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精选8篇)
【论文关键词】行为股利理论;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
一、行为股利理论的理论综述
行为股利学派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股利政策,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财务学家的研究视野,使得对‘骰利之谜”的阐释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行为股利学派是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决策领域的延伸,所以行为股利理论的很多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行为财务学。
(一)国外行为股利理论文献回顾
Lintner(1956)提出股利行为模型,根据公司公平的观点,即把盈利中的多少返还给投资者是公平的,设定了一个股利支付的目标比率。由于公司管理者认为稳定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将受投资者欢迎,存在现金红利溢价,投资者对公司增加和减少现金红利的态度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公司尽可能稳定现金红利支付水平不轻易提高或降低。Shefrin和Statman(1984)在投资者自我控制问题、期望理论和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投资者为何偏好现金股利的模型。现金红利可以使投资者克服自我控制问题。同时,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有利于投资者从心理上容易区分公司盈利状况,避免遗憾心理,增加投资者的主观效用。这一理论可以说明公司支付现金红利实际上是迎合投资者偏好。Baker和Wurgler(2002)通过放松MM股利无关论的有效市场假定,构建了股利‘‘迎合理论”(cateirngtheoryofdividendso)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dividendpremium)。即当投资者对支付现金红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红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发放股票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发放股票红利。
(二)国内行为股利理论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形成机理。陈炜(2003)采用超额收益率的事件研究法,利用深市1995~2002年数据,提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政策的制定与公司管理层迎合市场和投资者需求有关,某时期市场对某种股利政策感兴趣,则投资者倾向于该种股利政策。黄果和陈收(20o4)运用Baker和Wurgler的投合理论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根据股票价格所反映出来的投资者的需求,投其所好制定出相应的股利政策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饶育蕾和马吉庆(2004)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存在心理值域,一旦派现超越这一值域,不仅使企业流出大量现金,而且可能物极必反,引起投资者对恶意派现的猜忌。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也有学者提出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并没有真正考虑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沈艺峰、黄娟娟(2007)认为,在一个中小股东法律保护较弱的市场中,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股利剥削中小股东的动机,作为股利供给方的上市公司所制订的股利政策往往只迎合了大股东的股利需要,而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股利需要。[!--empirenews.page--](三)本文思路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以及股权分置导致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形成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支付水平偏低、分配动机复杂和政策稳定性较差三大特征。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内股票市场中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这使得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状态,造成股市过度投机,短线投资者远多于长线投资者。他们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派现不感兴趣,而是更为关注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同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约占总股数的l/3,流通股股东很难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产生影响。而Baker和wurgler的股利迎合理论以及所进行的两个检验的样本都是基于股权相对分散、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好的美国证券市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类似于在中国等股权相对集中、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又较差的国家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3]下一页
二、现金股利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所有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下列上市公司:①含有B股或H股上市公司的样本;②上市公司处于特殊处理(ST或PT)的样本;③在2007年l2月31日之前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④金融或公共事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⑤上市公司总资产或净利润小于0的样本;⑥所需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本文选取每股现金股利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对股权结构产生了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的研究都表明股权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股权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为了量化股权结构,本文取了股权结构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作为解释变量: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因此,建立以下模型:CDPS=a+bLTBL+cH1+dEPS+eRI+Ⅱ£PC+gDA+hSIZE+8其中:a为常数项;b—h为回归系数;£为残差项。
考虑到各公司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以及不同年份各影响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不同影响,因此,该模型适合本文分析的需要,即通过分别计量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利政策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流通股比例、盈利能力、现金充裕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关联性作纵向比较,来考察股改前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否有影响。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的理论解释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控制变量包括每股收益(EPS)、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资产负债率(D/A)企业规模(Size)。
(二)现金股利实证结果分析
1.股改前2002~2005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1)。表1显示:(~)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0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常数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I)、每股收益(EPS)、企业规模(Size)的t统计值都大于2,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③流通股比例(LTBL)、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的t统计值小于2,说明参数非显著可取。[!--empirenews.page--]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和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每股收益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由此推断: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甚微,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几乎并没有考虑流通股股东这一因素。上一页[1][2][3]下一页 2.股改后2006~2007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2)2)。表2显示的是股改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显示:①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43,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除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的t检验值小于2外,其余五个自变量连同常数项的t统计值都大于2,说明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可取。③回归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企业规模与每股现金股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流通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现金股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股改前的正相关转为了股改后的负相关,同时参数估计值由股改前的非显著可取变为显著可取。换言之,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几乎无影响;而股改后,流通股比例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增大了2倍,说明股改后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和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是相吻合的。但从股改前后参数估计值的比较来看,股改后,参数估计值在减小,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在降低。根据股利迎合理论,以往的股利政策仅仅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要,而不考虑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局面有所改观,这说明股改的效应开始体现。
