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文化实施方案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诵读文化实施方案(共10篇)

诵读文化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高尚的情感,营造扎实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活动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无穷宝藏。《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是一本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为使我校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深入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

三、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诵读经典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全体语文教师、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要求

1、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弟子规》诵读活动,把《弟子规》背诵作为创建“书香校园”、营造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来抓。

2、各班根据实际,参照学校《弟子规》诵读活动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好各项活动。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使诵读活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师生共建共读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书香校园文化。

3、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是《弟子规》诵读的直接责任人。各班要制定出相关的活动要求与制度,认真组织好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落实“三读”:一是多读。坚持每天在学校诵读时间不少于二十分钟,充分利用每天早上或中午广播、课前时间诵读,让学生出口成诵;每周升旗仪式结束后全校师生集体诵读一节。二是精读。精研、细读解其中意。三是品读。组织读书朗诵活动,品味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感悟;开展班级读书交流。

4、切实加强督查指导。《弟子规》诵读活动由李校长亲自抓,由张慈兰主任专项负责实施,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要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弟子规》诵读活动意义,求得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抽时间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积极倡导家长为学生创设家庭情境,为学生读书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随机检查各班活动准备进展情况,确保活动正常顺利高效的开展。

六、活动内容及过程(2012年3月——2012年6月)

第一阶段(三月、四月、五月):要求每个人会背诵(学校抽查)。

1、启动仪式,向全校同学赠书(负责人:教学处);

2、教师培训(负责人:信息科);

3、利用班会、中午广播、阅读课等时间学习、讨论、诵读。内容每周一段。教师要对内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背诵(负责人:班主任、语文教师);

4、从 4月9日开始,每周升旗仪式后全校诵读一节(负责人:教学处、各班主任、语文教师)。

第二阶段(五月):要求学生理解其中含义,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及时反馈。

1、让家长参与进来,谈孩子的变化(负责人:班主任);

2、开展“古人教我懂规范”活动。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做一个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的学生。

第三阶段(六月):开展竞赛活动。

1、背诵;以班为单位进行考核,每班评选出三名学生为诵读之星(负责人:班主任);

2、征文;三至九年级要以班级为单位布置学生撰写读书征文。征文以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负责人:语文科组);

3、演讲:四至八年级每班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参加演讲比赛(负责人:教学处、班主任、语文科组)。

第四阶段(七月):总结与表彰。

诵读文化实施方案 篇2

———季羡林

这段话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对儿童经典诵读意义的评价。当下, 儿童经典诵读如季老所言, 正以文化的名义, 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 便是一所大力提倡经典诵读的学校, 并通过三年多的实验,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经典诵读:传承文化

(一) 因热爱, 我们高度重视

学校发展, 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我们, 站在崇拜文化、传承文化的认识高度, 选择在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实验, 挂牌成为全国第十二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学校, 没有半点沽名钓誉的噱头, 而是实实在在觉得:经典诵读是继承和弘扬文化的最佳桥梁。对学生而言, 经典诵读“以母语的源头文化滋养童蒙心性”, 学生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得到品德、意志等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受益终生。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工作小组, 加大了资金投入;每期考虑工作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时, 把经典诵读与德育、教学融合一体;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经典诵读”省级培训、国家级研讨;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台湾王财贵教授的专题讲座录像, 聆听中华文化经典研究交流中心主任刘孝听教授的报告;还通过告家长书、在家长会上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式等途径唤醒家长一同参与。

(二) 为传承, 我们努力践行

⒈经典课, 校园琅琅读书声

经典诵读, 首先需要解决读什么内容、什么时间读、怎么读三个问题。学校给每位学生发放了经典读本, 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经典课, 配备了两位专职授课教师, 分年级教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和唐诗、宋词等经典内容;每班每天中午安排20分钟经典诵读时间, 由班主任组织诵读, 并把诵读情况登记在“经典伴我成长”记载本上。每堂经典课, 每天的经典诵读时间, 老师们精心组织, 形式多样,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诵读兴趣和效果。这两个时间, 是本校学生诵读经典的主要时间。每一天, 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会在校园准时响起, 那播种在学生心田的, 便是文化的种子。

