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度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度(通用8篇)

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度 篇1

第一条 辅导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断

提高专业水平,认真完成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条 热爱当事人,用爱去感化、帮助当事人,用爱给当事

人力量,让当事人信任,使当事人恢复自信和自知。

第三条 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遵守心理辅导人员

职业道德,严守工作秘密,不得公开来访者的情况。

第四条 本着“积极、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以

诚相待,倾情相助,引导来访者以自助。

第五条 对于求助电话和来访人员要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并及

时了解有关情况,妥善处理。

第六条 辅导室卫生由当日辅导人员负责打扫,要求整洁舒适。

第七条 辅导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详细分析

与总结。

第八条 辅导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待查阅相关资料后

再另约定时间解决。

第九条 辅导室要定期将辅导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第十条 辅导室工作人员要按时到岗,保持心理辅导室工作经

常化、规范化。

第十一条 辅导人员要爱护室内公共物,离开时要关好门窗,

及时上锁,若因管理不善而造册公物丢失或损坏,则照价赔偿。

第十二条 热爱心理辅导工作,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二章 心理辅导室服务内容

第十三条 面向学生及家长。通过辅导 ,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

辅导,及早发现学生特殊行为,协助学生及家长解

决问题。

第十四条 心理辅导老师要加强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第十五条 辅导老师有责任对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进行督导。 第十六条 辅导老师在具有心理咨询和教师资质的专家团队指

导和带领下,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大型心理讲座,各

项服务均为公益性。重点针对本校范围内特困户、

留守儿童。

第三章 心理辅导须知

第十七条 主动寻求心理辅导是现代高素质者的明智选择。 第十八条 辅导室面向全校学生及家长。

第十九条 以帮助来访者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促进

身心发展为目的。

第二十条 主要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交往、健康等方

面遇到的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

第二十一条欢迎你的到来,我们将尽力为你排扰解惑,并为你

保守秘密。

第二十二条 请你尊重辅导老师的辛勤劳动,并给予信任和积

极配合。

都安县高岭镇三合小学(板岭小学、永安乡中心小

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度 篇2

笔者以为, 将心理辅导室视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不仅因为心理辅导室是学生心理辅导的专业服务机构, 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教育、辅导服务;还因为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已逐渐成为一种教育共识的新阶段, 应将“资政”作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重要职责, 为学校行政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心理辅导支持, 从而在优化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与心理辅导室的职能拓展

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0年的历程从辅导取向看可分为矫治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两个阶段:

大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受个体治疗的医学模式的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问题矫治为取向, “治疗”是其基本特点, 通常称为学生“心理咨询”。在这个阶段, 心理辅导室的职责较为单一, 主要以问题干预为导向开展心理检测和筛选工作, 并针对性地对检出对象 (在学生中占少数) 进行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人们对中小学理健康教育的“特质”有了新的认识, “医学化”倾向受到质疑, 发展性辅导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2]自此以后, 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对象扩大至全体学生: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3]

扩大工作范围, 把全体学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改革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已经出现, 并呈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强调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学校心理辅导邀请模式 (Invitational Approach) 就强调教育态度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邀请教育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颇凯认为心理辅导不是单纯的课程教育, 而应体现在学校各项工作、体现在学校内外部环境、教育氛围和人际关系中, 因此, “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对教育环境、教育政策以及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专门的设计, 使教育具有亲和力, 可以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平等、尊重、宽容的关系, 在学校环境中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积极的影响力, 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4]

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基础。上世纪后期, 俄罗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区别于“医生的模式” (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改变学生心理发展上的偏差) 的“教育者模式”。“教育者模式”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给予科学的、心理学上的保证, 即运用心理学理论促进个性化教育。该模式的倡导者弗里德曼明确提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现实策略, 应当是在与各科教师相互合作的过程中, 不取代教师, 而是与教师一起从分析他们的教育实践开始, 到给予他们心理学上的解释, 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并重新运用于实践”。[5]

