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共18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1

东辰一小

李虹霞

我从事美术教学已经有十六年时间,从懵懂到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段深入,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是苦乐相伴。其实美术课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它能使学生感受美;更能使学生热爱生活。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在越来越充分地得以体现。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堂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对于教师来说,备课首先要进行的、想让学生掌握好多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兴趣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教学设计就在课堂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课堂中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教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实每节美术课,教师都需要充足准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如:“儿歌猜谜”“讲述故事”“欣赏课件”“实物教具”等等往往在课堂中结合运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五年级《唱起来、跳起来》这一课,我不光费尽心思、精选、侧重各种性格、人物的面部表情,重视自己直观演示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音乐、舞蹈是怎样的一种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分享的空间,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因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影响,“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以致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地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大大缩小了学生想像的空间,使教学失去了活力。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位“画家”,而是使未来的画家在这个阶段受到更好的启蒙教育。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如果对学生进行单纯、机械的技法训练,他们的兴趣将被抹杀,小孩子爱创造、爱幻想的资本也由此而被荒废。但如果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对将来的技法训练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没有创新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自己的东西,只能一味模仿别人的作品,因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教授技法更加重要。在学习进行练习时,要勤于巡视,看到能大胆创新表现作业要及时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这为学生是怎样来画的,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习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不要怕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欣喜若狂,信心倍增,更乐于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自主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中,评价对孩子们来说是绝对不可少的,每个学生有要求进步的愿望,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他们的画充满了梦想与天真的色彩,非常渴望老师对自己画的画有一个好的评价。可以说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能否继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时候,评价手段与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此,我们应该不断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作品是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等。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时候,评价语以调动、激励的话语为主,给学生评价时不要千篇一律,都是“真好、不错„„”之类的言辞,这样根本起不了表扬的作用要用“你的想法真棒!”“某组同学在制作中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等。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在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进步大或者一直很优秀的学生,除了给他们打上相应的等第进行评价外,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业纸上给他画了星号。对于学生的独特想法,我会毫不吝啬地奖给他们一个翘起的大拇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倾向,改进,思考,学习

一、值得关注的几种倾向

1、课堂教学有形式主义倾向。

形式主义倾向课型主要存在于公开课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各种学习方式, 不论问题难易, 喜欢让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竞赛, 表面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似乎学生学有所获, 其结果可能是学生疲于讨论和竞赛, 对讨论和比赛形式产生厌倦情绪, 学习无所收益。

2、追求共性, 不太尊重学生个性。

美术是非常强调个性的学科, 然而有的教师在美术课上喜欢用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 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 这是不尊重学生个性的一种表现, 是应试教育在教师头脑中的残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应该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特点, 优势更加明显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尊重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3、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有教师这样说过, 现在课堂教学太方便了, 只需制作一个课件, 课堂上不需要粉笔和任何道具, 轻松搞定。笔者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 也看过不用粉笔和道具的美术课, 美术课是不是真的不需要粉笔和其它道具了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美术课即便是提倡淡化美术技法的今天, 教师的示范、演示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

4、过于注重评价环节。

笔者听过一节高中美术欣赏课, 每欣赏一件作品, 教师总要叫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另一组同学予以评价, 教师还要小结, 课堂上用于评价的时间过多, 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教学重点不突出。其实这位教师的想法是想在课堂上突显新课标的要求,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教学的几点思考

1、热爱教育, 尊重学生, 不断学习, 完善自我。

热爱教育是大前提,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 才可能尊重学生, 并不断学习, 完善自我。有的美术教师因为外部不利因素, 如学校不重视, 校内教研人少不好搞, 校际交流少, 外出“充电“的机会也少, 就放弃了自身的努力, 得过且过, 这样的教师没有想过, 如此下去, 自己有一天会被社会所淘汰。在当前学校教育还不太重视美术教育的情况下, 美术教师更应该迎难而上, 克服不利因素, 创造条件搞好课堂教学。