⒉经典操, 校园亮丽风景线

除了读诗, 我们也在小课堂“舞”诗, 还先后编排了两套集体经典舞蹈和一套经典操。现在做的这套经典操, 所选音乐由吟唱的《三字经》和唐诗组成, 前后配上了学校自编的诵读词, 极富经典意韵, 并且演绎这套操的动作融合了韵律操和校园舞的特点。每天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全体学生舞动诗文, 感受着经典魅力。经典操, 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⒊读书节, 阅读诵读相得益彰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读散文使人宁静, 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阅读不仅与诵读一样能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还能提高诵读效率。本校有属于自己的读书节。上半学期读书节开幕日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下半学期是9月25日“鲁迅诞辰日”。2009年下半期读书节有五个系列小活动:名人故事引路———揭开序幕、我的书籍我作主———集体捐书、流动的图书———潜心读书、我们的学校———作文竞赛、享受读书———感言征集, 全校师生共捐献图书五千多册。现在, 漫步校园, 到处是手捧书籍潜心阅读的身影。

⒋课题研究, 诵读进一步深化

我们把诵读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 以研促读, 以读促研。课题的名称是“利用三个课堂提高经典诵读效率的研究”, 目前已进行一年。通过这一课题研究, 我们希望整合“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个课堂优势, 探索诵读内容, 设计诵读活动, 创新诵读方法。

(1) 丰富校本课程。除了文学作品, 琴、棋、书、画、音乐、武术等都是中华经典文化的组成之一。因此, 在校本课程建设上, 除了经典课, 我们还开设了棋艺、舞蹈、武术、管弦乐、绘画、书法等选修课, 让孩子全方位接触经典, 各方面特长得到发展。

(2) 不断推出诵读活动。2009年6月份, 全市经典诵读实验工作会议召开时, 本校作为观摩现场之一, 通过班级午间诵读和陈婷老师执教的经典课《鹅》向与会代表展示了课堂中丰富的诵读活动。从学校及社会诵读活动看, 我们先后举行过经典知识大比拼、第一届和第二届经典美文诵读、“经典与我们同行”钢笔字比赛、“读经典悟经典学做人”《论语》心得征文、辩论赛等大型活动。2008年上学期, 学校精心策划了一台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六一晚会在益阳大剧院上演。2007年下学期元旦文艺汇演、2009年全市经典诵读实验工作会议, 本校都编排了与经典诵读有关的精彩文艺节目。本校学生参加赫山区美文诵读比赛和演讲比赛, 一次获一等奖, 一次获唯一的特等奖。

(3) 探索诵读方法。我们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传统诵读原则, 崇尚“素读”, 不追求理解深度, 不作精细讲解, 只在乎背诵的熟练。我们也学着把“平上去入”的音律引入诵读, 像唱歌一样读诗。当然, 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 我们也逐渐有了适合本校学情的学习方法, 如编手指操诵读、在跳皮筋等课间游戏中诵读等。我们还建立了评估机制, 对学生诵读进行段位制评估, 使经典诵读不流于形式。

(三) 再品味, 我们继续思考

关于文化, 《易经》里有一个最古老的解释, 叫做“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观点是:生活即文化。我们思考的, 也是如何把诵读与生活联系起来, 既结合生活感悟经典, 又能把经典运用于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执行主编李振村先生举过一个例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佳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第一次读到它时, 正逢作业多, 心烦, 便叹气道: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到他读初中, 暗恋班上一个女生, 女生不知情, 他低眉苦吟: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高中读完, 没考上大学, 他泪雨滂沱: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位学生准确理解了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吗?没有。但他每次都带上了自己的感悟, 能完全否定他不理解这句词吗?当然不能!我们在推广经典诵读时, 需指导学生加强经典与生活的联系, 尊重生活体验, 允许古文今读, 外文中解, 把经典读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读了经典, 是否能在春天看到绿草一片时想起“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能在与父母顶嘴时想起“香九龄, 能温席。孝于亲, 所当执”?……把读到的经典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运用到生活中, 是我们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

