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2025-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精选7篇)

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篇1

第一条为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减少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损失,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会造成众多人员急性中毒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化学事故救援包括事故单位自救和对事故单位以及事故单位外危害区域的社会救援。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凡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以及担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下设办公室(危化办)办公室设在经贸局。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化学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组织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化学事故重点区域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联防救援工作;

(四)对群众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工作;

(五)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物资、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六)组织化学事故应急救援;

(七)组织有关专家对化学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写出化学事故报告。

第六条区域内的单位、部门、企业、社区服务中心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在区安监局指导下,组织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指定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三)对群众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

(四)在发生较大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组织群众防护和撤离

第七条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物品单位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由该单位分管领导人负责。准备工作由生产、安全部门或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本单位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训练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器材和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

(三)每年年初向上级主管部门、区安监局和公安消防部门报告本单位存贮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增加或转产主要的危险化学物品品种时,应及时报告。

(四)对职工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周围群众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

(五)组织职工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自救,参与联防救援工作。

(六)事故发生时,协助做好事故区周围群众的防护和撤离工作。

(七)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查清事故原因及受损情况。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专家队伍的主要职责是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

第九条担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部门职责分工:

(一)公安消防部门负责迅速控制危害源,营救受害人员,扑灭火灾和洗消;公安交通部门负责保障救援的交通顺畅,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公安治安部门负责组织安全警戒,维护现场及周围地区的治安秩序。

(二)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快速检测队伍,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三)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快速检测和医疗救护队伍,测定危险化学品对人员危害的程度,组织对受害人员的救护。

(四)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运输队伍,运送撤离人员和救援物资。

(五)邮电部门负责组织通信队伍,保障救援的通信畅通。

(六)气象部门负责提供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气象参数。

(七)卫生、医药、物资等有关部门应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器材和物资,以应急需。

第十条危险化学品重点目标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的比例组织兼职防化队伍,担负本单位的自救任务,并按重点区域联防要求执行支援外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其设立的专职消防队应兼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危险化学品重点目标单位由区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数量、设备状况和可能危害的程度等因素确定。危险化学品重点目标单位在危险部门要害处均应设置相应的监测报警装置。

第三章应急救援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迅速、准确地报警。

第十二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单位在报警的同时应立即向区安监局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危害源,确保职工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职工进行自救。事故单位应随时向消防部门和区安监局报告灾情变化情况。

第十三条消防部门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可能引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警后,应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立即通报区安监局。

(一)区安监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检测队伍赶赴现场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及危害程度。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点区域在接到报警后,应按预案要求,及时组织救援。

(三)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四条在救援过程中,对危害较大、需要其他社会力量救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所在地的安监局组织实施社会救援;事故范围跨区、县时,立即报告市危化办组织社会救援。

第十五条区安监局可根据救援需要组织指挥部,指挥部在实施救援时有权调动本辖区内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设备和物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接到指令后,应迅速实施救援。

第十六条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按就近救援的原则,先由运输人员自救;必要时可请求本单位或事故所在地区的安监局和单位组织救援。

第四章经费

第十七条区安监局所需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日常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

第十八条凡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经费,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在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支出部分的经费及企业组建队伍的人员经费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第十九条因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直接损害的赔偿由事故单位负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预案由区安监局负责解释。

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篇2

1.1 应急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汇报 (报警) 、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泄漏的处理和控制 (包括火灾控制) 等几方面。一个成功的泄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这几个步骤快速发生也经常相互重叠。

1) 汇报 (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以及泄漏的速度、事故性质 (外溢、爆炸、火灾) 、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内容;

2) 紧急疏散

(1) 建立警戒区域。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后, 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域。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 无关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域;

(2) 紧急疏散。当班员工必须及时拉响警报,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 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 现场急救

当现场有人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 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1)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 (2) 呼吸停止, 心搏存在者, 就地平卧解松衣扣, 通畅气道, 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 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亦可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 或给予呼吸兴奋剂 (如山梗菜碱、咖啡因、可拉明等) ; (3) 心搏停止, 呼吸存在者, 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4) 呼吸心跳均停止者, 则在人工呼吸的同时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以建立呼吸和循环, 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以1:5的比例进行, 即人工呼吸1次, 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一人, 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 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如此交替进行, 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5) 皮肤污染时, 脱去污染的衣服, 用流动清水冲洗, 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 (6) 眼睛接触到危险化学品时,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 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7) 吸入危险化学品时,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忌用肾上腺素; (8) 食入危险化学品时, 应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 催吐, 急送医院; (9)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 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 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 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 以防感染; (10)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 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 用水冲洗降温, 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 避免伤面污染, 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4) 泄漏的处理和控制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不当, 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 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 要成功地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 必须事先进行计划, 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泄漏处理人员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 应注意以下几项:

(1)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 应严禁火种; (3)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 要有监护人, 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 封闭下水道和雨水口和一切危险化学品可能外溢的路径。

泄漏控制可通过局限性措施将危险物质的泄漏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这些措施基本上是防守性的, 可通过以下方法: (1) 泡沫覆盖。为减少挥发性液体化学品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 可将泡沫覆盖在泄漏物表面形成覆盖层, 从而减少泄漏物的蒸发, 降低其对大气的危害和防止可燃泄漏物发生燃烧。通常的泡沫覆盖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 并根据泄漏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泡沫, 一般要每隔30min~60min覆盖一次泡沫, 以便有效地控制泄漏物的挥发。另外, 泡沫覆盖必须和其他的收容措施如筑堤、挖沟槽等配合使用; (2) 筑堤。筑堤是将液体泄漏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 再进行泄漏物处置的前提。确定筑堤的地点很重要, 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 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 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 使污染区域扩大, 带来更大的损失; (3) 围堵。围堵被认为是主动性措施。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品泄漏, 可采取关阀断料、开旁通导流、排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1.2 泄漏物的处置

危险化学品泄漏, 不管泄漏范围是大还是小, 防止被污染的物质包括水、土壤流入工厂或其他干净区域、和地下水等尤为关键。有的化学物质, 哪怕是非常微量, 也会污染整个水源。所以需要把所有泄漏的、损坏的化学容器或污染的物体以及土壤放入有毒物质密封桶, 等待专门处理。

2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防

首先, 企业应规范设备质量保证和机械完整性管理, 保障设备从规划、设计、安装到使用、维护、修理、检验、变更、报废等各个环节得到全面质量保证和受控管理, 确保工艺设备的本质安全。其次:企业应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 使之娴熟掌握操作技术及消除故障和隐患的方法。再者, 还需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比如: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或加强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等。随着科学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且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但其固有的危险性所带来的安全、健康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同时要确保工艺设备的本质安全、岗位员工的规范操作, 即使发生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我们也应该有一套成熟的、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程序可以遵循。

参考文献

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篇3

【摘 要】 为明确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国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实际工作的不足,在“平战结合”的思路下,提出利用视频监控、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分析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主要功能和数据库结构等,以大连港为例,介绍其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的成果和应用情况:海量多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和高效展示;视频监控数据与360€叭巴嘉薹烊诤希灰苑掷嗤肌⑵拭嫱嫉榷嘀址绞秸故竟芟呤荻患榷ㄔぐ赣胨婊シ⒉⒋娴母劭谟蹦D庋萘费菹埃换凇盎チ?”的港口安全监管。

【关键词】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

1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我国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码头数量在不断增加,港口危险化学品存储罐区及输运管线规模也在日益扩大,港口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给港口区域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2010年,大连市“7€?6”中联油石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逾430 km2海面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事故救援费用为万元,事故清污费用为11.68亿元; 2013年,青岛市“11€?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165人遇难,已核定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可见,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处理难度大等特点,给港口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工作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已明确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是港口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运输管线的安全监管部门。目前已有部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相关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加强对港口危险化学品信息的动态掌控,提升其对港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能力。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仍以人员现场巡查监管为主,缺乏相应的监管设施设备,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监管信息化水平低;管理部门缺乏对建立完备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思路和能力。[1]

(2)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数据资料的有效汇总,静态数据多,动态数据少;缺乏基于电子地图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的数据分析,缺少在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方面的技术支撑。

(3)目前已建成的应急指挥系统在运行初期尚可使用,但由于缺少与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工作的结合,“平战脱节”,导致应急指挥系统中数据库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当发生突发事故时,难以有效辅助决策。[2]

针对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基于“平战结合”思路,提出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方案,将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预案演练等工作与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指挥调度等有机串联,通过整合数据资源,使数据资源“常用常新”,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化。

2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目标

(1)建立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建立港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码头、罐区、管线,以及安全、应急设备设施“三维可视化”电子分布图数据库。

(2)建立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为便于直观分析,基于港口电子分布图对危险化学品罐区、管线等建立三维场景,从事故信息报警、事故地点,到周边现场分析、应急救援指挥,形成层级明晰、联动迅速、指挥有效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3)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立足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工作,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备案、港口企业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港口安全评价备案、港口日常监督检查等信息的整合。[3]