2、树立正确的“好课”评判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具有生成性。它“不完全是预设的, 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有互动的过程。它不应该具有表演性质, 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场所。不要认为把所有的形式考虑进去, 这堂课就成为了好课, 这只能成为形式的华丽堆砌, 学生并不能有所收获。一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 “课不可能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不论是公开课, 还是随堂课, 教师不能完全把预设与课堂教学等同比较, 认为没有达到预设就不是好课。把一堂课上成平实、充实、真实的课才是好课。

3、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良好的学习情境, 会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者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挂起钩来, 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 “以此来建构起能灵活迁移, 应用的知识经验。”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觉参与, 帮助学生学习。比如我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由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 再配以古代山水画, 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诗与山水画的关系, 理解了山水画的意境美。为了使学生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我让同学们比较排笔与毛笔的不同之处, 并尝试运用排笔和毛笔分别临摹中国古代绘画, 从中体会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魅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需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设置出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情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知识交流的过程, 是心灵沟通的过程, 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每一位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既关注学科本体, 更要关注课堂教学效益。愿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方面的“艺术家”, 把每堂课创造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这不是更高的美的境界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3

案例一:“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什么?一起来小组交流一下吧!”

相应现象: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齐刷刷地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你一言我一语,人声鼎沸、眉飞色舞,交流场面极为热闹,然后是小组汇报,说的头头是道。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合作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是这样的合作交流真的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体现了合作的理念了吗?合作交流在这里究竟体现了多大的价值呢?

反思1:教师对培养独立与倡导合作两个观念应该如何把握?

毫无疑问独立精神与合作精神都是良好的人际品质。独立思考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既有“独立”又有“合作”,“独立”中有“合作”、“合作”中体现“独立”,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正确的分配。试想一个对学生没有任何挑战性可言的教学目标,还有“合作交流”的必要吗?

反思2: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恰当把握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关系?

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但我们也要清楚小学生由于受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合作;学困生大多成为听众,参与美术活动机会少,长此以往更使部分学困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教师在评价时也往往只注重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那么,这种流于形式又忽视个体关注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价值何在呢?

所以,个人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时,既要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又要加强合作技能技巧指导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异质分组,并确定有价值的合作内容,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时更要加强监督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唯有如此,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会有较积极的反映,合作学习才能显示出对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

案例二:“你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就用什么材料表现,你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表现”

相应现象:教师在美术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学生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实现了同一教学目标,有的说我喜欢用彩色笔来画,有的说我喜欢用剪刀来剪,有的说我喜欢撕纸贴画……最后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实施教学。

反思3:“学习超市”式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美术教材中可以随意采用吗?

表面上看,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和材料参与美术活动,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里我们且不说在同一课教学中教师尊重多数学生的意见实施教学,是否违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难道这种自选媒材、自选表现方式的“学习超市”式的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可以随便使用吗?新教材对美术活动按照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各有侧重之处,形式和内容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试想教师如果过分放手实施“学习超市式”教学,势必造成学生在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形成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与重复。

反思4:教师设置“学习超市”,学生的主体性能在课堂中得到真正的体现吗?

教师真的可以做到让学生想用什么材料表现就用什么材料表现,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就用什么方法表现吗?事实上,无论在教学客观条件上,还是教师的主观意识上都没有真正得到实施。教师往往是“虚晃一枪”、“真主意,假商量”,况且学生根本没有选择媒材的充裕条件,最后教师还是赶着学生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陷阱”中跳。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4

姓名:孙富波单位:林甸县红旗镇中心小学总校电话:

***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新课改倡导的小学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美术课的课前准备。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不光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舒缓的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

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美术课的教学。

1.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

2.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的奶奶(姥姥)懂得剪纸艺术,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是我在上完剪纸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哪一个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5

新课改环境下的美术学习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训练,更重视的是一种思想学习,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成为一种文化学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课堂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

