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发展思路(通用8篇)
1、以转变观念为主导
积极营造邮政金融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氛围。我们要针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加强引入现代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观念,努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推进观念和理念、运作机制和模式、经营增长方式三个转变为契机,围绕建立“安全邮政金融、发展邮政金融、和谐邮政金融”的目标。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取得成效。一是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把握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识。二是深入分析与区县局之间的差距,牢固树立争创一流、敢于超越的观念。三是深入查找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
2、以创新发展为理念
创新发展是邮政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环境变化、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根据网络型企业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一步加强代理金融对运营的集中管控;要积极推进经营创新,针对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变化,研发适销对路的代理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积极推进服务创新,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周到的服务;要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优化人财物和政策资源配置,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活力和工作热情,促进优质资源向高效业务流动。一是各单位领导要思想重视、重视、再重视,观念转变、转变、再转变,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每日跟踪代理业务发展情况,代理业务局要每日通报代理金融业务发展进度,各单位要及时把控本单位代理金融发展动态,不断加快落实推进。二是各单位要结合当地实际市场环境和特色,不断探索、创新邮政代理金融的经营发展机制,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三是各单位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依靠邮储银行专业的优势,研究好代理金融业务发展和管理措施,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进,实现双赢。
3、以重点业务为目标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一是加大邮政金融负债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大力发展邮储代发工资、发放绿卡、安装商易通等项目,迅速提高邮储定活比例,减少付息成本,提高利差收入。二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充分发挥电子银行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扩大网上银行客户群体。三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做好保险、基金、理财等营销代理工作,迅速提高邮储银行的盈利能力。
4、以队伍建设为基础
建设市北邮政金融发展的强基工程。为加强邮政金融业务全面推进,努力做好管理团队、客户经理队伍和员工队伍三支队伍的建设,努力向“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标准迈进。一是做好团队的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对培训计划进行积分考核,全面提高员工思想道德水平、主人翁意识、发展观念和从业能力观念。二是通过竞争上岗、充实管理团队和客户经理队伍。三是通过制定风险合规积分考核办法、员工培训积分考核办法、个人经营业绩积分奖励办法,调动员工合规经营,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开展员工每月一星、保险之星、理财之星等活动,大力弘扬先进、树立典型,营造“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氛围。五是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谈心、交流等活动,打通思想壁垒,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5、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鼓励员工加强发展、调动员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抓好增收节支,全力抓好财务收支预算工作;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控制各项非生产成本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增加生产能力、改善生产环境、发展经营、提高员工福利等方面,切实抓好成本核算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抓好资金运用,提高资金归行率和收益率。三是抓好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制度规范,用制度规范员工服务行为,提升银行窗口服务的形象。四是抓好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从员工合规行为抓起,加强银行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通过不断强化各级负责人的履职检查、稽查人员的审计检查,加强监督检查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对重点岗位监督、从业人员行为监督、重点部位监督,筑牢安全防线。
一、积极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代理金融业务发展方式转变
深入分析代理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提高认识,加快推进代理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遵循银行业务中的“二八定律”,深入分析客户群中5万元以上余额及中间业务购买量的占比,占整个客户群比例很小的个人高端客户在对银行的业务结构和赢利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逐步转变过去凭经验、靠关系及依靠成本拉动的业务发展模式,将业务发展目标与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科学结合起来,转变管理理念,加强数据分析,逐步增强网点的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二是要从注重经营产品向注重经营客户转变。要注重优质客户的挖掘,重点发展优质网络型客户、中小企业主、城市白领及大中专院校学生等客户群,要以价值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消费习惯、实际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客户群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要从标准化服务向差异化服务转变。要加强客户结构分析,科学划分客户层次,合理分配资源,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更要针对中高端客户需求,为其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四是要从经营单一客户向经营网络型客户转变。要充分认识网络型客户在拓展业务领域、降低经营成本、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邮政金融全网优势,积极拓展网络型客户,向其提供集结算、代收付、融资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深化与网络型客户的合作,提高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经营举措,推进代理金融业务全面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储蓄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储蓄业务是邮政代理金融各项业务的基础,利差收入仍是代理金融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存款加息、付息成本不断增加的态势和资金投向不断分流的局面,要坚定发展信心,按照业务发展季节规律,不断扩大储蓄存款规模,巩固市场份额,增加企业效益;要牢牢把握集团公司今年“固定费率,分档计费”的利差分配方式,在存款业务规模方面实现全新的突破;要加快代理金融专职营销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重点营销项目,挖掘价值客户,不断提升代理金融网点经营发展能力;要通过结算和理财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存款结构,逐步降低付息成本,提高收益水平。