为保障应用系统使用效果,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场所,配置相应的远程监控设备、监管检测设备、现场取证设备、监管交通工具、应急通信工具等。

3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设计

3.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根据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系统的建设目标,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如下:

(1)网络平台层。此部分是承载数据传输、交换的基础条件,一般依托政务外网等现有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采集、整合、处理、分析和展现。网络平台层为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等在网络传输方面提供支撑服务。

(2)应急指挥中心。此部分包括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应急会商室、会议室、新闻发布室,以及应急指挥分中心应急会商室的装修设计(机房、机电系统等设计)。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是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的延伸和扩展。

(3)基础支撑系统层。此部分包括港口安全监管业务数据采集整合、视频数据整合、呼叫中心系统、二维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基础支撑系统层为应用系统的运行提供软、硬件支撑。

(4)数据资源层。此部分是在通过交换平台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产生的。采用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确保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传输、分析、管理和共享的整个流程在各系统间顺利交换,以实现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的目标。数据资源层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应用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5)综合应用层。此部分是在基础支撑系统层及数据资源层的基础之上,基于“平战结合”的思路,深入分析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需求,整合、设计和开发“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和“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6)信息发布层。此部分包括大屏幕、视频会议系统、显示终端、电话传真、手机、门户网站等,其中除门户网站和视频会议系统外,其余均主要为应急业务管理使用。

(7)应用接口层。此部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接口,为上下级应急信息资源接入和共享提供数据基础和通信机制,也为将来与其他行业的各类外部应用(安监、公安、消防、环保等)进行数据共享打下扎实的基础。

3.2 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3.2.1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地理信息系统

此系统主要实现对包括地面、建筑物(如外围辅助建筑、锅炉房、污水处理厂、配电所、消防泵站、办公楼、消防车库等)、储罐和管线、细节设施(如消防设施、仪器仪表等)、码头及其设备设施等整个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区域和地上地下设备设施建立精细的地理信息模型。此系统不仅可实现包括罐区、化工泊位、管线等重要设备设施的三维可视化,而且还可实现包括放大、缩小、旋转、平移等在内的外部环境交互式浏览功能,同时实现公共设施、消防设施内部精细化建模和交互式浏览功能。

3.2.2 基于“二维与三维联动”的港口危险化学品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此系统用于港口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处置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应急值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调度、应急信息发布、应急评估、事故案例管理和综合统计分析等。为体现“平战结合”的思路,用户可开展全程计算机模拟的应急演练演习及基于情景规划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应急事故模拟演练,同时实现演练计划制订、演练场景搭建、演练过程控制和回放、演练效果评估和记录等功能。

3.2.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系统

此系统主要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港口危险化学品企业基础信息、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审批、人员持证情况、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事故隐患排查、应急预案备案、安全评价机构备案和综合统计分析等港口危险化学品日常安全监管业务功能。

3.3 应用系统数据库设计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数据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其主要用于描述港口及与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有关的地理位置和几何形状;第二类是与空间位置无关的数据(见表1)。

4 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在 大连港的应用

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针对大连港实际业务情况,设计开发了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平台,平台应用情况及特点如下。

4.1 海量多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和高效展示

大连港港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可以高效支持海量三维场景数据加载及模型显示处理,具备分级加载、高效展示能力,同时能够叠加展示高分辨率影像图信息。大连大孤山区域三维模型、高分辨率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一整套数据量在系统中可以流畅加载、漫游,并且可以与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兼容和共享,实现数据同源化处理。

4.3 以分类图、剖面图等方式展示管线数据动态

大连港范围内管线繁多,传统的地图展示无法直观了解管线的材质、管径、货种等信息。因此,按照原油、成品油等不同货种对管线进行分类,并在管线交汇等重要节点处以剖面图形式展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4.4 既定预案与随机触发并存的应急模拟演练

除可实现按传统的预案方式开展演习外,此系统还可以模拟各种突发状况。系统有观摩功能可为评估和教学提供场景演示,完善的评估功能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记录和数据采集,且可以随时回放。整个演练过程完全基于三维场景模型进行,其中控制转向可对三维空间中的场景、设备、人物、事故表现等元素进行控制,从而使演练参与人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模拟演练的内容和效果,实现演练过程的所见即所得,大幅度提升演练效果。

4.5 基于“互联网+”的港口安全监管

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企业整改工作是港口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用“互联网+”思路,将日常安全检查工作从计算机端移植到手机等移动设备端,开发相应的安全监管软件,使现场检查人员可通过智能终端查询港口企业安全基础信息,下载安全检查记录表,在移动终端上记录检查结果。同时,通过蓝牙连接便携式打印机,可以进一步实现现场检查结果单的即刻打印,整个检查过程的全部信息可以自动同步至服务器端,方便后期统计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亚梅,徐连胜.新条例实施后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现状[J].港口科技,2013(12):40-45.