在关注整体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新课改強调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个体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新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強调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习过程,力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结本课得失,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比较新颖。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帮助学生酝酿情感,积蓄创作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用爱心、善心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2、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把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在律动环节中,让学生演一演,做动作,表现动作的美感,老师帮助学生进行修改与添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表现欲、创造欲更趋强烈,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情感交流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爱和美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大胆交流,大胆着笔,创造最美的、独具个性的形象,画出自己最想画、最想表现、最有意义的内容。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教学失误,因为时间很紧,备课时间短,对于学生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部分学生画的内容简单、空洞,人物形象过于简略问题没有仔细研究对策,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的课堂作业不够完整,缺乏表现力,影响了最后环节的呈现。如何引导孩子表现真,善,美,还需要在今后课中注意。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篇6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花衣裳》一课为例,请学生做服装设计师,为动物去参加歌唱晚会做服装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喜爱的动物制作迷彩服,并发表“动物模特”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篇7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驱使他们不断进步的源泉。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比较热情好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更喜欢游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将游戏应用到美术课堂上,从而活跃美术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参与中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 遨游太空》 这一美术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你们对里面的外星人喜欢吗? ”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反应非常热烈, 这时候教师再随机选择几个学生表演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候整个课堂都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下。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一定的想象,不但能够将美术知识学习的更加透彻,还能够使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更加有激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利用小学生特有的语言形式与孩子们进行对话,让他们能够对教师打开心扉,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通过引导每一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会各有不同,但是无论结果怎样,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内心得到了肯定,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使得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有特色。 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具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而是通过学生眼睛去观察,通过对于事物的记忆力去大胆想象,从而表达自己的一种感受。 为了使学生的这种创造性得到发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灵活调动学生的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美术的真谛。 例如,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手套形状的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在上面添加一些东西,从而变成另一种事物。这时候学生会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画出大树、楼房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运转起来,从而表现出浓浓的创造性。

三、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完善评价机制,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对于学生创作的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应该积极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对于完成学习任务不理想的学生, 教师也不应该批评教育学生,应该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偏差,从而发自内心改正。 通过构建这样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术的乐趣。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就应该有针对性地教学教育,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专业素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要:近年来,教育部门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落实教学方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8

一、挖掘美术学科的素质教育因素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素质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美术能力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这主要体现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学生通过对美的感受、鉴赏,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头脑中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对其今后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笔者认为,在美术素质中,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这四方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力、鉴赏力的提高促进了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而表现力、创造力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使感受鉴赏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不是健全的发展方式。在这四种能力中,创造力是较高的要求。心理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们运用智力,通过在现实生活中从未出现过的生产活动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社会需要,一是从未出现过的。创造力的发展要以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为基础。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对艺术创作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他认为进步的思想、高尚的人格、精熟的技巧这三者是创作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也正说明了通过感受鉴赏而形成的审美意识、思想人格及艺术的表现实践活动对创造力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走出课堂教学的几种误区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评定一幅画好不好的标准是画得像不像。如果学生的作品与原作不像,这节美术课就是失败的。这样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要摆脱这样的观念,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各样的鸟,不能重复。这样就使学生发挥潜能,积极探索,求新求异,激发了创新意识和好胜心。学生都非常热情,发挥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那些希望有所创新,却找不到方向的学生,往往是听之任之,使这些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创新不一定是要创作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作品,将一些现有的作品做恰当的改变,同样是一种创新。

如在教授美术教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克服教学中急于求成及单纯侧重某一方面能力培养等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

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学知识、长能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由此可见,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的发展又是渐进性的,同时也是阶段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发展的过程。首先,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如在上欣赏课时,对于一些中西方古代作品,假如教师不考虑作品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距,未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初步了解,未对当时社会背景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而急于进行不切实际的欣赏,学生不可能感受到艺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不能真正被艺术作品所感染。长此下去,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既有量的渐进,又有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内容、研究教法、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客观定位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正如摘苹果一样,苹果位置太高,会失去信心;太矮又会失去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摘得到果实”,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获得发展。

