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精选8篇)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篇1

保险实务是在保险理论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非常的强,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同时又兼顾学生的就业及证照考试,是我备课和进行课程实训的出发点和基础。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几点工作:

(一)设计针对保险方向的调查问卷,据此了解金融专业学生的基础和对保险方向的兴趣等。调查表中具体包括这样一些项目:上学期平均成绩、以前年度获奖情况、兴趣爱好及专长、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已经考过的资格证书、待考资格证书、对保险的兴趣有多大、对保险精算的兴趣多大、对数学的兴趣多大、是否具备会计统计等基础知识、在保险行业从业的可能性与条件、是否参加过保险行业的实践与相关活动、是否考研及待选学校和准备情况、对保险方向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调查发现:

1、金融专业的学生平均成绩接近80分(剔除个别没有参与本项调查的学生),平均获奖率达到50%(同一学生获奖多次按一次计算),40%的学生对于看书具有兴趣,约有50人已经通过了四或六级考试,其中约有20多人四六级全部通过。通过这几项调查发现,金融专业的学生基础扎实,英语基础良好。

2、作为保险方向,约有20多人已经通过了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公估人的考试,有个别同学已经均通过。而大部分没有通过的同学准备在这学期报考。鉴于此,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一开始报名,我就及时地通知。实际上,这学期有20人左右报考了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公估人,考试时间在6月上旬。还有部分同学想报考理财规划师以及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金融英语证书等,基于此,我认真查询了这些相关考试,对于有意向的同学提供咨询并鼓励其努力备考。

3、作为保险方向,大部分人对保险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很多人对保险精算和数学的兴趣不大,之所以调查对数学的兴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保险精算的学习基础,如果高等数学的基础不扎实或兴趣不大的话,那么学保险精算的难度就比较大。

4、大部分同学认为未来有可能在保险行业从业,但是曾经参加过保险实践及相关活动的同学寥寥无几,通过了解发现,个别参加过保险公司实践的是自己去联系或者通过介绍去的,比如二班的张东辉在假期参加了保险公司的实习。

5、关于考研方面,通过调查发现约有20人准备考研,二班拟考研人数多于一班。实际上,在答疑和课间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咨询考研这方面的情况,我结合自身考研的经验给学生做了认真地讲解,另外鼓励他们在这段时间多和大四的学生交流,了解最新的考研信息。

6、关于保险方向的课程设置,学生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建议:认为保险精算太难而保险营销较好,对具体的业务操作比较感兴趣。希望增加实践机会和实训内容,还有的对保险心理学有兴趣。

(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

1、从教学工作的组织和课程安排上,侧重案例分析,针对重要的和常见的知识点以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案例的方式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其次,我通过多方面去接触平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及广州广爱保险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了解更多关于最新保险条款、保险行业动态及保险从业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将最近条款介绍给学生,将保险公司的相关职位的情况介绍给学生,这一点反映良好。

2、除了案例分析及实践介绍之外,在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实训课,比如让学生填写投保单,了解保险公司的保险单以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保险规划。

3、鼓励学生参与保险公司的实习和相关活动,但鉴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尚不能组织学生到保险公司实习,只能安排非常有意向的同学前去极短时间的实习。在此,也非常希望学院能够出面联系和组织,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

4、结合我系证照考试的特色以及学生将参与证照考试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的考试大纲,依此为纲,同时兼顾实务。

(三)在教学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保险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是必然。在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所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启发引导式和问题式

在教学中能够经常使用,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比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对于在此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增加其平时成绩,通过此方式,使得此教学方法的效果加强。

2、案例教学

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方法的重要性。保险案例诸多,案例分析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配合小组讨论以及辩论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就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的使用该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效果较其他教学方法更具优势,更能吸引学生,更能使学生正确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另外在案例教学中注重举一反三,利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演示法(结合保险公司实际)

我从保险公司找来了两份机动车辆保险单和人寿保险单,所讲授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内容在具体保险单上的体现,更实际,更贴近现实,而不是把理论作为空中楼阁,让学生觉得虚无缥缈,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坚持每次课后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推荐和借鉴的经验,因此,每次课后我都坚持写总结,我发现这一点非常的有利于教学,也非常的有利于了解学生,把握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比如我发现二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好,课堂情况比较好,那么有些知识点就通过问题式让学生去掌握;一班的基础和课堂反应不如二班,那么有些知识点就通过强调的方式讲授。

(五)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三严、三心“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篇2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YP) 的项目教学法已成为NYP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主要特色。在NYP, 项目教学包括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前五个学期都开展学期项目, 第六个学期进行毕业项目。学期项目以学期为单位, 把一个学期所学各门课程融合在一起, 以周课时2的课程形式开展。通过设计完整的学期项目和划分的若干小项目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逐步攻克各知识点, 加深对该学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NYP学期项目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培养, 为毕业项目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NYP学期项目具有下列特性: (1) 学期项目是与学期课程相结合的综合课程, 它们紧密的相结合, 应用该学期的课程所授的知识与技能; (2) 在项目课程里, 与平行科目教导进度相结合, 也附加学习相关课题来强化应用技能; (3) 学期项目是模拟性的, 由老师引导工作过程, 学期初由项目老师设置项目标题与规格, 模拟企业环境所面对的问题, 然后学生通过项目的设计来化解或改善问题, 该项目范畴较集中于特定领域, 规格也较毕业项目简单, 在项目老师规划与引导下, 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 (4) 内容设计由浅入深, 即第一学年所涉及的项目较容易, 后逐年深入, 同时学生的主导成分也逐年增加, 它有系统的培育学生独立做项目的能力; (5) 各学期项目有其侧重点, 并与课程带相关性, 主要是配合该学期的学习课程, 当然高年级项目也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前学期的学习技能; (6) 项目操作可分为个人项目或小组项目形成进行, 鼓励学生间讨论问题, 主动寻求方案, 从中学习做项目的技巧,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从旁监督的作用, 最终教师评价主要视学生能力及表现而定, 因此, 在小组项目中, 个别学生成绩可能有差异。

2《保险理财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保险理财实务》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于保险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保险学的基本构架、运行规则、保险的主要业务分类等基本原理和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 并能运用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分析解决保险业务中出现的问题。该课程历经五年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已在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改革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参与式教学为出发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提升该课程教学水平, 服务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保险理财实务》课程中的尝试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反映较好。但是, 《保险理财实务》课程当前教学状态下, 也存在以下问题:

2.1 项目教学任务独立, 缺乏连贯性

现阶段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保险理财实务》课程教学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任务为驱动,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该课程共分为保险基本原理应用、保险的种类、保险经营与管理和分角色实训四个项目, 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学习情境。为达到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我们都设有特定的工作任务。但是这些项目及情境任务间相对独立, 缺乏连贯性, 体现在: (1) 四个大项目间没有实现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划分, 各项目教学内容无法按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衔接; (2) 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局限于各学习情境的教学安排, 拓展到各大项目中则很难实现, 如保险的种类这一项目中有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这是两个相并列的知识模块, 彼此间不存在谁先谁后的关系; (3)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案例和工作任务的整体构思和布置不够, 导致任务间无法连贯。

2.2“教学做”有待于进一步深度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它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课程各项目内容内在的逻辑性和原理性,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各项目教学中融为一体, 把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项目的实施很好的衔接, 改变学习、工作之间相割裂的状况,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解惑者, 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实现《保险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做一体化”, 该院在分项目和学习情境教学的基础上, 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上海翰和教学软件有限公司的“保险业务模拟实训”教学软件。采用模拟软件辅助课程中的实训教学, 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分角色的业务操作, 并使保险业务操作的流程很方便的衔接起来, 强化了“教学做”中“做”的训练。但是, 由于实训软件综合性强, 且实训中各角色交叉处理业务, 所以需要学生既要熟悉保险的基本理论知识, 又要具有很强的综合技能, 故而该模拟实训只能集中于课程后期进行。这造成了“教学做”在《保险理财实务》课程中并行的同时, 体现出学期初集中于“教”和“学”, 学期末集中于“做”的特色, “教学做”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度融合。

2.3 缺乏与开设学期其他专业课的衔接

《保险理财实务》开设在第二学期, 与该课程同学期进行的专业技能课还有《统计基础与实务》和《理财法规解读与案例分析》。这些课程虽然共同服务于投资与理财专业培养能够进行理财方案规划等理财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实现, 但是由于各自的性质、课程目标、设计思路、内容纲要及实施不同, 因此在《保险理财实务》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把后两者的内容很好的融合进去。这使得我们教学中的项目更多地体现出了学科项目的特性, 开设学期的课程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这一点, 我们应该深入地向南洋理工学院学习。

2.4 课程评价较集中于期末考核, 过程性评价不足

《保险理财实务》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已经进行过相应教学改革。首先, 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以能否完成模块理论学习为标准, 以能力评价为重点, 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案例分析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 其中, 平时成绩占30%, 出勤占10%, 末考成绩占60%。其次, 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 在期末考核中除传统的试卷考核外, 增加学生投保方案规划能力的考核。教师给定案例范围, 要求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投保方案。对于所做方案优秀者, 要求其制作PPT演示文稿并在班内进行方案讲解。投保方案规划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中, 表现优秀、成绩突出者还可申请免试。未获免试同学需参加期末笔试。另外, 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 投保方案规划书的评价和投保方案讲解的成绩均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下,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完成。其中, 教师评价占60%, 学生互评占40%。课程评价的改革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切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从现有的评价比例上来看, 期末考核所占比重仍然过大, 过程性评价不足。

3 学期项目思想在《保险理财实务》教学中的引入

NYP学期项目独立于其他课程之外, 以周课时2的形式开展, 客观地为课程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虽然在我国高职现阶段教学中没有学期项目, 但是可以将学期项目思想引入到某些课程的教学中去。具体到该院《保险理财实务》课程,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

3.1 以项目教学为核心, 将项目贯穿教学始终

在以往项目教学基础上, 要实现项目贯穿教学始终, 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 整合, 将各项目教学任务整合成课程综合任务。鉴于本课程四个大项目间并列性强, 很难实现按照工作过程划分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我们正在探索引入具体客户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案例, 以客户的所有保险需求为依据设置课程综合任务, 按客户需求顺序对各大项目进行排序的一种教学任务整合方式。 (2) 拆分, 将课程综合任务在各项目中拆分成不同分项任务。根据各项目重点差异及学习情境的不同, 我们首先将课程综合任务拆分成分项任务, 再将分项任务进一步拆分到每个教学单元, 设计各情境的细化任务, 所有拆分任务共同服务于课程综合任务。 (3) 对案例资源重新进行筛选和整理, 使其更有序的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由此实现整体任务, 整体综合, 项目任务, 项目综合, 任务连贯。

3.2 进一步探索“教学做一体化”之路

《保险理财实务》教学中“教学做”呈现出的阶段性现状, 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呈现一定差异, 在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实训的“做”的部分, 学生课堂表现更活跃。为改变该状况, 首先要进一步压缩理论学时, 增加实践学时, 课堂更多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和实践。其次, 要将实训大幅提前, 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会产生求知欲望, 教师再集中讲解。由此学生在用中学, 老师在学中教, “教学做”进一步融合。

3.3 融合本学期及前学期内容, 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加强《保险理财实务》与《会计基本核算实务》、《经济学应用》、《金融知识应用》、《统计基础与实务》、《理财法规解读与案例分析》等专业技能课的联系, 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对投资与理财专业知识体系的应用。如《会计基本核算实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技能可以应用到学生对客户进行保险规划时的家庭状况分析;《经济学应用》中的供求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可以指导学生保险业务操作;《金融知识应用》中的宏观经济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经济条件下进行保险决策;《统计基础与实务》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学生对多种保险产品费用及收益的比较;《理财法规解读与案例分析》中的民法和婚姻继承法基础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保险案例。本课程、本学期其他专业课程及前学期课程间的融合与综合运用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3.4 制定评价标准, 增加过程性考核

借鉴NYP学期项目考核方法, 应在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上作如下改革: (1) 增加过程性考核, 重新确定比例为平时成绩占40%, 出勤占10%, 末考成绩占50%。解决期末考核比重过大的问题, 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2) 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制定阶段进度安排, 增加教师阶段指导与检查; (3) 教师从项目质量和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两方面评估学生平时成绩, 参考因素有项目的构思和创意性, 任务的完整性, 方案的可操作性, 项目思考、分析、动手能力, 团队精神, 沟通演示技巧, 对其他专业课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等。

4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期项目思想引入《保险理财实务》教学的过程中, 有两个问题我们要提前认识并加以应对: (1) 我们学生人数多, 老师教学任务繁重。NYP学期项目教学均采用小班教学, 每班不超过20人, 而该院每班40人。从任教人数、课时数等方面, 我们的老师教学任务更为繁重。为解决此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成绩均等的小组, 即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以更好实现组内成员间的互帮互助;选拔小组长, 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评价。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答疑和评价工作量, 客观上使学期项目思想能够引入到《保险理财实务》教学中。 (2) 教学设施及设备相对落后。NYP作为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 享有一流的教学设备, 校园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同时, 其学生个人也普遍拥有高级的电子设备。这一点我们现在无可比拟。为此, 应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鼓励学生利用近水楼台之势多到海河教育园区图书馆阅览书籍和电子文献, 扩展知识以增强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在介绍学期项目的基础上, 分析了《保险理财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提出应以项目教学为核心, 将项目贯穿教学始终, 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期项目,保险理财实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汾娟, 李程.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期项目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09) .

