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1

随着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宽带的开通,大量的教学资源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但盲目使用,只能给学生刺激过多、压力过重,反而增加学生负担,造成疲劳,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什么样的网络资源使用最有用?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找准最佳作用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精选网络资源,才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切实发挥它的辅助功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精选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的内容

要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的情景创设极为重要。只有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处于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状况。因此,教师在这个切入点上不能简单介绍书本上的图画,要精选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最优的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索学习状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点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教学中就要精选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网络资源,能起到纽带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三、精选有利于突出重难点的内容

1、学习的重点

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其重点,抓住了它的脉搏,其他相关的内容就会迎刃而解。在这一点上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突出和强化重点。在教学重点处,只要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理解的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是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抽象性等因素造成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几何知识、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新知建构带来困难。教学时,教师精选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来呈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化难为易。

四、精选有利于突破难点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以及知识的相似性,而常常混淆不清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精选网络资源,提供可感知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在自身和教学内容间,建立起能够互相沟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事实,建立经验,变模糊为清晰,从而突破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2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必须要优化目标。它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清除每一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次教学,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整个的教学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首先是每一课教学的小目标, 其次是每一单元的目标, 最后才是每一个学期的总目标。这样就要求教师明白教材课文的分布和设置意图, 然后弄清楚每一个小目标, 再根据参考书设置教学步骤, 然后按照教学步骤备课。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 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例如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 准确了解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地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有目标, 教师指导检查也有目标, 这样一来, 教师就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师生共同高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

李如密先生在《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一文中提出几个结合, 即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会相结合,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李先生的这几个“结合”对于我们教师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有着非常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在传统教学中, 我们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在新课标下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会学”。要做到这样的要求, 教师就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他们的潜能。尽量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进一步逐渐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 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有很多, 如“启发式”“学导式”等,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要注意教师所扮演的是“导”的角色。这就要求, 教师首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 画龙点睛, 点到即可。其次,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 迫切需要教师解答的时候, 教师要给予及时地指导。这个时候, 学生的思想集中, 容易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那些学生自学就可以解决的内容, 教师一定不要包办代替, 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需要教师精讲的内容, 教师一定要讲解到位, 深入浅出, 讲深讲透, 讲得条理分明, 富于启发性;还要考虑好哪些材料适合讲练结合。总之, 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 唱独角戏, 要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 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寻找规律、做好总结, 从而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 新的教学观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 进一步优化, 以适应时代和教学的要求。

我们的英语教师教授学习英语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而所采用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 教师就要注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教学,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好。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 在此基础上, 可根据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 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 对于曾经学习过的语言材料进行复习。 (2) 学习课文中新的语言词汇、语法知识。 (3)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复习方式上有口头、笔头练习, 还有提问、听写、测试等;在介绍新的语言项目的方式上可以利用实物图片, 还可以借助动作、猜谜、简笔画、接龙比赛等;在操练方式上可以通过分行、分排、两人组、多人组等进行;在练习和巩固阶段可以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各种口头和笔头练习等来练习和巩固提高, 加深印象。当然, 在这个教学阶段, 教师要面向全班, 时刻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 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 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接受自己所教授的内容, 以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网络教学;优化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与改革,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借助各种有效的教学工具以便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初中生以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能够将生物知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网络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网络教学的利用与优化,还需要教师对其方式进行探索,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一、网络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由于初中生物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将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充分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来,不仅可以为初中生物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将生物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来,能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教师对网络教学加以利用,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感知到生物知识,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与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网络教学中,可以采用动画、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与手段,通过多角度或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结合视觉、听觉、思维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物知识。同时,将网络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对生物知识进行吸收与消化,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能更好地顺应新课标改革要求。另外,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生物课程的复习效率,借助幻灯片的方式将生物知识点进行整合布局,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充分发挥出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促使生物教学更加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网络教学优化策略

