Esc键,即可结束放置焊盘。

(4)设置焊盘的有关参数。

(5)绘制元件封装的外形轮廓。在TopOverlay标签上将工作层切换到顶层丝印层,即Top Overlay层,然后执行菜单命令“Place Track”。执行该命令后,鼠标光标变为鼠标指针和一个带小方点的大“十”字形。将鼠标指针移到合适的位置,单击鼠标左键来确定元件封装外形轮廓线的起点,然后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执行菜单命令“Place Arc”,或直接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相应图标在外形轮廓线上绘制半圆弧。

(6)单击设计管理器中的“Rename”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的名 称如DIP14,按下该对话框中“OK”按钮,即完成对新创元件封装的重命名。

(7)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将新建的元件封装保存。

2、利用向导创建元件封装的步骤:(1)启动并进入元件封装编辑器;

(2)执行“Tools New Component”菜单命令,进入了元件封装创建向导;

(3)单击“Next”按钮,系统将弹出选择元件封装样式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DIP封装外形。

12(4)单击“Nex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引脚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和尺寸。(5)单击“Nex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元件的轮廓线宽。(6)单击“Nex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元件引脚数量。

(7)单击“Nex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元件的名称,在此设置为DIP14。(8)再单击“Next”按钮,系统将会弹出完成对话框。单击按钮“Finish”,即可完成对新元件封装设计规则的定义,同时程序按设计规则自动生成了新元件

封装。

(9)执行菜单命令“FileSave”,将这个新创建的元件封装存盘。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不同元件是否可以有同一个封装形式?

2、手工绘制元件封装时,元件的外形轮廓一般放置在哪个工作层上?焊盘一般放置在哪个工作层上?

七、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七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单面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元件封装的放置

2、熟练掌握PCB绘图工具

3、熟悉手工布局、布线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设计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PCB图。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新建文件“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PCBdoc”,进入PCB图编辑界面。

2、手动规划电路板尺寸。

3、装入制作PCB时比较常用的元件封装库。

4、放置元件封装及其他一些实体,并设置元件属性、调整元件位置。

5、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布线。要求:

(1)电源地线的铜膜线的宽度为50mil。

(2)一般布线的宽度为20mil。

(3)布线时考虑只能单层走线。

五、注意事项

在自动布线前要注意先设置布线规则。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如何添加中间信号层和内部板层?如果想调整工作层的位置应如何操作?

2、为什么不能在PCB编辑区内对元件封装图进行对称操作?

3、如果系统中没有表面安装元件,是否需要焊锡膏层?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八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双面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元件封装的放置

2、熟练掌握PCB绘图工具

3、熟悉手工布局、布线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设计图示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PCB图。

四、实验步骤

1、启动软件,新建文件“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PCBdoc”,进入PCB图编辑界面。

2、在图层Keepout Layer规划电路板,长90mm宽50mm。

4、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布线。要求:

(1)电源地线的铜膜线的宽度为50mil。

(2)一般布线的宽度为20mil。

(3)布线时考虑只能双层走线。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印制电路板的物理边界和电气边界分别是在哪个工作层面中进行规划的?请说明电气边界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流程以及各个步骤的作用。

3、自动布线在线路上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七、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九 单片机最小系统层次原理图及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层次式电路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步骤

2、学会工程文件的建立

3、掌握总线与总线分支的放置方法

4、掌握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的制作过程

5、设计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印刷电路板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设计如图所示的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做成层次原理图形式。

四、实验步骤(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为例)

1、执行菜单命令【File】->【New】,出现选择文件类型对话框,单击Schematic Document图标,选择原理图编辑器图标,单击OK按钮或双击该图标即可完成新的原理图 文件的创建。

2、单击原理图工具栏中的(SCH:PlaceSheetSymbol)绘制方块电路的按钮,开始绘制方块电路。

3、用“Add Sheet Entry”放置方块电路端口。并 对端口进行相关的设置,如输入输出等。然后绘制连接导线。

4、如果文件扩展名不是.prj时,可在“设计文件管理器”窗口内,先将其关闭,再右键“Rename”(改名)命令,将文件扩展名改为为.prj(项目文件)。

5、单击“Design”菜单下的 “Create Sheet Form Symbol”命令。然后将光标移到相应方块电路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创建相应的块图,注意端口是否要反转。

6、生成网络表文件

7、规划电路板

8、装入原理图元件的元件封装和网络表

9、元件布局,进行自动布线并进行手工调整

10、对设计好的电路板进行电气规则和设计规则检查

11、输出打印所设计的印刷电路板

五、注意事项

1、请正确使用总线、总线分支和网络标号。

2、ERC检查如果发现有错,请认真检查排除错误。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中子电路图是如何建立的?