此外,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和每股收益都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得出的现金股利与当期盈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盈利波动现象突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股改前后每股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每股现金股利关系不显著。说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只想赚取买卖差价,获取资本利得,并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以企业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外部投资者是否会看好企业的成长潜力。[!--empirenews.page--](二)相关建议
一、我国股利分配的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 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相比, 缺少了许多理性化的概念, 存在许多不规范而急于完善的地方, 其中股利分配也是较多问题之一。
1. 重股票股利、轻现金股利。
除了不分配股利外, 我国的上市公司一直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 不管是股东还是上市公司, 都把股票股利视为最佳的股利分配形式。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喜好炒高送配题材各类的股票, 跟这种理念有很大关系;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 现金股利比较受欢迎, 投资者把现金股利视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 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 往往伴随着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 从理论上讲, 转股和配股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而现金股利作为给上市公司投资者超过国库券利率的较高现金回报, 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2. 股利分配受股权结构、股本规模影响较大。
据实证分析得知, 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常倾向于采用股票股利方式, 而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则倾向于现金股利方式;股本规模大的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常采用现金股利方式, 而股本规模小的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则更多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这种跟股权结构、股本规模有关的股利分配形式的出台, 跟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股市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及顾及企业自身利益等不无关系。
3.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讲, 连续的、稳定的股利政策, 是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一种展示, 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保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 使其前后的股利政策保持一致, 以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 只有在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 企业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 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 随意性较大, 不仅现金股利没有稳定性, 而且分配方式一般会发生改变, 很少考虑这种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 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缺乏远见卓识。
二、解决股利分配问题的对策
股利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 上市公司制定的股利政策必须理性化。也就是上市公司期末在将税后利润在股东所得和公司留存之间进行分配时, 能以长远的眼光, 正确处理好公司的发展和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公司稳步发展的同时, 给股东以最大的回报。但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很难体现出这一点。为此, 必须采取措施, 促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理性化。
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股利政策理性化的制度保障。当企业自律意识不强时, 光靠现有的各项法规中关于送配股的有关规定还远远不够, 必须作进一步的完善。
(1) 完善现金分红的有关规定。对于本期有盈利、不分配的上市公司, 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理由, 不能简单地以“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之类的话搪塞;对于用盈余进行项目投资的上市公司, 必须强制其详细公布投资项目可靠性的研究报告, 以保证项目决策的先进性、可行性;对于有充沛的留存收益又没有合理的理由说明未来需要资金的上市公司, 当累积的留存收益达到一定金额后, 必须强制其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 否则将被课以重税。对于那种以较少的现金分红为诱饵来骗取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 应对其行为进行通报, 并在相应年限内取消融资资格。限制公司通过过分保留盈余进行内部筹资, 当公司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一定金额后, 必须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 否则国家将对其课以一定程度的税负, 从而促使企业积极利用其他渠道 (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增强资金成本对企业的约束力。
(2) 适当降低股本扩张的最高比例。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送红股的比例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20%, 即最高比例为10送2, 以保持股本的扩张与业绩的增长同步。与此同时, 应考虑将公司通过送、配、转股进行股本扩张的最高比例降为10比5。应将配股比例与分红比例挂钩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对于那些确实因业绩突出、成长性良好而股价较高的公司, 可允许其通过股票分割来增加发行在外股票数量, 降低股票市价, 增强股票的流动性。目前应由证监会对公司的股票分割方案进行审核, 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待将来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后, 由公司自主决定实施。
(3) 完善配股价格的计算。目前, 上市公司的配股价格是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协商决定的, 投资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企业和承销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配股价格往往偏高, 使投资者难以接受。市场化的方法 (如投资者竞价) 是制定配股价格的最佳方法, 但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 大股东往往放弃配股, 当然不会参与配股竞价;而中小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又大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难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配股价格。建议配股价格制定方式的改革可分两步走:先采用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制定配股价格, 即要求申请配股的公司在报送配股方案时, 提供配股定价分析报告, 由公司和承销商对公司的利润及其增长率、行业因素、二级市场的股份水平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确定合理的配股价格, 减少市场各种主体承担的风险;待股权结构理顺和专业投资咨询广泛开展后, 再采用市场化的方法制定配股价格。
(4) 完善资本利得征税的规定。从理论上讲, 我国《所得税法》规定投资者获得的现金红利和股票转让所得 (资本利得) 应当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在实际操作中, 对股票转让并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这也是投资者轻视现金股利注重资本利得的原因之一。按照《所得税法》规定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 对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很有帮助。
2. 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监管。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 而股利政策的理性化程度, 则是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 对上市公司的教育似乎比对投资者的教育更为重要。应使上市公司深刻认识培育投资者分配回报机制, 从源头上防范和降低市场风险, 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促进市场发展从而增强给投资者回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道理上讲, 上市公司具有自主决定股利分配方案的权力, 监管层无权干预。但在上市公司这方面的自律能力很差, 股利分配行为严重不规范的情况下, 制定带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规则, 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派现, 这种作法对约束公司“内部人”行为, 降低代理成本, 保护投资者利益, 效果相当明显。我国应该借鉴这种做法, 进行这方面的立法, 通过带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制度规则, 迫使公司“善待股东”, 消除留存盈利过多的现象, 引导公司逐步实现股利政策的理性化。投资者也要“善待自己”, 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为了扼制上市公司的不分配现象, 除了健全法律、法规外, 还必须加强监管, 并且把股利政策的监管作为上市公司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应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并记入企业信用考核体系。通过监管部门强有力的监管, 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并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从不自觉向自觉的“股东本位”的经营理念转化。