1.对幻灯片进行优化,创设良好的生物教学情境

在网络教学中,幻灯片的制作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幻灯片方式进行利用,可以将生物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能够让学生在具象化的知识情景中掌握生物知识与技能。由于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基础,主要讲的是动物、植物与人相关的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通过将网络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制定幻灯片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可以借助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与手段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以便达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效果。另外,在动态的教学情景中,可以确保生物知识更加丰富多样,能够确保学生更加容易获取生物知识与技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其各种网络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在使用幻灯片教学时,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教师在制作幻灯片中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充分将生物知识与技能重点融入在幻灯片中,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生物》课文的时候,将该章节的知识与内容充分融入到幻灯片的制作中,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文字等方式对各种生物以及生物的定义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各种生物进行辨认或掌握生物的定义。对生物的特征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来讲解,生物的主要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够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能够生长与繁殖等,在这些特征教学的时候,如果仅通过讲述方式来教学,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图片或视频将生物知识表达出来,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生物以及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2.借助网络资源,丰富生物教学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下,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促使网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互联网中,网络资源与手段更加丰富多样。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借助各种网络信息,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与理解。例如,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对网络资源进行搜索,联想到“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经典话语。从这句话中可以了解到橘与枳属于同种生物,该生物会受到水分与土囊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不同环境下可以生长为不同的类型。教师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让学生了解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相关知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水分、空气、土囊、湿度、阳光等内容,教师可以将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各种生物在环境影响下呈现出来的状态有所了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自主的探究,可以对生物知识教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动画视频,拓宽知识面

由于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其具有较强的模拟与交互功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借助这项技术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相对于静态的图片,动画与视频更加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生物知识内容,并将视觉与听觉充分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感染效果。通过采用动画或视频的网络教学来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可以丰富生物知识面。尤其可以将生物的结构特点与各种功能作用、生长动态等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三、总结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标要求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需要借助各种教学工具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网络教学成分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网络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以便提高网络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13

[2]黄珊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刊),2013

[3]沈芙蓉.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快乐阅读,201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4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安阳县铜冶镇第二中学

冯华强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试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陈旧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对现代产物的利用。在这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打破教师、课本、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应尽全力把高新科技、手段用于语文教学。实验表明,人们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而只能记住20%左右听到的信息,却能记住50%以上既听到又看到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媒体网络,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就像一位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形象变得生动,富于感染力,能给学生创设种种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实践证明:中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电影、幻灯片、录音、录像,听广播。我上课也发现只要课堂上使用了计算机媒体网络,学生顿时精神百倍,劲头十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果抓住学生想看到本节课老师给他们展示什么情境的迫切心理,不失时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或提出疑问制造悬念等,就会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我在板书课题后,就告诉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见过冰封雪冻的雪地吗?特别是茫茫苍苍的北国雪原的奇观吗?”接着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从网络中搜集的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顿时高涨,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这时学生的表现足以说明他们有高昂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计算机媒体网络参与课堂,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规范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教师的语言,使图像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清楚;可利用有限的黑板重点反映课堂的精华;把一些讲解和演练流动展示在屏幕上,在40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声音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规范,弥补了教师在个别知识点上的不足,给课堂增色。在教学《敬畏生命》这一课时,法轮功正风行,时有“自焚”事件;且身为班主任的我,了解到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动不动就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为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除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胚胎发育”——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可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一段树木成长过程的FLASH动画(可让学生从动画中感悟到生命成长的艰难);有关学生自杀的新闻材料。课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堂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知道为什么应该“敬畏”生命。这两个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现代信息技术可再现形象,这就象在语言和形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因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的形象,可加深学生对语言内涵的了解,进而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收集这些内容的图片或音乐风光片放在自己网站上,再将它们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

