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如何有效沟通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亲子间如何有效沟通(精选6篇)

亲子间如何有效沟通 篇1

在卓卷美式超营超级父母课堂上,当主讲老师问到平时亲子沟通存在那些问题。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很不好管,不听话,不和我交流,不说则已,一说就吵架,根本无法沟通。放学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到屋里面,不爱跟别人交流,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他想些什么。”“做事情磨磨蹭蹭,总是做的不尽如人意。”“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爱学习老贪玩!开始学会犟嘴了!”„„现场家长纷纷表示自家孩子也有这样的“坏毛病”,越来越难与孩子沟通了。

孩子叛逆or家长专制?亲子沟通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当问及家长平时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时,家长们说出自己的“治理之道”:一顿训斥,严重的就一顿打。“可是家长们,可是你真的觉得孩子被打骂一顿就能爱上学习?你真相信一个整日被羞辱的孩子会有自信?一个从没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会有勇气去面对挫折?而到最后你们却美曰其名‘为孩子好’。”主讲老师反问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促进亲子和谐,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经意间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一道看不见的鸿沟,甚至矛盾重重。父母觉得孩子叛逆不懂事;孩子却觉得家长专制,在家里不被理解、不被尊重。

国内已研发家长、孩子心灵成长课,亲子沟通可以很简单

每个人做父母的机会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机会也只有一次。如何让孩子懂事,如何做一个负责、成功又让孩子喜欢的父母,实现和谐的亲子沟通成了每一位家长的梦想。

在大家都苦恼的时候,卓卷美式超营给各位家长带来了福音:在卓卷超营营地,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用情景教育模式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艰辛,从而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

亲子间如何有效沟通 篇2

1. 自编心理剧, 促使家长反思教育中的问题。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偏颇的教育观念和不良的情绪往往是亲子矛盾冲突的主要诱因, 我们指导学生自编自演了《妈妈, 请给我一声喝彩吧》、《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爱》等心理剧, 再现了现实生活中亲子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家长看后感触颇多, 许多人主动对号入座, 有意识地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逐渐认识到更新教育观念、学会情绪管理对改善亲子关系的重要意义。

2. 亲子共读一本书, 促进亲子双方相互交流。

我们为家长提供了多本适合亲子双方共同阅读的教育书籍, 如《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等,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体会, 然后亲子双方进行交流。这种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认识、查找不足、寻找亲子间共同话题进行沟通的方式, 使他们都受益匪浅。

3. 订立亲子公约, 促进亲子双方平等交流。

针对许多家长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支配下, 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 缺乏对孩子的应有尊重;针对有些孩子自我约束力差、自控能力差等问题, 我们号召亲子间根据具体情况订立“亲子关系公约”, 来体现亲子间的平等性。此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双方都能遵守公约, 尤其是家长, 在公约的约束下, 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

4. 亲子互找优缺点, 促进亲子双方全面了解。

此活动是为了促进家长和孩子的相互了解, 让他们彼此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对方。有很多孩子提出了父母的优点, 如勤劳、幽默、善良、有事业心等;也提到了父母的缺点, 如喝酒、抽烟、爱发脾气、唠叨等。父母也找出了孩子的优点, 如热心帮助同学、能体谅父母等;同时指出孩子的缺点, 如学习缺乏毅力、爱玩电脑打游戏等。后续调查了解到, 当家长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后, 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更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了。

5. 亲子间相互通信, 促进亲子双方深层交流。

初二年级实验班的学生, 多处于心理逆反期, 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不愿与家长进行当面交流。为此, 我们鼓励亲子间定期以书信的方式交流。亲子间平时说不出口的话, 通过信件表达了出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生疏的关系开始拉近了。现在, 学生和家长经常以这种方式沟通, 尤其是孩子在惹父母生气后, 会主动写封道歉信。

