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学校会议制度(精选9篇)

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篇1

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由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其作用虽有区别,但总的目标应是一致的,因而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出“四有”合格人才。

家长会议是沟通校、家庭情况的桥梁,是共同育人经验的交流,是统一学校教师与家长教育方法及手段的重要途径。

1、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班级、学校各一次)

①学期中,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向家长讲清本学期学校工作任务、目标及工作方法等,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

②学期末,由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一分为二地分析学校、班级形势,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③除上述以外,必要时各班主任可自行召开班级家长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每次家长会必须目的明确,开短会,并填写家长会情况记录单。

3、各班成立家长委员会,由各方面家长的代表组成,设家长委员会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委员三人。

①在家长会闭会期间,负责与学校、教师联系工作,及时向学校、班级提出建议、改进工作,帮助班级搞好“小家建设”。

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篇2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保证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院系的主要议事制度和领导体制, 需要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确保其贯彻执行, 发挥作用。学校党委通过对学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任务的分析以及校内外的广泛调研,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与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

一是出台了《中原工学院关于加强院系管理职能的意见》。随着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 院系规模不断扩大, 承担的职责也越来越重。为加强对院系的管理, 合理划分学校和院系的责、权、利,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实现现阶段奋斗目标为根本, 构建起“目标管理、过程调控, 责权清晰、分级负责, 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学校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 明确院系在人、财、物等11个方面的权利, 使院系真正成为有一定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的教学科研实体。要求职能部门转变作风, 重点做好服务、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实现了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 激发了院系的活力。初步建立起“管理有效、执行有力、协调有序、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二是制定了《中原工学院二级学院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学校不断完善二级学院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日常工作运行机制建设, 大大提高了二级学院的管理水平。学院规定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是院系重要事项的决策会议, 并明确了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议题收集、议事程序、参会人员、表决办法。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既保证了院系的重要事项由党政班子共同决定, 共同对院系的工作负责, 又保证了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以行政负责人为主, 干部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组织为主, 使党政工作做到“职责上分、思想上合, 工作上分、目标上合”, 用制度保证“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共同承担院系发展责任”的要求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得到落实。

三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建设。为不断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扎实、群众基础好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 学校党委先后下发了《中原工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中原工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中原工学院处级后备干部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 明确了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在干部工作中的任务、责任、程序和选任干部的基本条件, 为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 也为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干部任用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 为坚持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供组织保证

好的制度要靠人来落实。院系领导班子是院系工作的决策者和实施者, 也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 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院系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

一是选好、配强院系领导班子。学校党委坚持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和选配标准, 从有利于加强党政之间的团结协调、提高党总支参与决策的能力、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和影响力以及同院长个性相容、气质互补的角度, 选拔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党性观念强、懂教育、会管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担任书记;从既注重教学和科研能力, 又注重从个人品行、管理能力、奉献精神和合作共事的角度选拔院长。对班子的其他成员, 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特点、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选好、配强院系领导班子。

二是加强院系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学校党委制定了《中共中原工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院系领导班子成员的头脑。引导院系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履行职责, 按照学校的工作思路, 明确工作任务, 制定工作措施, 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学校确定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求院系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提高办学兴校的能力。

三是做好院系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通过构筑干部在线学习平台, 采取分类培训和集中辅导两种形式, 设置党的基本理论、形势与省情、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三个学习内容模块, 抓好自学、报告辅导、专题研讨、大会交流四个环节, 加强院系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学校先后举办了院系党总支书记培训班、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培训班、院系行政正职培训班、院系行政副职培训班, 不断提升院系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 确保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取得实效

充分调动院系党政班子的工作积极性是建立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目标。建立健全考核和监督机制是调动院系党政班子工作热情、激发事业心和责任感、确保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院系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加强对院系领导班子的考核。学校每年根据党政工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任务, 向各院系进行分解。确立的目标既有各院系的共同目标也有个性目标, 既有党务目标也有行政目标;目标的考核既与集体利益关联, 又与干部的考核、奖惩、待遇挂钩。通过目标责任制的建立, 将学校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分解到各院系、党政班子和干部个人, 实行责、权、利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激发了院系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党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不断完善学校院系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认真开展院系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学校党委制定了《中原工学院党的建设三级量化考核暂行办法》, 对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采取校级领导评价、干部互评、部门职工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 对干部个人进行测评, 并把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 为党委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了解干部, 真正把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提供了可靠依据。2010年8月, 学校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经验在全省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暨专题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

