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的记忆作文(精选10篇)
其中,鼎湖湾是灵宝最最有名的风景区了,它位于灵宝市西阎乡文东村北600米处,北濒黄河,总面积达到一万多亩,是个苇路纵横、荷香婷婷的梦中绿园。
进入鼎湖湾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向下的小路,路两边各有一排铁扶手。左边是一座挺拔的山峰,而右边则是一片小山坡,山坡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小野花。举步缓缓走下台阶,山路旁的大树也是长得枝繁叶茂,那粗糙的树皮,一看就知道它饱经沧桑,忍不住去伸手摸一摸。
下到山脚,便能看见明明朗朗的一座石桥,桥下是片荷塘,荷塘里开满了清香的荷花,红的、白的,那沾满露水的花瓣在微风中摇曳,显得更加粉嫩可爱……
跨过石桥,走进那条古香古色的长廊中,就看见了鼎湖湾。只见万亩湖面上,千万只水鸟飞来飞去,而水上的芦苇、马兰、荷花等绿色植被在黄河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泛起层层涟漪。
这时,租上条船,让船夫带你去近距离地观察、欣赏芦苇、荷花是再好不过了,不用担心,鼎湖湾的船夫们技术非常娴熟,他拿起那个长长的竹竿轻轻一撑,小船便飞快地朝湖中心划去。进入芦苇丛中,大片大片的芦苇拥挤在一起,小船在芦苇丛中那条“牛毛”小路上缓缓行驶,两边不时传来“噼啪噼啪”的声音,不时有一两只大胆的水鸟停在船头上“啾啾”欢叫几下,就振翅飞上蓝天,盘旋几圈,忽然“嗖”地俯冲下来,轻快地抓起一条鱼,又振翅飞上天空,发出更加响亮的鸣叫。在芦苇丛中,高高的芦苇使人看不见四周的标志物,最容易迷失方向,有时会一不小心就一头栽进芦苇丛中。但船夫们对这里的路线却十分熟悉,哪儿要拐弯;哪儿要直走……他们闭着眼睛比谁都清楚哩!过了一会儿,船便左拐右拐地出了芦苇丛。水渐渐不那么浊黄了……现在,捧一捧清水洗洗脸,便有种说不出的惬意感。整个人似乎已经被满目的苍翠中的珠光宝气、紫气祥云所陶醉。
在春天,一切都是有活力的,新鲜的芦笋冒出了土地,它们大多呈椭园形,也有尖尖的,它们有的绿,有的白;那绿的,就像浸满绿绿的河水一样,好象轻轻一挤就能挤出水来,入口则是甜甜的,而白色的看来嫩嫩的,脆脆的,采下来,轻咬一口,口感一点也不比绿色的差。奶奶常采摘这种美味的芦笋,回去做一盘“芦笋炒肉”,那味道,可真是鲜香两全啊……,当然,我更喜欢猫着腰躲进芦苇丛里和小伙伴们躲猫猫或者在芦笋丛里乱跑,所以芦笋被折断也是常有的事。
到了夏天,芦苇长齐了,十分茂密,枝干呈白绿色,当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我们就躲到芦苇丛里,那时没有风,天气闷热,可是芦苇丛却是最阴凉的地方,在我们眼里,芦苇丛就像一把撑着天的大伞,把我们严严的藏在里面,不受烈日的灸烤。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发现个鸟窝或者捉到只小野鸭也说不定。
秋天来了,芦苇怀孕了,也就是告诉乡亲们:收获的时间到了。它们虽然“有孕在身”或“年老体衰”,但是还是坚守自已的岗位,如有一丝半点儿寒流“敌军”或“间谍”,它们会立马发出“沙沙”的声音,告诉那些还没有收获好的乡亲们,要加快时间收获了。而自己在预感到大批“敌军”来临时,也已经把种子播在地下。