[2]刘革, 邓庆彪《.保险学原理》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双月刊) , 2008 (06) .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险费;佣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02-01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讲, 要求教师既重视基础理论及知识的教学,也要强调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更是困难重重。教师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后确实有所收获。

本人常年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工作,在一次讲授保险费计算的课堂上,遇到了两则保险费计算案例,本以为很简单的问题,没想到却引起了学生的轩然大波。这两道计算题是这样的:

例一、某公司出口一批货物,CFR纽约价为1890美元,现在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纽约价,并按要求按CIF价加20%投保一切险并加保战争险,假定一切险的保险费率为0.6%,战争险的保险费率为0.03%,请问(1)我方应向外商报CIF纽约价为多少?(2)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多少保险费?

例二、我出口公司原来对外报价为CFR纽约价1890美元,后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C5%纽约价。规定按发票金额的120%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一切险保险费率为0.6%,战争险保险费率为0.03%。请问(1)我方应向外商报价CIFC5%价格为多少?(2)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多少保险费?(3)我方应付多少佣金?

我们知道,保险费是被保险人从保险人那里获得货物损失赔偿的代价,也是保险公司经营业务的基本收入。以出口贸易为例,根据国际保险业惯例,凡是按CIF或者CIP条件达成的合同的,保险费的计算公式为: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费=CIF(或者CIP)×(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从上述保险费公式我们不难看出,保险费的多少受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率的影响,而保险金额主要受投保加成率的影响,保险费率由双方协商,因此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双方会针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商讨。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来看例一的计算:

(1)由于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890/(1-120%×0.63%)=1904.40(美元)

我方应向外商报CIF纽约价为1904.40美元。

(2)保险费=CIF价×(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904.40×1.2×0.0063=14.40(美元)

取整为15美元,我方应向保险公司支付15美元的保险费。

我们再来看例二的计算:

(1)CIFC5%=CFR价十保险费+佣金

=CFR + CIFC5%×(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CIFC5%×佣金率

整理后,CIFC5%=CFR价/(1- 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佣金率)

=1890/[1—120%×(0.6%+0.03%)-5%]=2005.43(美元)

(2)保险费I=CIFC5%(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2005.43×120%×(0.6%+0.03%)=15.16105,取整为16美元

(3)佣金C=CIFC5%×佣金率

=2005.43×5%=100.27(美元)

我们对这两则计算题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这两个题表面上看相似处非常大,而实际上保险费的计算方法却大相径庭,尤其是第二题的计算方法令学生们大惑不解,甚至接受不了。原因是学生们按照第一题的思路,计算方法如下:

(1)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1890/[1-120%×(0.6%+0.03%)]=1904.40(美元)

CIFC5%=CIF/(1-5%)

=1904.40/0.95=2004.63(美元)

(2)保险费=CIFC5%×(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

=2004.63×120%×(0.6%+0.03%)=15.1550(美元),取整数为16美元

(3)佣金C=CIFC5%×佣金率

=2004.63×5%=100.23(美元)

通过计算结果不难发现,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CIFC5%价仅差0.8,计算出来的保险费仅仅相差0.006美元,取整数后也就都是16美元。

计算结果虽然相同,但我认为学生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们对保险费的计算公式没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知道,出口贸易保险费的计算主要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影响,而保险费率是固定的。出口贸易中,凡是按CIF或者CIP条件达成的合同一般均按照保险金额为发票金额的110%,也就是说在发票金额的基础上增加10%(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成”)计算。那么什么是发票金额呢?我们看例一“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纽约价,并按要求按CIF价加20%投保一切险并加保战争险”,由此可知,例一中的发票金额就是CIF价,保险金额也就是CIF110%,因此,计算保险费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CFR与CIF的换算关系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求出CIF价,继而再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保险费。

我们再看例二中“外商来电要求改报CIFC5%纽约价。规定按发票金额的120%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该例中发票金额是CIFC5%,也就是说保险费的计算基数是CIFC5%。那么CIFC5%是怎么计算的呢?按照学生的思路 CIFC5%=CIF/(1-5%)=1904.40/0.95=2004.63(美元)这里CIF含佣价的计算,是按照CIF=CFR/[1-(1+投保加成率)×保险费率]=1890/[1—120%×(0.6%+0.03%)]=1904.40(美元)求出来的。

也就是说学生求CIFC5%是否能通过CIF和CFR的换算关系先求出CIF,再求出CIFC5%呢?这里肯定是不行的,原因在于CFR=CIF—I,也就是如果这样可行,也就认可了保险费的计算基数是CIF价而不是CIFC5%,这就和题意相违背,当然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CIFC5%去计算保险费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佣金额也同样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蒋荣兵. 国际贸易出口限制的分析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5)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篇4

2010年保险考试原理与实务《第十二章 信用和保证保险实务》习题

总分:70分

及格:42分

考试时间:120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

(1)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信用风险的保险称为()。

(2)信用保险是由()向保险人投保的一种保险。

(3)信用保险不同于保证保险,其合同当事人是()。

(4)信用保险的特点是()。

(5)信用保险就是把债务人的()转移给保险人。

(6)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信用保险制度,并成为以后各国效仿样板的国家是()。

(7)第一次对于贸易中的政治风险进行承保的是()。

(8)出口信用保险为世界所公认的标志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9)我国第一笔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开办始于()。

(10)一般商业信用保险的承保标的是()。

(11)如果被保证人发生信用风险,则保险人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12)国内信用保险一般承保()。

(13)关于赊销信用保险业务,表述正确的是()。

(14)在我国,率先于1995年开办了赊销信用保险业务的公司是()。

(15)贷款信用保险中的投保人是()。

(16)投资保险的承保对象一般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17)开展投资保险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18)投资保险承担的是特殊的政治风险,责任重大,因此,通常由()办理。

(19)在投资保险中,战争风险发生后保险人所承担的保险责任有()。

(20)投资保险的保险责任中不包括()。

(21)投资保险的保险期间有短期和长期两种,其中长期的期限限制为()。

(22)符合长期投资保险规定的是()。

(23)对于投资保险的赔偿期限的规定,一般是()。

(24)对于投资保险,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进行赔付后被保险人所受损失若将来追回,则正确的分配方式是()。

(25)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26)我国从()开始试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27)对于大额资本性货物的出口和年限较长的贸易信用,()方式的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予以承保。

(28)对于出口信用保险中的全额投保,说法正确的是()。

(29)出口信用保险的关键是()。

(30)出口信用保险中出运前的保险,其保险责任的时间为()。

(31)对于出口信用保险中出运后的保险,保险责任的起止界限是()。

(32)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信用期,一般规定为()。

(33)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适用于()的出口。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34)短期出口信用险一般采取的承保方式是()。

(35)目前各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开办最广泛、承保量最大、运作最规范的保险业务是()。

(36)下列付款条件中,不属于商业信用方式的是()。

(37)根据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的规定,适用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是()。

(38)在出口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损失,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负责赔偿。

(39)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保险人会考虑对特定国家和特定买家的出口进行承保的前提是()。

(40)在短期出口信用险中对买家信用限额的规定是()。

(41)短期出口信用险中赔偿百分比通常规定为()。

(42)短期出口信用险中的保单赔偿限额是指()。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43)一个处于战争中国家的大公司向国内某企业订购一批原料,在短期出VI信用险的国家表中该国家被列为政治、经济形势极度混乱国家,但买方公司的信誉良好,和国内企业有多年的合作往来,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应()。

(44)短期出口信用险中索赔时效为()。

(45)对短期出口信用险中赔偿等待期的表述,错误的是()。

(46)美国某公司向国内企业订购两套设备价值48万元,定金为10万元,该国内企业全额投保了出口信用险,赔偿百分比为80%。货物出运后美国公司宣布破产,该设备在美国以30万元的价格降价销售,则保险公司应赔偿国内企业()。

(47)出口信用保险的赔偿前提是()。

(48)在出口信用保险中,其重要性高过其他任何保险的内容是()。

(49)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适用的出口项目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50)中长期出15信用保险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同之处在于()。

(51)参照国际惯例,保险公司承保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时,对其承保金额的规定为()。

(52)保险公司对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银行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的本金和利息提供()。

(53)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

(54)确实保证保险的保险标的是()。

(55)通常在我国购买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的群体是()。

(56)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的共同之处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57)保证保险是通过()来承保的。

(58)在保证保险中,对义务人的风险和义务的正确理解是()。

(59)合同保证保险主要用于()。

(60)合同保证保险一般按照()来进行分类。

(61)合同保证保险根据()来确定保险责任。

(62)合同保证保险的除外责任包括()。

(63)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64)由于产品质量风险不易估算和控制,保险人通常在保险合同中订立的要求被保险人共同承担损失,分担赔偿责任的条款是()。

(65)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的标的是()。

(66)忠诚保证保险的承保对象是()。

(67)在忠诚保证保险中个人保证和表定保证属于()。

(68)由于有些雇主的损失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易被发现,而保险人又不能一直无限期地承担责任,因此忠诚保证保险通常规定有()。

(69)某公司投保的忠诚保证保险将于5月20日到期,而该公司的雇员甲于3月10日意外死亡后,该公司发现其在2年前曾经擅自挪用公款牟取私利,那么该公司最迟于()之前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能够得到受理。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70)若雇主发现某雇员在为其连续工作的3年中每年都贪污5 000元,在之前投保的忠诚保证保险中为其投保的保证金额为12 000元,那么雇主能从保险公司得到的赔偿是()。

答案和解析

每个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题1分。(1):B(2):A(3):C(4):D(5):C(6):D(7):A(8):B(9):B(10):C(11):A(12):D(13):B(14):C(15):B(16):A(17):D(18):B(19):C(20):C(21):A(22):D(23):C(24):B(25):B(26):D(27):A(28):B(29):C(30):D(31):A(32):C(33):D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34):C(35):A(36):B(37):B(38):D(39):C(40):A(41):B(42):D(43):A(44):C(45):D(46):B(47):A(48):C(49):B(50):D(51):C(52):A(53):D(54):C(55):A(56):B(57):C(58):D(59):D(60):A(61):B(62):C(63):A(64):C(65):D(66):D(67):A(68):C(69):C(70):C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务 篇5

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务

第一编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务

一、产品销售业务推广的合规法律问题

1关于某单位团体保险协议的法律意见

要旨

对一团体保险业务的法律意见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参加了一家全国性集团公司团体养老保险计划的招标,招标单位提出了签订团体补充保险协议以及约定红利给付有关问题的条款。该保险公司法律部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关于以协议书形式签订保险合同的规定:

《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1999]15号1999年1月15日)中规定:“

(三)保险公司承保(包括组合保险责任)必须使用经核准备案的条款;人寿保险不允许用协议书的形式承保;若确有必要,可在经核准备案条款的基础上出具批单或在保单上加批注,但批单和批注不得改变条款中规定的保险责任和保险期间。批单必须一式两份,分别贴在保单正、副本上。在批单之外,不允许另订补充协议。”

二、关于分红利率的规定:

《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第五条规定:“保险公司设计、拟订的分红保险产品,应当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后方可销售,修改时亦同。”

法规参考

《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三)保险公司承保(包括组合保险责任)必须使用经核准备案的条款;人寿保险不允许用协议书的形式承保;若确有必要,可在经核准备案条款的基础上出具批单或在保单上加批注,但批单和批注不得改变条款中规定的保险责任和保险期间。批单必须一式两份,分别贴在保单正、副本上。在批单之外,不允许另订补充协议。