3. 改变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 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股权的集中, 使得采用股票股利不会使原有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这是上市公司非理性化股利政策形成的主要根基, 而且其目标多元化, 使得国家股股东在股权的平等性和股权利益的一致性方面都同流通股股东有很大差异, 国有股的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则不仅使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很容易落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手中, 而且常常造成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目标与行为并不代表甚至是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通过国有股减持或国有股的分散持有形成股权利益的一致性和单一性——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二是通过解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分割问题真正形成股权的平等性——同股同权同价。
国家应继续实行对国有股的减持,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消除导致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性缺陷, 使股权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从源头上根治不合理股利政策形成的土壤, 使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 并使这种政策真正反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 培育规范的机构投资者。
我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很大程度上受机构投资者的影响。投资者热衷于内幕消息、偏好资本利得、不注重现金回报、不注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的投机性参与理念, 也助长了上市公司的不合理的股利分配行为。为此, 需要对投资者进行培训, 提高其投资素质, 树立其正确的投资理念, 让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得到市场的认可。而规范的机构投资者, 他们谋求的是稳定的投资回报和良好的流动性, “绩优蓝筹股”是首选。但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上像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等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还不多, 他们的影响力还很小。因此培育规范的机构投资者, 用他们理性的投资行为来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分配;上市公司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金融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活动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但在我国,企业的股利政策普遍不规范、不稳定而且倾向于少发股利,这样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1.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少股利政策
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本就应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事实上公司普遍不愿意履行分配股利的责任。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51.97%的上市公司发放了现金股利,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不愿意发放现金股利,有些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也只是以“微利”草草打发投资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使投资者更关注股票利得而不是股票红利。
2.股利政策依附于公司的筹资行为
股利政策作为资本市场的信号之一,本就应该向资本市场公允的反应公司价值、公司盈利情况等信息。但由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配股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三年平均不低于10%,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发放股利降低自己的未分配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使得公司的股利政策成为了配股的手段,不能公允的反应公司的业绩。
3.股利政策多倾向于股票股利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股本扩张现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但在我国由于公司希望更多的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本往往以股票形式发放股利。这样不仅会稀释股东权益、破坏股票增长的稳定性而且会带来资本效用递减规律。这样做既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也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4.股利政策不规范
首先,在国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若干年内基本维持不变,这样有利于投资者据此判断公司的盈利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修改股利政策这不仅使投资者无法判断未来股利变化而且频繁的变化会引发大量的投机行为,使股票市场出现换手频繁现象。其次,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大多会出现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等多种股票并存现象,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公司往往制定多套投资分配方案这将不利于股利政策的规范化发展。
5.股利分配政策缺乏严肃性
股利政策经管理层授权就能随意进行更改,频繁的变动一方面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形象使其缺乏公信力,另一方方面也造成了二级市场的波动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
二、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陈述,我们知道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还很不完善,虽然股利政策是微观企业的行为但股利政策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使企业和市场都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改进现行的股利政策。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在股份上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到主导地位。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减少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加快股权多元化进程,只有这样股利政策才能更好的反映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即将以前的非流通股拿到证劵市场上进行交易。股权分置的实施缩小了国有控股的持股比例使以前的一股独大转变为几大股东相互牵制的格局,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实施惠及全体股东的股利政策而且有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
2.强调外部监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短短数十年,因此在证劵监管方面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很多股利分配不规范、依靠股利政策达到配股目的现象,这种违规操作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也破坏了市场秩序。为解决这一现象:首先,积极引导。证监会要积极引导上市公司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能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取少发放甚至不发放现金股利的政策,证监会应当出台规章加以限制。对于当年盈利,又有充足留存收益和现金的公司应当鼓励他们发放现金股利,这样才能减少投机行为使证劵市场有效运行,才能有助于投资者正确预期公司的前景。再次,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要积极披露股利的发放情况,特别是对不分配股利的公司要求其注明不分配的原因以及留存收益的使用情况。
3.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缩小筹资成本间的差距。
一般企业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来融通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在外部筹资面,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费用,股权融资的成本则是股利。对于债务融资债务人要定期还本付息而股权融资的股利发放则以上市公司的意愿为转移。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多不发放股利这样股权融资成本就大大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使得上市公司多通过发放股票来筹资。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复合条件的公司发放股利,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平衡不同筹资方式的收益。
4.主动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所以派发的股利自然很少。为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必须拓展业务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只有利润的平稳增长才能带来稳定的股利政策。(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公司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05,(3)
[2]张潇.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5).194- 195
论文关键词:股利政策 制造业 现金股利
一 文献回顾