三是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对院系党政工作的监督作用。各院系坚持党务、政务公开, 认真开好二级教代会。对于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年终考核、先进推荐等关系院系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经过教代会讨论后, 再由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各院系在每年召开的教代会上由院长向全体教职工作工作报告, 发挥二级教代会对院系党政班子工作情况的监督作用。

四是加强党内监督, 确保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健康运行。学校建立了重点工作督察制度, 把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共同承担院系发展责任的落实情况列为督察内容, 指导院系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推进事业发展。学校每年都与院系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及任务分解书, 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 推进责任落实。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 保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班子共同承担院系发展责任的贯彻执行。

坚持和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党的建设, 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改革创新, 务实重效,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篇3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准,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实施,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和我省实际情况,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两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启动了我省改革的准备工作,现在改革实施方案顺利获得批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第一,深刻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针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与教师队伍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央决定率先在中小学领域开展职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亲切关怀。通过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体系,并将最高职务等级设置到正高级,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他们首次拥有了和教授、研究员一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既符合中小学办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也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对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幼儿园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中小学领域的教育教学专家,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二,准确理解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2009年,国务院按照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首先选择在潍坊、松原、宝鸡三市开展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拥护。2011年,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试点,各省市在两部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扩大试点工作,为全面改革探索了路子,验证了全面推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15年,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体现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负责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省改革工作。

第三,切实增强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2012年我省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了大理、玉溪、临沧为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经过3年实践,3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基本入轨。2015年,两厅拟定了全省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岗位设置办法、评审条件、评审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按期报国家审批。2016年,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全省除试点地区外,各地接下来将面临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申报推荐、评审聘任等诸多环节,涉及100个县区、46万余名教师,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再加上各县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教师队伍状况有差异,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会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改革相关各项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明显成效。

二、立足实际,抓住关键,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是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4个方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准确理解“五项基本原则”和“四项主要内容”,牢牢把握住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这一关键环节,充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才能真正“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第一,立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在推进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能力水平方面的政策杠杆作用。各州市、县市区要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的精神,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对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要认真梳理,按照对应关系,办理好过渡手续。要以评聘正高级教师和小学幼儿园新增副高级教师为契机,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尤其要按照培养造就教育家的要求,严格把握正高级教师的标准条件,提高评聘工作的质量水平,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群众公认、在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选拔出来。除普通中小学外,要特别关心幼儿园、特殊教育等学校教师的成长;除基础骨干课程外,要特别注重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第二,宽严适度,突出实绩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发挥好教师职称评聘在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改革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我省从符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的角度,拟定了细化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并在试点地区使用了3年,其间不断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各州市、县市区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注重师德表现、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的“四个注重”要求,将教书育人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去在职称评聘中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在评聘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说课讲课、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让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组织评审过程中,要选好评审专家,规范评审程序,增加评审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主动接受广大教师以及社会的监督。

第三,切实落实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推动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鼓励教师长期扎根办学条件艰苦的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将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提出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评聘原来就不要求外语成绩,今后也不要求。另外,2014年省委1号文出台后,我省就及时进行了相关政策调整:一是乡镇教师评聘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的限制,二是取消了原来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提交论文的要求。我省新的评审条件中,还明确了乡村学校任教满3年的教师可优先申报推荐。这些改革措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大乡村教师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严格落实,除了继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原则上要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规定,还要综合考虑村小和教学点的实际,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评审标准,切实落实向乡村教师倾斜的政策要求。

