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精选13篇)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1

——法学1402 16 林芷苓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位于我校图书馆一楼的校史馆,校史馆分为“金陵典学”“五轶乃达”“群星璀璨”“学海无涯”“桃李芬芳”“雨露甘霖”六大部分,展示了江南大学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千件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从1902年至今的百多年来,江大穿过风雨,成为了今天这个曲水流觞的美丽的“211”高校,食品,设计,纺织服装独树一帜。杰出的校友们例如洪平凡,邓鸿勋,季克良,王骏,吴仁祜等人的成功的希望!

我想,一个学校的校史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让老师让校外社会人士了解江大,更多的,是让每个江大人萌生一种自豪感!从前不知道是爱国实业家荣德生最初创办了江大前身,经过多年与各个学院的合并,江大的食品专业已经有“网尽全国英豪,食品天下第一”的美誉,1996年到1997年间,江大完成了从普通高校到国家重点建设的近百所高校之一。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在参观完校史馆后深深烙进我的心里。对于校友们的寄语,我也感慨良多,我想,那么多代人的努力,那么多校友的支持,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让江南大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学校好起来,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让一代代学子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莘莘学子出于江南,反哺母校,一个美好的循环式千金方式,我们不辜负前人的希望努力创造出成绩,不仅是为了自己人生价值的进一步实现,更是为了那句话:今日我以江大为荣,江大明日以我为荣!

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我们并不能说是已经透彻的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光辉成就,但是至少让我们感到了震撼和自豪,以及对这个学校的热爱也萌生了,我们应不断攀登前人的高度,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大学四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匆匆时间总是一晃而过,充实与否在于选择如何度过。所以我们应当现在就做好一个计划和目标,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虚度光阴。毕竟,曾经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高考,而现在,每个人的目标各不相同。守住本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尤为需要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2

(一) 建设校史馆必须充分依托档案馆藏资源

高校校史馆建设依托档案馆藏资源十分必要。高校校史馆, 是高等院校为记录和展示学校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成就而建设的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充分展现本校的办学成就和文化底蕴, 都在建设规模不等的校史馆。初建或者升级校史馆, 都要充分利用档案馆藏的资源优势, 这是因为档案馆藏资源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 无论是唯一性还是权威性, 无论是原始性还是系统性, 都与校史馆建设要求更吻合, 可以认为, 校史馆八成以上的资料应当来源于档案馆, 其他途径只能作为补充。

高校校史馆建设依托档案馆藏资源完全合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档案馆为校史馆建设提供档案资料, 是法规赋予的职责, 是岗位应有的使命。能为校史馆建设提供足够多的档案资料, 证明档案资源建设富有成效, 使档案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由于档案馆与校史馆的渊源关系异常紧密, 多数情况下, 两馆合署办公, 或者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高校校史馆建设与档案馆藏资源就不再是依托关系, 而是职责所在。

高校校史馆建设依托档案馆藏资源非常适用。依据职责规定, 档案馆必须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收集, 必须开展规范化的档案整理和保管保存, 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编研, 因此, 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 查找收集的便捷性, 档案实体的保真性, 都能达到校史馆建设的进度要求和质量要求。

(二) 建设校史馆可以丰富完善档案馆藏资源

校史馆建设丰富馆藏资源的必要性。由于各种原因, 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资源建设上还存在不足。一是对于应该收集归档的档案资源, 在各个时期的规定不一样, “应该”的范围在变化, 其趋势是不断扩大延伸, 越往前期归档的范围越窄。二是对于已经明确归档的档案资源, 由于体制、机制、人员、财力、馆舍等复杂原因, 没有做到应归尽归, 未能杜绝“遗漏”之处。因此, 馆藏资源还是“有限”。在建设校史馆的过程中, 学校往往采取一些更有力的措施, 征集到一些重要档案资源, 这就为充实馆藏资源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经过一定的程序, 进行档案属性和价值鉴定, 可以将那些符合条件的资源转化为馆藏资源。特别是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 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工, 形成二次实物、声像资料, 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的形式和载体。

校史馆建设丰富馆藏资源的可能性。档案是一个时空变化概念。在时间维度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进入“视线”的档案资源会逐步增加, 通过挖掘, 找到新的档案资源, 也包括过去“溢出视线”的档案资源。在空间维度上, 由于教职员工、毕业校友的不断增加, 产生档案的“土壤”在扩大, 通过拓展, 就可以找到新的档案资源。

(三) “二馆”资源既相互联通又各有侧重

高校档案馆藏资源范围是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确定的, 目前分为党群、行政、教学、学生、科研、产品、基建、设备、财会、出版、外事等11大类。而校史馆在模块设置上并不按照档案分类规定, 而是根据所确定的功能和赋予的特色构建展示内容, 划分展示板块。如果把“二馆”资源比做两个大圆的话, 二者关系应当是有部分互相重叠区域的两个交叉圆。也就是说, 虽然校史馆建设必须依托馆藏资源并且丰富完善馆藏资源, 但并非所有馆藏资源都适合作为校史资源进行展示, 也并非所有校史资源都能作为馆藏资源最终进入档案馆依法保存, 二者是既相互联通又各有侧重的关系。

二、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源于档案馆藏资源的具体内容

以笔者所在的南华大学为例, 正在进行的校史馆建设对所需基本档案素材按照六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了框架设计。先从南华大学校史的大事记中寻找线索, 再从档案馆藏资源中查找、汇集和整理。具体板块分为:

(一) 奋斗篇

根据先纵向、后横向的框架结构: (1) 收集整理学校沿革, 中南工学院的发展历程、衡阳医学院的发展历程、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南华大学合并成立、共建、申博、升一本等标志性历程的文本资料和数据资料。此项资料基本属于文书档案, 且基本能基于现有档案馆藏资源得以实现。 (2) 收集各时期的校徽、学生证、毕业证、课表、工作证、代表性讲稿、教案、讲义等“若干第一”的实物资料。此项资料大多属于实物档案, 可以通过无偿收集和有偿征集的方式获取。 (3) 收集各时期成立和变化的上级文件, 初创时期的领导讲话照片, 各时期的党政一把手照片, 各时期的建设现场典型照片, 音频视频等体现“艰苦创业精神”的见证性资料。此项资料包括照片、音像、声像等类别档案, 现有馆藏资源较欠缺。

(二) 关怀篇

(1) 收集省部级以上领导视察学校, 接见校领导, 题词、批示, 照片与视频等资料; (2) 收集社会各界给予关心、支持方面的事件、项目、实物照片与视频等资料。本篇资料大多以文书、照片、数字档案为主, 现有馆藏有一定资源, 但不够丰富。

(三) 人才篇

(1) 收集符合一定条件的优秀人才的贡献和风采资料; (2) 收集符合一定条件的优秀校友的贡献和风采资料。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入选条件, 确定名单, 注意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和适当平衡性。本篇材料以文书档案为主, 现有馆藏资源较多。

(四) 特色篇

围绕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等优势特色学科: (1) 收集有关的科研机构、科研平台基地、科技项目、科研成果、著作、专利, 以及成效评价与交流等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 (2) 收集科研过程中体现科研精神的“故事”资料; (3) 收集有关模型、用具用品、现场实物照片、视频音频等见证性资料。本篇材料在现有馆藏资源中以文书档案为主, 其他形式档案较欠缺, 需要相关科技部门和负责人大力配合才有可能逐步充实。

(五) 成就篇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成就、师资队伍发展成就、办学条件改善成就、人才培养贡献成就、社会服务贡献成就等五大方面: (1) 收集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各级重点学科 (临床专科) 、各类本科专业、各级各类教学基地平台、国防生培养、留学生培养、历届毕业生、师资队伍发展、校园发展、科技服务、医疗服务等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 (2) 收集有关批文、奖状奖牌、证书、代表性教材、用具用品、校园建设场景、社会服务场景、人物照片与视频音频等见证性资料。本篇材料在现有馆藏资源中以文书档案为主, 其他形式档案较少, 需要校史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开辟新局面。

(六) 文化篇

围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及南华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一基三实 (即夯实人才队伍之基, 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 和一路三建 (即走内涵发展之路, 加强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与排名建设、学科水平评估建设、ESI为标志的创新能力建设) ”等学校发展思路: (1) 收集各个时期的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思路的文本资料; (2) 收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成果、媒体影响等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 (3) 收集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成果、南华大学理念识别系统、各时期的院歌校歌、媒体影响等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 (4) 收集有关批文、奖状奖牌、证书、用具用品、场景与人物照片、视频音频等见证性资料。本篇材料虽然在档案馆藏资源中不够全面, 但在其他相关部门均存在大量尚未归入档案馆的校史资源可用。

三、高校校史馆建设中利用与丰富档案馆藏资源的主要对策

(一) 全面收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要求, 国内高校均按照统一要求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但所收集档案各自侧重不同。有些方面的资料过于庞杂, 有些方面资料又存在缺失, 不能满足校史馆建设的需求。以南华大学的校史馆建设工作为例, 一方面, 学校对原有档案进行清理摘选和分类整理, 重点收集记录学校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档案。例如, 南华大学通过积极参与湖南省教育人物志编纂工作, 列出符合对湖南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入志人物近六百人, 逐一收集材料, 严格按照要求撰写人物简介等, 为下一步的校史馆建设中的人才篇、特色篇、成就篇等奠定重要的文字基础。另一方面, 以学校名义广泛发动校友, 有偿征集缺失档案, 通过颁发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等多种方式, 重点收集可以客观反映学校各个阶段发展情况的资料, 譬如书籍、报刊、教材、报表、纪念品、奖章等, 利用丰富的实物档案弥补学校档案的不足。

(二) 充分利用

高校档案所收集的资料主要集中记录高校教育教学、行政人事以及重大事件的方面, 要将这些资料变为校史档案, 则需要经过档案工作者和校史工作者的整理和开发。档案人员和校史人员需要对校史资料进行广泛研读, 选取其中的重要资料按照时间或者人物进行整理, 并以校志或者人物志的方式对重点事件和重点人物进行二次开发。将高校的历史档案电子化是大势所趋, 南华大学积极参与湖南教育数字档案中心建设, 努力共同构建湖南省教育系统“共建共享、授权访问”的档案大数据平台, 争取将以文字、照片和实物等传统的档案形式, 利用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技术手段予以转换和记录, 为以后的校史档案编撰提供素材。除了还原学校历史外, 学校还应根据现在的教学需求, 拟开设专门的校史课程, 选取校史档案中的英雄事迹、科研案例、奋发事迹等编撰成教学素材, 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向先辈学习, 奋发向上。