三是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整合各方力量。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综合模式”强调:“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教师应引领整个综合辅导模式, 与此同时, 又需要和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紧密配合, 让他们也参与到心理辅导综合模式中来, 共同构成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师资队伍。”[6]

无论是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还是强调心理辅导在个性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抑或是希望整合所有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 都要求学校心理辅导室拓展职能, 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资政”作用, 就如美国学校咨询协会 (ASCA) 在《学校咨询项目国家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学校咨询师在识别影响学生的问题方面处于关键位置。学校咨询师应当在学校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环境中起到核心作用。”[7]

“资政”职能的提出, 意味着学校心理辅导室不仅仅是师生心理辅导的专业服务机构, 还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协调机构:整合学校各部门、社区、家长力量建立工作委员会并主持日常工作, 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评估工作, 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开展项目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策划设计机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并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依据学生个性化服务需求设计分类辅导项目, 发现学校其他部门或学科教师的教育优势、特点并将其转化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项目, 设计并开展家长教育项目;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指导推动机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分工合作机制, 为全体教师提供研讨平台和专业支持,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二、现代学校教育需要心理辅导室的专业“资政”

将“资政”作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重要职责, 是现代学校教育回归“‘成人’目的”的迫切需要。

叶澜教授在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反思中深刻地指出:近代工业社会以来, “‘成人’这一根本的教育目的, 在为‘成事’服务的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被淡化乃至遗忘。”[8]学校教育的这种物化现象的具体表现之一, 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灵成长, 将学生视作“控制”对象, 按统一标准“规范”所有学生, “使后者不仅在‘做什么’方面, 而且在‘怎么做’方面都符合前者的愿望。”[9]以实现“成事”的高效化。

比如我们常见的打着“狠抓教学质量”的旗号任意延长学校教学时间、双休日集体补课等“成事”至上的教学安排, 把教育简化为训练, 完全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更不会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 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恐学、恨学等负面心理。造成学生与学校对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学校教育忽视心灵关怀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 由于这类行为忽视了学生的心灵成长, 因此并不具备真正的教育作用, 有的甚至走向教育的反面。

学校教育回归“‘成人’目的”, 就是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0]学校教育, 事事关“心”。对学生个体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范围就不能仅仅囿于局部和个别, 而是涉及学校教育的全局并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宣称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学校却忽略了心理辅导的作用。事实上, 没有心理辅导的参与, 任何所谓的个性化教育都是空中阁楼。

影响并参与改进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心理辅导室“资政”的重要目的, 因为“从广义和最后的意义上讲来, 一切制度都是有教育作用的, 这就是说, 他们在形成构成一个具体人格的态度、性情、才能与无能等方面是起着一定的作用的。这个原理特别能运用于学校方面。”[11]建立与“育人为本”的现代学校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当前学校制度变革的重中之重, 赋予学校心理辅导室“资政”职能可以促使学校管理更科学、更专业、更具人文情怀, 有利于纠正目前许多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心理缺失”弊端 (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控制性的规章制度而忽视师生的尊严、利益和感受) , 形成“全员心育”的制度环境, 真正构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辅导服务体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困境要求心理辅导室肩负起“资政”职能

旨在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的发展性辅导, 要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满足不同学生的辅导需求之外, 还要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 包括教育环境的营造、课程的开设和教育活动的安排等。但是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孤立化”问题, 则严重妨碍了这项工作的转型提升。

“孤立化问题”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结合和与德育的联系不明显, 与学校活动的结合不紧密, 对教师、对家长及对社区的影响还非常有限或根本没有等, 凸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较低, 社会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12]这种将心理健康教育仅仅视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及专门人员的事情”的认识和做法使心理健康教师陷入“单兵作战”的尴尬境地, 也使学校心理辅导室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方面是发展性辅导的整体性、全覆盖要求, 一方面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和边缘化, 矛盾的形成固然有行政缺位、制度保障不力等主要原因 (诸如专业辅导教师配备不足、辅导体系不健全等) , 也有心理辅导室自身定位偏低、职责狭隘的问题。

