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1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礼仪也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更应该并且需要有修养,这就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作为大学生,更因该在大学阶段培养个人素质,懂得社交方法和技巧,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吧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我们经常说某人的素质高,素质好;很多文章都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到处的围墙上都写着要“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人就是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有很好的工作能力的人——那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的职业市场更欢迎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培养高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这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现代对“素质”的解释甚广,说说礼仪的重要性吧。首先,它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礼仪正是塑造人的形象,培养人的素质。其次,利于人际交往。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与人更加容易交往。

每个人都想与一个显得比较正直高贵的人交往,当然这种高贵也是素质的体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培养人的自信。素质是满满培养的,自信是慢慢锻炼的。

而礼仪正能够慢慢树立人的自信。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这种行动便是与人交往的礼仪。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附:浅谈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有一个数据,一个重视礼仪的人,他到达成功的位置的速度比不重视礼仪的人快5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礼仪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有些人学了一生,而且学会了一切,但却没有学会怎样才有礼貌。”历史上,中国曾被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只要读一点历史,就可以知道我们祖先在3000年前所达到的高度文明:《礼记.曲礼》中记载大量古代礼仪,以饮食的仪容为例,食礼告诫人们吃饭时不要把饭窝成一团搁在碗里,喝汤的时候别让汤倾流不止,咀嚼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食盘,不要当众剔牙等等。类似的礼仪内容也出现在中世纪晚期的一些礼貌教本之类的书籍中,但只要想一想伟大的莎士比亚和达99芬奇每天吃的都是手抓饭,就可以知道西方文明的后起,正是这种差距,我们的祖先之国被称作礼仪之邦!

毫无疑问,在前现代世界上,中国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深受中国传统礼仪的熏染,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国古代礼仪的痕迹。然而,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因种种因缘而丧失。2005年北京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礼仪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不足40%。素面朝天上班;面黄唇无色,发乱指甲长的护士,病态的样子对着病人;穿着睡衣逛市场、遛弯,西装革履游公园,透露装束进出办公室,O型腿、下肢静脉曲张穿短裙;靓妹吐脏言,当面揭人断;手指指人,用脚指物,握手成了点头哈腰的乞讨;不守信时,散漫拖拉------比比皆是。这对个人形象有着极大的损害,也阻碍着自己和所在部门事业的发展。

一般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小节、细节,无碍大雅。然而,举不盛举的事实证明,就是这些小节,往往决定了事情、事业的成败,分辩出了人的文明教养程度。

故事:一位老板登报为公司招聘一名勤杂工。大约有30人前来应聘。这位老板从中挑了一个男孩。他的合伙人问他:“你为什么单单挑中了这个男孩呢?他既没有带介绍信,也没有人推荐他。”“实际上,他带了不少介绍信。”这位老板说:“他进门时,先在门口蹭掉了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仔细小心。当他看到了那个跛脚的老人时,立即起身让座,说明他心地善良,关心别人。进了办公室,他先将帽子脱去,我让他坐下时,他道谢后才入座,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回答得干脆利索,说明他是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还有,我故意放了今天的报纸在地上,其他的应聘者不是从报纸上迈过去,就是看到了也没反应。只有他俯首捡起报纸把它放在桌子上。而且,他虽然不是衣着光鲜,但是干净整洁,不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连指甲都修得干干净净。这样的一个年轻人,你难道会认为他没有带来合适的介绍信吗?我相信,勤杂工对他只是一个开始,将来一定会大有前途。”

大作家塞万提斯说过:“礼貌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有的礼仪形式看似简单,只不过是一个微笑,一声道谢,一种举手之劳,但这不起眼的表现,却可能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法宝。例如,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将会如沐春风,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礼仪教育是培养造就成功人士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2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需着重做好三个方面。

