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政府工作报告(推荐8篇)
2006年2月16日在汉川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汉川市市长 冯云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汉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一主三化”战略,扎 实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经济开始实现由恢复性增长向旺盛增长的转变,圆满完成了“十 五”计划制定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2%,其中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3.7%、12.3%和10.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6:43:31调整到23:46:31;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14.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3亿元,年均递增12.8%。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总量指标名列全省前茅。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制基
本完成,204家乡镇企业整体转民。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取消了农业税、特产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农金会、各类集资等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财政、人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行政审批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先后与河南淇县、浙江永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391个,引进资金39.7亿元,其中过 千万元的项目116个。2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累计完成外贸出口7600万美元。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按 50万人口规模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新城区五路贯通工程,新建、改建城区主次干道65条,修建了城东水厂,扩建了城南水厂,铺设供水管网9公里,城镇 自来水普及率达95%。开通城市公交,实现“禁麻换的”,接通天然气。实施了汉江、汉北河、刁汊湖等干支民堤整险加固,完善和修复分水泵站、民乐闸、汉川闸、新沟闸等重点闸站。对荷沙线、蔡城线、马北线、分当线等主干道进行改造升级,新河汉北河大桥、垌冢汉北河大桥、中洲大桥建成通车,新建汽车客运中心 站,汉北河汉川段航运疏浚基本完成,通乡公路建设基本完工,通村公路黑色化(硬化)350公里。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农村改水工程和通信扩能工程,新建、改 建8座110千伏变电站,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科教兴市力度加大,五年共实施重点科技项目 39个,新增国家、省级高新企
业9家。教育事业蓬勃发展,5年累计教育投资5.2亿元,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建成全市远程教育网络。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成市疾病控制中心,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广播 电视实施光纤联网,成为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县市。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下降。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8.1%和5.8%。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 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狠抓政府作风建设,深化“五优”机关创建活动,认真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工作人员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后被授予全国 “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先进县(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区建设得到加强。行政监察、审计和经济监督进一步深化。“四五”普法全面完成,被孝感市委、市政府推 荐为全国“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先进县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阶段 性成效。物价、统计、房管、人防、档案、史志、保密、妇女、儿童、老龄、扶贫、对台、民族宗教、驻外机构、外事侨务旅游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战胜了汉江特大秋汛,成功阻断了禽流感侵 袭,有效化解了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亿元(新口 径),可比增长11.9%;财政收入5.2亿元,可比增长1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可比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20.2亿 元,同比增长17.2%;外贸出口3600万美元,同比增长82.7%。农民人均纯收入3383元,比上年增加231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17家,达到15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4家,累计完成工业产值95.5亿元,同比增长22.9%。“一线三区”工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产业实现产值81.2亿元,行业增幅均超过20%。马口镇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全市工业用电量6.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1%。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作物喜获丰收,粮食总产38.4万吨,增长11.3%。农村政策全面落实,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快速 发展,高产农田、农业板块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进展顺利,水稻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项目效益年”活动深入推进。共引进各类项目158个,其中投资过千 万元的大项目45个,到位资金8.8亿元。完成技改投入7.5亿元,同比增长15.4%。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北新区、北桥工业园、新河工业园路网工程全 面启动,文化路、文化桥正抓紧建
设,山后二路硬化及仙女山公园环山东路工程已经完工,城东水厂扩建、城南水厂改造及城区管网改造基本完工。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通过省级验收。“爱心助学”工程进展顺利,汉川一中被评为省级示范学校,57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汉北河滩禁牧工 作获国务院血防办好评。质量振兴工作取得成效,新增2个国家级免检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低保”覆盖率扩大,农村特困户救助和特困户危房“消危工程”全面启动,“福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扶贫助残成效显著。有线电视“村村通” 工程建设加快。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如期完成。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 年,是汉川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这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人民团体、驻汉川部队、中省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 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优,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足;农业基础 脆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历史包袱较重,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化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思想解