二要积极发展结算业务,优化业务结构。邮政代理金融要充分发挥网点优势,发展个人结算业务,优化业务结构,推动个人零售业务健康发展。要积极引导优质客户、潜力客户办理和使用“绿卡通”卡,注重客户的培育,通过“绿卡通”副卡的发展满足家庭金融资产管理多样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要继续以淘宝绿卡、QQ联名卡、网汇通和网汇e等多品牌网上支付业务为抓手,进一步发展大中专院校学生等年轻客户群和城市白领等优质客户群,逐步改善个人客户结构;要通过“内抓培训,外抓营销”的方式全面推动个人网银业务的发展,着力打造邮政绿卡支付结算品牌;要加大“商易通”在商场、批发市场等资金交易量大、结算较为频繁的区域的布放力度,充分挖掘批发商、小企业主客户群体;要积极拓展特约商户,特别是城郊地区和农村较发达城镇地区收单业务发展,改善城郊和农村绿卡受理环境,扩大POS收单商户规模;要通过大力发展代发类业务来推动活期存款的发展;要通过社区服务、厂区服务的形式重点抓好城郊汇兑业务的发展工作,不断吸引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到邮政办理汇兑业务。
三要快速发展理财业务,扩大市场影响力。理财业务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战略性重点业务,是非利差收入的重要收入来源。加快理财类业务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大理财理念,为客户提供集储蓄、理财和保险业务为主体的资产配置方案,不断提高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有效增强防御因政策变动对负债业务所带来的经营政策风险;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以努力实现保险业务翻番目标为重点,全面完成理财类业务全年目标;要在2011年年初理财经理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队伍,全面提升理财经理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基本实现代理金融网点理财经理配置;充分调动理财经理积极性,通过业绩管理和积分评优管理等措施形成良好氛围在做大理财类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理财经理自我价值认定;通过物理网点转型的契机,灌输高低柜互动理念,进一步挖掘价值客户,利用理财经理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营销,提供差异化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不同需要。
四要重视发展电子银行,拓展客户体验渠道。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缓解柜台压力,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目前邮政代理金融电话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的有效客户注册率、客户使用率和交易强度亟需提高。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宣传手段,扩大邮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社会认知度;要在有条件的骨干网点建立网上银行体验服务区,引导客户使用电子自助服务渠道,提高客户使用网上银行的能力和积极性;利用网上基金交易资费较低的优势和各种网上缴费业务的开通,提高电子自助渠道的交易量。
三、夯实代理金融基础,全面提高代理金融管理架构
一要加快网点转型,做好示范网点建设和自助渠道建设。要结合二类网点改革,加大代理金融网点调整建设,有效整合网点资源,加大网点装修改造,增加必要的功能分区,重点建设理财服务区,改善用邮环境,实现代理金融网点“地理位置优越、功能分区合理、服务环境舒适”的目标;要总结邮储银行“示范网点”建设工作的经验,今年内首先完成1个示范网点的建设,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逐步完成代理金融网点全面转型工作;要大力建设自助服务渠道,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尤其是加大ATM的投放力度,做好ATM的选址和运维管理等工作,提高ATM等自助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对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的宣传和推介,积极盘活网点资源,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降本增效。
二要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各单位服务管理架构,设置专职服务质量管理岗位;要强化代理金融网点客户投诉管理工作,建立一支服务管理检查队伍,加大服务质量管理考核力度,切实做到服务工作“有人管、管到位”;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面落实窗口服务规范各项要求;要通过“树先进、抓典型”带动网点服务质量全面提高;要建立窗口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测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考评管理。
四、巩固邮银和谐成果,推动邮政金融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零售业务,中间业务
中国储蓄银行成立于2007年初, 由于脱胎于布点广泛的邮政系统, 故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7万个, 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 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农村地区, 是中国营业网点最多的商业银行, 其储蓄存款余额近1.7万亿, 是国内第五大存款机构。金融主管机构将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为以零售和中间业务为主, 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让邮政储蓄银行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走一条商业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这是借鉴国外邮政储蓄银行经验以及中国银行业总体趋势所决定的。
当前,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商业银行为追求规模效益, 从农村撤退, 导致农村金融陷入困境, 形成“城乡二元金融结构”。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于农村, 其客户结构决定了其服务“三农”的天然义务, 必须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 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邮政储蓄银行走商业化道路是其远期定位, 但在近期应尽量淡化其商业化色彩, 强化其服务“三农”战略的准政策性银行职能, [1]本文就此来探讨其面向“三农”之改革思路。
一、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背景
邮政系统长期承担政策性业务, 自邮电分家后无法自负盈亏, 一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1986年, 中央财政面临财力不足压力, 为减少对邮政系统的补贴, 乃决定让其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 利用邮政现存的网络优势吸收存款。邮政部门所吸收存款不直接放贷, 而是悉数上缴人民银行统一运作, 借此收取手续费佣金。1990年, 邮政部门开始自办邮政储汇局, 其吸收存款依旧全额转存人民银行, 但以转存利差作为盈利收入。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 中国银行业正处于深化“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阶段,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 本着商业银行贯彻“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三性原则, 原来充当农村金融主力的农业银行开始战略性撤退农村, 撤并县以下营业网点, 上收贷款审批权, 重点转战城市。1994年成立的农业发展银行, 原本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 主要是为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等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但由于资金先天不足, 在实际运作中困难重重, 未能填补农业银行退出后的空缺。为配合1998年的粮棉油流通体制改革, 主管机关干脆让农业发展银行转型, 专职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购销过程的资金融通, 在流通领域实行封闭运行。