冬天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芦苇静静地伫立着,偶尔仍会有数枝芦花在风中顠摇,尖挺的芦杆直指天空,像是抵御寒冷的卫士,在保卫自己脚下的土地和正在沉睡中的种子,又象是在伸手招唤春天的归来。寒冬十分敬偑坚强的芦苇战士,它决定在春天来临之前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于是为它们留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真是太好了,它帮助这片土地冻死了所有的害虫,并且在春天来临前为芦苇的种子们提供足够的水份,同时让我们这些孩子有了一个童话般的洁白世界。
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的孩子。而我最爱去故乡的芦塘。每一次去,总会令我留连忘返。
在斜阳西照时,塘边霞光辉映。而我总会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那无边的、雪白的芦苇花。忘记时间,忘记地点,也忘记自己。当微风轻轻拂过这水面时,苇絮便随着风偏偏起舞。偶尔几只蜻蜓停在花絮上,我静静注视着。看着、看着,我似乎融入了其中。我自己也成了一只蜻蜓,飞向这无边的芦塘中,停落在花絮上,任由苇絮轻轻的抚摸着。
每当我沉醉其中时,一群归鸟总会从我头顶飞过,我看着它们,心中不禁流出一些悲伤,因为我将要对这片芦塘说再见,跟随父母去广东。我黯然的低下头,靠着我的手,望着这芦塘,水面上被风拂过,一圈圈水纹逐渐散开,我心随着这水,荡漾着。
或许从远处看,这冷清的芦塘在归鸟的称托下,显得热闹。但我明白,它们在向我告别。风从我身边掠过,头发被风吹起。虽然时候不早了,但我还是想在这美丽的芦塘边多待会儿。至少,在这能找回我儿时的梦。
妈妈说,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千顷芦苇荡。
可这冬天的芦苇,有什么好看的呢?
干干的,毛毛的,芦花也飞尽了,叶子也快掉光了。在瑟瑟寒风中,那么的单薄,那么的凄凉。
妈妈却说,不待它落尽了枝叶,飞完了花絮,怎么看得到它的筋骨和灵魂?我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着远方大山清晰的轮廓,近处大树干净利落的枝干,似懂非懂。
一阵风吹过,大片大片的芦苇深深弯下了腰,像佝偻的老人,咳着喘着,最大限度地蜷缩着腰身。风停了,他们慢慢挺起了胸膛,像是缓过了一口气,又抬起头,一同迎着灿烂的晨光,微笑,好像那阵风,从来没来过。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低头……”
“而是在低下头之后,还能慢慢抬起来。”我接了妈妈的话,妈妈冲我微微一笑。
温暖的阳光撒在了这茫茫的芦苇荡,凝在苇叶上的寒霜也渐渐融化了。“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妈妈教我的这句诗,说的就是眼前的景色吧!我采下了一束芦花,看着它哭泣的泪滴,你是在想念离你而去的孩子,还是在悲戚经历霜雪后的白发?春天还早,你们要怎么熬过去呢?