[2] 何秋萍,王昱.南京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S2):95-98.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措施 篇4

化学品泄漏事故频频发生,近期:

 10月7日中午11时许,上海奉贤区原上海山河精细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有40多名群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周边的许多庄稼被熏死。再回顾这几年的相关新闻:

 湖北孝感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30人中毒;

 广州天河区一辆载有几十桶约十几吨高毒化学品巯基乙酸的货柜车被另一货柜车撞上,两桶化学品泄漏。事故造成包括广深高速出入口在内的附近多个路口大塞车,数百名群众因封路而耽误回家;

 邯郸市铁西化工区的河北新丰农药化工公司由于储气罐阀门老化、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三氯化磷泄漏事故。有40人中毒;

 南沙区一电路板厂,车间内几名工人在配制溶剂时误将盐酸当成其他化学品使用,造成有毒气体泄漏,11员工受伤住院。附近居民40人中毒住院;

 德国巴斯夫公司设在英国中部米德尔斯伯勒市附近的一家化工厂发生有毒化学物质己二胺泄漏事故,导致37人受伤。其中3人被己二胺严重灼伤。。。。

本周小文章与各位分享的是: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措施及泄漏物处置。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措施

在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盛装化学品的容器常常发生一些意外的破裂、倒洒等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的外漏,因此需要采取简单、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消除或减少泄漏危险。下面介绍一下化学品泄漏必须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一、疏散与隔离

在化学品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首先要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如果是易燃易爆化学品大量泄漏,这时一定要打“119”报警,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

二、切断火源

切断火源对化学品的泄漏处理特别重要,如果泄漏物品是易燃品,必须立即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各种火源。

三、个人防护

参加泄漏处理人员应对泄漏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征有充分的了解,要于高处和上风处进行处理,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要用水枪(雾状水)掩护。要根据泄漏品的性质和毒物接触形式,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防止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

1.呼吸系统防护

为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应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防护器具。对于泄漏化学品毒性大、浓度较高,且缺氧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送风式长管面具等。

对于泄漏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毒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场合,可以采用防毒面具(毒物浓度在2%以下的采用隔离式防毒面具,浓度在1%以下采用直接式防毒面具,浓度在0.1%以下采取防毒口罩)。在粉尘环境中可采用防尘口罩。

2.眼睛防护

为防止眼睛受到伤害,可采用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安全防护面罩等。

3.身体防护

为了避免皮肤受到损伤,可以采用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橡胶工作服、防毒物渗透工作服、透气型防毒服等。

4.手防护

为了保护手不受损害,可以采用橡胶手套、乳胶手套、耐酸碱手套、防化学品手套等。

泄漏物处置

如果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要在统一指挥下,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切断与之相连的设备、管线,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方法来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如果是窗口发生泄漏,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堵塞和修补裂口,制止进一步泄漏。

另外,要防止泄漏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漏,要及时处置泄漏物,严密监视,以防火灾、爆炸。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地面上泄漏物处置主要有以下方法: 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的蒸发。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对于大型液体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 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或者用固化法处理泄漏物。

文章分享:共生代 友情链接:环境健康安全网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篇5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期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1

1目的为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时做出响应,将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护公司环境及内部生产稳定。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控制。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3.2各车间、部门应按危险化学品、油品管理制度实施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3.3行政部负责对相关人员对本应急预案的培训。

3.4公司“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公司内部的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救援工作,公司“应急抢险小组”实施救灾行动。

3.5行政部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协调各车间、部门处理紧急情况和事故,必要时请求专业部门支援。

4工作内容

4.1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的初期,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采取抹布、黄沙堵截及吸附等处理方法,阻止液态危险化学品、油品流入排水管道,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的扩散。处理后的吸附物质按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收集和处置。

4.2出现大量泄漏事件后,现场人员在处理泄漏的同时,立即通知公司“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4.3“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接到泄漏报警后,应立即调动“应急抢险小组” 组织处置。

