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1

体系综述

于学·潜于心·敏于行——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综述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作为同中国共产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一年来,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努力在“学”字上做文章,在“行”字上求成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勤于学——增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动自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11月26日,在贵州省各民主党派开展的“讲观点、辨是非”主题论坛上,不少民主党派人士用这样的话语表达着他们的心声。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工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多次提出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准确把握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以认识深化增进行动自觉,使之真正成为广大民主党派人士的心灵坐标和价值追求。

理论研讨会、主题学习会、专题报告会„„各民主党派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时代内涵;通过开展研讨,初步明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定位、主题和原则。

民革中央以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成员为主体,吸收有关专家组成编写组,编写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辅导读本》;民盟中央成立理论研究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研讨;九三学社中央机关于去年底和今年3月先后三次召开研讨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地位以及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等重大问题进行座谈研讨。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各民主党派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致公党中央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1 赴辽宁、天津、湖北等省市调研,就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行探讨研究;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先后赴广东、广西、四川召开研讨会,就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进行座谈;台盟中央制定调查问卷下发至各级组织,另外由专职副主席带队的调研组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座谈。

在学习中凝聚共识,在实践中坚定方向。通过学习和研讨,广大民主党派人士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深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指引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有力精神武器。

潜于心——推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开展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责任。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遵循普遍要求,又立足自身实际、体现党派特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涵和要求真正入脑入心,推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开展。

农工党中央拍摄电影《铁血丹心——邓演达》,民盟中央举行纪念费孝通、华罗庚百年诞辰活动,民进中央庆祝雷洁琼同志105华诞„„一年来,各民主党派以学习老一辈代表人物的高尚风范为切入点,号召广大民主党派人士向老一辈学习,始终做到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共产党亲密合作和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团结奋斗精神不变。

民盟中央和民建中央通过分别组织成员收看电视连续剧《民主之澜》和《黄炎培》,回顾多党合作光辉历史;民建中央在机关召开追思孙起孟同志的现场活动,深情追忆孙起孟生前的一桩桩感人事迹;民进中央号召全会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并把这一内容作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教材和生动课堂。

为了使广大民主党派人士便于参加、乐于参与、易于接受,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普遍采取征文、演讲比赛、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网上论坛等方式,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积极推进、广大成员热情参与的局面。

民盟上海市委会编辑出版《民盟总部在沪活动纪事》《沪盟先贤》《新时代的上海盟员》等书籍;台盟北京市委会开展六个“1+1”活动,通过举行一次盟员大会、一次专题摄影展、一个读书班、一个老中青盟员共忆盟史系列活动、一个对台工作系列讲座、一次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座谈会等,进一步增强盟员开展践行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今年恰逢民建成立65周年、民进成立65周年、农工党成立80周年、致公党成立85周年、九三学社成立65周年,相关民主党派还借此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团结教育广大成员继承发扬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扎实开展,使得广大民主党派人士进一步增强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动自觉,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

敏于行——务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得实效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要体现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转化成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行动。一年来,广大民主党派人士正是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与信心。

——由知名医院的医疗工作者组成的上海民盟“服务世博建设者”医疗志愿队,在本职工作之余,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针对世博会建设工地外来农民工多、缺乏就医条件的情况,一年多来累计义务服务2700多人。

——民进会员马恩正情系贫困山区和老区,十几年如一日推广农业科技。为了更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他带着偏瘫的老伴儿一起到农村。他还给自己“约法六章”:一不计服务报酬、二不住高级房间、三不吃招待宴席、四不要多人陪同、五不要专车接送、六不休节假日。

——身为河北沧州眼科医院院长,九三学社社员徐深和他的医疗队先后5次到民族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数百名山村盲人患者送去光明。

„„

为国利民、服务社会。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民主党派人士始终注重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关注民生,在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反映民意,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关切民情,自觉把个人事业与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组织和先进人物,为民主党派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2

一、统一战线建设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统一战线建设与树立和践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统一战线的建设就会失去指导方向和基础;而统一战线建设工作的缺失也会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失去树立和践行的政治主体和途径。建设统一战线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 为其提供政治保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是建设统一战线的基础。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和方向上, 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理论。