近年来, 该镇以科学发展为指导, 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 科学规划, 强效管理, 统筹镇村协调发展, 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支持城镇建设, 以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互融互通, 良性互动的新路子。先后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镇”、“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中国制线名镇”, 连续两届获得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高起点 科学规划绘蓝图
汉川市马口镇处在武汉城市经济第一辐射圈, 是襄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 具有相当的资源、产业及交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促进城乡发展, 是马口镇人努力的方向。改变村镇建设散乱无序的状况, 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成了马口镇人的共识。
“融入大武汉, 建设大手笔, 创新大发展, 全面构建水乡园林现代化生态镇”是该镇提出的战略目标。结合新一轮小城镇建设和汉川市统一修编的要求, 在一九九七年规划设计修编的基础上, 该镇多次请湖北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 对该镇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发展、白石湖旅游开发及新农村建设等进行了总体规划, 并就5处重点地段编制了控制性详规。
在规划设计中, 该镇始终贯彻“不贪大求洋, 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 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 突出实用性”的理念, 按照“发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重点建园区”的工作思路, “梯次推进, 内引外联”, 把马口建成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文化名镇、旅游新镇。
该镇确立以现有城区为中心, 东临高山村, 西至庙头镇, 南辖庙塆村, 北抵汉江堤的城区拓展框架。科学定位并进一步明晰了“一主两翼”主导产业, 明确“一线三园三区”为主的工、商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即:城区西部的纺织工业园;中部的光纤电缆科技园;东部的建材陶瓷工业园;北部的滨江商贸区;南部的白石湖旅游度假区及松林、敖家商品房住宅小区等功能定位, 实现工业、商贸、旅游、住宅功能分区。并抢抓汉宜铁路穿境而过、客货两站落户马口的历史机遇, 立足超常规, 着眼跨越式, 实施非均衡, 全方位提升城镇层次与水平, 彰显活力新马口。
大力度 科学管理促城建
建设资金不足, 是制约城镇发展, 阻碍城镇化的“瓶颈”。马口是一个历史古镇, 也是一个工业重镇。国营集体企业机制不活、商业过度集中、街道窄小、道路不畅等现象, 成为制约马口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好风凭借力。该镇把改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 多方融资, 重点解决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民营主体”的方式对镇内23家集体企业进行二次改制。还通过招商引资、资产置换、培植龙头、延伸产业、竞标拍卖等形式, 变包袱为财富, 盘活集体资产1.8亿元, 厂房面积1150亩。
商品房住宅小区建设, 该镇坚持高标准设计, 高起点建设, 提倡集中连片开发, 配套管理, 对临街建筑, 选优选精造型设计。近年来, 共吸纳民间资本1.2亿元, 开发新型住宅生活小区7个, 兴建住宅1400套, 开发面积310亩。
实施“穿衣戴帽”工程, 抓老旧房改造, 变盲点为亮点, 使整个城镇新老、动静结合, 既保持了浓郁的古镇韵味, 又充满强烈的现代气息。同时引资兴建了占地16000平方米的武汉中百仓储, 开创了中百仓储进军乡镇的先河。有效地加快了该镇旧城改造与企业改制, 培植了镇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扮靓了城镇建设的新景观。
实现高效管理, 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该镇在积极履行自身主导作用, 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同时, 注重发挥城建、监察等职能部门的作用, 强化城镇管理。
该镇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集镇建设规范管理的通知》和《马口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从制度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在加强镇容镇貌、市场秩序等管理上, 重点整治老城区“脏、乱、差”等不文明行为;把严把紧土地勘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统一广告制作, 绿化树木认养, 临街门面包装, 杜绝乱搭乱建、乱涂乱画、乱堆乱放、乱停乱靠等违章行为;配套垃圾车实行日产日清, 封闭式清运, 全力打造“净、绿、靓”的城镇景观, 并以环卫所、监察队和街道居委会为主体, 推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 切实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对市场、交通秩序等管理, 该镇坚持行商归位、座商归店、游商归点;长途客车定点停靠, 短途客车进站候客。在城镇建房方面严格审批建房, 处理违规建房, 该镇城镇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重和谐 城乡统筹共发展
城乡一体、和谐共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进新农村建设, 改善城乡面貌, 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是摆在马口镇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
采取“科学规划、因村制宜、示范引导、循序推进”的办法, 按照发展中心村, 整治自然湾, 拓展小城镇的思路, 该镇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镇政府先后召开镇、村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该镇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挂帅, 机关相关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成工作专班, 制定《马口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四通 (通自来水、通电、通信息、通天然气) ;四改 (改路、改厕、改圈、改厨) ;四建 (建场所、建公墓、建绿地、建靓丽房) ;四治 (治理房屋乱搭乱建、垃圾乱堆乱放、牲畜乱系乱跑、电线乱拉乱接) ”等内容, 全面展开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
结合新农村建设, 全面带动, 增加小城镇建设的深度, 促进农村人口、资源向城镇集中。在基础设施上, 该镇辖区道路全长230公里, 完成建设面积145.35公顷, 道路覆盖率100%, 道路硬化率96.8%, 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39平方米。
近年来, 全镇上下采取“财政专项投入、涉农项目投入、部门扶持投入、农户主体投入、争取社会投入”等办法, 共筹措资金3400多万元, 先后完成了10条通村公路建设, 铺设自来水主管道3800米, 新增有线电视用户9800家, 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3个, 文化中心户30家, 新建房屋760多栋, 改厕1986多个, 改圈1200多个, 改灶130多个, 消除特困户危房234间21000平方米,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万多人。
在此基础上, 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 举办多期实用技术培训班;请省市农科院校的专家、教授和镇内外种养加大户进行专题讲座, 使2600多人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 镇民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环境统计 污染减排