如此一来, 留存于农村的正规金融信用机构只剩下农村信用社, 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 且农村信用社本身问题甚多, 坏账比率长期居高不下, 使农村金融雪上加霜。邮政储蓄依附于邮政系统, 在农村有大量网点, 作为“只存不贷”机构, 其来自农村的存款转存给人民银行后, 只有小部分可通过央行再贷款返归农村, 大部分都用于给城市经济发展作贡献。邮政储蓄实质扮演了“劫贫济富”角色, 充当农村金融的“抽水机”, 使农村本就紧缺的资金进一步萎缩, 加剧了“三农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体现服务“三农”战略, 必须让邮政储蓄所吸收存款留存农村, 同时人民银行也想化解来自邮政储蓄的巨额转存款利息压力, 于是开始将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提上议事日程。2003年, 邮政储蓄实施革新, 原有8000多亿转存款继续留存于人民银行, 但此后新增存款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用。经过四年的自主贷款试营, 经过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批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正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巨大, 如今反哺农村, 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贷款难问题。在农村金融的市场结构上, 一举打破了农村信用社独家垄断的局面, 引入竞争因素有助于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竞争比较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必须面临直接对手农村信用社, 双方在竞争中各具优劣势, 必须扬长避短方能在市场中立足, 下面就来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1. 邮政储蓄银行相对农村信用社之优势
(1) 品牌美誉度。邮政储蓄依附邮政局开展业务三十余年, 在广大农村具有广泛的基础, 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邮政储蓄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 各级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 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 农户视之为国家信用, 认可度非常高。[2]反之, 农村信用社实施多级法人制, 乡镇级农村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的实体, 抗风险能力弱。农村信用社历经数十年的起起伏伏, 多次因呆坏账进行整顿, 农户在潜意识里有戒备心理, 认为其远不如邮政储蓄银行正规。因此,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开展存贷款业务, 借助其品牌优势会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2) 资金规模优势。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便坐拥1.7亿储蓄存款, 在规模上雄踞全国第五位, 资金量丰沛, 且之前一直奉行“只存不贷”模式运作, 故没有积累不良债权。这样大的资金规模, 有助于逐步提高单笔贷款的上限, 在扩大零售业务的同时, 亦可参与银团贷款、同业拆借等批发业务。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劣势明显, 总体资金规模偏小, 且肩负大量不良资产, 制约了其市场扩张计划, 很难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3) 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借用邮政系统的科技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自成系统的、全国统一的结算网络, 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 将3.7万个网点链接在一张大网之上, 邮政储蓄系统结算一体化, 极为便利, 大大沟通了城乡之间的资金流通。邮政储蓄银行的“绿卡”工程实施通存通兑, 方便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汇款返家, 以及家长给在高校读书的孩子汇款。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水平比较落后, 在跨域结算领域更是其弱项, 很难与邮政储蓄银行相匹敌, 在城乡资金沟通上不太通畅, 部分客户可能会因此流失。[3]
(4) 零售贷款额度相对较高。邮政储蓄银行的一类支行对小额贷款的额度上限设为十万, 客户办理此项贷款非常方便, 老客户只须十分钟, 新客户也会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上限一般设为三万, 一旦超过上限则需向上级联社报批, 周期往往要一两周。农户贷款往往都是救急之用, 对申请周期很敏感, 故会青睐时效快的邮政储蓄银行。
(5) 邮递员可为农户提供实时咨询。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与邮政局具有广泛合作, 邮政局所属的邮递员每日穿梭于各村庄, 有需要的农户可向其咨询相关贷款细节, 正因为有此种人性化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可将其触角伸到农村各家各户, 大大扩展了宣传半径。[4]农村信用社没有触角广泛的邮政局支持, 只能采用传统方式经营, 在潜在客户挖掘上远不如邮政储蓄银行那么主动。
2. 邮政储蓄银行相对农村信用社之劣势
(1) 高端贷款客户群有待开发。农村信用社驻扎农村50余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后, 更是成为农村唯一正规金融机构, 为农户提供广度很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与高端客户已经建立了牢固情感纽带。在农村尤其讲感情, 这些农村信用社的高端客户不会轻易转投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方六年, 各项贷款业务才刚刚起步, 无法与农村信用社直接竞争。邮政储蓄银行借助其邮政品牌优势, 存款端具有相当大比较优势, 然而在贷款端却未能与存款端匹配, 存贷比偏低。另外, 邮政储蓄银行由于采用一级法人制, 往往对外统一制订贷款利率, 灵活性不足, 其利率又远高于农村信用社, 不成为农户首选, 以致在客户群上只能逆向选择, 以高风险的次级客户为交易对象, 存在潜在风险。
(2) 从业人员金融知识有待提高。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 其人员大多直接由邮政从业人员划归, 因此总体而言知识层次相对偏低。许多员工尚未能转化思维, 银行技能不足, 金融风险意识薄弱。[5]根据《2013中国金融年鉴》数据显示, 截止2012年底, 邮政储蓄人员结构中拥有本科学历以上者只有38.8%, 这样的人员结构是与作为高技术含量的银行业不相适应的。虽然近两年邮政储蓄银行在市场大肆招兵买马, 但是此举毕竟成本太高, 只能加强内部培训, 让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得以提升。目前, 邮政储蓄银行一直不断加强内部金融培训, 但仍不能满足经营业务的快速拓展。农村信用社长期从事金融业务, 人员普遍比较专业,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大型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地区时, 趁势接纳了大批原商业银行员工, 使其整体专业结构大为提升。因此, 从长远来看, 邮政储蓄银行要增强竞争力, 还得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能, 也只有人员专业化后, 方可增强内在竞争力。
三、邮政储蓄银行面临之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如今在市场已运行七年, 邮储银行各项业务全面推进, 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超过4万亿, 各项贷款余额近7千亿, 拥有本外币账户数超过10亿户, 客户数达到5.5亿人, 资产规模已是银行成立时的两倍多, 多层级利润中心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可持续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年净利润在2007年尚为6.5亿, 到了2011年一下子跳到257.9亿, 增长势态凌厉, 说明当前扶助“三农”的准政策性银行定位是成功可行的。
然而, 邮政储蓄银行在伴随着改革与发展的同时, 也逐步显现出如下潜在问题, 如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1. 在管理体制上必须理顺与邮政集团公司的关系