二、经典诵读:积淀文化

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本校逐渐有了自己的文化。这里的“文化”, 指一个学校的底蕴。一所优秀的学校, 必然是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 能以多年积淀的文化感染人、培养人。我校创办才三年多, 之所以能由创办伊始的区区五百多人发展到今天拥有五十二个教学班、三千一百多名师生员工, 在益阳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品牌效应, 是因为走经典诵读这条特色路, 借助灿烂的经典文化迅速营建了学校文化氛围、丰厚了学校文化底蕴, 用经典文化培育了学校雅文化。

⒈文雅学生

学生通过诵读经典, 记忆力增强, 知识面增广, 识字、阅读、表达等能力提高, 热爱学习, 意志坚强;更重要的是, 学生从经典中吸取了修身之道、做人之道, 心地向善、举止文雅、彬彬有礼。去年接受省语言文字工作组验收时, 本校学生优雅的谈吐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赞赏。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充分理解力的时候, 就把经典交给他们, 乍一看莽撞, 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 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我校经典诵读, 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激起了学生对文化的向往, 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⒉博雅教师

“正人先正己, 教人先教己。”经典诵读实验促使教师多读书、读好书, 从文化和专业上求广、求深、求精。实验开展后, 本校教师在学生之前或与学生一道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 为设计诵读活动查阅了许多作者介绍、作家作品、古诗文翻译等方面的资料。学校还用“教不严, 师之惰”要求教师扎实工作, 用“吾日三省吾身”要求教师多写反思, 用“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要求教师不断创新。现在, 教师们的敬业、好学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读书成了他们夯实自身素质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教师们越来越真切地感悟到迪金森所说的“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中的快乐, 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 内涵博雅。

⒊清雅校园

在开展经典诵读实验的过程中, 校园环境成了经典文化的隐性课程。本校精心布置了校园, 用文化浸润校园:教室里, 《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中的名言佳句悬挂两侧, 装满书籍的图书柜静立一角, 后墙上的班级黑板报有孩子们摘抄的经典诗文、临摹的古诗词书法作品、绘画作品、诵读诗文的活动成果;宣传栏里, 展示着班级诵读成果, 推荐着学校诵读典型;校园里, 孔子、鲁迅等历代圣贤雕塑栩栩如生, 可亲可敬……校园里还时刻萦绕着英语、唐诗吟诵经典音乐。这一切, 加上香樟月桂、假山池沼, 无不使学生时时刻刻耳濡目染着经典的魅力。经典诵读, 帮助学校营造了清新、雅致、优美的校园环境。

一句话, 学生、教师、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集中体现, 是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经典诵读实验, 帮助我们建雅园、树雅师、育雅生, 形成了本校在“雅致”的同时“向真、向美、向新”的校园文化特质, 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我们的师生在成长, 我们的学校也在不断地成长。

诵读经典 弘扬文化 篇3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你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你“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你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经典中蕴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些内容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诵读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们的“不言之教”。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学习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当今科学界所采用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直觉启发式”。这一点作为当前我们学习内容与方法的重要补充,理应保持与国学经典内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教给学生,首先与教师自身是否正确认识诵读密切相关。教师对诵读意义的了解和介绍是以其具备一定的诵读实践为基础的。对于诵读的意义,我在教学之前已经实践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准备环节。因为,教师体验先行是学生诵读的第一步。

在诵读之前,给学生放一些轻柔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放松身心,感受心灵和身体的宁静自然,缓解和消除平时的紧张或压抑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教学,如果是在喧嚣忙碌的城市氛围中,这种氛围本身与经典文化所要传递和表达的宁静、悠远是不一致的。如果学生们找不到清静自然的身心感觉,那么经典诵读也往往停留在动口不动心的状态,难以深入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事实证明,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音乐沐浴下身心放松的体验。也许在人们日益忙碌的现代社会,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松,找回清静自然的感觉,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学校自开展诵经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是文明礼貌方面,学生学习了《弟子规》,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课间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其次是勤俭节约方面,学生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再次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