“真正的强者不是不会流泪……”
“而是流着泪,依然在默默坚持。”我又接了妈妈的话,妈妈冲我会心一笑。
初秋的芦苇最好看。
--这是小敏告诉我的。
过去了这么多年,当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这句不着边际的话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于是我说我想念芦苇了,小敏就又像几年前一样,领着我走向芦苇边上。
芦苇已经过了时节,细小的呈丝状的残穗在微风中飘摇,最终还是经不住撩动脱离的母体。苇杆已经泛黄了,显出风烛残年的疲惫。一只黑红色的鸟窜进了芦苇丛,有力地蹬了一下苇杆就消失在天幕中,但芦苇明显没有经受住这只鸟的折腾,折断然后横到了水中。
我很失望。小敏说,莫急,过了年的芦苇生出来才最好看。我点点头。对面很高很高的老树的低枝上歇了几只灰溜溜的母鸡,它们咕咕咕地小声争吵着,吵得激动的那只刚抬起它小小的`脑袋就挨上了它头顶上那片叶子,碰了一头的灰,从树上惊叫着逃下来了。
我和小敏站在芦苇边上说了很久很久的话。
小敏说她初二了她很想认真念好书。
小敏说她基础不好又没人教连高中都考不上了。
小敏说她不想像这个角落里的女子一样到了十八就结婚生子连走出去的机会都没有。
小敏哭了,她说她很后悔很失望。但是我只是呆呆地看着她流泪然后把袖子当成纸巾给她擦。
最后的时候,小敏说万一不行她就去上职高。我看着她纤细瘦弱的身影心里酸酸的。
我忽然记起来了,五年前的初秋,小敏带着我来到这里看芦苇。那个时候正是日落西山,殷红色的晚霞浸透过了山的边缘,温柔地将芦苇的白穗包裹起来,最后侵蚀,吞食。芦苇在晚风中轻轻地荡起来,荡起来,比多情的紫罗兰绕上铁窗时更让人心醉。小敏那句“初秋的芦苇最好看”便在脑海里疯狂的来回播放。
寒假毕竟短。临近回宜昌的时候我到小敏家住了一晚,我看见小敏的房间里贴着很大张的芦苇照片,我轻轻地对小敏说--
对啊,初秋的芦苇最好看,好看得让人心醉。小敏的眼眶红了,其实我没说完,好看得也让人心碎。
2芦花荡
他的工作既平凡又重要:运送食物、接送干部和伤病员到村里,全靠这只破旧的小船。一次,老人护送两名女孩儿到村里去,谁知,其中的一名女孩被日本鬼子击中了,老人痛苦地自责。他要完成自己对那个女孩的承诺,“他们打伤了你,留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第二天,他立刻将十几个日本兵引到芦花荡去,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把日本兵全部歼灭。
看完后,我心里不禁为之一震:这位老人,他既是凡人又是伟人。他平凡在只是个运物载人的老船夫;但他伟大在诚实守信,有勇有谋。他先把新鲜的莲蓬放在船头,借此来引诱那些在河里游泳的日本兵。日本兵看到新鲜的莲蓬,立即朝老人那里游过来。紧接着,老人假装很慌张,赶紧撑着船向前划去。可是船突然就停滞不前,原来到了大铁钩的埋伏区。要是那些日本兵再注意一下水里有没有障碍物的话,或许也就不会被活活淹死。可是他们的心里只想着:快些吃到这清爽香甜的莲子。所以,这些日本兵最后全都吊在大铁钩上。
这时,老人“唰”将竹篙举起来,“啪啪啪”地打在日本鬼子的头上。不一会儿,那些日本兵全部死了。老人在完成了他对女孩的承诺之后,也满心欢喜的回去了。这位划船的老人利用日本兵爱吃莲子,但却又不常吃的弱点,击败了他们,为那个受伤的女孩儿报了仇。这位老人没有名字,是个无名的英雄!
3芦苇荡
今天,我们一家去外面玩,我们到了一个芦苇很多的地方,我和妈妈去网鱼,可是一条鱼也没网到,我觉得很难过,看到别人在钓鱼,想起来这里都是深水鱼。
我摘了一些芦苇杆,用它们造了一间小房子,因为风太大,最后小房子还是被风吹倒了。我捡了一根树枝拿来钓鱼,我又把小树枝向远处扔,我还在帐蓬里看了书。
我们不可以否认,我们有多少教育同仁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步履维艰“爬行”,在准也无力真正动摇的“应试教育之山”下作者沉重牺牲,的确,每天行色匆匆,不苟言笑,忙得焦头烂额,累得筋疲力尽已经成了教师大军中统一的代言形象。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热情怎能不被应付代替,灵性怎能不被平庸吞噬?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社会舆论的力量、考试竞赛的排名等等都“转嫁”给了身单力薄的教师们,让他们在竞赛残酷的煎熬下成了机械知识的“搬运者”。再随这课改大潮的纷涌而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水涨般高,难怪一些教师办不从心,而选择了通往人生伊甸园的“教育天堂”。
其实,我们更应该善待生命,以回报上帝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无论生活中多少阴,但我们的心灵却可以决定有多少阳光。在平凡中找寻欢乐,在付出感悟幸福,才是当代教师神圣的使命。以苦为乐是崇高的奉献,以苦为荣是不变的信条。换一个角度,少一份苛刻,我们也会发现艰辛背后的微笑与让我们疏忽的热情。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挺立,做一支傲然的芦苇吧!