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改革不彻底, 在经营上存在产权界定不清。当前邮政储蓄银行的支行分为三类:一类支行、二类支行以及代理网点。一类支行为邮政储蓄银行直属网点, 可办理存贷款和中间业务;二类支行归邮政集团公司所有, 除主要负责人由邮政储蓄银行派驻外, 其他人员全部归属邮政集团公司。二类支行的管理控制权在邮政集团公司, 员工实施混岗经营, 由此会影响邮政储蓄银行的政策执行力。由于在安全防范、资金调拨、网络运行上存在业务交叉, 一旦出了问题很难划清责任, 构成了监管盲区;第三类为代理网点, 完全隶属于邮政集团公司, 代办邮政储蓄与中间业务, 所吸收存款转由邮政储蓄银行统一运作, 业务收入也归邮政集团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对代理网点无管辖权, 仅有业务指导之责任, 对违规人员无处罚权, 同样存在职责不清问题。[6]
2. 金融业务较为单一
邮政储蓄银行为了体现服务“三农”战略, 主要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存单质押贷款, 占其贷款总量的80% (如图1所示) 。由于在贷款项目上过于谨慎, 导致灵活度不够, 利率偏高, 许多农村资金需求者不敢问津。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
根据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显示, 邮政储蓄银行从事资金业务时主要采用转存款和风险最低的国债逆回购。2012年存放于央行与同业的存款余额有近20000亿, 贷款余额仅为11853亿。邮政储蓄银行现阶段存贷比过低, 一方面说明邮政储蓄央行谨慎经营,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其在贷款市场拓展力不足。
3. 资本金偏低不利于抵御风险
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 存款余额增速极快, 短短五年规模扩大一倍有余。邮政储蓄银行资本金起初仅为200亿, 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 虽然邮政集团公司在此期间也数次增资, 但依旧赶不上存款增加的速度。
2010年底, 邮政储蓄银行的资本金为300亿, 资本充足率是8%, 根据当年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 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 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不得低于10.5%, 以此新标准计, 邮政储蓄银行尚未达标, 必须增补资本。根据2012年最新数据, 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从1.7万亿升至4万亿, 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也将资本增至450亿, 只是母公司本身注册资本为800亿, 所注入邮政储蓄资本已超过其自身资本一半有余, 若再采用全资控股模式已是力不从心。
四、邮政储蓄银行改革之思路
如今中国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作为新生的邮政储蓄银行必须走差异化道路, 要充分利用网点广布农村的特点, 继续实施服务“三农”的战略, 进一步巩固农村市场份额。根据前面的分析, 今后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1.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
邮政储蓄银行脱胎于邮政系统, 至今虽亦已成立六年, 但在业务经营上依旧与母公司邮政集团公司有千丝万缕关系, 在二类支行出现人员重叠, 很不利于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因此, 邮政储蓄银行必须与邮政集团公司进一步清晰产权, 逐步走向人员独立。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金融机构, 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 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 从事合规性经营, 避免重蹈之前农村信用社的覆辙。
2. 遵循商业银行惯例走上市之路
目前, 邮政集团公司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独资股东,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存款余额不断扩张, 为了维持资本充足率最低指标, 母公司必须相应增加资本金, 目前注资450亿资本金已达邮政集团公司极限。另一方面, 邮政集团公司主业在邮政, 本身并无金融背景, 很难制订有效战略计划, 不利于今后邮政储蓄银行的商业化转型。因此, 今后时机成熟时, 需遵循商业银行惯例走上市之路, 引入战略投资者, 特别是国外有储蓄银行背景的股东, 以便加强市场竞争力。[7]
3. 加强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
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原邮政部门, 金融专业技能薄弱, 其员工知识结构相对其他五家大型商业银行, 在学历、职称比率上更是相差一大截。
从表1中数据看出, 邮政储蓄银行的学士比例为38.8%, 但中级职称以上比率却只有3.3%, 说明其近几年为了提升员工层次, 招聘了大量应届毕业生, 因年限之故尚未能大面积地晋升中级职称。从一个侧面来说, 邮政储蓄银行缺乏有经验的中坚金融队伍, 新招聘应届毕业生需要在工作中继续磨练, 银行必须给他们提供广泛的培训机会, 加快其晋升职称的步伐。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金融年鉴》, 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数据分别取自2010年、2011年年鉴。
4. 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当前, 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渠道有待拓展, 存贷比过低, 也就意味着许多来自农村的存款未能返归农村。在此情况下, 依旧要注重风险, 不可为贷款而贷款, 时刻关注贷款质量。在自身渠道尚未完全打开时, 可有意识地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 利用巨大的资金优势向同业集中性办理批发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固然给定位于零售银行, 但根据法的精神, 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三农”, 不要再扮演“抽水机”角色, 那么只要向同业的批发贷款最终流向农户, 则可实现与零售业务殊道同归。因此, 邮政储蓄银行可重点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三种新型金融机构进行批发贷款, 一举解决其资金不足之问题, 又可借助其网络解农户融资之需。
5.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中间业务
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具有广泛客户群, 这是一般商业银行无法企及的区位优势, 要使优势转化为利润, 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当前国家积极推广农村保险, 邮政储蓄银行可与各类保险机构合作, 成为其在农村的代理点。在农村与龙头企业合作, 执行“企业+客户”模式的贷款, 亦可通过龙头企业或担保公司, 向农户提供租赁服务。
6. 总行进一步下放贷款审批权
邮政储蓄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 总行制定统一贷款标准, 地方支行的权限受到限制。在各大农村地区, 资金稀缺程度、同业竞争程度、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差颇大, 如果在全国实施统一贷款标准, 则缺乏灵活性, 很难与独立性强的农村信用社竞争。为了增强总体竞争力, 总行必须下放贷款审批权, 让各支行根据地区特点, 灵活制订贷款标准, 方可在农村市场赢得更大份额。
邮政储蓄银行长期布局农村, 采用服务“三农”战略既可发挥其比较优势, 又可为资金缺乏的农村金融输血。经过六年经营, 邮政储蓄银行的存款余额、净利润一直高速增长, 但也存在存贷比偏低问题, 需要进一步拓展贷款渠道。在今后改革上, 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员工金融技能以及积极与同业合作, 如此方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巩固好农村金融业务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太峰.邮政储蓄银行:国际借鉴与中国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01) .
[2]周竞竞.农村金融框架下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3) .
[3]李奕滨.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WTOT分析[J].金融研究, 2007, (11) .
[4]陶锌其.农村信用社如何应对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07) .
[5]王正耀, 彭琦, 田苗.邮政储蓄改革的变迁与邮政储蓄银行设立的再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04) .
[6]倪培元.邮政储蓄银行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通化地区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 2011, (02) .