(四)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不能只是从专业角度上审核,更应该从作业深层次蕴含的因素考虑。学生作品的成功与否,不能只是用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进行横向的比较,而是要看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注意与其原来的作品做比较。尤其是在评价那些后进生的作品时,更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从而能够进行鼓励与赞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自己的作业水平。

当学生的作品质量有了一定提高的时候,我就会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公开表扬,赞赏他们的努力,使全班学生都为他们感到高兴,并且鼓励他们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探索表现美的方式。

用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关怀。教师要用美的法则、规律加以引导,让学生通过探讨找出作品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从而完善作品,让作品更加完美。

以上是本人对教研工作中有关加强课堂教学的一点浅显的体会。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种变革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急需变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实践、反思,为小学美术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反思 篇9

《让大家认识我》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的第一节课,分为两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充裕。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会自我介绍给对方,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境,以画自己的形式交流,学生反映热烈。在交流中互相增进相互了解,融洽彼此感情。我采用学生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学生看看比比谁把画面画的大、饱满,形象直观地比较使学生发现把画变大的优点。学生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学生还有余力,老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创意表现。

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如在“撕”后让学生谈谈感觉,是想引导撕痕留下的立体感。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第二教师示范部分注意步骤,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

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现的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同学表现的淡漠。如何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等变现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游戏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反思 篇10

在第一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方法,我通常强调学生使用刷钩完成轮廓然后用彩色铅笔绘画,这幅画是单一的形式,无聊。这个学期的课程是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感受画线的乐趣。

线条画也是儿童绘画的主要形式,主要是线条的形状。通过顺畅的线条学生可以任意,折中思考自己的感觉,任意性是非常强烈的。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更喜欢这种新的绘画形式。首先,我通过解释这些线的基本知识,通过解释线,线,面,黑色,白色和灰色,然后通过欣赏线的学生理解使用点,线,面作为一个表达方式描述一些简单的装饰方法,如加,变形,重复等装饰技巧。当教导学生工作时,我会发现一些与日常生活接近的主题作为对象的描述,如美丽的鱼,可爱的小鸟和其他有趣的小动物图像,以刺激学生的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11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0-01

以往的教学模式缺少了师生互动,一般45分钟课堂大多都是教师备好课程,课堂传教,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就是记笔记,勾划重点,课后温故或者牢记要点。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老教做派,师生是需要有充分的互动来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必须适应先进教学理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在原有的教育理念上接受新课程改革,在课堂上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有激情、有活力,让学生来自主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接受语文知识。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引导之一,语文本来就是比较有意思的课程,他包含了很多小故事,我们通过这些故事给学生传达人生的价值观让他们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师如果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故事中所表达的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事半功倍。教师教学理念的提高有助于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去改变和适应了。

二、学生成为课堂主导,但也应张弛有度

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但是也会存在过度改革现象。教师们希望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昏昏沉沉的听着重点,记着笔记,所以会让学习们自由组队讨论,语文本来就是一种人文文化,在相互沟通和探讨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比如在学习诗词或者一篇文章时,教师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理解诗词的寓意,可以同桌或者组队讨论。这个时候学生一般都会闹哄哄一篇,学生本就是贪玩的时候,很多时候在讨论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嬉闹。

三、新课程理念下新旧语文教学模式应有效结合

新课程的改革是政府对教育的大刀阔斧,自上而下都有无数双眼睛关注着我们教师怎么样去落实政策。听课、考察、审核,成为新课程落实后上级对教师的一种考核标准,因此很多教师都会彻底放下以前旧的教学方式,来迎合新课程的改革。根据走访听课,我们看到课堂中教师都会放弃让学生阅读、默读文章这个环节,为了突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精力用在怎么样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能积极活跃。分组讨论、举手抢答、赞美学生,一节课下来看似气氛到位、符合新课程的立意,同时对于教师的考察上也会给予肯定,但是细心考察这样的新课堂忽略的却是语文课堂本身的含义。阅读、细细品读文章看似死板、枯燥、老旧,却能让学生静下心来理解字词的基本意思,从而真正过渡到感悟、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意义。改革并不是一定要抛弃之前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旧结合,新课程是让我们去学习借鉴并不是推陈出新。