(三) 双向转换

开展校史研究, 离不开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只有具备丰富的档案资源, 校史研究才能成为有本之木, 有水之源。一个学校的档案馆藏越丰富, 校史文化研究越具潜力。因此, 丰富、优化档案馆藏, 是做好校史研究工作的基础。二者资源可以实现双向转换。另外, 也要创造性地开辟灵活运用及转换二馆资源的新途径。例如南华大学拟开辟“特藏室”对特藏档案予以特殊保存。特藏档案指那些具有特殊价值而显得特别珍贵需要采取独特保护措施的档案, 这类档案或内容珍贵, 或载体特殊, 或兼具档案与文物的特征。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征集上来的珍贵档案可以放入档案特藏室进行专门保管。当校史馆有重大展览活动时, 可以直接从档案馆特藏室履行正当程序借用, 既可以合法合规地保护重要馆藏资源, 又可以积极配合校史建设的各项工作, 实现重要珍贵档案的双向转换。

摘要:高校建设校史馆对丰富档案馆藏资源、推进档案部门自身建设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 高校档案资源在高校校史馆建设中又具有直接来源、挖掘提升的重要作用,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完善档案管理的同时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史馆建设, 共同发挥存史鉴真、资政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档案资源,南华大学校史馆建设

参考文献

[1]田净.档案管理在高校校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档案, 2016 (1) .

[2]马晓蓉.档案在高校校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兰台世界, 2015 (3) .

[3]陈均, 曲娜.关于高校校史研究若干问题地探讨[J].兰台世界, 2012 (10) .

[4]范明.高校档案馆建设校史馆的现实意义与设计创意——以海南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 .

[5]胡鹏飞.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 2009 (22) .

[6]傅荣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研究, 2015 (1) .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3

【关键词】校史馆;新校区;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C005)

随着我国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兴起了大学城、新校区(异地)的建设。另建新校区,俨然已成为我一种趋势,但是这就出现了新老校区沟通不变,资源难以共享,文化传承断裂以及新校区校史等文化景观的传承等问题。

一、新校区校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是支撑一所大学发展的基础,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各所大学开始注重校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他们或者在档案馆进行实物展示或者建设校史馆。

1.对新校区建设定位的指导作用。新校区与母校存在地域距离甚至是异地办学时,受制于办学地点以及体现驻地经济特色的条件,往往产生混杂的校园文化,有的与母校偏差极大。以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为例,哈尔滨理工大学以工为主,以机、电为特色,突出服务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特色,荣成校区则更多体现了与地方共建的特色,兼顾海洋经济发展特点。

2.作为系统移植到新校区,是对母校文化的传承。新校区建设风格更为现代,怎样体现母校特色,继承和发扬母校传统是一项系统任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复制”的方式,将母校的文化贯彻至新校区的各个部分。校史文化正是这个过程的特色标签,也是母校赋予新校区的灵魂。

3.增强新校区个体身份的认同。校史馆所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教育作用,新校区校史文化的传承有利增强学校个体的身份认同感,凝练培育学校精神,尤其是异地办学的新校区,通過校史文化教育,可以为广大师生构筑精神家园提供恒久的时空支撑。

二、新校区校史馆所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困局

大学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培育人才,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和价值观传承,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献调查的情况看,新校区的校史馆所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1.新校区缺少校史馆等实体建筑。校园文化依据于校园的实体建筑,历史厚重的建筑给人的震撼与教育意义是其他教育难以企及的,新校区脱离建筑实体,强说历史,有时难以有说发力。

2.校史文化断层现象突出。母校可以通过校史馆开放讲解,知名校友回访等增强校园个体的身份自豪感和荣誉感,新校区缺乏这方面的资源,更缺乏校史开发的源泉。校友文化是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老校区毕业的校友对新校区缺乏认同感,同时新校区成长的学生,对老校区缺乏了解,难以形成校史文化的传承。

3.校史教育宣传的尴尬地位。新校区在宣传过程中必然既要体现母校传统,又要突出新校特色,有时会模糊了宣传的重点,反而弱化校史文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到校后发现与理想中印象有缺失会产生心理落差,容易对个体身份认同产生怀疑,不利于培育校史文化。

三、加强校史研究,培育新校区校史文化的措施

利用校史文化弘扬和传承学校传统精神,必须回到学校历史,在历史中发现并培育学校精神。忽视对学校历史的追溯、整理与审视,就不可能营造深入师生心灵的大学文化氛围。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校史馆所等方式创建能为师生员工所接受的传播平台。

1.建筑实体继承与复刻。新校区建设总体规划要与老校区风格呼应,避免大的风格差,尤其是异地办学。新校区可以通过将母校标志性建筑复刻到新校区并作为校史馆,唤起老校友的群体记忆。

2.将校史馆所的建设与管理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校史馆所的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政策制定者要以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为主线,指导校园文化以及校史馆的建设。同时,要通过校内各个部门、校友资源等多渠道提供提供真实的历史资料、声像资料以及实物等。各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更应精心设计和开展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内化为校史馆的建设。

3.多方位加强校史宣传。校史宣传包含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录取通知书的制作,新媒体宣传,经常性的开放校史馆,组织校史知识比赛、发展校友文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校史文化宣传。校史文化的宣传要入心,寻求认同,不流于形式。