定标杆,明方向
十堰邮政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按照湖北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壮规模、强合规,提效益,在市场竞争中找位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合适的银保产品推荐给适合的客户,与各家合作公司携手,致力于打造市场认可、客户放心、员工安心的十堰邮政代理保险品牌。继续丰富企业文化、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增强员工献身邮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好普遍服务工作,提升邮政整体服务水平。十堰邮政代理保险通过打造“保险超市”,向市场打包推出邮政代理的优质保险产品和服务,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市场需求,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抓合规,促转型
业务长期健康发展建立在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信任之上。十堰邮政代理保险发展非常重视业务合规和客户利益保障,持续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证力度,坚持规范宣传,坚持诚信服务,严格规范操作,从客户利益出发,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客户现象发生,同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客户后续服务工作,为十堰邮政代理保险“健康、快速、规模” 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在监管部门及湖北省公司的指导下,重视宣传,大力加强保险产品保障功能和邮政代理保险品牌知名度的推广,多次在媒体上进行保险正面报导,引导舆论方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堰邮政关注代理保险业务转型,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增加养老型、收益保障综合型、少儿险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回归保险本质,以服务和保障赢得市场。
找方法,寻突破
邮政物流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始终按照国家局及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省局第八次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制定的“
十、百、千、万”兴物流的发展思路,采取系列有效举措: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在大格局,争取政策,营造和优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渠道建设和提升网点分销能力为中心,重点分销配送“十个”重点及特色产品;以发动“百家”企业进中邮活动为契机,迅速启动和发展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通过加快整合社会物流运输资源,不断完善和提高邮政物流网络服务功能。1-9月,全市邮政物流累计完成业务收入万元,完成市局下达计划的%,同比增长%,完成省局计划%,完成分销收入万元,占计划%,完成一体化及中邮快货收入万元,占计划%,一体化及中邮快货配
送及时率和信息反馈率分别达到96%和99%以上,邮政物流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现将主要工作及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格局,争取政策,赢得发展先机。
局认真落实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融入市“3+1”地主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之中,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捕捉市场发展先机,抓住了对邮政长远发展影响深远的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彭泽模式”的创新完善和在全市的推广工作。经多方努力,邮政服务三农及“彭泽模式”已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认可,并已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目前,市委及市政府两办已下发了《关于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的意见》的通知,该文件及后续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
邮政服务“三农”、开展商品分销配送的外部环境问题,而且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和强势推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邮政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动抓住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良机,积极争取中邮物流江西邮政物流基地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并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和初步可研分析论证,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后,不仅对邮政的发展而且对江西邮政及物流业务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市政府发展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已出台,该项目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局领导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和关心。现在,我局正在与市大物流办及相关部门协商项目的选址用地问题,以争取省局尽快立项建设。
全力打造“千个”分销连锁网点,夯实基础,提升渠道能力。
我局认真贯彻省局罗桂林局长在第八次邮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使80%的农村支局所在剔除金融业务效益外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和“做大分销业务规模,促使90%的县局物流收入达50万元以上,消灭30万元以下县”的指示要求,在县以下农村邮政工作中,重点抓商品分配送业务,而在抓分销配送业务中,又把网络渠道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在网点渠道建设中,重点推广“彭泽模式”151平台建设,并积极争取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现已累计建成连锁分销自办网点152个,加盟店460个,申报“万村千乡”网点87个。初步建成了邮政分销配送网络体系,邮政分销网络渠道能力得以提高。
重点分销“十大”分销产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
根据本地实际,我局确定在分销中重点抓好“十个”市场潜力大和具有地方
特色的分销产品:先农牌系列种子、棉种、化肥、正邦、中邦等系列农药、迪种宝液肥、汉高、贝珠等系列日用品、蒙牛友芝友牛奶及酒类产品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业已实现和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先农牌种子、蒙牛友芝友牛奶和正邦农药3个,5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中邦农药、维雀牛奶等。在日用品批销试点中,继9月份都昌局首场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21余万元后,10月28日,彭泽局在在马垱镇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19余万元,创新了日用商品批销新的模式。1-10月,在全省分销晋级联赛中,局排名第4,其中,日用商品分销收入占全省四分之一。
精心培育“百家”物流协议客户,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年初我局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家”企业进中邮活动,以启动和发展工业
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并确立了一季度动员启动、二季度打基础、三季度加快发展、四季度初见成效的发展目标。通过市场调查、领导带头走访、方案营销等举措,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改进邮政物流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市工业园设立邮政物流营业收寄窗口,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方便的物流服务。现已与昌河、博莱药业、烟草、移动、朝阳机械、宏达、三木等105余家工业企业签订了仓储及物流服务协议,其中年物流收入100万元以上的3个,50万元以上的5个。1-9月我局省际中邮快货量名列全省第二。同时,为解决中邮集散网运能不足及部分地区经转环节多、时限长等瓶颈问题,我局主动整合社会资源,与多家社会物流企业合作,借船出海,以此完善了邮政物流网络服务功能,推动了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的发展。
注重管理,规范运作扭亏增效,创
优争先,树塑品牌形象。
在发展商品分销业务中,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邮政邮购分销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市农资日用品分销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市局配备了分销业务核算会计,开设了分销业务资金专用帐户,实行专户管理,在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分销业务挤出了400余万元的流动周转资金。加强了分销资金的管理工作,实行由市局统一要数、统一付款、集中管理办法,对连锁网点实行带款要数的优惠政策,并采取了清仓措施,及时处理过期变质产品,妥善解决了历年积压问题,加快分销资金回笼工作,严格控制库存及积压,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资金投入和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我局高度重视物流业务运营质量管理工作,采取了增加信息录入和查询人员力量,实行重点客户跟踪查询服务等措施,加强考核、重点监控,物流业务运营质量不
断提高。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关于物流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后运作中存在问题。其一,地市局物流专业机构按新的方案实施后,物流分公司与配送中心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矛盾及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机构在职能职责划分、人员分离及业务收入划归和业务操作流程等界面上难以分清和分离。由于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如果将其中的运营环节剥离独立出来,交由另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去管理,难免造成该业务在开发、运营与维护工作等环节中相脱节和矛盾,不利于协调解决。因此,在地市局,配送中心不宜与物流分公司分设,配送仅是物流服务中一个重要环节,配送中心作为物流分公司一个内设机构为宜。其二,由于商品分销配送业务与一体化及中邮快货和国际货代等物流业务是完全