思想,决定个人的高度。有自己的思想,不做人生路上的“拾荒者”。
芦苇草,脆弱易折,随波逐流。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但这根芦苇草不仅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也是最随大流的。有人曾这样总结过:读了太多的人生警句、心灵鸡汤、养生之道,学了太多的“秘诀”和“技巧”,突然就不知道怎么做了。诚然,网络中的许多文章确实有那么些道理,可想想,只是一昧的吸取别人的经验,只是想着“速成”、“技巧”,只是无止境的去阅读,给自己一种自我的满足和安慰,这样真的有效吗?
有自己的思想,促进我们成长。拥有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拥有一个独立且明晰的灵魂,有助于我们拔高自己,拔高我们的思想品格。拔高自己的境界,让我们能有一个安静宁和的内心,而不是随风飘扬,随时内心都能被外物搅得激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要有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的品性,能不被外力所左右。
曾在一个节目上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人生不是要活得更久,而是要活得更多。”确实,“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可在长短限定的条件下,思想成为影响我们人生的最大因素,不断在经历中吸收,拓宽自己,才是最有用的道理。
有自己的思想,能让社会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假使只有“躯壳”不同,“内芯”是一样的,那人类这个词,也就不能被称作“高等动物”了。只有灵魂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智慧的光芒,才能诞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社会!
思想,就像食材,而每个人都是种植者。不同的食材,经过激烈的斗争,最后融为一体,而这道品尝过后,就会被牵引、被感动,这道能够传承千古的,无数人纷纷在其中加入属于自己的食材的,最终会凝成一道美味到不可描述的菜品,这就是思想,就是传承,就是精华!
所以,去闯吧!实践出真知,别人的思想是别人的,尽管我们会从中吸取,但最终我们的都会变成我们的,只有自己的才是自己的,只有做自己,才能成为自己,只有活好自己,才能活出自己!
在那片茂盛的芦苇丛边,一阵阵巨大的击筑声传来,那是高渐离正在为他的好友荆轲送行。是的,他的好友荆轲即将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不管成功与否,他们都将不会再见面了。我可以感觉到高渐离此时内心的悲伤,但是他不能表露出来,他只能用他激昂的鼓声来为荆轲送别。一旁的芦苇丛也在微风中轻扬。
芦苇丛的另一边是乌江,此时乌江四周已经响起了楚歌,从那凄凄切切的楚歌声中,我们知道项羽此时已经英雄末路了。而此时唯一能给他些许安慰的是,还有士兵愿意追随他,还有虞姬愿意伴他左右。紧接着,项羽高歌一曲,而一直随他左右的虞姬也以舞和之。最终在恋恋不舍下,他们还是诀别了。乌江畔的那丛芦苇扬起了点点芦花。
一直以来,我都很佩服这个西楚霸王,虽然他最后战败了,可是每次作战他都身先士卒,他的军事能力让我们叹服,包括后来的李清照,也赞誉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只能说项羽的一生是遗憾的,如果他没有遇到刘邦,或是生在另一个年代,也许他的命运便会不一样。
沿着这丛芦苇再往前走,我来到了汨罗江边。这里正站着一个人,他正是屈原。他一生都在牵挂国家和百姓中度过,到最后他还是带着深深的哀愁走到了这条江边,最后他闭上了眼睛,带着深深的遗憾投身于汨罗江。他的身后荡起的涟漪是芦苇对他的默哀……
暑假如期而至,我来到外婆家玩。