4.建设校史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校史档案研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档案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智慧,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努力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实际影响的多角度的校史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海蛟,金忠山.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9)

[2]胡鹏飞.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9(22)

[3]张剑虹.大学校史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我校校史馆的建设[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4

奋斗超群

这是我自己第二次踏进校史馆了。这一次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感悟六中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六中人”意识的一次重大活动。

还记得去年跟随班级学生的大部队,对校史馆有一个匆忙的浏览,那次留下大大的惊叹!吃惊于六中在当今的淄博高中教育中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叹在六中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六中是一所名校,但是那次所了解的都超乎了自己之前的预想。仿佛是一位久闻的佳人,一直期待与之相遇的,见面后魅力马上就在期待第二次的相会。其实去年参观后校史馆后,我内心一直有种期待,期待着能有机会再一次走近她,慢慢地阅读她的故事,细细地感受她的气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的梦想竟然成真了。校史馆,承载着六中的过去,见证着六中的现在,寄托着六中的未来。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这一次参观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给我们做讲解员的是工会牟主席,而牟主席正是“六中百年校庆活动”中搜集校史馆资料的主要活动人。所以,校史馆中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位校友,都是牟主席当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采访搜集而来。说起六中的历史,牟主席如数家珍。难得可贵的是牟主席百忙之中还亲自为我们讲解,说道精彩处是神采飞扬。到最后的展厅时,他的声音中已经有了稍许的嘶哑,才发现,那瓶水,他一直拿在手中,竟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正如牟主席在讲解活动结束时所感叹,我所熟知的六中的历史,六中的故事,细细讲来,两天时间也不够„„是啊,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牟主席所能够讲给我们听的只能是最辉煌、最精彩、最感人的篇章„„感叹着六中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敬佩着现在六中的脚踏实地,感动着学校满满的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关爱每一位“六中人”。

所以这次参观之后,稍稍的遗憾中竟然又有了新的期待,期待着第三次校史馆之旅,期待着与之更亲密的接触。

后记:如上百字难以表达自己激昂澎湃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六中学子挥笔写下的《光被赋》:“寻踪光被,采风济美。史芳沁溢,今兴迎来。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更是惭愧自己还是一位历史教师,没有体现出“文史不分家”应有的精彩文笔。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六中的精神“叩问一流,从一做起”,六中的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来要求自己,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

最后与君共勉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参观校史馆有感 篇5

上周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校史馆,在这小小的房间里,记录玉桥的发展历程,更展现了玉桥的风采。

我们刚走进门,就看见一面墙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奖杯,既有体育竞赛的,也有知识竞赛的。得到这些奖杯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依靠团结的力量。我们虽然不是获得者,却也为身为玉桥的一员而骄傲。我们更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另一面墙上贴着学校活动的照片。专注研究问题的师生,大扫除时忙碌的身影,为烈士扫墓时的庄严,植树时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我们茁壮成长,一切都那么和谐又美好。

再往前走,就贴着优秀教师获得的奖项。“春华杯”,“秋实杯”,多有诗意的名字,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了,老师们却在这神圣的岗位上,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小小的屋子满载着玉桥中学的荣誉,引领我们扬帆起航;闪亮的奖状证明着玉桥中学的实力,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历史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新的未来还在等待我们开创。带着憧憬,带着希望,我们在路上,愿玉桥再创辉煌!

江南大学校史馆参观有感 篇6

——参观校史馆

在60周年校庆结束后,我参加了党校培训学习班,到如今党校学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而今天是党课的课程实践活动,我们出发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览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立已经有60年了,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如今依然傲立着,而校史展览馆叙述着她所经历的悲欢离合,正是对她最佳的见证。校史展览馆展出的内容有几个部分:领导关怀、历史沿革、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党建政风、国际交流、校友风采、馆内展品。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校名和校徽,紫色的校名和校标下方是一本石雕的书,书页上刻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校名、校徽、和那一本石雕的书,像是在叙述着她60载教书育人的艰辛和欣慰。在展标墙之后是校史馆的引厅,厅中央是学校全景的沙盘,两侧是十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的题词,命名为院士寄语。在引厅的南面,你会看到学校的校训和校风,它能提醒人们追求知识、提升修养,培养良好作风,创造优异成绩。进入正厅是校史馆展出的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配合内容的展出形式,有史料、照片、图表和实物,让参观者从不同层次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感受学校的发展和变化。展馆中每个部分风格不一,各具特色。展厅色彩明亮而宁静,形式大气而活泼。

正厅中还拥着一些60周年校庆收到的礼品,如在校训和校风下方摆放着一副八骏图,八匹神骏的野马奔驰着,象征着学校的发展一马平川,无阻无碍。还有着一件古代大型船的模型,这寓意着一帆风顺。当然还有着一些特殊意义的物品。在旁边则是一段前言,用文言文叙述着学校的历史,讲述着她一个甲子的浮沉。从最初的大连石油工业学校北迁至抚顺,再到现在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其中还经历了复建,都再说明这是一段曲折而艰辛的路程。在展览的东西里还有许多的奖杯和证书,这些都证明着她的成功!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我校曾是雷锋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雷锋曾来我校做过报告,雷锋先进思想和事迹在我校教职工和历届学生中广泛传颂,成为广大师生前进的一面旗帜。雷锋精神是我校的教育指导精神,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门雷锋教育的课程,加强教育,雷锋精神经过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六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是我校学习雷锋蓬勃兴起阶段。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我校师生坚持学习雷锋精神不动摇,把学习雷锋和学习大庆“铁人”精神相结合。第三阶段: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学雷锋,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是我校学雷锋精神的理性思考阶段。学校结合雷锋精神的实质,总结、提炼出雷锋精神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五种具体表现。第五阶段:深化学习雷锋的“五个一”精神。即:“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这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还有一个板块讲述着一个个校友的风采。看着我校培养出诸多人才后,我感慨万千,想着以后如果我也出现在这里,那是多么的自豪。我们的学校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十分优秀。但前提一定是学生也很努力学习。既然我们有如此优秀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习,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光。而且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爱护我们的学校。虽然我们做不出什么大的贡献,但一些小事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