《分红保险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分红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

第五条保险公司设计、拟订的分红保险产品,应当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后方可销售,修改时亦同。2关于《旅行险业务管理办法(试行)》的法律意见

要旨

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和合同条款的法律审查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为管理旅行险业务草拟了一份文件,公司法律部门对该文件提出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保险公司不能更改已经向保监会报备的险种名称。

根据保监会《人身保险产品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人身保险产品定名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产品名称经中国保监会同意备案后,如有变更,必须重新申请备案”;此外,保监会对产品名称的构成和表述有严格的规定。该草拟文件将公司已经报备的几种条款重新划分和命名,并在发给客户的保险单和收据中予以表明,而这几个新的产品名称尚未经保监会报备。此外,承保和投保规则中不能对已报备的险种内容进行更改。因而该操作的合规性可能会受到保监会的质疑或导致公司承担行政责任。

二、对草拟文件中的某些具体内容的法律建议。

(一)关于违约处理,应当约定为“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本合同,未经双方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在合同有效期内单方终止本合同。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内容的,视为违约,违约方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元人民币,并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本条中应明确具体的违约金数额,否则违约金的规定无效);并且应当明确滞纳金的具体数额或比例,否则在适用本条时,很容易发生纠纷。

(二)关于争议解决,应当约定为“如果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经双方一致同意选择下列项争议解决方式:(a)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b)依法提交××人民法院诉讼解决”该条中仲裁与诉讼方式不能同时选择。

三、关于电子保单法律效力的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合同订立的方式。该问题也是网上投保合法性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合同法》对电子邮件方式的规定如下:“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但是,一旦发生纠纷时,如保险公司和客户就是否收到证明保险合同成立的Email发生争议时,保险公司应当能够保证从技术角度提供有力证据证明该数据电文收到或发出,否则保险公司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法规参考

《人身保险产品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自行开发设计的人身保险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应依本办法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备案。

产品未依本办法报中国保监会备案的,不得销售。

《人身保险产品定名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保险产品名称经中国保监会同意备案后,如有变更,必须重新申请备案。

《合同法》

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六条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3关于投保人通过电话订立保险合同的法律意见

要旨

投保人通过电话缴纳保险费、订立保险合同的法律问题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计划推出一项与银行合作的新业务,即银行卡持有人作为投保人,通过电话缴纳保险费、订立保险合同。该保险公司法律部门就该项目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出了如下意见。

法律意见

一、银行卡持有人通过银行客服电话自助缴纳保险费的方式订立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成立的问题。按照《保险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因此,在上述业务流程中,保险公司和银行方面如果能有证据证明客户明确地作出了投保的意思表示(如客户明确了解投保内容,并作出缴纳保险费的行为),可以视为有效的投保申请。

二、按照《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在投保过程中,保险公司应当履行对条款和免责事项的说明义务。通过电话缴费的方式投保时,该项法定义务的履行如何体现,应引起保险公司的注意。

三、在客户(投保人)为他人(自己的家人)购买保险时,如何确认客户投保时经过了被保险人同意的问题,通过客户邮寄经客户和被保险人签字的投保单的方式,是不能够解决的。按照《保险法》第五十六条和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合同必须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必须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因此按照上述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取得被保险人的真实的签字,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负有审查的义务。通过客户邮寄的方式,公司无法核对投保单上的被保险人签字是否是真实的,因此,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也存在着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十三条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

第十七条第一款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第十八条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五十六条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依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

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第一款规定限制。

第六十一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

4关于银行信用卡合作项目中指定受益人问题的法律意见

要旨

银保合作中关于指定受益人的法律问题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计划与某银行合作开展信用卡合作保险业务,双方就此拟定了合作协议书。为了便于操作,银行提出,最好在客户服务手册上统一意外身故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保险公司不受理其他指定或者变更;意外残疾保险金的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保险公司不受理其他指定或者变更。对此,该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某银行所提出事项,在操作时必须保证在流程上能够实现持卡人书面同意上述约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按照《保险法》第61条规定,“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如果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经被保险人同意)(以下简称客户)书面同意将法定继承人或本人作为受益人,可以认为按照上述规定指定受益人(最好能够列明法定继承人的姓名)是合法的。

二、根据《保险法》第63条“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的规定来看,变更受益人是客户的一项权利。如果客户书面表示放弃此项权利,则该约定能够对其产生效力,但硬性规定保险公司不受理客户指定或变更受益人则可能被认为侵犯客户的权利。

三、在操作时必须保证客户知悉该项规定,并且书面签字认可该项约定,否则,没有客户的书面认可和签字将可能因无法证明而导致违反保险法的规定,造成保险合同无效并使保险公司承担责任或陷入纠纷。因此,该项规定不能仅通过客户服务手册的方式告知客户,必须在银行的单证(如申请单等)中体现出客户已经了解并同意该项约定的内容。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六十一条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

第六十三条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

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5关于某分公司兼业代理合同的法律意见 要旨

关于兼业代理的合同审查

背景情况

某人寿保险公司的分公司计划与当地一家财产保险公司开展相互间的业务代理,并草拟了双方合作的框架协议。该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对此协议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按照保监会《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只能与已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的单位建立保险兼业代理关系,委托其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因此,某人寿保险公司和某财险公司在开展代理对方的保险业务前,均应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并按照《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备案双方的兼业代理合同等。上述内容涉及问题较多,该人寿保险公司法律部门提醒经办部门务必加以注意。如太平洋产险和太平洋寿险相互代理对方保险业务时,就是通过向中国保监会个案申请的方式并得到批复后进行的。

二、如果双方订立本协议旨在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则应按照保监会的规定,规范地确定协议名称并起草协议内容。

三、按照签订合同的通常惯例,本协议中也应当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具体内容建议与对方协商确定。

四、本协议意在订立双方开展长期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文件。此类协议通常内容规定较为宽松,并约定具体操作将另行签订合同。但本协议中同时存在许多内容较为具体的条款,对双方均形成了严格的约束力,请经办部门务必注意这一点。

法规参考

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保监发 [2000]144号2000年8月4日)

第十三条保险公司只能与已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的单位建立保险兼业代理关系,委托其开展保险代理业务。

第十四条保险公司与保险兼业代理人建立保险代理关系,应报中国保监会备案,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保险兼业代理关系登记表(一式三份);

(二)《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复印件;

(三)保险代理关系申报电脑数据盘。

中国保监会在收到备案材料十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保险代理合同生效,保险代理关系即告成立。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代理保险业务的批复》(保监复[2001]412号2001年11月13日)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太保集团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在经营范围中增加兼业代理保险业务项目的请示》(太保[2001]138号文)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代理保险业务。

二、你公司应加强对集团内部保险业务和保险兼业代理业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分业经营的政策,并依据《保险法》和《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详细的产、寿险公司相互代理保险业务内部管理办法,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三、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应以分公司为单位,到当地保监办申办《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6关于某支付卡销售管理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

要旨

售卡是否属于保险公司经营范围

背景情况

某人寿保险公司拟推出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预付卡,该卡发行时带有面值,代理人可用卡购买该保险公司的某种保险计划和支付MSS短信费用,同时还可以将卡销售给客户,以便客户在网上购买该种保险计划。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就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该卡作为“一种具有支付功能的预付卡”,其作用不仅仅在于支付购买保险的保费,还能起到支付短信费用或其他网络增值服务费用的作用。因此,该卡的功能并不局限于保险业务的经营,还将可能涉及电信网络的支付等其他业务。

按照2002年《保险法》修订时新增加的内容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兼营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业务”(第九十二条第四款)。目前某人寿保险公司的营业范围也仅限于人身保险业务等方面。

同时也应注意到,对于包括预付卡在内的新型业务,在开展保险业务的同时也涉及其他方面的新型业务,是否可以划入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目前法律和监管机关还没有明确性的规定。

综上所述,建议就此问题与保监会等监管机关进行请示,争取其支持。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九十二条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一)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

(二)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核定。保险公司只能在被核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保险公司不得兼营本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业务。

二、营销员管理的合规法律问题

7关于完善业务员管理、防范风险的法律意见

要旨

对保险公司营销员冒充他人名义投保进行诈骗、盗窃犯罪行为的法律分析

背景情况

2001年,某保险公司一营销员在储蓄所窥探到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存折号码等资料,并假冒该人名义进行投保,保额40,000余元。后受害人发现,以精神损害、误工损失等为由向保险公司主张权利,并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承担4万余元的赔偿责任,经过二审,法院判决不支持受害人的大部分诉讼请求。后该业务员也被判处盗窃罪。

该保险公司法律部根据此案,就公司业务流程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

法律意见

营销员利用保险公司审核环节中的漏洞,假冒客户名义投保,而后提取佣金或再次冒名退保,盗取保费的犯罪事实不但给保险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其卷入民事纠纷中,加上媒体的不断报道,给保险公司的商誉和公众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该案提示保险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以下环节上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一、在核保环节上,加强对投保人身份和账户的核查力度。公司营销、业务管理部门应审查投保人身份证和存折原件,并务必留存身份证复印件和存折复印件。如果该审查权限保留在公司内勤人员手中,将有利于控制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应加强与银行间的协调,要求银行承担一定的审查责任,特别是投保人姓名、身份证号与账号的核对方面。

二、投保时由客户提供账户改为由保险公司提供交纳保费专用账户或由银行代收保费。近来发生的几起案件反映出,客户提供的划账账户经常用于其他款项(如工资)的存取,一旦发生问题,很可能导致客户账户内较大数额的其他款项被错划,使客户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同时也增加了调查难度。而采用保险公司为客户开立保费专用账户的方式,由客户向公司提供的账户中存款,没有在该公司投保的公民就不会在账户中存款,这样,不法分子钻的空子就可能被堵上;同时,保险公司可以要求账户内资金专用,使客户在该账户内的存款不致过多,发生问题便于控制。如有可能与银行、客户达成协议,使该专用账户在保险期间内不得随意撤销、更改,以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变更账户并退保的方式窃取客户资金,造成保险公司的责任。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安全、便捷的途径,保险公司可以借鉴。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可借鉴银行代收水电煤气费的方式,由银行代收保费,客户自行到银行缴费,减小目前在转账、退费环节中产生的风险。具体的操作还有待保险公司相关部门细化运作方式。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一百三十六条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保险代理人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得唆使、误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

《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第八条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8离职营销员诈骗保费,法律责任为何由保险公司承担

要旨

对一起营销员挪用保费案件的法律分析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关村营业部经理刘某利用公司管理漏洞,先后在任职期间和离职后,5次诈骗客户保险费共计1500余万元。客户随后将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于2002年5月30日、12月19日分别判决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全额退还客户被骗的保险费。虽然犯罪嫌疑人刘某已经被缉拿归案,但某保险公司也不得不吞下管理不善酿成的后果。

法律意见

法律部对该案件进行了分析,并提醒各分支机构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法院这样的判决结果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公平:明明是营销员被除名后诈骗钱财的个人犯罪行为,为什么要让保险公司承担责任呢?但是,从民事法律的原理和规定来看,上面的情况恰恰构成了“表见代理”,法院的判决是合理和公正的。

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被代理人(本案保险公司)的行为足以使善意相对人(本案客户)相信无权代理人(本案营销员)具有代理权,因而与无权代理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代理人的代理。通俗地说,就是本来营销员没有销售保险的代理权,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管理疏忽,使客观上产生了足以让客户相信该营销员有代理权的情况,并且客户因此而向该营销员交费投保,因此,该投保的行为应当视为成立,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责任。即实际上虽然没有代理权,但“表面上”有,因而按有代理权对待。

对此,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次新《保险法》也新增加了表见代理的规定,《保险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法律规定表见代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交易的安全以及善意相对人的利益,试想如果不规定表见代理制度的话,大家都会因为担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而不敢和代理人进行交易,这样不仅代理关系不能在社会中存在,整个社会的经济交往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表见代理制度就牺牲了一部分被代理人的利益,而保护了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和社会交易的安全。

法律规定,构成表见代理应当具备四个要件,在本案中表现如下: 1)代理人没有代理权,也就是刘某实际上并没有销售保险的代理权。2)该无权代理人存在被授予代理权的假象或外表,包括代理人在代理权终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代理人超越被代理人授予的代理权的行为;以及代理人曾明示或默示授予代理权而实际上并未授予代理权的行为三种情况。本案主要属于第二种情况,即刘某曾经是某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但又在被除名后销售某保险公司的保险,而给客户造成其仍然是保险代理人的假象。

