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施工缝渗水处理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隧洞施工缝渗水处理(精选4篇)

隧洞施工缝渗水处理 篇1

一、隧道的渗漏水问题

经过现场的调查,发现渗漏水部位位于仰拱填充施工缝处、水沟边墙施工缝处、衬砌边墙及拱腰部位,根据现场渗漏情况及借鉴其它线经验,决定采用以引为主的方法处理渗漏水问题。

1、仰拱填充施工缝渗漏水处理方案

对于洞口段仰拱填充施工缝有渗漏水部位,沿仰拱填充施工缝走向,先凿宽100mm、深200mm的矩形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矩形槽底部采用φ80mm的半PVC管扣住,然后用细石砼将PVC管左右空隙填平至仰拱填充表面(剖面图见图1)。

100回填混凝土200100半PVC管40仰拱填充施工缝排水槽 图1.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对于洞内段仰拱填充施工缝有渗漏水现象且水量较大时,先凿宽100mm、深150mm的矩形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槽内埋设φ50的透水盲管,然后在槽中用10mm-20mm的洁净碎石填筑至盲管两边并埋住盲管,上方用无纺布通长覆盖、水泥胶封闭,再用细石砼与仰拱填充面找平。(剖面图见图2)

图2.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对于洞内渗水量不大的区域,先凿宽100mm、深100mm的槽,矩形槽底按2%坡度引至隧道中心水沟,槽底部采用φ100的半PVC管扣住,然后用细石混凝土将PVC管左右空隙填平至PVC管顶部,上方用无纺布通长覆盖、水泥胶封闭,再用细石砼与仰拱填充面找平。(剖面图见图3)

图3.排水沟槽剖面图 单位mm

2、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漏水处理方案

根据现场的调查,发现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漏水也是因为仰拱填充施工缝渗漏水引起的,和仰拱填充的施工缝渗漏水系是联通的,所以采取的处理措施和上述的方法相同,沿水沟边墙施工缝处理与仰拱填充施工缝处理的排水管路联通,进行综合治理。(平面图见图4)

隧道排水槽布置平面图中心水沟仰拱填充面施工缝水沟边墙隧道排水槽布置平面图中心水沟排水槽布置平面图水沟边墙

图4.仰拱填充及水沟边墙施工缝渗水引排平面图

二、衬砌开裂后处理方案

经过现场的调查,衬砌的开裂处主要位于环向施工缝处,在个别的综合洞室处也有开裂现象,裂缝较小(均在2mm以内),长度较短(均在1m以内),没有环向、纵向贯通,通过取芯机在裂缝处取的芯样显示,缝的深度在3cm以内,最深处也不到6cm,没有沿衬砌厚度方向贯通,对结构的受立影响微乎其微,经过认真分析后,制定了以下的整改方案。

1、对于裂缝很小(小于2mm以内的),且无渗水现象的隧道表面不作处理。

2、对于裂缝小,且无渗水现象的隧道表面不作处理,但在衬砌背后,采用注水泥浆加固。

3、较大裂缝,除压浆外,将裂缝凿成内大外小的辐射状,用C10水泥砂浆或膨胀水泥塞填。

三、衬砌渗漏水处理方案

遵照“拱部封堵,边墙疏排”的原则,建议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疏通隧道双侧水沟及中心沟,检查隧道衬砌边墙底部由外侧引入侧沟内的泄水孔是否畅通,对堵塞的泄水孔进行疏通。

2、对于施工缝和边墙渗水较小的部位,以“机车车辆限界”为界,隧道拱部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内渗水做压浆处理,采用防水堵漏材料注浆封堵,压浆拟采用GRM超早强自流平灌注浆材料压浆孔间距1.0m。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外隧道边墙通过开槽进行引排,开槽为深10cm,宽10cm的U型槽,并埋设φ80PVC半管引至侧沟,然后用防水堵漏材料进行封闭。

3、对于漏水较大处,隧道拱部机车车辆限界范围内渗水做压浆处理。隧道边墙开槽引排,开槽深度为23cm,内宽20cm,外宽15cm,然后采用2cm厚钢丝堵漏剂隔水层、抗渗剂、2cm厚钢丝修补剂进行封堵。在边墙漏水集中位置,采用钻孔泄水减压法整治衬砌背后积水,钻孔直径宜采用φ50,钻孔深度为衬砌厚度。钻孔引出水后,采用φ80mmPVC管从电力电缆槽底穿过引至侧沟内。

4、压浆时查明了解压浆地段的漏水位置和流量。压浆应先封后压,防止浆液自由扩散或流失。然后顺渗水方向开槽,预埋压浆管后用防水堵漏剂进行封堵,最后进行压浆。压浆采用GRM超早强自流平灌注浆料,宜自下而上,由外围向内部,从水少至水多处。

5、堵漏剂和修补剂使用前必须对所开U型槽用水充分润湿,槽内杂物必须清理冲洗干净。堵漏剂和修补剂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几分钟内混合均匀,即拌即用。

四、水沟电缆槽开裂后处理方案

隧洞施工缝渗水处理 篇2

一、小断面隧洞施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引洮总干支渠隧洞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隧洞涌水、岩体垮塌等。隧洞涌水对长隧洞的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维修养护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隧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涌水, 对围岩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且对混凝土的凝结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日后还会给施工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如果遇到有大量高压水涌出的情况, 处理不当往往会酿成重大事故。