不同的两个行业,业务界面非常清楚,并且两项业务都有各自的业务板块,在市场上均面对诸多同行竞争对手,因此,在地市局,宜将商品分销配送业务剥离独立出来,成立商品分销配送中心,与物流分公司分开运作,以便真正做到科学细分专业,实行专业化经营,使各专业部门更能集中精力面对市场,参与同行竞争,做大做强相关业务,从而彻底解决目前由于邮政物流公司涉及行业过宽、所经营的业务板块过多、面对竞争对手太多,纵然配备再多管理和业务人员,也难以做到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做大做强所涉及的业务板块,从而达到抢占一定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的被动局面。
二、邮政物流专业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政企联合建好每个店、内外联
运签约每一家、市县联动挑战每一天”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商品分销配送业务和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实现商品分销和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新突破,迅速扩张业务规模,提升邮政物流品牌形象,强化邮政物流市场竞争力,提高邮政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务发展目标:确保物流业务收入实现1200万元,其中商品分销收入700万,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500万,业务收入增幅达50%以上,力争收入翻番达1500万元。
主要工作举措
政企联合,营造环境,全力建好商品分销网络渠道。
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争取“万村千乡”工程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
市委市政府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建设要求,全力建成商品分销网络渠道,提升渠道能力。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好特色产品分销配送。
结合实际,重点抓好水稻种子、棉种、化肥、农药、牛奶、酒水等市场潜力大或具有特色的产品分销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
内外联运,整合资源,精心构建物流配送平台。
充分发挥邮政物流品牌信誉优势,积极整合社会物流运输资源,实行强强联合,构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运输配送平台,加快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的发展步伐,争取吸引更多的工业园物流大客户与邮政签约和合作。
市县联动,创新机制,充分激活员工队伍发展动力。
思路 第一部分:今年工作回顾 建国 60 周年这二大世界瞩目的盛事,第 29 届北京奥运会的余温、为集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营销主题,而《世界佛教论坛》纪念邮资明信片、《唐诗三百首》邮票的发行,更成为了集邮业务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今年,集邮专业在 2008 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克服奥运因素带来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产品变化带来的影响,使集邮专业收入规模得到了基本保持。
一、今年集邮专业收入完成情况 今 年,我 局 完 成 业 务 收 入 4290.69 万 元,完 成 市 局 计 划 的100.48,省计划的 97.5,全年集邮品平均毛利率 22.87。截止 12月 31 日,企业形象年册申报数 32400 册。
二、开发项目勇于拼搏,首发活动毫不逊色
1、今年 3 月 28 日,以“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隆重举行。我部门自 2008 年年底就着手开始策划该项目,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发行了一枚邮资片―JP156,受到海内外嘉宾的热烈欢迎。
2、今年 9 月份,我公司成功举办了《唐诗三百首》《京河大运、河》两场首发活动。(1)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的首发仪式是我公司首度与崇安区政府联手打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销售现场出现了唐诗邮品供不应求的场面,当天零售邮品收入更达 10 万余元。《京杭大运河》的首发营销活动在南长步行街的运河博物馆(2)举行。我公司提供了现场加盖“清名桥”临时日戳和纪念戳服务,并销售《京杭大运河》首日封等相关邮品,得到
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追捧。但是,在快速发展集邮业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规模和效益没有同步协调发展。集邮品毛利率水平下降。今年集邮品毛利率为 23.51。主要原因是总公司资源类产品减少,定向开发业务的比重偏小,销售类金银制品类收入上升。
二、策划设计能力薄弱。在邮品开发过程中,精品不多,创意不够,文案水平不高。第二部分:明年工作思路 明年,集邮专业所面临的客观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是营销主题相对弱化,上海世博会是明年唯一的全国性重大活动题材,但在社会影响力和百姓关注度上,都要弱于北京奥运和建国 60 周年;其次,从明年新邮发行计划来看,没有与无锡直接有关的题材;再次,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明新邮预订工作中,出现了预订量滑坡的局面,由于受新邮市场行情的下跌的影响,用户预订意愿进一步下降,因此,明年集邮业务的发展将面临极大的考验。在困难面前,为努力实现保增长保增效这一目标,集邮公司将着重在三个方面入手,力争确保集邮专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加强协会工作,强化基础建设。明年新邮预订工作已经结束,从今年的预订情况来看,出现了进度不快,总量下降的问题。新邮预订业务由于受政策因素的限制,只能以个人为对象,而个人用户对新邮的市场价格比较敏感,随着新邮市场行情的下跌,个人预订用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我们恰恰在个人集邮业务的拓展方面,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的营销手段,因此无法有效遏制新邮预订业务量下降的态势。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集邮协会的平台作用,把分散在社会上各个层面的集邮爱
好者汇聚在一起,使之成为营销工作的着力点。明年,我们将把推动集邮协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巩固崇安、南长、北塘三个区集邮协会,重建锡山、惠山、滨湖三个区集邮协会,并在各区集邮协会的基础上,推动社区集邮文化活动。
2、借助市总工会的力量,在全市各部委办局、各类企业中建立基层集邮协会组织。
3、切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鼓励乡镇建立集邮协会,发展农村特色的集邮文化。
4、密切与各级教育机构、学校的联系,把集邮文化和书信文化结合起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集邮事业培养新生力量。
二、建设零售直营店,推动零售渠道建设 目前,集邮公司营业窗口的全年集邮品零售总额为 40 余万,远低于 2005 年以前平均 300 万的水平,除了邮票市场低迷造成的老用户流失外,零售窗口的位置不理想、知名度不高使新用户偏少是主要原因。集邮品零售业务利润率高,营销费用低,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的经营质量。今年下半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专卖店的经营模式,根据安排,无锡属于第二批开办城市。集邮总公司专卖店统一形象和布局,专供邮品和店长制是最大的亮点。省公司顾汶总经理在无锡调研时曾非常关心总公司专卖店的建设,并提出恢复信托业务的建议。为进一步加强集邮品零售比重,结合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明年,我们将把集邮总公司专卖店作为一个重要的品牌隆重推出,店内除设立总公司特供专区外,另设高档、信托、专题、年册、金银和礼品共7 个专区和一个展示区,展示区主要展示比较珍贵的邮票,以提高顾客的购买欲望。同时在店内实行店长制,统一服装,配备收银机,以提升品牌形象,完善管理机制。
三、继续做好本地邮票题材的收集、申报工作 今年,我们借助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锡举办的机会,发行了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J156 纪念邮资明信片,并配套开发了纪念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本地邮票题材的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在完善原有无锡惠山泥人、倪瓒书画作品资料的基础上,新挖掘补充东林书院的有关资料,为今后相关邮票的发行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通过学习2011年7月14日张荣林总经理《发展特色邮政事业 推动江苏邮政可持续发展》——关于“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认识与思考的讲话,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特色邮政事业,不但是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实现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当代邮政人肩负的神圣使命。
在张总的报告中,提到了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四个“相结合”:
1、政治性与商业性相结合;
2、公用性与赢利性相结合;
3、专营性与竞争性相结合;
4、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通过对四个“相结合”的学习,我对特色邮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发展特色邮政有了明确的方向。在报告中,张总对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的现实意义也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中国特色邮政事业,充分发挥邮政“通政、通民、通商”的特点,以及服务网络遍布城乡、连接千家万户、“三流合一”的渠道优势,在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找准落脚点和切入点,积极提供综合性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更好地在服务中壮大自我、形成特色。