诵读文化实施方案 篇4

开幕式活动方案

为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庆祝建校60周年,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团委、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志愿者联会定于5月8日举办大学生集体诵读大赛暨第四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与祖国共奋进,与学校同发展

二、活动形式

以学院为单位组队,集体诵读诗文名篇或原创文学作品。

三、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1年5月8日上午9:00

活动地点:虹子广场

四、有关要求

1、所朗诵作品内容要紧扣歌颂伟大的党、歌颂伟大的时代、赞颂青春、赞颂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非凡成就等主题。

2、各学院组成不超过200人的朗诵参赛队,朗诵形式不限,可加伴奏,可用道具,可融入情景表演、舞蹈等多种表演元素。

3、舞台表演区域为主楼前中间楼梯组及其下方平台。

4、朗诵总时长不超过5分钟。

5、比赛结束时所有参赛队员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请全体参赛队员熟记需集体朗诵部分(见附件2)。

五、评奖

比赛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八名。评委根据比赛各方整体精神风貌、朗诵效果、表演形式、现场气氛等情况评分。

六、报名

请各参赛单位填写《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集体诵读大赛参赛表》,连同朗诵篇目全文,于2011年4月25日前报校团委。

附件:

1、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集体诵读大赛参赛表

2、《少年中国说》节选

校 团 委

2011年4月7日

附1:

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集体诵读大赛参赛表

说明:请于表后附朗诵篇目全文。

附2:

少年中国说(节选)

(领颂)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着西方的侵略,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国人疾呼:中国危矣,民族危矣,国将不国!

(领颂)面对内外忧患的中国,时仅27岁的梁启超先生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少年智、强、独立、进步,我中国才能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领颂)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领颂)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诵读经典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 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

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字经》吗?读过《弟子规》吗?读过《千字文》吗?读过《唐诗三百首》吗?看来同学们还是读了不少经典文化书籍。像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书籍,我们称它们为中华经典文化书籍。除了以上这些书籍,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华经典文化书籍,比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增广贤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我相信已经有很多同学阅读背诵的一些经典,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等。现在我想考考大家,我读一句大家读一句,行不行?。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 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事实证明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劲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优秀、美好的特质,越是在现代化的时代,越显示了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中国文化以孔孟思想为代表,孔孟思想是最好的人学,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规律,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在中华的传统文化里,除了有做人做事道理的孔孟作品以外,还有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战国策》《史记》《吕氏春秋》等等奇谋妙术的典籍,可以说在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我们都能学到有用的文化知识。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向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学习什么吗?(我们中国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那你们知道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向我们中国学习什么吗?(中华的传统文化)。现在在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都开设有专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等,每年派遣到中国来留学的学生数以千计。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孙子兵法》配备到人手一册。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世界各国都在学习我们传统文化,大家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学习我们的祖先留传下来的中华的传统文化?

积淀文化素养诵读经典美文 篇6

目前,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已成为一道罕见的“风景”;以数理剖解之方式,刀斩人文之美;不少学生写作时,词语匮乏------这些难道与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关系吗?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又有谁真正通读过《论语》、《史记》、“四大名著”,寥寥无几!那么,结合现实,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到底失落了什么?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

诵读经典,势在必行。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是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让其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记忆一些永恒的经典作品,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诵读经典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能让儿童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儿童学习经典一年,能有高中语文程度,学习两年,能有大学语文程度,学习三年,能有中文系语文程度。

审视度势,编写丛书。内乡县教体局,从县情、学情出发,认真编写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读本。由县教研室具体组织人员,历经数月,终于编写出了《中小学生学养积淀与可持续发展系列丛书》。这套语文读本是在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著名专家、教授、学者的指导参与下编辑定稿的,它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亲自审批为“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确定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承担,并由国家物价局定价准予发行。