3)善意相对人有正当理由相信该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本案中,刘某所在的非法营业部虽然已经被撤销,但仍然挂着某保险公司的门牌,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经营;刘某也出具了某保险公司的工作证和聘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出具的保单也是以前剩余的空白保单,并加盖了私刻的公章。种种迹象都使客户相信刘某的确是某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

4)善意相对人与该无权代理人之间成立法律行为,即客户因此而签订的保险合同是合法的。

符合了这四项要件就能构成表见代理。因此法院依据表见代理的规定而判定某保险公司承担法律责任是合理的。

本案启示

表见代理是寿险公司在营销管理环节最应当关注的风险之一。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公司管理上的漏洞,而造成或促使表见代理要件的形成。特别是在2003年实施的新《保险法》加强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保护、明确表见代理在保险法中适用的大原则下,加强营销管理更具有紧迫性。

通过本案,我们可以看出,某保险公司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对营销服务部网点的设立、撤销管理混乱。按照《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管理办法》的规定,营销服务部的设立和撤销都应当履行严格的法律程序。本案刘某担任经理的中关村营业部是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下属大兴支公司擅自设立的营业点,在设立时没有履行有关的行政法律手续。更为严重的是,该营销部在1999年5月撤销的时候也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向公众告知,这使得该营销服务部在被撤销后仍然继续进行着非法经营,也使得不知情的客户继续向该网点投保,这些管理上的漏洞都为刘某开展非法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温床”。

如果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加强管理,在该营销服务部撤销时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告并在服务部门前张贴公告,不仅能够避免客户产生误解,使犯罪嫌疑人开展非法活动的难度加大,更能够在此后的诉讼中作为公司已经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不存在管理过失、不应承担相应责任的有力的证据,从而使公司免除责任,很可能不会导致败诉的严重不利的后果。

第二,单证管理存在问题。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刘某不仅向客户提供了营业执照复印件、工作证、聘书,并且还利用在职时留下的空白保单进行出单。这些环节都暴露出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单证管理上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员在离职后,如何收回其手中的投保单、保险单、暂收据、营销辅助工具、工作证、聘书等能够证明其仍然是公司营销员的资料,一直是寿险公司应当加强管理的环节。本案的发生,也再次提醒我们单证管理的重要性。

保监会《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保险营销员根据保险公司的授权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行为,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保险营销员在从事保险营销活动过程中有超越授权范围的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经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营销员的责任。” 第三,加强对代理人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是最根本的途径。刘某自从1998年10月在职期间直到离职后的2000年3月,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先后与邮电大学、海洋出版社、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签署了1500余万元的虚假保险合同。在如此长的时间中、发生如此巨额交易,如果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加强管理应当能够发觉,并制止,防止事态恶化。此外,这也暴露出对营销员管理工作的薄弱。这些情况都是值得我们深省的。

第四,另一方面,在发生此类案件时,按照法律规定,民事赔偿责任并不一定必然让保险公司承担。如果保险公司在管理过程中不存在过错,或者保险公司的行为与犯罪行为直接没有因果关系,则保险公司不应当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犯罪行为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8]7号)第五条规定,“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责任的判断标准是其是否“有明显过错”以及“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此外,目前有些个险代理人在正常展业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所谓“客户俱乐部”、“工作室”等松散的组织。对于这些展业活动,也很容易产生类似的风险。对此公司也应当加强管理,在事前防范风险的发生。

附件:该案件相关报道

“人寿”经理诈骗千万保金

《京华时报》2002年12月27日记者邓婷

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关村营业部经理刘某利用管理漏洞,先后5次诈骗客户保险费共1500余万元。客户随后将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院,法院于今年5月30日、12月19日分别判决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全额退还客户被骗的保险费。目前已被羁押在北京市看守所的刘某难逃法律的严惩,某保险公司也不得不吞下管理不善酿成的苦果。

天上掉下诱人保单

1999年9月,某著名报社财务老陆听说了某保险公司推出的“大额增值生存保险”:存期一年返金5%,比银行同期2.25%的利率高出一倍多。如果以100万元本金计算,一年的利息将多出2.75万元。老陆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投资生财的绝好途径,况且有某保险公司这块金字招牌,应该不存在任何风险。

于是,在征得单位领导的同意后,老陆决定去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关村营业部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令人非常放心:海淀区学院南路68号汇智楼前,营业部的门牌大方醒目,楼上的办公室里,财务员、业务推销员、前台办事员一干人等忙个不停,显见生意红火,而热情干练的营业部经理更是给老陆留下了良好印象。

这位经理名叫刘某。他爽快地把营业执照复印件、自己的工作证和聘书一一展示出来,并且极为专业地解释了“大额增值生存保险”的特点和收益率。经过他的一番描述,投保的丰厚回报变得近在咫尺,伸手可及。

在认真研究之后,报社与中关村营业部签订了保险协议书,约定自1999年9月21日起一年内,报社向保险公司投保300万元,期满后除全额返还保金,保险公司还将另行支付收益15万元。协议书由经办人刘某签字,并加盖了营业部的印章。

仅仅几个月后,营业部便开始兑现承诺,报社两次收到共计12万余元的收益。尝到甜头的报社立刻加大了投入:2000年3月,又通过这家营业部办理了投保600万元的手续,保期为3个月。

对这一投资充满浓厚兴趣的不只这家报社。早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7月7日期间,刘某就先后与邮电大学、海洋出版社、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分别签订了50万元、218万元和400万元的投保协议。

经理利用漏洞设套

真相在2000年6月初露端倪。报社所投的600万元保单应于此时到期,但营业部没有依约返还本金,后经多次催促,只还了100万元,就再也没了下文。

在此后几个月中,报社另一笔300万元的投保,以及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的那400万元均未按期返还,而营业部经理刘某总是以种种理由搪塞,拒不还钱。

两家单位开始感到事情不妙。报社决定不再和刘某纠缠下去,而是直接找到了营业部的上级主管部门——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交涉。该公司的回答令人震惊:他们从未收到这几笔保金,因为所谓“大额增值生存保险”险种早在1998年7月就已取消,中关村营业部也已于1999年5月被撤销。至于那位刘某,则是一个在1999年7月9日被除名的经理。

对这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明确表示,刘某被开除后自行刻制公章,拿着以前余下的空白保单欺骗客户,这纯属他的个人行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保险公司均不承担责任。

更为糟糕的是,刘某也于此时销声匿迹。无奈之下,报社聘请莫少平律师将北京某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全额赔付所交保金和相关损失。

就在双方对簿公堂之际,刘某在山东青州老家被公安机关抓获。

保险公司全额赔偿

报社能不能胜诉,取决于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是否存在过错。

法院经审理查明,由刘某担任经理的中关村营业部竟然是某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下属的大兴支公司擅自设立的营业点,事前既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也未到公安机关备案,就私刻公章对外营业。虽然北京分公司发现这一情况后,已于1999年5月撤销了该非法机构,但并未及时告知公众。由此看来,对于中关村营业部的行为可能产生损害投保人利益的后果,大兴支公司实际上一直持放任态度,而作为大兴支公司的上级单位,北京分公司也显然没有尽到监管职责,存在明显过错。法院因此判令北京分公司返还报社所投的保险金,并给付同期银行存款利息,而报社先前已经收取的利息,冲抵保险本金。

对于这一结果,北京分公司不服,提出了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今年5月30日做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后经强制执行,这笔巨款终于悉数退还报社。

12月19日,北京市二中院同样判决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胜诉。法规参考

《合同法》

第四十九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保险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人承担责任。

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人代为办理保险业务,有超越代理权限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人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代理人的责任。

《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营销服务部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保监办”)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由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的对保险营销人员进行管理,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

未经批准,未经登记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保险营销服务机构。

《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

第四十四条保险营销员根据保险公司的授权从事保险营销活动的行为,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保险营销员在从事保险营销活动过程中有超越授权范围的行为,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并已经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但是保险公司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保险营销员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8]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对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问题做以下规定:

第一条同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因不同的法律事实,分别涉及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嫌疑的,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嫌疑案件应当分开审理。

第二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为单位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骗手段对外签订经济合同,骗取的财物被该单位占有、使用或处分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责令该单位返还骗取的财物外,如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条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订经济合同,将取得的财物部分或全部占为己有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外,该单位对行为人因签订、履行该经济合同造成的后果,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条个人借用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出借单位名义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除依法追究借用人的刑事责任外,出借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的单位,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被害人明知签订合同对方当事人是借用行为,仍与之签订合同的除外。

第五条行为人盗窃、盗用单位的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私刻单位的公章签订经济合同,骗取财物归个人占有、使用、处分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单位对行为人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私刻单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单位公章、业务介绍信、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以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的犯罪行为,单位有明显过错,且该过错行为与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对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9关于业务员团险骗赔案的法律意见

要旨

团险业务员虚假理赔案件

背景情况

2001年,某保险公司客户胡女士所在的单位为职工投保了该公司的团体个人门诊医疗保险。2003年5月7日,当年还没有理赔过的胡女士来保险公司准备理赔600元,但公司系统显示理赔款限额已用完。后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团险业务员杨某利用职务之便,伪造申请理赔单证,冒充胡女士和另外一名客户的签字,冒领了当年的理赔款2027元。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对此案提出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此案的发生在于相应制度没有得到认真执行

按照某保险公司有关团险理赔的管理规定,申请团险医疗保险金时,应当提供下列文件和材料:1.医疗保险金给付申请书,由被保险人填写并签名;2.公司指定医院出具的详细诊断书(包括诊断全称、简单病史和治疗过程),住院费用结算明细表,门诊、急诊证明书,住院费用原始收据(应附有住院费用清单);3.被保险人身份证明文件;4.保险单原件;5.最后一次交费收据。如果是委托代理人的话,还须出具授权委托书。

根据业务部门介绍,该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中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其一,投保单位将本单位被保险人(员工)的理赔申请统一向保险公司提交时,考虑到如果让单位收集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份证明后再向公司申请理赔,不仅耗时耗力、造成理赔手续繁琐,而且对业务和客户服务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单位统一办理理赔时,就不要求单位出具每一个员工的身份证明,而是要求单位在申请上加盖单位的公章,以兹证明。其二,如果是被保险人(员工)本人直接或者委托他人(如团险业务员,本案就是此种情况)申请团体医疗保险理赔的,考虑到个人手中没有保单以及发生虚假理赔的问题,保险公司不予受理。上述做法为某保险公司的实际操作方式,但并未在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

在第一种操作方式下,虽然也存在发生申请理赔的具体经办人员(比如受委托的团险业务员)私刻公章、虚假理赔的可能,但考虑到犯罪的难度较大、投保单位承担责任的能力较强以及可操作性等问题,这种操作对于防止风险和开展业务、方便客户来说也是可行的。

对于第二种做法,如果保险公司能够认真执行,也能非常有效地防止逆选择和犯罪等风险的发生。但在此案中该操作没能严格执行,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保险公司不应受理业务员杨某代理两位客户的个人理赔申请,原因在于业务员无法提供团险保单;第二,即使受理了,出于常理考虑,也应要求提供两位客户的身份证明。仅凭“授权委托书”(伪造)就予以办理,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能够对上述两环节中任何一项加以注意,都能防止此案发生,因此本案反映出保险公司在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业务员行为的法律性质

《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五)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业务员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保险法》的强制规定,同时可能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但是否构成《刑法》中诈骗罪或其他罪名,还有待司法机关根据情节和数额等情况裁量。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一百零六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二)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

(三)阻碍投保人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或者诱导其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四)承诺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予保险合同规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五)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

第一百四十一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0关于营销员是否在销售“万能险”过程中存在误导行为的法律意见要旨

关于录音资料的证据效力及误导行为构成的有关法律问题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一客户以营销员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误导行为为由,要求该公司退还保费,并提供一份录音资料作为证据,该公司法律部门就该录音资料的证据效力以及营销员是否构成误导行为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但仅从这一份证据看,很可能不能起到相应的证明作用。

证据要与所要证明的事实之间具有关联性。而本案中,当事人提供的录音资料是营销员赵某与其他客户包某(非投诉客户)的谈话录音,并不是赵某与投诉客户王某等15位客户之间的谈话录音,故仅从该录音资料看,不能证明赵某对15位客户进行了误导。