4.4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等自救,将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序,然后根据情况到相关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4.5发生泄漏后,非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在行政部、“应急抢险小组”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序地撤离现场,并有义务协助进行堵漏及维持现场秩序。

4.6行政部划定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泄漏区域禁止使用火源、禁止操纵现场电源控制开关(防爆开关除外)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4.7当由于液态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遇明火造成火灾时,应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4.8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立即组织对污染现场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废弃物管理办法》处理,产生的污水按《水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处理。

4.9事故发生后,行政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按“四不放过” 原则处理(即: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受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整改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行政部负责将事故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4.11 行政部事后根据《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要求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记录。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2

1.应急指挥中心: 综合管理部

2.应 急 电 话: xxxxxx

对外应急救援电话: xxx

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部、职工医院

4.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综合管理部负责现场指挥和应急措施的落实及对外联络、应急救援物质的准备工作,武装保卫部负责组织和指挥抢险及现场保卫警戒,职工医院(87657414)负责人员救护。

5.应急措施

1发生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现场人员首先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和建立警戒区,并由武装保卫部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由武装保卫部派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救援处理人员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当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和带入任何易产生火花的通讯工具、金属工具等。

2事故单位迅速组织,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安全撤离和疏散。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由应急指挥中心派人进行现场监护。现场及污染区内人员应向上风方向转移,由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部负责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且不得在低洼处滞留。

3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职工医院进行现场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要进行适当防护,烧灼伤人员送市第三医院急救。现场急救要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并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现场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照应,所用救援器材应具有防爆功能。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3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区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包括:危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环境污染等,造成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的事故灾难。

1.3工作原则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区政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救援指挥部

成立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区应急救援指挥部),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由区政府区长任总指挥,发生一般事故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总指挥,区人武部、安监局、公安分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主要职责:对发生在x区境内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宣布启动本预案和结束应急状态;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审定批准现场救援方案;扩大应急时,请示区政府启动《x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市政府启动《x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2办公室及成员单位

区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安委会办公室),作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综合协调机构,承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主要职责:负责全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综合协调及相关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监督检查镇(街道)以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危化品应急救援摸拟演习;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处理;执行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和指示。

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区监察局、人武部、应急办、宣传统战部、经发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城建局、环保分局、社会事业局、农林局、安监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交巡警大队、交通分局、质监分局等部门组成。主要职责:

(1)监察局:负责对应急救援职能部门和应急救援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行政监察。

(2)人武部:负责协调驻区队伍和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应急救援工作,配合消防大队进行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搜救及中心危险区域的警戒工作;发生大面积毒物泄漏事故时,配合公安分局和事发地政府做好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

(3)应急办: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综合协调工作;向上级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传达和落实上级的指令和命令。

(4)宣传统战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情况的宣传报道,做好涉外人员的安抚处置工作。

(5)经发局: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救援物资及生活用品的发放,做好伤员的安抚工作。

(7)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经费保障。

(8)城建局:负责提供建筑及地下管网平面布置图和技术咨询,组织工程机械参加抢险行动。

(9)环保分局: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环境应急监测和监察;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提出警告及控制措施建议;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消除现场遗留危险物资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10)社会事业局:负责组织现场受伤人员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确定救护定点医院;指导定点医院储备相应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调配事故现场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救护车辆,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统计上报伤亡人员情况;超出区属医院救治能力时,负责与上级医疗机构、红十字会、血站协调联系。

(11)农林局:负责河道截流工作,防止有害物质扩散污染附近水域;组织捕捞、猎杀和处理受有毒物质污染的渔、禽、畜。

(12)安监局:召集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协调各成员单位完成抢险救援任务;负责事故调查处理。

(13)公安分局: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人员的疏散和现场警戒,保护事故现场,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14)消防大队:负责事故现场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冷却;组织伤员的搜救;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有关人员、车辆、装备的洗消工作。

(15)交巡警大队: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开避救援“绿色通道”,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

(16)交通分局:负责指定抢险运输单位和应急救援特种车辆的调度,组织事故现场物资和疏散人员的安全运输。

(17)质监分局:负责事故现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处置。

2.3现场救援指挥部

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长由区应急救援指挥部委派,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工作,根据救援需要设立若干救援专业组,审定实施事故现场救援方案,指挥调度现场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应急指挥部上报事故现场救援进展情况。

救援专业组在区现场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救援行动,其主要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区应急办负责,接到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后,通知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报告事故情况,传达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