选材广泛,内容丰富。这套语文读本有新意,有很强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它内容丰富,编入了古今中外、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名人名家的名篇及释译(包括诗、词、曲、赋、联、句、文),编入了中国和西方人类文明史上的最经典的著作,如:中国文化经典之经、史、子、《论语》、《孟子(选)》、《大学中庸》、《诗经(选)》、《左传(选)》、《史记(选)》、《老子》、《庄子(选)》、《孙子兵法》、《唐诗选》、《宋词选》、《历代诗歌选》、《历代美文选》、《笠翁对韵》、《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西方文化经典之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篇《经典诗歌精选》等,使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把握规律,突出特点。编写时,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情感、智力和认知规律等因素,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选文与编排上,把让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二是文本编排科学合理。辅以幽雅色调的搭配,图文并茂,让孩子们能够轻松阅读,以最直接的方式体会经典的气韵和美感,使其在经典作品中自由徜徉,流连忘返。三是以“大语文”教学理念贯穿读本。四是突出经典诵读重要地位。让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历史,吸取文化精髓。五是体现新课标要求,拓展、延伸、补充了现行教材。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启迪学生心智。六是映现地方特色,陶冶热爱家乡情怀。

高度重视,正确引领。要想让中小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读本,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表率到位、督导到位”。在思想上能真正认识到诵读经典可以使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可以使儿童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可以使儿童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认识到诵读经典可以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异化身心气质,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艺术修养得以提高;认识到诵读经典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认识到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温馨、快乐、祥和的家庭气氛,提高家庭品位,增进亲子感情。

方法得当,以达目的。教师在教学生诵读读本时,应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一是要渗透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理念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特别是实践层面,它是一种行动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行动。这个层面,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每一所学校,就是操作层面。在各个学校,应有着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二是在做到一人读一人得益的同时(或吟、或唱、或听、或看、或想、或静、或辩、或诵等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更加注重众人读众人得益。众人一起诵读,好处大于单人诵读。节约了教师、设施、场地和时间,形成了同学互助互学互动的氛围,培养了集体意识,便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教学、研究和推广。三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一起背、一同提高,一同通过生活来反思、体悟、切磋,而不是老师单方面说教。经典是生活的宝典,来自于生活,需要在生活中运用、体味、检验、掌握、升华、推陈出新;这就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师生们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自我创新、自我成就、自我完善的`自我教育过程。人人都是圣贤的学生,人人都与圣贤为友。四是朗诵或刚劲、激扬、气贯长虹,或活泼、温馨、婉约曲折,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经典的内容和语言艺术合而为一时令人愉悦的至美境界。五是诵读经典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身心松、静、自然,舌、口、目、耳、心、脑并用,五官、五脏、身形、手配合。用正确的方法开口诵读经典,久而达到开心窍、启智慧、修心性,调脏腑、补德能,而自然识字、会意、妙悟、灵觉、获能、印心,轻松成就人生.六是“经典诵读”不再只是兴趣班的一种,因为它是最重要的教育——立德树人!不可只刮一阵风!关键要激趣,孩子没趣而逼之,恐怕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结果书未读成,扼杀了孩子天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从小接触多元圣贤文明的熏陶,奠定广博的视野和包容的文化观念,从而给未来的世界奠定更多理解与和平的基础,为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带来智慧、爱心和幸福。

诵读文化实施方案 篇7

一、当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仍然存在着片面强调物质文化建设、强调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要求而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构的情况, 导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 一些陈旧或功利化的观念、习惯仍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 而社会上某些领域的道德规范、是非美丑观念与异域各种文化思想之间相互激荡, 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思想。基于这些严峻的现实, 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一定要站在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高度, 积极思考对策, 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应对新世纪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

二、经典诵读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 为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中华经典, 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 与世界其他经典文化一起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活水。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的诵读, 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 有助于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 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开展, 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又能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经典诵读有利于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华诵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时至今日,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已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十二五”规划, 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们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不仅提倡学生读, 更要求教师带头、全员参与, 《弟子规》、《朱子家训》、《诗经》、《宋词三百首》、《老子》、《孟子》等渐渐成了师生爱不释手的读物, 课前读上一段, 闲暇赏玩几句, 课上课余, 没有硬性规定, 形式灵活, 丰富多样, 兴致盎然。假期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起“翰墨飘香, 书润校园”读书活动, 让经典诵读活动向家庭辐射, 这样生动、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教师、学生、家长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读书。徜徉校园, 书声琅琅, 沐浴经典, 书香阵阵, 经典诵读提高了师生的文化修养, 使校园盈满书香的同时, 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提升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品位。