第四,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现职称制度与岗位设置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要将职称制度改革放在统筹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谋划、去实施,做好与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衔接,尤其要做好职称制度改革与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有效衔接。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坚持聘任制和岗位管理的改革方向,我省自2012年就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职称不再搞评聘分开,各地也不得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有的县区实行过“评聘分开”政策,可能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那些取得任职资格,但未作相应聘任的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进行妥善处理解决。改革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与绩效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进一步研究完善教师考核的有效办法,使职称晋升考核与绩效考核相协调、相统一。我们要把好事做好,就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避免出现新的矛盾与问题,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各州市、县市区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第一,要学习到位,深刻领会改革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政策要求。这次改革,是对实施了30年之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重要变革和制度创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具体操作办法。各州市、县市区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把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深化改革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二,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改革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各州市、县市区要抓紧完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不断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提高效率的改革工作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联系教育教学业务,熟悉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优势,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第三,要落实到位,保证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各州市、县市区要根据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本次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教师队伍状况,认真培训好相关工作人员,层层抓好落实工作,根据改革后新的职称制度体系,做好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组织评审、岗位聘用等一系列环节,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校会议制度 篇4

中华技工学校学校会议制度

一、会议种类

1、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会。

① 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会是校级干部集体研究工作,进行决策的一种会议。

② 主要学习研究上级会议、文件精神,交换工作意见和交流工作情况,研究决定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分管领导提出,在会上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后由校长决定。决定后,有意见可保留,但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中如有新情况,可向校长申请复议。

③ 会议由校长主持,书记、副校长参加。会议内容由校办室应提前告知与会人员。会议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下午4点召开,必要时可以临时召集,办公室主任做记录。

2、校长办公会

① 校长办公会是学校中层干部接受学校具体工作任务,共同研究商议工作的办公会议。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为主要目的。

② 会议主要讨论学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实施办法;布置、检查、总结部门的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传达贯彻上级文件、指示。

③ 会议由校长主持,校级领导、处室负责人参加。原则上每周一 10点召开,必要时可临时召集,办公室文员做记录。

3、教职工大会

① 教职工大会是全体教职工参加的一种群众性会议,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② 会议主要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宣传、动员全体教职工参加上级或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上级或学校领导向全校教职工作有关报告;校领导向全校教职工布置工作。

③ 会议由校级领导主持,全校教职工参加,办公室做记录。

二、会议纪律

1、在会上研究的问题,在未向下传达前,严守会议秘密。

2、参加会议的人员要做到按时、守纪、认真。

3、关闭手机,自觉遵守会议纪律,不做与会议无关之事。

4、提倡参会人员作记录。要求掌握会议精神,贯彻会议决定。

三、会议考勤

1、因学校安排公事不能到会的人员,必须提前向主持人请假,经主持人同意后按公假处理。

2、因病、因事不能到会,要提前书面向主持人请假,未请假或未经主持人准假而不到会的,按旷工一天处理。

3、以上会议由会议记录人做好考勤记录,矿工、迟到及各种假的处理按学校教职工请假制度条款执行。

学校会议管理制度 篇5

一、校办公室负责承办校长办公会、校务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及校领导委托承办的其他各类会议。

二、其他业务性会议,分别由教导处、总务处、各教研组、各年级等有关单位自己承办。

三、校长办公室负责草拟下周会议活动安排表,报校长审定,于周末发至各有关科室。各有关科室据此按时参加或组织会议,承办会议者负责会务。

四、校长召集的各种专题会议,由校长办公室秘书跟踪记录。

五、会务组织程序:

1.按每周会议安排表准备好会议室。

2.拟好会议议程,开会前一天呈送会议主持人。

3.通知到会领导,会前半小时加催。

4.会议承办者提前半小时到达会议室(会场),按时清点到会人数,及时催请未到者。

六、做好会议记录。校长办公会、校务会及部分专题会议会后,要整理会议纪要。纪要一般在会后一日内完成印发。

七、学校会议室由校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安排使用。当同时召开的会议较多时,校长办公室做好协调工作。卡泥小学会议制度

学校会议制度,是保证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意图的重要信息途径,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会议原则:准时、有条理、高效。

准时

1.出席会议尽量准时;无特殊理由,不能迟到。2.会议结束尽量准时; 有条理

1.会议前一定要确立主题和议程,重视会议程序。2.会议中尽量按议程进行,主持人要注意引导与维持。3.会议期间,专人记录。高效

1.会议期间,讨论要围绕议题,尽量不作出与议题无关的讨论。2.会议一定要有成果;讨论要有所结论。3.工作安排要适合该部门的属性。

4.工作安排要落实,必须安排到位,尽可能落实到每个人。与会者都必须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什么时间完成,有什么人可以协助他或(她)。