二、积极在统一战线建设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战线发挥团结合作功能的指导思想。

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新发展新变化……要切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统一战线就是一种政治联盟, 它是由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只有在统一战线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才能正确认识统一战线的发展趋势, 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统一战线发挥综合协调功能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各政党之间团结协作, 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作积极贡献, 但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综合协调能力, 其关键就在于各个政党、阶层、团体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 为正确处理中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 确保各党派合作共事、各民族和睦团结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3.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统一战线发挥联谊沟通功能的基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是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统一战线只有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 才能以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所联系群众, 引领社会风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统一团结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 为了发挥统一战线联谊沟通功能, 必须继续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那么, 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景一定也会实现。

4.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统一战线发挥参政议政和服务功能的道德准则。

统一战线在发挥参政议政功能时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道德底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需要统一战线发挥服务功能, 统一战线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严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 更好地造福人民, 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在社会服务工作中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整合全党资源, 联合社会力量, 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维护安定团结贡献力量。

三、发挥统一战线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1. 发挥统一战线的广泛性和包容性特性, 扩建群众基础。

中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在党的九十年的伟大历程中, 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把争取和团结社会各阶层、各团体的凝聚力作为中心。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各界人士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 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标上来。

2. 发挥统一战线人才和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提供科学方案和决策。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汇聚着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各行业的知识分子、专家、学者, 属于公共政策计划、分析、制定、决策的“智囊团”。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各民主党派等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方式发挥了多种作用。“统一战线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 既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又能为个体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有效途径和广阔空间。”使得爱国统一战线中各方面的人才,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挥作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更加科学。

3. 发挥统一战线的凝聚作用, 整合各种政治资源。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聚集整合各种社会政治资源的最好形式, 中国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统一战线能吸纳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 难免会存在具体的利益差别和不同的价值观念, 对此, 统一战线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引导, 使多党合作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又保持了振奋活跃的民主气氛。”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

4. 发挥统一战线民主集中的组织形式优势, 提供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

统一战线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民主集中的组织形式, 这为协调关系、增强团结提供了一个协商解决的途径。统一战线使得内部的各方代表都能建言献策, 代表不同的利益团体, 从而保证了它的稳定性。统一战线还始终围绕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 充分激发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活力,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断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 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促进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保持了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

5. 发挥统一战线综合协调的功能, 营造和谐环境。

统一战线的重大任务之一是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关系这“五大关系”的和谐, 这就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 社会快速发展也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综合协调能力, 充分体现其包容性, 充为分发挥各民族的特色和利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多种人力、财力、智力资源,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6. 发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就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各种社会思想不断涌现, 社会矛盾也随之凸显, 这就加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障碍。在这种形势下, 统一战线范围的不断扩大, 统一战线工作任务难度的加强,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有力发挥等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顾文浩.互动并进: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6) ;董必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爱国统一战线凝聚与整合[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6) .

[2]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EB/OL].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29/101410637950s.shtml.

[3]姜汝真, 罗湘民, 任涛, 华毅.中国统一战线简明教程[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2.

[4]赵秀忠.统一战线在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工作思路初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3) .

[5]姜术俊.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观的途径与方式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1) .

[6]罗振建, 吴文华.统一战线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1:31-32.

[7]杨永利, 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0:8-17.

[8]黄凯锋, 庞志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1-12.

[9]李竟先.参政党理论研究点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1-7.

[10]互动并进: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青年学者论坛综述[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6) .

[11]王令金.统一战线在执政兴国中的重要意义[J].济宁学院学报, 2010, (2) ,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3

一、定位,在复习目标中体现人文性

期末复习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建立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通过对“问题解决”知识结构的梳理,引导学生系统复习、巩固本册教材“问题解决”的知识点,构建其知识网络。

2.改善复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复习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趣,在情境中盘活知识点

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新课后再学习的过程,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引导复习时,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要复习的内容融入其中,激起学生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如,在“问题解决”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5只白兔,4只黑兔。”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要求看图列式。在复习图文表格式解决问题前,教师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一群跑来跑去的小兔”,随即课件出示,并述说题意。在复习文字解决问题前,教师再创设情境“不远处又跑来了一群小兔”,边说边用课件出示求两次跑来的小兔总数。紧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要把草地上的小兔捉9只放进笼子里,已经捉了5只,还要捉几只?”同时出示这一减法计算的问题解决。

这样,通过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处于“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对所复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思维兴趣。

三、厘清,在变化中沟通知识点

为了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知识,在进行“问题解决”复习教学时,不宜只是单纯地将已学知识简单再现,而应指导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引导复习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把基本知识点理清。复习时可按以下两个层次进行:

1.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先课件出示:5只白兔,4只黑兔。再把白兔和黑兔圈起:

2.图画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通过擦去线条,保留图画并改成图画式问题解决的形式: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课件呈现的方式,把看图列式和图画式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图画式问题解决,注重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建构,激发思考,张扬个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而且还学会选择与分享。

四、对比,在辨析中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复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复习过程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清晰把握和深沉感悟。为此,在复习时,可采取对比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数量关系更深刻地凸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复习图文表格式问题解决的对比。

课件出示表格: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道题都是求“现在有几只”,但计算方法却不同。前一题是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后一题是求“现在还剩多少只”用减法计算。重点要让学生观察比较“现在”是指的哪种情况,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出示下面一组题:

(1)草地上先跑来5只小兔,又跑来4只,两次跑来多少只小兔?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了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他们说出解题思路,最后组织学生比较第(1)题是求两次跑来小兔的总数,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都要用加法计算,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叙述的加法问题解决,避免看到“跑走了”就以为是要去掉而错误地把它理解为用减法计算。

3.复习图文表格式和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在解题中,学生常因审题不清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比”,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使他们对错例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做是正确的,进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列式后提问: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条件都是跑走了5只。不同:计算方法不一样。第(1)题是求跑走后现在剩下的小兔数,用减法计算;而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五、梳理,在主体探究中建立知识联系

复习课要注意知识再现时引导学生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启发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理清知识脉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如边讨论、边点拨、边归纳、边用课件显示。如下:

这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复习课教学,既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与补充,也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整体观的建立,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深化,在补充与完善中形成知识技能

复习课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因此,期末复习时要在前面梳理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联系实际,增强技能。

复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1)小丽和小红各有8颗糖,两人一共有多少颗糖?

(2)小明做纸飞机,上午做了8架,下午做了9架,一天做了多少架?

(3)同学们要栽9盆月季花,已经栽了6盆,还要栽多少盆?

(4)东风路小学有7个小皮球,一年级(1)班借走了5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通过上述的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查缺补漏,形成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2.延伸拓展,提高技能。

经过上述的复习过程,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得到强化,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这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1)“六一”儿童节到了,一年级两个班的小朋友要做同样多的大红灯笼,一年级(1)班做了7个,一年级(2)班做了9个,问哪个班剩下的大红灯笼多?

(2)选择题。

①池塘里游走了6条金鱼,还有8条。_____

A.原来有多少条金鱼? B.现在还剩多少条金鱼?

C.一共游走了多少条金鱼?

②池塘里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_____

A.原来有几只青蛙? B.还剩几只青蛙?

C.一共跳走了几只青蛙?

(3)看算式编题。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减法计算的题目。

总之,复习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博大精深。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立足于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复习课才能上出精彩,“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徐新亮◇

“问题解决”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为了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部分知识,期末复习时应注意选择好问题解决的复习形式、复习内容,做好知识的系统梳理、比较异同和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一、定位,在复习目标中体现人文性

期末复习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建立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通过对“问题解决”知识结构的梳理,引导学生系统复习、巩固本册教材“问题解决”的知识点,构建其知识网络。

2.改善复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复习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趣,在情境中盘活知识点

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新课后再学习的过程,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引导复习时,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要复习的内容融入其中,激起学生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如,在“问题解决”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5只白兔,4只黑兔。”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要求看图列式。在复习图文表格式解决问题前,教师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一群跑来跑去的小兔”,随即课件出示,并述说题意。在复习文字解决问题前,教师再创设情境“不远处又跑来了一群小兔”,边说边用课件出示求两次跑来的小兔总数。紧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要把草地上的小兔捉9只放进笼子里,已经捉了5只,还要捉几只?”同时出示这一减法计算的问题解决。

这样,通过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处于“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对所复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思维兴趣。

三、厘清,在变化中沟通知识点

为了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知识,在进行“问题解决”复习教学时,不宜只是单纯地将已学知识简单再现,而应指导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引导复习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把基本知识点理清。复习时可按以下两个层次进行:

1.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先课件出示:5只白兔,4只黑兔。再把白兔和黑兔圈起:

2.图画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通过擦去线条,保留图画并改成图画式问题解决的形式: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课件呈现的方式,把看图列式和图画式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图画式问题解决,注重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建构,激发思考,张扬个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而且还学会选择与分享。

