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精选8篇)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篇1

一、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1)审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考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直接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立意,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1)审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考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 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了。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1)审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考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也可用概括中心法)这则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多多。

从受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则要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

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多少次生命中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篇2

云南省的高考卷2007年第一次出现新材料作文, 那些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 写新材料作文时仍旧套作或写出的作文与材料完全无关。究其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考前对学生规范的审题、立意训练还不够到位。

那么该怎样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其实要分两大步:第一步是读材料, 是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审题, 也就是审读材料, 进而确定角度、立意;第二步是读题目, 即使作文题目要求有所变化, 考生也要能够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意味着我们虽然是按照从材料到题目要求的顺序审读, 但是实际上, 后者制约并指导着前者, 那么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有什么样的内涵呢?

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新材料作文的题目要求是固定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仔细品读, 不难发现, 新材料作文是在话题作文与原来的材料作文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 集高度的开放性和严格的限制性于一身。那么据此可确定我们的审题原则:多角度原则, 这就是作文材料高度开放性的主要体现。往往一则材料蕴含的角度不唯一, 观点自然也可以多样, 我们自然需要多角度审视材料, 但是因为审题严格限制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因此审题又必须要有全局意识, 不能只着眼于细节而忽略了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是或非的界定, 否则极易偏离, 甚至是背离材料的核心,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整体性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多角度原则是要从属于整体性原则的。下面以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南太平洋的小岛上, 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 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 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 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 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 一旦遇到危险, 它便缩回去, 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 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 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的, 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显然, 根据多角度原则, 我们可以从老鹰、幼龟、群龟、游客等角度入手, 来确定立意, 但是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对其“善良”大唱赞歌的话, 显然就背离了材料的核心, 这则材料中好心的游客其实是好心办坏事, 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 这种善良是变了味的, 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审读材料是关键, 我们可以依据上面确定的审题原则来细化一下具体步骤:第一步, 具体落实材料涉及哪些人或是物, 分分角色, 看是否存在主角;第二步, 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对其核心进行提炼概括, 准确界定在不同角色上蕴含的感情倾向;第三步, 根据不同的角色, 结合材料的感情倾向, 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 确定最佳立意。

下面以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来具体落实审题步骤。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问题,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第一步, 分分角色, 有老鹰、乌鸦、牧羊人、孩子、羊等, 应该比较容易确定主角是乌鸦。

第二步, 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式, 概括材料内容并分析材料中蕴含的感情倾向。简单来说材料讲的是一只乌鸦因羡慕老鹰俯冲抓羊的本领, 所以苦练模仿, 结果反而被牧羊人抓住的故事。

依据牧羊人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以判定其蕴含的是否定、批评的态度;而孩子则以为“它很可爱啊”, 显然态度是肯定、赞扬的。

第三步, 据此提炼观点, 确定立意。由否定乌鸦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盲目模仿, 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由肯定它的角度可确定如下立意:既要有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人必须先审视自身的条件, 切忌邯郸学步, 失去自我。

第四步, 在多个立意之中, 进行筛选。这一步应该把握两个原则:第一,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虽然多, 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 也就是中心立意, 它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 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 所以在审题过程中, 我们当然应力争筛选出最佳立意来;第二个原则往往会被很多考生有意略去, 那就是我们追求立意的新颖, 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个立意必须符合材料的严格限制, 也就是在材料及其含意范围之内, 而且自己要有话说, 能够针对这个立意写出些新意或是深意来, 不能为了求新, 而迁就自己不熟悉或是不擅长的立意范围,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可能会大失水准。

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篇3

一.单一型的作文材料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二)抓住已经给出的结论

有一类材料在记叙一个事件后,有一两句阐明观点、总结概括的句子,即结论句。这个结论句其实就是作文的立意。也是写文章的立论所在,所以要善于抓住此类材料的结论句,作文就绝对不会跑题。