关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研究结论。国外比较流行的理论主要有“一鸟在手”理论、MM无关论和税差理论、顾客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代理成本理论等。国内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研究单个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一是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如陈洪涛、黄国良(2005)以2001—2003年沪深两市的A股作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函数非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存在“U”型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成反比,股本规模及股权相对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没有影响。唐国正(2006)罚究得出股权二元结构下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产生再分配效应——流通股价值向非流通股转移,分配现金股利可能是大股东的掠夺行为。袁振兴、杨淑娥(2007)以沪市2001年至2004年进行过现金股利分配的58家公司的1241个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高度集中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率正相关;股权相对集中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权益性现金股利正相关,与收益性股利负相关。二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等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如朱云(2004)以1994年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认为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增加现金股利支付率。姜秀珍(2004)以1999年至2000年沪深两市的公用事业、能源电力和路段隧道三类A股为研究样本,认为现金流不确定性时,理性的经理人会支付较低水平的股利。第二类是研究多种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朱明秀(2005)认为现金股利政策受公司盈利能力、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的显著影响。唐国琼、邹虹(2005)以2003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每股收益、货币资金、负债比例、企业流通股比例、企业规模、权益净利率对现金股利政策有显著影响。孙亚云(2006)的研究表明盈利能力、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股本规模成长性等对现金股利政策有影响。第一类研究仅考虑单一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不够全面,有失偏颇。第二类研究虽然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较少关注特定行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制造业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数量较多、上市时间相对较长、现金股利政策相对稳定、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以其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限制、大股东的分配偏好、税收因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分析内部因素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1)资本结构。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受资本结构的制约。若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率过高,会使资本成本上升、资本结构失衡,发放现金股利会加剧财务状况恶化。因此一般情况下,负债比率高的公司更倾向于增加内部融资和权益资本,一般不派或少派现金红利。本文用资产负债率表示公司的资本结构。
假设1:现金股利分派率与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
(2)筹资能力。企业股利政策受其筹资能力的限制。公司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将利润留存,少发甚至不发现金股利,也可以一方面发放现金股利,另一方面借款或发行新股筹资。对于那些规模小、快速成长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在二级市场上筹资比较困难,后一种方案并不可行。因此这些公司往往减少现金股利支付、尽量多留存利润。本文用股东权益的对数表示公司的筹资能力。
假设2:现金股利分派率与股东权益的对数成正相关
(3)盈利能力。企业股利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盈利能力。一般而言,企业的盈利越强,其股利支付率越高,因为盈利强的企业对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如果盈利低,一方面对未来资金的来源无法预测,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面临较高的经营和财务风险,外部资金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只能留存利润以应付未来的资金需求。本文用每股收益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
假设3:现金股利分派率与每股收益成正相关
(4)股权结构。股利政策会受到现有股东对股权控制要求的影响。一些大公司试图通过股利政策来稳定其在长期经营中已形成的控制模式。为了避免新股东加入打破目前的控制格局,尽量发放较低的股利,以便从内部留利中获得所需资金。就许多中小型公司来说,如果现有股东无力购入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将被稀释,现有股东会更倾向于采用债务融资或内部留利的筹资方式。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股权的集中,使得国有股股东在股权的平等性和股权利益的一致性方面均与其他股东存在较大差异。国有股的委托代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使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容易落在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手中,进而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及其对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股权结构也是形成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之一,控股股东存在通过现金股利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嫌疑。股利分配的决策取决于控股大股东的利益取向及配股的需要。本义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公司的股权结构。
假设4:现金股利分派率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
(5)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股利的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其资产变现能力的限制。股利通常以现金形式支付,然而大量留存利润并不等同拥有支付股利的现金,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与其留存利润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较强,其现金来源充裕,则股利支付能力也会较强。有的企业虽然盈利能力很强,却因再投资或偿付到期债务而缺少可发放股利的现金,这就限制了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本文用每殴经营现金流量表示公司的资产变现能力。
假设5:现金股利分派率与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成正相关
(6)投资需求。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以其未来的投资需求为基础加以确认,如果公司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往往会采用低股利支付率,将较大比例的盈利留存以用于企业再投资。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其投资需求也较高,会扩大企业规模,那么将采取低股利政策。本文采用营业收人增长率表示公司的投资需求。
假设6:现金股利分派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负相关
(二)样本选择在2005年深沪上市的912家制造业公司中,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有354家,剔除2家信息披露不全的公司.最终获得352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VIEWS3.1。
(三)变量定义因变量:现金股利分派率(PAY)。自变量:本文采用六个自变量,分别是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对数、每股收益、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具体的变量说明见(表1)。
(四)模型建立根据假设,本文构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PAY=+DR+SIZE+EPS+LARGE+CPS+zz+,其中,为待估参数,为随机变量。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在深沪2005年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发放现金股利公司有354家,占比38.7%,派现公司的比率不高。从(表2)
可以看出,样本公司股利支付率的平均值0.154,股利支付率较低;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0.449,最大值为0.856,最小值仅为0.047,说明样本公司资本结构较为合理,不存在很大的偿债风险;每股收益均值相对比较低,说明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仍然占很高的比重,接近全部股份的半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这是造成大股东利用权利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进而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前提。完善治理结构,这样才能使得上市公司在机制上保证投资者尤其是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体现普通投资者的意愿;每股现金流最大值和最小值有很大差别,这与制造业的行业性质有关,不同规模企业的现金流差别很大,这也造成公司的各项投融资与股利政策的差别;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值为0.230,在传统行业中此指标值偏高,最大和最小值差异很大。样本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数的有3家,每股现金流量为负数的公司有32家,分别占样本公司的0.85%和9.1%。这说明上市公司还是根据盈利能力来制定股利政策,基本上不会采取不理性行为,说明上市公司没有存在大股东恶意的现象存在。
(二)相关性分析(表3)
反映自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大为0.515,均小于0.8(共线性中相关系数的经验值为0.8),初步判断,各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三)回归分析用EVIEWS3.1软件进行回归,计算出各个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程度,具体见(表4)。