四、对比,在辨析中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复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复习过程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清晰把握和深沉感悟。为此,在复习时,可采取对比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数量关系更深刻地凸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复习图文表格式问题解决的对比。

课件出示表格: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道题都是求“现在有几只”,但计算方法却不同。前一题是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后一题是求“现在还剩多少只”用减法计算。重点要让学生观察比较“现在”是指的哪种情况,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出示下面一组题:

(1)草地上先跑来5只小兔,又跑来4只,两次跑来多少只小兔?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了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他们说出解题思路,最后组织学生比较第(1)题是求两次跑来小兔的总数,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都要用加法计算,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叙述的加法问题解决,避免看到“跑走了”就以为是要去掉而错误地把它理解为用减法计算。

3.复习图文表格式和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在解题中,学生常因审题不清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比”,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使他们对错例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做是正确的,进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列式后提问: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条件都是跑走了5只。不同:计算方法不一样。第(1)题是求跑走后现在剩下的小兔数,用减法计算;而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五、梳理,在主体探究中建立知识联系

复习课要注意知识再现时引导学生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启发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理清知识脉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如边讨论、边点拨、边归纳、边用课件显示。如下:

这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复习课教学,既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与补充,也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整体观的建立,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深化,在补充与完善中形成知识技能

复习课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因此,期末复习时要在前面梳理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联系实际,增强技能。

复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1)小丽和小红各有8颗糖,两人一共有多少颗糖?

(2)小明做纸飞机,上午做了8架,下午做了9架,一天做了多少架?

(3)同学们要栽9盆月季花,已经栽了6盆,还要栽多少盆?

(4)东风路小学有7个小皮球,一年级(1)班借走了5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通过上述的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查缺补漏,形成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2.延伸拓展,提高技能。

经过上述的复习过程,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得到强化,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这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1)“六一”儿童节到了,一年级两个班的小朋友要做同样多的大红灯笼,一年级(1)班做了7个,一年级(2)班做了9个,问哪个班剩下的大红灯笼多?

(2)选择题。

①池塘里游走了6条金鱼,还有8条。_____

A.原来有多少条金鱼? B.现在还剩多少条金鱼?

C.一共游走了多少条金鱼?

②池塘里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_____

A.原来有几只青蛙? B.还剩几只青蛙?

C.一共跳走了几只青蛙?

(3)看算式编题。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减法计算的题目。

总之,复习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博大精深。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立足于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复习课才能上出精彩,“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徐新亮◇

“问题解决”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为了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部分知识,期末复习时应注意选择好问题解决的复习形式、复习内容,做好知识的系统梳理、比较异同和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一、定位,在复习目标中体现人文性

期末复习不仅要回顾、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建立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通过对“问题解决”知识结构的梳理,引导学生系统复习、巩固本册教材“问题解决”的知识点,构建其知识网络。

2.改善复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复习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趣,在情境中盘活知识点

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新课后再学习的过程,因此,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引导复习时,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要复习的内容融入其中,激起学生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课中。

如,在“问题解决”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5只白兔,4只黑兔。”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要求看图列式。在复习图文表格式解决问题前,教师又创设情境“草地上有一群跑来跑去的小兔”,随即课件出示,并述说题意。在复习文字解决问题前,教师再创设情境“不远处又跑来了一群小兔”,边说边用课件出示求两次跑来的小兔总数。紧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要把草地上的小兔捉9只放进笼子里,已经捉了5只,还要捉几只?”同时出示这一减法计算的问题解决。

这样,通过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处于“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对所复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思维兴趣。

三、厘清,在变化中沟通知识点

为了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这一知识,在进行“问题解决”复习教学时,不宜只是单纯地将已学知识简单再现,而应指导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引导复习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把基本知识点理清。复习时可按以下两个层次进行:

1.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先课件出示:5只白兔,4只黑兔。再把白兔和黑兔圈起:

2.图画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通过擦去线条,保留图画并改成图画式问题解决的形式: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课件呈现的方式,把看图列式和图画式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看图列式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图画式问题解决,注重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建构,激发思考,张扬个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而且还学会选择与分享。

四、对比,在辨析中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复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复习过程要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清晰把握和深沉感悟。为此,在复习时,可采取对比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数量关系更深刻地凸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复习图文表格式问题解决的对比。