高校校史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篇7

一、校史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部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校档案机构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有条件的还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建立以档案为基础的校史馆正是开展宣传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 校史馆不只是简单地宣传学校、展示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成就, 更重要的是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1. 开展德育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长期以来, 高校德育教育是依靠思想品德课, 依靠党、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来进行的, 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校史馆以原始、客观、真实的大量手稿、资料、图片等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学术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杰出的校友和辉煌的成就等各个方面内容, 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更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 比一般的说教更能收到效果。例如许多优秀人物典型的先进事迹、悲壮的动人故事等史料无疑会对学生理想、道德、人格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发挥“以史育人”作用,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 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2. 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 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 是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 它包含了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许多历史比较悠久的高校, 都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而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总结了学校办学经验和成果,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精神内涵。利用校史馆的平台, 让大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感受校史馆蕴藏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脉络, 体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品味, 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大学生知晓学校创业的来之不易, 感受师生为事业而拼搏的忘我精神, 培养他们追求真理、自强不息、面向未来、超越自我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以提高人文素质。

3. 开展专业和科技创新教育, 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校史馆通过展出各专业发展历程、研究内容、专业特点及优势、就业前景, 学校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增强大学生对专业及科技发展的了解,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明确努力方向。还可以通过与团委联合展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创业团队事迹和科技支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材料, 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校史馆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 加强学习, 提高校史馆人员素质。

校史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须通过校史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来体现, 那么校史馆的工作人员就要具备相应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因此, 应加强校史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 使校史馆工作人员不仅具备档案学、校史知识, 还要具备与档案、校史工作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不仅要有灵活的融汇贯通的能力, 还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做好实物、图片、资料的平时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 还要利用馆藏档案丰富的内容进行校史编研。只有如此, 校史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得以保证。

2. 扩大收集渠道, 丰富校史馆的藏品。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08年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提出, 档案部门要以人为本, 建立“两个体系”, 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高校校史馆的资源体系与利用体系只有着眼和立足于广大师生来建立, 在有效服务广大教师的同时, 服务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校史馆工作才有成绩, 才见成效, 才会具有活力。

要使校史馆能吸引人, 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需要广泛搜集、征集史料和实物, 设法征集老一辈知识分子为教育事业而呕心沥血、努力拼搏的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及实物资料;收集保存历任校级领导、知名校友或校内著名专家学者的活动照片、书稿信札、科研成果、事迹材料等资料;收集反映校内各种文化建设的资料;收集在教学、科研、管理、学术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珍藏价值的奖旗、奖状、奖杯及荣誉证书等。借助于这些生动的史料及实物, 能让大学生得到更直观的了解和鞭策。我校在筹建校史馆时, 不远千里, 上门上户到当初建校的山西太谷, 从许多老同志那里得到了许多珍贵的材料, 如征集到1956年太谷地质学校的校门、首届运动会、建校初期利用“孔祥熙的宅院”和租用民房作校舍等一系列照片, 不仅填补了我校档案馆藏中的不少空白, 而且大大丰富了校史馆的内容, 这些史料的展出极其有益于大学生锻志砺品、陶冶情操,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3. 精心选材, 举办专题展览。

校史馆场地毕竟有限, 对展出材料要精心选择和设计, 每一所学校的历史都是一部爱国的历史, 奋斗的历史, 它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学校各个阶段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对现在的学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和爱国爱校的教育课。为此, 校史馆要在揭示出学校变迁和发展、总结学校优秀的办学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把能体现素质教育和发挥自己优势的档案资源整理收集起来, 进行深入挖掘开发、谋局布篇, 并精心制作, 利用展品的排列, 使一个个展品后面的故事鲜活起来, 让大学生就如身临其境, 充分体会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校园文化的精髓, 这样素质教育才会有成效。如举办教学、科研成果展览、名人档案展览、教授业绩展览、校友业绩展览、荣誉展览等, 展示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展现名师名导的风采, 展出学校不同时期获得的各种荣誉实物, 这些专题展览反映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以立体形式传达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 让学生们在与历史记录直接接触中感染前辈们的奋斗精神, 感受科学知识, 起到用历史说话、用事实感人的作用,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提高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使命感。此外, 校史馆人员还应主动出击, 及时收集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开展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人文、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产生的特色材料如图片、照片、文字等材料, 并进行专题展览,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 利用现代化手段, 建立网上校史馆。