通过多元回归,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看,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325,模型的回归效果较好,DW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F值为27.680,说明整体解释能力比较强。
(2)从资本结构来看,资产负债率与现金股利分派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负债率高的公司不易筹集资金,尤其是制造业,资产的规模与质量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有很大影响,所以公司倾向于内部融资,从而造成股利发放率低。这也证实了唐国琼与邹虹(2oo5)、孙亚云(2oo6)研究结论在我国制造业的适用性,假设1成立。(3)从筹资能力来看,股东权益的对数和现金股利分派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大。这与我国国情基本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规模大的公司易于筹集资金,所以可以有较高的股利发放率。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壳资源稀缺现象表明上市公司本身即是一个很大的融资工具,公司的筹资门槛和筹资成本都较发达国家低,所以在考虑现金股利分配时并未考虑公司规模即筹资能力对其的影响。所以假设2不成立。(4)从盈利能力来看,每股收益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具有较高盈利能力时,倾向于高股利政策。优秀的业绩意味着有更多的利润可供分配,因此会相应提高公司现金股利的可能胜。本文关注的制造业,风险相对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较小,盈利能力稳定但利润增长率相对较小,从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我国制造业司的盈利能力普遍低下,很小的盈利波动即会引起公司现金股利的变动,这也证实了朱云等(2004)提出的仅仅政策引导对于构建健康的股利政策还不够,还需要盈利能力支撑,当前的关键是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假设3成立。(5)从股权结构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派率呈负相关,与预期相反,且不显著。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现金股利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动机不明显,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2005年不存在高管恶意现象。相反,由于近年证券市场法制的不断完善,包括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要求等各种配股条件都相应提高,所以各公司必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达到各种配股条件,大股东的掏空动机被遏制,现金股利分派率降低。这与唐国正等(2005)提出的股权二元结构下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理论相违背,假设4不成立。(6)从变现能力来看,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部分公司在负现金流的情况下还分配现金股利。公司的现金股利通常是以现金形式支付,但大量留存利润并不意味着拥有支付股利的现金,因为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与其留存利润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较强,其现金来源充裕,则其股利支付能力也会较强。也有企业虽然盈利能力很强,却因再投资或偿付到期债务而缺少可发放股利的现金,这就限制了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我国制造业的具体情况是,现金股利分配率低下,且分配公司少,现金流均值不大,从历史数据来看,现金流波动不明显,这些都是我国的特殊情况,与市场风险是不符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殷利政策时并未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姜秀珍(2004)的理论在这里并不适用。假设5不成立。(7)从投资需求来看,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指标本身,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可操控性,所以指标值是否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有待考察;二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只想赚取买卖差价,获取资本利得,并不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以企业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外部投资者是否会看好企业的成长潜力。假设6不成立。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2005年我国制造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发现资本结构与股利分派率呈负相关,而盈利能力与现金股利分配率呈著正相关。股本结构、成长性、企业规模、现金流等对制造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不显著。建议一是增强盈利能力。高派现、高回报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高制约了派现水平。为了提高现金股利分配能力,必须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是股利分配行为理性回归的重要条件。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设立时间不长,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投资理念不成熟,看重股票资本利得收入,期望从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中获取收益,发放股票股利、配股在我国都曾一度被认为是利好消息,忽视现金股利。投资者这种不注重现金回报、不注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投机性参与理念,助长了上市公司不合理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为此,需要提高投资者素质,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让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得到市场的认可。三是进一步完善有关股利分配的法规和政策。参照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股利分配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有关部门应当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由上市公司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在报告中进行披露,减少股利分配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法律角度约束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即伊利股份) 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的时间为1月, 该1715万股的股票在193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600887”为其股票代码。伊利股份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一家龙头企业, 也获选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1. 股利分配形式较单一, 主要分配现金股利, 派现政策连续性高。
伊利股份的股利分配形式主要有两种:现金股利和混和股利, 其中混和股利采用了“派现+转增股本”这种方式。从2012~20年报披露, 伊利股份股利分配情况如下:每10股派现2.8元 (含税) ;每10股转增5股并派现8元 (含税) ;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现8元 (含税) ;每10股派现4.5元 (含税) ;年每10股派现6元 (含税) 。从中可以看出, 现金股利是伊利股份股利分配中最主要的方式, 从2012~2016年伊利股份连续5年采用现金分红, 而没有分配股票股利。另外也只在和201 4年实施过转增股的政策。
2. 现金股利支付率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已逐渐到达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盈利能力是股利分配的前提, 从2012~2016年, 伊利股份一直都在盈利, 而且每股收益相对而言比较高。另外, 在2012~20和~2016年的两个阶段中, 现金股利支付率基本随着公司盈利状况的改善而水涨船高, 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除了20的30.51%外, 伊利股份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从20起就已超过50% (2013年、年、20和2016年都超过50%, 分别51.28%、59.15%、58.92%和64.42%) 。这与西方国家60%以上的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基本持平。
3. 股利收益率稳定性较高。
伊利股份从2012~2016年历年的股利收益率分别为0.98%、3.60%、3.71%、3.00%、3.39%, 除了2012年股价出现下跌外, 股利收益都较稳定, 保持在3%附近上下波动。在2014年, 股利收益率达到近年来最高值3.71%。
二、伊利股份股利分配政策的综合分析―――杜邦分析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现金创造能力和现金需求水平会反映企业股利分配的能力。股利分配前须有盈利能力作为分配的前提;股利分配的支付率、可能性会受到运营能力的影响;现金股利的发放将会影响企业的现金净流量, 进而可能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1. 初步评价。
伊利股份自2012~201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41%、19.77%、22.24%、23.18%、24.53%, 从中可以看出伊利股份在2014-201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良好, 显示出上升趋势, 而2012~2013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略有下降, 但仍保持在19%以上, 由此可判断伊利股份拥有较强的总体盈利能力。而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的浅层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在2012~2016年间持续上升, 分别为4.09%、6.67%、7.61%、7.67%、9.34%, 由此初步判断伊利股份在近5年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增强, 可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有效支撑。在总资产周转率方面, 伊利股份在2012~2014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 从2.11次降至1.49次, 且从2012年起, 该指标出现负增长, 虽从2015年开始有所回升, 但回升幅度很小, 保持在1.5左右。由此可知伊利股份基本保持稳定的营运能力。伊利股份的权益乘数在2012~2016年呈下降态势, 经历了2.63、2.02、2.10、1.97、1.69的变化, 5年中只在2014年经历少量的回升, 根据此指标可初步判断伊利股份有较轻的债务负担、较小的财务风险, 而其偿债能力也较强。