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教师只需在欣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对“秋魂”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即可。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增添教学活动情趣。` 在学生智力活动中,紧张压抑的情绪是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教学中设置情境,通过环境的布置、烘托、角色状态的转换,气氛的调节变化来诱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学中借助计算机输出媒体网络把音、像、情、景与听、说、读、写诸方面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形式,发挥了计算机媒体网络生动、形象、灵活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如在教学《咏柳》时,通过计算机媒体网络播放乐曲《春之歌》,展示春天的画面,同时朗读这首诗师生迅速找到了春天的感觉——眼前那婀娜多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耳旁和谐优美的春的旋律飘荡着„„这就是春,春的节奏和韵味,师生的情融在了一起,默契自然,有张有弛,将课堂气氛推出高潮。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用心、用情去欣赏名篇佳作,并有能力抒写真情。

五、运用多媒体网络,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小说、戏剧的情节都有高潮,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每堂课都有高潮,这个高潮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感染、获得启迪、陶冶情操的时候。这个高潮往往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时候,教学时,如能把握时机,借助计算机输出媒体网络,配合师生活动、精当的讲解,就能迅速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例如,在教学《七根火柴》时,我借助计算机媒体网络展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实景,让学生观察思考,感受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然后在下面配上字幕,运用图文互补的方式帮学生细细品味、欣赏红军形象之美,体会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诡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六、运用多媒体网络,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一,要求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原有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抓住学生心理

特征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由于设计的课件形象,与实物相象,贴进生活实际,容易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又由于计算机媒体网络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多样性、启发性和综合性,有利于知识间的渗透和条理化,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使右脑手形象思维和左脑的抽象思维协调发展,利于创造意识的萌发。其二,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想像能力的培养。表象是想像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像的水平。表象越丰富,想像就越开阔而深刻;越贫乏,想像就越狭隘而肤浅;越准确,想像就越合理。教学材料要形象化、具体化。计算机媒体网络教学不论静态图像还是动态图像,不论纯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的设计,不论简单的声音还是优美的旋律,都不得具有丰富多彩的刺激,为学生想像的展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计算机媒体网络能变“死”为“活”,化“静”为“动”,声、色、画、乐、视集为一体,图文并茂,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语文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动语文教学发展,使语文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安阳县铜冶镇第二中学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5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经验介绍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赵卫东

2006年,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以改革促管理,以优势促发展,以发展促特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教育科研取得了突出成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加强了内部设施建设,达到了多媒体进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为此,11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实验程序进入了准备阶段,按计划开始实验。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前提。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诸因素的深刻变革。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而且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要求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前提。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网络已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课程资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上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教育是人学,是培养人的科学”。其体现在教学上,则是以学生个体未来更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群体社会和全人类在和谐的继承与创造中不断进步为出发点与归宿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维度主要是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课堂教学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的程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教育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平台。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学校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从而促进师生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生命活力,同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更趋完善,形成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一流名校。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⑴、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⑵、构建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⑶、利用网络开发课程资源。⑷、开发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库。⑸、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6)、利用网络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容。

1、教师培训。学习打基础。教师对该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决定着实验完成的深度和广度。要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学校不仅扎扎实实落实实验工作,对每一位参与此项实验 的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培训,要求实验成员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利用科研讲座、学术报告厅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每位教师明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确保实验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要求以“学习发现”为主,同时“个人实践探索”。确立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要求参与实验的每位教师做到六个一:读一本创新理论书籍,有一本学习笔记,有一节公开汇报课,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有一次较成功的活动设计,有一套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前提下,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意识,根据承担的研究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培训促提高。聘请教科研专家办科研讲座,派出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确保实验顺利实施,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技术)。我们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培训。每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课余时间练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举行优质课评比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内容,促进教师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把学习内容、心得通过报告的形式向全体教师传达,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活动推成果。实验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课件评比,创新优质课、论文、案例、反思评选,用活动促进了教师不断提高实验水平,强化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实验积累了经验,推出了一大批实验成果。