一、良好的表率作用是幼儿礼仪之花的肥沃土壤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通过潜移默化为幼儿提供养成礼仪习惯的沃土。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就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理智地爱孩子,老人也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家长也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性,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品质可以辐射到幼儿的认知世界,也必然影响到幼儿品行的形成。因此,教师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量化和不容忽视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修养水平,时时处处为幼儿做表率,无声地熏陶孩子。另一方面要充分相信尊重幼儿,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往创造中获得美好的体验,巩固提高文明行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对于幼儿的问好,教师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幼儿,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幼儿给予的帮助,教师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教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幼儿道歉,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特别是本班教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从平时易忽视的细节做起,使幼儿在模仿中感知行为,内化品质,给予幼儿正确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导向,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

二、礼仪教育游戏化和随机教育是幼儿礼仪之花的阳光雨露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而且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把一些日常礼貌用语编成儿歌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利用饭前、午睡前和离园前的空闲时间和幼儿一起互动,这样既可以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又可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使礼仪教育游戏化、兴趣化,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时间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良机。因此,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在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契机进行随机教育。如入园、离园时的“您好”、“再见”礼仪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常规培养;游戏时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盥洗时的“节约用水、文明入厕”行为的培养;上下楼梯有序排队,不你推我搡;户外活动时不乱扔垃圾、不采摘花草;小伙伴遇到困难或摔倒时及时相助,等等。

三、幼儿礼仪之花离不开同步教育的精心呵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不仅教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的礼仪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幼儿园老师严格要求,在家里父母也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要因为是独苗就溺爱、放任自流,不对的地方就应该批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经常沟通联系,做到齐抓共管。这样从幼儿园到家庭、社会,从个人行为至集体意识,文明礼仪这粒种子就已在幼儿心里扎根、发芽、成长。

总之,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反复性的工作。幼儿礼仪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终生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树木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园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才能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显得更加自信从容,成就一生的价值,才能成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栋梁之才。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礼仪是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幼儿礼仪教育迫在眉睫。

谈谈家园一致教育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讲解;聆听;参观;参与;谈话

《规程》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市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固幼儿教师主动对幼儿家长施加影响,使得家教与幼儿园教育同步,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教育上得同步,既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得一致,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上一致,才可能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才可能做到家园在教育上得同步,那么怎么样做到家园一致同步教育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讲解

主要是通过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期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主要教育措施,及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并向家长提处应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具体要求。使家长对我们即将开始的工作心中有数。如大班,我们就向家长讲解“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为孩子做入小学前的准备”等等,家长对这样的家长会非常满意。感到对怎样教育孩子有帮助。

二、聆听

通过同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既可了解幼儿,又可以了解家长,对进行家园配合工作有一定帮助。同时还可以学习家长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如我经常利用每天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听家长介绍幼儿在家情况,了解幼儿有无双重性格的表现,教育方法有无相互抵消之处,并随时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使幼儿园与家庭尽量保持一致。

三、参观

一方面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观看,老师可以了解家长的表率作用,如通过家访工作,老师可以观察到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及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尽可能地跟家长沟通思想,为寻找最佳教育方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通过直接参观和实物展示,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如:请家长参观本班半日活动或观看幼儿“成绩展览”、“画廊”、“小制作”等。对这些有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觉得孩子小,对这些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对幼儿园的意见也不重视,这次亲眼目睹了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才知道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回去后一定配合教师加强教育”。有的家长通过参观自己孩子的作品看到了孩子的成绩,由衷地对老师说:“我们从心底感谢老师,你们的工作太不容易了,我虽然也是老师,可还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今后还要多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四、参与

通过家长亲自参加教育活动,既帮助家长了解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也促进了教师和家孩子那个及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情感交流,我们组织家长与幼儿与一起参加“游艺活动”、“联欢会”、“运动会”、“文艺赛”、“春游秋游”等等,幼儿情绪高涨,家长也从活动中学习到了育儿方法。比如,幼儿家孩子那个参加“联欢会”后说:“以前带孩子出去玩,只知道给孩子买东西吃,不知道在玩中也有教育”,而家长们在参与孩子的活动中,更看到了老师的辛苦,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准备幼儿园活动所需只需之物。