2. 探究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深层方面。
接下来分析导致伊利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3年下降的两项主要因素―――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从表1可以看出, 在2012~2013年中, 销售净利率的年度变动额为2.58%, 在影响伊利股份销售净利率的因素中, 经营利润率的年度变动额为1.24%、考虑利息负担的年度变动额为3.55%, 表明这三个因素对销售净利率的影响较小;而考虑税负因素的年度变动额为21.41%, 表明这个因素对销售净利率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2013年伊利股份的销售费用、研发支出、营业成本分别增加了9.88%、39.44%、15.52%, 而当期的管理费用下降了14.87%。通过对伊利股份2013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司营业成本增加主要是本期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结构调整所致;管理费用减少主要是公司持续进行“提高费用使用效率, 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双提活动”, 严格控制相对固定性的费用支出所致;销售费用增加主要是本期广告费用增加所致;研发支出增加主要是本期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营养研究、工艺开发、产品包装、感官评价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使得试验费增加, 同时持续增加创新中心运行投入使得折旧费以及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由此可见, 伊利股份应将控制液体乳产品的成本构成与研发费用等作为关注的重点。
与此同时, 收入指标和资产指标会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变动, 其中2013年伊利股份的2042829.82万元资产增量是造成其平均总资产出现较大变动的主要原因, 而该公司没有相应的提高其资产管理能力, 2013年的资产项目中增加较多的是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由此可判断伊利股份需要提高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加强应收款项催收、同时合理利用固定资产。另外, 伊利股份的EBIT (息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的年度变动额为886886423.67元、97361.56万元, 年度变动率分别为0.415%、0.467%。结合本文中对负债因素、利息负担影响的分析, 可知对伊利股份的净利润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除营业总收入外, 还有负债因素与税收因素。
3. 总体评价。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知, 伊利股份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资产周转率虽有下滑, 但货币资金的增加有利于公司分配较高的现金股利。同时, 扎实的资金基础强有力的维持了伊利股份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使其在未来有很强的延续性, 能够为伊利股份积极的股利分配政策提供强劲且良性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郭佳.对现金流量表指标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 (10) .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企业成长性关联较大。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其快速发展,若公司大量分配现金可能会造成资金的短缺,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本文用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来表示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成长能力越强其所需投资资金就越多,因而可能会造成缺少资金派现。因此,假设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越高,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越少。
假设4:公司规模越大,现金股利越高。
根据实证会计理论中的政治成本假设,企业的规模越大,其政治成本越高,越是规模大的公司,其扩张欲望越不强烈,反映在股利政策上即更倾向于高现金股利政策;相比之下,小公司的股本扩张欲望更强烈,更希望吸引新资金进入公司,来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能力,而且小公司融资的渠道和数额有限,因而会采用低现金股利政策。所以,本文假设公司规模与现金股利正相关。
假设5:资产负债率越低,现金股利越高。
实证会计理论的负债权益假设说明,当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的债务负担越重时,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增加权益项目的会计政策来改善已经恶化的财务结构,也就是说公司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将留存收益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而现金股利只能使财务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本文假设资产负债率与现金股利负相关。
根据前述假设,本文提出如下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见表1。
根据以上分析,设定如下数学模型:
Y= 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e
4.3实证分析
(1)首先采用强制所有变量都进入方程的方法,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回归方程的显著性F=4.200,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df1=8,df2=25,查F分布表为F0.05(8,25)=2.34,F=4.2> F0.05(8,25),回归方程的效果比较显著。在显著性水平α=0.1,查T分布表得T=1.708,仅有1个自变量通过了T检验,故认为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由表3可以发现X1和X2、X2和X5、X6和X8之间存在相关性。
(3)分别做Y与X1、X2、X3、X4、X5、X6、X7、X8之间的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可见,自变量X1对Y的影响最大,所以选方程1为初始的回归模型。
(4)逐步回归。将其他自变量分别导入上述的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的回归方程,见表5。
第一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尽管模型拟合优度有所提高,但参数符号不合理。故X2不进入方程。
第二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3,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T0.05(31)=1.69,T=1.98>1.69,变量通过了T检验。
第三步,引入X4,模型拟合优度降低,T0.05(30)=1.697,|T|=0.23<1.697,X4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
第四步,引入X5,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T|=2.18>1.697,X5的参数通过了T检验。
第五步,依次引入变量X6、X7、X8,拟合优度均有所降低,T0.05(29)=1.699,变量都未通过T检验。
由以上分析可知,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为X1、X3、X5,模型方程应以Y=f(X1,X3,X5)为最优,拟合结果如下:
Y=-0.03+0.28X1+0.14X3-0.01X5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每股收益与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公司盈利能力越高,股利支付额越大,结论支持假设1。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基本遵守了“无利不分”的原则。从信号传递理论来看,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收益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向投资者传达了公司盈利状况的信息。盈利能力越强,表明可供股东分配利润越多,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自由度也就越大,一般来说,也会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总之,盈利是股利的基础,高盈利才可能有高股利。资产越多,盈利能力也就越强,现金股利也就越多。
(2)现金股利和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支持假设2,但是影响微弱。现金股利与当年的总资产周转率有正相关关系是因为:资产周转能力强,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快,获利和收现能力也更强,因而分配和派现能力也强。而影响很微弱的可能解释是不分配的公司较多,这其中有不少有能力分配而没有分配的公司,一般来说他们资金周转能力也强,因而融资的欲望要小些(或者是没有取得配股资格),并且不想稀释控制权。
(3)公司的成长性与每股现金股利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支持假设3。如果公司未来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投资收益良好,则会降低红利支付,因为支付太多的股利,会使公司产生现金缺口,上市公司不得不采取债务或股权融资;反之,如果公司未来投资机会不足,投资项目收益差,则会提高红利支付。如果此时公司采用了低股利政策,公司的流动现金增加,股东会担心这些现金被用于投资差的项目而蛀蚀自己在公司所拥有的财富,会抛出股票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造成股价下跌。
(4)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没有进入方程,说明它们与现金股利分配之间没有明确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拒绝假设4、假设5。
由实证结果知,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解释因素只有45.4%由本模型来进行解释。其他可能的解释因素有:首先受到产业政策的引导;其次受到诸如宏观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最后因为不太合理的治理结构,使公司不能真正建立起长远的股利分配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戈雯.现金股利政策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4):148-150.
[2] R La Porta,et al.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2000,55(1):1-33.
[3] 吕长江,韩慧博.股利分配倾向研究[J].经济科学,2001(6):45-52.
[4] 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9-39,91-120.
[5]刘淑莲,胡燕鸿.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3(4):29-35.
[6]林海.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收益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2000(5):29-33.