环境统计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而且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耳目和哨兵的作用,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统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状况,是制定环保方针、政策,编制环保规划,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统计工作现状
(一)综述: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人类生存环境发生的种种变化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所以,要认识环境,首先要通过量化的信息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其次是要综合分析应用统计资料的信息,解决统计资料中反映出来的污染状况和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这就是环境管理工作。
(二)环境统计能力建设现状:
要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需要,环境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环境统计能力建设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我市目前的环境统计工作能力现状根本不能适应新形势统计工作要求,而且相差很远。市县两级没有单设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没有技术支持单位。一名统计人员身兼数职,根本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探讨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实质性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系统的统计资料综合分析。而且统计人员更换太频繁,不能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很少有机会参加省级以上环境统计知识培训,没有更多时间学习钻研统计知识,所以,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更谈不上统计系统软件的灵活应用。
(三)工作开展情况:
1、统计内容:目前环境统计工作涵盖的主要内容有统计综合年报、专业年报及季报,综合统计年报又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两部分。另外,单独统计城市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从全国环境统计范围来看,畜禽养殖行业及一些食品加工行业(如豆腐坊)等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和汽车尾气污染等应该属于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却没有纳入到环境统计工作中,建议国家参考污染源普查工作出台新内容。
2、统计方法:我市环境统计方法主要采用对综合年报的重点调查企业采取年底开会培训发表调查,市属以上企业由市环保局发表调查,区县属企业由各区县级归口统计,最后统一报市局汇总分析。我市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采取监测法和排污系数法或综合应用监测法和排污系数法,一般不选用物料衡算法。
二、环境统计工作与污染减排的关系
环境统计工作是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只有通过环境统计工作的调查、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才能得到每一个排污点、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乃至全市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情况,只有熟悉了解了每一个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统计核算情况、减排空间,才能有效了解全市的污染物减排点在何处?在哪些行业?通过何种方式方法实施污染物减排。
要搞好环境统计工作,配置好统计工作人选是最主要、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统计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是否能有效地为环境管理服务。同时,统计人员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统计工作的法宝,只有拥有这个法宝,才能认真审核、分析基层填报的每一个数据,知道数据的出处和来源,也只有认真审核、分析过的数据,才能在心中留下印象,才能掌握每个企业的产值、产量、原料用量、污染物排放量,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掌握污染物减排点,才能更好地为污染减排服务。
三、环境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所以,只有认真计算、审核,得出准确的、能反映当地实际环境状况的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有效地信息服务。其次是要综合应用统计数据进行正确地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认识环境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能反映过去的成绩,而且能预测未来的趋势,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信息,为制定环保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据。那么,如何能编写出一份有深度、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 只掌握环境统计资料是不够的,还要求统计人员积累大量的综合知识及专业知识,拥有广泛的素材和大量的社会信息量 ,还要掌握一些其它专业的平行资料,作为统计分析内容的补充,对统计数据要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对社会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排放强度比较分析等等。这样才能把一些分散的、感性的数据上升到理性的、质的认识高度,还要充分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相关分析和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现象和规律作出说明,同时,要重视收集大量统计信息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给领导提供有数据、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的统计综合分析报告,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充分发挥环境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随着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加强,环境统计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环保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
1、领导的重视程度跟不上。统计工作是环境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没有环境统计工作,就无法了解污染源排放情况,不掌握排放情况,环境管理人员何谈管理与控制污染源?“空弹”。从这个角度讲,领导重视程度跟不上,统计人员辛辛苦苦工作几个月完成的统计资料,各级领导不从严把关,草草签字了结,等到哪一天数据出问题,再回过头来追究责任,为时以晚,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应引起上级部门的足够重视。
2、环境统计力量薄弱。环境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统计人员素质、能力跟不上,呈现越基层越薄弱的局面。市、区县级统计人员均为兼职,没有技术支持单位,统计人员孤军作战,遇到问题无讨论对象,一个人说了算,而且人员不稳定,更换频繁,不能保持其连续性。
3、环境统计执法力度不够,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区(县)两级统计人员均是一名,无法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执法和调查了解其工艺过程及排污状况,难以在报表审核过程中核定其准确的排放量,更不能发现有漏报、瞒报现象,处于很被动的局面。而且,靠一名统计人员的力量下到企业能让企业提供其原料、用料及排放资料吗?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更何况目前从上到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计执法的浓厚氛围,只是纸上谈兵 。