2、在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中主电路图是如何建立的?

3、层次电路图中出现的Port和Sheet Entry有何意义及区别?

八、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十 数字钟电路原理图及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综合电路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2、掌握数字钟电路原理图的制作过程

3、设计数字钟电路原理图的印刷电路板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1、PC机

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

三、实验内容

设计如图所示的数字钟电路原理图,并完成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8DS1DPY_7-SEG_2U10C74LS009VCC345671091214***6ABCD/RBOBILTR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16U1274LS160VCC345671091214***6ABCD/RBOBILRT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DS2DPY_7-SEG_21654VCCU1374LS160U10B74LS******6ABCD/RBOBILTR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DS3DPY_7-SEG_216U1474LS160VCC345671091214***6ABCD/RBOBILRT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DS4DPY_7-SEG_21621VCCU1574LS160U10A74LS******6ABCD/RBOBILTR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DS5DPY_7-SEG_216U1674LS160VCC345671091214***6ABCD/RBOBILRTBIGND16***148P1Q1P2Q2Q3P3P4Q4RCOENPENTLOADCLRCLKVCC3548abcdefg764219105abcdefdpgDS6DPY_7-SEG_2CLK16

VCC10edcdpfGNDagbU174LS48edcdpfGNDagbU274LS48edcdpfGNDagbU374LS48edcdpfGNDagbU474LS48edcdpfGNDagbU574LS48edcdpfGNDagbU674LS48U1774LS160

四、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原理图(对于库中没有的元件自己绘制)

2、规划电路板

3、装入原理图元件的元件封装和网络表

4、元件布局,进行自动布线并进行手工调整

5、对设计好的电路板进行电气规则和设计规则检查

6、输出打印所设计的印刷电路板 要求:

(1)自定义电路板框,符合规范要求;

(2)制图形式为:双面板;

(3)封装符号与实际器件相符,标识正确;(4)元件布局合理,排列整齐;

(5)设置自动布线参数;

(6)布线符合基本要求;连线尽可能短;地线宽度为30mil、电源线宽度为20mil、信号线宽度为10mil;

(7)重要焊盘有补泪滴,特殊电路或元件有敷铜、填充处理。

五、实验结果

六、思考题

1、为什么有时要对焊盘和过孔进行补泪滴操作?

2、DRC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CAD总结报告 篇6

班级:土木0821

姓名:严伟

学号:0830104114

1、基础很重要

实践证明,“手工图板”绘图能力是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基础,学习《AutoCAD》,需要一定的画法几何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一定的识图能力,尤其是几何作图能力,一般来说,我所在的班级中,《工程制图》水平好的同学,学起来较容易些,效果较好!

2、循序渐进

整个学习过程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如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等,使自己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掌握AutoCAD的使用技术。

3、学以致用

在学习AutoCAD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各个命令孤立地学习上;要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CAD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

4、熟能生巧

《计算机绘图习题集》作为自己选的上机实验书,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熟练AutoCAD的命令。要强迫自己做几个综合实例,分别详细地进行图形的绘制,使自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掌握整个绘图过程,力争使自己学习完AutoCAD课之后就可以投身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掌握技巧

1、常见问题要弄懂

(1)同样画一张图,有的同学画的大小适中,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就很小,甚至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绘图区域界限的设定操作没有做,或虽用LIMITS命令进行了设定,但忘记了用ZOOM命令中的ALL选项对绘图区重新进行规整。绘图区域的设定是根据实际的绘图需要来进行的。

(2)有同学用线型名称为“HIDDEN”的线型画线段,但发现画出的线段看上去像是实线,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是“线型比例”不合适引起的,也就是说“线型比例”太大,也可能是太小。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将线型管理器对话框打开,修改其“全局比例因子”至合适的数值即可。

(3)在进行尺寸标注以后,有时发现不能看到所标注的尺寸文本,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这是因为尺寸标注的整体比例因子设置得太小,将尺寸标注方式对话框打开,修改其数值变大即可。

以上三个问题仅仅是我的同学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最典型的三个问题和困难。实际问题不胜枚举,作为学员彻底弄懂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对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很有帮助。

2、有比较,才有鉴别

容易混淆的命令,要注意使自己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如ZOOM和SCALE,PAN和MOVE,DIVIDE和MEASURE等等。

3、层次要分明

图层就像是透明的覆盖图,运用它可以很好地组织不同类型的图形信息。学习过程中,我的同学图省事,直接从对象特性工具栏的下拉列表框中选取颜色,线型和线宽等实体信息,这很不好,使得处理图形中的信息不那么容易,要特别注意纠正自己的这一不好习惯。严格做到层次分明,规范作图。我的体会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匪浅。