[7]俞乔,程滢.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J].经济研究,2001(4):32-41.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因素分析
一、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概述
1. 股利的性质
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公司按照发行的股份去分配给股东的一部分的利润, 包括了股息与红利等多方面。股份公司发行的股份主要是分为优先股与普通股, 通常我们所说的那种“股利”一般都是普通股的股利。
2. 股利政策的主要内容
股利政策主要是在在四个方面上论述的: (1) 股利支付率, 即是指净收益中的股利所占有的比重; (2) 股利支付形式, 即是选择现金股利还是选择股票股利; (3) 股利发放的类型, 上市公司需要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股利发放的类型; (4) 股利发放的程序, 比如说是股利的宣布日、股东额登记日与除权除息日的确定。具体来说, 股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的去解决以下问题:上市公司为了实现税后利润应当如何去处理, 是选择去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存在企业里。
二、上市企业股利政策的所包括基本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股利政策主要是包括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分配政策与稳定增长性股利分配的政策以及固定股利的政策:第一, 股利支付政策, 是指所规定的或者是明确的:第二, 股利支付的形式, 我国常见的股利支付的形式通常是包括股票股利、购票回购与现金股利等多种形式。股利支付率的政策使得股票的一些投资者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还要承受着很高的投资风险。如果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比较好, 上市公司则会有更多的方法方法去发放股利, 投资者也就会取得更多的收益, 股利支付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也就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来进行投资, 不断地提高公司信誉, 使得股票市值也会大幅度的上升。但是如果一些上市公司全年的经营效益都是比较差的, 支付了过高的股利支付率, 不仅仅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留存收益便少。也会影响到公司的未来的发展。此外一点, 上市公司的股利的分配政策与税后利润的分配政策与留存收益二者是属于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 分配剩余的利润过多则会导致留存比较少, 反之亦然, 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权衡分配与留存之间的这种矛盾, 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 而且可以使得两者的结合是相当的良好与适合的组合方式。
三、对股利政策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
1. 对外部因素分析
(1) 政策性因素的分析。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的股东, 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使用政策与法律的方法来维护股东的利益问题。入股股东的利益减到最小, 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完善经济市场的法律体系, 因为一旦可以以法律作为一切的基础, 我们就可以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的解决办法。而同时也是因为这种方法的存在股东的分红也有可能大幅度的增加。
(2) 相关契约的限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如果一些上市的公司想要提高企业股利支付率或者是支付更多的股利, 也就会减少公司发展的留存收益, 其所带来的破产的风险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这样必然也就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因而, 对于一般而言, 债权人为了合理的给自己规避风险, 去防止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 一般使用的方法就是添加许多的条款与条文, 俗称为限制性条款。我国的主要手段就是使用各种方法去约束股利的发放。而条款的主要表现就是在于使得公司盈利水平达到了一定限制的时候才去采取发放股利的行为。而运营资本则是要低于一定的数额时才可以。
(3) 国家宏观的经济环境。我国在制定现金股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宏观经济的情况影响, 在不同的时期内, 我国的股利政策也是有着对于不同的情况产生。
通过分析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政策及其特点, 不难找出这样的一个规律, 如果经济的形势良好, 国家的宏观走势就会正常, 国家积极推荐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与拉动内需就会增长, 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就会转好, 现金股利的发放数额也就会大大的提高:相反一点, 如果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走向了低迷, 国家应当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上市公司股利的分配就也会大大的缩水。
2. 内部因素
(1) 上市公司未来的投机机会。上市公司未来的投资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影响着股利的政策。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目前的投资机会是比较多的, 而且可能获得的收益也会比较高, 公司也就会降低一些留存, 将资金用于投资以来换取更多的回报, 所以也就会发放一些较低水平的险金股利;而如果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不好或者是较少, 上市公司就发放的现金股利就会较多。
(2) 公司实际发展的规模。对于不同规模情况的公司来说, 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不同的, 因为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 他们需要的管理成本就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大多数采取的一般都是高额的现金股利政策。但是, 当面对的是一些小型公司来说, 采取的手段就不再是一样的了。小的公司是特别需要资金的, 所以他们一般采取的收取就是高投入小支出的使用方法。
(3) 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以及真实的盈利水平是会直接的左右其能否够发放股利。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将会直接决定股利发放的上限, 通过一些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股利政策, 可以有效的向一些投资者发出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的信息, 较高的盈利水平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最终导致股票价格上升。
(4) 对于公司的股票价格。对于股票价格问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无论是采取很高的股价还是很低的股价, 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一个适度的价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也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四、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因素
1. 加大对于现金股利的作用
在股票市场中如果一个企业不盈利的话, 他的股利价格出现的情况应该是只降不升, 从而也会导致股票的价格不会有所提高。所以, 当我们现阶段对于未来交易行为的预期还不是很理想的时候, 我们应该采用的措施就是更加重视现金股利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现阶段我国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对收益有着很大的需求。而这行为的产生, 主要是对投机的行为起了一个帮助的作用。现阶段因为投资者缺乏对于预期收益的支持, 导致我国的许多投资者主要会采取的手段就是喜欢高比例的送股公司的支持。我们需要充分的挥发证券市场上的优势, 高效的使用有效资源配置这一社会资源,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股利政策的使用, 而且需要我们还需要的是验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应用方法是否合适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
2. 股利政策应当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在许多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中, 许多的上市公司都比较偏于使用稳定的股利政策, 因为这种股利政策在支付的时候一般考虑的不是公司的盈余, 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将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盈余状态。而使用这一股利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可以使得发放股利的公司不会以失去公司形象作为代价。但是, 如果当这个公司决定调低自己公司的股利政策时就会造成一部分的恐慌。但是, 以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 各个国家一般是不采取稳定的股利政策, 这也就让一些为了稳定股利政策的人望而却步。同时, 与国外的情况相比我国的稳定支付能力相当的差, 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方式去支付。
3. 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应当选用不同的股利政策
一些小型的公司与快速增长性的企业, 对于资金的要求十分巨大, 一般他们都是注重自己的投资项目会尽全力使得自己的投资项目快速发展, 从而导致了对于鼓励的支付方面则显得十分的低。而对于一些经营效果比较好的企业来说, 支付股利是一个很轻松的行为, 因为他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 一般是要比投资者的语气收益要高上很多。一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分红情况一般是反映他经营状态的一个手段, 对于那些没有稳定支付的股利政策, 给市场上传递的信号就是公司的经营状态不是很好, 甚至有的是面临了很大风险的经营。而对于我国的情况来说就是, 现阶段我国一直采取的手段就是小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一般不采取稳定的股利政策, 而使得大部分的资金使用在扩张经营的方面上, 去通过投资的方法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所以他们多数采取的手段就是发放股票股利而不是现金股利。而对于一些经营情况比较好的企业来说, 他们则是多数区域稳定性的现金股利政策。而这种方式使得外界对于企业的评价是积极向上的。
4. 国有股的减持及股票的全流通势在必行