(二)对策设想
1、改革统计机制。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方法,挑选得力的人选充实到统计队伍,以改革过去那种统计人员孤军作战的方式,分工负责,努力获得准确、科学的数据。在奖惩方面,将环境统计工作成绩作为考评该地区环保政绩的重要内容,从而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
2、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环境统计暂行管理办法》是环境统计执法的有力依据和保障,要通过学习、宣传加以贯彻落实,依法搞好环境统计,维护统计工作秩序,将统计执法检查与各项环保执法检查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加强监督,严惩统计违法行为,有效遏制弄虚作假,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搞好环境统计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测、监理、统计队伍,形成团队,共同合作,才能使统计数据质量有所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当今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科技层出不穷,知识逐渐老化,跟不上时代要求。为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统计人员要通过自觉学习,将自己培养成精通环保知识及计算机信息知识等的复合型人才。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大豆相关概述
1.1 大豆基本概念
1.1.1 大豆简介
1.1.2 大豆种植历史及地区
1.1.3 大豆生长期及特点
1.2 大豆的用途与分类
1.2.1 大豆的主要用途
1.2.2 大豆种类划分
1.2.3 优质大豆的标准
1.3 大豆产业介绍
1.3.1 大豆产业定义
1.3.2 大豆产品及相关产业
1.3.3 我国大豆品质
1.3.4 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大豆科研及产业政策
1.4.1 国外大豆科研现状
1.4.2 国内大豆科研现状
1.4.3 国内外大豆产业政策对比
1.5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
1.5.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1.5.2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果分析
1.5.3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发展现状
1.5.4 粮食流通体制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 2012-2014年大豆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2.1 世界粮食安全
2.1.1 世界粮食安全需要高度关注
2.1.2 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制度博弈解析
2.1.3 国际粮食市场危机仍然存在2.1.4 全球粮食危机中的中国应对
2.2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2.1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2.2.2 2013年中国农村经济运行回顾
2.2.3 2014年一季度中国农村经济运行现状
2.2.4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2.3 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及形势
2.3.1 中国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稳产
2.3.2 2012年国内粮食政策盘点
2.3.3 我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需长期坚持
2.3.4 解析加快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2.3.5 我国粮食市场发展展望
第三章 2012-2014年世界大豆产业发展分析
3.1 2012-2014年世界大豆产业发展综述
3.1.1 国际大豆产业发展格局
3.1.2 2013年国际大豆市场发展分析
3.1.3 2014年一季度国际大豆市场态势分析
3.1.4 世界大豆供求形势预测
3.2 美国
3.2.1 美国大豆生产简述
3.2.2 美国大豆出口情况
3.2.3 农户种植玉米致使大豆种植面积下降
3.3 巴西
3.3.1 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
3.3.2 巴西大豆出口情况分析
3.3.3 巴西西部大豆主产区生产形势喜人
3.4 阿根廷
3.4.1 阿根廷大豆产业发展与政府政策
3.4.2 阿根廷大豆生产简述
3.4.3 度阿根廷大豆加工情况
3.5 印度
3.5.1 印度豆粕出口状况
3.5.2 2012/13印度大豆播种面积
3.5.3 2012/13印度大豆产量情况
第四章 中国豆类生产数据分析
4.1 豆类播种面积
4.1.1 全国豆类播种面积
4.1.2 部分省市豆类播种面积
4.2 豆类产量
4.2.1 全国豆类产量
4.2.2 部分省市豆类产量
4.3 豆类价格指数
4.3.1 全国豆类生产价格指数
4.3.2 部分省市豆类生产价格指数
第五章 2012-2014年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大豆种植概况
5.1.1 我国大豆种植区域分布
5.1.2 政府对大豆种植的扶持
5.1.3 谨防国际资本伸向大豆种植业
5.1.4 国际资本伸向大豆种植业的危害性
5.1.5 防范国际资本对大豆种植业渗透的对策
5.2 2012-2014年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综述
5.2.1 国内大豆产业发展优势尚存
5.2.3 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回顾
5.2.4 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5.3 2012-2014年中国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5.3.1 中国大豆生产成本收益调查回顾
5.3.2 辽宁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剖析
5.3.3 辽阳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剖析
5.3.4 砀山县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剖析
5.3.5 宿州市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剖析
5.3.6 黑龙江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剖析
5.4 中国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构建分析
5.4.1 中国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的构建背景
5.4.2 中国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5.4.3 中国国际采购大豆供应链的构建思路
5.5 我国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5.5.1 我国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背景
5.5.2 我国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
5.5.3 中国大豆产业一体化风险管理工具
5.5.4 政府在大豆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5.6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6.1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之惑
5.6.2 大豆产业发展的困局
5.6.3 中国大豆产业出现困境的原因解析
5.7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
5.7.1 保护和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四大措施
5.7.2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六大建议
5.7.3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
5.7.4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7.5 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应注重的三大环节
