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论文(精选6篇)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选题依据
研究意义:
情感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作用,钱谷融先生指出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学原则。我们说,文学是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激发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作家赋予作品的艺术生命和审美价值。当生活中的人和事触发了他的各种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便产生了强烈的用文学样式表达出来的冲动和欲望。这样,主体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想象活动等各种心理活动就共同产生了美妙的文学作品并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一部动人的作品翻译过来要有同样的效果,要让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因此,感情的传达,是文学翻译的最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创作性的工作。学者吴海燕指出文学是情感的艺术,文学翻译同样也是情感的艺术。如果在文学翻译中没有情感的表达而只是毫无感情色彩地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中进行转换,那么这根本不会成为优秀的文学翻译更不可能成为翻译文学。因为在文学翻译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译者的创作性。文学作品翻译的再创作,首先必须以阅读与欣赏过程为前提,通过对文学作品欣赏这一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记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审美观点、倾向和兴趣来感受、体验、翻译、理解作品内容;根据自己的审美愿望,运用联想、想象,给作品的形象,给予重塑或补充,使艺术形象活跃起来。阅读与欣赏,过程是文学作品翻译和再创作的首要条件。没有阅读与欣赏这一能动的再创作活动,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许多特性不能显示出来,作家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意义,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诚然也不能激起再创作的情感和热情。
二、论文研究工作基础及条件保障
三、国内外主要参考文献
[1]. Bronte,Charlotte.Jane Eyre [M].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Press,.
[2]. 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 [英]夏洛蒂勃朗特,李霁野译. 简爱[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
[4]. [英]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 简爱[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版。
[5]. [英]夏洛蒂勃朗特,黄源深译. 简爱[M]. 译林出版社,1994 年版。
[6]. 刘伽. 《简爱》中译本评介:译作与经典名著的建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第 5 期。
[7]. 赵华. 有关李霁野与祝庆英《简爱》节选译文的评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5期。
[8]. 张德让, 龙云平.主题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3 期。
[9]. 袁榕. 文学翻译中陌生化和本土化策略取向与冲突[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年第 3 期。
[10]. 王东风.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J]. 中国翻译. 2001(05)
[11]. 蒋骁华. 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 中国翻译. (02)
[12]. 夏仲翼. 文学翻译与批评理论[J]. 中国翻译. 1998(01)
[13]. 涂兵兰. 翻译文学的俗化与消费接受[A].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14]. 骆贤凤.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述略[A].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15]. 刘雪梅. 论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
[16]. 马晶晶. 译者主体性的限度――试论译者主体性与“忠实”之准则[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12)
[17]. 朱兰珍. 论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其制约因素[J]. 职业时空. 2010(05)
[18]. 徐佳. 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0)
[19]. 刘茹斐. 从译者主体性看中国传统音乐标题的翻译[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20]. 傅晓霞,林本椿. 从“忠实”标准到叛逆性创造――论译者主体地位之“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1]. Co,1995.
[22]. 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中国翻译,1987(6):3
[23]. 袁莉.关于翻译主体研究的构想[A].张祖毅 许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管,.406.
这位引人注目的博士余秀琴是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级研究生。
8月30日, 她的毕业论文《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 获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通过。这是国内第一篇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天津大学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3年来, 这个博士点已招生10余名, 下设“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及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宏观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等研究方向。
第一位博士的论文答辩委员会, 由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启定,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 天津市和平区副区长、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庞学光, 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肖凤翔等组成。
作为余秀琴的论文指导教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司长、天津大学兼职教授黄尧在学生的毕业答辩会上说, 职业教育学博士点的设立, 体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科建设,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十分重要。黄尧还透露, 他和一些学者正在为职业教育学进入一级学科的行列而积极争取。
,她去西藏旅游,遇到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她给老人看好了病。老人很感激,用夹生的汉语问她:“西藏缺医生,你能来吗?”
回到北京后,她跟父母、导师商量,但遭到了一致反对。她的导师,著名肺癌专家李龙芸教授,特别希望周南能够留在协和医院呼吸科,认为周南提出去西藏是一时冲动,去了以后很可能会荒废协和的八年培训。
,她在北四环看中了一套 70平米的房子,那时房价才一万元一平米,家里很想帮她买下来,但她犹豫了。
,27岁的她博士毕业,毅然选择奔赴西藏,导师和亲友既震惊又感动。“西藏需要医生”,这是她入藏的理由。
周南的同班同学回忆:当时全年级120多名毕业生,90多人都留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30多人出国继续深造或者到公司就职,只有周南做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选择。
,她牵头创立了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科室,填补了多项西藏医疗领域的空白。
周南在藏区2017年,她被央视评为“最美医生”。主办方给周南的“颁奖辞”说:偶然的旅行,必然的决定,此生只为雪域而来;行医问药,甘于奉献,开创藏区风湿新天地!