另一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司法实践中,比较注重多种形式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往往通过证据链来认定事实。本案中,随着案件的深入发展,投诉客户可能会提供其他形式的证据(如证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综合各方面证据认定赵某对相关客户进行了误导。

综上所述,就现在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如果严格执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应当认为该录音资料不能证明赵某对15位客户进行了误导。但是,如果进入诉讼程序,不排除司法人员受其他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作出不同判断的可能性。

必须注意到,如果营销员赵某在展业过程中对投保客户包某进行误导的事实被认定,在进入诉讼程序时,将会对司法人员做出判决构成一定的影响。

二、就现有资料来看,为全面地认定事实情况,建议对投诉案件进一步调查。现有材料尚不能充分说明营销员是否存在误导行为。现有资料显示,赵某当场坚决否认在展业过程中有误导行为,客户提供的录音资料也不是客户与赵某之间的谈话录音。此外,营销员与投诉客户之间存在亲属关系,这也会对营销员是否确实存在误导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一方面,在万能险销售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营销员对客户的误导行为,保监会对该项保险的监管非常严格;另一方面,本案中投诉客户人数较多,一旦本案纠纷升级,很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将来的局面将难以掌控,对保险公司的潜在负面影响较大。基于此,建议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妥善谨慎处理本案。

三、如果营销员赵某对投保客户的误导行为被认定,由此给保险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等有关规章规定,对营销员赵某进行公司内部处理,同时,还可以根据《保险代理合同书》的约定追究其民事责任。

法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

第六十九条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陈述,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2001年12月21日)

第六十五条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第六十六条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第六十九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11关于客户带病投保的认定及营销员的误导行为的认定的法律意见要旨 关于客户带病投保的认定的有关法律问题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以客户带病投保为由做出拒赔决定,该公司法律部门对该公司掌握的现有证据是否能够充分证明被保险人朱某带病投保的事实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根据掌握的现有证据资料,本案的争议点有两个:其一是有关证据是否能够充分证明被保险人朱某的带病投保的事实;其二是营销员杨某是否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及其立场和态度。

针对第一个争议点,保险公司已经掌握了2006年3月13日朱某在某省肿瘤医院的病历,该病历主诉记载,朱某在1988年因“恶性葡萄胎”住过院,并进行过住院治疗。经该保险公司调查,该保险公司获得了1988年10月18日朱某在某省肿瘤医院被诊断为“恶性葡萄胎”的原始病历。该公司法律部门认为,保险公司现在掌握的病历,能够充分证明投保人朱某带病投保的事实。

针对第二个争议点,目前,保险公司联系不到营销员杨某,对于该情况,应当具体分析以下情况:

本案的关键在于营销员杨某是否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以及她的立场和态度。

第一种情况,如果营销员杨某承认或者作证证明其在展业过程中,已经知晓被保险人朱某的病史,那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保监会的监管要求来判断,营销员杨某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公司应对营销员的过错行为承担后果,因此,公司在此后的理赔中再以不如实告知为由拒赔,可能不会得到支持;

第二种情况,如果杨某陈述在展业过程中已经尽到说明义务,而朱某确实没有如实告知其病史,同时,如果保险公司充分掌握书面证据,那么,应视为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做出理赔决定。

鉴于此,该保险公司法律部门建议应在向营销员进一步核实、查清其在展业过程中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再作出处理决定。

法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三、承保理赔中的合规法律问题

12关于体检是否免除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法律意见 要旨

关于不如实告知的保险合同纠纷

背景情况

被保险人林某在2000年11月同其女友分别投保了某终身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提前给付特约,保险公司在经过对客户的全面体检及生存调查之后予以条件承保,保单生效日期为2000年11月11日。被保险人于2001年10月6日因肝脏疾病住院,并确认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以此申请重疾保险理赔。

经过理赔调查发现,林某在1991年曾患过慢性乙型肝炎,在1991—1992年期间住院,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HbsAg(+),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胰岛素非依赖性糖尿病。”

根据上述情况,针对保险公司体检是否影响如实告知,以及是否拒赔等问题,该保险公司法律部提供了相关的建议。

法律意见

一、要求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与体检不发生冲突

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保人应当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这是保险法要求投保人承担义务的强制性规定,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体现,不能因为体检免除该项义务。因此,该公司法律部认为,在本案中如有证据证明客户未如实告知患过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史,则客户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存在过错并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如果本案中双方的纠纷最终以诉讼方式解决,以下方面可能会对该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该公司对客户体检显示抗阳性、脂肪肝等并以重疾险+100加费承保,这些情况可能使裁判机关认为该公司对存在的风险有较清楚或充分的认识并已进行了承保,因此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又不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裁判机关或对方当事人以此为依据,从“弃权”和“禁止反言”的角度切入,将使该公司在法律程序中处于被动的位置。

此后,该公司法律部又在补充意见中提出,本案中客户的行为违反了《保险法》如实告知的规定,此观点在原法律意见中也明确表达。在一旦发生诉讼的情况下,该部也将以客户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为切入点,主张客户应承担的责任,以此最大限度维护公司的合法权利。在此之前,法律部在出具法律意见时,力求充分考虑可能引发的风险。

该公司法律部认为,在处理本案中,保险公司也应充分考虑到诉讼引发的不利可能,特别是对方当事人和审判机关可能提出的主张和依据。审判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可能存在有利于或倾向于保护弱者的考虑,审判机关如果从“弃权”的角度考虑,可能对该公司不利。

此外,进入诉讼程序后媒体舆论的影响也是保险公司应考虑到的。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13关于李某、赵某未如实告知一案答辩的法律意见

要旨

关于保险合同中如实告知问题的纠纷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一分公司客户李某在2001年5月间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和个人住院医疗保险,在投保单中,对“是否患有、被怀疑患有或接受治疗过高血压、脊柱、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疾病或是否作过X光等检查”等询问事项,被保险人赵某均作了否定回答。2001年6月,被保险人按保险公司要求到医院进行体检,发现患有左肾结石以及血压偏高。当月,具体办理此业务的支公司向投保人发出了通知,要求对左肾结石等进行加费,投保人同意并办理了各项手续。2001年7月间,该支公司签发了保单。

2001年11月至12月间,被保险人因患类风湿关节炎在医院接受治疗,并在此后到某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该公司查明被保险人在投保前曾在医院风湿科门诊求治,并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因此发出了拒赔通知。

对方当事人不服,向当地法院提出了起诉,法院一审认为,李某和赵某违反了《保险法》第十七条如实告知的规定,判决李某和赵某败诉。两人不服,上诉至中级法院,称被保险人虽曾治疗过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未确诊,因此有理由否认患有此病,而且条款中“既往症”应是过去被确诊的疾病,而不是被怀疑的疾病。

法院二审认为,被保险人应当告知询问事项。因赵某未告知肾结石和高血压的疾病,支公司在体检发现后,即要求增加保费,因此,“应认定是否如实告知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对保险费率的高低有决定性影响”。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行为属于“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因此判决维持原判。

在此案件处理初期,该保险公司法律部提供了如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答辩和法庭辩论应密切围绕“违反如实告知”展开。

根据以往发生的类似案件来看,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投保人是否按《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和体检能否免除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这两个问题上。对于前者,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对公司最有力的法律依据,在诉讼过程中,公司应当密切围绕其展开。对于后者,法律虽对此未有明确规定,但也有法官和学者认为:在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体检过程中,如果对于被保险人的疾病,保险人应该检查出来但由于过失未能检查出来,则保险人应就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如果保险人检查出被保险人患有某种疾病,但认为通过加费等措施可以控制风险,并予以承保,则构成所谓的“弃权”和“禁止反言”。在类似案件中,投保人通常会以此作为抗辩的理由。

针对该案的具体情况,建议在诉讼过程中保险公司应阐述以下几个观点:1如实告知是保险法规定的法律强制义务,投保人必须遵守;2法律并未规定保险公司体检可以免除投保人的责任;3体检是按照保险行业的通行方式进行的,该方式不足以发现类风湿疾病。公司在体检过程中并未存在过失,不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应由投保人承担不如实告知的责任。

二、某保险公司答辩状中第一点答辩意见以立足于“解除保险合同”为宜。

答辩状应针对对方的诉讼请求提出抗辩理由。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保险公司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按照民法理论,解除合同一般不会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因此与合同无效不同;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对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应由法院依职权进行裁判。因此,公司应以主张解除合同为宜。

三、关于证据的问题。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须由某保险公司举证证明投保人未告知类风湿“足以影响承保或者提高费率”,对此,公司若提供公司内部的核保操作制度有可能不被法庭采信,但可以提供保险行业内通行的操作流程加以证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对于民事证据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鉴于证据在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建议了解该文件的相关内容。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14关于两起意外死亡赔偿案的法律意见

要旨

对两起意外死亡赔偿案的法律意见

背景情况

一、2001年12月31日,被保险人韩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行驶到一施工中的桥梁时,冲下河中,造成韩某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公安部门的责任认定书认为,该桥梁在改建工程期间,由于管理不善,施工现场设置的标志和安全防卫设施被搬离,致使路面没有明显的标志和安全防卫设施,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韩某酒后驾驶,“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并认定施工方负主要责任;韩某负次要责任。按照韩某投保的险种条款规定,酒后驾驶属于免责事项,但是酒后驾驶又不是导致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被保险人(也是投保人)赵某系在校学生,2002年5月28日不慎坠楼身亡。后经公安机关法医现场勘察,确认被保险人系意外高坠死亡。理赔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被保险人系主动投保,在投保时填写的职业类别为“机关团体内勤”,与其当时真实身份不符,使得其人身险风险保额超出保险公司投保规则。同时发现被保险人家境贫寒,却购买了如此高保额的保险,存在道德风险的嫌疑,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是自杀。

法律意见

上述“韩某意外身故案”和“赵某理赔案”的保险人系同一家保险公司,该公司法律部门对两个案例分别出具如下法律意见:

一、对于“韩某意外身故案”应当慎重处理

对于该案的处理,法律部门认为可能存在两种观点:

(一)仅从保险合同条款的意义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可以主张拒赔。按照韩某所投保险中“责任免除”的规定,“被保险人酒后驾驶”,“造成被保险人身故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保险公司的理解为,该条约定强调的是被保险人“酒后驾驶”与“死亡”如果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则保险公司即可免责。而对于导致死亡结果的原因除酒后驾驶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直接原因,以及存在其他直接原因时,各原因对于死亡结果所占的权重比例,条款并没有要求。因此,《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中认定的道路施工未设围栏和明显标志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韩某酒后驾车负次要责任的事实,对保险公司是否赔付的定性不应该产生影响。

所以,如果单纯从保险合同的字面理解来看,保险公司可以严格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主张该事故属于“责任免除”的范围,而予以拒付。

(二)从近因原则以及综合考虑因果关系角度来看,比例给付保险金也不无道理。根据《认定书》中确认的事实,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有二,即道路施工未设围栏和明显标志的主要原因,以及韩某酒后驾车的次要原因。前一个原因导致被保险人死亡,是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后一个原因导致死亡,为免责事项。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原因为主要原因,免责事项的原因为次要原因。上述二原因均为导致死亡的直接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且相互独立、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被保险人死亡的近因。

按照近因原则的原理,若同时发生导致损失的多种原因不全属保险责任,且能够严格区分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的,保险公司应当对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事故所致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给付保险金责任。但是近因原则并未直接在保险法中体现,仅是一种理论,缺乏现实的法律依据。

(三)由于目前法律并没有对近因原则进行规定,在处理本案时,上述两种观点可能都会有人提出。如果保险公司决定采取前一种做法,关键就是要向客户做好解释,使其充分了解公司的条款并能接受公司的观点。

二、对于赵某理赔案的法律意见

对于该案,从法律角度应当解决两个问题,即区分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以解决是否拒赔的问题;以及如果应当赔付时,赔付金额的问题。

(一)关于是否给付保险金的问题。按照《保险法》第十七条的理解,依投保人主观心理状态的不同,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也是不相同的。如果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如果投保人因过失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只有在“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时,保险人才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只有“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时,才能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本案中赵某如果故意不告知行业和工种,则保险公司有权拒付保险金;如果因过失未告知,除非该未告知的行业和工种“对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否则保险公司不能拒付保险金。