课件出示表格: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道题都是求“现在有几只”,但计算方法却不同。前一题是求“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计算;后一题是求“现在还剩多少只”用减法计算。重点要让学生观察比较“现在”是指的哪种情况,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出示下面一组题:

(1)草地上先跑来5只小兔,又跑来4只,两次跑来多少只小兔?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了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他们说出解题思路,最后组织学生比较第(1)题是求两次跑来小兔的总数,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都要用加法计算,从而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叙述的加法问题解决,避免看到“跑走了”就以为是要去掉而错误地把它理解为用减法计算。

3.复习图文表格式和文字问题解决的对比。

在解题中,学生常因审题不清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复习中应注重“对比”,引导学生区别异同,使他们对错例产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懂得如何做是正确的,进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2)草地上先跑走了5只小兔,又跑走4只,两次跑走了多少只小兔?

列式后提问: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条件都是跑走了5只。不同:计算方法不一样。第(1)题是求跑走后现在剩下的小兔数,用减法计算;而第(2)题是求两次跑走小兔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五、梳理,在主体探究中建立知识联系

复习课要注意知识再现时引导学生通过“理一理”、“串一串”、“连一连”等自主复习方式,启发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理清知识脉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如边讨论、边点拨、边归纳、边用课件显示。如下:

这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复习课教学,既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与补充,也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整体观的建立,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深化,在补充与完善中形成知识技能

复习课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因此,期末复习时要在前面梳理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具有一定基础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发展性的练习,从而促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联系实际,增强技能。

复习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1)小丽和小红各有8颗糖,两人一共有多少颗糖?

(2)小明做纸飞机,上午做了8架,下午做了9架,一天做了多少架?

(3)同学们要栽9盆月季花,已经栽了6盆,还要栽多少盆?

(4)东风路小学有7个小皮球,一年级(1)班借走了5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通过上述的练习与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查缺补漏,形成技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2.延伸拓展,提高技能。

经过上述的复习过程,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得到强化,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这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安排一定的综合性练习,练在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处,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

(1)“六一”儿童节到了,一年级两个班的小朋友要做同样多的大红灯笼,一年级(1)班做了7个,一年级(2)班做了9个,问哪个班剩下的大红灯笼多?

(2)选择题。

①池塘里游走了6条金鱼,还有8条。_____

A.原来有多少条金鱼? B.现在还剩多少条金鱼?

C.一共游走了多少条金鱼?

②池塘里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_____

A.原来有几只青蛙? B.还剩几只青蛙?

C.一共跳走了几只青蛙?

(3)看算式编题。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出示算式“9-2”,要求学生编出3道不同类型用减法计算的题目。

总之,复习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博大精深。因此,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立足于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复习课才能上出精彩,“鲜活”起来。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4

这一学年以来,学校为了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了很多相关的活动,我自己也举办并且参加了许多相关的活动。比如:团日活动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主题团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和校园明辨会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等等,不光校园里是这样,社会上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地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坐在公交车上,走在市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样随处可见。事业单位、公交站台、出租车后面都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字幕。

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一番:为何到处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样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向前发展的导向。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像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需要这样一种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它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包含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党和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和本质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不仅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它的更高追求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民主、法治、文明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名扬海外。和谐、文明、诚信、友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我国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一定会很有力地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获得世界更多文明国家的认同。这无疑会大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利于让很多人抵制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自利,大肆追求各种奢靡生活,变得自私贪婪、腐败堕落,不断做出有害于人民、有害于社会、有害于国家的事情。我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宣传和教育人民,在全社会上下形成“文明之风”,营造起“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让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腐败的思想没有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对于如此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该如何去弘扬和践行呢?大力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弘扬和传播的力量,积极稳定地鼓动大家,给大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观点,正确地把握舆论的导向,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宣传,要让大家都知道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通过网络用好的事例和文化来宣扬,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当然弘扬得再美妙动听,不用行动来落实也无济于事。因此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这个首先要从学校抓起。在学校里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在学校里开展各种特色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让同学们去了解,去学习,去践行。另外多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回报社会的精神。此外还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最后,要带领和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来,积极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并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一个人的行为去感化和带动另一部分人,这远比宣传和弘扬要有力的多。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篇5

1921年7月23日,一个让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回望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的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的生长,中国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时空坐标上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我们清晰的看到,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的又一座里程碑,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又擎起了一个新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响应。胡锦涛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