2. 经典诵读能净化学生的语言, 推动文明校园建设。

“‘中华诵’是非常有创意的一项活动, 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 同时也成为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有效载体, 把弘扬文化和语言文字有机地结合。”前教育部长周济这段话阐明了经典诵读与语言文字规范化之间的关系。读经典要用普通话, 写经典要用规范字, 这在继承和传播我国优秀文化、提高诵读者文化素养的同时, 也促进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性发展。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学生能不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积累大量规范、优美的语言, 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进而净化自己的语言, 抵御来自网络、社会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同时, 这些名篇佳作中又浸润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承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也必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3. 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打造和谐校园。

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促进其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还可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打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经典诵读是一个综合性、立体性的系统工程。就效果而言, 它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记这些古诗文, 也不只是为了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 而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最真、最美、最善、最雅的文化熏陶, 养成天性, 成就一生高尚优雅的人格。经典诗文历经千锤百炼, 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 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这些经典, 毫无疑问, 对他们的人格养成、情操陶冶及民族精神的养育, 都有着任何其他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学生在诵读的同时, 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于是渐渐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诚实守信、踏实认真……丰富的精神养料, 于无声中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从而打造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立足经典诵读,构建校本德育文化 篇8

《论语·宪问篇》中指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德”的重要性:有善德,才有善言;有善言,却未必有善德。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是与古代社会的伦理教育、德性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知名教育家朱小蔓认为,真正的道德教育塑造的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色,而且只有依赖于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不同的校际文化风格,道德教育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校本文化。

一、准确定位,构建校本德育文化

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文化,首先要进行准确定位。我校在校本德育文化构建过程中,以经典诵读为切入口,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把道德教育的“根”扎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如开展《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诗文的诵读;二是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经典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理想情操和韵律乐感,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品读经典名著,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使人在吟诵中得到感悟,受到文化的熏陶。选择以经典诵读为切入口进行校本德育文化建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身心受到熏陶和感染,学会“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并将这些道理逐步内化为优秀的道德品质。

我校在通过经典诵读推进校园阅读的同时,还确立了校本德育目标:“让经典浸润心灵,用文化凝聚生命”,让先贤的智慧、受用一生的知识以及脍炙人口的诗文涵养学生的气质,丰富学生的人生。

二、品味经典,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它不能只停留在外在价值的灌输,还应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

1. 在吟诵中感悟。经典文化意韵深长,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慢慢地领悟当中的含义,读的次数越多,理解感悟会更深刻。经典诵读贵在坚持,对此,学校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在时间上,保证学生在每日早读课前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在内容上,追求经典性、趣味性和序列化。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在课内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互动学习、消化和运用;通过经典诗会、名剧演播厅、每天一句经典、经典名著读后感征文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经典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漫步校园,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飘溢着国学的墨香;孩子们的诵读之声似跳跃的音符从每一间教室传出,古韵缭绕,令人沉醉在浓浓的经典文化氛围中。

2. 在课堂教学中深化。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把经典诵读贯穿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鼓励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结合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经典渗透教育。教师在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可适当地引用经典名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经典文化。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创设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精髓、最智慧、最有价值的部分提取出来,与大家一同赏析和品味,这样学生不再是不求甚解,而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建议教师在不同科目的课堂中采用与该科目相对应的诵读形式指导学生展开经典诵读,如在音乐课中可以“吟唱”为主,在美术课中可以“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在书法课上则以“诗文书写”的形式开展,如此,经典诵读必能在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回归生活,实现道德修养的提升