校史是随着高校的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悠久的校史, 需要展示的内容很多, 校史馆场地毕竟有限。为此, 高校可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网上校史馆, 网上校史馆主体部分与校史馆展版基本要一致, 但可以围绕素质教育机动灵活地增加或调整展览内容, 开辟新的展览栏目, 可把校史展览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作定向延伸, 如高校可在网上校史馆将学校教学成就、科技成就、学科建设成就和校史上有重要贡献、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作专门的展览。还可把在原来展览版面上无法充分表达的内容做比较完整的表达和补充。比如, 许多高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在学校的历史上是有过不同的提法和内容的, 其演变需要加以说明, 其内涵也需要加以阐释, 在实际的展览中这是难以做到的, 而在网上校史馆中则可以做到。还有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和扩招后, 许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 学生规模剧增, 通过网上校史馆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多校区大学生参观校史馆带来的交通、时间和管理上的种种困难和问题, 让大学生们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自由参观网上校史馆, 接受爱校荣校教育, 使网上校史馆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

5. 成立校史讲解志愿服务队,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 大部分高校的校史馆与档案馆是两馆合一, 校史馆一般由档案人员兼管。高校校史馆不仅要承担接待宾客来访、参观任务, 而且还要承担接待新生校史校情教育的任务, 许多高校每年新生有几千人甚至近万人参观校史馆, 这必然给校史馆的接待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为此, 可专门成立校史讲解志愿服务队, 挑选工作责任心强、普通话标准, 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通过馆内老师专题培训、新老讲解员交流等方式努力提高学生讲解员的接待、讲解水平。一方面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待能力;另一方面又缓解了校史馆的压力。

摘要:文章从德育、校园文化、专业教育及科技创新教育方面阐述了校史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校史馆,大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明宝.论校史馆与校史馆建设[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11) .

[2]翟红.校史馆建设之我见[J].北京档案, 2008 (8) .

[3]林坚.谈高校校史馆的建立[J].浙江档案, 2008 (8) .

参观校史馆心得专题 篇8

校史馆是由原来学校的旧图书馆改建而成的,一个30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一种朴素庄重、沉稳内敛的感觉。而进门左侧的历届毕业班合影查询的电脑又给人一种现代的感觉。一个崭新漂亮的展厅尽收眼底,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被老一辈的专家教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农大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感动,一页页的教师笔记,一件件的文物和证件,一张张老照片,一尊尊艺术造型从1952年到2012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当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须刀以及工具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仿佛涂治院长昨天还在桌上办公一样,作为一个院长和专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简朴,他写的两封家书虽然言简意赅很短很短,但是充满了对子女亲人成才的盼望和关心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当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担》的雕塑前,我为新疆农业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所感动,老师们自己动手捡拾动物的尸体作为教学模具,老师们自己动手手抄教材,他们深夜编写教材,白天给学生上课,这些老教授们是农大的瑰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很值得我们学习。

走到领导题词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墙时,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领导的关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他们是农大的宝贵资源,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和奋斗目标。当年的他们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刻苦学习,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这种无形之中的激励,也必将给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激励。看着农大各个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迹,60年来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农大的学子。此时我觉得作为一名农大人是多么的自豪,这十年来是农大发展最迅速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没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学习。多媒体视听室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农大的历史,加深对学校60周年的体会和认识。

校史馆的建成让所有农大教职工加深了了解农大的机会,不光向社会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的艰苦创业史,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开拓创新,站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站在校史馆中我的思绪飞回到那个艰苦的年代,新疆农业大学走过的一甲子历经坎坷但是也成果颇丰,60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既是一部几代人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的辛勤创业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学真理、发展先进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史。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9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纵观1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本。照片上是当时的田径队。队员们身形高大健壮,面部沉静,目光炯炯,虽站立不动,可仍能感觉到他们体内惊人的爆发力与速度,作为体育运动的佼佼者,他们是雅礼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星星。

那册本,是一名学生使用过的,封面上的繁体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页面有些发黄,边角却十分平整,细小的裂纹,让我感觉到年代的久远,雅礼浓郁的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走出校史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校舍,涌动的人群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感觉脚下的土地并不苍老,反而觉得它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夜窗之下,柔风徐徐。

灯下墨香,依依袅袅。

参观校史馆的观后感800字 篇10

走进校史馆,我就被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了:古朴的建筑风格、优秀校友的照片和多年前的毕业证书相互映衬着,使得那些饱经岁月刷洗的毕业证书依然光辉夺目。由照片上我们了解到,从这个校门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已经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各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再往里走一会儿,就到了雅礼历史墙。这里挂满了19——雅礼校园变迁的照片。我看见,当年的雅礼不过只是一件简陋破旧的木屋,不过只是一所有二三十余名师生所组成的学堂,不过只是一所因战乱革命而多次搬迁的书塾。然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霜雨雪,今日的雅礼已然成为了一所全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圣地,一座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昂然屹立在长沙城区,闹中取静,别有洞天,因为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为众多学子所向往的知识殿堂……这些,是多少代雅礼人悉心付出,共同努力的结果啊!

沿着荣誉墙走,我又看见了一张很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这是两位年轻俊美的西洋教师。他们站在大街上,微笑着,用手高举着一块简易的木牌,上面写着“雅礼中学——YALI”几个字。听解说员讲,这相片上的两个美国教师是首批来我校执教的外籍教师。也是从此开始,几乎每年都会有外籍教师被深厚的湖湘文化吸引,来到雅礼学习和交流。除此之外,雅礼还是一所与美国耶鲁大学紧密联系的学校呢。听了这番话,我更加感受到了身上堪当的重任——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既然雅礼是一所连接中美教育的学府,那我们,定要为雅礼的不朽辉煌做出无尽贡献!作为一名雅礼人,我们有何理由去逃避这份重任?