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法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朢和追求。可以说这一表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广泛的感召力,强大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同时,采取这样一种开放性的表述方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一种核心价值观总是需要一个实践发展和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较长历史过程,从而达到完备,固熟的状态,并逐步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现在的这种表述,即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较深刻地认识。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体现社会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作为一名机关后勤中心党员干部须不断地加强学习,现就自己学习的一点体会、认识汇报如下。

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

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

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资本主义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益,这是一切逻辑中的首要逻

辑。这种价值观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但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继承,也是关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是动态中的和谐,是有序中的和谐,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谐。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时间养成

党的十八大提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使得核心价值观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生动的存在, 培育和践行活动更加有的放矢。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是国家的储备人才, 当今国际竞争愈来愈倚重人才的质量, 为此高校应该全方位抓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 使得他们走出校门后能够挑起肩上的重担, 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立德树人是十八大确立的育人目标, “德”是评估大学生素质的一个核心指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围绕培育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开, 具体有如下几条实施路径。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在高校,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觉自愿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主体互动的教育与自我教育, 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依托第一、第二两个课堂以及学生工作者平时的辅导教育, 具体可以有以下探索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多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置多个互动环节, 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开设实践课程, 把课堂搬到社会上, 如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复兴之路”展览等等, 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自觉践行;在具体的课下辅导教育过程中要更多运用主体—客体—主体的对话模式, 注意调动学生主体的参与, 培养价值追求需要, 在对话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以人为本要求不论在课堂教学、课下辅导还是实践课程中, 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意激发其主体需要, 调动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 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教育践行活动的正确方向。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督促落实, 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根据文件精神, 各高校要建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践行领导机构, 并依托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基层党支部三级机构层层落实。充分发挥学院宣传协调、规划作用, 结合上级党组织的精神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推动培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大学生党员打造成培育践行活动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身作则, 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做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继续启用“1+1”活动模式, 做好传帮带, 引领带动周围同学共同进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在保证指导方向的同时, 要注意使用“柔性”原则, 少使用命令性语句, 加强人文关怀, 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 多方论证, 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保证培育践行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第三, 注重宣传教育, 拓宽宣传渠道。文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计划, 纳入经常性的宣讲内容,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针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做好两方面工作——合理组织学习教育内容与多方拓宽宣传渠道。合理组织学习内容指要科学设置宣传教育的内容,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接受心理;要接地气, 分阶段设置具体的内容体系, 使得学生易于掌握且经过实践能够达现。如诚信教育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要诚信待人、诚信应考、诚信就业”, 可以从生活、学习、就业几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及实施步骤, 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并可以践行之, 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拓宽教育渠道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场合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活动。要统筹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让学校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以身作则,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组织宣讲团, 经常性地深入学生就某个专题进行剖析、解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所有能利用的实体空间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文字和图片宣传画、宣传册;要充分利用好校报、广播台、宣传栏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专题网站, 开辟理论区与讨论区, 让学生在学习讨论的思辨过程中接受教育并自觉践行。

第四, 抓好示范引领, 树立榜样的感召作用。榜样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 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是的示范引导、警示警诫作用, 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大学生是好奇心和模仿性极强的群体, 在他们中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教育, 榜样示范法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的榜样要具有真实性和生活化。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榜样和典型是真实存在的, 避免“高大全”地任意拔高, 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榜样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 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是广大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的高度, 这样的榜样才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如在学校中可以评选“师德标兵”、“诚信标兵”、“团员标兵”等, 在评选过程中认真征求学生的意见, 经过他们亲自投票选出的标兵在现身说法时才更具有说服力。总之, 典型榜样的选择一定要慎重, 宁缺毋滥, 要做好真实性和生活化的结合;榜样的宣传也要坚持真实, 避免无限拔高, 遥不可及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 落实实践养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件对“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做了大篇幅的说明, 从学雷锋志愿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怡情养志、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公益广告的运用、全民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等几个方面指明了实践活动路径。作为大学生群体,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向榜样接近。向榜样学习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具体学习、生活、就业规则的习得是实践养成的一个基础环节。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染熏陶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 开展各种纪念和庆祝活动;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如汉服展示、古代诚信探源活动等等。三是多方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践行核心价值观。依托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熏陶;开展主题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初步掌握社会规则;藉由学雷锋活动, 进入社区和农村开展面向留守儿童、孤残老人等的志愿服务。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大学生品尝到了团结、助人的甜美, 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必须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 坚持“以人为本”, 多方开拓宣传渠道与媒介, 利用好榜样的力量, 重视实践养成, 引导大学生认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积极践行之。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226.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8