在张总的报告中,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求我们要发挥“三流合一”的优势,突破只做环节、只做下游的局限性,着力向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加快构建全环节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业务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思想的突破,谁对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思考,谁就掌握
了未来的发展,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做好分销配送业务,同时要在平台建设和商务会员发展上更多思考和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把建设“苏邮惠民”连锁体系和发展“自邮一族”业务同传统的分销业务结合起来,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商务会员的发展,带动分销业务以及其他专业的业务共同发展。
通过此次学习,我认识到了邮政当前的形势和邮政发展的目标,张荣林总经理的讲话,增强了我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邮政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会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作出一名邮政职工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邮政事业应有的贡献。
一、中国邮政物流的优势
中国邮政作为我国物流的龙头企业仍在迅速发展, 2010年6月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更加证明中国邮政物流的日趋强大。和国内其他物流企业相比, 中国邮政有着其他物流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品牌优势。
中国邮政是家喻户晓的物流企业, 业务遍布全国各地,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树立了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同时, 中国邮政是国企性质的, 是以政府为信誉担保的“政府型企业”。对于客户来说更加具有安全感和信赖感。在服务方面, 邮政上门服务、确保商品运输的安全性, 商业机密等方面又有着良好的信誉。各方面都促使邮政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尤其在在日益注重品牌效应的电子商务时代, 无疑成为中国邮政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2. 电子网络及运输网络优势。
网路的广泛性是邮政可以占领物流市场的基础条件, 是邮政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基本优势。中国邮政拥有实物投递网、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两大基础网络, 能够实现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这无疑是中国邮政物流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完善的运输网络也是实现“三流”统一的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建设, 邮政已经建立起一个连通全国主要城市、遍布全国、覆盖城乡的庞大网路体系, 拥有一个整合了飞机、火车、汽车等不同运输工具组成的庞大的干线运输网。
3. 经验优势。
中国邮政是百年老字号, 具有从事传统物流组织的丰富经验, 促使邮政在中小批量的B t o B、Bto C和个人之间的物流业务中占有优势。邮政根据长期以来的运作实践积累有效的经验, 不断改革现有的规范, 逐渐在生产组织和作业流程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要求, 为邮政进入现代物流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政策优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将物流列为中国的十大支柱产业, 可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物流发展的重视。对于邮政物流国家更是给予大力的支持。邮电分营之后, 国家为促进邮政物流的发展, 对邮政实施“8 5 3 1”的运营资金补贴和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国家科技部投入资金开展“邮政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国家经贸委立项开展了“邮政物流中心处理技术”研究等等, 这些政策都为邮政发展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源。
二、中国邮政物流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虽然中国邮政在发展现代物流方面具有网络、品牌等独特的优势, 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合理利用有效资源, 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邮政物流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现行运营体制落后, 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模式很难转变, 邮政的“合作双赢”意识相当淡薄。运营思想也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缺乏现代物流所需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中国邮政全面进军现代物流市场靠的是全国的运输网络的资源优势。尽管资源充分, 但是没有对基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的规划, 致使基础设施、业务流程、质量标准、信息系统等方面千差万别, 难以形成一体化运行的物流网络, 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不出整体优势。
2. 只注重业务市场开发, 忽视物流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邮政企业尽管已经开展多年的物流业务, 但是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由于思想的不重视或认识不到位, 片面地认为只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务即可。这种思想只强调市场的开发, 忽视了业务管理, 例如: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案、标准化的运作流程、完善的质量考核机制、内部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评估, 从而导致了人员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混乱、运作成本与工作质量不相称, 经营管理的粗放也增加了经营成本支出等等。
3. 物流配送模式的高成本。
面对当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时, 邮政物流的物流配送模式不够合理, 在满足客户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配送的成本。配送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配送的产品具有品种多, 数量小的特点。在面对这样的物流配送需求下, 邮政物流配送人员单次给用户配送的只有一二个产品, 数量太少, 而邮政企业也没有改善原有的配送模式, 从而增大了配送的单位成本; (2) 配送方式的落后。邮政大多数采取独立配送的模式, 没有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 很好地利用外部资源, 共同配送发挥各自优势从而降低成本, 谋求利润的最大化; (3) 配送信息的不对称。在没有与用户预约的情况下上门配送, 特别是在信息不发达的农村配送产品, 容易造成重复投送, 浪费人力物力, 加大了成本。
4. 投入不合理。
邮政物流建设的初衷是满足社会生活中对物流的需求, 更在于充分利用邮政企业现有的优势资源发展物流业务, 为企业谋求更多的效益, 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一些物流经营者认为, 要开办新业务就要增加投入。因而就不顾实际一味强调增加投入, 购买车辆、建设库房、招聘人员……盲目追求大而全。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企业的初衷, 不符合当前邮政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实际, 不利于有效地开发企业原有资源的潜力, 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造成资产闲置和人员压力。
5. 缺乏对快递市场的深入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很多快递公司规模较小、区间运输成本较低, 许多电商企业会因价格低选择这样的小型快递公司。对于这种低成本的速递公司给现有的邮政速递等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而邮政对快递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仍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三、促进邮政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邮政物流业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物流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纵观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 其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邮政物流现有的问题, 促进邮政物流的高速发展, 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全国统一规范化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全网协调方案, 并加强对各地邮政企业的业务指导。邮政要开拓和保持客户, 提供综合一体化的服务就需要发挥全网的作用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实现全国统一规范化管理。有必要由国家局制定一套有利于全网切、调度方案, 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利用好现有直递信息网、处理好地区间结算等问题, 实现信息的共享, 使各邮政企业更多地了解物流市场形势, 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实现全网作战。
2. 发挥邮政的网络资源优势。
中国邮政拥有国内最大、最完整的实物传递网, 在全国搭建了邮政物流信息平台, 基本实现了各种物流的资源共享。可以说, 中国邮政现有的场地、设施、业务功能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运营框架, 在国内物流企业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是其他快递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只要将邮政内部资源有效整合, 根据现有快递行业发展的特点, 将其拥有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同时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竞争优势, 充分利用其他社会资源, 进而实现物流的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转变观念, 树立“大邮政”、“全网络”的观念, 协同发展, 大胆实践, 创造经验, 同时要建立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保证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战略及思路的落实。