第六章 2012-2014年中国大豆市场分析
6.1 2012-2014年中国大豆市场供需分析
6.1.1 2012年中国大豆市场供需状况
6.1.2 2012年中国大豆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6.1.3 2013年我国大豆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6.1.4 中国大豆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6.2 2012-2014年中国大豆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6.2.1 2012年我国大豆市场价格走势回顾
6.2.2 2012年大豆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6.2.3 2013年大豆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6.2.4 2014年一季度大豆市场发展分析
第七章 大豆期货市场发展分析
7.1 大豆期货交易的产生及主要交易所
7.1.1 大豆期货简介
7.1.2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7.1.3 大连商品交易所
7.2 大豆期货产品合约概述
7.2.1 黄大豆1号
7.2.2 黄大豆2号
7.2.3 豆粕
7.2.4 豆油
7.3 大豆期货市场在大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7.3.1 大豆期货市场在大豆生产流通中的作用
7.3.2 大豆期货市场对大豆加工企业的避险作用
7.3.3 大豆期货市场在推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的作用
7.3.4 大豆期货市场在国家粮食产业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7.4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概况
7.4.1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的含义
7.4.2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的适用对象
7.4.3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的目的7.4.4 套期保值需求
7.5 大豆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及风险管理
7.5.1 各种类型期货套期保值成功案例分析
7.5.2 套期保值亏损案例解析
7.5.3 套期保值基差风险分析
7.5.4 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管理对策
第八章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分析
8.1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综述
8.1.1 大豆产业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8.1.2 2011年黑龙江省大豆市场运行回顾
8.1.3 2012年黑龙江大豆市场发展状况
8.1.4 2013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8.2 2012-2014年黑龙江大豆加工业发展分析
8.2.1 黑龙江大豆加工业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8.2.2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发展概述
8.2.3 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积极应对困难联合突围
8.2.4 黑龙江大豆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8.2.5 黑龙江大豆深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8.3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分析
8.3.1 海伦市大豆生产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8.3.2 哈尔滨将竭力扶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
8.3.3 嫩江县大豆产业发展综述
8.3.4 集贤县大豆产业发展情况
8.4 2012-2014年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8.4.1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存在的主要难题
8.4.2 黑龙江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及出路选择
8.4.3 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8.4.4 黑龙江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8.5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前景预测
8.5.1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业未来前景广阔
8.5.2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8.5.3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未来走势分析
第九章 2012-2014年大豆进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9.1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演变分析
9.1.1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形成9.1.2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的演变概述
9.1.3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演变原因与寡头策略分析
9.1.4 世界大豆贸易格局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9.2 2012-2014年中国大豆进出口状况分析
9.2.1 2012-2014年4月主要国家大豆进出口情况分析
9.2.2 2012-2014年4月主要省份大豆进出口情况分析
9.3 中国大豆贸易地位与国际定价权探析
9.3.1 大豆进口价格形成模式
9.3.2 国内政策对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
9.3.3 我国大豆失去国际定价权的原因
9.3.4 提升大豆国际定价话语权的对策
9.4 中国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及战略
9.4.1 转基因安全管理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
9.4.2 非转基因对中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
9.4.3 中国国产大豆出口贸易的非转基因认证战略
第十章 2012-2014年大豆产业重点企业分析略
油菜是我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面在25万亩左右。为了进一步稳定我市油菜生产水平,今年,我市以高产创建为依托,加大良种推广面,抓住育苗移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等关键技术,油菜生长中尽管遭受了低温寡照多雨等袭击,但在上级部门和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广大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下,油菜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现将生产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我市油菜成收面积28万亩,其中双低油菜成收面积26.5万亩。油菜实际亩产165.7公斤。其中人工移栽油菜11.2万亩,人工直播油菜15.2万亩,机械直播油菜1.6万亩。全市平均株数为1.17万株、单株有效角果数255个、每角实粒数21.7个、千粒重3.0克、理论单产每亩165.7公斤。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油菜产业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组织领导全市的油菜生产工作。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本地区的油菜生产工作,成立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好相关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油菜生产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2、层层示范,以点带片,促进全面发展。