二、学校定期召开的会议有:

1、行政办公会议: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研究行政工作的会议,由校长主持。学校行政领导参加,支部书记列席会议。2

2、校务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校长主持。召集学校党、政、工、团、队、后勤负责人参加。总结上月学校工作,解决上月学校具体问题,讨论、决定本月工作。

3、党团员会议:由党、团支部书记主持,每周各召开一次。学习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研究组织内的各项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骨干作用,起到领导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年级组长会议:由教导处主持,每期一次。汇报年级组教师的思想、教学、协作等方面的情况,交流年级管理经验,布置年级工作。

5、教研组长会议:由主管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召集。每月一次,汇报年级教学研究情况,交流教学经验,落实教改实验项目,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6、班主任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德育办召集研究指导工作,听取意见,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期末由主管校长主持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会议,交流经验,评选先进。

7、中队辅导员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由大队辅导员召集。学习、讨论、总结、通报各中队开展活动的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少先队工作方法及理论”的辅导报告。

8、群众代表会议:由书记召集,校领导参加。向各民主党派人士及部分教师征求意见,畅谈学校大事。为学校献计献策,充分体现民主治校的风气。

9、教职工大会:由工会主席主持,教职工代表参加。讨论校长工作报告,对学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通过教职工大会作出决议。

10、学生座谈会:每月举行一至二次;学生代表、教导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参加,教导主任主持;了解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3

11、家长会议:每学期按年级定期召开1~2次家长会议,报告学校工作,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密切家校联系。

三、会议要求:

1、端正会风、精简会议,提倡三短(开短会、说短话、发短文),坚持三不(不用开会解决的问题就不开会、能合并的会议就不分开、能开小会解决的就不开大会),避免五无(提案无建议、会前无准备、发言无中心、讨论无结果、贯彻无反馈),要达到会议目的,按时结束会议。

2、会议中全体与会人员必须认真听会,积极记录或发言,不允许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如备写教案等。会前一律关闭手机或调为震动,每发现一次响铃罚款5元,并当场向与会人员致歉。他人发表意见时不能在下面小声讨论,要尊重他人。

3、会议实行签到制或点名制,对迟到早退或旷会人员按教职工考勤办法执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招待费的管理,严格控制招待经费支出,提高经费使用 效率,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招待的原则 1.学校要本着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原则,尽可能地压缩支出。2.严格控制招待标准,严禁部门内部或部门之间吃请,严禁超范围、超标 准招待。3.严格执行招待审批制度,杜绝先招待后申请现象。

二、招待的范围

1、上级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2、上级有关部门来校检查工作。

3、联办单位及兄弟学校领导来校联系工作。

4、为了做好学校的某项工作,需要得到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的。以上四种情况,确需招待时,可以招待。

三、具体办法及要求

1、上级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上级有关部门来校检查工作等涉及全校性 工作、由学校统一负责接待的,需招待时,由办公室请示主要领导后负责办理。

2、学校具体业务性工作来客由分管校长或相关职能处室负责接待的,需招 待时,由分管校长与校长或分管行政校长沟通后,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填写《公 务招待申请单》(注明被招待人的单位、姓名、人数及参加陪餐人员姓名等),报校长或分管行政校长签字批准后交到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因特殊情况,校长或分管行政校长不能直接签字批准的,必须与校长或分管行政校长通过电话 联系,经同意后方可招待,并于事后两天内补齐手续,坚决杜绝“先斩后奏”。

3、招待标准:要本着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从严控制。(1)饭菜标准:由办公室根据市场行情及就餐人数统一安排。(2)酒水标准:招待用酒为学校统一批发的指定用酒。(3)用烟标准:就餐用烟在报批《公务招待申请单》的同时在分管行政校 长处直接领取,禁止在饭店拿烟。

学校会议管理制度 篇6

教代会每三年一届,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遇有重大事项,经校长或三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召开教代会临时会议。大会由主席团主持。我校第一届教代会于12月5日成立,代表36人。