2、实践研究。教师根据各科课堂教学特点选定具体实践内容,分学科、分阶段实施。合作实践探索,完成了既定的研究任务。

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验初,教科室搜集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加强了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利用现有优越条件(班班有多媒体、办公室有电脑、学校有课件制作室)设计、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组织实验教师对课件利用时机、脚本设计、最后效果作了初步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新形势、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结构、网络的利用、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模式建构中的作用,在初步构建各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施策略时注意了教与学的关系,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用之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有的将下载的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再利用;有的制作课件共享,本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直接利用或者再作修改;有的根据需要拍摄数码照片,制作幻灯片用于教学。实验中,实验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信息,制作课件、设 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语文---(1)创设情境,自读自悟。(2)读读议议,披文入情。(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4)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体现了学习情景的生动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多维互动,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过程中,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地完成各种学习目标,并实现迁移、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

品德与社会---(1)预习(活动)导航,(2)活动探究:①合作活动②反馈展示③探究拓展,(3)自我总结。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会主动合作探究、活动体验感悟,还要会学。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寻求合作、探究、交流和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思想的碰撞,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学校网络资源信息平台、学校网络资源库。学校在完成校园网及班班多媒体工程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处的作用,组织专门人员参加建立网络资源库的有关知识学习及培训,集中力量,初步建立了网络资源库框架,并对学校各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进行了网络资源库使用培训,让老师们会使用、会充实资料、会下载资料。达到了学校资源共享。

构建学校、家庭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平台。开发利用家校通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生信息库。教师在家校通上向家长发布通知、学生表现、学习资源、学校事务。家长利用家校通下载学习资源、得到学生信息、和老师在线交流,学生利用家校通进行在线测试、登陆空中课堂学习。学校和家庭在学期结束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评选等促进了家校教育的互动。

3、总结提高。推出在课堂建构、策略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意的课例和可供借鉴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网络环境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学校利用专门的教科研研究时间对他们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典型的案例进行总结、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做法,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论文、课件、电教教材等资料整理工作。教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总结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对理论学习成果和课堂教学建构成果进一步进行提高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总结研究,形成范式。

四、制度保障,创设良好实验氛围

实验开题后,我校由教科室组织,成立了校长曹其磊任组长、教科研领导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组,这些成员都是在教育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热心教科研工作,又担任着课堂教学任务,对完成这项实验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学校较早地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课堂教学研究进行了探索。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德育教育都形成了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 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多媒体进教室后,学校要求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上课,促进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处,配备了专职信息技术管理员和信息技术员,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培训,教室信息达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这些都为实验的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学校结合教科研实际情况加强了课题实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实验课题申报制度、学期考核制度(纳入考核)、实验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申报制度、公开汇报课制度、课题组长责任制。二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管理。制订课题实验计划、总结做到三统一:统一格式、统一上交时间、统一检查。同时,每位实验教师随时用《课题实验工作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方法、收获、课例、经验、心得、教训、实验问题等。三是加强了评价管理。为了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并有效推广,要求实验教师除做好常规实验工作外,做到:一是推广自己的成果,利用说课、评课活动、公开课、研究课渗透课题实验成果。二是研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实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课例评比等总结、研讨、观摩、评比活动。学期结束除对实验情况通过汇报、检查资料、测试学生进行打分量化,同时将推广成果及研讨情况作为重点纳入评价考核。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和进行。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6

隆文中学

张冬梅

摘要: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利用的速度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飞速发展。计算机、有限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卫星通讯等技术的兴起,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生产、存储和传递的能力。网络技术资源作为一个巨大的宝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其特有的价值功能被教师广泛采用。网络教育技术资源已经火热地走进了课堂,如何开发利用网络技术,激活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处在网络社会的新时期,每位教师必须灵活有效地掌握运用好网络技术资源,才能使网络教育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好帮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环节;思想品德;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课堂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政治课堂创新性教学成为每个教师敢想易为的现实。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政治课堂一天天变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开放起来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打造高效自主互动的政治课堂,对初中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挑战,也是个难得的机遇,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信息技术资源为创新教法,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广阔空间