五、谈话

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家长的知道思想,从而对症下药。如有一次我在和几个家长交谈中,发现他们对幼儿园大班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很不理解,并多次建议我们教孩子拼音、识字等,并说某某在某某幼儿园已经协会了上千和字等等,我想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他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懂幼儿年龄特点,固执的认为识字多,会算术就是好,这不能怪罪家长,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其认识早期教育和任务和内容。我就通过多次和家孩子那个的谈话,向他们介绍国内外早期教育成功的事例,让他们意识到早期教育应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打下良好基础,应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口语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重视培养广泛的兴趣和极强的求知欲,注重开发智力等,当家长提高认识后,就会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教育孩子,孩子们日后入小学,升中学各方面表现都好,家长们就信服了。

谈谈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如何开展 篇4

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必须让幼儿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幼儿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而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地批评纠正。在这个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与情境表演、念儿歌、做游戏等,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贯穿礼仪教育,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加点或者午餐时要求做到碗里(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第三,对幼儿礼仪品格教育要坚持。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因此必须从小抓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

角活动,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篇5

谈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是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更是完成教育任务,优化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这次参加远程培训,听了老师关于《课堂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讲课后,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工作中,时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现在的老师不好当,自己也会时常感叹压力好大,这种消极情绪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应有的到的职业情感,才能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才能自觉积极,才能热爱学生,而不是抱怨,才能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整天想着跳槽。专家讲到: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关心所谓的学困生。这是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应该做到的,只有处处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才能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也才能产生积极情绪,愉快工作。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6

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科学精神源于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升华与传播,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大致包括:理性求知精神,实证求真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科学精神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发扬科学精神,深化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崇尚理性已成为广为认同的文化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在当代中国,富含科学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由于一段时间内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50%以上;90%的出口是贴牌,靠着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赚取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微薄利润,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一些企业热衷于依靠寻找市场空缺、人情关系、投机取巧,炒买炒卖紧缺资源等,攫取财富。没有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首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强盛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创新包括思维、方法和工具三个方面的创新。现阶段的科技创新工作方面,科学思维培育不够,科技界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评价方法有待改进。“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败,工具决定实力”。我们必须以勇于探索求知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采用原始创新,即具有基础性或关键性的技术发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形成新的创新周期带来持续创新的源头创新。集成创新,即通过某种途径整合国内外或相关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集成的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引进别人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创造出新的技术、方式和产品,也称二次创新。通过这些传统的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模式。以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提供宽松的创新政策环境;下大力气解决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问题;下大力气做好归国留学人员的登记和使用问题,他们可是国家科技、经济、外贸等方面的宝贵人才;下大力气解决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室的科研设备落后和科研人员无偿使用的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科技为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的,但是由于基础科学理论和技术的积累不足,问题已经显现。例如电动车,美国的充电汽车充一次电可以跑200分钟,日本的可以跑150分钟,我国的只能跑70-80分钟;抗癌药物比我国有效率高一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和已投放本国市场的最新产品技术含量,以便我们选择好方向和技术路线,第二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协同和集成能力建设,就是理论、人才、实验设备等的集成。温家宝总理讲:“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我国来说,这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催化剂。”。

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着力创新机制体制;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建设;着力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夯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科学革命的重要方向上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水平,真正由中国人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新方向并不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许多重要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布局薄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科教基础设施,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用科学精神武装科技创新队伍,提升其创新的自信心与勇气;需要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提倡理性思维的科学方法,夯实创新的社会基础。

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营造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社会风尚。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赖于教育体系、培训体系和创新实践。创新人才不仅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积累、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正确的理想信念、远大的抱负以及合作精神,而且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可以说,科学精神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素养和首要特征。没有质疑、批判、严谨、实证、开拓、创造和进取的科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创新人才。科学史上的成功者往往是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创新型国家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形成全社会尊重自主创新、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保护自主创新的社会风尚。

谈谈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篇7

今天的文化, 就是明天的经济, 明天的经济就是今天的文化。经济学家于光运说:“国家强大在于经济, 经济繁荣在于企业, 企业的发展在于管理, 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 如何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经营, 它的许多思想精神是由企业家或企业在经营运中总结深化并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是树, 文化是根, 企业家是魂。华仪文化正是如此, 华仪随着企业的发展, 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