6. 体验父母一天的工作的辛劳, 让孩子学会理解父母。

我班学生的家长大多工作很辛苦。我们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去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一天的体验, 并写感受。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辛苦, 学会换位思考, 以减少与父母间的矛盾冲突。许多学生经过亲身体验, 回来之后感触很深。有的学生能够在父母着急发火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父母给以理解;有的学生开始努力学习并有明显的进步。

7. 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拉近亲子双方的距离。

在“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 我们让学生做了一个“是否真的了解你的父母”的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体重、身高、喜欢的颜色、活动等18个问题。结果显示, 有很多学生不了解父母, 有的学生甚至只答出两个问题。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也开始有意识地去关心了解父母了。学生在母亲节时亲自给母亲做饭, 送上自制的礼物, 想方设法给母亲一个惊喜。家长们都感觉孩子懂事了。

在“让心灵主动迎接阳光”主题班会上,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反映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剧、相声等文艺节目, 家长们深受触动, 都在反思自己。尤其在最后的“亲子互诉衷肠”环节, 许多学生含着热泪向父母倾诉内心的感激, 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对自己过去由于情绪失控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这次活动, 使父母对孩子产生了理解, 并且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亲子之间应相互尊重,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 篇3

1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家里建立“无电视日”,规定某一天家里的电视不打开,一家人就利用这天的时间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打算和想法,在没有干扰的时空里用心去聆听彼此的心声,用心去感受真情、关爱和幸福。有的家长可能工作很忙,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而孩子可能在寄宿学校读书休息时间比较集中,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空出一至两天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

2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孩子”,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成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希望能独立地做事,被尊重、被信任。要想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就需要尊重孩子,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决定自己的一些事,因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也许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或替代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但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赞同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孩子;对于我们不赞同的,如果孩子选择了而且不会给孩子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要应付了事、心不在焉。

3要平等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

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孩子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可能也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在出现观念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和我们“理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占不了上风,这时我们切忌拿出“老子的威风”——“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越是端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沟通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要善于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与孩子沟通想顺利、有效,能否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自己在沟通中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在需要时能够给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当孩子跟您诉说时,在认真听的同时您也应当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给孩子适当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很重视他说的问题,比如“是吗”、“后来呢”“嗯”、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点点头等。

亲子沟通是一个情感渗透其中的包括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当然,如果你的确做得不对,也应当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记住,做错事时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在书信中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爱你!”“等待着你的回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书信之外,电子邮件、博客等也同样能在亲子沟通中派上用武之地。

5平心静气地沟通,友善地传达信息。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沟通双方的冷静和理智,一个怒气冲冲或者悲痛欲绝的人都很难跟别人有效地沟通,更无法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如果是一件事的确让你很生气、很恼火,那就先不要急着和孩子说清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心静气的时候再和孩子去交流;当孩子带着某种不良情绪时也要先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沟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情绪化、不理智,父母都要注意友善地传达信息,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也让自己情绪化,不要一气之下对孩子吼“你真是个混蛋!”、“我真是白养活你了!”这类的话。

6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判断来衡量和要求孩子。当看到孩子因为一件我们眼中的“小事”伤心流泪时,应该意识到这件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是件“大事”,要提醒自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来体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中班的孩子去逛商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母亲觉得孩子一定喜欢。可是孩子没逛多久就闹着要走。母亲还要买东西,所以拉着孩子又逛了一会,后来孩子实在是不想逛了就哭了起来,没有办法母亲就蹲下身子来哄孩子。当这位母亲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特别吃惊的问题——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个高度的时候,视线快要被柜台挡完了,看到的只有在不断移动的腿和脚。那一刻那位母亲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这五颜六色的商场了,于是她抱起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商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成人意识为主导来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而要蹲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发现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不一致时应该意识到并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7慎用批评、忌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直接作出价值判断。