网络资源的鲜活性与时俱进性恰恰迎合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学科的时效性,使政治课堂素材更具有鲜活性和时政性,为创新性教学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保障。而网络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教师创新性教学,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采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指导,又为教师选择适合自己学情和自己教学风格的素材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初中政治新课程强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网络快捷和实效性,使我们可以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尽知天下事,领域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丰厚的网络资源既拓宽了教师知识内涵,又扩大教师的视野。网络信息技术资源不但能帮助教师释疑解难,订正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使知识传递更准确更具有时效性,为有效的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彩的素材。而且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搭建了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提供了跨时空、跨空间的平台,缩小了由于不同地域和教师素质的差异造成的教学质量差别,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多媒体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多媒体可以为教学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以利用它创造一个交互环境的微观世界,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1、课件运用

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教学课件,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将思想品德课的相关课或框的知识内容制成课件,并附加必要的技术讲解与图文,将这些清晰、完整的展示出来,学生学习起来就可以一目了然,轻松有趣,水到渠成。课件还可以把教学重点内容特别标出,以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课件既浓缩了教学内容,又涵盖了更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建立思想品德网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循序渐进的布置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和需要随时点击该页查阅和学习。如此,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效率。

如在执教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分别选择不同角度的资料。有的选择长征精神;有的选择女排精神;有的选择抗洪精神;有的选择载人航天精神;有的选择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虽然角度不同,思维空间也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在教学中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诚信、自信、坚强、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2、观摩运用

用MP3、DVD、VCD点播系统取代录音机,加快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特点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既向学生传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课程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反复回访教学实况录像,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讲评,师生共同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如材料分析题是每年中考必考题,是当前中考试题中普遍采用的、分值最大的、要求最高的体型。它一般是以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社会生活实际等背景材料为情境,设置几个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解答好此类试题,必须掌握好它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方法。为此我们专门制作了《材料分析题解法例谈》的光碟,向学生播放,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光碟带回家观摩继续理解学习,直至掌握为止。可以说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让信息意识内化为每个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将来高一层次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探索,创造能力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是当今各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而对于起主导作用的老师来说, 检验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就在于学生兴趣的高低以及学生收获的大小。虽然化学课是一门理论学科, 但化学课完全可以上的轻松, 让学生在看和做中畅想, 在想和练中遨游。而这完全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上课“三步曲”。

一、上课始,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要听要想要问。教师精心设计教学, 打破照本宣科,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上课一开始,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或有吸引力的道具,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上课时,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生长气息”。这是叶览教授提出的新的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学生上课一开始激发出来的兴趣可能随着课的冗长、沉闷再度失去, 改革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重视创设情境, 师生角色分明

传统的教学观念属于“注入式”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我从课一开始就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根据该课的教学目的及学生的智力水平, 创设几个小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例如:讲氢气的制取时, 我手拿一个彩色的氢气球步入课堂, 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一松手, 气球飞上了屋顶, 这种现象引起了所有同学的注意;我又拿出几个未吹的气球请同学们将它吹起, 绑好, 一松手, 气球落地了。这时同学们就会思考:飞起来的气球里充的是什么气?我恰到好处的道破谜底:里面装的是氢气, 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所以飞起来了。同学们恍然大悟, 但马上又转入思考:我们能不能也“吹”一个氢气球?水到渠成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很快答案就找到了:实验室里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镁、铁可以代替锌粒, 那为什么通常选锌粒呢?我让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对比找结论, 同学们就会发现原因:反应速度不同。氢气除了用来吹气球增强节日气氛外, 还有没有其它用途?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实验、讨论、找答案、得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学到了知识, 毫无枯燥感。在这里, 教师始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创设问题、启发学生、引导思考、帮助归纳, 驾驭调控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而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2、实施探索实验, 培养创造能力

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 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 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 以及与其它对象和现象的联系等实验。它是通过问题———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来体现。教材中有许多类似的实验可引申为探索性实验。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可以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演示实验, 进而启发学生是否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呢?大家很容易想到刚学过的实验室制氢气, 接下来用锥形瓶 (便于称量) 演示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结果与前面的理论不符, 反应后质量变小了。最后明确:事先将稀硫酸加入锥形瓶, 将锌粒装入气球中, 套牢在锥形瓶口上, 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然后拿下来, 将气球内的锌粒倒入锥形瓶;反应完毕后, 气球鼓起, 再放到天平托盘上称重, 会发现结果符合、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探索性实验既启发了学生思维, 又加深了印象, 也不显得枯燥, 使干涩的理论也变得趣味横生。