(二)关于给付保险金具体数额的问题,难以从《保险法》中找到直接依据。如果保险公司认为赵某属于过失未如实告知并同意给付保险金的话,将涉及对于给付的具体数额如何确定的问题。关于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事项未对保险事故的发生产生严重影响,却对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如何给付,《保险法》对该问题未作规定,因此,对于保险金具体的给付数额不能从《保险法》中找到直接依据。

(三)对于投保人所填职业类别与真实身份不符,导致风险保额超限额的问题,法律部门认为根据投保人的职业区分风险保额是公司的内部操作规范,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并未包含在条款中,也未就此与投保人达成合意,因而不能在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产生约束力。所以,以该保险公司的内部操作规范作为拒付部分保险金的依据,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15关于刘某不如实告知、不履行保险事故通知义务一案的法律意见要旨

涉及如实告知的理赔纠纷

背景情况

被保险人刘某,2002年2月11日由其所在单位集体在某保险公司办理了个人住院医疗保险。由于是集体投保,在投保当时公司业务代表没有向刘某全面说明保险条款内容,同时也没有就被保险人的情况提出询问,只是让刘某在投保单上签字(据刘某讲)。2002年5月25日,某保险公司派理赔人员及业务代表去重做保险条款讲解和补充告知工作,此次刘某也只是告知1998年因感冒在市人民医院住院10天和2001年因口腔血管瘤住院手术(用的是投保单,也有刘某的签字),再无其他告知。

2002年9月27日,被保险人因“乏力、纳差、尿黄一月”就诊,并于2002年11月14日治愈出院,共住院48天。在此期间被保险人一直没有向某保险公司报案,并且从未向保险公司提出过延期申请,只是在出院以后就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

某保险公司在收齐相关手续后就到医院通过电脑系统核查被保险人既往住院情况,发现被保险人曾于2000年3月7日至4月4日因头晕一月余在医院住院治疗,行颈椎CT:C3-

4、C4-

5、C5-6椎间盘突出,B超示右肾囊肿,出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但在投保时未作任何告知。根据以上情况某保险公司做出了拒赔但退还保费并解除保险合同的决定。刘某对此处理结果不满意,遂向人民法院起诉。某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就此案提出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客户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和不履行保险事故通知义务

(一)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三款的规定和第九条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在此案承保过程中,虽然最初由于保险公司的原因致使客户未能全面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但是此后保险公司又派业务代表重新向客户进行条款说明并要求客户进行补充告知。此情况客观上消除了妨碍客户告知的因素,客户完全有机会进行如实告知,然而,客户仍然没有履行该义务。此外,客户未告知的2000年3月至4月住院治疗的重大情况,一般看来不可能是因为过失(如疏忽大意)而未告知保险公司,所以,客户的行为构成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无论未告知事项是否影响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都有权依法拒赔并不退还已交保费。

(二)根据客户所投保险条款的约定,客户也没有履行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三日内通知和住院超过十五天时通知的两项义务,从这个角度讲,保险公司有权要求客户承担额外增加的勘验费用并拒赔住院十五天之后的津贴。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法律部门认为此案中客户明显存在过错,保险公司有权依法行使相应的权利。

二、关于通融赔付和应诉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在处理此案进行通融赔付时,应当本着有理有利的原则。对于公司有充足理由拒赔,却要通融给付时应当慎重处理;通融给付的每笔金额也应当有明确的依据和标准,否则不但使客户的无理要求有可乘之机,而且会对此后可能发生的诉讼产生不良影响。

(二)对于保险公司是否应诉的问题,法律部门认为,此案目前已经立案并准备开庭,所以无论公司是否打算应诉,都不会影响到诉讼程序的进行,法院仍然会进行判决(如缺席判决)。如果公司不进行应诉或者答辩,将丧失阐述己方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的机会,判决结果将对公司非常不利。因此,建议经办单位积极应诉,最大限度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对于应诉准备的问题,涉及内容较多,建议经办部门组成专门小组办理。

法规参考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16关于对给付生存保险金和死亡保险金冲突问题的法律意见

要旨

对给付生存保险金和死亡保险金选择的法律问题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的一些条款中,保险责任包含两部分:一是生存(疾病)保险金,由被保险人(生存保险金受益人)申领,一旦申领后,则保险合同终止,不能再申领死亡保险金;二是死亡保险金,由死亡保险金受益人申领,申领后保险合同也终止。权利人只能选择两种保险责任中的一种进行申领,而且生存保险金受益人(即被保险人)和死亡保险金受益人为不同的人。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如果生存保险金受益人(被保险人)在患病期间未申请生存保险金就因病去世,则该生存保险金是否还能由其继承人申请?如果其继承人和死亡保险金受益人不是同一人(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继承人申领生存保险金的同时,死亡保险金受益人也申领死亡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如何办理?对此,保险公司法律部门出具了如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对于上述问题,由于目前并未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因此,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对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仅从法理角度进行了分析。但在实践中应当如何操作,还应当遵照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执行。

一、被保险人尚未领取应由其领取的生存(疾病)保险金即死亡的,可以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申领

(一)对于该问题,目前我国的保险法规并未明确,因而缺乏直接的法律规定。除了我国继承法方面的相关法规作为依据外,台湾地区“保险法”的相关规定也值得参考。

台湾“财政部保险司”1998年曾经下发了《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单示范条款》,该条款作为示范文本,被人寿保险公司采用。该条款在“受益人”部分作如下规定:

第十六条本契约各项保险金之受益人为被保险人本人,本公司不受理其指定及变更。

被保险人身故时,如本契约保险金尚未给付或未完全给付,则以被保险人之法定继承人为该部分保险金之受益人。

前项法定继承人之顺序及应得保险金之比例适用民法继承编相关规定。

该条款的规定与法律部门的观点基本相同。台湾保险业的发展时间较大陆长,一些法律规定和操作也较成熟,因此上述规定体现出的保险法理,在不违背我国法律的前提下,可作参考。同时,也应注意到,该条款的责任为费用补偿型,并且没有死亡责任,和某保险公司的生存金给付略有区别。

(二)虽然保险公司的相关条款在“保险金的申领”中都规定:申领时,“保险金受益人作为申请人提出书面申请„„”,但该表述并不能理解为生存保险金只能由被保险人本人申领,而不能由其继承人申领。如作相反之理解,则不符合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二、实际操作的问题

虽然目前通常都是被保险人因疾病死亡后受益人申领死亡保险金,还没有发生被保险人继承人申领生存保险金的实例,但随着客户保险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死者家属对保险金归属的纠纷日益增多,不能排除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尊重被保险人继承人/受益人的选择权。无论是生存保险金还是死亡保险金的申领,从法律角度看,都是相关权利人的一项民事权利(保险合同债权)。权利的特点就在于权利人有权选择行使该权利,也有权选择不行使该权利。保险公司作为该债权权利的相对人(即债务人),应当尊重权利人的选择。

生存保险金申领权和死亡保险金申领权是同时存在保险合同之中的。保险公司究竟给付生存保险金还是死亡保险金,应当以权利人的申请为准,即:谁先申请,则保险金就按合同约定给付谁——如果被保险人的合法继承人先申请保险金,则保险公司应给付其生存保险金,保险合同终止,不再受理死亡保险金的给付;如果受益人先申请死亡保险金,则保险公司应给付其死亡保险金,保险合同终止,不再受理生存保险金的给付。

如果保险公司不按此原则给付,在业务规定中直接规定一概给付受益人或者被保险人继承人的话,则保险公司将会承担违约责任。原因在于:如果不依其申请而直接规定给付受益人的话,则侵害了被保险人继承人的生存保险金申领权,其有权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反之亦然。

(二)被保险人继承人和受益人同时申领的处理。如果被保险人继承人和受益人发生纠纷,同时来保险公司申领生存/死亡保险金,则保险公司应请双方对保险金的领取达成协议后,再向权利人给付;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应建议双方通过诉讼等司法途径解决,同时公司也可以考虑对保险金采取提存等措施,以免卷入双方的纠纷中或者承担延迟给付的法律责任。

(三)保证客户的知情权。由于该问题较复杂,大部分的客户不会了解申领生存/死亡保险金的区别,而且生存/死亡保险金的数额可能也是不同的,究竟行使哪项权利,直接影响到客户的切身利益。对此,从诚实信用经营的角度看,保险公司应采用适当的措施,保证客户知悉此权利。

(四)上述建议并不能够完全避免由此产生的纠纷或者责任,保险公司还应考虑在条款、保单、投保单或其他合同组成部分中规定上述问题产生时的处理方式,使其在保险公司和投保方之间产生约束力,以在事前预防纠纷的发生。

17关于某客户以他人姓名参加保险后意外死亡赔案的法律意见

要旨

被保险人身份的确定

背景情况

被保险人张华,男,10岁,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其所在学校为其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学生平安意外伤害保险。2003年6月17日,张华放学回家经过一条河时不小心落水,后打捞出来时已经溺水死亡。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初步调查认为,被保险人出险时在公司承保期间内无其他除外责任,但在调查户口本登记时发现疑点,死者真实姓名为张杰,而死者的哥哥才叫张华(该人现生存,与其弟不在一校上学)。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得知,死者张杰系其父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生的第二个儿子,由于其户口问题,为了省借读费,张杰在入学时冒用其哥哥“张华”的名字上学,并且在学校期间一直使用“张华”的名字,对于这些情况,学校方面也有所了解。因此,学校在投保团体学平险时,将张华列入被保险人名单,并且也是用这个名字缴纳的保险费。对于此案的处理方式,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建议考虑对受益人给予赔付,理由如下:

本案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隐瞒被保险人真实姓名,不履行《保险法》规定和保险合同约定的如实告知义务的问题。按照《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三款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按照上述法律规定,如果仅从法律条款的文义理解,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但是,从保险和保险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考虑,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保险法》第二条对“保险”定义如下: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第二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保险的作用在于为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的“特定”的被保险人提供保障。从本案提供的材料看,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因为冒用其兄张华之姓名上学,被保险人张杰也就以“张华”的名义交纳保险费,进行投保,并且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仍然持续这种事实。因此,本案中的实际被保险人并没有发生变化,在整个保险责任期间保险公司都是对缴纳保险费的实际被保险人张杰提供保障,而投保时提供的“张华”的姓名实际上是一种符号,并且自始至终都指向实际的被保险人“张杰”(因为真实的张华并不在该所学校内,该学平险责任不可能涵盖其)。所以,该学平险自始至终都是对特定的张杰提供保障,在其发生保险事故时,公司也应该承担保险责任。

从提供的相关材料看,投保人在投保时隐瞒真实姓名的原因在于,此前张杰一直冒用张华的名义上学,以解决由于张杰超生而导致其无法就学的问题,所以投保人仍必须以冒用的姓名投保。投保人主观上并不存在恶意欺骗保险公司的目的,可以排除恶意骗保的因素。

综上所述,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建议考虑诚实信用原则、保险作用等因素,对受益人给予赔付。

另外,在实际操作时,应考虑在理赔时与客户方面约定明确,对于真正的、尚健在的张华不予承担保险责任,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第五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第十七条第二、三款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者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可以为被保险人。

18关于某客户疾病身故拒赔案的法律意见

要旨

一、被保险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认定和处理

二、主诉、现病史等证据材料法律效力的认定

背景情况

投保人以洪某为被保险人在1997年投保了某种终身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以及住院医疗保险等险种,保单于1997年11月4日生效。2003年6月16日,保险公司收到理赔申请,申请人称被保险人洪某因“多脏器功能衰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于2003年5月在医院身故。并提供了洪某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受益人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材料。

理赔调查发现,在被保险人几份病历中的主诉、现病史、入院记录记载了其以往的就诊情况。该记录显示,洪某曾于1997年10月21日至1997年12月30日多次在医院门诊检查治疗,并诊断为纯红再障。但是,无法找到该诊断的原始病历。此外,洪某在1998年1月、2002年、2003年多次进行了治疗,但由于单位全额报销的原因,被保险人对这几次治疗并没有进行理赔。

保险公司的理赔结论为,被保险人洪某在投保时没有尽到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保险责任,建议拒付保险金,解除合同。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同时就此案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出具了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投保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在调查取得的四份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历中,均记载了被保险人洪某在保险合同成立日(1997年11月4日)前,在医院就诊贫血等方面疾病的情况,其中包括投保人于投保前的十余天内(1997年10月21日)仍在接受贫血、纯红再障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投保人在健康告知书并没有告知上述情况而是在“是否患有、被告知患有或接受治疗过„„贫血、血友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栏目中告知为“否”。