(2)安全保卫组:由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治安、交通警察等警力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管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必需时,应会同事故发生地政府、当地村委和防化分队研究疏散方案,及时组织当地群众疏散。

(3)抢险救援组:由区公安分局负责,组织消防、工程抢险等专业抢险队伍,对伤亡人员进行搜救,扑灭火灾,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和有关设备容器的冷却,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洗消,并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区环保分局负责组织环境应急监测和监察,及时了解污染状况,会同专家组提出处置建议。在可能发生对事故所在地附近水域产生严重污染并向下游扩散时,区农林局负责组织力量进行河道截流等工作。区城建局负责提供地下管网平面布置图和技术咨询。区交通分局负责应急救援特种车辆的调度。区质监分局负责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可能发生风险时的预测,并提供技术保障。事故发生地政府在接到事故报告后,须立即组织就近救援,当地派出所、卫生部门等救护力量应实施前期人员救援。

(4)紧急疏散组:由事故发生地政府负责,当地村委配合,在发生大面积毒物泄漏或因火灾、爆炸事故可能引起毒物泄漏时,对可能波及的相关人员及附近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并妥善安置。

(5)防化分队:由区人武部负责,配合区消防大队进行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搜救及中心危险区域的警戒工作;发生大面积毒物泄漏事故时,配合区公安分局和当地政府做好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工作。

(6)医疗救护组:由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应遵循快速、高效的原则,组织就近医疗单位以最快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发生群死群伤或集体中毒事故时,负责救护力量的组织和急救药品的调拨、供应。

(7)后勤保障组:由区应急办、经发局、财政局负责,事故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协调抢救物资及装备的供应、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经费的保障等工作。

(8)事故调查组:由区安监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对所辖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当需要时,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对较大以上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9)专家技术组:由区安监局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分析。

(10)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政府或主管部门负责,也可由区应急救援指挥部责成有关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处理疏散群众及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在事故得到控制后,区环保分局负责提出现场遗留危险物质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善后处置建议,参与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

(11)宣传报道组:由区委宣传统战部负责,对外发布信息,接待新闻媒体记者,使外界及时了解事故动态和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救援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宣传报道,鼓励动员民众参与救援,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三、应急处置

3.1信息报告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或向110(119)、地方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主要危害物质及危害源、事故性质、波及范围、发展趋势、次生衍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信息报告后,迅速调集力量,对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根据现场情况,判断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各成员单位按响应等级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2分级标准

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和事发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发生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严重危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特别重大社会影响,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等。

重大事故(Ⅱ级):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50~100人中毒,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

较大事故(Ⅲ级):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30~50人中毒,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或较大社会影响等。

一般事故(Ⅳ级):在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30人以下中毒,或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等。

3.3应急响应

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后,区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会商,根据事故的性质、种类作出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方案见附件)。

3.4信息发布

区委宣传统战部、区党政办

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发布,组织媒体报道。

3.5应急结束

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指挥部提出结束的报告,经区政府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3.6后期处理

(1)善后处置。区政府相关部门会同事故发生地政府组织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疏散人员回迁、灾后重建、污染消除、生态恢复等。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安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2)事故调查。区安监局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事故展开调查。

(3)保险。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合同对参加保险的企业或人员及时开展各项保险理赔工作。

(4)总结评估。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相关部门要研究吸取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与教训,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有针对性地完善和补充。

四、应急保障

4.1通信和信息保障

区政府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和自动传真,有关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开通专线电话,确保通信畅通。

4.2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应急队伍保障的,由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交巡警大队、人武部防化分队和城建工程施工单位组成。必要时,报请区政府,协调驻区队伍参与和支援危险化学品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4.3救援装备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救援装备保障的,由区城建局、人武部、消防大队负责保障。事发地政府应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协调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保障。

4.4交通运输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交通运输及管制的,由交通分局、交巡警大队提供保障。

4.5医疗卫生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医疗卫生保障的,由区社会事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救治单位保障。

4.6治安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到治安秩序保障的,由公安部门及相关派出所保障。

4.7物资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物资需求保障的,由区经发局、城建局、卫生局等部门保障。

4.8经费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所需经费的,由区财政局按照《x区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4.9社会动员保障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涉及到社会动员的,由各镇、街道负责保障。

4.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急预案 篇6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我公司生产、使用和储存的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和数量较多,如管理疏忽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进而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次生事故。生产过程中的硝酸、硫酸、盐酸等属腐蚀性物质,腐蚀引起的设备、管道等泄漏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隐患;苯、氯化苯、甲醇、乙醇、环己烷、正己烷等物质的泄漏,都有可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发生火灾爆炸以及中毒事故;生产物料的生产、储存、输送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其装卸、输送环节有可能因泄漏、静电而产生事故。预警行动