二、校委会。

会议由校委会成员参加、校长主持,会议一般间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回顾工作情况,研究布置新的工作或讨论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三、行政会议。行政会议是学校行政人员经常研究工作的会议,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参加。主要研究并解决学校日常行政工作的重要问题。行政会议每周一次,会议由校长主持。

四、支部党员大会。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增加召开次数。

五、政治、业务学习会议。

政治、业务学习会议每周一次(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1小时),全体教师参加,会议由校长或教导主任主持。

六、教研组长会议。

主要讨论教学工作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会议上听取各教研组长的汇报和布置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一般由教导主任主持。

七、班主任工作会议。

主要讨论和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级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一般由教导主任主持。

八、家长会议。

家长会议可结合家长学校进行。

九、校会。

校会每月召开一次,主要是针对全校同学,如对一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分析、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也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专题报告。校会一般由少先队辅导员或校长主持。

十、班会、晨会。

班会或晨会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班主任主持下进行。班会每周一次,晨会每天一次。

十一、节日活动。

小学学校会议制度 篇7

一、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现状的调查

(一) 调查工具的编制及修订

研究主要围绕“中小学是否设立教代会民主管理机构”、“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与实施状况如何、实践中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什么原因导致不能行使其职能”、“来自基层的实践者对完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有何呼声”等维度编制调查问卷。并对云南德宏州、河南洛阳市和山东济宁市的高、初中和小学教师各发20份, 共180份问卷进行了预测, 收回有效问卷164份, 回收率为91.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计算, Cronbach’s alpha系数а=0.8747, 折半信度系数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后r=0.8751, a系数和r系数均高于0.80, 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及调查的实施

为了调查的可行性和调查结果有代表性, 研究选取了广东中山市、湖北恩施州、河南洛阳市、山东省济宁市和云南德宏州五个地 (市) 区的市区和非市区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各2所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而且按“地 (市) 和县城各抽一所高中”、“县城和乡镇各抽一所初中、小学”, 来选取学校作为被调查单位。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424份 (回收率89%) 。其中, 五个地区 (市) 的有效调查样本分别为274人、292人、298人、322人和228人;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各有508人、462人和354人;来自市区、非市区学校的各有886人和538人;男、女教师各有852人和572人;领导职务和普通教职工各有79人和1345人;被调查者的学历分别为本科及以上的914人, 专科398人, 中专及以下的112人;职称分别为高级246人, 中级702人, 初级476人。

(三) 调查结果透视

1. 教代会组织机构设置不健全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第1题“您所在的学校是否设有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尽管选择“ (3) 不清楚”并不代表学校就没有设立教代会, 但此结果仍可以说明目前部分学校没有教职工代表大会。而且通过查阅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栏, 我们发现这27名教师均来自小学。

2.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自身建设不完善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第4题“您所在的学校教代会是否制定有相关制度章程”, 第7题“您认为贵校教代会代表产生的途径、代表的构成比例和主席团成员的构成等是否合理”, 第8题“您认为贵校教代会代表的素质如何”, 第9题“您所在的学校教代会提案内容及征集和落实的情况如何”, 第11题“您所在的学校教代会闭会期间常设的工作机构有哪些”, 第12题“您校工会在教代会筹备期间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等的回答情况综合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如2表所示, 说明校教代会制度自身建设存在不足。

3. 学校领导对教代会建设不够重视

问卷中的第5题“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按规定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第6题“您所在的学校教代会召开有无固定的时间、次数及程序”和第13题“您所在的学校领导对教代会工作持什么态度”等, 调查领导是否重视教代会制度的建设。通过综合整理分析, 认为学校领导对教代会“ (1) 非常重视”的有571人、占40.1%, “ (2) 不够重视”的有437人、占30.7%, “ (3) 毫不关心”的有328人、占23%, “ (4) 不清楚”的有88人、占6.2%。说明学校领导对中小学教代会工作支持和重视不够。通过进一步查阅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我们发现此结果与学校类别无关, 也就是说高中、初中和小学都存在这种情况。