批评和表扬同样是家庭教育的手段,有些情况下适当运用批评也能促使孩子去自省。但是,批评也可能会带来伤害,尤其是高中的孩子过多的批评不仅不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另外,不要有意无意之中给孩子贴上某类标签,比如“你简直无可救药了”、“你永远是最好的”等等,这些消极或者过于高调的标签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潜意识里的东西,从而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如何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 篇4

但是,相当多的家长抱怨说,他们不能从孩子嘴里问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活动呀?孩子说没活动。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没教什么。今天同谁玩了?没玩。但是,别的孩子会兴高采烈的向妈妈描述,今天体育课老师带我们玩游戏了,我今天画画了,等等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家长,把原因归咎于孩子的表达能力,认为是孩子不会表达描述,说不出来。表达能力不同的孩子,的确会有沟通的不同,但是,除了表达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有没有培养孩子的沟通习惯,家长有没有鼓励孩子沟通。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慢慢有了自我的主见,他们不再对爸爸妈妈言听计从,一般十几岁的时候,是同父母矛盾最多,冲突最大的时候。全国妇联曾经做过一项调查,32.35%的母亲与孩子存在沟通的障碍,没找到好的沟通方法;21.47%的妈妈认为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 51.24%的妈妈不清楚孩子最大的压力是什么;58.09%的妈妈无法察觉孩子情绪的变化;为了了解孩子,83.5的妈妈每隔一段时间要去同老师交流。

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学会与孩子的良好交流可以把父母的爱和期望充分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适当的成长环境,最愉悦的生活空间,以及最适宜的学习机会。

我们以前提到过乐乐的问题,对于乐乐来说,他的妈妈用自己的时间表来要求乐乐,她希望乐乐能像个大人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她操心。她对孩子有很多的不理解。如果她能耐心同孩子沟通,她就能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沟通越通畅,理解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理解是双向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孩子也要理解父母,而理解的桥梁就是沟通。

案例1:小叶最近很痛苦,她女儿不愿意上幼儿园已经断断续续有一个月了,每天早晨起床,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小叶的第一个反应是老师对孩子不好了,她从孩子那里问不出什么,就去幼儿园,同老师沟通。老师向她保证,绝对没有惩罚过孩子,或对孩子有任何不好的态度。老师说以后会耐心观察孩子,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原因一直没找到,但孩子不去幼儿园却愈演愈烈了。经常看到着急上班的小叶,在幼儿园门口同大哭大闹的女儿进行拉锯战。硬把女儿塞进幼儿园后,女儿会像刚入园的孩子一样,哭闹不休。她会一个人在幼儿园哭一上午,不参加任何活动,然后老师给小叶打电话,请她把女儿领回去。小叶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不停地安抚女儿,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

最后,小叶没办法,她只好请假在家陪女儿。苦恼的小叶拨通了心理咨询的电话。这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了。就是这根稻草帮助了她,心理咨询师说,有时候,孩子面对特别恐惧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说出来,宁愿把它压在心底。但是这种恐惧还在,还困扰着他们,他们会因此而倍受折磨。心理咨询师知道小叶的女儿喜欢画画,就告诉她,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可以把她最隐蔽的心理画出来。但是,你一定不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在试探她,毫无戒备的状态下才能最好的表达内心,否则,前功尽弃。

晚上,已经焦头烂额的小叶把女儿抱着怀里,两个人一起画画。画着画着,小叶对女儿说,你给我画一幅幼儿园的画吧,画在幼儿园里最高兴的事情,和在幼儿园里最害怕的事情。女儿画了几道水波纹,在水波纹下面有一个小孩子好像在游泳。小叶看不懂,女儿说,在幼儿园上游泳课的时候,她沉底了,呛了很多水,游泳老师跳下去把她捞上来,老师说不要告诉妈妈。那天晚上,女儿就像被打开水龙头一样,向小叶倾诉了她的害怕和担忧。女儿在哭,小叶也在哭。除了心疼女儿,更多的,是因为她对自己一直以来,没能进入女儿的心里,没能及早帮助女儿而内疚。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如果你想让别人向你敞开心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先入为主,把你的想法观点强加给某人或某事;第二,请一定要安静、用心地倾听。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不需要你给出什么主意,只要你能够认真听,他自己有时候都可以把困扰他的心结打开。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找一个他最放松的时间,找一个他最放松的方式,让他把内心表达出来,这样你才可以帮助他。所以,你也要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方式孩子最能表达自己。