在湾潭乡、沉湖镇开展了万亩油菜高产创建和油菜产业化工程项目,亩产达到了212.5公斤,起到了关键技术点上先行,带动了面上技术全面推广,促进了项目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3、强化技术服务。成立技术专家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做到培训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开展手机短信技术服务,提高覆盖面和时效性;加强技术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每年对全市5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培训不少于2次,对基层技术人员、种田大户和农民培训不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印发技术资料20000份以上;广泛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建立油菜高产示范片,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行技术人员蹲点包片责任制,杜绝技术失误。通过技术服务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4、注重宣传引导。营造产业氛围,强化舆论引导是做好油菜产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报道油菜生产工作及技术方法,提高信息覆盖面,营造油菜生产的强大舆论氛围,确定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建立信息宣传目标责任制。同时,利用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先从种田大户入手,有步骤的引导、带动农户种植示范品种。
5、加强检查督促,搞好测产验收。在实施育、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实行分乡督促,抽样检查,量化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收获前夕,组织人员测产验收,进行大面积估评、田间实测、验收。
三、主要技术措施
1、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在示范区主推中油杂7819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100%以上。其他地区主推中双9号、华油杂10号、华油杂
12、中双9号等。实行油菜适期移栽,统一供种,统一播期,确保适期早播,壮苗移栽,提高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大面积推广油菜轻简栽培技术。
2、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学调控技术。按照测土配方总体工作要求,重点做好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进一步增强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求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同时推广在苗期看苗喷施多效唑,培育油菜壮苗。
3、增施微量元素,提高秧苗素质与产量。油菜生长和硼肥有直接关系,微肥中硼肥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秧苗素质和产量,一般亩施基肥中硼肥用量不少于0.5公斤,苗期和蕾苔期喷施硼肥亩用量0.25公斤。
4、加强病虫防控。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生物灾害损失。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根据油菜病虫害发生的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5、推进机械化生产,针对油菜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效果突出的机耕、开沟技术,逐步示范推广油菜机收技术,努力提高油菜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6、按油菜生长阶段,分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油菜栽培技术资料,发放到种植户,并抽调3-5名技术骨干驻点,搞好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
四、存在问题
1、由于油菜产量比粮食作物低,油菜籽价格又不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地方技术有所滑坡现象。
2、人工移栽油菜的密度达不到油菜高产的要求。
3、机械直播油菜的密度低于人工直播的密度,比人工直播的产量低。
4、大部分油菜角果发育期遇低温寡照多雨天气,并遭受冰雹风灾袭击。
五、2014年油菜生产规划
一是统一供种。继续实行统一供应双低油菜优良种子,力争扩大供种范围、集中连片、整市推进。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优化生产模式、合理密植、科学管理,确保双低油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制定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出的双低油菜商品菜籽油符合标准要求,为创建双低油菜产品品牌提供质量保障。
二是抓好高产创建。继续抓好部级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全市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
银川市兴庆区城市公共交通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时间:2012年4月29日至5月16日
(二)调查地点:银川市公交公司、兴庆区商城、兴庆区政府、201路、310路、106路、102路、101路、41路、27路公交车等。
(三)调查人员:王皓宇、赵阳、刘海华、舒小萌、罗豪、童德豪、左淑琴、黄秀礼、付颖
(四)调查方式: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
(五)调查目标:通过对兴庆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调查研究获得与兴庆区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管理状况有关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城市公共交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办法,最终为“银川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修改提供有益的意见并提供完善法规制定与落实的建议。
(六)调查内容:调查小组分别对各单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公交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小组对公交管理部门的访问调查,获得调查所需的资料。
二、总体情况
从总体来说,随着银川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框架拉开、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与公共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银川市自2006年以来就把实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程作为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新辟优化营运线路,增加营运车辆、提高服务质量等举措,推动了银川公交事业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群众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现在的状况存在一定的不满。
根据本小组在公交管理部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可知:由2009年5月的统计显示:银川市公交公司在册员工3360人,其中驾驶员2128人、乘务员632人、管理人员82人、辅助人员518人。公司现有运营车辆1066辆,所有公交运营车辆全部达到标准车型(其中空调车206辆),车辆成新率达到95%,在全国名列前茅。万人拥有公交车13.5台/标,线网密度8.76公里/平方公里,营运线路54条,其中无人售票线路38条,线路总长1378公里。2007年底,银川公交公司拥有营运车辆806部,营运线路47条,线路长度930多公里。从2005年到2008年,银川用于公交车辆购置、场站建设的资金累计达1.6亿元。至2009年6月,公交线路与运营车辆分别增加到56条和1177辆,营运线路总长度达到1084.54公里。