四、新课程改革需要统一性

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各个中小学的统一实行,在改革政策下学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政策,来促使教师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在整体的改革春风下,并不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适应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一些学校和老师也只是对于落实改革停留在表面上,很多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命令,形式上进行新课改革,实事并没有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或者具体的教学当中,只做到形神相似实质却相差悬殊。在中小学语文教师中难免存在一些老守旧派,他们习惯于旧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愿意进行改变,在改革的情势所迫下只会敷衍了事,这样造就了很多教师根本没有重视新课程改革,没有做到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的统一性。

五、属于学生的教学课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的语文课程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而不松弛的一个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走进语文的世界,去天马行空想象文章和诗歌所带来的意境,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新课程的改革主要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自主去进行学习、讨论、把课堂交予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会不断完善着,这就要求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各种显现弊端,进步的同时学会反思。希望这次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12

在美术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艺术文化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也是美术教学改革向科技化和人文化迈进的必然选择。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 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少美术现象不可能在传统画笔下完成,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美术教学案例也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 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美术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营造教学气氛,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融合的交汇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而使美术教学内容化难为易, 化静为动,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 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 有效巩固美术教学效果, 促进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媒体演示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关系, 因为多媒体模拟教学无法让学生感到实验事实的真实性, 它应该在很大程度促进美术教学, 但不能完全取代美术教学本身,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 同时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 使两者结合起来, 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 以达到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促进美术教学改革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民族文化精神与美术教学的成功实践融合在一起,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培养实践探索能力,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美术教学实践, 进一步挖掘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潜力, 有效促进当代美术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在模拟生活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美术创意的整合。因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声音于一体,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 演示各种静态和动态的美术教学过程, 通过声形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 增加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性体验认识, 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美术教学概念,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通过繁琐而抽象的语言来讲解, 而学生又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宏观的概念, 然而通过多媒体演示, 学生对各种美术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抽象的文字记忆转化到形象的图文记忆中来。美术教学中的很多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案例, 都能体现贴近生活, 让学生更有熟悉感, 更能从中找到艺术的特点, 从而激发学生在探索精神驱动下踊跃参与实践的积极学习兴趣。多媒体化教学, 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 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时转变教育思想, 以全新的人才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配合国家人才战略。美术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科学构建以提高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 以提高美术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 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以全班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提高综合素质, 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 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在美术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 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激发差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 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要为每个学生都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环境, 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 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知识潜能, 最终实现在美术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在美术教学改革中强化民族文化精神理念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 发挥民族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勤于实践, 勇于创新, 积极探索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 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 新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系统, 它以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 能够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帮助学生快速提高美术实践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 数字化系统当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 可以将以前做不了做不好的教学内容拿到讲台上, 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奇特的艺术实践水平。数字化信息技术把图、文、色综合为一体, 进行高效率多状态多角度开发利用,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美术教学中结合数字化多媒体优势,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 变抽象为直观,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传统教学实验很难完成而且效果不是很好的教学课件, 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弥补了教学手段单一的不足, 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助于学生对一些复杂的美术规律进行理解和学习, 当作为学生的探究工具时, 要注重认知深度的拓展, 加深学生对美术概念和规律的感悟和体验。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 为师生节省了大量时间,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引发美术教学模式变革, 为培养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用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

结束语: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满足了现代美术教学的多种需要, 不仅从手段上, 而且从观念上、教学模式上都引起了深层次变革。积极发挥民族文化精神的激励作用, 把现代美术教育思想、传统美术教学的丰富经验以及先进的数字化教育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必将对美术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合于美术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是进行美术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有利于促进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强化学生民族文化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思想支撑, 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 以信息化等新媒体技术的学科整合为美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绘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作为现代美术教学的新课题进行新探索, 有效推进美术教学现代化进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学欣赏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至关重要。今后的美术教学在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进一步彰显民族文化精神。