一般来说,不愿意同父母交流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擅言辞。但是,根据行为学分析,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喜欢画画。所以,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了解对方心理的工具就是图画,画画可以反映出很多内心中隐蔽的东西。

除了画画,做互动的情境游戏,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扮演老师或别的什么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孩子,这时,你可以从孩子怎么对待你,知道他受到过什么样的待遇,或者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案例2:朵的妈妈最近准备给朵朵换幼儿园了。朵朵现在一个非常有名气的私立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很年轻,平时妈妈去接朵朵,同老师沟通得也很好,老师笑眯眯的,总在夸奖孩子们,朵朵也很喜欢老师。但是,妈妈还是发现了朵朵新添了很多坏毛病。朵朵和妈妈玩在幼儿园上课的游戏,朵朵做老师,她让妈妈背着手,认真坐好,自己则拎着根小教鞭,围着妈妈转来转去。她会突然抽一下妈妈的手,说,让你把手背后面,没记性呀。上课游戏进行中,妈妈的手机响了,妈妈请假要接电话,朵朵很不屑的对妈妈说:“你以为你是谁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家爸爸有钱,有本事。就你还想跟人家学!”看着目瞪口呆的妈妈,朵朵得意地笑:“看看你那一口大黄牙。”朵朵妈妈问朵朵,老师这样对你吗。朵朵很得意的说:那怎么会呢,我这么乖,老师只对淘气的小朋友这样。

最让朵朵妈妈瞠目结舌的一次是母女俩弹琴时,朵朵对妈妈的表现表示满意,她夸奖妈妈:“不错,今天你不是猪脑子了,你要总这么努力,以后就能变成猴脑子了。”一些不称职的教师,会有很多不合格的举动,平时他们在家长面前也会掩饰自己,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身上有所反映。所以通过互动情景剧来观察孩子,会发现很多问题。

其实有很多时候,沟通的障碍,来自父母对孩子的草率。任何孩子的儿童时期,都是喜欢同父母交流的,但是父母对交流沟通的不重视,阻碍了孩子继续同父母沟通交流的意愿。因此,相当多的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己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沟通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案例3:阳曾经非常苦恼,她从小就倍受父母的宠爱,她知道父母爱她,她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照顾父母,但是,她跟父母的矛盾却很深。父母对她非常有意见,认为她不替父母考虑,不关心父母,等等。说起来,都是家庭琐事,但在父母的角度,却足够让他们伤心一万次的了。两代人没办法交流,站在各自的角度,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朝阳万般无奈,她求助了姐姐,希望姐姐能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父母说,你不信任我们,我们那么关心你,但你什么事情也不同我们说,关于你的工作,任何情况我们都不知道,还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点。朝阳说,工作有什么说的,就那些事情,按部就班。但父母说,即便按部就班,哪怕你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替你高兴,我们也想听……最后,朝阳明白了,是自己的不善于表达,让父母非常不满,造成很多误会。如果自己能同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很多矛盾就不会存在了。但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同父母进行沟通的习惯了,她就是不喜欢把感情通过语言表达,她认为这很肉麻。尽管做了很多的努力,可要把感情说出口,还是感觉不适应。

朝阳开始反省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外向活泼的人,同朋友在一起时,可以有很多交流的话题,但是,为什么她不愿意同父母开诚布公的交流思想呢?