4. 教代会的职权难以行使, 作用得不到发挥

通过对第18题“学校教代会的职权主要有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目前贵校教代会的职权行使情况如何”统计分析, 结果选择“ (1) 得到了很好行使”的有235人、占16.5%, “ (2) 只能行使部分职权”的有472人、占33.2%, “ (3) 得以行使”的有660人、占46.3%, “ (4) 不清楚”的有57人、占4%。表明在实践运行中, 中小学教代会职权很难得以落实, 这也是影响教代会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最终表现为教代会职权落实, 对问卷中第17题“您认为贵校教代会在民主参与管理和监督方面的实际作用如何”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

(1) 按地区统计分析。对不同地区的被调查者就教代会作用的看法进行方差分析, х2=12.807, 相伴概率Asymp.Sig=0.383>0.05。因此, 接受“不同地区教师与其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相互独立”的原假设, 即被调查者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与他们的地区来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也就是说来自不同省市的教师, 对目前中小学教代会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作用看法基本一致, 大多认为教代会没有发挥好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作用。

(2) 按学校类别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别学校的被调查者就教代会作用的看法进行方差分析, х2=10.350, 相伴概率Asymp.Sig=0.111>0.05。因此, 接受“被调查者所在学校类别与其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相互独立”的原假设, 即被调查者所在学校类别与他们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没有显著相关, 也就是说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对中小学教代会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作用看法基本一致, 大多认为教代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实施民主监督方面是形同虚设。

(3) 按被调查者的职位身份统计分析。对不同身份的被调查者就教代会作用的看法进行方差分析, х2=341.525, 相伴概率Asymp.Sig=0.000<0.01。因此, 拒绝“被调查者的职位身份与他们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相互独立”的原假设, 即被调查者是否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与他们对教代会作用的看法相关度极其显著, 也就是说大多数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学校领导重视教代会制度建设, 学校党政与教代会之间关系协调, 教代会在民主参与管理和监督方面已发挥了良好作用”等。

二、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教代会制度将民主思想引介到管理实践中, 使学校民主管理的全面实现成为可能。然而研究发现, 学校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重行政意志轻民主参与、教代会制度不健全、地位和作用未得凸显、基本职权难以行使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立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

首先,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在教育立法上仍处空白。综观教代会制度的沿革历程, 除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之外, 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对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职权、职责、组织结构和实施程序等作具体规定。一般来说, 各学校主要根据《宪法》、《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等的规定, 并参考1985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制定本校教代会制度的实施条例、细则, 缺乏专门针对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法律法规。通过调查问卷第19题“若贵校教代会的职权落实不到位, 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在1424名被调查者中, 选择“ (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有575人, 占总人数的40.4%。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亟需加强立法建设, 使其在中小学校民主管理和建设实践中有法可依。

其次, 相关法律法规在界定法律责任和程序上存在缺陷。从文本方面看, 相关法律法规忽略了法律责任的界定。如作为我国教育根本大法的《教育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和监督。”但在法律责任一章却没有任何对若违反该条款应作何惩罚的规定。从程序上看, 有关法律法规对民主管理的规定原则性、指导性多, 缺乏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如《教育法》和《教师法》中只有“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该做……”等字眼, 而没有“应怎么做、由谁做、该如何处罚”等方面的详细条款规定, [1]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实施。

此外, 对中小学教代会制度的宣传和执行不力。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含“不清楚”选项的16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 如表4所示, 选择“不清楚”的平均比例为2.64%。这一方面说明被调查者对教代会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知或知之很少, 对选题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确实不清楚。另一方面, 有些教职工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制度, 但在具体问题上不知如何操作、如何运用教代会制度保障来行使自身权利。因此, 教代会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薄弱, 教职工对相关制度建设知情率不高, 还未能通过“教代会”行使职权,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 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学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社会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等综合情况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的高度集权, 政府行政权力对经济、文化、宗教及其它领域全面介入与控制, 从而使社会生活各领域有较浓的行政化气息, 这就为主体行政权力的不当运用甚至恶性膨胀提供了温床。[2]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机构基本上参照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设置, 实行相似的运行逻辑和机制。这种重行政意志轻民主参与的管理机制, 不能调动广大教职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在实践中, 学校的一些决策和措施必然会因为缺乏民主性和广泛性基础而出现执行不畅、监督不力等现象, 加剧了学校民主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对抗。[3]对调查问卷第10题“您认为校长与教代会间应是什么关系”的调查结果分析, 发现1424名被调查者中, 选择“ (1) 管理与被管理”的有759人, 占总数的53.3%, 第8题“当贵校的校长与教代会意见不统一时如何处理”的回答中, 选择“ (1) 校长说了算”和“ (2) 行政会议决定”的分别有691人和431人, 各占总数的48.5%、30.3%;还有, 在影响教代会职权行使的原因分析中, 选择“ (2) 学校行政权力行使不规范”的有372人, 占总人数的26.1%。这些都说明我国中小学现行管理存在“重行政意志轻民主参与”、“学校行政权力行使不规范”的缺陷, 严重阻碍了教代会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三) 中小学教职工的维权意识不强