离开了校史馆,我还听闻:当代娱乐巨星蒋劲夫、李莎旻子等都是我校毕业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校庆这天,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发来了贺信,赞扬雅礼堪称中美教育典范,并勉励众雅礼人继续努力。

辽宁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篇11

作为辽宁大学的大一新生,我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在孙英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辽宁大学蒲河校区的校史馆。通过参观,对辽宁大学的曲折的光辉历史进行了更确切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为作为一名辽大人而自豪和骄傲。

校史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时间为1948至1958年,展区的名称为“筚路蓝缕,学基初奠”。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在沈阳建立商业专门学校,辽宁大学由此初创。1958年9月,中共辽宁省委决定,以沈阳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为基础合并成立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初期,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调整,学校明确了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设置,完善了教学计划,设立了中文、历史、经济等9个系18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5700余人,教师650余名,初步完成了由专业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过渡,为辽宁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时间为1958至1978年,展区的名称为“不畏时艰,风雨前行”。在这二十年间,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屡遭动荡,成立不久的辽宁大学也和共和国一道走过了一段坎坷历程。二十年间,辽宁大学经受住了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学校事业在艰难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坚持开展教育工作,注重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育布局,充实科研力量;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1976年10月以后,随着“文革”的结束,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左”的错误得到纠正,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教学科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学校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部分时间为1978至1998年,展区的名称为“致力建设,不断壮大”。1978年以来,辽宁大学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科教兴国的伟大进程中,面向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面向辽宁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调整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革新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用20年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外知名程度明显上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逐渐居于全国通利大学的前列。1998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标志着辽宁大学的发展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第四阶段时间为1998年至2008年,展区的名称为“锐意进取,跨越发展”。1998年以来的十年,是辽宁大学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就的的十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空间获得了双倍的拓展,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教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科研成就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成果,教师梯队建设基本形成,国际合作与交流层次实质性提升,后勤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学校设有24个学院,全日制在校总人数达26000余人,专任教师1232人。学校提出了经过五年左右的奋力拼搏,把辽宁大学全面建设成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在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奋努力,实现把辽宁大学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在我心中烙印的痕迹不断加深。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辽大人创业的艰辛,以及辽宁大学走过的光辉与曲折同在、困难与挑战并存的的不不平凡的道路。如今,有着六十余年辉煌历史的辽宁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大庆规划馆有感 篇12

8月21日,在单位的组织带领下,我非常荣幸地参观了大庆规划展示馆。让我对大庆,我深爱的第二家乡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从过去、现在,再到未来。她的每一面,每一个时点都被人们用图片、影像等现代技术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入规划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以立体图案悬挂在浅粉色墙面上的三行大字: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北国温泉之乡。再仔细一看,浅粉色墙面是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大庆全景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起源厅、四季体验馆、从无到有环幕展示厅,通过时空隧道,参观了发展厅……

大庆规划展示馆采用了大量的、详实的、先进的科技手段,展示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干打垒住房、七八十年代的矿区住房、九十年代后兴建的高档住宅区,体现了大庆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和完善。在数字大庆展区,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大庆为祖国加油、为祖国增税第一的荣耀,以及大庆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巨大发展变化。规划总览厅的四个版本总体规划,逐步体现出作为一个现代都市的大庆,对于城市发展环境、生产、生活的相互协调发展理念。规划展示馆采用的亲身体验手段、多种模拟器创意出色、技术先进,充分展示出大庆的春夏秋冬自然环境和建设创造的美好环境,展现了大庆追求“生态、自然、现代、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突出的一个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从四楼的参观围栏俯身看去,是一个比足球还要大的矩形彩色霓虹沙盘,在灯光的照耀下,哇!原来是微观的大庆全景模型,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

参观徐州市规划馆有感 篇13

在规划馆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解说、图解、影视等方式方法,分批次地观看和听取了徐州市发展远景规划,生动的讲解、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运用,360度环绕的背景屏幕和精致的规划模型带我们回顾了徐州的悠久历史,了解了规划建设的辉煌成就,展望了未来城市的美好蓝图。让我深受震撼,深感振奋,进一步加深了对徐州的了解和热爱。

徐州规划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目前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与展示水平领先的规划展示馆之一。徐州城市规划馆是徐州新时代的典范,介绍了徐州从古至今的发展。位于新城区市行政中心南侧,西侧紧邻景观大道,东侧位于下沉广场,南侧为市科技馆。,整个规划馆布展分为三层四个展厅,分别是序厅、历史展厅、成就展厅以及规划展厅。目前是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计与展示水平领先的规划展示馆之一,也是新城区标志性的公共建筑之一。徐州规划馆全方位展示我市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和城市未来建设规划,成为广大市民了解、监督、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场所。