小学美术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13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吹点画,他们都觉得很新奇,在活动中,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前半部分我觉得不错,孩子们能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梅花树长得怎样?有幼儿答:弯弯扭扭的。孩子的回答非常好,我给了他及时的表扬,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我还在想怎样才能引导弯弯的这个特征上呢!又如:花瓣长得怎样?孩子回答:圆圆的。我事先想怎样才能引导到像手指的这个特征上,这样一说,圆圆就很像手指了。在第二环节教师讲解示范吹点梅花时,我觉得讲解已经非常详细了,在孩子操作前,也提出了操作的要求。

到了第三环节幼儿操作开始慢慢不行了,孩子用水粉笔慢慢的在滴墨水,但是滴一次不够,两次也不够,需要滴好几次,他们的耐心慢慢在磨灭,有的幼儿就滴一两次开始吹,就叫嚷起来了:“老师,我吹不出来。”我忙的不可开交起来,好几个孩子都吹不出来,可把我急坏了,后来就匆匆收场了。我左思右想,可能是用水粉笔错误,应该用毛笔,因为水粉笔比较小,蘸不到墨水,导致滴不下墨水来,记得去年是帮孩子们滴好的黑色颜料,所以效果不错。不用毛笔可以用眼药水的瓶子,这样一滴就会有很多墨水滴下来了。还有可能是这个墨水的浓度太高了吧,如果给它稀释一些,可能会好一些。孩子在吹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由于我没有为他们提供吸管,这是考虑上的不足,如果在准备上更充分一些,也许效果会更理想,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果解决了吹画的难题,那么后面的都不是问题了。在用手指印梅花时,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反思优秀 篇14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着特殊意义。把艺术教育由专门传授技法技能转为培养素质这是美术教学的革新。贴合现代教育思想与规律,在基础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质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那里我想谈我一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齐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进取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能够画在桌子上,能够“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能够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我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能够采用开放的教学资料。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15

一、反思教育观念

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要吃透新课标的要求, 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 不能让学生成为解答数学题的机器, 而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比如, 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推导面积公式, 或者通过自己的演算, 或者借助多媒体来演示操作实践, 然后直接把推导出的结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告诉学生。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上下大工夫, 要舍得花费时间, 可以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 让学生算一算“一个用80×80厘米的地砖铺就的大厅的面积是多少?”他们立刻会想到“大厅地面共用了多少块地砖”, 只要知道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所用的块数, 很轻易就能算出大厅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学会与时俱进, 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

二、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间接地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我们不但要学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还要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一成不变, 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要考虑哪种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中, 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进而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当前,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已经变成了各种各样特近生活的实际问题, 比如, 商品买卖、旅游、做游戏, 及找规律等。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 而非不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进行反思, 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 以及学法指导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设计, 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设计精彩的富有悬念的导入, 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培养克服困难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关注全体学生

长久以来, 我国的教学形式采用的都是班级授课制, 这种授课模式强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以及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其优势是节省教学资源, 是以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的。事实上, 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班级授课制容易让教师在教学中“一刀切”,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因此,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 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差异的, 能力水平是不相同的, 要学会因材施教。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 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 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 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 达到基本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为依据来开展教学, 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 通过多种措施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多开展探索型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等等。

四、改变评价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 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 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 既承认个人的局限, 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 不苛求自己, 也不苛求别人, 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 淡化“区分”, 突出“转变”, 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 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 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 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 能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其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不止以上四个方面, 还涉及更多的问题, 如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反思教学手段、反思教学模式等。总之,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真正做实、做真、做深。这样, 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反思的乐趣, 才能体现反思的价值, 才能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摘要:教学反思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帮助学生更轻松高效地开展学习。

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初探 篇16

【关键词】小学美术 改革策略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都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密不可分的,它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转变美术教育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又必然导致迥然不同的教育后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都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要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外,更要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家长和学生是美术教育行动的主体,家长无所畏,学生不当回事,导致学习用具不带、上课不遵守纪律,是导致美术课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美术课只是点小课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迫在眉睫。