4、粗细要清楚

能够显示实体的线宽是AutoCAD的新功能。使用线宽,可以用粗线和细线清楚地展现出部件的截面,标高的深度,尺寸线以及不同的对象厚度。作为学员,一定要通过图层指定线宽,显示线宽。提高自己的图纸质量和表达水平。

5、内外有别

利用AutoCAD的“块”以及属性功能,可以大大提高绘图效率。“块”有内部图块与外部图块之分。

内部图块是在一个文件内定义的图块,可以在该文件内部自由作用,内部图块一旦被定义,它就和文件同时被存储和打开。

外部图块将“块”的主文件的形式写入磁盘,其他图形文件也可以使用它,要注意这是外部图块和内部图块的一个重要区别。

6、滴水不漏

图案填充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是构成阴影区域边界的实体必须在它们的端点处相交,也就是说要封闭,要做到“滴水不漏”;否则会产生错误的填充。作为学员最好还要学会如何查找“漏洞”,修复错误。

7、写文字要规范

文字是工程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尺寸标注文字、图纸说明,注释、标题等,文字和图形一起表达完整的设计思想。尽管AutoCAD提供了很强的文字处理功能,但符合工程制图规范的文字,并没有直接提供。因此要学会设置“长仿宋体”这一规范文字。具体操作的简要步骤是,打开“文字样式”对话框,新建一个样式,可取名为“长仿宋体”,对话框中字体名改为选用“仿宋体GB-2312”,宽度比例也要改为0.67。尺寸标注的文字可改为“italic.shx”代替“仿宋体GB-2312”。

另一种作用规范文字更简单的方法是,直接使用AutoCAD样板文件提供的“工程字”样式;注意,使用前要用“使用模板”方式启动AutoCAD,选择国标标题(如:GBA3)进入绘图状态。再将“工程字”样式置为当前工作样式。这种方法,大多数教科书中没有提及,作为学员要注意补充一下这一训练。

8、特殊字符,特殊处理

实际绘图中,常需要输入一些特殊字符,如角度标志,直径符号等。这些中利用AutoCAD提供的控制码来输入,较易掌握。

另一些特殊字符,如“τ”、“α”、“δ”等等希腊字母的输入,掌握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用到MTEXT命令的“其他…”选项,拷贝特殊字体的希腊字母,再粘贴到书写区等操作。尤其要注意字体的转换等编辑。

还有一些特殊文本,如“φ”在机械制图中应用较多,叫做带上、下偏差的尺寸公差标注,也可用MTEXT命令的“堆叠”功能来实现。这样做远比在尺寸标注对话框中调节相应功能数值方便得多。我个人的体会是:特别方便!

9、图形标注

工程标注是施工图纸在施工时的重要依据。在任何时候一幅工程图中,工程标注是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工程标注甚至比图形更重要。

我的许多同学不怕绘图,怕标注;原因之一是尺寸标注方式对话框里选项太多,自己又理解不清,更不知道这些选项之间如何配合,所以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标注效果。为此,除应弄清对话框里各选取项的含义及常用值外,还应督促自己学习时应遵守如下五个规程:

1、为尺寸标注创建一个独立的层,使之与图形的其他信息分开,便于进行各种操作。

2、为尺寸文本建立专门的文字样式(如前述“长仿宋体”)和大小。

3、将尺寸单位设置为所希望的计量单位,并将精度取到所希望的最小单位。

4、利用尺寸方式对话框,将整体比例因子设置为绘制图形时的比例因子。

5、充分利用目标捕捉方式,以便快捷拾取寻找点。

10、两个空间、两个作用,两个练习

在AutoCAD环境中有两种空间: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其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模型空间是一个三维空间,主要用来设计零件和图形的几何形状,设计者一般在模型空间完成其主要的设计构思;而图纸空间是用来将几何模型表达到工程图之上用的,专门用来进行出图的;图纸空间有时又称为“布局”,是一种图纸空间环境,它模拟图纸页面,提供直观的打印设置。目前的设计方向是进入三维的零件建模和设计,那么零件设计好之后需要表达到工程图上时,需要对其进行各个角度的投影,标注尺寸,加入标题栏和图框等等操作,此时在模型空间已经不能方便地进行这些操作了,在图纸空间则非常方便。在图纸空间中可能创建并放置视口对象,还可以添加标题栏或其他几何图形。可以在图形中创建多个布局以显示不同视图,每个布局可以包含不同的打印比例和图纸尺寸。布局显示的图形与图纸页面上打印出来的图形完全一样。

为了使自己深刻理解“图纸空间”的作用,学习时,要根据老师要求求至少做两个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巩固“图纸空间”的概念。不得偷懒!