规划馆运用了投影、红外遥感、三维虚拟灯具有世界先进水品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徐州的城市布局框架、城市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徐州城市发展的昨天和今天,更能展望徐州城市未来的发展蓝图。它是我市城市建设进程最重要的推广和展示平台,是具有全面综合的技术和艺术表现相结合的产物,整体利用个性化的空间,运用互动媒体手段,具有精益求精的智能模型,造型工艺创新,生动展现徐州城市规划的“过去、现在、将来”,体现徐州市的蓬勃发展,结合徐州的城市文化,塑造了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规划展厅。成为徐州城市形象的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进入规划馆大厅,讲解员引领我们逐一进行参观,详细的讲解了徐州城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张张图片和一段段记录详细的文字更突显了徐州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底蕴。徐州曾经沧桑的面貌已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改善。现在的徐州有环境优雅的公园、有吸引外商投资的工业园、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型公益设施和便民设施。望着标志着徐州城区未来的规划模型,心中感慨万分,徐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地独具匠心。徐州的前景是广阔的,它以势不可挡的锐气勇往直前。一楼的序厅主要对徐州城市进行总体介绍,展示了徐州在全国的位置图、徐州市域图、市区图和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简要介绍,陈列了徐州近年来获得的部分国家级、省级荣誉奖牌和中央领导视察徐州时的影像资料。历史厅主要讲述徐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包括:汉代徐州城的模型、彭祖创建彭城、项羽定都彭城、刘交营建新城、刘裕北伐修城、苏轼抗洪保城、潘季驯疏渠保城、乾隆皇帝石堤护城、南北重镇-文化多元地、九州之一的徐国文化、五省通衢的运河文化、南北交融的淮海文化、西风东渐的近代文化等历史内容展区。展厅里有运用历史怀旧的氛围重温了徐州的过去。有直观地展示徐州悠久的历史。构成纵深的展厅空间。展厅两侧,配有徐州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年表、彭城来历、徐州城垣演变图和电子图表,再现了徐州古城几度变迁的过程。用实景结合绘画营造环境气氛,直观地展示了徐州传统市民生活和民族风情。最有看头的当属旧照集粹了。前面的历史似乎离我们有点遥远,但这些老照片却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七八十年代。那个曾经熟悉的岁月。其中集中展示了大量的老照片。在这里,可以了解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勾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通过动态视频和静态幻灯片新旧对照的形式,表现了徐州城市的发展变化。抚摸着这些,犹如抚摸过去自己的家门,那么亲切。进入虚拟演示厅,这里让观众感受到徐州悠久的历史、今天的成就和未来发展的蓝图。说实话,看了那些珍贵的老照片,再看看如今的徐州,心中的感慨万端,不知用何语言来表达,只觉心头充满激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徐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看到了徐州决策者们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雄心和决心,同时也给每一个彭城儿女增添了无穷的信心。

规划馆的第二层,是成就与专项规划厅,主要展示徐州近年来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创新之都、山水之都、文化之都、未来新城区建设等四个部门。徐州是一个创新之都,有徐工、中能硅业、卡特彼勒等企业。我们对徐州的高铁建设规划非常关注,高铁建设将大大提升徐州的交通优势,给徐州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旅行带来新机遇。轨道建设的大城市规模,整个城市规划看起来让人对这个城市充满希望。虚拟驾驶里,让观众体验未来徐州城市发达便捷的交通。住宅建设,用精美的图片展现了徐州近年来住宅建设的成就。未来住宅与商贸规划,为人们设计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时尚性的现代化居住环境。让人们对未来居住有着强烈的憧憬。同时涵盖了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对园林的绿化等。云龙公园敞开后的风貌、市民广场的建设与发展。四周优雅的环境。运用灯光和视频,让观众感受徐州的美丽。规划馆第三层是规划公示厅规划厅主要展示徐州市的各类规划,包括:中心商圈规划、分区规划、西部商圈规划、新城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高铁区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徐州总体规划沙盘等部分。

生态旅游规划以九里湖、潘安湖、云龙湖、吕梁山为主;给水排水规划中,给水工程规划要压缩中心城区的地下水开采规模,城市水源开发的重点逐步转向以地表水源为主,排水工程规划中老城区要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其他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主城区教育及农贸市场布局专项规划中,主城区教育专项规划,要以中小学布局规划为规划重点,落实到用地;主城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要规划建设一个体系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便于使用、环境优美的综合超市生鲜卖场、传统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三个层次的超市副食品供应网店系统。公交及轨道线网专项规划中,公交规划要构筑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主体,常规公交与小公交为辅助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轨道线网规划要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强化各交通体统的高效换乘,促进徐州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燃气供热规划,燃气工程规划近期要大力发展管道燃气,提高管道燃气的气化率,为快速引入天然气做好准备工作,中远期市区以天然气为主气源;供热工程规划由于各电热厂供热仅在供热范围半径内,目前的供热网为单源供热,规划逐步联网。城市卫生规划中,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化、法制化,环卫设施、装备实现标准化、系统化、定型化。电力电信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邮政消防规划等。城市色彩规划中,徐州以黄、绿为主。新城区总体规划中,建设新城区体育中心,建设中心商圈,城市设计理念:复合功能,商股并举,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空间协调特色景观,规模适度,分期实施,城市设计构思与规划布局:“一场、两带、四路、十板块”,建设江苏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徐州市都市圈规划,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宿州市、淮北市、枣庄市及所辖县和永城市、徽山县,总面积4.8万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单核心发射状”的城镇空间结构,以一个核心城市、二条城镇发展轴,一条城镇联系通道为依托,优化都市圈城镇空间结构,强化城镇和非农空间的聚集。

上一篇:常规活动小班下一篇:新护士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