那如何转变家长和学生思想观念呢?首先,提高认识。为了调动家长与学生的积极性,可建议家长与学生多看典型案例,极大地激发家长正确教子的责任感、紧迫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美展活动。以开放性原则为主,让家长看到学生的作品,这主要是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教学的综合规律性,让家长明白到现行的美术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学科,而是与其它学科合作、互动的学科,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认识。再次,可约见教育方法不良的家长。家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共同商讨如何教育学生最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虽然当今处于信息时代,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为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代表,任科老师登门家访,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商对孩子的教育大计,具有极强的人情味,深受家长欢迎。

还有要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应加强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及改革过去的教育评价方式。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习惯用“一把尺子”管理———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应树立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首与知识并重、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的质量观,对学校进行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核来界定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有效地运用智力玩具、七巧板拼图、石子摆图、玩橡皮泥、撕纸拼图……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给儿童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如有尝试用蜡笔,水粉,国画颜料,水彩,等。尝试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

还可走出课堂、就地取材。小学生生活的空间太小,他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小鸟关在鸟笼里生活,虽然有吃、有玩、能跳跃、能鸣唱,但鸟笼并不是鸟的世界,大自然才是鸟的世界。他们如果只是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天天临摹,是不行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多面对真实生动的花草树木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去校园、村庄,田野写生,这是我们小学的优势啊!让他们与社会有所接触,有所认识。了解社会,了解世界,通过各种方式,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为进一步创造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各科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防也试试,做好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方式。这里不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有各科的合作,如在美术欣赏课可将美术与音乐与历史与思想政治等科目合起来。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樂,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还可将美术与环境保护教育、美术与语、数、英、体及手工劳作有机结合起来上。把美术课堂变成学生的实验场,可多开展些工艺课(加强动手,增强创造力)如拼贴画,用非笔之“笔”画画。也就是用我们身边的任何材料--手指,头发,废布头,稻草,绳子,树叶等等。可以创作出奇妙的作品。这能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骨干教师

下齐心合力帮助教师从课堂教学中找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借此缓解重竞赛轻课堂的现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人人研究课堂教学”的氛围。

通过美术教育网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及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要求教师重视开课前的准备过程,淡化开课的结果,树立正确的教研意识。通过美术教育网美术教师相互交流专业及课堂教学的一个地方性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教研员能及时了解各个学校教师的专业及课堂教学情况。使全区小学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气氛,鼓励、培养教师的专业及课堂教学竞争意识、钻研意识。

五、为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的机会

造型艺术、绘画技巧、欣赏水评等都非一朝一夕能提高的。要想老师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视觉艺术就是人们眼里所见的一切事物。只有老师自身欣赏水评提高了,才能让学生的欣赏水评提高。所以政府要为美术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的机会。

在有些学校就算是有美术教师也让其去上其他的科目,没有让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学校要专人专用,改变美术教师“师资”浪费的现象。

推行导师制,通过网络让新老教师之间自愿结对,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鼓励教师组织、参加其他有益的美术团体,促进美术教师的多元发展,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此展示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赢得同事、学生尊重,提高社会地位。鼓励教师举办教师个人画展,教师联展、巡回展。以展览的激励方式弱化残酷的竞赛,激发每位教师的创作热情,使美术教师队伍更快乐。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主要是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着分析一下出现的原因,尝试着想了一些相应的解决之道。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10月11日。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17

保守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只很难培养出同学的发明精神,而且会泯灭同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同学的发展。

新课改倡议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同学对艺术的感受、表示和发明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立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同学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同学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同学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资料和方法,让同学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方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同学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同学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溢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沛让同学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同学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同学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同学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同学自身动手调配颜色,同学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时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身的新发现,同学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同学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同学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同学探索的自由,要让同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同学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干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反思 篇18

1、大多数学生课前能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建筑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观察分析,初步了解了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学习中我还注意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最后,大多学生都能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个别学生表达能力稍差,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中还应加强引导。