前苏联道德哲学家德洛布尼斯基认为,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本质特点就是回归生活,即针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开展德育活动,并通过活动体验来指正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学校德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地整合各种经典教育资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1. 学会感恩。学校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构建“感恩文化”,开展了“感亲恩”教育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开展:(1)说孝。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孝”的内容,寻找孝的故事,开展讲感恩故事活动,做到“人人会诵读,人人有故事”。为了让学生对“孝”拥有更好的感性认识,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了感恩影片《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布置学生写观后感。此外,学校还组织中年级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开展了制作爱心卡、唱感恩歌曲等活动,让富有哲理的经典语句、感人的故事、优美的歌声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激荡,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2)报孝。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如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洗一次碗、做一顿饭,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与父母谈一次心;举行“我有一双巧手”劳动竞赛,布置学生认真填写一个月来在家参与家务劳动的记录表,让他们将“学经典、做孝子”的劳动实践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3)颂孝。组织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序地开展,使得学生在学习经典过程中与长辈有了心与心的沟通、爱与爱的交流,不断增进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而学生也从生活中的一个个道德行为慢慢地感悟亲情,不断激发内在的道德情感,心灵获得了体验,道德品质得到了提升。

2. 播种乡土情结。西关(广州荔湾的旧称)文化源远流长,当中蕴含了许多经典的人文内涵。西关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是“知书达礼”,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能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解西关文化、学习西关文化的动机。基于此,学校以“最是荔湾30元素”为主题,先让学生推荐自己心中的荔湾元素,然后通过投票选出最能代表荔湾文化的30种元素,并围绕这30种元素开展了访西关、拍摄西关、画西关、诗颂西关、说西关故事、再现荔湾文化等一系列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细细地口味和传承悠久、经典的西关文化,播种乡土情结,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搜索、整合资料,走访西关,采访人物,写访问日记,制定“荔湾一日游”路线,畅想荔湾的未来……一本本西关文化走访集,留下了他们在西关的每一个足迹,也记载了他们的西关情。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还能增长见闻,开阔眼界胸怀,提高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指导极为重要。将经典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细节之中,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优秀经典文化的滋养;开展优雅的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许纯子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 ——经典诵读 篇9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建设

中华经典文学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诵读中华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自2013年3月确立以诵读经典为办学特色以来,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校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介绍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的由来和意义,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并将各地开展经典诵读工作的情况向全校教职员工作了介绍,取得思想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我校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并组建了经典诵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领导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代表组成。

二、诵读保障

为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校特组织教师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更好适应学生的发展,我校已决定对该教材在近期进行修订),并规定每周每班必上一节经典诵读课。

三、宣传发动

为了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校利用学校展板、校园橱窗、黑板报等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和利用告家长书和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作活动专题介绍,达成学生、教师、家长的共识,激起共同阅读的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理解经典,走进经典,普及经典。

四、融入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经典诵读结合的主要学科,语文课堂是学生诵读经典的主渠道。我校全体教师为此专门开展了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经典诵读有效方法。(1)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2)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经典诵读,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经典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比诵读还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经典的极大兴趣。(3)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我们还要求语文教师把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要与我们诵读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整合。

五、开展活动

1、一日五诵

晨诵: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立刻开始晨读,即自由诵读经典,早读铃响之后,利用15分钟时间集体诵读经典,诵读内容各班自定。课间诵:每日上午课间操时间以全校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选普通话好的学生领读,诵读内容主要以电子屏播放内容为主(主要是课外古诗词),诵读两遍,每天一个班级,形成学校特色。

午诵: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内容各班自定。

放学诵:每天下午放学站队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内容各班自定。

晚诵:每天晚上回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经典诵读内容(主要是对当天诵读内容的温习),在家长的协助督促之下,完成诵读任务。

2、建立“诵读集锦”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有一本经典诵读摘抄本,每新学或会背一首,便存入“诵读集锦”,即将学过的古诗词及会背的古诗文、经典内容抄在积累本上,比一比看谁积累的经典多。而且同伴、教师、家长可以到他的“诵读集锦”里任意抽一首,检查他熟背的程度,以便作出评价。

3、评选“诵读之星”