2018年,她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她就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80后医生周南。
流光总易把人抛,青春与学生时代,已悄然消失在滚滚红尘中。站在毕业的分岔口,遥望前方未知的路,纵有千般不舍也要欣然向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经世致用”的中南校训和“天道酬勤”的商学院训,以后,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我们都会承担国家、民族和社会赋予的责任,继续填写好人生的履历,开辟又一段绚烂人生之旅,为母校争光添彩。
最后,愿我们的恩师幸福安康、桃李芬芳!
一篇“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报道 2007年09月07日15:23 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各位学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本届毕业同学上台发言。为什么选我做代表?研究生院的老师说,因为我脸熟。如果这是真的,那我认为这是脸熟带给我的最大一份荣耀。
本来,一个以说话为生的人,上台讲话不应该是难事,但此时此刻我却感到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在不断加快。十年寒窗,始得今朝,当然我等得更长。42年,想不激动都不行啊!所以首先要向各位学友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道一声,衷心的祝贺!
饮水思源,我还要请求各位学友允许我代表你们,向三年以来为了我们的今天而辛勤工作的苏志武校长、陈维嘉书记、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授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关怀的导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们将永远感激和尊敬你们!
我们还要向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由衷地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走不到今天,没有你们的关注一切都将逊色许多!
站在这个话筒前,想说的真的很多。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学友都会记得三年前,这堵墙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那个时刻好像刚刚过去不久。当年我们怀着不同的理想来到这里,共同的却是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一份与众不同所吸引。
今天,真的要说再见啦,真的要用母校二字来概括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时候,我们才真切地意识到终点二字的意义。它将一群生机勃勃的人,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包容在了一起,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校友;它将教学楼、视听室、白杨树、核桃林都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将我们人生一段最为珍贵的经历,凝结成又一段青春的记忆。穿透浮躁与尘嚣,我们会发现读书的确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终点的含义的确也在提醒我们,我们中的大多数终将离开,但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却已经因为这几个寒暑而变得不同。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成熟!
作为中国传媒界的最高学府,母校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走出这道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置身于今日社会、媒体发展的洪流之中。因为是过来人,不断有学友向我请教在媒体工作应注意什么?的确,从1989年算起,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十八个年头。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我们已经或将要捧起的不仅仅是一个饭碗,而是需要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的一个行当。
在座的学友,无论我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沾上“传媒”二字,也就意味着要担当起一份责任。熟悉中国当代传媒变革的人都了解,十多年前一批二十七八的年轻人丢了工作丢了户口丢了档案不顾一切来到北京,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传媒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他们丢下许多却找到传媒这个行当最需要的两个字:责任。他们创办了“东方时空”,他们开中国电视一代新风。老生常谈,我在这里无意为我和我的同事树碑立传,只是因为变革的年代,多元化的取向和媒体对于感官享受的放大,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容易遮蔽“责任”所应闪烁的光芒。我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勉,谨记“责任”这个曾经熟悉却又变得仿佛陌生的词汇。既然我们已将传媒二字加诸自身,我们理当承担起这其中应有的责任。唯有如此,当我们谈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时,谈到我们自身与民族荣辱兴衰休戚与共时,模糊的理念才会真实可触;唯有如此,当我们走出校门,才会幸运地发现自己最终可以不做替代别人的事,而能够去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感谢母校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传媒人。
今天之后,我们真的就要离开。既然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母校,我们应该做的,就不仅仅是索取。请大家一起在心里默默承诺:我们会始终心系母校,并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母校的发展。也请母校为我们祝福吧:就像校园中的那尊“大拇指”雕塑,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将会有自己的个性、创意和作为,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一样。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大拇指再在母校的成绩单上按上新的一笔。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的大拇指!母校在想到我们时也一定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各位家长:
大家好!
最后,衷心祝愿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也祝愿每一位即将毕业的经管学子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学院增光添彩。
临别前,将导师对我的毕业赠言与大家共勉,“平实见卓越,简约映品格”。尊敬的领导、老师、学生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 有时候会想,真后悔学医!我们总是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当同学结婚时,你在上学;当他们买房买车时,你还是在上学。现在你终于毕业啦,他们的老大已经会打酱油,准备生二胎了。再加上有待改善的医疗环境,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很难不让人产生心理的落差。但是,从我们举起右手宣读医学生誓言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放弃,“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时至今日,这依然是我们一生为之奋斗的誓言!
美国的一位学者说过:医者,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人们总是把他理解为医疗技术的无奈。我更认为,她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100多年前,在风雨飘摇的清朝末年,广东40多名士绅、名流一起埋下了中山一院这颗种子,希冀它能“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是的,我们不仅仅是要治愈疾病,更多的要以患者为中心,从心灵上理解、鼓励和帮助他们。未来的日子,任重而道远,也许我们将会体验理想与现实的残酷落差,感受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经历误解的眼光与冷漠的诋毁,但无论何时何地,请一定谨记使命与信念;漫漫学医路,我们将要捧起的不仅仅是一个饭碗,更是需要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起一个行当!