2011年银川市增加123辆公交车,2011年12月8日,银川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会议研究决定,计划2012年“新华街商圈”实行停车计时累进收费,以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同时,市政府2012、2013两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购买350辆公交车,发展大公交。
2006-2009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公交公司发展与社会效益成正比、成倍增长,与经济效益成反比,企业急剧亏损。2006年至2008年,公司开辟新线路27条,营运公里增加2907万公里,客流增加7995万人次,营运收入增加8825万元,职工增加1538人,主营亏损3349万元(06年赢利11.8万元),购置新车617台,投入资金21354万元。三年来政府投入资金4510万元,油补8116万元。截止08年底,公司欠银行贷款8300万元、车款2143万元。根据09年的工作计划和预算,主营还将亏损3000万元,新增欠款5000万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在2006年至2012年6年的时间里,银川市城市公交发展速度平稳。城府也有一定的投入。另外,在统计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就总体而言,银川市公交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下面的章节我们来探讨城市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针对城市公交系统调查所发现的问题
(一)、现实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现实问题: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银川市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
2、公交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近年来,银川市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公交线路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银川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银川城市交通的发展,车辆的保有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虽然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公交线路与私车线路的交叉,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交通通畅。
(二)、城市公交管理部门的问题
小组认为,这是由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管理部门的现实问题综合导致银川市城市公交发展瓶颈。
第一、公交企业缺乏活力和发展动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国有公交企业在原有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深层次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比如投资体制单一, 缺乏投资后经济效益的评价。我们认为,现在的银川市公交公司缺乏管好、用好资产的积极性和约束能
力,垄断经营又使得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亏损额居高不下, 缺乏提高经济效益的激励机制; 设施利用率低, 资产积淀浪费大, 经济效益差甚至影响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主管局与所属企业之间政企不分, 政资不分, 产权不清晰。因而, 企业本身缺乏活力和发展动力。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 是公用性行业, 需要政策的有力扶持才可健康发展。尤其是大型公交车, 承担着很重的政府社会福利责任, 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具体说来;一是缺少科学规范的城市公共交通价格原则指导。不利于公交企业自身的发展, 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二是缺乏规范合理的财政政策的支持。城市公交行业的公益性很强, 所以其发展, 必须有强大的公共财政作为重要支撑。三是缺少有利于公交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公共交通不仅仅具有公益性, 还因其外部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政府不应仅仅是制定管理条例,更应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对城市公交的投入。
综上所述,小组成员从两个大的方面总结了银川市城市公交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经营管理上的困难,更不利于在银川市市民权益的保障。
四、我们的建议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小组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城市公交的管理: 首先,加大对我市公交事业的投人是加快公共交通发展的关键措施。公交行业具有公益性, 国有公交企业作为我市公交发展的主体, 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相当的社会义务。要加快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努力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在鼓励公交企业进行市场化营运的同时, 应继续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杭州等城市每年安排5% 的公共财政补贴, 总数多达2亿元。苏州市每年最少拿出3000 万元用于更新车辆、建设场站。我市应根据财政情况逐年提高专项用于公交发展的补贴经费, 主要是弥补公交企业的政策性亏损, 鼓励更新添置公交车辆, 提高高档车的比例等。加大城市公交建设的投人比例, 城市公交建设资金占城市道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外地提出要达到30%-40% , 这一数据可以作为我市的参考数据。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可给予适当减免养路费、客运附加费、场站的配套建设费绿化费等, 以降低公交车营运成本, 支持公交优先发展。
其次,深化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要解决我市国有公交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理顺各种关系, 使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各司其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交企业行为, 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划清企业各种亏损的界限, 完善财政补贴机制, 为公交企业拓展市场制定有效政策, 引人竞争机制,培育公交市场, 建立适度、有序、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在非垄断性业务中, 公交线路营运可考虑引入国内外先进企业, 开展多家企业公平、高效的竞争。同时,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大科技投人, 制定标准, 提高司乘人员人户门槛, 延长公交服务时间, 满足不同层次乘客的需要。在提高公交服务档次、扩大消费、增加收人上下功夫, 特别是在减少浪费, 降低成本上挖潜力, 使国有公交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再次,应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通过建立银川市城市公共交通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城市交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撰稿人:王皓宇
近年来,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为切入点, 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 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完善法规制度, 制定下发了《铜川市耀州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铜川市耀州区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二是明确监管责任, 区国资委与企业主管部门签订了国有资产委托管理责任书;三是强化基础管理, 为摸清区属企业国有资产“家底”, 今年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企业资产清查工作。