泄漏现场人员发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事发部门接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本部门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同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由应急指挥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发展态势,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事件制定应急措施:

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进入泄漏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A.进行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B.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应严禁一切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事故进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方向及有关措施。C.如果泄漏物是有毒有害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事故现场上能做到正确使用,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同时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并根据事故情况和进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方向和有关措施。D.应急处理时要服从管理,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2、泄漏源控制:

A.迅速采取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措施。

B.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堵漏技术手段堵住漏处。

3、泄漏物处理:

A.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B.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减少气体向周围扩散程度。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C.收容(集):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D.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1、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与危险化学品事故源的位置划分为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及可能受影响区域。

2、事故中心区域。中心区即为距事故中心点0-500米范围的区域。此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最高,危险化学品大量扩散,并可能伴有发生爆炸、火灾、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等事故。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他危险化学品、清楚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中心区域边界应有明显的警戒标志。

3、事故波及区域。事故波及区即为距事故中心点500-1000m范围的区域。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会发生人员的伤害或物品的损坏。

4、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事故波及区域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 篇7

“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就是针对某种具体的危险化学品介质突发泄漏事故,为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输送、存储、使用等的地区提供有效的应急决策方案的社会公益性项目[1]。系统拥有国内某地区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为操作人员提供地区危险化学品目标的数量和分布图。当某一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突发泄漏事故时,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心、消防及危化品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单位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和泄漏发生的具体部位,在最短时间内生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抢险方案。

1 系统设计与开发

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主要由危险化学品查询系统、决策生成系统、技术支持系统构成。其中危险化学品查询系统主要为方便用户了解泄漏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提供服务。决策生成系统主要是在危险化学品发生突发泄漏事故时根据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泄漏情况、自然环境,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处置方法,生成应急处置预案。技术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堵漏的方法及器材的组成和操作方法[2]。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泄漏介质查找系统功能

通过“VPN”[3]、“ORM”和“SQLDMO”[4]等技术建立的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通过用户界面展现。系统中包含的主要界面及界面间关系。系统启动后首先进入泄漏介质查找主界面,为方便用户使用,系统提供了三种查找方式,方法一是自建查找,用户根据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借助系统数据库功能自己建立,使用时直接点击相应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介质,即可生成相应的方案;方法二是直接输入泄漏介质名称,要求用户了解泄漏介质的相关数据;方法三是按泄漏介质的类别查找。以“苯”为泄漏介质,查找结果如图2[5]所示。

3 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的应用

以1.6MPa,230℃苯在公称直径为DN200的法兰处泄漏为例,点击图2界面中的泄漏部位测绘按钮,进入方案生产系统,在泄漏位置处选择法兰,在结构形式处选择标准法兰,连接间隙处输入10,公称直径处输入200,泄漏介质压力选择1.6MPa,温度选择230℃,如图3所示。[6]

点击确定当前操作按钮,系统将进入事故现场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动态环境参数设置系统,如图4所示。[7]

如果选择“快速生成预案”,则会生成通常情况下预案,而点击“紧急预案”按钮,则会生成当前事故决策方案,并提供有序的处置过程指导。[8]如下所示:

(1)生成带压密封夹具图。

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泄漏现场数据,自动生成夹具设计图纸,如图5所示。

(2)生成作业用工器具

系统根据泄漏介质参数及泄漏部位的特征,可提供螺旋式带压密封装置、钢丝绳拉紧式带压密封装置、U形管箍旋紧式带压密封装置、钢带拉紧式带压密封装置、引流式带压密封装置、强磁闪电式带压密封装置、T形螺栓紧固式带压密封装置、注剂式带压密封装置及捆绑式带压密封装置,供用户选择使用。如图6所示。

1-螺旋式;2-钢丝绳拉紧式;3-U形管箍旋紧式;4-钢带拉紧式; 5-引流式;6-强磁闪电式;7-T形螺栓紧固式;8-注剂式;9-捆绑

(3)生成安全保护用品指导

作业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接触苯后,眼部粘膜受到刺激,会发红流泪,皮肤受到刺激会发红发痒。摄入、吸入或皮肤吸收大量苯后,会出现头痛,恶心,腹痛,麻醉症状,甚至死亡。