2、教师要特别强调的是观察、分析以及起清墨稿后的检查和修改,使学生养成思考、分析后再动笔的习惯,提高绘画表现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通过起稿后的检查和修改,增强学生做事严谨、缜密的能力。

3、为了使学生了解京剧人物的形象特点,可多为他们搜集一些京剧人物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感受其不同的造型特点。另外,可利用学习课件,分析不同行当的服饰、动态特征画面构图及用笔用墨方法。

4、学生初步接触这样的练习,应通过对不同形象进行组合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悟魔术组合的内涵,在作画之前多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同形象不同的组合方法,以便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5、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密不够得当,线条画得没有秩序、缺乏变化的问题。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体会线条如何产生变化,主要线条可粗一些。另外,可根据所画的内容,适当用一些点和面,使画面更加丰富

6、本课学习,材料是关键,同时好的创意会决定成败,因此,提前安排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如学生的材料准备如何、是否有在市场上买的相框、工具的准备等。会协助学生进入状态,更好地进行想像和创造。

7、本课属于色彩知识练习,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内容,可利用演示或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验学习和掌握调色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调色方法,避免出现颜色脏的现象,提示学生用色方法。

8、运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为学生提供优秀作品,利用教材中的范作和教师示范解决。辅导学生选取的一组邻近色要与画面表现内容结合,注意体现画面的和谐。在调色中注意方法,使画面颜色协调不脏。

9、利用瓦楞纸镂空雕刻、拼贴绘画、印刷等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对于学生来说很新奇。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欲与创作欲,学生小组合作,大胆构思,在纸箱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的形象与肌理。在实践中感受创作的乐趣,在变化中调整思路,激发活跃思维,促进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不足之处是少数作品的层次的处理不够丰富,还应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或各种方式来丰富层次以增强肌理效果。

10、本课是属于设计领域的课程,首先我寻找学生带来的参观券,但是大出意料的事情是全班的学生之有三名同学搜集了参观券。大失所望但是由于使用多媒体学习展示了同学们准备来的超市小票以及参观券,分析设计艺术的特点实用与审美原则。设计出的作品要服务与生活。对比小票与参观券的对比从设计的特点来看那个你认为更为美观呢。学生们很容易的就分析出参观券更加的美观,带领学生分析 参观券中有以下的几个特征 :文字——图案——色彩——面值——副券——有效期 这六大特点。我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分析。

文字: 首先要对参观者利用文字说明白参观内容及主题;参观的地点这些特点要用文字在参观券当中说明白。

图案: 再参观券当中应用简明的图案描绘出参观内容的主要特点。

色彩: 要用色彩展现出参观券的色彩特点,具有审美的艺术特色。

面值: 在参观券当中要用文字的形式标明此次参观活动的门票价格。这个参观券是10元还是30元还是更高的价格

副券: 副券的目的与作用有这么两点第一是,给自己留下个凭证有些人利

11、通过大量的欣赏内容了解礼品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选择盒子与礼品要恰当,老师可针对作品选择对比,让学生了解基本方法。使内外部统一。在学习中,老师可借助一些方案、图案资料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了,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在大胆创作的同时,细致刻画人物表情与生动的动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细节,从而进行创造。

12、在学习中,老师可借助一些方案、图案资料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了,为学生提供直观参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在大胆创作的同时,细致刻画人物表情与生动的动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喜欢的细节,从而进行创造。

13、学生在设计时可能会出现笔的装饰过于繁杂,忽略了对实用的考虑的情况,可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创作中要加强老师的辅导,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4、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利用电脑制成一幅精美的画面,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15、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16、学生学习时会出现对一些历史时期作民族文化不了解的情况,要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17、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多姿多彩的,有学生的自方活动、有师生的共同探讨、有小组的共同讨论,有学生自发组织的集体探究,教师不可过多干涉,也不能放手不管,课堂学习应张弛有度。

上一篇:有关人心作文高中下一篇:世界爱牙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