通常来说,行为人对于在投保前较短时间内在多家医院接受多次详细诊疗的情况,不可能因为过失而未向保险公司告知。可以推定,投保人的未告知行为存在主观故意。因此投保人的行为构成保险法规定的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按照《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且“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二、如果因拒赔发生诉讼,对主诉和以往就诊记载法律效力的认定将会影响判决结果

由于无法取得保险合同成立前投保人就诊的原始病历,相关事实均是通过医院病历中的主诉和现病史、入院记录中对以往就诊的记载来推断的,因而,如果因拒赔发生诉讼,对上述证据材料的认定是判定投保人是否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前提和关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相关法律规定,主诉和现病史等并不是法律规定的单独证据形式,其属于书证范畴。按照法律规定,对于这些证据材料的审核认定,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内容,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证据”,“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因而法官对上述证据认定的裁量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也是产生诉讼风险的原因。

该案如发生理赔纠纷诉讼,以下因素应引起注意:

(一)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本案主诉记载了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内容;现病史记载了贫血、MDS等疾病以往诊疗过程。

从证据角度讲,主诉和以往就诊记录是由患者叙述或者其他病历摘抄等,而后由医生予以记载而成,存在对事实情况的转述、传导过程。因而,这些证据材料均属于传来证据。此外,本案主诉中头晕等内容并没有直接证明不如实告知的事实,还属于间接证据,其证明力很弱。

按照法律对于证明力的规定,原始证据(也就是其他几个医院的原始病历)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从这点上讲,目前保险公司掌握的证据的效力均低于原始病历的证明力。

(二)几份病历的现病史中详细、确切地记载了贫血、MDS等疾病的以往诊疗过程,并且几份证据材料可以相互验证、记载诊疗过程连续、不存在严重疑点。如果投保人没有在投保前进行诊疗的话,不可能记载如此详细、确切的诊疗过程。从这点上讲,可以推定,投保人在投保前曾经就诊。

(三)在可能发生的诉讼中,如果对方当事人对这些证据材料提出异议,其应当提供相应的反证,否则其异议不应得到支持。此外,在诉讼中,为了加强证据的证明力,也可以考虑其他的证据补充方式,如病历记录、医生证言等。

综上所述,目前掌握的证据材料虽然尚不具备最佳的证据证明力,但综合全部证据材料看,应该可以推定存在投保人不如实告知的事实。需要注意的是,在可能发生的诉讼中,法官依法享有自由裁量权,保险公司的主张只有得到人民法院判决支持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如果发生诉讼应努力使审判人员采信公司的观点。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十七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以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

第十八条入院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一)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

(二)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三)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

(四)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药物过敏史等。(五)个人史,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家族史。(六)体格检查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情况,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部,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等),直肠肛门,外生殖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等。

(七)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八)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当写明检查日期,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

(九)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十)书写入院记录的医师签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十四条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五)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

二十七、判断数个证据的效力应当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物证、历史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2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大于传来证据。

4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进行综合分析。19关于是否拒赔某被保险人保险金的法律意见

要旨

一、对条款“失踪处理”部分的理解

二、对人民法院公告期间及法定程序的认定

背景情况

被保险人孙某,其所在单位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为其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保险期间为2002年9月30日零时起至2002年12月29日零时止。2002年12月该保险公司某分公司接到投保单位报案,称被保险人孙某于2002年10月28日在大西洋海域失踪,并由台湾籍船长高某提供了海事报告,同时有船上其他船员的证明,立即寻找,三日未果。2002年12月15日被保险人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和派出所开具了死亡及户籍注销证明。2003年2月8日被保险人的父亲去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被保险人孙某死亡,该人民法院于2003年5月30日宣布被保险人孙某死亡。

根据投保单位所述,被保险人于2002年9月14日从广州乘飞机到科特迪瓦,并从科特迪瓦上船。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查询了出境记录,没有发现有孙某的出境记录,保险公司有关人员希望会见该船船长,被告知该船还在海上,很可能直接回台湾,船长及船员都不可能见到。

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对此案的处理提出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依照孙某投保的团险意外伤害保险条款的规定,保险公司不应拒赔。该条款中的“失踪处理”部分规定为:“在本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失踪,经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并且投保人或受益人提出有关文件证明被保险人为遭受意外伤害失踪,本公司依据判决所确定的死亡日期给付保险金。”对该规定可能存在两种理解,一是失踪日和人民法院死亡宣告日皆在有效期内,保险公司才承担保险责任;二是只要失踪日在有效期内,保险公司就要承担保险责任,而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日是否在合同有效期内则在所不问。结合本案来看,人民法院宣告被保险人孙某的死亡时间是在本合同有效期间之外。在对该条款的理解出现歧义后,应按照《保险法》规定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即按第二种理解执行该合同。所以,在受益人按照合同规定出具有效证明材料后,保险公司应按合同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二、人民法院对被保险人宣告死亡的判决,其公告的期间及法定程序皆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而且人民法院对被保险人孙某的死亡宣告判决为终审判决。

综上所述,按照该团险意外伤害保险条款的规定和人民法院的判决,保险公司应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法规参考

《保险法》

第三十一条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做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七条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第一百六十八条申请书应当写明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关于该公民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公告期间届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事实是否得到确认,做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的判决或者驳回申请的判决。

20关于收据效力及通融赔付的法律意见

要旨

一、收据合法性的认定

二、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履行给付保险金义务的认定

背景情况

某保险公司受理一分公司某种医疗基金团体医疗保险的理赔工作,在理赔审核中发现部分被保险人未提供正式的医疗费用凭证,所提供的是没有税务专用章的收据,且收据的时间(即出险时间)也不在保险期间内,另有索赔申请人根本不是保险合同中的被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理应拒赔。但分公司考虑业务发展的需要,强烈要求通融赔付。对此,保险公司的法律部门出具了以下法律意见。

法律意见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第二十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第二十二条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办法》第二十二条所称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是指开具或取得的发票是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监制,或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伪造、作废以及其他不符合税务机关规定的发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收据的解释是:“收据是收到财物后写给对方的字据。”基于上述规定,收据显然不能与发票等同。且即使是发票,没有经税务机关监制的,都不属于具有合法证明力的支付凭证。

二、根据《保险法》第十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第十三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第十四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根据上述规定,保险公司只有对保险期间内发生的保险事故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至于不在保险期间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没有法律规定的和合同约定的给付保险金义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如果进行通融给付,则不是基于合同义务而是公司出于其他商业考虑而做出的一种选择。

法规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第二十条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

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办法》第二十二条所称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是指开具或取得的发票是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监制,或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伪造、作废以及其他不符合税务机关规定的发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第二十一条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十条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第十三条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

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探讨1 篇6

题目: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探讨

姓 名:覃业淋

班 级:大09市场营销

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消费的增长必将带动汽车保险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中汽车保险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成为我国汽车保险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保险业挑战应对

一、汽车保险市场的现状

目前,汽车保险已经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在财产险市场,60%以上的份额来源于汽车保险。可以说,财产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险市场的健康。可是,当前车险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汽车销售总量猛增,私家车大量增加,保险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而发愁,出于自生效益的考虑,纷纷停办了一些业务或提高费率,或增加绝对免赔额,甚至出现一些工程机械再无公司承保的现象。

车险改革已经推行了将近五年,车险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险费率由一直以来的统一定价,转为按市场需求而放开,各家公司自行确定车险产品的价格和条款,从而加速了汽车客户的市场细分。这些变化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车险改革以来,市场显现出丰富的保险资源,这是保险公司始料不及又是内心期望的。这一经济现象使客户选择保险公司比价格投保的情况得到的很大改变,保险公司也有可能针对业务经营情况,选择优质客户群体,控制高额付业务。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对保险公司的车险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味“通吃”和降费等做法已经是多数保险公司深受其苦。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基本常识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强制或法定保险方式承保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它始于19世纪末,并与工业保险一起成为近代保险与现代保险分界的重要标志。(1)报案方式:电话报案、网上报。案、到保险公司报案以及理赔员转达报案。(2)报案过程: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在24小时之内通知派出所或者刑警队,在48 小时之内通知保险公司。(3)理赔周期:被保险人自保险车辆修复或事故处理结案之日起,3个月内不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或自保险公司通知被保险人领取保险赔款之日起1年内不领取应得的赔款,即视为自动放弃权益。(4)保险理赔要点:①保护现场,抢救伤员,迅速报案。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和财产,保留相关证据:立即向交通主管部门或事故处理部门报案。48小时内携带保险单正本、驾驶证、行驶证、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到

保险公司正式报案。②定损修理,解决事故所有损失在修复之前,必须经保险公司定损,以核对损失项目金额:定损完毕后,即可修理受损车辆:与第三者及事故处理主管部门一同做好事故处理工作。③提交单证,领取赔款。事故处理完毕后,在10日内将索赔单证交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计算赔款:届时,保险公司通知领取赔款:领取赔款时,要携带保险单正本、被保险人或户口本原本。④特殊案件的报案手续。当车辆被盗或被抢时,应在24小时内通知出险的派出所或刑警队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同时登报声明。在48小时内携带个人材料到保险公司填写《机动车辆保险初现通知单》,务必随身带的证明包括保险单正本、被保险车辆的行驶证、驾驶员的驾驶执照、被保险人的身份证原件、报案人的身份证原件。

三、汽车保险理赔的特点

汽车保险与其他保险不同,其理赔工作也具有显著的特点。理赔工作人员必须对这些特点有一个清醒和系统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是做好汽车理赔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1.被保险人的公众性。我国的汽车保险的被保险人曾经是以单位、企业为主,但是,随着个人拥有车辆数量的增加,被保险人中单一车主的比例将逐步增加。这些被保险人的特点是他们购买保险具有较大的被动色彩,加上文化、知识和修养的局限,他们对保险、交通事故处理、车辆修理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检验和理算人

员在理赔过程中与其在交流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障碍。

2.损失率高且损失幅度较小。汽车保险的另一个特征是保险事故虽然损失金额一般不大,但是,事故发生的频率高。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费用较大,有的事故金额不大,但是,仍然涉及对被保险人的服务质量问题,保险公司同样应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从个案的角度看赔偿的金额不大,但是,积少成多也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3.标的流动性大。由于汽车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相当大的流动性。车辆发生事故的地点和时间不确定,要求保险公司必须拥有一个运作良好的服务体系来支持理解理赔服务,主体是一个全天候的报案受理机制和庞大而高效的检验网络。

4.受制于修理厂的程度较大。在汽车保险的理赔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修理厂,修理厂的修理价格、工期和质量均直接影响汽车保险的服务。因为,大多数被保险人在发生事故之后,均认为由于有了保险,保险公司就必须负责将车辆修复,所以,在车辆交给修理厂之后就很少过问。一旦因为车辆修理质量或工期,甚至价格等出现问题均将保险公司和修理厂一并指责。而是事实上,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项下承担的仅仅是经济补偿义务,对于事故车辆的修理以及相关的事宜并没有负责义务。

5.道德风险普遍。在财产保险业务中汽车保险是道德风险的“重灾区”。汽车保险具有表的流动性强,户籍管理中存在缺陷,保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以及汽车保险条款不完善,相关的法律环境不健全及汽车保险经营中的特点和管理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漏洞,给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机,汽车保险欺诈案件时有发生。

四、事故车理赔的流程

1.出现交通事故后首先做的是及时报案。出了交通事故除了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外,还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一方面让保险公司知道投保人出了交通事故,另一方面也可以向保险公司咨询如何处理、保护现场,保险公司会教车友如何向对方索要事故证明等。车主在理赔时的基本流程:(1)出示保险单证。(2)出示行驶证。(3)出示驾驶证。(4)出示被保险人身份证。(5)出示保险单(6)填写出险报案表。(7)详细填写出险经过。(8)详细填写报案人、驾驶员和联系电话。(9)检查车辆外观,拍照定损。(10)理赔员带领车主进行车辆外观检查。(11)根据车主填写的报案内容拍照核损。(12)理赔员提醒车主车辆上有无贵重物品。(13)交付维修站修理。(14)理赔员开具任务委托单确定维修项目及维修时间。(15)车主签字认可。(16)车主将车辆交于维修站维修。以上是车主和保险公司理赔员的必须要做的。事实胜于雄辩,车主一定要注意做好前期工作,避免时候理赔时麻烦被动。