涉及学校教育全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靠心理辅导室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新的教育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学校心理辅导室顺应新趋势, 树立“资政”理念, 构建心理辅导体系, 主动拓展职能, 肩负起心理辅导室统筹协调的职责, 通过与学校管理、各学科教学及其他各类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全校各处、室、组以及全体教师的配合下,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 也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这方面, 台湾的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学生辅导新体制值得借鉴:学校心理辅导室负责规划、协调全校辅导工作, “国中还设有辅导会议的组织。出席人员包括各处室主任、辅导室全体成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代表。辅导会议由校长担任主席, 辅导室主任负责筹划与安排”[13]。这种体制安排有利于实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资政职能, 在组织形态上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资政方式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资政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以下三种则较为常见:

(一) 组织者的方式

心育工作的统筹与指导。主要以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的方式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同时对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指导。比如某初中学校在一段时间里将“家校协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 为此学校心理辅导室对现有的家校沟通方式与内容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了三个主要问题:以开家长会为主;以群体交流为主;以学业成绩的交流为主。辅导室成员研讨后提出改进建议:学校建立家长接访制度, 设置家长接待区域, 每天定时定人接受家长的预约来访;对家长接访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内容包括学生的环境适应、个性发展、认知风格及亲子沟通等方面。随后在校长的支持下召开由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学科教师代表参加的协调会议进行部署。

专题项目的发起和推动。即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比如某所职高的心理辅导室针对本校学生自卑心理明显, 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设计能力弱等状况, 发起“白天鹅行动”项目, 联合学校各部门, 通过“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等系列辅导, 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人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 使学生重新挺起自信的胸膛。

(二) 研究者的方式

学情研究是学校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据。因此心理辅导室应定期开展心理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提交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报告供学校行政作为教育决策参考。

对教育活动进行心理评估也是学校心理辅导室资政的重要方式。比如某普通高中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实施了分层走班教学, 以增强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学校心理辅导室在此项教改行动推进的同时也启动了相应的心理监测和评估工作, 并在一个学期之后向校长室提交了一份心理评估报告, 认为这项教改行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校生活的重大变化, 建议学校应关注每位学生的适应性、焦虑度、安全感及归属感,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服务。

(三) 协同者的方式

学科教学中的协同。学生个体的学业水平与其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学业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 由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专门的学习指导课是常见一种的辅导方式。但在一所初中开展的“关注学业成绩后20%的学生”的教改行动中, 心理辅导教师发现学习辅导跟具体学科结合起来效果更直接。于是就跟初二数学教研组协作, 数学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共同分析学情, 心理辅导教师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问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 经常与学科教师沟通辅导情况并向他们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学生管理中的协同。以纪律管理为例: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罚在校长室作出决定后一般由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 处罚后的教育责任也由教导处及受罚学生的班主任承担, 但是一所职高的心理辅导室负责人认为学生违纪行为不仅是一个品行问题, 更是一个心理问题。因此,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违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为此学校设立了“改过销过”辅导制度, 心理辅导教师介入学生的“处罚后”教育, 帮助受罚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在受到处罚之后能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怀, 尽快树立生活的信心, 明确行为改进的方向, 变生活挫折为成长契机, 通过努力, 撤消处分。这一创新做法因效果显著成为其他学校效法的榜样。

应该说, 赋予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以资政职能符合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专职教师配备、专业化提升及相关的制度安排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由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矫治性辅导转向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发展性辅导, 与此相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室应具备资政职能, 这既是现代学校教育回归“‘成人’目的”的迫切需要, 也是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孤立化”问题的有效举措。组织者方式、研究者方式和协同者方式是学校心理辅导室资政的三种基本方式。