小断面岩体在靠近涌水带胶结的砂岩、泥岩等,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稳定性相对较差的软弱围岩, 一旦遇涌水就容易使隧道积水, 设备被水淹没, 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二、小断面隧洞施工渗水处理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 受隧洞断面小、工期紧和裂隙面进一步加大等情况的影响, 在隧洞处安放多台排水设备。在工程开挖期间, 主要采用强排的方式排水, 用混凝土衬砌排水机, 用无缝排水钢管排水。随着隧洞的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排水设备的不断增加, 在排水过程中, 对较为集中的涌水点以堵、排等为主要方式。引加排使整条隧洞在汛期达到最大排水量。工作面的渗水情况采用不同排水布置。

引洮总干十支渠隧洞的集中涌水点主要分布在支洞下游, 有三处, 呈喷射状涌出, 通过对最大涌水点的出水量计算, 出水量大约为45升/秒。对于较为集中的断面出水情况的处理, 可以利用汛期隧洞内的积水, 使隧洞内外积水的压力保持一致, 是灌浆封堵减少出水的有利时机, 可以从地表对应的涌水点进行灌浆封堵, 并以涌水点为中心直径圆周上设灌浆孔, 1米直径上设2个灌浆出水孔, 采用少量水泥砂浆和水玻璃同时进行灌浆封堵;采用洞内封堵, 并根据出水量的大小和涌水点的形状采用不同的封堵措施。

其次直接采用洞内封堵的方法, 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对隧洞的涌水点进行挖掘, 之后, 将出水用管道引排在隧洞外部, 引排的过程中在管道周边增加钢结构的支撑点, 同时采用C15型号的快硬水泥对管道和岩石层面周边间隙进行封堵, 封堵完毕, 测定使之达到一定强度, 再采用反压灌浆法将出水点最后封闭。二是对出水量不是很大的涌水点, 可以通过扩挖的方式, 对周边涌水点进行适当排水, 然后采用管道进行引排, 最后用C15型号的快硬水泥材料对管道和岩石层面周边空腔进行封堵。三是对隧洞内出水较少的涌水点, 不提倡用封堵的措施处理。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 对这种情况采用引排的方式, 暂不做封堵处理。另外, 对于所有采取封堵措施的出水断面, 都不能占用沿开挖面横向设置排水盲管形成排水环。

三、总结

引洮总干十支渠隧洞工程在建设时沿线穿过多个村庄和荒山, 部分隧洞埋深在25米左右, 部分隧洞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在隧洞施工开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集中涌水和多段分散渗水的情况, 采用国内较为常规的涌水处理方式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引洮总干十支渠隧洞施工需要, 通过实际情况采取较为系统的处理方案后, 隧洞已全面贯通。隧洞的混凝土底板也完全浇筑完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创造干地施工条件, 确保总干十支渠的总体施工有好的质量, 确保工程在正常工期内完成。

隧洞施工缝渗水处理 篇3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安装止水带,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清除浮浆法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二次开发振捣法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止水带。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止水带。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止水带,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止水带应认真处理。过去对止水带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冬季则在18~24小时后进行。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国家规定止水带留置及处理要求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若因时间或人工、环境等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止水带。止水带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留置在7轴向西1/3跨处。当从止水带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千克每平方厘米后才能进行,而且需对止水带作一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尽量降低止水带对结构整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处理过程是: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留有积水;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止水带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需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根据科研成果结合实际施工提出改进止水带处理方法及理论依据

外墙开裂渗水处理方案 篇4

一、渗水的原因及修补方法

1、填充墙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板、柱交接处的裂缝渗水。

渗水原因分析:

(1)材料方面,填充墙的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梁板墙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在两种材料的连接处产生裂缝,雨水沿裂缝渗入室内。(2)施工方面,填充墙砌筑时,砌体斜砌与框架梁柱墙镶嵌不密实,特别是在填充墙与梁底的交接部位,既无连接钢筋,又不易填嵌密实,是裂缝渗水的多发部位,加上彻体施工时灰缝可能不饱满,外墙抹灰施工时未湿水或湿水程度不够,或挂网质量差,使得抹灰层产生裂缝、空鼓,加重了漏水的程度。

(3)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

2、处理方法:

修复抹灰砂浆层表面裂纹、空鼓和渗水微孔,恢复水泥砂浆的防水防护功能,具体做法是用切割机将裂缝部位凿成“V”字形,清除缝中松动的砂浆或混凝土,瞎缝要剔凿。堵塞孔隙前先用水泥浆涂刷一遍,随即用堵漏王补密实,深度大的孔隙要注浆,后挂网抹灰后补油漆。

二、工艺流程

1、开裂墙面

专业人员→墙面检查→裂缝部位切割八字形槽→清扫湿水处理→堵漏王补平→→涂料施工→质量自查→检查验收→垃圾清理

2、渗水墙体

专业人员→墙面检查→发现渗水点→切割开槽→修补裂缝→晾干→晾干→冲、闭水试验至合格→外墙涂料涂刷→质量自查→检查验收→垃圾清理

三、安全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

1、严格按《建筑安全技术规程》规定进行施工。

2、禁止施工现场乱拉电线,乱接水管。

3、施工时必须穿平底鞋,戴安全帽进入现场,由专人检查。

4、施工中,细心操作,做好产品保护,不相互污染。

5、严禁吊篮上下作业时施工人员不系戴安全帽、安全绳。

6、严禁下班后吊篮悬浮上空,严禁施工人员空中翻越吊篮。

上一篇:关于知音的诗句下一篇: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