朝阳是家里的老二,她同姐姐相差六岁,她出生的时候,父母已经人到中年,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的压力,对孩子不像年轻时那么有精力和耐心了。朝阳小的时候,每天回家后,她也会站在厨房门口,同正在做饭的妈妈晤哩哇啦讲她一天在学校的见闻。由于朝阳的生活已经是六年前姐姐生活的翻版,所以她的妈妈并不觉得有什么新奇,她几乎都是在敷衍朝阳,甚至有很多时候,觉得朝阳很烦,这孩子难道没看到妈妈正忙着吗!朝阳青春期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很多事情是她无力解决的。于是她开始转向父母寻求帮助。但是,她每次向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对朝阳有多么的重要。很多时候,他们扮演道德卫道士的角色,简单的评说这件事情好,那件事情不好,而没有认真地同朝阳一起探讨她心里的波动。朝阳对父母这种高高在上的,道德家的身份非常的反感,渐渐的,她不再向父母倾诉了,她开始封闭自己,不同父母交流。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的误会和矛盾,并不是来源于利益的纷争,也不是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而是来自于沟通的不足。俗话说,知道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家庭问题的很多症结都来源于沟通的不顺畅。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生存能力,但是也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能力。很多父母不知道应该怎样同渐渐长大的孩子沟通,他们会感叹孩子的任性和不听话,而很少检查自己,是不是真地认真同孩子沟通了。仔细回想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父母总是用命令的方式来管教我们,我们也会抵制反抗,但是,我们经常会遗忘,等我们自己做了父母的时候,我们已经忘了,当初,我们希望父母怎样同我们交流。

我们希望父母能用我们听得懂的话,来同我们交流;我们希望父母能耐心听我们述说,而不是代替我们思考,粗暴的指点评价;我们希望父母,在我们沮丧或者失意的时候,能安慰我们,而不是嘲笑或责骂……

关于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来交流,这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沟通原则,也是很多父母忽视了的一个原则。由于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对语言语境的不熟悉,小的孩子常常不能准确了解别人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女儿小的时候,在规定时间难以入睡,总是找借口要到客厅去玩,一次又一次的。我很生气,告诉她:你出去了就别再回卧室了。然后女儿欢天喜地的从床上爬下去,真的不打算再回来睡觉,根本没理会我话里的威胁和不满。

对于小的孩子,他的头脑里还没有讽刺、挖苦、不满、威胁、暗示等概念,自然对这些说话的方式也不能理解,所以,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同他们交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明确的告诉孩子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而不是话中有话的让他们自己体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同孩子的沟通就不仅仅是明确这么简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现和认识很多新的东西,同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和期盼,他们渴望能同父母在一起,渴望能告诉父母他们的发现。于是,他们开始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父母工作了一天后,不能再有足够的耐心来平心静气地听孩子说话,他们会敷衍孩子,甚至会打断孩子的兴致。慢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同父母交流的习惯。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小叶,她就曾经说过,每天回家非常疲惫,她就想安静地看一会报纸,能不受到女儿的打扰是她最幸福的事情。因此,她给女儿纸和笔,鼓励女儿自己画画,而没心思听女儿絮絮叨叨。

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习惯,首先父母要耐心的倾听孩子,不管孩子说的话对你来说,是多么的没有意义。孩子能很敏感的感觉到父母的厌烦或者是怒火,而父母情绪的一点点变化,都可以吓得孩子噤若寒蝉。他们会认为是自己说得不好,才造成如此。因此,他们会很快闭嘴,以后,他们也会很小心的注意不去触犯父母的雷区。对孩子来说,最安全的举动,就是从此以后,尽量少说话,或者干脆不说。

其实,良好沟通的关键就是,让对方多说话,自己少说话。良好的亲子沟通也一样,如果家长滔滔不绝,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同家长交流的兴趣。任何一方的一言堂,最终都会发展成说教,因为你接受不到对方的回馈,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发表言论,沟通的效果可想而知。