教室是特殊的心理辅导室 篇3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的心理问题也从教室里萌芽,说起来仿佛令人难以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比如,我见过一个性格柔弱的学生,因没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顿臭批,该生感觉颜面扫地,却又无处发泄,便积压在心里。他也因此产生对抗心理,能回答的问题也不答了,还惹出其它的事来,挨批便成了家常便饭,师生关系更紧张了。终于,他选择了以自残(用一根小木棍抽自己的脸)的方式排解心中郁积的不满。要不是后来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疏导,还不知是一个什么结果。教师每天走进教室不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一举一动都必须得慎重。要知道,不同性格的孩子對教师的同一言行有着不同的认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及心理。教师的言行要尽量关注到所有孩子,至少以不让孩子滋生心理问题为底线。

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班级管理,都不可草率,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人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所以,教室必须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教师的职责就是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理感到安全。有首歌里唱着:“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学生受伤后,也期待回家疗伤。而教室,就应该是一个可以“疗伤”的“家”。教师的责任就是把教室打造成学生的“家”,时时关爱学生,处处理解学生,给学生应时的风和雨,让教室里没有暴力,没有放弃,没有冷淡,有的只是无尽的、恰切的爱。教师用智慧的爱营建的“家”,才更温馨,更温暖,才能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心灵的自由,才能让他们没有恐惧,充满自信地学习着,成长着。

这,正如印度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中说的那样:“……出于恐惧,学生必然会对抗或接受,因而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或胆怯或好斗。只有在对自由生活的理解中——不是对它的想法或口头赞同,那就成了口号——心才能自由地学习。”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有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哪怕他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和不可理喻。唯如此,我们才会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才会更以平常心来处理日常教育中生发的问题。

杜威曾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告诫人们:“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否则,不良的后果将随之而来。”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不可只重表面的训导,只关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似的眼中风景,而更应该深入其里,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去看清楚内里的风景,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似的追问。于追问中探究学生心灵成长的真谛,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充分自由地前行。

学生是教室里的风景,唯有懂他们的人才能欣赏,才能彰显其美。杜威还说:“儿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教师必须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育人技巧,能时时发现潜藏于学生身上的教育资源,并引其源以壮教育的波澜。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自然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就犹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最终彰显的是师生的自信和良好的氛围,如此,学生的心里自然就少了阴霾。同时,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又能让自己的教育时时像温暖的阳光抚摸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时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爱意。如此,定能让孩子们的心智更活跃,让成长更安全,更有活力。

心理健康辅导室解说词 篇4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指导工作,我是该辅导室的管理员文登宝。

心理健康辅导室目前有设备10种,15件,是按照《甘肃省二类小学标准配备》的,能满足辅导要求。

我校心理辅导室是一个温馨、僻静的“心灵港湾”。辅导室设有4个功能区(“心理松弛区”、“音乐欣赏区”、“图书阅览区”、“情感宣泄区”),环境布置美观、规范。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工作原则服务师生。

自我校心里辅导室开放以来,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引导他们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心理辅导室工作总结 篇5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或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我校积极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本学期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 由于新生在进入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环境,会出现一些心理不适现象,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康人格,引导、教育学生建构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所以本学期按计划在起始年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及自我认识教育。通过心理课对初一新生进行了新生心理适应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适应状况。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继续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对存在明显心理偏差的同学,及时做好与其班主

任及家长的沟通工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力量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咨询过程中做到:

1、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形成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吐露真情,反映真实思想和情况。

2、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进入正常学习。通过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缓解,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为了更好的安排咨询时间本学期开始咨询室的咨询开始采用预约制度,并在咨询室门口贴上以“预约流程”和“值班时间”为内容的海报。并通过宣传橱窗进行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在网上、通过电话进行咨询预约。咨询室的来访者不多,我们进行了反思,可能有如下的原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不能建立,而且没有宣传作用,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想不到这个求救途径。针对此问题,今后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三、开设心理讲座,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作为教育的教师来说,其自身的心灵里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促进教师心理成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本学期心理咨询室与政教处共同开展了两次主题心理讲座,使教师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心理知识。