(三)得出结论,分析原因

有一类材料,只完整地介绍一个故事,要想得出材料的结论,即作文的观点,那么,就问自己三个问题:故事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非洲大草原上,三只瘦弱的小狗正与一只高大的斑马进行一场生死搏斗。乍一看来,三只弱小的小狗很难是大斑马的对手。但实际情况是,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尾巴,任凭斑马的尾巴如何甩动,也死死咬住不放;一只小狗咬住斑马的耳朵,任凭斑马如何摇头,也决不松口;一只稍显强壮的小狗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踢弹,一点也不敢懈怠。不一会,在三只小狗的齐心攻击下,“庞然大物”斑马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

读完这则材料,考虑以上提到的三个问题。故事的结果是“庞然大物”斑马成为三只小狗的盘中餐;原因是三只小狗团结合作,分工明确;我们应该像小狗一样懂得科学分工,团队制胜的道理。

二.复合型的材料

(一)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4

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一诗中写道:“当蜘蛛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是啊,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当遭受挫折时,你是否还相信未来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以“未来”为话题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构思指导】

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食指的诗以形象的语句表达出了他对未来的看法,同学们又是应该怎样来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呢?可以叙事,在事件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观点;也可以抒情,抒发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之情;还可以议论,阐述“相信未来,就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古代的很多智慧结晶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蚍蜉撼树”、“以卵击石”等成语表明实力悬殊的搏斗只能以弱小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而“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等成语则表明坚定不移的决心、毅力和力量可能战胜自然。

这些成语揭示的规律今天依然适用,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规律呢?请就“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思维点拨】

这个命题非常新颖,要求写作者进行辨证的思维。“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一般成正比,有时却不是这样。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哪座山峰高过意志这座山峰;没有哪条路比脚更长。要写好这篇文章,作者需要糅和力量、意志和成功三要素,对这三要素进行辨证的分析,揭示出成功的本质含义。

[写作提示]:成功的因素很多,力量大小仅是其中之一,因而不能抛开其他因素来谈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比如,坚定不移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如,自然条件,外部环境;又如,主观上对成功的看法、定位等等。在“力量大小与成功的关系”中,只要加上不同的因素,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同时,要正确看待材料中几个成语表明的规律,一是它们出现在我国古代,时代不同了,事物会发生变化;二是它们中有的本就是寓言、故事,当初只是以其寓意给人以启发,而不具备规律的普遍性。

基于以上两点,构思这篇作文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文章来。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篇5

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咳嗽谖约旱暮⒆犹钚从涤械牟撇保吹亩际鞘奔洹K侨衔砸桓鋈耍绕涫嵌砸桓龈粘錾暮⒆永唇玻撬涤械牟聘唬奔渫猓换嵊衅渌鳌

一个人出生后,到底拥有些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生命,也就是一个逐渐支出时间的过程。有些人需要地位、财富,就用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权力、金钱;有些人需要闲适,于是就在宁静和安谧中从容的度过自己的时日。……

瑞士人对财富的理解,对我们或许有所启迪。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提示:

2011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6

第一章

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 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

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

(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

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往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第二章

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1、从鸟这方面立意:

(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

(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

(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

二、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

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

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

第三章

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只蜜蜂与一只雄鹰相比,虽不起眼,可他能传播花粉从而使大自然五彩斑斓;一粒沙子与一块碧玉相比,虽然普通,但它可以垫基铺路以成就万丈高楼和平坦大道。当别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的时候,你却能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恪尽职守,而不随大流,这就是一种美德;当别人跟着感觉走,追求所谓的潇洒,你却能守住寂寞,认认真真做点事,这就是一种明智;当别人对整个世界愤愤不平,满腹牢骚喋喋不休时,你却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一番事业,这又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而当你一旦对自己有了信心,你的人生也许就会揭开新的一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方法:

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思考角度:

找出关键句——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

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摆正自己在学习、班级及家庭中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去掉自卑、培养自尊自信,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第四章

“材料类”材料

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

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校园枪声。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思考角度: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

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 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

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

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审题思考: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

第五章

诗歌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审题角度:

1.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此引申,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

2.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

3.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 4.凭借……、依靠……,(“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 5.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阳光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6.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 9.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小结

1.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

2.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3.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内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内涵。4.“材料类”材料: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

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5.“诗歌类”材料:要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品味诗歌的寓意,可以从诗歌题目入手去理解,最关键之处是准确把握诗歌材料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努力抓“关键词”。材料作文一般有多项“指令”,这些“指令”往往以“关键词”的面目出现,要努力抓住这些“关键词”。建议:

1、强迫自己定下心来,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考题,把试卷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

2、找出“关键词”后,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这样可以有一个“物质依托”,防止在“心中盘算”时丢三落四。

二、尽可能多地找出材料的含义,准确确定论点。

找出材料的多重含义后,应注意通过比较鉴别,选出自己认为最直接、最佳、最切合自己积累的一种,作为作文的主旨。

第六章

并列关系型话题作文

对于这种关系型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顾及两者并将它们之间的内在辨证关系揭示出来,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审题点拨:

首先明确关键字词:“最前”、“最后”、“痛苦”。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努力挖掘出“最前”、“最后”与‘“痛苦”之间的辨证关系,漫想之后整合为三类:

第一,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第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的。

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献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的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丘吉尔学生时代功课在全校最后,锲而不舍,努力奋斗,终成大器。

第三,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第七章

比喻型话题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请以“擦亮你的窗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写这样的话题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目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请以“心中的水仙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第八章

看图作文的训练功能

图画(尤其是漫画)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可能采用的形式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功能:

一、生活反映功能。图画里充满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扇窗口。漫画里有大千世界,漫画里有五味人生。

二、思想启迪功能。任何一幅优秀的图画都是眼光敏锐、思想深刻的艺术佳作,画家们总是通过特定的画面来表现其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欣赏图画,对我们有巨大的思想启迪。漫画让我们发现,漫画让我们思考。

方法指导:

1.读图要全面、细致。图中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要仔细观察;根据画面感悟主题。2.背景材料要思考其含义,图中如有文字,更不能放过,它往往起画龙点睛的作用。3.漫画标题是漫画的灵魂,能补充画面所不便给出而又十分重要的信息。

4.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揭示内在的寓意。展开合理想象,联系实际丰富画面。

看图作文的写作

一、细心审阅画面,包括标题文字。

这幅《英才教育》极富情趣。黑板前的讲台上一只英俊洒脱的公鸡在对着一只鸡蛋讲授高等代数,讲台前方是课桌,课桌下面的一把椅子上空空如也,只有那只鸡蛋静静的躺在桌面上。还没有形成生命的蛋,如何能感受这等“英才教育”?又怎能成为英才?

二、联系社会实际,揣摩画面寓意。

这幅漫画笔墨简劲,形象突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明显很满足的样子。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再敢去进取和斗争,这样的人事还少吗?

漫画中,在那么一种简单、划

一、削足适履的教育方法之下,老师不必运用自己的智慧,学生也只有成为千孔一面的泥塑木偶的份!你看,那两个拇指轻轻一按,学生就只有就范,就只有成为“统一面”似的“合格产品”了。

结合画意,联系实际,我们可以评议恶劣的让我们反感的教育,也可以憧憬让我们张扬个性、自由飞翔的理想的教育。写作的前提是研究图画,弄清文意!

我们可以记述见闻,编造故事;

我们可以发表见解,提出建议;

我们可以写信,向校长,向老师,向同学,向教育部……

我们可以写日记,写演讲稿,写诊断书,写判决书……

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篇7

整体性原则即将材料读完整, 找出原材料的隐含信息, 明确出题人的意图, 不可只抓只言片语, 断章取义。整体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故事材料, 要将故事读完整

读全材料, 看通过主要人物 (或物) 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比如乌鸦的遭遇, 告诉我们不可盲目模仿。而材料后文还有小女孩和爷爷的对话, 爷爷否定乌鸦的做法, 而小女孩说它有可爱之处。他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敢于去实践, 不妥之处是“盲目”实践没有正视自己的条件。立意时要将两者辩证地去写才是最佳立意。

对立性材料, 要概括升华, 辩证立意

比如给出“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出淤泥而不染”两句对立的话, 立意时不可只写一方面。在写作中, 往往以得到的启示或中心论点的形式出现。此时要经过一个升华的过程, 由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提升的过程。前一句是表现人受环境的影响, 后一句是表现人不受环境的影响。经过概括提升明确, 两句是体现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受或者不受环境影响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