11、总结

计算机绘图的目标就是要使设计的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目前的设计结果基本上以纸基图纸的方式进入到生产中,同时,在设计单位,纸基的图纸也是图纸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达到设计、生产的无纸化,但除了极少数巨型的制造企业外,绝大多数普通的设计生产单位还是以纸基图作为组织设计生产的依据。因此,怎样将AutoCAD设计产生的电子格式的图纸转换成描绘在规定幅面上的纸基格式的图纸,是一个与生产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步与图形的修改、编辑等绘图过程同等重要。

因此,“打印”的学习,除了弄清楚对话框的使用外,还应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一次演示课,使自己真实感受一下“计算机绘图”的这一最后环节。

综上所述,学然后知不足。AutoCAD还有许多实用的功能,尤其是一些三维功能。学无止境,只要大家在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归纳,一定能找到最佳学习方法。

CAD快捷键

A 圆弧

B 创建块

C 圆

D 标注样式管理器

E 删除

F 圆角

G 群组

H 图案填充

I 插入块

L 直线

M 移动

O 偏移

P平移

S 拉伸

W 外部块

V 视图对话框

X 分解

Z 显示缩放

T 多行文字

co 复制

MI 镜像

AR 阵列

RO 旋转

SC 比例

LE 引线管理器

EX 延伸

TR 修剪

ST 文字样式管理器

DT 单行文字

PO 单点

XL 参照线

ML 多线PL 多段线

POL 多边形

REC 矩形

PL 样条曲线

EL 椭圆

CH 特性

CHA 倒角

BR 打断

DI 查询距离

AREA 面积

ID 点坐标

MA 特性匹配MASSPROP 质量特性

LS 列表显示

TIME 时间

SETTVAR 设置变量

LA 图层

COLOR 颜色

LT 线型管理

LW 线宽管理

UN 单位管理

TH 厚度

捕捉

TT 临时追踪点

FROM 从临时参照到偏移

ENDP 捕捉到圆弧或线的最近端点 MID 捕捉圆弧或线的中点

INT 线、圆、圆弧的交点

APPINT 两个对象的外观交点 EXT 线、圆弧、圆的延伸线

CEN 圆弧、圆心的圆心

QUA 圆弧或圆的象限点 TAN 圆弧或圆的限象点

PER 线、圆弧、圆的重足

PAR 直线的平行线

NOD 捕捉到点对象

INS 文字、块、形、或属性的插入点

NEA 最近点捕捉

标注

DLI 线型标注

DAL 对齐标注

DOR 坐标标注

DDI 直径标注

DAN 角度标注 QDIM 快速标注

DBA 基线标注

DCO 连续标注

LE 引线标注

TOL 公差标注 DLE 圆心标注

DRA 半径标注

CAL 计算器

Alt+N+Q 快速

Alt+N+L 线型

Alt+N+G 对齐

Alt+N+O 坐标

Alt+N+R 半径 Alt+N+D 直径

Alt+N+A 角度

Alt+N+B 基线

Alt+N+C 连续

Alt+N+E 引线 Alt+N+T 公差

Alt+N+M 圆心

Alt+N+Q 倾斜

Alt+N+S 样式

Alt+N+V 替代 Alt+N+U 更新

F1: 获取帮助

F2: 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

F3: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 F4: 数字化仪控制

F5: 等轴测平面切换

F6: 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 F7: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

F8: 正交模式控制

F9: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 F10: 极轴模式控制

F11: 对象追 踪式控制

Ctrl+B: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

Ctrl+C: 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 Ctrl+F: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

Ctrl+G: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7)Ctrl+J: 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

Ctrl+K: 超级链接

Ctrl+N: 新建图形文件

Ctrl+M: 打开选项对话框

AA: 测量区域和周长(area)

AL: 对齐(align)

AR: 阵列(array)

AP: 加载*lsp程系 AV: 打开 视图对话框(dsviewer)SE: 打开对相自动捕捉对话框

ST: 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style)

SO: 绘制二围面(2d solid)

SP: 拼音的校核(spell)SC: 缩放比例(scale)

SN: 栅格捕捉模式设置(snap)

DT: 文本的设置(dtext)DI: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OI: 插入外部对相

Ctrl+1: 打开特性对话框

Ctrl+2: 打开图象资源管理器

Ctrl+6: 打开图象数据原子 Ctrl+O: 打开图象文件

Ctrl+P: 打开打印对说框

Ctrl+S: 保存文件

Ctrl+U: 极轴模式控制

Ctrl+v: 粘贴剪贴板上的内容

Ctrl+W: 对象追 踪式控制 Ctrl+X: 剪切所选择的内容

Ctrl+Y: 重做

上一篇:小小设计师教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冬至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