我国的大多数的股份公司都是有一部分的国有股份在进行操作, 使得股份公司对于自己公司的经营不是很具有危险感, 这也使得公司不担心自己企业的控制权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导致企业出现非理性的政策的基础问题。从一个角度上来说, 国有股的分量比较重, 同时代表的权利也比较堵, 所以使得这一现象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问题。而另一个角度就是, 国有股是不具有流动性的, 所以导致于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而对于股利分配的问题方面, 主要的问题就出在, 国有股的投资比例是按照1:1的方式进行的。但是, 在社会的发展中这样的配备现象是做不到的, 从而也就导致了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是十分的不完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对于体制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发展的一个有待完善的难题。但是, 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企业的股东目标也趋于一致的道路上。
5.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引导与监督
我们企业的监管部门需要对市场公司的留存收益进行管理, 他们可以恰当的使用自己的留存收益, 用自己的资金去解决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可以采取的是类似于筹集资金的方法, 来把公司所有的资金集合起来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监督的措施去对其的行为进行监管, 将公司保留的留存收益使用到有需求的部门上, 将留存收益进行公开化透明化的处理。当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的时候, 我们才可以将部分的留存收益拿出来使用用以提高公司的经营状况, 而在一定程度上, 限制一些分红的情况。
对于一些发展比较好的、经营状况比较完善的投资公司,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再融资的行为进行控制, 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现金分红的现象进行鼓励给投资者一定的回报, 公司需要按照自己的经营情况来对制定一个符合公司现状的分配方法, 使用稳定的股利政策可以使得企业树立一个比较良好的形象, 也可以使得投资者对于该企业的投资信心也是在大大的增强当中, 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
对于市场中存在的不同股东, 我们需要采取的政策也是不同的。一部分股东是希望稳定的股利, 更加侧重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对另一些股东来说, 他们的主要希望就是可以获得大额即期的收益。在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中, 投资者的数目是十分巨大的, 而股权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分散的。这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 而也同时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存在也就是的我国的股利政策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政府在证券的社会发展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市场进行监督, 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机制并且高效的运行下去。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股利政策。
参考文献
[1]丁蕾.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内外因素[J].商情, 2013 (12) .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股利分配政策的概念,重点分析了现今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政策
一、股利分配政策的概念及类别
股利分配是指企业向股东或投资者分派股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把本年的税后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所留下的这部分利润既可以向股东或投资者分红,也可以留存企业。而股利分配政策实际上就是确定这部分税后利润分红与留存的比例问题。它涉及到所有者、经营者和投资者三方的利益,选择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以下几种:
1.现金股利:是指股份公司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股东的股利。现金股利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在一个成熟、理性的证券市场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出于对保护公司的控制权和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稳定增长的考虑,现金股利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因为现金股利既可以满足股东预期的现金收益目的,又有助于提高股票的市场价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股票股利:是指公司将应分配的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发放给股东。从理论上来说,在企业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面额增加的同时,其每股所包含的资源将相应下降,股东财富不会因为企业分配股票利而增加。并且同时,由于企业流通在外的股份份数增大,企业的每股收益等与股份数有关的比率将会暂时性恶化。但由于该方式的股利分配没有现金流出,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亦常常采用这种股利分配形式。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以食品行业为样本作数据分析)
在成熟证券市场(例如美国)的上市公司一般坚持如下两点:1.绝大多数股份公司坚持高比例的现金股利。2.较少的股份公司采用股票股利。而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由于起步较晚、不成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展现了一些不同于美国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
(一)不分配现象仍然严重。分配股利给投资者是对投资者承受股权投资风险的补偿, 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却缺乏这种责任感,股利支付率普遍偏低,不分配现象严重。尽管自从2000 年底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或增发股票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红的规定,不分配股利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例如下表所示:在食品行业中,2005年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10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52.63%;2006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12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57.14%;2007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9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42.86%;2008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11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47.83%;2009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13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63.50%;2010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为16家,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59.26%。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数目占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总数的平均比例为53.87%。
由此可见,在近几年内,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二)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按照《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可采取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这两种方式。但上市公司在实际制定分配方案过程中,除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外,还衍生出转增、送派、送转、 派转、送派转等多种组合形式。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还体现出股票股利多、转赠股本多、不分配多、现金股利少的特征。
四、关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的建议
要改善这种股利分配状况,可以相应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与健全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保持稳定。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积极设法规范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行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包括公告内容、形式及其及时性和真实性,并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股利发放的义务,使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稳定。
(二)对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对投资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投资素质,树立其正确的投资理念,让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加强投资机构的建立,吸收中小投资者,化解中小投资者可能遇到的风险,抑制因股利分配而将股价不合理地炒高的行为,以利于股票市场的長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立群,田素青.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探讨.金融理论与实务.2007(4).
[2]彭晓彪.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财政金融.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推荐阅读:
股利政策影响公司09-15
上市公司转让公司股权12-31
非上市公司公司章程10-02
保险公司上市09-21
上市公司内审制度06-01
上市公司未来展望07-03
上市公司公告流程07-11
上市公司税务管理07-24
上市公司保密管理10-19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