大学生是成长的群体、发展的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机遇期。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青年人来说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我们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因而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我们大学生要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科学的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9

xx大报告从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凝练概括,即:在国家理想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秩序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行为规范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内涵,既承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源本,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现实;既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价值优势,又赋予了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实践,又着眼于世界社会主义的价值复兴。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应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需要和紧迫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全社会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价值共识。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回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新特点的时代需要。当前,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促进主流文化发展壮大,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是亟须正视和回应的时代课题。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当前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和要求,适应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适应我国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要求。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兴国之魂”建设的伟大工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教育为抓手。要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带动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学科教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教育全过程,牢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突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教育,确保他们的一切产品、一切成果、一切言行、一切活动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世人做出榜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微观来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种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注重微观认同、植根生活世界、贴近百姓生活,只有通过扎实、贴切、细致的微观践行,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号召转化为真正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渗透讲策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礼节礼仪、民俗活动之中,通过有效渗透,让人们在和风细雨中认知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从而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靠制度来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重在落实。要建立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示范机制,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的行为受到制约。

汇报人:

关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案 篇10

欣赏文学作品和影视剧, 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作为专业人员, 往往多是从作品本身出发去阐释其内涵和价值, 评价一部作品的好与坏多是用真实与否和有没有教育意义等标准去界定。这样做往往失于偏颇, 对于一些纯属虚构而又广受好评的作品, 评论家们往往说不出所以然, 对一些上座而不被好评的影视剧人们往往无法确认其价值所在, 为何引起轰动。当今国内影视作品质量低, 尤其是收视率不高的症结, 就在于忽视了受众的心理。

要想对当前影视作品进行评价, 首先就要对时下观众的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时下的受众心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求知、猎奇和审美。所谓求知心理, 是指观众想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知识的一种心态。中国人的求知欲之强世所罕见, 饱学之士人人敬仰。人们看影视剧, 常常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正如中国人大多是从演义小说中熟悉历史一样, 如今人们正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历史、认识现实。甚至了解目前国家的大政方针。长篇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大汉天子》之所以不被观众认可, 主要是人们更多的是想了解那段历史, 而编创人员津津乐道的那些奇闻佚事、细枝末节人们只是闻所未闻而又不必知道而已。一些现实题材尤其是乡土题材、军事题材、工矿题材、学校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收视率攀升, 主要是得益于人们的认可心理、认同心态。中国人素有“看热闹的习惯”, 而猎奇心理更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处于长期闭塞状态, 尤其是现在仍处于闭塞状态的人们, 更容易对新奇的事情感兴趣。纵观在中国上星的各省市电视台节目, 越是偏僻的地方节目越赶时髦、节目形式更力求新颖, 而沿海及中心城市节目则力求厚重典范。这一反差, 则更衬托出两地人们心态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人们将不再满足于求知和猎奇了, 审美心理将成为人们共有的心态。“衣食足而知礼节”, 人们满足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之后追求的便是美和品位了。经过多年的探索, 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向精品化方向发展。广大受众也不只满足于看一些《动物世界》、《新闻联播》、历史题材电视剧、小制作的电影了, 随着《焦点访谈》、《朝闻天下》、《新闻会客厅》、《面对面》、以及《亮剑》、《潜伏》、《长征》、《士兵突击》、《落叶归根》、《南京!南京》、《叶问》等节目和影视作品成为受众的首选, 人们的心态在调整、人们的品位在提升、人们的要求在提高、人们的审美心理在成熟。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世界, 是信息化的时代, 互联网将世界联在了一起, 传媒业竞争更加激烈, 如果说过去人们寻找信息主动地索取有关知识和技能, 而信息化时代下的人们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强制性地被灌输进了一些观念和知识。一方面人们选择余地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媒体也开始被观众心理所左右。正如收视率被确立为传媒业的生命线一样, 受众心理也是确定当前传媒业走势的一个主要的窗口坐标。过去是创作出一部作品让受众去欣赏, 而现在往往是根据受众心理去量身定做出作品再推向市场, 作品能否“抢眼”是其价值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进行文化创造,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新闻媒体要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和创造性意识, 才能具有感召力, 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不断走向繁荣。■

上一篇:教学实践有感下一篇:人在家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