①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4)生成密封注剂选择

系统根据泄漏介质“苯”的性质和物化参数,提供8#密封注剂。

(5)生成现场操作方法

①作业前,应在制作好的夹具上装好注剂阀,并使其处于开的位置。

②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若泄漏压力及流量很大,则可用胶管接上压缩空气,把泄漏介质吹向一边,或者把夹具接上长杆,使操作人员少接触或不接触介质。

③安装夹具时,应使夹具上的注剂孔处于泄漏法兰连接螺栓的中间,并保证泄漏缺陷附近要有注剂孔。

④安装夹具时应避免激烈撞击。“苯”易燃、易爆介质,绝对防止出现火花。并采用防爆工具作业。

⑤夹具螺栓拧紧后,检查夹具与泄漏部位的连接间隙,一般要控制在0.5mm以下。

⑥在确认夹具安装合格后,在注剂阀上连接高压注剂枪,装上密封注剂后,再用高压胶管把高压注剂枪与手动油泵连接起来,进行注剂作业。

⑦先从离泄漏点最远的注剂孔注射密封注剂[9]。如图7所示。

(6)生成苯泄漏现场急救方法

①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7)生成苯泄漏物处置预案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①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②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当苯泄漏进水体应立即构筑堤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使用围栏将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作必要处理;当苯泄漏进土壤中时,应立即将被污染土壤全部收集起来,转移到空旷地带任其挥发。

(8)生成苯泄漏的消防

①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②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4 结论

使用“VPN”等技术组建的危险化学品突发泄露事故应急决策系统,成功地解决了数据交换的效率问题,建立了高效、科学的危险化学品数据库。[10]基于这个数据库建立危险化学品物化特性查找系统、危险化学品泄漏介质物化参数系统、危险化学品泄漏抢险方案生成系统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物处置方案。以“苯”泄漏为例,系统可提供了“苯”的物理化学参数,生成带压密封夹具图、作业用工器具、安全保护用品、密封注剂选择、现场操作方法、现场急救方法、苯泄漏的消防及国家法规信息。可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持,可使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所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1]

摘要: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的开发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危险化学品数据库为基础,建立泄漏介质查找系统,方便查找泄漏介质,并根据所查找泄漏介质提供相应的应急决策方案。以“苯”泄漏为例,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根据操作人员提供的现场数据,自动生成苯泄漏的应急决策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带压密封夹具图、作业用工器具、安全保护用品、密封注剂选择、现场操作方法、现场急救方法、苯泄漏物处置预案、苯泄漏的消防及国家法规信息支持。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能够便捷的协助用户安全、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种危险化学品,有效的预防因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环境污染及人身伤亡等特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泄漏介质参数,应急决策,抢险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S],2002.3

[2]靳江红,赵寿堂,胡玢.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现状[J].安全,2003,(2):45~46JIN Jang-hong,ZHAO Shou-tang,Hou Fen.Safety Assessment Status of Dangerous Chemicals[J].Safety,2003,2:45~46

[3]沈洪洋.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设计与实施[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07SHEN Hong-yang.Liaoyang Police Station's Comprehensive Data Networking System Design and Practice[D].Jilin(Changchun):Jilin University,2007

[4]James W.Cooper.C#Design Patterns:A Tutorial[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Tsinghua University,2004,45~56

[5]GB/T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GB/T6944-2005,Classification and code of dangerous goods[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5

[6]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GAO Jian-ming,ZENG Ming-rong.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s of dangerous chemical safety in China[J].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2005,1(3):52~55

[7]王玉国,刘世虹,谢艳.从危险化学品生产验收看安全生产[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9~10WANG Yu-guo,LIU Shi-hong,Xie Yan.Analysis of safe produc-tion from the acceptanc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production[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26(1):9~10

[8]曾明荣,魏利军,高建明,等.化学工业园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5):58~61ZENG Ming-rong,WEI Li-jun,GAO Jian-ming,et al.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for accidents in chemical indus-try park[J].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2008,4(5):58~61

[9]赵红梅,胡忆沩.泄漏事故应急带压密封处置方法及术语译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54~158ZHAO Hong-mei,HU Yi-wei.Emergency online leak sealing method and term translation of leaking accid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54~158

[10]杨用君,刘祖德,赵云胜.我国危化品应急响应系统存在问题及改进[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2):36~37YANG Yong-jun,LIU Zu-de,ZHAO Yun-sheng.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on Hazardous Chemicals Emergency System in China[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7,33(12):36~37

上一篇:绩效考评服务制度下一篇:经典版公路货物运输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