四、认真做好课题研究

由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工作、我校应该选择何种方法和途径进行“心教”是一个有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五、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发的世界,要发展进步,就得开放。同样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闭门造车是出不了什么成绩的。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区心理咨询站组织的外出学习培训计划,到外县市的学校取经学习,并加强与兄弟学校心理工作者联系,从他们哪里获取资料和经验。本参加了市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心理健康优质课学习,加强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经验学习。

合格心理辅导室评估自查报告 篇6

我校现有学生1300人,教职工80人,其中取得省级心理学C级证书的有7人,有1人已获得全国心理学二级咨询师证书。对照《嵊州市中小学合格心理辅导室评估指标》,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

1、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成立领导小组,有副校长担任分管领导,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行政计划,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2、学校制定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计划,并定期对专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3、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心理辅导室主任的协助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重视队伍建设

1、学校根据在校学生数配置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室主要以周春君、钱莲萍两位老师负责,分头负责家庭教育咨询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2、学校每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其中周春君老师有国家级二级咨询师资格证书。

3、学校积极选派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各类观摩研讨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活动,如钱莲萍教师07年参加省级教研活动,周春君和钱莲萍两位教师基本每次参加了市级心理健康观摩活动。

4、在每次心理健康教师活动期间,周春君、钱莲萍两位教师经常对其他几位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指导,使大家尽快成长。

三、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板报等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更新,如购置书籍、08年4月还聘请了心理学专家钟志农老师来校指导心理学工作。

三、心理辅导室的建设

1、学校建有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桌椅、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

2、学校心理辅导室有《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守则》,并有规范的心理辅导记录卡等。

3、学校心理辅导室定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心理辅导教师应保持各种联系方式的畅通。

4、学校心理辅导室有个别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

四、心理档案与转介机制

1、学校通过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的观察、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有特别心理需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接触与干预。

2、学校建有心理辅导的转介机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可转介给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负责辅导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当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辅导和治疗。

3、学校逐步完善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并保证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几个亮点:

1、学校充分利用周春君老师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今年起,我们把《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我们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工作和亮点。课题组老师每星期一次进行例会,讨论研究课题研究进展。边实践、边总结。

2、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不光只着眼于学生,还开设了家庭教育心理咨询。这是全市唯一的一所小学。目前,来访的家长不是很多,但也有家长当遇到子女教育困难来上门求教。

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良好,师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性高、受益面广,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并形成了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学校通过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能及时体察师生的心理需求,组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近三年来学校无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学生得到及时干预。

除上述外,学校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积极承担上级指导中心及教研室布置的各项任务。

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心理辅导室内还缺少电话、电脑的配置,由于下半年要进行搬迁,所以这些设施戴搬迁后在添置。

2、学校本学期没开设心理辅导课,我们将在下学期在三年级学生中开设。

3、自心理辅导室开放起至今,主动来访者不多,这可能和我们的宣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探索 篇7

关键词:特色,辅导室,建设,探索

1 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简介

“十二五”期间, 湖南省教育工委为贯彻落实国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以及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安排部署,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了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特色成长辅导室作为该工程的重要组成, 旨在鼓励高校在各院系建设环境友好的师生交流辅导空间, 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 及时与辅导老师交流所遇到的问题。 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调动队伍育人的积极性。

2 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成长辅导室必要性

2.1 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含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等多个方面。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 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各方面较普通高等院校均有较大差距, 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较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 国发[2014]19 号) 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 号) 指出, 要立德树人放在首位,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 实施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 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将以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外延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型发展模式。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高职院校通过坚持开放办学,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诸如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丰富了校企合作内涵, 深化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定位, 打破了高职院校传统的行政班级建制、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内部组织、管理、规范形式等的进行转变。 灵活的教学、学习模式同时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 能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与沟通, 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需要。