外婆家旁的小河边,有着大片碧绿的芦苇,迎风荡漾。芊芊芦苇,潇洒优雅,令我怦然心动,吟一首《蒹葭》,感受诗人的无限情意,不禁有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感。
我喜欢芦苇,喜欢这份清新,喜欢这份神秘。正如郭敬明所云:一邂逅,终难忘。月光稀,漫步小河畔,采下苇叶,卷成“笛子”,用嘴一吹,便能发出“嘟嘟嘟”的声音,清丽而动听。四周一片黑暗,夜,太美。
芦苇代表着思念。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一年悬风正暖,与故人将苇叶折成小船,放在水上漂浮。笑故人,故人笑,一同携诗,眼带笑意。长夜未央,望前方,思故人。如此凄凄惶惶,欲故人回首,共赏美景。我俯身看去,那一丛芦苇正向我展露着笑靥,在风的带动下,仿佛在向我挥手。
芦苇也是坚强的。它们历经风风雨雨,仍然坚韧不拔,且越来越茂密、墨绿,越来越茁壮。芦苇虽卑微,不如昙花艳丽,但它顽强,将自己深深扎根于土,四季轮回,无声无息。芦苇虽平凡,不如牡丹华贵,但它坚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默默无闻,风霜高洁。摘一片苇叶,放入书里,香气扑鼻,那是夏天的`气息,一纸牵念,一纸清香。坐在小河边,看苇叶下的小蝌蚪,一川云水,一曲酒歌,宛如欧阳修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清晨,一米阳光挥洒大地,推开窗,呼吸清新空气,太阳晒过的心情,欣赏梦一般的风景,开始憧憬未知的将来。我们所看到的芦苇,都是一簇簇的。因为单单一株芦苇容易被风吹折,被水冲倒。就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正所谓,团结力量大。人也是,要学会坚强,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合作,团结一致。
人不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像芦苇般平凡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凝视着那一簇簇“正值年少”的芦苇,不禁思绪万千。它们就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兄弟们,风风雨雨一起走,它们不会孤独,更不会落寞。它们就像小时候,像旧朋友,回忆在脑海中重现。有时候,我也会突然想起那些老朋友,从前的风花雪月,仍铭记于心。
举着相机的我,突然愣住了。
夕阳倾洒着橘红的笔墨,将河水绘成金色,水波微微荡漾着,形成一圈圈涟漪,金色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簇簇绿色的藻类。桥的两边,碧绿的芦苇随着微风轻轻地摇曳着,夕阳为它们也镀上了一层金边。
曾经的冬日,芦苇泛着灰色,一幅死气沉沉的样子,大片大片顺着北风倾倒。顶不住风雨的它们,许多连着根部都折断了,枯黄的叶片也暴露出来,显得无比凄凉。
而现在,春天的脚步来临了。芦苇姑娘们在睡梦中也感觉到了春风的轻抚,伴随着其它花朵的.芬芳,几个芦苇姑娘升起了懒腰,接着这几个小姑娘又一个个唤醒了其它小伙伴们。没几天,饱经风霜的芦苇姑娘们终于全苏醒了,她们伴随着温柔的春风,摆动着纤细的腰肢,摇曳着秀丽的长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沙沙的歌声表明了她们欢快的心情:我们又变得碧绿、柔韧、美丽啦!我们又重新恢复生机啦!
芦苇姑娘们的舞姿比起杨柳姑娘来毫不逊色,我不禁想起文人所言:“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多姿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平静无风时,她们摆好了起舞前的准备姿势,为之后热烈的舞蹈营造氛围;微风吹过时,她们点着头,像在应和节奏一般;而掠过阵阵清风时,她们便扭起了身体,为水边的观众表演精彩的民族舞。如此的芦苇姑娘们,多么生机勃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