只有家长的耐心,才能换来亲子之间长久的良好沟通。有了耐心,家长才能安静地听完孩子所有的话;有了耐心,你就能发现童真的乐趣;有了耐心,你才能发现孩子的很多真实的想法,远远不是原来你想象的那样;也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孩子更乐于同你交流。

父母在亲子沟通中,还会犯一个错误,就是不肯理解孩子,不肯接受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的差异。沟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想法的差距。但是只有沟通的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的接受你的观点,才能互相理解,而一方的高高在上,只能把另一方推得更远,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对父母来说,要能接受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首先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平等的看待孩子,尊重孩子。这样父母才能尽可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才能更理解孩子。被理解的孩子更乐于同父母沟通交流,良性循环由此产生。而父母的一个无意识的轻率评价,可能会阻断孩子以后同你交流的意愿。

为了避免以后自己也存在同父母一样的苦恼,朝阳决定现在就同儿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她在家鼓励儿子多说话,对儿子的任何言语,朝阳都表示非常感兴趣,她学习不轻易评价孩子的话,学习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时候,语言可能难以表达父母的感情,给孩子写一封信,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王老师的女儿很优秀,学习从来不让王老师操心,但是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王老师同前夫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两个家庭都很关心疼爱女儿,可是女儿说:你们自己过好就行了,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王老师不知道这代表了女儿的懂事,还是女儿的抗拒。反正,她要同女儿交流,女儿就说她能自己照顾好自己,让王老师别操心。看着青春期的女儿,王老师不知所措。有一次女儿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做为孩子的成年礼物。王老师在信里情不自禁,回忆了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女儿的爱,以及对女儿目前状态的担心和无奈。让王老师没想到的是,女儿把信小心的收藏起来,一遍又一遍的看。女儿对她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母女的心一下子贴近了。王老师决定以后至少每年在女儿生日时,都要给女儿写一封信。

良好的沟通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独立,与父母之间的过于亲密会招来同龄人的嘲笑。此时,他们会向父母封闭自己。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心理和生理的急剧的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渴望倾诉,渴望帮助,他们互相交流,寻找各种渠道,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如果家庭中能有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已经养成了沟通的习惯,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就能在遇到困难时,自然、坦然地听从父母的建议,向父母寻求经验的帮助。否则,青春期的孩子就会同父母有沟通的困难。

如何有效开展亲子游戏 篇5

【摘要】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促进幼儿生理、智力、性格等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社会中,很多家长对游戏的理解过于片面、存在误区。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好好的利用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本文将探讨家长该如何有效的开展亲子游戏,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身心发展,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亲子游戏 家庭教育 幼儿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37-02

引言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幼儿不仅可以锻炼到肌肉、神经、骨骼,而且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取以及良好品格的形成。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单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更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许多家长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对于亲子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上和实践中存在误区。

一、亲子游戏中的误区

1.家长在对亲子游戏理解上的误区

当今社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能够尽可能早的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在亲子游戏中,不自觉的就会更加看重结果,也就是孩子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却忽视了游戏的过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专家指出,幼儿游戏应该更注重幼儿主体性体验。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来思考、获得、检验和内化知识。由此看来,家长不应急功近利,不能因为孩子暂时达不到大人的目标或要求就否认亲子游戏的作用。

2.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担任角色的误区

目前家长在亲子游戏中所担任的角色有两种常见的误区。

一种是观众型。即指在亲子游戏中,家长更多的是在一旁观看幼儿自己玩耍,有需要的时候,才作为保护者或监控者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的角色,家长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幼儿游戏的情景之中,缺乏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一种是指挥型。即指在亲子游戏中,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利,是游戏的指挥者和主导者,而孩子只能服从安排。这是一种专权、霸道的角色,孩子在这样的游戏中,无法自由发挥,缺乏必要的体验,也磨灭了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开展亲子游戏的建议