“允公允能”是南开人的灵魂。前天,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一个新南开人,谈了对“公能”精神的理解,强调要有“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的志向;要有“公”之操守,即公德心、公益心和责任感;要有“公”之襟怀,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能”学习、“能”吃苦、“能”团结。昨天,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我又谈到对南开研究生的一些思考,希望南开的研究生不是研究一阵子,而是研究一辈子。不论做什么,都以“南开式”的研究的态度去做。我认为,“南开式”的研究就是以“公能”精神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当今之“公”,要围绕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去研究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善于运用唯物辨证科学方
回顾这两年半的生活,留在心中最多的是感激,感谢在我研究生生涯中给过我帮助的所有人。
由衷地感激我的导师窦立军教授的谆谆教导。
这几年里窦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
跟窦老师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生活态度。
窦老师,谢谢您,您的教导必会影响我的终生。
衷心感谢我的校外导师王欣研究员提供的企业实习机会,使我在专业实践期间有机会接触先进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感谢长春工程学院对我的培养,向土木学院、研究生部以及所有任课老师致敬,谢谢所有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完成的,试验在学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完成。
在实验室里学校给提供网络支持,硬件支持,使我们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很多时间,谢谢学校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实验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张曙光老师、朱坤老师对试验的指导,感谢王维、李斌、宗逸人、高明亮等师兄弟对试验的帮忙。
实验室既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朝气的大家庭,又是一个团结、奋进、战斗的团队。
能有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归功于实验室的每一位老师及工作人员,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
最后衷心地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中国的博士教育去搭美国“便车”?
今年4月, 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 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 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 我国培养的博士已达4.9万人;2007年, 中国的这个数字继续上升, 超过了5万人。
将以上美国的报告, 对照国内博士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不难看到一个事实: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的研究生, 纷纷把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作为继续深造的首选, 也就是说, 国内博士教育对本国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近年来, 社会各方对国内博士教育的质量问题高度关注, 甚至有人提出停办国内博士教育, 去搭美国博士教育的“便车”。
在笔者看来, 停办国内博士教育课程的言论, 显然是极端的, 或者是“故作惊人之语”。姑且不说博士教育对于一国学术研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这在发展博士教育之初, 就已取得基本共识) , 就现实而言, 美国的博士教育也无法容纳那么多中国学生“搭便车”, 再说, 这“便车”也不是“白搭”的。但国内博士教育的功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却值得反思。
近半数博士当公务员两成以做学问为目标
众所周知, 博士教育的首要功能, 一定是学术功能, 即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但学术功能在国内的博士教育中, 事实上处在非常次要的位置。今天国内博士教育的“功能”, 首要的并非培养学术人才, 这从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调查, 可以得到证实, 有关调查显示, 近半数博士毕业生进了公务员队伍;这也可从报考博士者的动机进行分析, 调查显示, 以“做学问”为读博士目标的, 只有20%左右。换言之, 博士教育, 满足的是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 而不是培养顶尖学术人才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的异化, 企业老板、官员争相读博士, 也由于这种需要的异样膨胀, 我国每个博导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今年, 复旦大学在博士招生中尝试先考察报考者的科研能力, 成为一条新闻, 从中可以看到, 过去的博士教育, 偏离学术标准有多么严重。
在我国, 博士教育其次的“功能”, 是提升学校的数据指标, 以便“打造”研究型大学, 从数据上接近世界一流大学。与美国大学普遍重视本科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不同, 国内高校, 不用说“985”“211”院校, 就连一般本科院校, 也把申报硕士点、博士点作为学校上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在各校的自我介绍材料中, 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二级学科博士点数, 必然是重点内容。有的高校为了获得博士点, 高薪聘请外校教授, 甚至把其他高校的整个学科引进来, 还有的创设多栖教授、双聘教授等新的人事制度, 壮大师资队伍力量, 以利申请通过——在这样的博士教育中, 能看到追求一流培养水平, 甚至“真正教育”的影子吗?
博士教育再次的“功能”, 是满足众多教授当博导的心愿。国外大学, 讲师也可做博导, 但在国内, 虽然有高校“改革”, 尝试部分讲师、副教授也可申请做博导, 可很显然, 博导依旧是一个有着光环的头衔。
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学术价值回归
在实现以上“功能”的过程中, 博士教育规模迅速扩大, 而博士教育质量急剧下滑, 博士严重贬值。国内大学并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博士教育, 只是按照眼下的博士教育“功能”来“开发”博士教育, 更容易“发展教育业绩”“拓宽教育资源”, 且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如果国内博士教育坚持学术价值, 注重学术功能, 以“读博士就是为了做顶尖的学问, 培养博士就应培养一流学术人才”为出发点和目标, 那么可以说, 很多今天存在于国内博士教育中的问题都不会存在, 国内博士教育与博士学位也不可能如此快速贬值;国内博士教育的规模, 在确保高标准培养质量的前提下, 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限制, 更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里, 发展到超过美国的态势。
【博士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博士毕业总结12-10
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09-11
经济博士论文05-24
博士论文抽检11-03
能源外交博士论文11-04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06-20
博士论文导师评语范文06-22
博士生结业论文07-16
地理小博士论文09-11
有文采的博士论文致谢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