企业文化所构建的统一的企业理念, 企业精神非常重要, 它们是无形的, 又是能动的, 在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是企业经济行为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未来企业的兴衰中企业文化所起的作用, 将越来越重要。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 技术只是一个平台, 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总是标志着一个企业的视野和品位,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那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 只有砖、瓦、沙子, 而没有水泥 (凝聚剂) 一样。

二、构建企业文化氛围和理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既离不开人才, 也离不开技术, 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其所特有的一种企业文化, 需要一种能凝聚人心的企业管理模式。因此, 若想建立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氛围, 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硬性方面的, 比如管理制度等,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任何人都不能够逾越。二是软性方面的, 比如在紧张有序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下, 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与文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是企业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 就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要有人情味, 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尊重、信任、关怀、教诲、激励和约束, 使每个员工能把企业视为己有。

华仪企业理念是:先做人, 后做事, 致力于民族工业振兴。打造百年华仪文化, 华仪提倡员工视“华仪就是我的家”, 所有员工都爱华仪集团公司, 华仪集团公司宗旨是以人为本, 大到关心员工的衣、食、住、行, 平时关心员工培训、教育, 子女入学问题, 小到送生日蛋糕, 视员工为亲人, 问寒问暖------, 故广大员工都说“我爱我家, 华仪就是我的家”。充分地调动起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推动力, 从“打造百年华仪文化”, 而有效地促进了“百年华仪”的快速发展。使华仪成为温州市民营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目标, 一种沟通和认同。一个企业即便是能够用精美的纸张印制出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 员工们也能够对答如流, 但是, 如果没有员工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精神, 那结果又会怎样呢。国内许多企业存在着这种情况, 根本就没有真正发挥出企业文化所应有的那种积极的推动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 答案是——缺乏员工们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可、理解和执行。企业文化只有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理解、接受并时刻铭记于心, 才能使员工们潜在的劳动积极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这时候, 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凝聚竞争力。

由于有效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技术、资源和组织结构等等要素, 因此, 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无疑是个分必要的。当然, 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做秀, 也不是一种标签, 更不是一种摆设和装饰品。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全员参与, 他不仅要写在纸上, 而且还要写在员工的心里。总之, 任何一件事情, 只要是亲身参与了, 才会有责任感, “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企业要在员工参与的过程中, 让员工们分别体会到那些成就感、温暖感和压力感等等不同的感受, 然后, 通过交流和融合, 培养出他们的工作责任和一种敬业的精神。

当然,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和作风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可以说是起到一种基础作用, 华仪集团的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把它归纳为三个层次:

1、表层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产品形象、领导员工形象;

2、中层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道德风尚;

3、深层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1、凝聚作用:

稳定与发展, 永远是企业的两大难题。稳定中求发展, 靠发展促稳定。企业靠什么求稳定?靠员工生活富裕, 靠员工有共同理想、信仰、追求, 简言之靠物质、靠精神。企业必须尽力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但不能用金钱关系把这种需求简单化, 要尽可能融入感情、融入原则、融入道德、融入理想, 让物质与精神浑然一体, 这样, 不仅能使员工生活稳定、富裕、快乐, 还能有理想、有追求, 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就象一条纽带, 把职工和企业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而才能不怕苦、不怕累, 能与企业荣辱与共。

2、激励作用。

对职工进行人格上的引导, 让职工们认清太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用企业文化精神和特色来向职工与社会传导化的价值导向;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员工愿意主动为企业出力。力求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的进取性, 让每一位职工都有一个适合的位子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中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积极性。

3、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 是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从而产生了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压力水平, 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4、形象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 实际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在企业管理中的哲理运用, 即善于运用经营中的小事情来体现企业发展的大道理。因为再高深的哲理如果不能还原为生活的事实, 并对其加以指导, 就不是真正有用的理论;从而为企业塑造出好的整体形象, 树立信誉, 扩大影响, 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总之,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资本, 一种竞争力和一种品牌, 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任何事物一旦赋予了文化的内涵, 就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这也意味着是一种不尽的财富。在当今社会和未来, 只有那些建立起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战略性成功要素和地位的企业才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并在竞争中不会遭到淘汰。