总之, 上课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 敢于创新, 并大胆尝试,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上课终, 引导总结归纳, 使知识升华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当堂理解, 需要对新知识进行科学及时地的概括总结。教师可引导学生, 使他们独立完成。同时, 也可在课堂的最后再留几分钟的时间, 让他们自由讨论、回忆、思考,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这样就增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很可能会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和问题, 也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思路开阔, 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是一个教师、学生、教材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迁移;创新意识;优化评价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马斯洛夫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自我认可等。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的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独创性人才。如合作讨论、辩论等多种讨论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作为老师的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辩。刚上课时学生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带着问题去思考。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年份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这样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比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会思考,从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也能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优化评价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主动参与”是活动教育的核心,在活动教育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通过创造多种评价机制和形式,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同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密切与同学的关系,感到自己在集体及同学中存在的价值。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式进行,而应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中进行,即评价活动态度、过程,也评价结果。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盲目地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性,许多学生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有利于平等、民主、和谐活动氛围的创设。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改革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教育者要先行。老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程式化,更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探究教材中每道题的潜在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9

vxb8免费资源网 http:///

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迈进21世纪的中国教育界已不再是陌生。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速走进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的今天,课堂上单凭“三尺讲台,一块黑板”这一几千年沿用下来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紧跟时代的步伐。丰富的网络资源把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图、音、像、影、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教学,以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播过程的自动化,为现代教育展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显现了它的优越性。

一、激发兴趣、激起热情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何等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而兴趣往往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层次,他们对文字和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对直观的表象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多媒体中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有利地调动了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激发兴趣,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学《小露珠》一课时,从网络上搜集、下载了许多有露珠的图片,在荷叶、小草、树叶、花瓣上,在宽叶、窄叶、针叶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色彩艳丽,五光十色。学生被这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产生喜爱之情,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激发起学习这一课的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知识有所悟有所得。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文章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使学生对文中的重点难以领会,难点难以突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能否合理处理教材,搜集、下载网络资源,设计多媒体课件,将是关键。在学习《麋鹿》这课时,学生对麋鹿很陌生,不仅不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不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这就使本课的重点成为难点。如果借助网络就可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麋鹿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麋鹿活动的录像,再结合课文,这样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展示紧紧吸引着学生,个个思想高度集中,加上老师及时配以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克服困难,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一回导游,向旅客介绍有关麋鹿的情况。学生情趣激昂、跃跃欲试。通过对网络资源的运用,真正解决了课文中难点,突出重点,比起教师空洞的说教不是 更省时、省力,更有效吗?

三、延伸想象、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力是无限的。”给文章补写事情的发展或故事的结局,学生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教古诗《小池》,学生理解了第一、第二行诗后,播放网上下载的有柔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讲、边想。然后提问:“如果你来到这般情景中会有怎样的感受?”有的说:“我会坐下来,静静地欣赏。”有的说:“泉水慢慢地流淌,树阴映在水面上,那景色可真美啊!我想拿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同样学生领会三、四句后,再看录像,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联想到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学生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动作到语言,进行创造性想象,表达更生动、更形象,想象力得到了训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口语、大胆交际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录像、动画、图片、声音等媒体语言,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因此要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开始学会理解、分析、判断这些多媒体传播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陈述、说明、辩论的能力,培养人际和谐交流的态度。比如:大胆、自如、礼貌地接受别人提问及向别人提问。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兴致浓厚。如教学《恐龙》一课,让学生针对有关恐龙知识的一个方面(自己喜爱的或感兴趣的)如: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在网上自主搜索、下载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声音等,制作成简单的幻灯片,然后上讲台、同组、小小组介绍自己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作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练习,同时对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作了一次大检阅。