各班根据学生诵读情况,每月对学生进行“诵读之星”评选,并在班级板块中进行展示。

4、班级擂台赛。

各班利用课外活动或语文综合实践课进行归类对诗,诗句接龙,成语接龙,对对子比赛等。通过开展竞赛,选拔诵读之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手抄报评比。在每期的手抄报里,都有与经典相关的内容,如:出一首古诗(词),并提供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诵读、赏析、评比,在其中创设“诵读古诗文”的专题,介绍诗文和诗画,开创诵读经典心得交流等专栏,每期评比一次,以此浓厚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气氛。

5、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比赛。

为了将诵读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学校每期都举行全校性的经典诵读比赛。至今,我校已举办两届经典诵读艺术节,并进行了评选。我校并初步定于5月中旬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诗文朗诵会”及手抄报比赛。我校以经典诵读为素材选送的《读唐诗》获得2013年镇六一汇演一等奖,激发学生向更高诵读更高层次攀登。

六、创设环境

环境是潜课程,它起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用环境来烘托渲染,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的感官刺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班级中的文化创设都要书写有我们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学校的走廊、展板、宣传窗也有我们学生要诵读的经典展板。通过创设环境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生们诵读经典的自觉性。

七、以章促诵 为更好的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展开,我校还制定了经典诵读六级徽章晋级制度,通过考级的同学,时时佩戴徽章,有效地促进了诵读活动的开展,浓郁了校园的诵读氛围。

八、特色初成

经过一年来的创建,我校在经典诵读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必将再接再厉。

我们相信,经典诵读能够启智,经典诵读让人明理,经典诵读能让孩子们净化心灵,健康成长。我们更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有我们全体老师的努力,满庄镇中淳于小学的经典诵读一定能再上新的台阶!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4月

经典诵读特色文化 建设汇报材料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篇10

弘扬传统文化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交流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天中午的诵读时间,从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早上的晨读,则是诵读古诗,这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

理念: 通过经典诵读,塑造高尚人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给师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师生自身的修养;让师生懂关心,会合作,构建和谐校园。

方法:经典诵读,境、诵、行、恒结合。

一、“境”就是把诵读国学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二、“诵”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国学经典。并组织进行诵读评价,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具体做法是: 每周一诗

1、每天早上预备前,全校学生在教室跟着校园广播诵读古诗。

2、课前一吟,每节课前吟诵一首古诗。

3、课间学生在文化墙自由诵读古诗或边游戏边背诵。

4、每各月每班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评出每班“小诗仙”。

5、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古诗朗诵比赛。每日诵读

1、每天中午午诵时间,学生在教室跟校园广播诵读《弟子规》。

2、课间学生做各种游戏、采用不同花样背诵《弟子规》。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

4、每班每月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

5、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背诵比赛。每周一课

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由语文老师轮流备课,通过校园音频系统,全校同上一节课。评价办法: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五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五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三、“行”就是践行国学经典。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并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课本。

四、“恒”就是持之以恒。

常年坚持下去,真正使师生受到教育,使学校办出特色。展望:师生和谐相处,书香溢满校园

随着持之以恒的常年坚持,此项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三字经》、《孝经》、《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老子》等经典的进一步推进,“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特色一定会在我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时的五虎刘小学一定是师生和谐、书香满园。校园里没有浮躁与粗鲁,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操场上生龙活虎,教室内文明温馨,爱心溢满校园,课堂充满活力。处处让人感受到“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的德育效果。从五虎刘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人人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才华横溢,个个懂关心、会合作。

留守儿童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比较多,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亲情家园”。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并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多一些关注,掌握他们的日常情况。并在一些节假日专门为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如:给家长通亲情电话、通过视频聊天和家长沟通、组织留守儿童一起过“儿童节”、“中秋节”等,这些孩子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爱。各级领导给他们送来爱心礼物、市检察院在此设立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基地”、区法院来给他们做心理辅导,区检察院来给他们做安全讲座等。我校在取得一点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奠基。

以上是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的粗浅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曹镇乡五虎刘小学 2014年5月12日

平顶山市湛河区校长交流会汇报材料

上一篇:风娃娃的说课稿教案下一篇:办公室管理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