2.3 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既能动脑, 更能动手, 经过实践的锻炼, 能不断加强自身承受各种压力和处理各种危机的能力, 并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迅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成为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实现人生价值。坚持立德树人, 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 相较于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加强通过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 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实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是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 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3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方案

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 (试行) 》的要求, 科学确定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建设方案, 及时、有效地帮助和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成长问题和实际困难, 防止问题沉积而演变为心理障碍, 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成才。 项目的建设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 打造一个集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为一体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平台;二是, 探索一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培育模式;三是,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

3.1 建设原则

特色成长辅导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原则,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自律意识, 通过师生之间、各年级各专业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 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成长辅导室的建设和主导日常管理,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硬件建设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是开展心理辅导、思想提升和就业、创业指导的主要场所, 同时也是朋辈辅导者的培训基地, 还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由于特色成长辅导工作的专业性, 其选址要严格按照安全、便捷的原则进行选择, 能让辅导员与来访的学生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辅导室面积应有一定要求, 并进行功能分区, 一个是来访者接待区和阅览区, 另一个是辅导区。 接待区和阅览区既是辅导老师办公场地、也是学生预约接待区, 同时还是学生心理档案存放区和图书阅览区。 辅导区是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场地, 内部分为个体辅导区和团体辅导区。

3.3 机制建设与日常运行

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要重视运行机制的建设。首先, 制定科学、健全的辅导工作制度, 包括辅导室管理制度、辅导人员工作职责、辅导室值班制度、辅导预约制度、辅导反馈制度和辅导对象档案建立、使用及保管制度等。二是, 科学合理规划开放时间与频次, 成长辅导室原则上每天对学生开放, 个别辅导则是周一到周五开放, 其它功能室根据需要开放。 三是, 丰富辅导模式, 按辅导数量分为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按辅导途径分为面对面辅导、电话辅导和网络社交平台辅导等。四是, 创新约谈方式, 成长辅导室宜采取灵活便捷的“网络+微信”预约方式, 将学生预约、老师约谈、即时辅导等方式。

在日常运行中, 首先, 实行辅导登记制, 成长辅导室采取受访登记制度, 辅导者须详细记录辅导过程。 其次, 是根据辅导内容需求调查, 分项目开展思想提升辅导、学业发展辅导、生活适应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危机应对辅导、就业创业辅导和特殊群体的辅导。 此外, 还应注重加强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和培训。朋辈辅导团定期在成长辅导室召开会议, 商讨工作, 进行活动策划;定期在成长辅导室要求目标群体开展小讲坛活动。最后, 要做好成长辅导室的宣传工作, 鼓励师生广泛参与辅导室建设与管理。

3.4 队伍建设

成长辅导室的队伍由教师辅导团和朋辈辅导团组成。教师辅导团由学工部和学院领导、学生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组成;朋辈辅导团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组成。高职院校应通过专题会议、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 不断加强辅导室辅导团队的能力建设。首先, 辅导团队的建设要强调人本管理意识。 对高职院校来说, 学生是 “消费者”, 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及时了解学生的合理诉求, 以便捷、高效为宗旨科学设计相关管理系统与办事流程。其次, 着力团队成员的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 重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第三, 加强团队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一是, 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开展专题研究;二是, 以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为切入点, 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究。

3.5功能建设

特色成长辅导室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专门的QQ群和微信平台, 采取灵活机动的约谈方式, 将学生预约、老师约谈、即时辅导等方式有机结合, 体现按需使用、随机使用的特点。 学生预约, 由学生根据需要主动跟辅导老师联系确定辅导时间和内容;老师约谈, 由老师根据工作实际确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辅导, 并与学生商定时间;即时辅导, 在师生互动的教育活动中, 需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的紧急情况, 可以立即进行辅导。在成长辅导室的具体使用过程中, 原则上实施预约使用, 在没有预约的时段可以即时使用;原则上来访的学生由值班的辅导老师接待, 但可根据学生要求和实际工作环境由其他在岗辅导老师接待学生。 通过多样化的功能设计与灵活的辅导模式, 力争将特色成长辅导室建成日常心理辅导与重大心理危机处理平台、思想提升辅导平台和是职业、就业、创业辅导平台。

综上所述, 建设特色成长辅导室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要求。 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了更主动、更方便、更及时和更有效的成长辅导服务, 为培养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桂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 5.