相似性材料, 要用求同法

找到相似材料的联结点, 看几个相似性材料共同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比如故事一:上尉发现一敌机突然向阵地俯冲下来, 他没有立即卧倒, 而是向他前面不远的小战士扑去。一声巨响, 上尉抬头一看, 刚才自己的那个地方被炸了一个坑。故事二:兄弟俩各自带着一个行李箱出远门, 一路上他们左手换右手好不辛苦。大哥停下来在路边买了一个扁担, 将两个人的行李挂在扁担上上路, 两个人都轻松了很多。两个故事的相似之处是主要人物都去帮助了别人, 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找到材料的联结点就能悟出出题人的意图。遵循整体性原则, 就不会游离材料, 这样才能稳妥立意。

二、分析材料, 要遵循一个思维过程

我们拿到一个材料之后不要急于立意, 按照以下思维过程去“透析”材料, 你才不会如坠雾中。

一找, 找材料中涉及到的要素, 确定主要要素。

比如以上说到的全国卷, 材料中有老鹰、乌鸦、山羊、老人、小孩。主要是写乌鸦的事, 乌鸦是主要要素, 老人小孩是评价乌鸦的, 乌鸦的爪子被羊毛套住是因为它在模仿老鹰飞翔, 立意时写盲目“模仿”比写盲目“实践”要稳妥的多, 因为他将相关要素老鹰也关照到了。

二析, 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仍要遵循整体性原则。首先, 将材料读完整, 再由果推因, 由最后的结果追溯故事产生的原因。乌鸦最后被抓, 为什么?是它不正视自己的条件, 盲目去模仿别人。再比如, 一个画家, 用同一幅画, 要人在上面标上优点, 结果满是优点;让人标上缺点, 结果满是缺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是因为, 画家给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导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思维导向有时会束缚人的思维发展, 不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 寻找提示语、关键词, 作为洞察材料的突破口。材料中的题目、起始句、总结语、过渡句、评价性的语句都可以看作是关键语句。

三联, 即展开相似联想。

依照材料进行相似联想, 或者是类比联想, 既能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材料, 又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比如以下材料:“老树的影子是一堵墙/黑色的墙/小树的脖子/伸了又伸/也望不到春天/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老树走了的时候/小树也长成了墙/有更小的树/在墙下”。材料中的关键词有“黑色的”“望不到春天”“等待岁月”, 由大树小树的关系展开相似联想, 可以想到人才培养、任用, 晋级、奖惩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等级、资历等方面的弊端。乌鸦的故事可以想到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想到年轻人盲目追星等等。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8

话题作文的核心一定是“话题”本身,审题立意时,应把重点放在“话题”上,而不能受到材料的干扰,有时甚至可以不管材料。话题作文的类型,大致如下:

一、观点性话题

把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指向的观点,用来拟制为话题作文的“话题”,那么我们就称之为“观点性话题”。如:

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

二、范围性话题

话题既没有表明什么观点,也不提供几个事物或现象的比较,而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至于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度很大,这类话题其实也就是“范围性话题”。“范围性话题”等于为我们的写作画了一个无形的圆,使我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只能局限于这个特定的圈内,不可超越。例如:

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变化”上,而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三、关系性话题

有些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审读关系性话题作文,容易陷入两种误区:

其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2003年全国高考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性话题作文为例。首先,考生在审题时应从两者的因果关系入手,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其次,考生要运用辩证法思想,在把握两者之间因果关系上做文章。即思考是否感情亲就一定对认知事物产生正面的影响;最后,在种种不同的思考中把握住根本性、结论性的东西,将其作为文章的主题思想。

其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关系性话题作文要突出关系不假,但文章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对比性话题

有时候话题作文的提示性材料中会涉及到两种互相矛盾或者是对立的现象或态度,命题人就有可能将此作为作文的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比性话题”,也可以叫“正反对比话题”。如:2006年重庆卷的“走与停”和05年福建卷看图(圆形和星状)作文,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作文。

在审视“对比性话题”时,我们不能像以往写议论文那样,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也无须两者兼顾。完全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无论怎样选择,都只能是所给话题中的一部分,不能另立话题。

上一篇:“新官”上任作文500字下一篇:岳阳楼记的文言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