摘要:企业的发展在于管理, 管理的优劣在于文化, 当前许多企业对文化建设不尽重视。为此, 文章着重阐述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并得出企业文化结构和作用的体会。

谈谈聋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篇8

由此看来,对聋童而言,正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期,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从小就要教育聋生,促进聋童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树立健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我

人生观、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正确应对社会。要教育聋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开心接纳自己,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如《中国达人秀》节目中的刘伟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乐观面对现实,勇敢接纳自己,畅想美好未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既然没有选择死,就要精彩地活着。”

我们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能让学生每周接受一次心灵洗礼,让一些健康向上,又积极美好的东西一点一滴去感染、培育、激励他们。

第二,关注聋童的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要满足学生情感宣泄和沟通的需要,培养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聋童虽然失去了听觉,但他们也有情感,也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谈心,谈生活,谈人生,对待学生要像朋友和像母子、像亲人一样,精心呵护着聋童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如我班的阳丽娟同学,学习成绩差,常被同学嘲笑,她总是低着头,但她绘画很有天赋,我总是鼓励她,把她的画贴在班上的墙报上,让她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她获奖后,同学们都投以羡慕的目光,她也逐渐恢复了自信,显得很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要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挫折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必修课,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孩子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情况。如折纸学不会,穿针线穿不上等,针对这些表现,我们对聋童进行“挫折教育”,使他在一次次失败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从而体会到克服困难、跨越难关之后的愉悦。

第三,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创建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

在学校走廊和教室挂上身残志不坚的优秀残疾人的画像和事迹,给聋生们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聋生起着一种无声的心理暗示作用,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聋生进行心理沟通,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处处关心、照顾他们。学生病了,要主动带他们到医务室看病,叮嘱他们吃药;天气变化,要提醒他们添减衣物;在聋生受到挫折时,轻拍学生肩膀以表示鼓励和安慰;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功时,要用掌声和微笑表示鼓励和肯定。

第四,加强职业教育,让聋生走向社会

聋哑学生和正常人一样,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回归主流。近几年来,我校对聋生进行了刺绣、按摩、舞蹈方面的职业培训,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成为社会中真正的劳动者。例如:叶正武同学在南昌残疾人培训中心任职,他的刺绣作品远销日本和香港。我对聋哑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也是无形之中对他们进行了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协同合作。通过劳动,他们体会到了工作中的幸福,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的自信心、感恩之心、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储存。难道说这不是最好的心理治疗的良药吗?

第五,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建立完整的心理辅导档案,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如全校开展“自我服务”比赛活动,聋生在比赛中不但增强了整理内务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竞争意识和自立、自强的能力;通过与芦溪中学开展“手拉手,增友谊”的活动,使聋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总之,培养聋童健康的心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在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并有的放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生活中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尊重聋生的人格,帮助他们排遣心中的烦恼,使每一位聋生都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特殊教育学校)

谈谈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篇9

谈谈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柳河县姜家店小学

王渊阔 我认为重要性不言而喻,总结一句话:从小学法,长大懂法,不会犯法。

记得在一家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确实如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一,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通过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法制思维,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用法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把法制教育深入到中小学教育中,是社会的需要、是学校的需要、是家长的需要、更是学生自己的迫切需要。各学校应以此次普法依法治教为契机,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法制教育,努力弘扬法治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其三,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小学生的自我保护,防止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10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对此多有报道。近几年来,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学校教师应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1)学习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2)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此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1、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学科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学科教学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学科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那么,在学科课堂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关怀爱护学生,从心底里沟通情感。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方法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青少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成长阶段,维护自尊是他们强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而经常及时地表扬一个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这些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困难生,许多困难生的真正困难并不是他的笨拙,而是他的自卑、畏难的心理,因为长期面对诸多的批评,使他们缺少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对自身的能力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现状,急切希望能得到帮助,这时如果周围的人与事不能吻合他们的心理状态,便逐步向负面发展,成为与教育相斥的心态,处事待人表现为一讲就烦,一批评就反感,就形成了所谓的逆反心理。教师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教育回忆,赞美、表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2)、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当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别人的赞扬时,通常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对待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赞美,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老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会让他一节课都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而应把赞美的话多向学生说,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到兴奋,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厚了。教学实践中,发现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自然要表扬学生爱动脑,不怕难题,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万一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问题,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短短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间心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生的双边和谐的活动。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违纪行为,教师也要选择婉转的语言,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中下学生,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2、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既然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组织者,教师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设心理环境,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校园建设要有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培养良好的“四风”,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可见,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谈谈礼仪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 音乐 幼儿潜能 开发 重要性