我国《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都对教师权益进行了确认和保护, 民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工会法等还涉及到其保护救济途径。所规定的合法权利已呈现出一个清晰的立法线条, 即有基本权利——一般权利——特别权利。其中既有宪法规定的一切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又有教育法规定的职业权利, 还有教师法等规定的具体权利。从保护措施或救济途径上看, 既有行政救济 (申诉、复议、诉讼等) , 又有民事救济 (民事诉讼、赔偿等) , 若触犯刑律还应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从保护范围上看, 既有保护教师作为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 (物质权利) , 也有保护教师的职业 (工作) 权利, 同时也保护教师的精神权益。[4]但是在实践中, 除现行法律缺乏系统化和可操作性以及申诉、复议、诉讼等救济途径和机制不完善, 而出现救济不力的现象外, 还存在很大一部分教职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 不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发展期, 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行政权力在学校管理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在任何依赖的情景中, 教师只有通过服从作为代价才能获取资源、利益和机会”[5], 教职工为获得一种社会保障机制必须紧紧依赖于“占有和控制教师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必须的资源”的学校, 缺乏“主人翁”精神。对面对“法律赋予的权利——作为代表参加教代会时, 您会怎样做”的调查结果统计, 发现选择“ (1) 积极行发言”的只有338人, 占23.7%, 而选择“ (2) 会发言但不积极”的有379人, 占26.6%, 选择“ (3) 持观望态度”的有384人, 占22.7%, 另外还有323人选择了放弃。这说明有一大部分教职工不能有效行使合法权利, 保障自身合法利益, 而持“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思想, 从而也致使教代会发挥不了其基本职能。

(四) 中小学教代会制度自身建设的不足

健全完善的教代会制度是实现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重要前提。对“学校是否设有教代会”和“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发现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 是影响其职能发挥、不能保证教职工行使合法权利、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因之一。例如, 有些学校根本没有组建教代会或没有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成文资料;有的学校在教代会实施细则中有所涉及, 但大多是“点到为止”, 没有列入学校制度建设发展范畴;有的学校把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资料作为应付有关部门检查, 检查风声一过, 就高置案头。

三、促进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考

按民主的要求改造教育的对象、制度、方法和学校管理的内容、组织形式、权力配置等, 以建设“民主的学校”, 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建设民主的学校, 在管理体制上就必须体现参与性原则。作为学校民主管理基本组织形式的教代会, 就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渠道。对研究所揭示的我国中小学教代会制度建设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通过全面的原因透析, 主要应加强教代会制度自身建设和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与配套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学校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 加强对教代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教代会工作机制, 优化教代会组织结构;强化代表的角色意识, 增强代表的工作实效;建立和完善配套措施, 保障教代会职权行使;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 保障民主管理权利行使。以此, 使教代会真正发挥其基本职能、成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主渠道, 推进学校民主化发展。

摘要:教代会是教育民主化与我国学校基层民主管理实践结合的特色产物, 调查发现, 我国中小学校由于缺乏相应法制保障、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教职工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 出现学校基层民主管理式微的现象。研究指出应通过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与配套措施, 提高广大教职工民主生活质量,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推进教育民主化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教代会制度,教育民主化

参考文献

[1][3]余秀琴.民主法制视野内的中小学教代会制度[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3.19.21.

[2]彭程甸.论行政权力主体的限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2) :14.