1.家长在亲子游戏中需正确定位

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的有效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不但体会到了游戏给其带来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亲子游戏是增进家长与孩子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爱的传递活动。家长应该巧妙的利用这难得的互动机会,在轻松的氛围中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引导与支持,使他们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家长既不能当游戏中的旁观者,对孩子放任自流;也不能当游戏中的指挥官,对孩子过分干预。而应该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了解幼儿的兴趣点,进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进一步协助他们,给幼儿提供必要的、间接的、隐形的指导,帮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家长参与到游戏过程中,需要做到行为自然,言语亲切,使幼儿觉得家长就是他们的好伙伴,而忘记了大人或老师的身份。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到大人的想法、观察到大人的行为、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加强了对家长的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情感联系。

2.给孩子提供自由、可操作的活动区域

首先,家长应尽量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兴趣点的自由活动空间。该空间应相对固定,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幼儿的要求对该空间进行装饰、加工,让幼儿爱上这个空间,并愿意在这个空间里玩耍。空间里可以创设出多个社会情景,在和家长的模拟互动中,了解成人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

其次,家长应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能促进他们发展的游戏材料。如书籍、文具以及能自己动手的可操作性游戏材料。这些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不仅能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拼拼拆拆、剪剪贴贴中发展幼儿的各项技能。

最后,家长应适当给幼儿独立操作的时间。孩子可以利用这些独立操作的时间对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进行思考、整理和大胆操作。这个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家长不要因急于求成而越俎代庖。在游戏过程中与结束后,培养幼儿的收捡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给孩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游戏氛围

游戏氛围是亲子活动能够快乐、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要学会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气氛。家长应该认清在亲子游戏中,自己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大人,而是与幼儿平起平坐的朋友。在游戏中,家长可以通过眼神、肢体、言语和面部表情等方面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从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分辨幼儿的个性和态度,据此来采取相对应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满意的游戏体验。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支持者,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尊重他们的选择,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平等、和谐的游戏气氛还有利于家长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比平时更愿意向大人敞开心扉,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家长应该抓住亲子游戏这一宝贵的机会,和孩子建立更亲密的联系。有了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幼儿就能以更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提升了幼儿游戏的品质。

三、结论

在家庭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亲子游戏是每位家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它与孩子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需要意识到在亲子游戏中,既要对幼儿有父母般的爱护,又要有小伙伴般的交流;既要像导师一样给予必要的引导,又要扮演他们身边不同角色的朋友。家长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助学者,应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活动氛围,不断丰富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获得高尚的个性品格,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有效的沟通 篇6

1.听众不会领悟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问题越复杂,这个原则越重要。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当我们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能清楚地讲明背景信息;唠唠叨叨总比挂一漏万强。

2.

说完整的句子。逻辑中最常见的是说明句,说明句类似于命题。如果说“狗”、“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你可能会觉得试图把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联系的。这是因为没有做出完整的陈述。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例如“那只狗攻击那只海龟”,“7月下跌的股票价格使小王很丧气”。

3.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泰山在山东和山西之间,这是个基于客观事实的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但是如果说泰山是秀美的,这个命题就糅合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能对主观命题的真假做出随意的判断,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那样。客观命题的真假判断是没有争议的,但主观命题有。如果想让某个主观命题被大家接受,就必须为它做论证。

4.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在西班牙语中,双重否定用来加强语句中的否定意义。在英语中,双重否定相互抵消,句子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有时候,这会带来困扰,因为语句表面上听起来是否定但实际上是肯定。为了避免歧义,最好直接表达本意,不要使用双重否定句。不要说,“这里不是不欢迎她来”,直接说,“欢迎她来”。

5.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如果你是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与其他物理学家讨论测不准原理,你可以自由地运用你的专业术语。但是,如果你是在向一群普通人解释这个原理,就必须要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方便大家理解。不要对着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上一篇:中国近代诗歌鉴赏下一篇:建设项目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