[2]侯虹霞.全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治召开[J].山西教育 (教育管理) , 2009 (7) .

[3]刘月红.中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教育 (管理) , 2011 (12) .

[4]任志宏, 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Z].2011.

心理健康辅导室制度 篇8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就其具体制度建设来说,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科研成果与工作成效显著。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心理辅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同,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差别较大,违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事件时有发生。有鉴于此,要普及、巩固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加快、抓紧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

二、学校心理辅导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学校心理辅导制度是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依照法规、政策而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则、规程或行动准则,即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具体来说,学校心理辅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其根本任务;基本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颁布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文件和条例制度,也可称之为学校心理辅导的法规性制度;具体制度则包括心理辅导管理制度、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精神疾病筛查及转介制度、心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心理辅导的伦理制度、心理辅导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心理辅导队伍的培养及督导制度等,即学校心理辅导的岗位性制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也迅速得到发展。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来说,为了加强和推进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部委颁布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对学校的精神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是2013年颁布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更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十年之后,2012年底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旨在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上述各种政策、文件,可以说就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制度。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学校都开始出现领导认识、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与使用、环境育人等心理辅导工作新局面。当然,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仍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

就学校心理辅导的具体制度,这里以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加以说明。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地方性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如《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辅导室的基本配置和各项仪器的配置标准都有明确规定。然而,除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标准之外,还需要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工作,便于评估和管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规范应包括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

软件建设。包括心理测评和档案管理软件、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心理辅导室须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开展进一步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系列档案资料,如心理咨询面谈记录、热线咨询记录、网络咨询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库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业绩考核标准等,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三,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心理辅导的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

硬件建设。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心理辅导教师办公区、来访者接待室和心理测评区、心理档案管理区、心理阅览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比较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要求。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式调节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伦理规范。按照心理辅导行业的一般伦理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伦理规范包括:心理辅导教师应尊重来访学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有责任保护来访学生的隐私权,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有责任向来访学生说明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应用的限度;辅导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学生的理解水平,并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测量工具了解来访学生的情况;鼓励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专业研究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所贡献,在研究时应尊重参与者的尊严,防止研究对象的权益受到损害;要事先告知或征求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四、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

诚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一样,各地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心理辅导示范校建设标准与规范。如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达标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同样地,从国家层面推广各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以规范。

组织管理。包括学校领导的认识、组织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第一,学校领导需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督导检查,确保认识到位,统筹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把各项具体制度落到实处,努力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第二,建立学校心理辅导领导小组和工作责任小组,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与具体指导,并由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责任明确;第三,建设心理辅导工作的规章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具体的组织实施、指导督导、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心理辅导人员例会制度、督导制度、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健康课程管理制度、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团体心理辅导制度等,并由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督促执行,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基础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实施系统建设、环境育人成效和专项经费投入等。第一,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需按编制标准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对其任职资格有所要求;重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安排心理辅导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的职业发展及激励机制,落实心理辅导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保障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学工作量或报酬,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第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课程实施系统建设,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中,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设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第三,优化符合心理辅导工作要求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等,发挥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小报和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向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第四,建立心理辅导工作专项经费,规定学生人均经费的最低限额,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保障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更新,加大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投入和工作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效果。包括科研与成果、工作成效等方面。学校在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参与省、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并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要有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著作,并能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研究工作,效果显著。特别是,心理辅导工作一定要突出学生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强调工作特色,注重工作成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辅导工作新亮点。

上一篇:住房社会救助论文下一篇:神经内科实习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