[4]杜德鱼, 钟学忠, 谷爱心.关于教师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的若干法律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5) :252.

XX学校安全会议制度 篇8

为了稳步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安全会议制度:

1、安全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安全工作重点,总结上一个月的安全工作,部署下一个月的安全工作任务。

2、每月召开全体教职工安全工作会议,传达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分析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安全工作目标,明确全校各岗位人员安全职责。

3、特殊情况可不定期、不定时地召开各级、各部门安全工作会议,确保我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每次学校召开的安全工作会议,全校教师必须准时参加,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迟到或缺席安全工作会。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将依照学校常规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5、参会人员都必须认真听讲,作好会议记录。相关部门将定期组织检查。

各班班主任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会议,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各项安全工作。

6、学校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并经常深入各班教室,督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将要采取的措施。并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xxx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制度 篇9

为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保证在党委直接统一领导下,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促进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行政议事决策的效率与水平,根据上级领导部门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第一条 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最高行政会议,是由校长(或由校长委托的校领导)召集和主持的研究、审议、决定学校行政方面重大问题的会议。

第二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正式组成人员为:学校正、副校长,学校党委正、副书记;列席人员为:学校各部门正、副领导及各专业科主任。

第三条 校长办公会议实行民主集中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正式和列席人员超过三分之二以上才能开会,其中校级领导也不少于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研究或决策某一问题时,分管校领导必须到会。会议决议须经校长办公会议组成人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四条 校长办公会议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一般在周一下午召开。如遇重大而须急办事项可随时召开。

第五条 校长办公会议的议事范围:

(一)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文件、会议精神;

(二)讨论校党委关于学校行政方面重大问题的决议的实施意见;

(三)讨论决定教学、科研、人事、后勤、财务、学生管理等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及其改革事项;

(四)讨论决定学校重要行政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废止;

(五)审定教学、科研、行政机构及行政方面各类委员会或专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的设置和调整;

(六)审议申报专业设置、学位授予点等重要事项;

(七)审定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八)审定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方案;

(九)审定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决算和 5 万元以上大额度预算外经费的使用;

(十)研究年度行政工作计划及实施、招生计划、学期工作安排、校长工作报告、年终工作总结;

(十一)审定学校年度基建计划,讨论决定重大基建和维修项目;

(十二)审定与外单位合作办学等有关项目;

(十三)审定学校对教职工的奖惩(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及校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教职工行政纪律处分)和学生退学和开除;

(十四)副高以上人员的退休;所有人员的调离、延期聘任或返聘;

(十五)讨论决定校长认为需要讨论的其他问题。第六条 校长办公会议议题的确定:

(一)校长办公会议议题要在会前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凡提交上会的议题,必须事先经过有关分管校领导、职能部门的充分研究和沟通,形成较为成熟的书面意见或可供选择的方案。分管校领导应在会前就议题与校长沟通,并就重要议题征求党委书记意见。各分管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需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题目,由党政办公室汇总梳理后报校长审定。

(二)凡未经会前审定的议题,或会前准备不够充分的议题一般不列入会议议题。除需紧急商议的事项外,一般不得临时动议。

(三)凡各职能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或协调解决的问题,一般不列为校长办公会议研究议题。

第七条 校长办公会议议事程序与要求:

(一)校长办公会议应一题一议,有议有决。每个议题一般先由提出议题的分管校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议题的有关情况、初步研究意见、建议方案及有关政策依据作简要说明,然后与会人员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

(二)会议主持人应根据议题讨论情况进行归纳集中,形成结论性意见。如对重要问题意见分歧较大,一般应暂缓做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提交下次会议再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

(三)由党政办公室专门人员做好会议记录,记录字迹要清楚,并能准确地反映发言人意见;会议决议要记清楚承办单位或承办人、协办单位、办理时限和要求;某些议题若因故暂不能形成决议的,也须记录在案;遇有原则分歧除记清表决结果外,还要记清各方的主要观点。

(四)会议议题涉及到与会者或亲属时,有关人员应予回避。

(五)凡会议讨论的情况、决议的过程、以及会议决定不得外传的事项,与会人员应严格遵守会议纪律,不得泄露。

上一篇:德语专业四级经验下一篇: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完成情况报告