关键词:停产企业;党建
铜川市染织厂现有党员63名,其中在岗党员4名,下岗党员25名,退休党员34名,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留岗党支部、下岗退休一直部、下岗退休二支部)。
1.建立党的活动长效机制,让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1.1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
结合铜川市染织厂的具体实际,对我厂党的活动的长效机制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从党员学习机制、党员教育机制、党员管理机制、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领导班子建设机制、长效机制保障措施八个部分对党内活动工作明文细则规定,并打印成册,付诸学习与实践,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厂厂情的党建工作创新之路,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及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2抓党员教育,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重点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党章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方法上通过座谈、自学、集中学、讨论达到共识,从而增强了广大党员理解支持改革、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自觉性,推动企业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2.结合我市开展的“建设建材型城市”主题,积极参与创优评差活动,为招商客户搞好全方位为服务。
我市开展的“建设建材型城市”是强市富民的重要决策,积极动员全厂党员干部为我市开展的“建材型城市”出力流汗这个主题,比积极参与创优评差活动,为招商客户搞好全方位服务,才能取得招商引资工作的成功,为企业带来人气,带来经济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安排更多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家庭的富裕,为促进社会的整体稳定作出了贡献。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包括在客商企业打工的我厂下岗职工,急客商生产之所急,全方位搞好服务工作,才能强厂富民,促进稳定。再者,要结合“创优评差”,加强厂内公共使用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维护厂内公共使用场所的环境卫生,领导带头组织党员、职工、对厂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今后不再留有卫生死角,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对区域卫生划分清洁区,天天大扫除,节约开资,方便客户,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
3.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受长期停产的制约,党员居住分散,难以管理。
3.2部分下岗流动党员流动性大,难以联系,给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3个别党员对党费缴纳缺乏正确认识,缴纳党费不积极。
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析认为:虽然企业长期停产,但党总支的思想决不能滑坡,要通过开展党内活动,认真组织好党的“三会”、“一课”制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展党章的学习教育,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非常时期给职工群众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按时交纳党费,让职工群众在党员身上看到希望,严肃党纪,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党的先进性青春永驻。
4.极推进党员承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行党员承诺制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再延伸,也是党员在群众中模范作用发挥的具体体现。首先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要认真的学习《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全面推行承诺制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厂实际,迅速在基层支部中开展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当成年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承诺事项列成表格,63名党员人手一份,根据个人实际向群众郑重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5.以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进职工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我认为只有不断深入思想认识,勇于进行观念创新,才是全面提高企业党建工作水平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以加强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更新职工思想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后的先进观念、文明观念、进一步指导和促进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较好的将企业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与观念的更新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5.1通过教育、引导、座谈等形式用企业精神、职工生活行为规范、文化标志性用语、来提高广大党员关心染织的主人翁意识。
5.2通过环境的美化、亮化,来提高党员对铜染的热爱和美好前程的向往。
5.3通过黑板报、标语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和积极倡导党员树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汗水不会白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教育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积极引导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新作为。
6.积极推进厂务公开。
总支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厂具体实际,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及时召开厂务扩大会议,全体留岗人员集体商议讨论,形成决议,提出方案,付诸实施,才能有力的推动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和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二是遇有厂务重大事项,建立企业职代会预审制度,召集部分职工代表,集体讨论、决定,充分落实职工代表职权,增加透明的,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
7.抓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
廉政建设是惩治腐败,促进党风好转,提高党在职工群众中威望的强有力措施,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创新形式的要求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为政清廉,严守职责,严以律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苦乐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警钟长鸣,组织干部党员经常学习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反面教材,从中受到教育启迪,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党员贪污受贿等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