五、强化交互、合作学习

网络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交互性。课堂上,教师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体,把教

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可以与计算机直接进行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并得到反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好动心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体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集体学习优越性。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10

论文关键词:辅助优势多媒体课件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今天,其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的观念、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今天,其地位也变得尤为重要。《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过程”。计算机这个新时代的宠儿,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象、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功能,展示精美的图画,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或录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将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的全面发展,也可以促进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广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改善呆板的教法和学法,有着其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收到的效果,这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可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二面角的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图形的旋转、平移、翻动、移出、折叠、显示等可以方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需要观察图形总结图形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找准解题的切入点。

心理学家认为:认知领域是智力活动因素,情感领域是非智力活动因素,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经常是成才的关键”。智力因素主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有着促进和调节作用,是学生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因素的重要源泉。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是先有感性认识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且感性认识贯穿始终,使用电教媒体利用其突破时空限制、动静结合的优势,可大大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情感基础,使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更活跃。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增进智力发展,进而通过各级的思维加工形成新的认知,从整体上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

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要准备好各种素材,然后将各种素材通过计算机组装在一起。如将一个多媒体课件比作一个大型建筑物的话,则各种素材就相当于建筑所需要的物料:

多媒体课件中要用到的素材有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影像、动画等等,不同的素材要求使用不同的手段加以准备。

下面以动画为例来加以说明:

动画适宜表现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动画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设计制作:

(1)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动画。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制作动画比较直接,可以让屏幕对象或利用绘图语句绘制的图形产生动画效果,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效率不高.

(2)利用专门的动画创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如设计二维动画可用的制作工具有Animator、AnimatorPro、AnimatorWorks、AnimatorStudio等多种软件,设计三维动画可用的制作工具通常为3D5软件。利用上述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制作出形象、生动、逼真的二维或三维动画,不仅所制作动画的表现效果好,而且制作文字的动画,可以利用COOL3D软件。 (3)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提供的动画制作功能,设计制作动画。

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

由于旧的认识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有的教师全部用电教手段来替代常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放电影,这种绝对化和简单化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了一些负效果。有的教师片面以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刺激一反应’锐为依据,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其实质是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数学知识。此时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有的教师采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课件给人以代替投影仪印象。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内容,我们只需要用简单的手段,如幻灯片、投影仪就可以教学,而且操作性很强,因此不必为了赶时髦而去刻意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板书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忽视板书的作用也是误区之一。数学的解题能力需要大量的练习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在使用媒体时不能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

因学生在长时间的观看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课件制作过于修饰、处理或缺少通用性会造成隐性浪费和负面效应。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宜精、宜短、宜简。

四、结合学生特点辅助教学

如何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的使用教学媒体,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教学效果,实现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应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媒体的性质、形态、功能,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综合考虑,切忌盲目选用媒体。在慎重选择媒体的切入时机和使用方法,根据课型和教材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验表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创设意境,引起一定程度的情感和显示情景,突破难点及突出特点画面效果上是最佳的,切忌“花架子”,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效果欠佳。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斜率和截距的数据连续变化观察总结出直线和圆在不同位置关系时的相关结论。通过动态效果启发、激励学生,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些失败的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五、优秀教学媒体组合的特点

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不是以是否使用最先进的媒体为标准,而应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传递信息量大;2、各种感官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发挥作用;3、各种媒体相互补充,使其主要优点都得以充分发挥;4、各种媒体信手可得,使用方便。

计算机时代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a;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选择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应把主动性让给学生,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探索中能力得到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 篇11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协作学习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133-01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而是由“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这也就是说教师要更多地在教学过程中去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教学案例的分析,就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探究。

教学案例:

教学科目: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制作)教学班级:2007年春教管本科专业,学生28人;以4人为单位,分为7个小组。教学内容:变色动画(FLASH)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在本案例中体现的角色:(1)学习资源的提供者;(2)学生学习的指导者;(3)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4)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5)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媒体及作用:呈现教学信息、传输教学信息、学生探索知识的工具、学习资源库。教学前期工作:

1教学背景材料介绍:

知识目标要求:制作变色动画的原理,操作程序。

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背景资料

该专业学生均是中小学教师,对课件制作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该节内容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制作动画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为此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教师在把相关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资源上载到“寇老师工作室”网站上,整个教学过程都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教学内容。使用FLASH5.0软件进行练习。

案例分析:

在本教学案例中。采取了情境导人、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分组合作、归纳小结、反馈评讲等几个教学流程。在每个流程,教师的角色就如一名导演,首先引导学生访问教师网站,感受动画样例,提高学生兴趣,把学生带人学习情境中;然后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给出相关网站,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这两个阶段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免学生在网上“迷路”或浏览与教学无关的网页;并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在网上交流阶段,学生把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更明显,教师不但要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而且还要组织引导、点评学生的态度观点,避免学生闲聊或无话可说,始终围绕本案学习目标进行。在归纳小结阶段,教师重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把实践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同时对有代表性的关键问题进行解释和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引发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都发生了~系列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活动都更显得突出。教师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开发和提供学习资源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或几本教材、参考书等仅有的信息资源相比,学生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源不可能为学习者提供正式的学习内容和材料,也不可能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

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起的作用。在本教学案例中,我把相关的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习题、教学资源等放在网页中。并提供相关知识网站,以便学生查阅。

二、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按照确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的首要任务。学习目标的阐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将所要学习目标通过网络直截了当地发送给学生,也可以先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况,再给出学习目标。有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也可以以要求的形式提出,可以一次性提出,也可分阶段提出。有的学习目标比较明显,学生马上就可以知道,教师只需呈现出来就可以了;有的学习目标比较难懂,学生可能一下弄不清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教师要对学习目标做进一步的阐述。

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策略(可称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工作不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络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为以下几种:

1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学法指导因素,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内容,把学法指导与传授知识的具体过程紧密结合,力求使学生每节课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本案例中,首先把自己制作变色动画的制作思路上载到网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明白老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根据《学习指导教材》,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一般的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学习策略的实际运用中,应从具体情况出发灵活地采用。在对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注意到方法的指导。比如在本案例中,让学生查询“动画”方面的知识时,我采用了两种方法的指导:(1)引导学生访问教师白建网站,(2)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网站,让学生意识到查阅信息时也可以通过网站查询更直接找到答案。

3组织学生总结自己学习上的成功经验,采用经验交流方式,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教师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逐步形成习惯。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上,教师既要注意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自学,还要注意让学生考虑自身学习的风格是什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因人而异”的指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形成他们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组织与管理学生协作学习、小组活动。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活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深入交往,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的灵活调整手段使得教师可用多种方法编成学习小组,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申请,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根据爱好和兴趣分组;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分组:教师也可以按照层次不一进行分组,教师要考虑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角色分配以及相互协调、配合问题,例如网络操作熟练的同学可以与不熟悉网络的同学分在一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与学习差的同学进行搭配,相互弥补,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只有在网络教学中才可能实现,这的确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在授课期间为了保证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关注,教师可将学生之间的联络中断,只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通信;还可以锁住学生的键盘,中断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教师把所讲信息发送给所有的学生。在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站上获得教师提供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可以观察任意一个学生站上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协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材料,或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适时的、形式多样的评价和指导。总之,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是为了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要先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我们知道,一个教学集体是一个由多种智力背景和情感背景所构成的集体。在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层次有高有低。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而有些则需花一定时间才可以做到。对于那些每天需要花费几倍于他人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学习也很难理解或根本不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总是在吸收和消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差生”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引起并保持学生对教学的注意,并针对不同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时刻感到与学习任务有相关性,感到他们的需要在教学过程可以被满足。教师的直接关注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做出的努力和行为,使他们不再视学习为畏途,而是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上一篇:我喜欢足球作文下一篇:健美操套路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