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全面素质方面,在对幼儿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方面,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陶冶幼儿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良好审美情趣,而且可以启迪幼儿智慧,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充分发掘创新潜能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幼儿智力开发创设了良好平台。歌唱、律动、舞蹈、节奏乐、打击乐、音乐表现与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增强对艺术的敏感性,还可以成为孩子们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以审美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幼儿欣赏意识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长期以来,幼教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用一些属于专业艺术教育或特长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看待幼儿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播,忽视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操练和欣赏意识的培养。因此,把幼儿音乐教育方式与创新相结合,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1.注重音乐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加强其在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在审美活动中,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音乐作品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如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讲解小乌鸦懂事,“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与艺术想象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内容,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2.关注音乐对幼儿的素质培养,考虑其发展智力因素关联的创造性潜在能力,制定新颖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就要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活动,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做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首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伴随音乐做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观察天气、听雨点声赶快回家的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感知中活跃起来,创造地表现自身潜在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

二、以艺术为传播点,开阔幼儿求知视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既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大长生形成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造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如在小班(3—4岁)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聆听简易音乐、欣赏形象图片、模做动作、说出感受等,说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物体。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有效地以儿童的特点和兴趣为切入点,选择鲜活实在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把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融于教学方法之中,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开发幼儿潜在智能,激发幼儿表现欲望,诱发幼儿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选用上寻找能够充分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意象到内涵、从结构到风格等都应以贴近幼儿生活为思考点。如歌曲《数鸭子》就是一首富于生活情趣的材料,教学时,教师伴着音乐进行边唱边舞的示范,让孩子们通过情境表现体会歌曲内容,从而在歌词中找到与生活中相似的情趣,并引着幼儿学习和表演。这首歌曲内容生动、画面感强、语言生活化,常作为教学内容并为孩子们所喜欢。再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是一个容易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范例,旋律起伏不大、歌词语言明了、画面清晰可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早地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这样只会是教师单向地发挥作用。教师采取画面导入、语言讲述、音乐点缀、情趣创设的方法往往会获得超乎预期的效果,让幼儿在学习和表现中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培养爱护弱小、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选择这样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具备的一定的教育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又能够在童趣洋溢的教学内容中适应幼儿年龄和心理上的特征。

三、以创造表现为着眼点,启发幼儿创新思维。创造是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的一个词,它代表着我们的教育驶向了一个新的方向。尤其是对幼儿而言,他们处于一个最佳黄金时期,他们这时候生理、心理的各种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的工作就是以音乐作为启迪。

1.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联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的活动中,往往伴随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如创编中班舞蹈《我的好妈妈》,可以通过旋律刺激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出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关心妈妈的,从而促进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艺术感受力、表演动作的积累。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更激发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幼儿在欣赏有关动物的歌曲(如《小小乌龟上山坡》)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等。如教学《小鼓响咚咚》时,引导幼儿欣赏歌曲中塑造的爱护妹妹,为了让妹妹睡好觉而放弃玩小鼓的哥哥形象,潜在感染幼儿创造与表现的情感心理,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科学性开发。

3.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进行大班(5—6岁)歌曲《大树妈妈》教学活动时,一边结合歌词想象大树与小鸟等优美画面,一边引导幼儿联想妈妈对他们的博大真爱,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幼儿思维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同时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幼儿思维中不同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参与创造性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造美。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我学蚕宝宝》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六年级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