3. 强强联手、以强带弱。
速递物流改革后, 邮政速递物流与主业分业经营, 特别是在速递物流改革的关键时刻, 在营业、在揽投网建设、在干线网的构建上, 还需要充分利用邮政的大网。只有这样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才能比国内其他快递公司有着更强的竞争优势。而且只有当邮政、速递物流两大板块很好地协同发展, 充分利用整体资源, 共同开拓跨地区的物流市场, 才能将业务做大做强, 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双方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共同提高邮件的整体传递时限、产品品质、服务水平以及客户的满意度。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与外部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 以引进资金、技术, 学习先进经验,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将好的经验应用到自身的发展当中, 为己所用, 实现物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4. 加强信息化建设。
邮政内部处理、邮件运输、投递、营业等各个环节采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较少,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邮政企业生产经营设施陈旧, 邮政设备落后,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低, 这样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物流业务的支付和结算尚无法利用现有的金融计算机系统资源。因此, 必须加强邮政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 实现业务的快速处理和反馈, 提升全网服务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保证其他资源的充分利用。
5. 加强内部的教育及培训。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 定期对企业的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提高良好的职业道德, 增强整体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 为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 强化内部管理, 制定系统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规范企业的日常运作;最后, 要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 清楚认识到客户的重要性, 多为客户着想, 以赢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物流已经从单纯的运输配送发展为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的管理。网络时代的来临给物流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邮政作为传统的专业物流企业, 变革传统物流企业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邮政物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主要探讨邮政物流的发展与挑战, 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关键词:邮政物流,快递,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银.浅析邮政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第18期.
[2]刘滢.浅谈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技信息, 2011年第32期.
[3]冯翠杰, 朱晓娜.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中国外资, 2011年第10期.
关键词:邮政;电子商务;转型
中国邮政开始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探索和尝试。回顾过去的十多年,我们在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先后建立包括183网站、185客户服务中心、绿卡支付网关、邮政安全认证系统、递送调度信息系统等电子邮政工程系统。但是,面对物联网时代趋势,原有的邮政业务运作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加以创新,探索邮政电子商务的运作新模式。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邮政传统业务
随着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邮件逐渐被电子邮件等互联网通信方式取代,无纸化邮件、无纸化报刊的出现,对邮政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一函件业务首当其冲。近年来,邮政信函业务在信息传递领域和消费账单领域严重萎缩,业务量已呈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的信函相比,电子邮件具有传输速度快、寄递手续简便、费用低等优势,其省时、省力、省钱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能滿足人们快捷便利交流的需要。其二报刊业务困难重重。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订阅、网上看报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使传统报刊发行的整体市场份额逐年减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5.38亿人。读者上网阅读时间已超过阅读传统图书、报刊的时间,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今后邮政报刊发行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其四包裹业务潜力尚未激活。近年来,邮政普通包裹的发展停滞不前,业务量一直徘徊在4 000万件左右。而中国邮政的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发展效果也不理想,2007年电子商务速递业务开办之后,虽然增速较快,但与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相比,仍有较大拓展空间。2011年邮政E—EMS和E邮宝两款产品的业务量为1.3亿件,其中E—EMS业务量为580万件,E邮宝业务量为1.24亿件,相比整个电子商务配送市场24亿件的业务量,邮政的市场份额仅为6%,而“四通一达”民营快递公司在电子商务配送市场的份额却高达72%,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二、中国邮政业务转型的发展途径
电子商务的兴起,唤醒了传统的中国邮政,使其开始寻找新的突围方向与转型之路。中国邮政正逐步打破传统业务局限,积极拓展电子邮政业务,实现传统邮政向现代邮政的转型。其一全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近年来,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邮政系统搭建的网上营业厅已经成为全国服务网点最多、辐射区域广、“虚拟+实体”、“线上+线下”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并支撑着越来越多的新业务。除网上营业厅之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10年8月开设了B2C网上购物平台“邮乐网”,该平台是一个结合线上网购和线下零售于一体的独特创新购物服务平台,“邮乐网”上线以来发展迅速,业务量不断攀升。同时,各省也都在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中国邮政新型的服务渠道,它与邮政传统渠道一起构成了中国邮政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邮政业务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转型与拓展奠定了基础。其二倾力电子商务配送,拉伸产业链长度。快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市场将极大促进寄递市场的发展,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务量达到36.7亿件,同比增长57%,其中电子商务配送市场规模约占65%,达24亿件,日均650万件,同比增幅超过50%,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形态,而电子商务配送市场也正以井喷之势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快递行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而且缺乏行业规范和诚信保障,急需若干品牌信誉优良、服务渠道完善、服务能力卓越的企业提供规范服务,这给中国邮政拓展电子商务配送市场提供了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三开通安全电子邮箱,拓展产业深度。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邮政传统信函业务正逐步被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所取代。但是目前网络通信业务私密性差、安全性低,容易损害公众的基本通信权利。因此,如何顺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应对信息通信对传统邮政信函业务的挑战,满足公众新的用邮需求,实现邮政普遍服务向电子信息领域的自然延伸,成为全球邮政行业共同面对的焦点话题。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邮政应以安全电子邮箱的推广和应用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建设和完善具有安全保密性及法律地位的电子邮政工具,逐步推出电子挂号邮件、电子账单、电子发行、虚实地址转换、混合邮件等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电子邮政产品,最终实现实体邮局电子化、网络化运作。
【邮政发展思路】推荐阅读:
邮政渠道发展策略06-30
2024年阳泉市邮政行业发展统计09-27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1-13
物流管理论文——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定稿05-26
2007年邮政局工作思路11-11
2024年上半年某邮政分公司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06-03
理清发展思路06-23
邮政年终总结06-05
邮政分销业务09-10
邮政知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