2其次要及时与保险公司沟通。车主要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完成对车辆查勘、照相以及定损等必要工作。结案前应向交管部门了解事故中自己应付多大的责任、损失多少和伤者的赔偿费用等情况,然后再向保险公司咨询哪些情况能陪哪些情况不能陪,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车主再找救援公司拖车以及找修理厂修车时,关于价格问题要与保险公司及时沟通,避免救援公司或者修理厂的开价与保险公司的赔偿价格相差太大。对于定损时没有发现的车辆损失,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进行二次查看定损,这笔额外的损失就不要车主自己掏钱啦。

3最后提醒车主再出现交通事故后不应出现两个极端:(1)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喜欢私了,也就是怕麻烦,觉得去理赔就是浪费时间,宁愿把这些时间浪费在和对方车主争执上。结果是耽误了理赔时间,往往是两头得不到赔偿,枯水只能往肚子里咽。随意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最好不要私了,更不能忍气吞声。(2)哪怕一丁点的小刮擦都要去保险公司去理赔。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自己的理赔率,因为保险公司每年根据车主的出险率有一定的折扣。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篇7

一、校外制约因素

专业的发展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 保险实务专业发展存在着来自国家、社会、行业、家庭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 投入不足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国家、政府和企业各自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 致使高职院校一直靠“学费为主”来求生存。从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2006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规定,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要占GDP的比例达4%。然而, 遗憾的是直到2010年, 4%的目标一直没能实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对高职保险实务专业这些新办的专业来说, 这种影响尤为深远。

(二) 对保险行业的认识缺乏

我国保险行业起步晚, 从1959年至1979年我国商业保险业务一直处于停办状态, 同期, 我国一直没有任何形式的保险专业教育, 再加上我国社会传统历来推崇养儿防老, 家庭自保。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从1979年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 但风险教育与保险教育几乎为空白, 致使人们对商业保险根本不了解, 公民保险意识极低。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城市保险市场调查显示:我国国民保险普及教育不足, 民众保险意识淡薄, 只有6%的消费者对保险的作用有恰当的了解, 在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的消费者中, 仍有40%的人表示对于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知之甚少。这些状况直接影响高考学生对保险专业的报考。

(三) 行业、企业的消极影响

1. 保险行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保险, 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 但是, 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 有些保险公司盲目扩容, 搞人海战术, 不管什么人都要, 致使保险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许多保险从业人员采用的营销方式很简单, 扫楼闯办公室, 托人找关系, 穷追不舍地“拉保险”, 甚至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在对保险险种进行解释时, 误导陈述, 恶意招徕, 只重视签单, 不重视售后服务;保险事故发生后, 出险赔款程序烦琐;公司与公司之间为了争夺保单而恶性竞争严重。一些诱保、骗保、惜赔、不赔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人们对商业保险的认识是:“保险是骗人的”, “投保不易, 索赔更难”, 商业保险虽然在我国发展历史才四十年, 但是已经丧失了人们起码的信任。

2. 较高的聘用条件、特殊的薪酬方式和业绩考核

由于保险人才短缺, 许多保险公司常年进行人才招聘, 据课题组对中国平安等网上招聘的13家公司的招聘广告统计, 招聘条件普遍较高, 要求本科学历和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占到70%以上。在“保费英雄”和“高位高薪”行业规则下, 保费收入就成为最主要的收入分配考核指标。高职保险毕业生由于学历和经历原因很难进入保险公司相应岗位工作, 即使应聘进入公司, 由于经验不足, 人脉不够, 保费不高, 收入就低, 甚至有些公司对刚招入的从业人员不给底薪, 参与公司活动还要交费等, 再加上社会认同度低, 心理压力大, 使得刚刚就业的毕业生往往无法长期坚持下去。而且保险公司给高职毕业生提供的职位远远低于其期望值, 学生们在保险行业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从保险营销员岗位开始, 只有在有很好保费业绩的前提下, 经过2-3年努力, 才能成长为销售主任, 再经过2-3年发展, 成长为销售经理, 在学历提升的基础上有机会转到组训或其他内勤岗。课题组调查显示:学生们在保险营销员岗位上的预期工作时间不会超过1年, 4-6年对他们来说过于漫长。

3. 保险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 企业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职业教育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则无法完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此,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使得现实的“校企合作”显得校“热”企“冷”, 企业不关心所需人才的培养, 也不注重人才的储备, 而急需人才时往往采用“挖墙角”的方式来解决。“校企结合, 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难以真正实施。这种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用人观严重制约了高职保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二、学校内部制约因素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培养模式不完善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 内部分工将越来越具体, 人才在保险业内部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的学者将保险人才划分为六类, 即保险专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包括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 、法律专业人才、投资专业人才和外语人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2007年在视察保险职业学院时指出, 保险人才可划分为监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保险营销人才四大类。作为高职保险实务专业针对目前保险企业的人才类型和需求现状, 在人才培养上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注重专业技能、是面向现有岗位还是潜在岗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 如何做到专业理论知识适度以及如何实现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等的人才培养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 人才培养模式很不完善。

(二) 专业建设经费短缺, 教学条件有限

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只重视招生规模大的“吃饭”专业投入和建设, “有为就有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原则。高职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 规模小, 自然属于“有所不为”的专业, 这种指导思想导致学校对保险实务专业建设投入极其有限。而保险实务专业对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办专业, 是一个具有较强实务性的应用型学科, 这个特征决定了培养的学生除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 无论是教师的引进培养、教学设施的配置还是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 否则,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近两年, 学校保险实务专业学生对校内教学组织的总体评价是:教学组织强化理论教学, 弱化实践训练, 对于保险行业很重要的“陌生拜访、营销话术、产品解读、保单填写、销售促成”等营销关键技能缺少必要的训练。

(三) 师资力量薄弱, 难以满足保险人才培养需要

我国保险专业教育曾有20年真空期,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起步晚, 专业规模不大, 因此师资储备严重不足, 职称普遍偏低。而且现有多数保险实务专业的专职教师多是从经济、金融甚至是法律等专业转型而来, 很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保险, 没有保险从业经历, 自己也是一边教一边学, 难以从专业全局出发, 系统地教授课程。有些教师尽管到保险企业挂职实训过, 但由于时间短, 只是挂训, 没有全身心经历, 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认识不深刻, 保险营销技能熟练程度欠缺, 达不到“双师”要求。上述情况决定了许多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难以胜任保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 教师教育理念不正确, 学生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晰

教师出于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良好愿望, 对学生行业发展前景描述, 多称道“朝阳行业”, 少称道“需要坚持的行业”;对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重视“高薪教育”, 忽视“挫折教育”;就业指导, 对“内勤岗位”指导得多, “外勤营销岗”指导得少。经过这些教育, 学生对自己未来在保险行业的就业岗位定位在内勤岗位上, 在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训时, 学生自我主动训练不够, 导致对保险产品知识掌握不够丰富, 保险营销技能欠缺, 缺乏现场处理保险事务的能力。而从课题组对保险公司调研情况来看, 财险与寿险公司对内勤人员学历要求普遍在本科学历之上;进入当地2年以上的公司内勤岗位基本无空缺;新进入的公司对员工学历要求也是本科以上;高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直接在内勤岗位工作而必须从营销岗位开始。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与在学校接受教育形成的期望有天壤之别, 学生们在没有心理和技能准备的情况下, 置身于营销岗位激烈竞争之中, 承受巨大的压力, 必然会离开保险行业, 自然也会对所学的专业失望。

(五) 生源质量的制约

近几年随着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 保险企业业务的拓展, 保险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 保险企业需要大量的具有经济、法律、计算机、金融和保险知识的全方位、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没有复合型人才, 保险企业将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为适应企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调研的基础上将高职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 专业理论知识适度、专业技术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的, 能从事保险核保核赔、展业、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工作的保险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保险产品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保核赔技术能力、查勘理赔工作能力、保险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公关沟通能力等八种核心能力。然而由于高校扩招, 生源锐减等原因, 现阶段高职生源特别是保险实务专业生源的质量急剧下降, 高考200多分就可录取, 是高考录取的最后批次, 学生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极其差, 这样的学生素质令保险实务专业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黎娜.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 2008 (1) .

[2]沈新荣.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保险教育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5) .

[3]焦新.明确办学定位坚持校企合作[N].中国教育报, 2010-4-13.

浅谈《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 篇8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外贸单证实务 课程教学

外贸是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的活动形式,通常需要涉及很多单据和文件,当前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外贸单证实务》属于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国际外贸的实际工作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由于其涉及信用证审核、英语制单等多项内容,导致相关学习存在一定难度,探究《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升高职学生的外贸实务职业技能。

1.关于《外贸单证实务》的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出口双方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都要进行相关单据交接,外贸单证就是在国际结算中用来处理货物运输、支付、保险、商检、报关以及结汇等活动所应用的相关单据、文件或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外贸单证实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涉外性等特点。

整体上说,《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是立足于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实务、商务英语等课程基础上所开设的专业课,以培养学生外贸业务环节中能够熟练办理、制作相应单据的技能为教学目标,主要立足于专业角度上介绍外贸业务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相关单据等各种贸易单证,详细阐述了相关外贸单据凭证的内容、作用、缮制以及认证等具体操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贸易制单工作是进出口贸易的核心业务环节,贯穿于每笔交易业务过程,《外贸单证实务》以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为指导,以国际贸易商品交换活动相关单证的流转与运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国际金融、货运和保险等学科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外贸业务中各种单证的缮制、审核与修改,通过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够熟悉国际商贸单证制作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职业道德品质,注重学生国际商务单证制单技能等实际操作实践能力培养。

2.《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方法分析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需要立足于贸易人才的综合技能需求,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环节的具体落实。

2.1 项目教学法:以国内外进出口市场单证业务最新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教师调研基础上,具体设置相关出口贸易导学项目并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围绕各种贸易业务单证的制作使用进行操作训练,展开自主学习研究,教师配合学生训练加以实时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对《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学习与理解。

2.2任务驱动法:针对高职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外贸单证实务的专业内容知识特点,将进出口贸易业务单证技能学习以具体明确任务的形式,组织学生模拟真实业务背景进行探究落实,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目标任务的知识理解和技能练习,进一步熟悉国际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并掌握相应外贸凭证制作与使用。

2.3 案例教学法:为增加学生对于外贸单证缮制以及审核认证等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巩固知识掌握程度,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择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进出口贸易单证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探究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外贸单证制作与使用的乐趣,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2.4 实践教学法:实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以具体贸易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将外贸单证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相互结合,亲身实践和操作相应业务单证的制作与使用技能,培养并促进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体验式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外贸单据运作能力。

2.5 互动教学法。《外贸单证实务》教学中,将学生合理分组,针对相关学习目标或任务进行探究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交流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并在相互沟通与交流合作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医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研究,通过互动明晰知识要点与难点。

3.加強《外贸单证实务》的教学措施

随着全球化贸易竞争的加剧,加强高职学校《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需要落实如下策略:

3.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当前形势下,高职学校应当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前提,积极转变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立足于当前国际贸易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认真分析和贯彻国家贸易专业教学指导方针,强化职业教育教学服务理念,以培养和增强学生关于适应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工作职能需求为主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和促进时代发展。

3.2优化教学资源,构建校外实训基地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既要强调理论基础的学习,又要注重技能实践的训练。高职学校应该基于学校实际条件,积极拓展有利资源和途径,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加强外贸单证教学资源建设,联合校外有关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有效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贸单证业务流程,并通过实际训练和体验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3.3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商务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是当前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的重要语言要素,外贸单证实务的涉外性较强,《外贸单证实务》教学中应合理设置商务英语内容,加强学生商务英语交际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涉外交流技能和职业素质;大力倡导教学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及模式,依据教学实际,充分落实理论—案例—实践等模式教学,提高学生贸易单证实务综合素质。

3.4加强知识拓展,实现合理教学评估

相对来说,外贸单证实务知识的综合性较强,不仅包括国际贸易及其相关单证知识,而且与法律,物流、保险、金融以及市场等其他学科知识内容联系密切,《外贸单证实务》教学,需要注意把握贸易单证课程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注意知识内容间的相互参照与相互融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估,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外贸单证实务》知识综合性与技能实践性较强,各职业技术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相关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贸易人才职业技能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实践教学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2]朱蕾 《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科教文汇 2009 .

上一篇:名师工作坊活动简报下一篇:广告设计公司保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